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戴上政治的面具,《全民追女王》依然是一个屌丝逆袭女神的意淫故事。
费雷德是一个小报记者,生性嫉恶如仇,总是看不惯大公司和大财团控制主流媒体、只播报对自己有利新闻的行为。
他固执遵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坚持新闻的作用就是讲真话,说实话。
夏洛特是人见人爱的美国女神,不仅长得漂亮,还有一个超级聪明的大脑。
而她的身份更是让人咂舌,她是现任美国国务卿,也是下任美国总统的热门候选人。
看起来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陈年往事。
那时他们都还年轻,既没有屌丝的背景,也没有女神的光环,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和情不自禁,虽然这段恋情还没开始就已经夭折,却在二人心中掀起一段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涟漪。
就在费雷德人生中最失意的时刻,两人偶然重逢。
只不过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两颗沉寂多年的躁动之心就开始涌动,夏洛特邀请费雷德进入自己的幕后团队,专门为自己把关演讲稿。
费雷德不仅欣然接受,还在好基友的鼓励下,准备来场追女神的疯狂行为。
在其后共同相处的日子中,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夏洛特突然明白,经过千山万水的寻找,最懂自己的人竟然就在身边。
她的爱好,她的想法,喜欢做什么事情,只有费雷德最清楚,然而,对于这样一段身份悬殊的感情,民众能否接受,她没有任何把握。
夏洛特表面看起来像一个永不疲倦的女强人,其实她也很脆弱。
内心的她,非常反感被大财团绑架,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可是,既然选择了从政这条道路,就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考虑,要想成功,必须妥协,有时甚至连底线都可以舍弃,这是人性的悲哀,却是政治的真相。
影片最后,夏洛特通过电视直播揭露总统的真相,也撕开了资本家伪善的面貌,并且把她和费雷德的关系公布于众。
当然,和所有的美式喜剧一样,他们不仅得到民众的支持,更是凭借这个优势,夏洛特成功获得竞选,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
这样的结局虽然让人感动,也满足大部分普通观众想抛开一切做自己的心理,甚至任性的以为这种想法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然而,电影终究是电影,大财团的资本家不可能像挡路的小石头一样随便就可以被踢走,民众对于总统的要求更不可能因为你讲点心灵鸡汤就可以放下所有成见,变成全民支持。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人设和主题完全站不住脚,所有的过程和逻辑都经不起推敲。
其剧情走向之虚假,人物性格转变之突兀,让影片在抛去屎尿屁的笑话后,找不到任何能够让人可以共鸣的真实感动。
尽管后期疯狂撒狗血,抛狗粮,电影最终还是沦为一场充满泡沫的成人童话。
而这,起因是整个故事在情节上前后脱节。
费雷德在前期虽然有些低俗,但三观还算正常,自从和女神对上了眼,这个人突然就丧失了底线,甚至连之前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变成泡妞的借口。
而夏洛特尽管对费雷德有些好感,但选择一个这样长的普通,能力也很一般的男人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影片的前期完全是为了满足油腻中年大叔喜欢意淫的心理,后期又风格大变,大打女权牌,夏洛特简直成了美国女性反抗政治压迫,追求个性自由的斗士。
几个主题看似紧跟时代潮流,实则都只是表面噱头,电影无非就是一个包裹着政治、反抗、女权的俗套一夜情故事,只不过,主创们还自以为这就是爱情,并且认为它可以修成正果。
全片充斥着美国底层民众对政府及政客的意淫。
一方面,他们不满足目前的现状,另外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自己能够不努力就实现屌丝逆袭。
当他们看到问题的时候,不是去想办法解决,反而寄托于上天降下好运气,这种心态就像吸食精神鸦片一样,可能在短期内给人带来快乐,实则毫无营养可言,甚至很容易造成后遗症。
电影从内到外都散发出塞斯罗根的重口味。
依然是粗口不断,连美丽高贵的塞隆女神都时常飙脏话,某些桥段无下限到下巴都惊的掉下来,为了这种电影,南非美钻也真是拼了。
平心而论,塞斯罗根是一个有想法,也有才华的电影人,他永远都知道观众到底想看什么东西。
所以,尽管他的电影总是绕不开成人话题且充斥着大量黄段子,却总能够在低俗中用一些很有想法的点子击中观众内心。
可是,这样的公式化设定非常容易让人审美疲劳,即使观众们在观看电影时依然会选择开怀大笑,但这种感官上的被动永远都只能娱乐大家一时,无法做到长久回味,更谈不上成为经典或者贡献多少艺术价值。
而这,就是他始终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原因。
哈哈,嘴炮无敌
这段太满足幻想了
哈哈哈
可惜票房不好,刚刚盖过budget,wiki上说可能是因为紧随复仇者联盟最终篇上映导致的However the film under performed, considering the strong test group data, and ended up losing an estimated $30 million dollars. Long Shot premiered one week after blockbuster Avengers: Endgame which may have led to the disappointing box office results.
罗根:人们喜欢把它归结为外表,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也很侮辱人。
我认为这显示了一种对现实的怪异扭曲的看法。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和自己身体完全相同的人。
事实显然恰恰相反。
塞隆:而且,如果你只是围绕着这个来编故事,那你就无处可去了。
罗根:我真的认为人们的长相和彼此的吸引力之间没有相关性。
我想也许有时会有一种非常肤浅的、直接的感觉,但我认为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
我一直被很有魅力的女人排斥,觉得她们在身边很可怕。
塞隆:我也是。
美联社:你们从一起拍戏度过这么多时间中学到了什么? 塞隆:很多东西。
我不知道罗根会空手道, 我不知道他和《暴风雨》的丹尼尔斯拍了两部电影。
美联社:你从一起度过这么多时间中学到了什么? 罗根:我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在疯狂的(脏话)骂查理兹,与我相比,她每天都得忍受这些,那么多令人震惊的问题被随意的扔向她,这让我感到震惊。
(塞隆笑了。
)我对人们对她说的那些话感到相当惊讶!!
塞隆:谢谢你注意到了。
《全民追女王》(Long Shot),其实是根据影片故事进行的翻译,如果按照字面意思,Long Shot是指漫长的不稳定过程后,一次成功的击打。
这是一个比较美国式的词组,具有一定的文化阻隔性,而“全民追女王”显然更符合亚种观众的理解。
影片的卡司无疑是看片前最值得大炒特炒的地方。
南非钻石,性感女王查理兹·塞隆出演女主角。
影片中,塞隆的颜值逆天,魅力非凡,堪称360度无死角。
另外,她还是本片的制片人。
什么样的帅哥才能和塞隆演对手戏呢?
大胖子塞斯·罗根!
这个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从事单口喜剧表演的性格演员,长期出演一些B级趣味浓烈的角色,“屎尿屁”张口就来,尺度大到令人不适。
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华,很多佳作剧本就出自他手,为剧情片,甚至意识形态强烈的影片包裹上喜剧片的外衣,这是他最拿手的活儿。
《全民追女王》在海报上就突出了女王和屌丝“非常规”搭配。
查理兹·塞隆和塞斯·罗根演情侣,影迷直接炸了,但片方却说并非“不可能”!
而整部影片其实就在讲述,如何将两个看似不可能成为情侣的演员,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把他们促成一对,且让观众和大众接受。
Charlotte是全球最不可高攀的女强人之一,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她有意通过她年轻时的环保计划,获得大众和世界其他地区领导人认可,以此成功竞选下一届美国总统。
而Fred是一位坚决不向权力低头的耿直记者,他希望为大众说真话,得罪了媒体托拉斯,还孤身一人混入当地暴力组织搜寻证据。
可忙碌且危险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光明的前途。
他的小报社被商业杂志并购,他丢了工作。
无论怎么看,两人的差距实在太大。
影片为此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前提。
Charlotte曾经是Fred“保姆”,在Fred年幼时,长期守护他身边,这一“青梅竹马”设置为两人的精神共鸣加分不少。
另外,在精选的道路上,Charlotte的团队极需要一名幽默的写手,给其演讲稿润色,弥补天性比较严肃的Charlotte的语言以及文字风格。
而“熟悉”Charlotte,因为暗恋而忠诚的Fred,显然就是最适合的人选之一。
就这样,Fred跟着Charlotte满世界飞,宣扬她的环保政策,为她下一届竞选造势。
环保政策的宣扬隐喻这两人情感的纠葛和发展。
蜜月期时,两人情投意合,Charlotte为Fred的文采着迷,而Fred能够深入了解梦中情人Charlotte而感到眩晕兴奋。
蜜月期后的磨合期才是考验一段感情坚韧程度的关键时刻。
环保政策遭到了美国商业托拉斯的抗议,而在任总统必须中间调停,为了下一届竞选,Charlotte不得不放弃部分政策。
两人因此闹得不欢而散。
爱到失控的Charlotte选择坚持,商业托拉斯只能祭出“杀手锏”,Fred的限制级视频。
眼看爱人遭受如此威胁,Charlotte再次妥协,两人的感情也陷入低谷。
片尾,是冲破一切阻碍的勇气,Fred愿意放弃自己的面子,全力支持自己的女神,而Charlotte也通过公关和真诚,让大众认可Fred的“羞羞”视频是她极致的爱的表达。
爱情瓜熟蒂落,Charlotte在选举中胜利,并且宣誓任职。
美国第一位女总统,美国第一“丈夫”同时诞生。
《全民追女王》骨子里依然是男欢女爱的言情剧,虽然包裹上了选举的政治花边,还有成人笑话,但依旧围绕作为核心的爱情元素展开。
除了足够好笑,《全民追女王》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比如政治强人繁忙的生活。
在片中,Charlotte的行程安排常常被分割成几十分钟一个环节,几乎没有喘息的世界。
最可怕的是,她的所谓的休息和睡觉有时候是靠“站着”完成的。
而选举前的各种数据分析,精细的令人可怕,从身体到动作,再到言谈,全都量化考核,必须在多少时间内得到提高,在什么时间段内获得多少支持率的提高全都规划在册,精确打表。
熟悉美国政治环境的观众一定能一眼看出影片中的很多设定都来自现实。
比如,Charlotte的人设明显参考了希拉里,而故事的结尾也倾注了制片人对美国未来发展的期望。
别看Fred一脸玩世不恭,颜值不在线,但结合Charlotte的人设,他明显参考了现实中,希拉里身边的那位大帅哥。
而那段限制级视频就是隐喻他的“拉链门”事件了。
另外,性别话题,种族话题,甚至一些社会话题都在影片中以“嘴炮笑料”的方式得以呈现,虽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在目前政治正确的大环境下,这种表达方式也算得上一股“清流”了。
影片地域和文化原因,导致这部爱情喜剧片有一定的观影门槛,目前内地网络上的得分只有6.8分。
但在烂番茄上,观众打分维持在76分。
而IMBD也给出了7.1的中间分数。
综合起来看,《全民追女王》绝对是一部合格的类型片。
加上查理兹·塞隆 和塞斯·罗根的奇妙组合,以及影片中出现的众多搞笑暗喻,让其成为消磨时间的娱乐佳作。
梦想的初衷无非是成为自己心中最好的自己,完成最有意义的一生。
也就是说“梦想”就是“成为……样的自己”,既可以崇高耀眼,也可以平凡美好,甚至可以自我满足。
可常常有人在追逐“梦想”过程中忽略了身边的风景、牺牲了双脚的步态、丢掉了最重要的“自己”。
本片用一个现代美式童话故事探讨了这个话题。
童话故事之妙在于,它的虚拟与美好,让人轻松地把自己放在主人公的角色中,代入感地随着主人公面对选择,投影式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女主角夏洛特集美貌、能力、果敢、机遇于一身,女国务卿的身份让她俨然一个漫威女超人的存在。
而这样的夏洛特没能幸免地陷在把“做梦”当成“做自己”的人生误会之中。
夏洛特的英雄梦,竟突然间变得触手可得,她陷入迷失也实在值得理解。
毕竟面对成为总统的这种终极英雄梦,没有谁会不热血沸腾,特别是夏洛特这样的英雄主义者。
所以,当面对现任总统“任性”的职业再规划后,夏洛特和团队开始契合大众、媒体、政客的认知与口味,有计划地向竞选下一任总统而发起进攻。
为了赢得选票,夏洛特一方面改变言行举止,改观大众对“性感”、“美女”职场偏见;另一方面意以促成一项环保议题来提高竞支持率。
为此,团队需要一个撰稿人。
于是,童话中拯救公主的骑士出场了。
因言行激进而失业的优秀记者、与夏洛特有过一段年少纠葛的弗莱德,在团队担忧的眼神中被吸纳成为撰稿人。
果然,担忧是有原因的。
先不说弗莱德过于随意、与政客不符的衣着举止,单是他因不愿妥协修改协议条款而大闹协谈宴会就令团队头疼不已。
但也是这次冲突让夏洛特反思“在有资格制定游戏规则之前,先遵守游戏规则”的妥协是否有背初衷。
朝夕相处下,夏洛特少年时代的自我被唤醒,而两人的情愫也悄悄苏醒。
做自己,当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按照自己的原则与方式去肩负起所选择角色的责任。
顶着酒精与花妆的夏洛特能够临危受命成功地完成国际谈判营救出人质,可见她对于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自我要求,但恰是这份自我要求也成为利益对立方的要挟筹码:在竞选结果面前,协议内容、爱情对象是否都要成为牺牲品?
童话故事总有圆满的结局,夏洛特做回了自己,也做圆了梦想。
但对于平凡人来说,意志坚决地划出一条通向梦想的人生轨迹,不忘初心地勇敢前行就足以了不起了。
至于是否真的能够抵达梦想,那真的不完全服从于主观能动。
况且,同一个梦想有那么多人在做,而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做。
如果在“做梦”和“做自己”的中做一个选择,那么我选择“做自己”。
从电影本身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想要回到《诺丁山》但其实节奏混乱的电影。
但从美国形象自我包装上非常值得国人或中宣部借鉴。
"所有的影像都是宣传。
”这是西方传播学的第一句话。
如何将一个对外关系大行单边主义,以自我标准恒定全球的霸道国家塑造成一个柔软的犯错的小孩子?
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很大启示。
1.女性形象。
不要小看女性形象的力量。
女性形象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和性吸引力。
当女性形象和政治、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就更可以产生感召世人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主义的国家形象都是女性形象。
本片用简单的女性国务卿形象表现了美国。
那是一个柔软、聪慧的女性形象,但因为愚蠢的男性总统当政,使得美国在世界受到蔑视。
女主角疲于奔命。
美国女神 哥伦比亚
俄国一战海报:左为法国女神Marianne 右为英国女神Britannia 中为俄国女神 Mother Russia2。
转移焦点。
将美国霸权的行为转化为对个人的嘲讽和愤怒。
当下就是对全球政治最没有知觉的人也会知道,美国的对外形象是自古以来最差的。
影片将这一切归为愚蠢的白人总统(你知道在说谁),查理兹塞隆和seth(喜剧演员)都从内心希望改变世界,但是这个想当电影明星的白痴总统阻止了他们。
记得一部英国纪录片《国家敌人》里曾说,好莱坞就是用士兵的痛苦将越南战争这个典型的侵略战争美化为战争本身对士兵的残害。
《野战排》、《猎鹿人》、《越南早晨》、《阿甘正传》、《幻世浮生》都有类似的描述,但绝口不提美国用国家行为侵略越南的非法性和不道德性。
众多反映越战的电影里,描写越南人民痛苦的镜头和故事凤毛麟角如《越战创伤》和《现代启示录》,对越南人民的理解更是只字不提。
(值得注意的还有香港当年的跟风之作《投奔怒海》,随比美国电影细腻很多,但依然是用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悲天悯人的二元对立方式)。
谈的最多的是越战给美国士兵留下的伤痛——像极了日本对二战的反省,停留在对原子弹的反省,却决口不提自己的侵略行为。
类似的行为在后来(未获联合国授权)的南联盟轰炸、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有运用。
以《美国狙击手》为例,开篇主角看到了“911恐怖袭击”即决定为保卫家园而参军。
却没说过,911恐袭的幕后黑手本拉登和持有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萨达姆到底关系在哪里?
影片在阐述击杀儿童的道德理由时,归为“保护战友”。
《狮入羊口》则是很典型的美国左派电影。
美国左派是好莱坞的主流,以反战为核心,与《美国狙击手》的方式不同,他以透露政治黑暗的方式来控诉派美国人去送死的政治家,背景是阿富汗战争。
这都充分说明了好莱坞的宣传方式——可以针对个人行为但绝不允许摸黑国家形象。
野战排海报:可以看到绝望的美国士兵占据中心位置,后面是猥琐的越南士兵。
美国狙击手海报-美国国旗始终不放
片中向可能引爆炸药的儿童开枪
同样以士兵被政治家玩弄为主题的电影,《狮入羊口》3.爱情喜剧。
很多人会说,这只是一部用政治外壳套用的轻松的爱情喜剧。
核心是爱情,是大女主,是角色转换和屌丝逆袭,和政治关系不大。
请千万不要小看美国的轻松喜剧。
美国的喜剧演员是绝对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在stand up里百无禁忌,尤其反对政治正确,对国家主义嗤之以鼻。
但是,喜剧电影则是另外一回事。
美国的喜剧电影几乎百分之百是左派电影。
他们的政治观念是支持堕胎、大麻合法化、女性及同性平权、多种族平等。
但到了好莱坞的电影里,这些都会被尽力收敛。
电影里的人物虽然口头表达类似立场但行为上却是极其保守的。
以《世界末日》为例。
这是一部本片主角seth rogen做导演的电影。
以所有喜剧演员本名出演,他们所有人都是以上述左派思想著称的,但电影却一开始就接受了右派的思维即这些喜剧演员都会下地狱。
只有当你真的懂得基督教教义中“付出”的涵义为止,你才能上天堂。
这是180度的态度转变,虽然里面有诸多下流桥段,可却紧紧抓着婚姻、家庭才是幸福唯一正途的原教旨主义。
世界末日4. 美国优先。
在本片里,主角以美国国务卿的身份提出了一个解决一切环境问题的“good project”,就等着其他国家同意了。
好像美国如果不做,其他国家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
同样在电影里出现的谐音梗、影视梗全部都是美国本土流行文化的体现。
瑞士的晚宴绝没有舞厅里喝喝啤酒蹦个嗨迪更吸引国务卿,同样的,面对人质问题,抽个大麻像毒贩谈生意一样也比正襟危坐搞国际政治更有效。
这是典型的把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强行解构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手法在好莱坞电影里太常见了。
情侣们走过无数高级餐厅、异国风情,但最爱的其实还是可乐、汉堡、披萨和热狗、啤酒。
《黑衣人》里,就是外星人也爱热狗。
这里所说的喜爱不是指在美国本土,而是专指在外国。
公主日记里,公主伤心的时候要吃美国冰激凌 .
塞隆+从到头尾的笑点+结尾爽点就够了,本来就不是一部严肃的剧,不明白看爽的同时为什么一些人只给三分,能让我全程无尿点的看完并觉得好看的就够了,第一次登陆豆瓣送给女神了,电影本来就是个很主观的东西,连我觉得可以突破1000分的黑暗骑士,一样有人打一星反正也不想说点啥,只是为了给女神点个赞吧
“我是她的先生,她是我的总统” 美式喜剧《全民追女王》讲述的是“癞蛤蟆吃天鹅肉”的励志爱情故事。
男猪脚弗雷迪(塞斯·罗根饰)本是一名屌丝记者,怀才不遇而被“解雇”成了失业人员。
失业后的他找到黑人朋友倾诉,他们一起参加了一个聚会,在聚会上弗雷迪碰到了全民女神国务卿夏洛特(查理兹·塞隆饰)夏洛特出落大方,美轮美奂,高高在上,在平民眼里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而就在此时天壤之别的两人四目相对,弗雷迪认出了国务卿,并很快移开了眼神跑了出去,原来她曾是他儿时的保姆,并且有过一瞬间的亲吻,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与此同时大气的国务卿也认出了他,并找他交谈,坦然的相认了,毫不避讳。
这一次的相遇勾起了美好的回忆。
回到家中的夏洛特拜读了弗雷迪的新闻稿,发现他虽然略显浮夸,用词极端但是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最主要的是他敢于实事求是,总而言之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能手。
鉴于夏洛特女王现在幽默感的欠缺她决定与弗雷迪合作,成为她的御用写稿人,正好失业的男主惊喜交加的答应了。
现任总统无意连任,想进军娱乐圈,如此契机夏洛特决定更上一层楼,将自己的政治生涯推到高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
为了自己的梦想国务卿夏洛特拼命工作,各种出差国事访问,无数次精彩的演讲使她人气高涨,而这一切跟着她满世界飞的男人夏洛特功不可没。
两人每天在一起共事,沟通,了解,配合得天衣无缝。
渐渐的两人擦出了爱的火花,低调的交往。
好景不长,夏洛特的环保政策与现任总统背后大财团的商业利益起了冲突。
幕后黑手以弗雷迪的不雅视频威胁夏洛特放弃“森林”,夏洛特犹豫了,变得不知所措,她找弗雷迪商量,两人却闹的不欢而散。
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甚至第一女总统都触手可及,难道就因为弗雷迪要毁于一旦?
无奈夏洛特选择了妥协......
弗雷迪并没有放弃,他打电话给夏洛特道歉,并表示为了爱情愿意牺牲一切,无条件支持夏洛特。
夏洛特虽然没回电话但是内心已被感动。
大选将至,在最后一次演讲上夏洛特做回了自己,她不在害怕威胁的压迫揭露了政府的丑陋行为,并且大胆公开了与弗雷迪的恋情......夏洛特这一赌博性的行为不但没有毁掉政治生涯反而受到了全美公民的支持,她的坚定不移,刚正不阿决不妥协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
最后毫无悬念的坐上了美国首位女性总统的位置……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喜剧新鲜感十足,笑点因人而异。
男主角与女主角的角色倒转是一大亮点。
女主角塞隆温文尔雅,落落大方,高不可攀,女王范十足。
男主角塞斯完全是一个屌丝也是本片的搞笑担当,两人的天壤之别使电影格外丰满,把政治加入到电影里比较大胆,但是起到了很好的批判效果。
电影节奏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就如女主的性格一样敢作敢当,实事求是,不忘初心。
我认为是一部难得的喜剧,推荐观看。
首先,我不反对政治正确,其次对白左白右争论没什么兴趣。
1、故事讲的非常差,从头到尾各个冲突的理由非常低级,为什么相爱,相爱的理由是什么,各个点都非常尴尬。
而电影中的主要反面人物,弱智极点,与主角的冲突理由,是反对主角对环境保护立法,并且并且并且直接威胁总统,这可是重罪。
感觉编剧在过家家。
2、故事的节奏很儿戏,莫名其妙的开始爱,莫名其妙的结束了,中间有几个嘿咻的情节也是莫名其妙的,单纯为了冲突而冲突。
3、人物设定,白左眼里的幼稚世界。
男一,永远不妥协的新闻记者,反对我的永远是错的。
女一,模特出身的国务卿,竞选总统是为了改造世界。
并且白左眼里所谓坏人就是在酒会吃喝玩乐,所谓好人就是抽大麻拼命HI。
4、男一演技存在问题,女一演技过火。
男一的演技屎尿作风是与本片格格不入,即使他开始为了正义事业而站出来,也是莫名其妙。
女一高高在上女王作风,所谓的差异美没有融合在一起。
全民追女王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剧情片的时代也随着当今的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化,但浪漫喜剧的使用方式和最终呈现方式始终没有改变。
虽然背景和人物不同,但大部分的叙事方面(故事、情节和主题)和其他老套的细微差别是相对不变的;编织了一个程式化的故事,讲述了两个人相遇、相爱、面对挑战和(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全民追女王在电影和情景喜剧中,人们已经无数次地探索过这种傻乎乎的笨蛋和高冷女王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是一部关于可怕的光学的浪漫故事。
全民追女王夏洛特·菲尔兹(查理兹·塞隆饰)是现任美国国务卿。
钱伯斯(Bob Odenkirk)总统宣布他准备放弃一项后,夏洛特以支持未来的总统任期的承诺并试图创建一个庞大的世界气候保护协议。
在参加一个慈善活动时,夏洛特遇到了弗雷德·弗拉斯基(塞思·罗根饰)。
夏洛特有希望成为总统,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形象,所以她邀请弗雷德加入她的团队,担任演讲稿撰写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了一段使夏洛特成为美国首位女总统的道路复杂化的恋情。
全民追女王塞斯·罗根(Seth Rogen)在片中饰演左翼记者出身的政治演讲撰稿人弗雷德·弗拉尔斯基(Fred Flarsky)。
这是他继2011年的《对半分》和2015年的《前夜》之后第三次与导演乔纳森·莱文合作。
全民追女王这次他的浪漫伴侣是国务卿兼总统候选人夏洛特·菲尔德,由强大的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饰演。
全民追女王事实上,《全民追女王》是一部优秀的浪漫喜剧。
这两位主角之间有一种显而易见的化学反应——两人拥有一种简单的相互作用,足以让他们的爱有意义。
重要的是,不仅仅是罗根制造了笑声,塞隆饰演的夏洛特也非常棒,他们都有自己的喜剧成分,比如夏洛特在与弗雷迪夜店嗑药之后,必须就棘手的外交人质问题进行谈判,就是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喜剧场景。
全民追女王《全民追女王》虽然以政治讽刺为背景,但却遵循了浪漫喜剧的套路。
政治观点、粗俗的幽默手法以及浪漫喜剧中令人喜爱的细微差别是这部全民追女王电影的主要主题。
导演乔纳森·莱文(Jonathan Levine)的最新作品采用了经典浪漫喜剧的叙事方式,并在其中加入了新的元素,在政治讽刺的舞台上,将经过考验的真实故事情节层层铺陈。
全民追女王在表现方面,这部电影还是逃脱不了预测和公式化的浪漫喜剧的本质。
当然,这部电影可能不会因为它的技术成就而获得提名或赢得任何奖项,但它绝对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作为一部浪漫喜剧电影,它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民追女王这不是好莱坞最好的浪漫喜剧片,但绝对值得一看:迷人、浪漫、极具幽默感、令人振奋。
某一场戏(不点名了)我真的tm要吐了,得亏已和塞隆女士离婚,不然我要杀人了
全程打鸣 | 制作超出预期 几个梗也爆笑了 但男主真的不可以
男版的Pretty Woman 罗马假日吗 Dalai Lama is a wonderful man my ASS
好莱坞现在连《诺丁山》都不会拍了吗?
除了塞隆的脸,看这个片子就是浪费时间啊
ridiculously funny!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结尾看到塞皇自己是出品人,特别高兴,2020年之前看肯定会觉得很荒诞,但是美国出了川普这么个极品总统后再怎么荒诞的喜剧我都不会觉得荒谬了。这是《采访》后塞斯罗根参与的又一个令我笑到我喷饭的政治喜剧。
KSM荷航。最終是政治童話又如何 至少給了一場夢 白爛好笑的夢 烂仔帮是從小到大好朋友 從高中生演到熟齡未婚魯蛇了 時間阿
塞胖还是憨憨胖胖满嘴跑火车的老样子。至少没变成那种完全的无脑喜剧。
太喜欢Rogen的污,望早日和腐兰兰出新作
这可能吗?宅男妄想罢了,失业肥宅得到女国务卿的垂青?男主的角色选择绝对是一个失误,赛斯罗根绝不是会让美女一见钟情十多年还念念不忘,乃至想要为之放弃总统之位的类型。
童话都不敢这样编
「Until you're running the game, you have to play the game.」「Here's the deal. I love you. I know I do. Because I've never been so scared in my entire life. I love you. → I've been in love with you since I was 12 years old.」
女神真是美……剧情真是恶俗
真的笑死 无数密集的笑点 seth是塞了多少钱搞到这个角色 but 首先两人真的没有cp感塞隆感觉一直端着 二是整个故事就是灰小伙变身的爱情童话 三剧情既不专业又很弱智 但是全场不停笑翻的感觉好久没有过了
not cool at all
好看的烂片。三星半。有很多戳到我的点。
塞隆,你别演异性恋了可不可以啊!(但是跟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我可以!!!
不是屎尿屁喜剧,甚至不算喜剧,塞隆和罗根还蛮有火花的。
好惊喜,原本看剧照觉得他们两人怎么会恋爱,实际上很有化学反应,政治讽刺和浪漫爱情都写的扎实,精彩
要说希拉里在这有投资我都信。感觉像是希拉里为自己拍的魔幻少女追梦记。美艳火辣,聪明绝顶,人见人爱,一保护环境拯救森林冰川和小动物为己任,最后打败自恋总统登上人生巅峰。 当然了,故事啥设定都无所谓的,给低分的原因是,不怎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