战争之王

Lord of War,军火之王(台/港),军火商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布里吉特·莫伊纳汉,杰瑞德·莱托,伊安·霍姆,伊桑·霍克,埃夫吉恩尼·拉扎雷夫,伊默恩·沃克,塔尼特·菲尼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乌克兰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年份:2005

《战争之王》剧照

战争之王 剧照 NO.1战争之王 剧照 NO.2战争之王 剧照 NO.3战争之王 剧照 NO.4战争之王 剧照 NO.5战争之王 剧照 NO.6战争之王 剧照 NO.13战争之王 剧照 NO.14战争之王 剧照 NO.15战争之王 剧照 NO.16战争之王 剧照 NO.17战争之王 剧照 NO.18战争之王 剧照 NO.19战争之王 剧照 NO.20

《战争之王》剧情介绍

战争之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来美国移民尤瑞(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的家族生意是开饭馆。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令他踏入了军火生意的大门,从此开始了贩卖武器的“职业生涯”。尤瑞遇事机智,胆大心细,这不仅让他成功俘获了美女埃娃的心,还使得他在地下军火生意中愈战愈勇。但是,不顺心的事情也随之而来:出现了生意上的死对头和一名老是盯着他的国际警察;弟弟染上毒瘾,并在一单生意交易中丧了命,而且,尽管他在竭力维护自己在家庭里的正义形象,但却掩盖不了真相。尤瑞开始反省自己生意的正义性,拷问自己的良心,但一切太迟,他已经众叛亲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爷保号唐人街探案光荣使命百里夜刀鬼作秀第一季谁来买我的圣诞树回乡逗儿魔法俏佳人第一季笑过2012燃情四季追击蓝天花朵终结者外传第二季直击追捕现场第一季工厂丑闻特殊的婚礼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山丘之外兽王河畔须臾当我每次想起你你眼中的世界逐火者DA师僵尸秘籍深夜调频天下第一步步惊心我们是夜晚

《战争之王》长篇影评

 1 ) 战争之王

《战争之王》Lord of War 尼古拉斯.凯奇在任何理由下对手无寸铁的人的杀戮都应该受到惩罚,这是勿庸置疑的。

电影《战争之王》就是基于这一逻辑展开它的反战立场,以得到观众的共鸣。

片中频频出现在非洲大陆的杀戮针对多手无寸铁的人的,看起来简直是毫无道理,让人心寒。

从肉体上试图把敌人消灭掉,也许是人的本能。

文明程度更高的人们知道如果任由这种原始冲动泛滥,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尤其是对文明人,所以人们发明了人权的概念,就是你不能轻易就剥夺人家生存的权力啊。

片中的非洲显然不属于这样的社会。

在那里,枪支泛滥,杀戮无限。

你有权是吧?

你的权还抵不过价值1毛钱的一颗子弹。

真希望现实中的非洲不会是这个样子。

随着冷战结束,情况应该好了一些吧?

有同学也去非洲出差,至少没有缺胳膊少腿地回来。

现在那里的情形应该还能过得去吧?

消灭和被消灭,每天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无法逃避。

Netscape早就被消灭了,最近还有港湾。

消灭没有对错,只是一种现实。

被消灭的就不要埋怨他人了,只能怪自己不够强,而不够强的原因也逃不过以下几条:不通世事、不够有手段、出手不够狠,或者自己糊涂了、松懈了、乱搞了,等等等等。

最近比较流行”狼”性,流行”亮剑”,其实就是流行消灭和反消灭的技术,所以,消灭不仅离我们日常生活不远,而且还很流行啊。

用道家的话说,消灭是天地形成以来自然的法则,应该应乎天理,顺应自然。

这么说没有一点不对之处。

不对的是屠杀。

屠杀的特点是视对方的人权于无物,使对方手无寸铁,就这么毫无道理、任性胡为,明抢明夺,就把你干掉,管你愿不愿意,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

屠杀离我们远吗?

也不远。

非洲是明屠,我们是暗屠而已,没有本质的区别。

生在非洲,当然不可能以纽约的方式来玩,而身在纽约,当然不可能拿支枪冲进人家家里要人家从钱包里拿钱。

我们身边的屠杀是相当文明、相当含蓄的。

安然案、假帐、股市操纵是对股民们的屠杀;高房价是对城市中小民们的屠杀;低地价是对乡村中村民的屠杀;审计署发现的问题是对国家财产的屠杀;非法排污是对自然的屠杀;而黄河壶口边出现的现代建筑是对壶口的屠杀;他们的特点都是视对方的人权于无物,面对手无寸铁的对方,大可以任性胡为。

这些人有当代军阀的气概。

虽然不是一脸横肉,内心却胆大包天。

搞一搞怕什么?

在深夜暧昧的酒吧里,他们悠闲自在。

而小民们也似乎要比非洲的难民情况要好点,至少还有吃有穿,还有一线希望:国家会管的。

所以我们国家的任务越来越重。

说实话,现在的国家是真不容易。

各路军阀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而最近几年在证券、经济适用房、严格土地补偿、年度审计报告、环保风暴、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进展说明国家还是有思路、有办法的。

而小民们一方面享受国家的关照,另一方面也在社会舆论、在网上配合着国家,和各路军阀斗争。

这是我们的做法。

那美国人怎么办呢?

寄希望于民主、共和两党足够英明?

不,只怕他们拿人家的手短,免不了和军阀们一气。

靠媒体来伸张正义?

连号称伟大的纽约时报记者在国家安全的理由下也俯首称臣,更不要说其他了。

怎么办?

美国人好像没事。

他们似乎永远也不知道还有”犬儒主义”这个词,好像在《人权宣言》的保护下,总能找点什么来搞,永远活跃。

最不济也能在白宫前面草坪上躺着,是吧?

比如他们就开始反对布什在”国家安全”这一天大名义下的乱搞了,近来好像又开始追究布什的非法窃听。

小民们手无寸铁,除了仰仗自己的国家和领导人,就只能靠自己的一张嘴。

但美国人对自己的领导人好像并不感冒,也许这是4年一换导致的后果。

那么他们就只能仰仗自己的这张嘴了。

这张嘴能不能发挥作用?

所以美国人给配了一些组织保证:各种非政府组织,和一张选票。

各种非政府组织、比如全美枪支协会、工会,它们确实有可能被黑帮、心怀叵测的人、甚至被敌对团体比如基地所掌握,但至少表面上它们还是要服务自己宣称的目的。

而选票这个东西是如此的渺小以至被人嘲笑,但至少在选举年和各位军阀勾结的议员们在雪片似飞来的民意信中还不敢太造次,还得装作在乎的样子。

这样,屠杀就会减轻一些吧。

人权这个东西,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在乎呢?

因为你自己都不在乎,谁还会在乎?

人权就是给手无寸铁的人的。

手无寸铁的人没有钱去购买军火,还有什么权?

呵呵,就只有人权了。

美国人顶着国家安全的大帽子追究布什的非法窃听,是因为他们知道,在任何理由下对权力的放纵都会带来无边的黑幕,比如电影中尼古拉斯.凯奇虽然违反了无数刑律却最后被无罪开释;是因为他们知道,在任何理由下,即使是在”国家安全”名义下,对宪法、法律和基本人权的蔑视和侵犯,即使只是听听你的电话,也和非洲大陆的屠杀在本质上并没有两样,都是践踏人权;而且因为他们知道,这样践踏下去,只会在根本上带来更毫无顾忌的作恶,出现更多的安然、更多的关塔那摩、甚至安哥拉。

美国为什么在那么多花花领导人领导下(比如克林顿),曾经干了那么多烂事(比如朝鲜、越南、伊拉克),却依旧不见颓势?

也许就源于他们人民的不”犬儒”吧。

而我们,更多地要靠我们的国家。

但谁知道,我们不是自己骗自己呢?

 2 ) “观碟不语”之《战争之王》

好的电影必然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比如说,《战争之王》。

电影以一个奇妙的视角注视着一块铜片如何被做成一枚子弹,然后那枚子弹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东欧的某个港口,然后又是一段旅程,等子弹重见天日的时候,拿起它装进弹夹的变成了一个黑人。

黑人举着枪瞄准,子弹被射了出去,最后,它嵌进了一个小男孩的前额。

屏幕暗下,光亮回复之时,凯奇从一堆弹壳中回头迎接了我们。

谁也不可否认尼古拉斯·凯奇是一个好演员,而作为一个好演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在于角色的跨度。

像是当了洲长的阿诺德,与其说他是一个演员,不如称之为道具更合适一些。

说句题外话,在国内,同样具有道具化倾向的演员还有黄秋生和吴镇宇,《无间道》的成功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件顶坏的事。

相比之下,凯奇的演技使他塑造的角色多样化了许多,既有《离开拉斯维加斯》中的绝望,又有《兰花窃贼》的迷惘,有《天使之城》的深情,另一方面,在《变脸》、《空中监狱》等片中,凯奇又展现了其强悍而暴戾的一面。

而将要谈到的这一部《战争之王》,凯奇在其中不仅展示了一个军火商人的强力与自信,更是演出了一个“人”所需要拥有的亲情、虚荣、挣扎、狡猾和坚强,所以,别人一部片子赚3000万美圆真的是羡慕不来的。

《战争之王》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凯奇扮演一个叫尤里的乌克兰移民小子,不甘心在老爸的餐馆里寥度余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卖了一把枪,从此发现自己做军火商人的天分,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成为世界上最支手遮天的军火贩子。

乍一看,这很像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这个梦让尤里挣了大钱,娶到了他的梦中情人,住到了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大房子,坐起了凯迪拉克。

如果说尤里卖的不是军火而是可口可乐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再完美不过的“美国梦”,但是,他卖的是军火,于是,他的弟弟抗不住压力吸了毒,最后又和尤里的军火同归于尽,他的父母与他断绝关系,他的妻子,以前的广告明星,带着他们的儿子离开了他,这一切,仅仅因为尤里卖的是军火。

可是,同样是赚了大钱,卖军火和卖石油卖可口可乐有区别吗?

这是尤里的疑问,也是影片的疑问。

尤里是一个好军火商人,在影片当中,当他被枪指着脑袋的时候,他倒想起来问对方要不要一个消音器,他能很敏锐的感觉到哪里是最能赚钱的地方,当苏联解体之后,尤里是第一个赶去那里倒卖军火的西方人,当最后他的美女妻子问他能不能不做军火生意的时候,尤里回答道:我做这个很拿手。

是的,他确实很拿手,如果他做馅饼或者找石油很拿手的话,也许会因此获得一枚奖章,可偏偏他卖军火最拿手。

尤里是一个好人,他对他的父母、弟弟、妻子、儿子来说完全是一个好人,就连跟了尤里很多年的国际刑警也找不出尤里有什么作奸犯科的证据。

尤里在外面做生意,回到家的时候,他会记得给儿子带一架望远镜回去,并把儿子的玩具手枪丢进垃圾筒。

他为了照顾妻子的自尊心,会去画廊悄悄地把妻子的画买回来。

他带着弟弟去戒毒,并在弟弟下车之前给他最后一口毒品。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尤里是一个军火商人。

可是,做一个军火商人有错吗?

军火商人和其他商人的区别在哪里?

是的,确实,尤里卖出去的军火被人用来互相残杀,问题是,没有那些军火,那些本来就会自相残杀的人就能和平相处了吗?

应该讲,是有需求,才有市场的,就像是有人渴了,才会有卖饮料的一样,就像是有人吸烟才会有卖烟草的一样,卖饮料的和卖香烟的都活得好好的,凭什么让卖军火的家破人亡?

影片最后,尤里最终还是被国际刑警抓住了,而那一段,也是整部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凯奇对人物的处理相当成功。

尤里先是打电话回家,家里没人,他的美女老婆刚带着儿子出门,并且再也不会回来。

尤里开始失望与害怕了。

他再打给他的父母,他的父亲沉默着将电话交给他母亲,他的母亲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两个儿子都死了。

尤里放下电话,他很灰心。

最后,面对着国际刑警得意洋洋的追问,尤里却忽然地骄傲起来。

凯奇拿着一份报纸,他看报纸的表情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不屑一顾,是的,尤里什么都没有了,他所珍惜的一切都没有了,可是,人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变得坚强,什么都没有,反而傥荡了。

关键是,他认为自己做得没错,他只是一个“干这个最拿手”的人,事实上,他也确实干得很出色,这就够了。

尤里最后被放了出来,因为,政府需要他这样的商人,没有他这样的人,政府武器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武器怎么变成钱呢?

如果非要说卖可口可乐和卖军火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军火是国家的大生意,注定是不受理解却非要做下去不可的,而尤里又那么拿手,他怎么会有事呢?

军火是国家的大生意,与之相比,个人的命运当然是不足挂齿。

影片结束之时,尤里的话耐人寻味:地球将被军火商人继承,另外的人分成残杀的双方。

成功的秘诀是,永远要使战争存在,永远不要加入战争。

观察一下当下的国际风云吧,这段话可算是讲出了国家之间角力的实质。

《战争之王》由真实事件改编。

军火也是世界上最大宗的贸易,比卖毒品还赚钱。

而最大的军火商人,他们的名字你一定很熟悉,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

它们同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者博客:http://spaces.msn.com/zhoudakuan/

 3 ) 谁是战争之王

连毒品都是世界上利润第二高的商品,只有军火贸易排在它看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了.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军火商人的成长经历,个人的机智和能力毋庸置疑,体现了军火商的心酸和生意的艰难,个人创业的典型哦.影片从从一片子弹中的独白和一颗子弹的制造,出厂,到最后射入人的身体开始,最后以一片子弹结束,我喜欢这样的开场别出心裁,我喜欢这样的结尾触目惊心.对了还有这样的天衣无缝的情节设计和精彩绝伦的对白,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一片平地铺满了黄灿灿的弹壳,一个男人身穿西装、手提皮箱的人背对观众。

"全世界一共有五亿五千万支军火,那就是说每十二个人就有一只枪。

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其他十一个人也有枪。

"这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尤瑞•奥洛夫,而这段独白也将尤瑞的理想(或者应该说是野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黑帮林立、火并冲突不休的纽约小敖德萨长大的尤里,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亲眼目睹了一场血腥的黑帮火拼,突发奇想要做军火生意.之后他又说服了自己的亲弟弟维塔利,共同开始了他们追逐财富的梦想.  在战火纷飞的黎巴嫩,干旱贫瘠的阿富汗高原,冲突不断的南美洲,一望无际的非洲,战乱不断的阿富汗,世界各地都可以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是聪明的,可以从一名不闻做成大的军火商,可以靠改变船名逃避检查.他得到了金钱,可是他的弟弟却染上了毒瘾,被送进了戒毒所。

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开始,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

他大肆倒卖、走私军火,一夜暴富.后来在非洲利比里亚总统的帮助下,尽管他很不情愿的除掉了自己生意上的竞争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商。

一个人再成功也有孤单的时候,于是通过精心的设计,他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能与艾娃"偶然"邂逅的机会。

凭借个人魅力和吹嘘出来的财富,他赢得了艾娃的心,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很爱自己的家人和妻子,他把儿子的玩具枪扔进垃圾桶,他自己出钱去收藏妻子的画,他为了让妻子不伤心,他金盆洗手,开始做正当的生意了。

后来那个利比里亚总统和他的儿子利用到联合国开会的机会找到他,他又一次被他自己击败了,拉上刚刚戒毒成功的弟弟,再次踏上了非洲大陆.结果却是带着弟弟的尸体和钻石返回美国.可在通过机场安检时,留在维塔利体内的一颗子弹将他送进了警察局。

不仅是这颗子弹,警方已经掌握了他全部的犯罪证据。

原来,就在那天他出发去非洲时,被警方跟踪的艾娃带着他们的儿子跟踪了他,并用儿子的生日成功地打开了他的秘密集装箱的密码,发现了里面所有的秘密。

最后,艾娃带着儿子离他而去,母亲也已经不认他,还要郎当入狱.如果你以为这是最后的结局你错了.他被放了出来,原来,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和一个神秘人物--撒登中校合作。

此人是美国陆军中校,他代表的是美国政府。

为了美国国家利益,他们需要尤里这样的军火商,去做一些他们不能公开进行的交易、阴谋。

最后,尤瑞又一次回到非洲,干他最在行的,运送"雨伞"到撒哈拉沙漠。

这些靠着战争发家致富、独霸一方、称孤道寡的"战争之王"和他们的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对抗。

他们的理想、奋斗,在无数的阴谋诡计、血腥杀戮中成功、辉煌,他们似乎无愧于"战争之王"的尊号。

然而,他们却输掉了最宝贵的亲情、爱情、友情……,所有这些人世间最值得留恋的美好事物。

除了金钱和那些杀戮的工具外,他们还有什么?可是军火商毕竟是军火商,他们只能买卖,却没有能力去制造军火,有能力制造军火的除了国家还有谁?于是想起了尤瑞和他的对手在警察局里的一段对话"让我来告诉你将会发生什么,这样可以让你有所准备。

很快,会有人来敲门,你会被叫到外面去。

在过道里,会有一个官阶比你高的人站在那里。

首先,他会祝贺你所做的一切,你使世界成为一个和平的地方,你会得到嘉奖或升职,然后他会告诉你,我需要被释放。

你会反对,你也许会以辞职来要挟他,但是在最后,我会被释放。

我被释放的原因,和你认为我会被判刑的原因是一样的,我和一些世界上称自己为领导人的人打交道,这些人当中有一些人是你的敌人的敌人。

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交易商是你的老板,美国的总统,他一天卖的,比我一年卖的还多。

有时,在枪支上找到他的指纹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有时,他需要像我这样的自由工作者,来支持那些他不方便支持的军队。

所以,你称我为恶魔,但不幸的是,对你,我是一个必须要存在的恶魔。

"

 4 ) 品质体现于细节

刚刚 某兄台提到了一首音乐我在犹里婚礼上 听到了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让我想起了 Fallout2/异尘余生2 的片头另外细细品味后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Louis Armstrong Give me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And my imagination will thrive upon that kiss Sweetheart, I ask no more than this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Give me a kiss before you leave me And my imagination will feed my hungry heart Leave me one thing before we part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When I'm alone with my fancies...I'll be with you Weaving romances...making believe they're true Give me your lips for just a moment And my imagination will make that moment live Give me what you alone can give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instrumental break) When I'm alone with my fancies...I'll be with you Weaving romances...making believe they're true Give me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And my imagination will thrive upon that kiss Ah sweetheart, I ask no more than this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最后再一次推荐 看看Fallout2 的片头

 5 ) 又一个交叉的命运

如果我拍电影,就应该有一部是这种风格,符合我的思维习惯:1.无论哪一个细节都可以颠倒;2.你可以有无数种观后感,却没有标准答案;3.可以思考的幽默感。

总的来讲,按照中国的分类,就像是中国第6.5代电影人的可公映作品。

“全世界一共有5.5亿支军火,那就是说每12个人就有1支枪。

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其他11个人也有枪。

” ( 小声嘀咕一句:军火商同志必定是没有见过柳州成本20元一支的高精准“土制步枪”才会有这么保守的数据。

)一地金色子弹的开头独白。

然后是片头:一颗子弹从脱身于一块铜片的制造到运输到非洲,最后到没入街头混战中一个少年的前额 。

摄像机的角度总是在子弹后面紧紧尾随,就像是绑在子弹屁股上的针孔摄像机的视角,与《阿甘正传》中的那片羽毛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片中几乎每一个场景中的人物都会让我不断揣测他们的心态。

太多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物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交汇在世界的同一个点上就会让人有这种感觉。

比如有一个镜头:不杀人的军火商,杀人的暴君,被杀害的暴君的支持者,渴望武器改变命运的被统治者,连接点就在那把手枪上,交叉的命运,让我想起卡尔维诺的小说,非常有意思。

不想再从道德意义上探讨这部片子,没有意义,因为没有标准。

人的残忍,并不是由于武器而提升的。

就像接近影片的结尾,没有现代化的枪械,他们可以十几个人用砍刀砍死一对母子,没有刀,只能徒增母子痛苦的时间,因为他们必定会死,只是死的方式不同,想象一下被牙齿和指甲撕碎的感觉。

现代化的武器,提高了死亡的效率,也缩短了死亡的痛苦时间。

是以死亡的数量的残忍来代替死亡痛苦的残忍。

上帝已经不在了。

May something can bless us.http://buggy.blogbus.com/logs/2006/01/1849685.html

 6 ) 好的电影可以操控人心!!!

最近刷抖音看到好久不见的王小伍又在做电影赏析,这次是在做影史定格百搭镜头系列,讲的是《战争之王》,听他细讲了一下开头发现确实很惊艳,晚上睡不着就找来了看。

电影上来第一个镜头就是满地子弹壳,向上摇出一个人物背影,背影中的男人身穿西装手提公文包,俨然一个商务人士的打扮,远处背景中浓烟滚滚,一片战败后的景象。

这个镜头很有意思,子弹、场景和人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下就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主角是谁?

站在这里干嘛?

感慨战争的残酷吗?

不知道,往后看。

镜头推进,人物转身开始面向观众讲话:“在这个世界上一共有5亿5千万支军火,那就是说每12个人就有一支枪。

”人物煞有其事的像纪录片主持人一样,介绍了一组关于枪支的吓人数据,让你误以为他接下来要说一下自己对这个数据的担忧。

但主角说台词的节奏稍一停顿,配合拿出雪茄小吸一口的动作,又说出了出乎意料的一句台词:“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其他11个人也有枪”。

短短的两句台词加上一个动作,道貌岸然的军火商形象立马竖了起来。

不光台词精彩,接下来的镜头也很精彩。

导演用第一人称视角展现了子弹的一生,让我们意识到子弹的生意完全是合法化、正规化、流程化的,它是全自动机器流水线作业,有质检、有封装、有物流运输,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和普通商品并无区别,直到子弹被枪打出的那一刻,观众才意识过来这不是普通的生意,而是一个关于杀人的生意。

我觉着这部电影就像是这个开头一样,具有操控人心的力量。

在普通人的是非观里,发战争财是不对的,做杀人生意也是不道德的。

但电影里的军火商就算是在国际警察的时时盯梢下,却一次也没被抓进监狱。

他很懂法,甚至比警察懂得还多,他钻研各国法律漏洞,在灰色地带游走,让你在法律层面无法对他做出任何指控。

而且因为他生意的特殊性,让他接触到的人都是特权阶级,这些人要不统治着一个国家、要不是某个地方的军阀、要不还是军部的政要,就算是他触犯了法律,他一个电话打出去,很快就有人来给他做担保、交罚金,不出24小时,他就能安全地离开监守所。

你会想法律层面没有指控,道德层面总该有吧。

不好意思,也没有。

他觉着自己就是在做一门生意,把一个带有安全阀的工具卖给各方有需求的人士,至于这些人怎么用这个工具和他无关。

他没有拿枪逼着这些人开抢战斗,他也没有想要害人的意愿,至于拿到枪之后发起的战争和屠杀都是客户自己的选择,与他无关。

所以就算他亲眼看到某个第三世界组织上一秒刚买完他的枪,下一秒就屠杀了整整一个村子,他也没有丝毫负罪感。

这种人,在小说书里我们都会说他丧尽天良、泯灭人性,但在现实生活里不少人都愿意过上他的生活,居住豪宅、出行豪车、与政要做生意、追到梦中情人、拥有美满家庭。

看电影时,你甚至会不由自主的站在他那边,你不愿意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你甚至都不想让警察抓住他,因为整个氛围营造的他就是主角,不能出事、不能死去,这个故事离开了他就无法讲下去。

等到亲朋好友都弃他而去时,你甚至还在庆幸,这下他再也没有软肋,可以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

最最最可怕的是,电影最后的一行大字:本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

等到看完查资料才发现,本片里的整排待售坦克、3000把AK47以及很多其他武器,都来自于真正的军火走私商人赞助,本片的拍摄资金也是来自于军火商,于是就明白了这不就是一部军火商洗白宣传片嘛。

然后对于片尾道出的:“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就是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也产生了莫大的怀疑,因为一个立场都不对的人给出的结论又有多大的可信度。

不过这个片子也会引发诸多反思,比如:良心是会引导人向善还是向恶?

规则到底保护的是哪方利益?

武器该不该承载道德意义?

战争到底又是如何打起来的?

 7 ) 《战争之王》和更高的支配规则

昨晚看了《战争之王》。

我肯定在某处看到了此片的推荐,否则我不会下载它,现在我要感谢那位业已无法记得的推荐者,他让我昨晚度过的两个小时极为美妙。

      配乐和演技没得说,虽然很多人不喜欢美剧并以此作为高人一等的凭恃,但我还是要说,这片的配乐和主演演技真是盖了。

由于主人公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不同场景的配音都有当地风格,别致动人,而且绝无重复。

影片的立意很巧妙,从一个成功并且永远逍遥法外的黑市军火商角度来控诉战争。

尤里最初无所事事,没有人生目的,他目击一次仇杀后决定进行军火交易。

因为最早的人类骸骨中就有一枚骨刺箭头,可见武器历来是人们不可缺少的。

何况,全世界每12个人中就有一件军火,为什么不向另外11人提供呢?

尤里是一个天生的黑市军火商,他烂熟各类武器参数诸元于胸、具有发现并甩掉追踪者的能力、摆脱国际刑警追查的急智、面对疯狂买家的审时度势以及不被道德困扰的良好心态。

后一点尤为重要,他弟弟就因为缺乏这种良好心态死于非洲,没死之前也因参与了尤里早期交易,不小心目睹孩子被枪决的场面而耿耿于怀——那些枪是他卖给行刑者的。

他解决良心负咎的方法是吸毒、酗酒、滥交女友,与衣冠楚楚、富有礼仪、正派老婆、豪宅的大哥尤里相比,他当然不争气,是家里的败类。

可见良心这东西,真的只能作墓志铭。

      交易几年后尤里发财了,有了追求梦中情人的钱。

他花钱伪装文件骗梦中情人(明星)到某地酒店拍照片以便邂逅,又巧妙地利用情人想尽快离开但没有交通工具的窘迫,提出用自己的私人飞机(实际是租的)送情人回家。

在飞机上,他们坠入爱河并很快结婚。

婚后一直幸福生活,有了儿子,这期间尤里因为生意太少而经济拮据。

但万幸的是,苏联解体了。

东欧剧变让很多国家的军火库向黑市商人开放,尤里奔走于东欧(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向军政要员灌输速成的资本主义),把那些保养得极好却没有敌人的武器分销到需要的人手中。

这段时期是他事业的上升期,他把业务拓展到非洲。

      非洲是黑市军火商的天堂,在过去十多年里发生了11场战争,有28个国家参战。

尤里认为,如果没有他的国际运送,一些国家甚至打不了一场象样的战争。

尤里也不担心非洲买家的支付能力,他们有的是钻石。

在这块满目疮痍的大陆,尤里接识了一个小国的独裁者并展开良好的合作。

交易过程中,尤里当然会看到军阀用他出售的枪武装10岁小孩、攻击敌对者、处决俘虏,甚至是纯为取乐的屠杀平民,但他的心态始终良好,即便他的弟弟哀求、他温柔贤惠的妻子求恳,他仍然坚信,他出售的只是武器,武器并不承载道德意义,别人如何用武器更与他无关。

而且,他这人相当客观,武器不但卖给左派,还卖给右派,甚至和平主义者,只不过这些人的定单少些。

他对弟弟说,卖车的会告诉你车有危险?

卖香烟的会告诉你香烟有危险?

每年他们的商品比我害死的人还多,至少我的商品还有安全栓,而且他们回家就不谈工作的事。

他对妻子说:这个世界是需要武器的,我不卖别人也会卖。

我卖给这些人力量去保护自己,我不在乎钱,我只是,干这个(军火交易)很拿手。

      影片的最后一次交易在注定失败的前景下展开。

尤里强迫自己答应妻子不再交易军火,半年来从事正当生意却苦恼于利润至为微薄,这时独裁者找上门来要他提供军火,他想再干一次。

出发后被妻子跟踪,尤里感知追踪者的天赋直觉没有生效,妻子寻到他的秘密据点并报告警察。

在非洲的交易现场,尤里行前觉得会有危险带上的弟弟,无法接受枪支即将用以屠杀无辜的现实,用手雷炸掉一半武器,自己也被当场射杀。

回国后,尤里因弟弟身体残留的一颗子弹进了监狱,当然,故事并未因此结束。

      必须提到那位多年来致力于追查尤里犯罪记录的国际警察杰克。

尤里初涉此道时便与杰克交上了手,但无论是在公海、在乌克兰军营、在装满AK47的运输机,尤里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才华让杰克无功而返,最后杰克游说尤里的妻子取得一些进展。

弟弟身体的子弹使尤里被逮捕,他面临多项控罪,在监狱里尤里十分乐观,杰克称其尚不了解问题的严重性。

尤里说,我的家人不认我了,我的妻子孩子走了,我的弟弟死了,请相信我充分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但我不会在法庭上呆一秒。

杰克当然不相信,尤里解释说:很快,有人来敲门叫你出去,你会看到一位长官,给你升职晋衔,而我会被释放。

你不满,怒吼,威胁辞职,但我始终会被放出去。

因为,其实美国总统是最大的军火商,他一天卖的武器比我一年卖的都要多,有时候在武器上发现他的指纹是一件尴尬的事,而且,尤里指着报纸上的图片说,我把武器卖给政府敌人的敌人,美国政府需要我这样的自由人做他们不方便做的事。

话音刚落,门声响起,高阶长官如约而至。

      世上总有些人,辛劳一生却一无所获。

不是他们缺乏智慧、没有努力,仅仅是因为,他们把智慧和努力用在非决定性的层次。

比如影片里苏联解体,最杰出的直升机修理工面临失业,他显然不是蠢笨无能的人,但他的技能在另一个层面——如果不能说是更高层面——无所依归。

又如杰克,精明能干,品性高洁,为人方正,以拯救无辜人类和驱除罪恶为终身己任,但又如何?

他只是国家机器的一颗小螺丝钉,他只能服从基于国家利益制定的更高标准。

他信奉一生的至善与至恶,在决定世界走向的支配规则里微不足道。

这种情形露骨地说明,道德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力量才是世界的唯一支配规则。

此外也表明,这个世界没有善恶,或者说善恶有层次之分,低层的极恶在上层领域里有可能成为至善,而低层的善行用上层领域的眼光予以考察,往往只是愚昧。

这样的事实很难否认,否则我们将无法解释活跃在各个高端世界的丧心病狂的谦谦君子。

我们经常嘲笑政客、高级领导人,就好比技术工作者嘲笑行政人员——认为他们都是酒囊饭袋,就好比程序员嘲笑游戏玩家——为了数据费劲扑腾,虽然玩家可以反驳说程序员永远无法获得某种乐趣,但朋友,相信我,某种乐趣不是生命的唯一,而行政人员和程序员,具有变更世界、生死予夺的力量。

我衷心希望每个看我贴子的人在世界最高支配中枢内有着自己的位置。

      如上所言,最初我认为影片的主题是以军火商反战争,后来发现这种想法太片面。

尤里说:我干这个很拿手。

这显然是在反映人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技能,尤里适合卖军火,时迁适合偷东西,有的人适合当黑客,有的人适合盗墓。

对这个问题有两个查看角度,一是文学作品夸大某种情形,如某人天生就是干某事,某人特别擅长干某事,以便体现宿命论的神秘情趣。

二是有些人的确专精某道,如果这个世界将他擅长的技能定义为邪恶,那就是人为善恶观与人之天性的冲突。

当然,这种理解也不完整,事实上,我试图找到尤里反军火商的痕迹,但遗憾的是,他至多失去了家人,而且看起来,他并未心生悔意。

现在,我比较释然了,没有必要强求完满的诠释,精彩影片给人的教益总是多方面的。

        经典语录(记不太全了,均为大意):      1、非洲妓女对尤里说:你为什么担心十年后才令你死亡的疾病(爱滋),在今天你就有很多机会被杀死。

    我感:前几天看参考消息说600万人口的新几内亚有至少60万人有爱滋,这些人正在被坑杀、活埋,国际舆论相当关注。

我以前很困惑为什么非洲有那么多人得爱滋,他们不怕死吗?

听完这句话我明白了,在时刻有生命危险的地方,10年后的死亡威胁怎能让人抗拒人间至乐。

      2、尤里对要求取消定单的军阀说:什么和平?

他妈的什么停战协议?

货已经在路上了,我会把这些货转运到巴尔干半岛,至少他们在宣布开战后会信守承诺。

      3、军阀付出货款马上就要拿武器去屠杀平民,尤里看着平民聚集点画外音:最残暴的罪行,往往出自声称“自由战士”的人。

……你不可能制止所有大屠杀,以我的经验来说,你不可能制止任何大屠杀。

人们说“如果正义之士不行动,邪恶就胜利了。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邪恶胜利了”。

    我感:在军火商眼里任何战争都是“以暴制暴”,而无论你在对立中的哪一极都没有道义上的高下,都只是利润提供者。

抛开这“黑暗的客观”先不谈,你不可能制止任何大屠杀大概也算是“邪恶的真理”吧。

      4、在打算用花招追求老婆时尤里画外音:据我所知所有美好的爱情都是以撒谎和欺骗开始,因为既然爱情最终都要发展到撒谎和欺骗,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这样?

      5、非洲独裁者对尤里说:10岁小孩枪里射出的子弹与40岁男人枪里射出的子弹没什么不同,或许更厉害些。

    我感:这当然是在推翻尤里的“军火交易观”,此外,这句话也体现了“简单直接,富有成效”的残酷真理。

      6、尤里分枪给土著:来,大家来,别害羞,来瞧瞧,枪随便拿,全送给你们——唱歌:枪啊枪,都来拿,没有子弹用不了,还有手榴弹,耶,手榴弹,耶,手榴弹,耶……。

    我感:全片最搞笑的一处,被警察追击的尤里迫降飞机在公路上,为了消灭证据,他把枪送给路上的土著。

为了招徕客人,他一边唱出以上对白,一边配之以踢踏舞,我简直笑抽了。

      7、非洲土著不但拿走了所有枪,还把运输机拆掉全部零件包括轮胎都搬走,尤里说:这只是非洲的自然现象,就象生命的自然现象,所有从自然来的东西,最终回归自然。

      8、海上被警察追尤里要换成荷兰国旗但是找不到,弟弟:只找到法国国旗。

尤里:那他妈又怎样?

弟弟:把旗子倒过来就成了荷兰。

尤里:这说明为什么你是我弟弟。

      9、尤里画外音:我把共产主义造的子弹卖给法西斯主义,我从来没卖给过本·拉登,不是因为道德问题,而是那时他的支票老是跳票。

      10、影片最后尤里独白:你知道是谁继承地球?

军火商。

因为人类都在忙着自相残杀。

生存的秘诀在于:永远不要加入战争。

      类似智慧、幽默之处全片尚多,推荐度:100%。

 8 ) 由战争之王想到游戏之王

这部电影我总共看了两遍。

本片根据诸多真实案例,虚构了一个国际军火商的枭雄生涯,让人唏嘘不已。

里面最经典的台词当属以下这三段:There are over 550 million firearms in worldwide circulation. That's one firearm for every 12 people on the planet. The only question is...how do we arm the other 11? 在这世界上一共有伍亿伍千万支军火在流通,那就是说每十二个人就有一支枪,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武器卖给那另外的十一个人?

(中国一亿八千万网民中有三千万人都玩游戏,那就是说每六个网民就有一个是游戏玩家,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游戏卖给那另外的五个人?

)How many car salesmen talk about their work, huh? How many cigarette salesmen? Both their products kill more people every year than mine. At least mine has a safety switch. 卖车的会告诉你开车有危险?

卖香烟的会告诉你吸烟会死?

每年他们的商品比我的害死更多人,起码我的商品还有个保险栓呢。

(做门户/资讯的会告诉你看新闻很浪费时间?

做聊天/论坛的会告诉你瞎扯蛋很浪费生命?

每年他们的商品比我们的侵害更多人,起码我们的网络游戏还有个防沉迷系统呢。

)You know who's going to inherit the Earth? Arms dealers. Because everyone else is too busy killing each other. 你知道谁会坐拥这个世界?

是军火商,因为其他人都在忙着自相残杀而最终灭亡。

(你以为谁会坐拥这个虚拟世界?

是游戏运营商,因为所有玩家都在忙着自相残杀而最终灭亡。

 9 ) 邪恶必然存在

又看了一次《战争之王》,试图写点东西。

片子像是军火商尤里·奥洛夫的传记,从发家开始,到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战争之王”。

世界上大部分的军阀和领导者都跟他做过生意,世界上绝大多数战乱地区都在用他卖的武器。

也许,他带来了这个混乱的秩序,带来了无数家庭的灾难,带来死亡的阴影,然而这个邪恶的化身却是必然的必须的存在。

这是一个反讽还是一个悲剧?

或许,两者都是。

片子从尤里的视角出发,讲一次次的生意,讲他眼中的世界。

于是作为观众,不可避免的先把感情投注在了他这一边——更何况,扮演者是如此富有成熟魅力的尼古拉斯·凯奇。

有需要才有生产,有人打仗自然需要有人供应军火,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贩卖军火,赚钱,也就显得无可厚非。

我们随着尤里看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军队高层将军火私自贩出,和平主义者和宗教徒们购买枪支,非洲一些战乱国家的小孩子用简易的武器武装到牙齿,宣称“自由xx”“民主xx”的团体们血洗敌手……一开始觉得新鲜有趣,慢慢的,觉出世界的许多荒谬,还是笑,只是味道变了许多。

这个世界似乎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有很多规则和定律,只是人们大都不愿琢磨。

看不透的人觉得它玄妙不可估计,看得透的人知道怎样趋利避害怎样更好的生存。

尤里属于前者,他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仿佛就是为了这么一项使命,才出生、长大、学语言。

邪恶是邪恶了一些,但他必须存在,否则正义就没了理由。

就像没有战争就觉不出和平的意义,就没有办法消耗过多的生产来保证社会稳定。

片子中很精彩的是尤里几次与国际警察杰克的纠缠。

尤里利用法律的漏洞躲避罪责,杰克虽明知尤里罪不可赦却毫无证据,只好眼看着尤里一次次逃脱。

尤其在非洲尤里飞机迫降的一段,情节设计实在妙不可言。

后来杰克终于抓住了他的猎物,对方却只是冷静的讲了一番话,告诉他自己的存在是一个必须,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很正义的人也需要他的工作。

因为这件事,总要有人去做。

杰克是个很理想主义的人,他一直在追求正义和公平,不肯用非法的手段来维护法律。

最后他输了,看到自己的努力毫无意义。

因为世界并不是这么理想,它是很现实的。

矛盾必须存在,斗争亦然,否则一切都不能长存。

他的工作可能还会继续下去,只是因为社会需要这么一个工作,一个象征意义,但未必需要一定的结果。

想到最近一直在看的政治学,政治就是人们为了公共权力而进行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分配资源的过程。

因为人总有欲望需求,而这些需求要一些通常是稀缺的资源来满足,获得资源的同时又会产生代价,争夺公共权力就是为了获得分配资源和代价的能力,为了决定“谁得到什么”。

统治者会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其内部成员的政治意识,使其认同相同的主流的政治文化,得到了认同就得到了服从,统治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政治大概就是一种秩序,一种博弈,一部分人拿到了权力并想方设法维护权利,通过战争、大众传媒和民主选举等渠道驯服公众,希望自己的地位长长久久维持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都是工具,可能它没有太实在的意义,或者可能它今天的意义与昨天的截然相反,因为一切只是为了方便统治罢了。

就像战争,或许是因为要转移人民对于国内矛盾的注意力,又或者是用战争消耗来解决供过于求的经济危机,总之是手段罢了,从不存在为和平、正义的战争道理。

或许有一天,真的如《一九八四》里所描写的也说不定:人们需要的只是战争而不是敌人,战争的热情和战争的消耗有利于统治,而敌人有无尚在其次。

唯一能与利益做一下纠缠的大概就是道德吧。

很奇怪,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人心的向善也是天性,说到底,还是人在与自己作战。

对于人类基本道德的追求延误着我们唯利是图的脚步,例如正义、公平、民主、平等……最低限的道德,亦是最难达到的。

尤里的弟弟在最后一次买卖中突然觉醒,他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什么买卖,他不干了。

可是,这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正义的维护让他丧失了生命,这就是现实对理想的嘲弄吗?

尤里已经彻底麻木了,他的弟弟用生命的代价企图唤醒他,但他流下一滴泪后,仍旧跌跌撞撞坐在了杀死弟弟的人对面,继续谈军火价钱。

他说,无论接不接受那些钱,他都失去了一些东西,所以他还是接受了。

尤里一直的理由就是:我没有拿枪逼着别人要他们开枪战斗,我没有想要害人,所以,我没有责任。

拿到枪之后他们要战争要屠杀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那不是我的战争。

每次看到他的辩解,我总会想到那段话:“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这是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的一首短诗,作者是一位叫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的德国新教牧师。

“不作为”很多时候都是一种罪恶吧。

片中演员的表现都很出色。

尼古拉斯·凯奇自然不必说,伊桑·霍克的国际刑警也很出彩,而饰演尤里的弟弟的杰瑞德·莱托(Jared Leto)我最喜欢,是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大孩子。

导演安德鲁·尼科(Andrew Niccol)有很多较为有名的作品,但我看过的只有《楚门的世界》,《战争之王》沿袭了那时开始的反讽特色。

最后想说的是,很喜欢这部片子的摄影,流畅、震撼,光影运用得当,镜头长短交替,结构也很紧凑。

例如刚开始在子弹上推移的长镜头就很出色。

第二遍看完,还是认为这是一部可打五星的片子。

^_^

 10 ) 高级的政治寓言

一部好的电影总会有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开篇,本片的引言就相当惊艳,寓意深刻而深远地阐述子弹的一生!

更难得的是,它还有一个非常讽刺和漂亮的结局遥相呼应,男主最后还是被放出来,因为漂亮国需要他这样的中间商倒卖军火创汇,“你知道谁会继承地球,军火商!

因为其他人都在忙着自相残杀”… 影片的台词也足够牛逼,高级幽默又异常尖锐,除了剧照上所列示的,其他政治隐喻金句不断,诸如: “第一次卖枪的感觉,就像第一次做爱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虽然很刺激,但很快就结束了”;“用枪杆来换个政府,比用选票更有效”,“你如果不卖武器去打击自己的国家,你就算不上是个国际军火贩”;“我从来没有卖军火给本.拉登,不是因为道德问题,而是那时他的支票总是跳票”;“自冷战结束后,AK47成了苏联的主要出口货物,接着是伏特加酒、鱼子酱,和有自杀倾向的诗人”…

《战争之王》短评

我的评论http://www.douban.com/review/1285828/

3分钟前
  • 的云
  • 力荐

没有什么良心发现,也没有什么洗心革面,更没有什么金盆洗手、痛改前非,我喜欢这个结局。这个结局看似违背了所谓的伦理道德,其实揭示了残酷世界的运行法则——它的残酷运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并不为所谓的良知、道义所转移。很多时候,所谓的道德,不过只是统治阶级为了约束普罗大众建立的洗脑法则。另外我感叹于男主的强大逻辑和始终如一,他有种豁达,就是不跟自己较劲。“我干这个是因为我只擅长于干这个”。

4分钟前
  • 敛光
  • 力荐

At four and a half months old, a human fetus has a reptile's tail, a remnant of evolution.

5分钟前
  • XYZ
  • 还行

能将如此深刻的主题,找到一个节奏异常高速的故事讲出来,导演、编剧真是高手。其实商业片也能扛起悲悯,关键在于能否从人的立场出发,讲述人的故事。

9分钟前
  • 唐山
  • 力荐

很装b的电影,一副我懂这世界的规则,一切就是这个样子,给你讲了,听不听得明白随你的拽感,再拍的白话一点的话其实跟抖音之类视频平台输出的内容差不多了。但是面对战争和军火,我们永远不能觉得有了答案,我们应该永远不停质问。

11分钟前
  • 克隆小毛
  • 很差

倒蹬军火的是乌克兰人后裔,卖军火的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中国人,用军火的是非洲人,维持正义的是美国人,damn it!!!这种美国的主旋律片以后最好打上标签,别浪费我的时间。

13分钟前
  • 海上微风
  • 很差

这么猛的料如果是个牛逼的导演(比如老马)来拍,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15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男主角一直在叨逼叨,编剧和导演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这哥们显然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把活干得差不多了。

20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啥jib玩意儿这么高分?一流水账,垃圾

21分钟前
  • 凶神
  • 较差

我觉得这片子总是有旁白在说话,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像听广播。不明白为什么那么高分。

22分钟前
  • 赵天霸
  • 较差

The world's biggest arms suppliers are USA, UK,Russia,France and China,they are also the members of UN security council

24分钟前
  • 知行合一
  • 还行

我讨厌尼古拉斯·凯奇拍的所有电影,他真的好自恋一男的,如果不是因为这片在TOP250,强迫症发作让我一定要刷完,这种电影我都是捏着鼻子看完的。

29分钟前
  • 1米9的嘤嘤怪
  • 很差

无聊,这不是电影则是Nic的Podcast,喜马拉雅,你打开听就行了,没必要浪费资金拍。

30分钟前
  • 私物語君
  • 很差

故弄玄虚,搞点虚头巴脑的台词,塞进无聊透顶的情节,浪费时间

35分钟前
  • 星楚
  • 较差

早听说过这片子的烂,没想到会这么烂,8成时间都在旁白,你这是在模仿王家卫?破了吧唧的脚本就算了,角色的行为逻辑也是莫名其妙,谁在意军火商怎么发家,又是怎么锒铛入狱的?拍成电影了我只会在意它好不好看,ok?这玩意谁爱叫好谁叫好去,反正我只丢一颗星星,果然尼古拉斯凯奇的片子只有一部《变脸》能看。

36分钟前
  • 南宫非攻
  • 很差

凯奇自导自演的影片,本来是独立电影,但因为凯奇的声望,吸引了很多投资商。所以电影场面相较于商业大片也丝毫不逊色。片中有大段的经典台词,只可惜经典台词太多也会让人昏昏欲睡。

37分钟前
  • Sunman
  • 还行

下午刚看的 现在就忘得差不多了 不喜欢凯奇

40分钟前
  • 大耳牛阿Paul
  • 还行

喜欢Nicholas Cage片中的表演,影片立意很高,最后的对现实的讽刺稍有些直白。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为啥说尼古拉斯总演烂片?昨天看的变脸和今天这一部,都是水平非常高的啊!这个片子角度特别好,从一个军火商角度看各种独裁政府的实质。人类目前还是拳头说了算的丛林。

4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情绪很平,大量旁白心理活动,样板戏并没有拍出主角“特殊”的地方,完全是“气运加成”莫名其妙就在军火领域做大做强了……与主角相对的反派角色(sir)也被塑造成假大空的纯理想式英雄,毫无实感真的不是灯塔主旋律吗?

48分钟前
  • 灰仔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