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我

My Money & Me,My Money and Me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金钱与我》剧照

金钱与我 剧照 NO.1金钱与我 剧照 NO.2金钱与我 剧照 NO.3金钱与我 剧照 NO.4金钱与我 剧照 NO.5金钱与我 剧照 NO.6金钱与我 剧照 NO.13金钱与我 剧照 NO.14金钱与我 剧照 NO.15金钱与我 剧照 NO.16金钱与我 剧照 NO.17金钱与我 剧照 NO.18金钱与我 剧照 NO.19金钱与我 剧照 NO.20

《金钱与我》剧情介绍

金钱与我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介:你是否每个月都在为还款发愁?你是否想买一样东西却因为囊中羞涩迟迟不敢剁手?你是否背负着房贷、车贷、学生贷款,喘不过气?让我们跟着个人理财专家凯特琳娜·德弗里克斯和辛妮德·莱恩学习如何理财,了解做好预算的重要性。业内人士还会就买房买车度假给出内部的省钱小建议。行为学专家彼得·卢恩还会用实验说明很多消费者心理,助你更好地做出经济决定。要知道只要你愿意省,钱总是有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国狼人劳拉之谜第一季捉妖记黑夜传说3:狼族崛起鹿角男孩第二季脑男游剑江湖摇滚年代第二名的逆袭大学之旅母乳之路鹿角男孩第一季一出大戏九叔传说扑水冤家盖尔芒特家那边我的外星人舅舅老公去哪了不是钱的事苍狼之绝命行动LoveLive!Superstar!!第二季雨果恋爱的那点事儿大逃杀2:镇魂歌摩斯探长前传第八季江南思雨蜂螫喂,看见耳朵啦!第二季肇事追踪乘龙怪婿第三季

《金钱与我》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笔记-金钱与我

第一集是要一位想要攒钱给女儿举办婚礼的妈妈,但她确实月光族。

出现的问题是:1.她一周点三次外卖、2.需要吃名牌食物、3.从高额的钱庄借钱。

实验证明:赋予效应,人们会倾向于保持一开始的选择。

应对的方式:1.自己做饭、2.换平替产品、3.以及更换银行进行攒钱。

具体的例子:1)自己做饭。

更加省钱也更健康,周末的时候可以去市场购买一周食材,做好保鲜工作(去市场之前列好要购买的食材,以便过去直接购买,不会超出购买预算)2)换平替产品。

像一些购买量大的纸巾可以选择直播间购买更划算。

3)经常查阅办理的优惠套餐:如手机、宽带、储蓄银行的选择。

要经常查阅手机套餐,宽带套餐。

还有可以经常查阅哪家的银行存款利率较高,以便进行更好地储蓄。

小tips:飞机越早定越好,在每周二会更便宜。

第二集是一对夫妻有两个小孩,他们在老家拥有一套房子,但是因为丈夫工作地点变更了,所以他们打算在都柏林买一套房子。

出现的问题是:1.妻子会为孩子买很多衣服、2.丈夫经常会从信用卡取现金、3.丈夫每天在外面吃晚餐和买咖啡、4.老家的房子在不断地贬值,需要做出决定是保留还是卖掉。

实验证明:锚定效应,当给了你一组数字的时候,你会倾向于在这组数字上面去进行你的选择。

例如:当你想买电视机,你的理想价格是400欧,但是售货员会告诉你600欧,那么你最终可能会以500欧成交。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坚定自己的400欧就好。

应对的方式:1.让妻子记账,减少给孩子购买衣服、2.发现隐形平台的高手续费、3.多在家做饭带咖啡、4.对了解房子市场,了解自己房子真正值得多少钱,如果卖掉是否亏钱,如果来回老家公司是否可以节省大部分的支出。

具体的例子:1)经常会购买一些便宜网购的商品,但其实只是因为它便宜,并不刚需。

买了之后只会放着不穿。

小tips:举行婚礼的蛋糕最下面可以用泡沫代替,买来的婚纱也可以卖掉。

第三集一位年龄比较大的老人还在持续工作,需要攒养老金,但是一直都没有攒下来。

出现的问题是:1.给自己买的衣服都是因为喜欢但是穿不上、2.给自己的家人买一堆自己觉得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寄的邮费还很贵、3.敞篷车的保险和税费都很高。

实验证明:大家都没有意识提前准备养老金,在这一块,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打算。

应对的方式:1.限制每周花费的金额、2.减少快递寄出的频率、3.更换掉自己的车来进行储蓄养老金。

具体的例子:1)总是以为别人需要,但其实将购买这些礼物的钱直接带他们去享受体验更好。

小tips:买车可以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或者每季度的最后一天买,也最好买中等配置的,最后也好卖。

第四季是一对男男情侣,想要节省花钱在柏林买一套房子居住。

出现的问题是:1.每周连续几天出去约会吃餐厅。

2.每天外带咖啡、花费大量酒的费用。

3.每天坐出租车和周末去意大利旅游。

实验证明:大家会对小数额的花费没那么敏感。

比如宁愿开车10分钟去节省5欧元,最终花费10欧元(所在地是15欧元)也不愿意开车10分钟去节省5欧元(所在地是195欧元)是因为人们有种心理,觉得195欧元,多花5欧元也没什么。

应对的方式:1.减少出去吃餐厅的数量,做好预算。

2.自己制作咖啡,减少一笔费用。

3.骑自行车上班。

具体的例子:1)曾经确实每周三 周五周末都出去吃饭,仔细算下来确实是一笔费用。

出去一趟200 300没了,如果换成是自己做除了比较健康外,确实能节省下来一笔费用。

小tips:1)看房子的时候记得拍照,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钱值不值得花在上面。

不要一下子就拍板就定下来了。

2)房子要价时要八折。

不要说具体数字。

3)买房子要考虑房产税、中介的佣金。

第四集讲的是一对夫妇将迎来2胎,想要一套有花园的房子。

出现的问题是:1.购买一批没有真正用到的杂物,放在小仓库里。

2.花费了昂贵的保险。

3.去到超市会购买需求之外的产品。

实验证明:商家会利用诱饵效应去推销更贵的产品,当出现自己预算的产品、中档产品时,大家都会选择自己预算的产品。

但是当卖家将中档、高档同事呈现出来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加钱去购买高档的产品。

应对的方式:1.用二手网站把没有真正用到的挂网上售卖。

2.需要去询问医保有没有能覆盖自己需求的更好的产品。

3.去超市之前列好想要购买的东西,不买清单之外的产品。

具体的例子:利用好记账工具,看清楚自己花费的具体物件和金额,真的有利于存钱。

知道自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

第六集:一对夫妻三个孩子的家庭,夫妻决定存钱给三个孩子上大学。

出现的问题是:1.经常购买一些不必要的食物,也没有做饭,最后只能扔掉。

2.无意识的信用卡消费。

实验证明:如果别人给你10欧元,要你分配给别人,如果对方满意,那么你们都可以获得。

但是如果你的分配对方不满意,那么你们都不会获得。

(当你给对方小于3欧时,对方不予接收)应对的方式:1.去超市前列好清单,减少支出。

2.通过几张卡汇总在一张卡上,能介绍利息的产生。

以及打印出来纸质信用卡账单,更能发现哪些是不必要产生的花费。

小tips:1.如果想去旅游,尽早安排酒店、机票。

2.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官网询问有什么套餐,可能会有手机上定看不到的优惠。

 2 ) 《金钱与我》与我——怎么成为自己的消费情况整理师

全文4200字,前面为六次节目的故事梗概,省钱技巧及我的个人反思,拉到最后是这六次节目涉及的通用消费整理技巧,欢迎大家和我交流国内要怎么使用这些省钱技巧。

【第一课】故事梗概:一名女性想攒钱给女儿举办婚礼,但是她是月光族,理财顾问发现她一直吃外卖、使用名牌食品而不是平替、从放高利贷的钱庄借钱,于是理财顾问针对性的给她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这位女性通过少吃外卖,少买名牌食品,把借钱对象换成利率更低的银行攒下了钱。

省钱技巧:1. 由于赋予效应,人会倾向保持原来的选择。

应该定期检查自己的各种必备生活套餐,如电话、燃气、宽带换取更优惠的套餐。

2. 减少外卖次数,可以提前做好一周的食谱个人反思:我也有名牌倾向。

去年我开始用app买菜做饭,但是买菜的过程中会顺手买一些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牙膏洗手液海绵擦,但是某马某咚上这些产品价格不便宜,除了使用打折券以外,还是在淘宝pdd上直接购买比较划算。

就以胡椒为例,我顺手买了一瓶单价30的现磨胡椒,但淘宝上的价格是十五元以内,而且我也确实吃不出味道上的差异。

类似这种产品我就应该提前在其他平台上购买。

我之前记账的时候发现我每个月一个大笔支出是话费,移动的营业员经常说有优惠套餐提供给我,结果不经意间我的话费反而高的吓人。

我准备去营业厅咨询有无价格更低的套餐。

为了对抗赋予效应,企业中会要求各部门每年提出改善项目,通过年降等方式节约旧项目的成本。

个人也可以借鉴企业的操作,记账加定期分析。

【第二课】故事梗概:一对夫妻拥有两个小孩,因为工作地点变动,他们要还老家的房贷,交工作地点的房租,生活非常拮据,他们求助的目的是想攒出6w在工作地点买房。

理财顾问发现他们:1. 妻子会为孩子买很多衣服,多到一天可以换三套2. 丈夫会从信用卡取现,但信用卡取现哪怕只取20也需要2.5的手续费3. 丈夫每天会花15块买拿铁和晚餐4. 原来的房子因为当地房价崩溃已经变成了负资产,原价25w但是现在要卖的话只值13w,他们需要考虑是保住房子还是卖掉房子最后他们通过停止无节制的买孩子的衣服,把钱交给妻子集中管理,记账,丈夫在家吃饭,搬回原来的房子开车上班等方式攒下了钱,同时买房也不是他们的刚需了。

省钱技巧:1. 不要囤积过剩的无用物资2. 各种小贷平台、信贷平台可能收取高昂的手续费,要小心这些隐性开销3. 在家吃和自己带咖啡可能能节省很多钱4. 关心自己的医保账户,也许有些保险可以覆盖自己的开销5. 在房价不确定的时候,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买房,故事中的夫妻就是决定回老家住每天通勤上班6. 婚礼蛋糕最下面一层如果用泡沫代替,不仅可以让蛋糕看起来更大,还更加省钱个人反思:这一节课涉及到的资产情况也比第一节课复杂,有更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1. 注意是否囤积无用物资。

我妈和故事里面的妈妈一样喜欢买衣服,我每次回家都在从我妈的衣柜里面捡衣服穿,然后都要被我妈拉着买衣服。

而且自从我妈开始刷抖音拼多多以后,经常会买一堆不贵但是也没啥用的东西。

我管不了我妈的消费情况,她开心就好。

我最近买的比较后悔的东西是几款数字版ns游戏,很贵又不适合我,但是数字版已经不能退了。

只能说下次在买数字版游戏前一定要下载demo确保自己真的很想玩。

2. 不要轻视信用卡平台的收费。

银行存款一年只有4%的利率,但是各种信用贷款渠道的收费动辄10%以上,很容易陷入利滚利的被动局面。

我一向不喜欢提前消费,不过我也有一点要注意,去年有张信用卡没用,收了我100元管理费,我今年至少得拿出来用个几次。

3. 自己准备食物和咖啡。

我上班的时候一般就是速溶对付一下,但是周末就很想坐下来慢慢喝咖啡,去年给自己买了个摩卡壶,一套200,比起动辄20+的外卖咖啡,已经性价比很高了。

4. 需要学习保险知识。

5. 我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房,但我有一个和我一样一穷二白的朋友去年靠自己存款买了一套小房子,她也是上班地方和房子离的比较远,所以她把房子整套租出去再自己和别人合租在公司附近,省钱还房贷。

【第三课】故事梗概:一个很辛苦的老妇人想攒出自己养老金,理财顾问了解以后发现她虽然很辛苦但存不下钱的原因:1. 同样是给自己和别人买了大量用不上的东西,比如给美国亲戚寄食物,给孙子买一打昂贵的袜子,给自己买好看但是穿不上的衣服,而且因为要用国际快递,快递费比食物本身都贵的多2. 没有自己的车,一直租车,老妇人租的老车保险和汽油都很昂贵,还要被收环保税最终理财顾问要求她减少快递频率,限制每周花费金额,更换自己的车,储蓄下自己一半的收入达到攒养老金的目的。

省钱技巧:1. 买车最好的时机是月底,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季度的月底,或者是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2. 买车最好买中等配置的,因为基础配置的想转手的时候不容易脱手,高配置价格则更高昂,转手的时候也是一种浪费3. 买车的时候要注意车贷利率(原视频说是看经销商信贷,这个我不是很懂),选择利率低的经销商,可以上网多搜索优惠信息4. 储蓄要尽早,用攒下来的钱去创造复利,哪怕是买货币基金都比放在银行里面一动不动好(当然有很多远超货币基金的投资选择)个人反思:这节课提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就是自己储备养老金,随着养老保险的改革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完全依靠国家和子女养老已经不现实了,每个人都要在自己还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进行养老金的计划。

1. 虽然花钱是重视别人的表现,但是使用别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比如我父母在小城市,现在尚有劳动能力,我之前给他们寄的东西昂贵不实用,我现在在回家的时候会多做家务,教他们用app,陪他们出去玩,效果比我买他们用不上的东西好得多。

2. 快递的时候需要控制重量和包装。

我以前帮人寄过快递,快递超过一定大小以后,快递员会根据重量和包装大小衡量最终收费金额,如果重量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过大的包装盒。

3. 和房不同,汽车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品,要考虑车的性价比,不要在车上投入过多的金钱。

有房的话买车需要拍车位,没房的话买车以后租房的成本也要上升,所以对一般工薪族来说非必要不要买车。

【第四课】故事梗概:一对年轻的男同情侣收入颇高,但是花钱大手大脚存不下钱,现在他们想买房,理财顾问发现他们:1. 咖啡、酒、食物,所有的都是在外消费2. 在出租车和旅游上花了过多的钱最后理财顾问要求他们减少外出用餐的次数,开始自己做饭,自己带咖啡,用共享自行车代替出租车出行。

省钱技巧:1.在看房的时候记得拍照,特别是房子的问题,这样回家看的时候可以冷静下来分析未来这个房子真正花钱的是哪部分。

要多看,不要看了一间就拍板定下来2.房子的要价可以要八折。

和房产商聊天的时候不要说自具体金额,不然他们会以这个金钱为目标3.买房的时候也要考虑佣金、房产税,那也是很高昂的费用4.在夏天和圣诞节买房(可能不适用于国内)5.对小金额的钱也应该敏感,要警惕几块钱的小支出。

比如自己带充电宝比起借共享充电宝更划算,比起买饮料自己带水杯又健康又省钱。

个人反思:这个系列反复提到自己做食物省钱这件事,对于已经开始自己做饭的小伙伴来说,这个思路其实还可以拓展一下。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比如保洁,做饭,洗空调。

以前有个鸡汤叫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自己应该省出时间提升自己”,但是随着个人瓶颈的到来,随着35岁魔咒的到来,随着内卷文化的盛行,省钱会变得比赚钱更容易。

一些专业性不高但频率很高的事情如果可以自己动手会不知不觉省下很多钱。

比如长租公寓会收取10%左右的服务费,但如果从个人房东处租房然后自己打扫,节省的租金和管理费加起来也是不小的节约。

比如每年至少两次的洗空调自己动手能剩下至少100元。

留心这些细节,然后自己动手。

欢迎补充我没有想到的细节。

【第五课】故事梗概:这次故事的主角也是一对夫妻,正准备二胎,想买一套有花园的房子。

他们同样在消费上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灾难式购物理财顾问没收了他们的信用卡,给他们未来一周要花费的现金,要他们在规定金额内消费,并且着手把他们囤积的无用商品倒卖出去,还要他们更换了更便宜的医保套餐,这些举措可以帮他们每年多省2w多欧元。

省钱技巧:这次的省钱技巧主要是报税和退税,由于国情不同,这部分可能对国内的人没什么帮助,大家记得每年5月之前进行个人纳税申报就行,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细节1. 对于有购物癖的人来说,每次去超市都要想好要买什么,做好消费清单,停止使用信用卡2. 善用二手网站3. 商家会用诱饵效应让消费者买自己想卖的东西,如果只有预算内和中档商品,大家倾向买便宜的,但是商家通过同时展示预算内、中档和高档商品,会让买家更愿意加钱去买超预算的中档商品,比如轻奢款。

买家要注意不要上了商家的当。

个人反思:这一集大量时间都在说这对夫妻不使用信用卡以后财务状况的改变,我去年也有一段时间停用了自己的信用卡。

当时我下定决心搞清楚我的财务情况,开始记账,我有两张信用卡,花呗和n张银行卡。

以前我也习惯刷卡然后次月还款,但是刚开始记账的时候信用卡的延迟支出对我统计每个月的真实消费带来了很大困难,我搞不清楚花的钱要记在哪个月。

于是我关掉了花呗,暂停使用信用卡,花了两个月理清了自己的开销的真实水平。

我也把银行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基本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每天用excel记一次账,现在就算用信用卡也不会混淆账务了。

【第六课】故事梗概:这次是一大家子找到了理财顾问,夫妻有三个小孩,他们需要为小孩的上学攒钱,双方都觉得自己虽然不擅长管理钱但是没有浪费,为什么存不下钱呢?

理财顾问帮他们从冰箱清理出大量过期的忘记的食物,无意识的信用卡消费省钱技巧:1. 如果想去度假,要尽早安排行程,预定酒店、机票,可以省下不少钱2. 如果通过电话或者酒店自己的官网预订房间,可以直接问酒店目前的优惠套餐,也许有意外惊喜。

3. 生活中也要有JIT(Just in time)的概念,吃的用的消费完再买,杜绝浪费。

个人反思:去年过年前请室友去酒店的自助吃饭,大众点评上价格138元,结果我电话咨询的时候对方说在做活动只要108元。

酒店可能是一个弹性比较大的空间,如果不是很繁忙,预订之前电话咨询一下也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成为自己的消费情况整理师!

】1. 要有明确的计划,比如3000元是一次旅游,50w是房子首付,每月2k是自己的养老金,知道自己到底要攒够多少钱。

2. 找到自己的支出习惯,整理自己的账单,根据项目进行汇总分析,从中找出消费的大项,进行削减。

比如一个人想减少餐饮费,他在外卖上花了很多钱,但是几乎不自己做饭,那他省钱的重点是减少外卖的次数,而不是减少自购食材的价格。

这么做可以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开支。

3. 制定预算,并且坚持记账,定期复盘。

凡是预则立,可以从周到月到年的制定自己消费预算,定期调整,搞清自己的真实余额。

4. 要有足够的决心。

调整消费其实和减肥一样,最终目的都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气馁不要觉得没有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 赚钱难,试试省钱吧

很好的纪录片,共有6集,每集都有一个家庭的真实情况,包括财务状况(收入+支出),家庭成员,攒钱目标。

制定计划前后的对比。

总体而言能学到一些省钱的技巧和策略。

大致说起来还是消费降级,少吃外卖,外带咖啡,堂食,改成自己做饭,少打车改成自行车等等。

怎么说呢,其实这些看似是小钱,积少成多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这些小钱给自己带来的是,日常的方便,节约下来时间(只能说看个人衡量是自己的时间更重要还是攒钱更重要。

)相对来说消费降级确实降低了支出,也会相应减少一部分乐趣(孩子的巧克力饼干这一项支出被砍掉,去餐厅约会共度浪漫晚餐改成在家自己做饭吃,显然当事人会觉得不开心,也代表着生活质量的下降。

) 所以还是有部分的取舍的吧。

不过相对于去超市购物列清单,提前规划一周食物而减少每周丢弃浪费,更换电话套餐,不再用信用卡取现,这些策略是非常好的建议!!!

总体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

没有想到8年前的英国爱尔兰,已经面临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问题而带来的消费降级。

虽说赚的多的话也不至于扣扣搜搜,可是如今的经济下行,赚钱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省钱相对于更容易,还是做出一些努力吧!!!

 4 ) 简单明了的教育片

一开始看有六集还挺头疼,真正开始看发现每集只有二十四分钟左右。

节目中帮助主人公分析财务现状,解决财务支配分布,中间穿插着消费心理学的小知识,又有趣,有易懂。

我的收获有三点,一个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财物分配,看看是否有不必要支出。

二是激发了我存钱养老或者为大事件作准备的危机感。

第三个最重要,就是让我有赶紧行动起来的动力,不只是财务,还有生活中的很多计划,我要抓紧行动起来。

 5 ) 《金钱与我》:人间天使!拯救乱花钱、财务危机的你

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财务问题,比如不知道钱花哪了,控制不住乱消费等等,《金钱与我》专治个人财务问题。

片子一共6集,每集24分钟,各讲一个真实的家庭财务案例,你会看到:有同性情侣,花钱如流水,想存钱买房;有3孩夫妻,压力山大,想给孩子们存教育基金;有61岁老太太,无存款无退休金,想解决老金问题......故事大致结构如下:①介绍主人公背景、财务现状、财务目标②理财专家分析现有问题,出解决方案③将方案交给主人公,进行挑战④跟踪、回访,计算一年节省费用,努力实现目标除了个人理财专家出谋划策,这部片子还有至少两个亮点:✅资深业内人士教你如何省钱✅行为经济学家教你识别“消费陷阱”......说完亮点,也顺带提一下片子稍微的不足之处。

这是一部爱尔兰的理财纪录片,国情不同,所以片子中有些建议国内不适用,比如减税、退税这些。

但是,背后的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借鉴思路就好。

第一集

凯瑟琳是个月光族,有6个孩子,维持家庭一直很艰难。

她的长期目标是攒钱给女儿举办婚礼,短期目标是在经济上能对自己说,我活得很舒适。

她的支出总是没有规划,喜欢点外卖,执着名牌的黄油、麦片、煤炭,使用昂贵的电信套餐,从钱庄借钱支付高额利息......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不从钱庄贷款减少外卖使用平替品牌更换电信套餐行为经济学家揭秘了“赋予效应”:人会倾向保持原来的选择。

我们可以每半年/一年检查必备生活套餐是否有更优替代方案,如电话、车险、宽带等。

第二集

洛娜和凯利有2个孩子,老家房贷和工作地房租是一笔巨额开支。

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老家房子成为负资产,原价25w现在只值13w。

生活中,洛娜喜欢给孩子囤衣服,甚至明年的都买好了,凯利喜欢咖啡,还喜欢从信用卡取钱,每次手续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考虑如何处理老家房子(他们决定搬回老家,省下房租,但对应会增加通勤时间和支出)永远不要从信用卡取钱在家吃饭,自带咖啡减少囤货行为经济学家揭秘了“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比如你带着300预算去买电视,销售员推销了一台700的电视,你最终不会买700的,但很可能买400左右的电视。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在你脑海中放了一个数字会影响你,你需要记住的是你最初的想法。

第三集

考特妮是一个60多岁没有退休金的老太太,她原本没打算退休,但还是得给自己存退休金,以备不时之需。

她有一辆油耗大的马自达,喜欢给远在美国的亲戚买礼物,单单运费每年就要900欧元。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做预算,减少冲动购物减少包装、节省邮费换一辆小排量的车,省油费、公路税、保险费、保养费行为经济学家揭秘了很多人都低估了复利的增长曲线,所以降低长期储蓄和投资。

这是最大的误区!

尽早开始储蓄、投资,放足够久,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

第四集

艾德和莫瑞斯是一对男性情侣,收入颇高,但是花钱大手大脚存不下钱。

他们每周三次约会,偶尔说走就走的旅行,爱买酒买咖啡,爱打车......妥妥小资生活。

现在他们想买房,才意识到自己根本存不下钱。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不外带咖啡减少外出就餐,每周1次约会改在家里交通上,上下班自行车出行,减少打车行为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光盘15欧,开车10分钟去另一家店只要10欧,省5欧一顿烤肉195欧,开车10分钟去另一家店只要190欧,省5欧面对第一个选择,更多人愿意开车10分钟省下5欧元,而第二个选择,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开车省5欧。

这说明我们对小数目,没有对大笔的钱那样敏感,这就让公司多加点钱有可乘之机。

你在花几百欧,而不是几欧时候,就更难注意到。

第五集

佛雷德和欧拉是一对夫妻,有一个孩子,正准备二胎。

他们在消费上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灾难式购物,一个棚里堆着都是没用的东西。

现在,他们想买一个带花园的房子,却没钱。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去超市做好清单和预算,减少卖杂货换性价比更高的医疗保险信封制度,减少冲动消费行为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警惕大家:购物时要小心,如果你去买电视或者笔记本,心里有一个目标价格,他们给你看了更贵的,你可能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预算。

(类似上文提到的锚定效应)第六集

亨利和罗斯是一对夫妻,有三个小孩,需要为小孩的上学攒钱。

他们会给孩子做饭,自己却习惯外食,常常买了很多食材放冰箱里就坏了。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列清单购物换0手续费,免费还款周期更长的信用卡把家庭出行费费用降低,如免费家庭日行为经济学家通过“最后通牒游戏”告诉我们,在真实市场里,消费者不会跟对他们不公平的人做生意。

只要过程不公平,他们就不会成交。

写在最后有人说,学会控制金钱,就学会了控制人生。

这部片子最触动我的,不是解决财务问题的方法论,而是每一个主人公积极求变的态度。

他们不想再被金钱控制了......——改变的第一步,是你想改变。

当你真正想改变时,办法总比困难多。

共勉。

▲作者:希凌,自媒体人,FIRE运动践行者。

目标40岁前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每周三、六晚9点和你分享极简、理财与FIRE运动。

❤️我是希凌,「希凌随想录」主理人,FIRE运动践行者我会在豆瓣持续分享理财书影、FIRE运动。

多多交流;)也欢迎约稿

 6 ) 听过这么多道理,希望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

同样是短小精悍的纪录片,每一集都邀请不同类型的人参与节目,观看别人的消费方式便能明白自己消费方式的弱点。

巴菲特有句名言叫在投资中不要做错误的事情,同样,如果想要提高储蓄率那么在消费习惯上也要养成合理的消费方式。

第一集:Catherine在日常消耗品上放弃品牌忠诚也许是省钱的一大秘诀,譬如说合理地使用拼多多。

人人都需要无论是短期的攒钱计划还是长期的储蓄目标,这有利于合理地规划日常花销。

第二集:Lorna and Keith当房子成为负资产的时候怎么办?

这也是当代中国许多城市正在经历以及未来很多城市将要面对的问题。

理性地判断或持有或处理都是考验财商的重要决策。

无节制地购物是错误的消费习惯,特别是没必要的囤积癖。

适当的断舍离可以理清生活的思绪也可以通过出卖二手回笼一部分资金。

第三集:Louise养老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出生于20世纪末的人来说,未来的养老压力必然要大于现在。

正确的策略是越早开始越好。

赠送礼物是一个美好的品德,但在人情上过度的给予会给自己的经济状况带来一定的影响,合理的购买礼物并寻找合适的邮寄方式能尽可能得节省资金,感恩中国先进的电商以及低廉的物流成本。

第四集:Muiris高收入不一定意味着高储蓄率,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准必然需要更多的金钱。

适当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降低点外卖及外食的次数,自己做饭;自制咖啡而不是外卖;降低打车的次数,选择公共交通等。

高收入人群想要存钱首先做的是一定程度地改变日常的消费习惯,这不一定会很大程度的降低生活质量,但一定会省下不少钱。

第五集:Orla无意识的囤积是浪费资金的一大原因。

合理利用退税政策能省下一大笔资金。

如果不能控制冲动消费,使用现金消费会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第六集:Rose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前购买过多食材放在冰箱过期直接扔掉是浪费资源和金钱的一大原因。

为缓解资金的流动性紧张可以大额消费使用信用卡,但日常消费不建议。

寻找免费的娱乐项目如去公园露营而不是昂贵的收费项目。

多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金需要提前预备。

 7 ) 购物前请反思

1.赋予效应当你没有拥有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可能并不是很想得到它;当你得到了之后,又很不想放弃,但这时你往往意识不到;在你最终要放弃时或放弃以后,你的珍惜感会达到最强。

一旦给你一件东西,一旦你产生依赖,你就没那么愿意换成其他东西了。

——学会扔,积极改变2.锚定效应如果有人在你的脑海里放了一个数字,它会影响你。

你需要记住的是你最初的想法,这对你来说很重要。

——学会在购买前计划好自己的花费和服务。

3.复利人们会低估金钱收益,降低长期储蓄和投资的可能性。

——学会储蓄,学会长期储蓄4.框架效应感知是相对的,金钱也是。

人们对高价商品的溢价更不敏感,对小数目没有对大笔的钱那样敏感比如10元vs15元,更多人会愿意走更远省5元;但190和195元相比,大家就不愿意花时间省5元。

——学会关注相对价格,做出理性判断。

5.诱饵效应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是,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就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被诱饵帮助的旧选项被称“目标”,而另一选项被称为“竞争者”。

(相对因素做决策)——坚持计划、坚持预算例:*订购全年度网络版杂志 $59 竞争者*订购全年纸质版杂志$125 诱饵*订购全年纸质版+网络版杂志 $125 目标饭店内最高价和最低价的菜往往不会是大多数顾客的选择,多数人更容易点选的是中间价位的菜品。

推出少部分高价的菜品(诱饵)同时把高价的菜品与其他菜品的菜单放在一起,并且要将较高的价格列在菜单的顶端,列在顾客一眼就看得到的地方。

这样,中等价位(目标)的菜肴就会在高价诱饵的促进下,变得让人更容易接受6.最后通牒游戏人们不仅仅在意利益/价格,而且在意是否被公平对待/过程是否公平。

 8 ) 打开格局,建立理财思维

这部纪录片,将从生活中最本质之处带你一起慢慢变富,帮助我们提升财商、建立有效的金钱观。

.是钱在控制你?

还是你在控制钱?

是无时无刻不窘迫的月光?

还是有底气的花钱?

是喘不过气的网贷、花呗、信用卡?

还是零负债?

本片共有6集,每一集都会有一个遇到财务问题的家庭,理财专家会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过程中你可以审视自己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深度提问:1、你的目标是什么?

(钱相关,长期短期皆可)2、你的经济现状如何?

3、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去了?

.观看心得:1、不要迷恋那些经济上难以负担的物品,很多有格调、又有品质的反而是那些小众又平价的品牌。

2、学会在购买前计划好你的花费和所需商品/服务,确保自己生活有质的同时,没有(低效)物品囤积的困扰。

3、记录每一天的支出,月末汇总,了解每个类目的正常支出,找出当月的问题花项。

借助数据帮助我们安排下一个月的支出计划,根据类目津费合理安排自己的支出。

4、消费要谨遵当下,避免提前消费、铺张购买、为想象的计划(没落地的那种)买单的那种行为。

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当我们经济困顿时,活好自己,不去麻烦别人、不随意释放自己在金钱上的爱心就是对周围人最大的帮助。

6、如果你实在对于花钱没什么概念,回归现金支付,好好感受现金支付的那种“流失感”。

tip:信封法,将每个类目预定的金额现金放进每一个信封中,严格安排我们的支出花费,习惯这样的方式后,就会很自然地执行下去。

 9 ) 你明明不买奢侈品可为什么依然没有存款?

挺好的,你会知道,为什么我不买奢侈品依然留不住钱?

原来大家月光族的底层因素基本一致😂记录几个重要的点:1. 认真对待自己的账单,检查自己的大头消费落在哪一类,并做出对应的改善策略。

(我只是把近10个月的外卖账单(饿了么、美团、盒马)拉出来,每个月小2k,还不算线下的。。

)2. 了解自己钱花在哪一部分,有时稍稍改变生活方式对你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比如外卖咖啡、外卖午餐、出租车都可以减少或者去掉;3. 对于日常的消费习惯提出必要性质疑,例如你每个月话费套餐是否有更便宜的选择,你购买的名牌生活用品是否有平替选择等;4. 提前制定购物清单,需要什么买什么,跟着清单走;5. 和家人一起减少杂货开销,不要买一堆食物放在冰箱里然后最后丢进垃圾桶;6. 如果有周末外出的玩的习惯,提前规划,可以去一些免费不收门票的景点,以体验为乐趣,并且为自己和家人以前准备食物,而不是在路上临时购买。

7. 如果要用信用卡,只在大笔购物上用,不要用在每天的日常消费,在收取利息之前计划好还清,否则利息很高;8. 如果你有借款,请不要逃避去了解你所有借款渠道的利息,算算年利率,算一算每年利息的明确金额,你会吓一跳。

然后,请寻找一个零利率或者低利率的方式替代掉高利率债务,并且制定还款计划。

 10 ) 《金钱与我》

《金钱与我》1.不点外卖。

健康饮食,制定饮食计划,细心设计的菜谱。

2.实惠的电话套餐和宽带费用。

3.食品名牌和普通牌子尝不出来区别。

不要为品牌支付溢价。

很多品牌和大众品牌品质没有很大的区别,完全可以平替。

4.养成储蓄的习惯。

人趋向于保持原有的消费习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让我们有能力应对未来的风险。

5.衣服没必要太多。

很多会穿不上。

浓缩的就是精华。

6.医疗报销。

很多人不知道人们合法拥有的税收减免政策。

关注税收优惠。

7.提现手续费。

这完全是不必要的金钱浪费。

8.信用卡。

会让人提前过度消费,也会收取取现费用等隐形费用。

9.锚定效应。

不要因为销售人员的推销,改变自己一开始的消费预期。

10.房子是资产也是负债拖累11.通勤。

汽车年限,引擎,油耗水平,保养费,车险费,税费,公路税。

车险根据具体车辆定价。

换辆小型便捷型新车还是留下老车值得商榷。

12.一直工作(包括养老金)。

避免衰老,有钱有能力解决自己和他人的问题。

13.养老计划。

定期强制储蓄,更难挪用。

没什么时候是太晚的,越早越好。

存钱一定是有用的。

14.东西利用,不要闲置15.约会可以在外面,当然也可以在家里。

16.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银行贷款,记得把流水做的更好看(银行信用评价体系)。

17.稍微改变生活方式就能达到目标18.近骑自行车,或者电瓶车。

比汽车更方便便宜。

19.价格是相对的,折扣陷阱。

15折扣5元,和195折扣5元没有区别,但有个人意愿。

20.每月基础消费购物清单。

只有基础消耗品,如纸巾可以折扣时囤货,但不要过多,过多会引起浪费。

21.诱饵效应。

过高的价格,只是一个参考,但是会提高消费者心理预算,花更多的钱去买这件商品。

行内人建议:1.旅游。

旅游避开高峰期。

旅游航班有淡旺季。

酒店同理。

看酒店的网站或者打电话给酒店前台,会有旅行套餐和附加服务,这些在网上看不到。

2.结婚。

结婚也有淡旺季,淡季酒店可打折。

蛋糕可以用假的。

婚纱一辈子只穿一次,租或者二手卖掉。

自己费力制作的食物反而会话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

3.买车。

买车季度月底会更便宜,因为分销商会刺激销量,达标会有现金折扣。

预先登记或零里程的车,都是由于特殊原因登记的,谈价的余地会更大。

低配置的车二手不好卖,最高配置的和中等配置的价格差不多。

不要把钱浪费在最高配置上,中等配置即可。

不要忘记看经销商信贷资格。

有些经销商信贷利率可能为0,这是由经销商自己承担的。

选择适合的保险策略。

分期?

以旧换新?

还款到最后期限?

买车通常有优惠,多沟通多了解。

4.买房。

买房的时间有淡旺季。

不要透露心里价位给房产中介。

拍下房子的问题,多看多选多参考。

5.生娃。

税收优惠。

减税,退税,免税,税收优惠政策,很多人不知道,因此错过了。

6.教育基金。

《金钱与我》短评

感觉那对小哥要分手的节奏

4分钟前
  • 蓬蓬
  • 力荐

我觉得还可以。既然无法开源,那就千方百计努力节流!

6分钟前
  • X同学
  • 还行

一个爱尔兰小短剧纪录片,六集,每集20分钟讲了六个不同收入和构成的家庭(其实都算第四档内中产以下)面临的不好的消费习惯,在危机/梦想下,如何进行改变重回财务健康稍微有点过家家内味,看之前被评价“你在这个领域已经没有什么提升空间了”,毕竟我记账十年以上心理有数这块还是门清的,但还是有些收获的,起码继续坚定低欲望消费的决心。每集的消费心理小测验都挺有趣的。比如有时候囤积食物会过期,因为打折提前囤东西,喜欢吃外卖和出去吃,这种都会有,和财务状况不冲突就好。国内主要的问题可能是部分年轻人消费过度,但中年以上的有点节俭过度因小失大……

7分钟前
  • Aelloss
  • 还行

看完这些心里没点数的人的花钱方式,感觉自己真算是对钱很敏感了

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很多问题不难看出来

12分钟前
  • 澄彩
  • 还行

当我们看到别人花钱的点有些奇怪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在别人看来很不必要的开销,去除掉这些,其实生活很简单,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金钱来之不易,下次想花钱时想想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我用辛苦挣来的金钱换取

15分钟前
  • 猛犸象艾格尼丝
  • 还行

感觉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哈哈哈

18分钟前
  • Zhima
  • 力荐

对于我来说参考有限

23分钟前
  • 吖泪
  • 还行

没看过。

26分钟前
  • 白学家
  • 还行

第二集医疗费用可抵税,信用卡套现当下就开始收利息都让我挺意外的,第三集教我们现在就开始存养老金。第五集的诱饵效应确实存在生活中,比如很多朋友去做头发好几个价位的染烫品牌会选中间的,现在看来都值得深思。这剧的语速好快...我有时候都要0.5倍速。而且镜头切的好晃...

27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省钱第一步:把所有的账单打印出来分析。理财的首要前提是认清现实。

30分钟前
  • 三十余年如一梦
  • 还行

不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汲取个人日常所需

32分钟前
  • YiQiao
  • 较差

实用的改善计划,其实就是对金钱的觉知力

33分钟前
  • secret
  • 推荐

废话太多,而且感觉像青少年节目,整个剧集几乎没有亮点,完全可以做成一个40分钟的大合集。

34分钟前
  • 较差

这纪录片纯搞笑的,咋省钱?烟别抽了,酒别喝了,妞别泡了,外卖别点了,衣服别买了,天天在家吃挂面啃馒头,省不下来钱你来抽我。

39分钟前
  • 爱国爱党2023
  • 很差

歪果仁脑回路很是清奇

43分钟前
  • 推罗紫
  • 较差

不错

48分钟前
  • 猫猫头
  • 推荐

讲最最最无聊的生活花销

49分钟前
  • 影像作者
  • 较差

nothing new

5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收房在即学费告急双重经济危机下=消费适当降级第一步,拉出近五年账单,仔细分析。第二步,分离出过度消费,采取措施列计划。1、可有可无选择无;2、不要过度依赖品牌;3、必须品可选平价替代品;4、在单位少点外卖,一周最多两次;5、平时去老妈家蹭饭,周末自助;6、少买杂七杂八衣服,闲鱼闲置;7、巧妙使用信用卡;免息支付;积分兑换等。第三步,直播少看…付款前,给自己冷静期5分钟,是否真的必须?!

53分钟前
  • 含章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