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

秋之白华,The Seal of Love

主演:窦骁,董洁,郭家铭,陆怡璇,伊春德,章劼,王同然,邓飞,鲁思远,姚克勤,飞飞,丁宇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俄语年份:2011

《秋之白华》剧照

秋之白华 剧照 NO.1秋之白华 剧照 NO.2秋之白华 剧照 NO.3秋之白华 剧照 NO.4秋之白华 剧照 NO.5秋之白华 剧照 NO.6秋之白华 剧照 NO.13秋之白华 剧照 NO.14秋之白华 剧照 NO.15秋之白华 剧照 NO.16秋之白华 剧照 NO.17秋之白华 剧照 NO.18秋之白华 剧照 NO.19秋之白华 剧照 NO.20

《秋之白华》剧情介绍

秋之白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立新女性杨之华(董洁 饰)为追求新思想,离家来到聚集了众多进步青年的上海大学就读社会学,结识了蔡和森与其妻向警予,当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窦骁 饰)声望卓著,杨之华从他的授课中感受到深沉的忧国之情。杨之华在家乡的丈夫沈剑龙不时赶赴上海探望,但日益加深的分歧令两人感到彼此已经疏远,杨之华在与瞿秋白的接触中愈发欣赏后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不久,瞿秋白妻子病重亡故,杨之华亦通过向警予入党,在父亲抵沪探望之际,杨之华提出了离婚的打算,但在革命斗争形势严峻的局势下,杨之华没有向瞿秋白表白的机会。不久瞿秋白迫于形势辞职,陪杨之华返乡面见沈剑龙……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简单爱最强狂兵流氓经纪没有心跳的少女爱尔兰之愿AQ少年之使命召唤隔离过除夕开展在即魔王勇者不谈爱情疯狂飘移假爸爸阿索尔诱饵新娘文字与图像笑八仙之韩湘子捉妖悟空大战二郎神家有超能迪翁第二季暗战缉杀偷蒙拐骗高兴遇见你宿命,吾爱:第一部美式主妇第三季白草地致命出轨A货B货拂玉鞍一切安好第一季双龙会2狼血少年第一季农夫

《秋之白华》长篇影评

 1 ) 那年那月那眼眸

最近看了三部革命浪漫主义的电影,从《湘江北去》到《百年情书》再到《秋之白华》,感触颇深。

伟人,特别是中国革命伟人,他们通常被定位为“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给大多人的印象像只是一座冷冰冰的雕像,博爱伟大的象征却没有真实的温度。

这可能又是个历史的误会了。

七情六欲,人之所常。

其实在残破的山河间,与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融合的爱情和今时今日平凡的小情小爱没有质的差别,当然除了它多了几分挽歌似的凄美与壮烈。

温暖总会是一段真实的爱情的主旋律的。

最喜欢的是《秋之白华》,因为那华美如诗的名字。

莫名其妙的,几个平凡的字眼的随意组合,乍然一现却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之华秋白”、“白华之秋”、“秋之白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历史课本上的瞿秋白,带着眼镜,白白净净,文文弱弱,沉沉稳稳,跟我想象中的革命者有很大的出入。

但这却是真实的瞿秋白。

文弱不代表没有傲气,沉稳不代表没有热血,他是笔将,是教师,这样的气质在他身上是妥帖的。

而在他自己的故事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

没读《多余的话》是无法理解是怎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故事,一段平凡的岁月的。

   平凡的故事变成电影就会使电影没有波澜,细节的拼凑向我们娓娓诉说一段令人向往和叹息的爱情,一段革命背景下平淡而伟大的生活。

细水长流,流入心底。

一、人生只如初见   不是演绎的伟大爱情都有着一见钟情的美丽,很多的时候,他们很深刻、很美丽,同样也很压抑。

之华初见秋白,是在台下仰望自己的老师,看着他在讲堂上挥斥方遒,稀疏的日光从窗外而来,倾泻在他脸上,照得他瘦削苍白的脸更加的模糊,但之华却清楚地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沉痛激动和那反光的大眼镜后折射出的从容与大义。

而秋白和天下几乎所有的男子一样不拘小节,他对之华的遇见,恍然不知时光几何。

可是那时的他却知道要好好端详这个女子,在一个傍晚,看着她匆忙地喝水,看着她转脸回眸时的娇羞芳华。

可那时候,他是她的老师;她是他的学生;她有他的夫,他有她的妻。

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二、何时情根深重  当之华说:上海大学的老师是全中国最有才华,最革命,最英俊的。

那时候她的神情专注而温柔。

而那时的秋白亦是一脸温柔地看着她,默然无语。

金色的夕阳透进电车的玻璃窗,用温暖细细地勾勒两个澄净的轮廓。

那时的之华,神情黯然,却以一个新女性的身份走在历史的激流中。

她是淑女的,这是传统的汉儒之家给她的教育,温柔、隐忍、贤惠;她是新潮的,这是新旧碰撞的时代带给她的冲击,坚韧、独立、追求;她是幸运的,有不理解她却殷实无忧的家境、愿意成全她的丈夫和开明的公公;她是不幸的,她内心有着那个时代无法理解的蠢蠢欲动、她自己也无法抛却的旧式情怀和双方婚姻的鸿沟。

那时的秋白,疾病缠身,却以一个书生情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秋白是绅士的,这是书香门第的出生所赋予的;秋白是文艺的,这是他漫漫求学路所练就的;秋白是偶然的,糊里糊涂入党,糊里糊涂成为领导,并未有许多革命因子的他就这样慢慢被无从选择的道路。

秋白同样却是必然的,“总要做点事情”这是他的信仰,在那样一个火热的年代里,他不可能在原地踏步。

这时的爱情,之华崇拜他,理解他,却只能用沉默的方式。

秋白欣赏她,却只是欣赏她。

之华不爱她的丈夫,却牵挂着女儿;她的丈夫爱她,却一直用放荡来伤害她。

秋白深爱他的妻子,为她的疾病眉头紧蹙;她的妻子也爱她,却只能陪他到这里。

三、谁能解我情衷 整部电影最美的画面就是桥上诉衷肠的时刻。

落日笼罩下的桥上,凉风吹乱之华长发。

她用手轻轻抚弄,他却说:乱不一定不美。

他其实一直看的见她的美丽。

   她: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他: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她:他知道我爱他吗?

他:知道。

她:那他喜欢我吗?

他:他不敢。

他用“不敢 ”,不是“不”,因为他也已经将爱深植在心,却要为了她,为了他人,苦苦的压着。

她以为他不解她的用心,而她不知道其实是她不解他的用心。

四、真的有一种爱叫放手我在意你,我理解你,我爱你,你都懂,所以你的一切选择我都会成全——沈剑龙 你见过哪个男人爱妻子爱到愿意将自己亲手交到别的男人手里,却没有一点的抱怨与不甘,只有满心的祝福。

反正我是真的很难想象。

秋之白华的绝美之恋的成就源于一个人的退出与成全。

席上温柔的凝视;雨中长时的等待,离开时别扭的赌气,这些细节莫不诠释着对她的爱。

沈剑龙爱杨之华,却和杨之华“志不同无法与谋”,他只想在琴棋书画中安逸度日,平平安安,实实在在,你不能说这样的男人是胸无大志,因为并不所有人都有投身革命的热情。

但杨之华这样有思想的女子注定了不平凡,她不可能呆在小乡村一辈子相夫教子。

所以她一定会离开,而他也一定要放手。

   缘浅情深。

他说:我成全你。

她只是说,我们不白做一场夫妻。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他的放手多少有点离经叛道。

这却不是对爱情和婚姻的凉薄,而是爱的深沉。

三个人坦诚相对,沈剑龙更是在纸笺上写下“借花献佛”四字给瞿秋白。

这不是戏说的杜撰,而是历史事实。

有《民国日报》上轰动全国的三则公告为证: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沈剑龙杨之华正式脱离夫妻的关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杨之华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沈剑龙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五、我中有你又是夕阳斜斜地照进陈旧的窗格,他缓缓地牵起她的手,将“秋之白华”镌刻在她的手心,寓意我中有你。

自此,他们就不分彼此。

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离别又在上演。

她说:被批评的是你,得肺病的是你,可还不如是我!

(你知不知道,若你流泪,先湿的总是我的脸;若你悲伤,最苦的总是我的心。

)她说:再见,我们一定能再见的!

(为了我,你要珍重自己。

)他说:我从分手的那一刻就等待着与你重逢。

(每一次分离,我的心都与你一起)他拥她入怀,他们不知道,却似有预感似地作最后的相拥。

那时他最后一次紧紧拥抱她,她细细端详她的眉目。

他说: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够了。

其实你也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够了。

她给他穿上她亲自制的衣,抚着精致的纽扣,仰头看她,就像平时的每个夜晚一样,平常而平凡,却这样深情,这样真切,这样深入骨髓的爱。

   六、此地甚好 瞿秋白穿着短裤长袜,高歌国际歌,走上山花烂漫的山头,然后优雅而从容地说:此地甚好!

不像是赴死,倒像是踏青。

他始终听着腰杆,缓缓而坐,在山花中微笑,纷飞的白鸽腾地惊起,他就这样在春光明媚的午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告别了一生流离的爱情。

手里的铜扣在阳光下折射出强烈的光芒,爱意融融,凉风习习……这就是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美好的画面,不美好的结局。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物,特殊的结局,讲得却是不特殊的爱情。

那年那月那眼眸,我会记得。

年,是我们所在的那个动荡的时代;月,是平日我们凝望的点点滴滴;眼,是日日相守的默然给予。

那年,我遇见你。

那月,我爱上你。

那眼眸,我中有你。

 2 ) 眼底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看到最后真的很留恋,窦骁演的瞿秋白真是太符合我心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了,温润如玉斯文儒雅,身体柔弱意志坚定,无法忘记结尾潇洒赴死的样子!

那个时代造就了多少英雄,纵然生命短暂,可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感谢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和平美丽世界!

之华真的很幸运,在那个年代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初见时候相视一笑那一幕真是,甜到忧伤,怀疑他们一见钟情,后面勇敢示爱真是佩服,换成我这样的一定觉得自己配不上默默暗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且他们的恋爱那么顺利,家人和丈夫也都那么通情达理,哭了!

“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他知道我爱他吗” “知道” “他喜欢我吗” “他不敢” “乱不一定不好看”这段对话,哭了!

里面出现了很多崇拜的人,都是课本里才有机会了解的人物,倘若那个时代,能成为他们的学生,受到那样的熏陶,谁还在意生命的长短,可惜,倘若真生在那个年代,对照我现在的情况,最多最多也就是最边上的不起眼的学生,哭了!

特别喜欢看那个年代的书籍,看的多了,就总是幻想自己在里面会是个怎样的角色,希望自己也能做一次英雄或者英雄身边的人也好,可是看的多了,那个年代的女知识分子几乎没有家庭贫穷的,最起码上的起大学,倒退到那个年代,我肯定是连学都上不起的喜儿,哭了!

伤痛动荡的年代造就了一批英雄先烈,是他们,才有现在和平安稳,感谢革命先烈,哪怕马上就要被处决了,还能说出: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

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

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突然想到了周恩来总理!

看完电影想了解更多,要看的书又要增加了!

(ps:声音又温柔又苏,声控的我真是,绝望!

) (再ps:董洁的法令纹有点显老啊,瞿秋白年轻英俊配董洁饰演的金粉世家里面的冷清秋的颜才合适!

 3 ) 一场血色浪漫的事......

革命中的爱情,爱情中的革命。

——虽然大众对此片褒贬不一,但我个人,却很欣赏这场血色浪漫的情事。

镜头精美如画,人物细腻入情,台词洗练无赘......全片透着情诗般的清新与文艺。

两位主角的表演,也被霍建起调教得张弛适度、默契有嘉——尤其是窦骁,作为他的第二部大银幕作品,却能将瞿秋白的儒雅大气准确地表达出来,实属不易。

只是基于本片舒缓的文艺片叙事节奏,105分的片长,略显拖沓了。

如能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也许影片的观感会更恰到好处。

 4 ) 平平淡淡的爱情却不平淡

电影整体而言没有什么起伏,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像一阵春风吹过,留下一丝丝凉意,带走了鸡毛蒜皮的烦恼。

可是,所有的爱意,都那么平淡。

因为你的才华,还是因为你对妻子的支持所以爱上你?

不为所知。

你是因为我之爱慕还是因为我之才华才愿意和还没有离婚的我一起?

也无从知晓。

本来想要表达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秋华之白,秋之白华;可最后能够提现出来的也只是文字了。

整体没有跌宕起伏,更像一部纪录片。

所以,三星都多了。

 5 ) 与真实历史比较(这部电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比建党伟业要好)

1、该片以爱情和革命为主题,大胆披露了瞿秋白和杨之华都不是初婚的史实,剧中明确交代了瞿秋白有第一任妻子王剑虹,杨之华有第一任丈夫沈剑龙。

做到了忠于历史。

  2、瞿秋白在长汀就义的场景以唯美手法表达,也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先河。

影片最后瞿秋白在山坡上穿着苏式马裤白衬衣健步如飞,吟唱俄语版的国际歌,四周是大批荷枪实弹的国军,他选择了在花丛中安坐就义,还取下了眼镜,国军军官特意交代:不要打他的脸。

  3、剧中瞿秋白和杨之华的普通话都有明显的南方口音,和标准普通话相去甚远,导演似乎在追求历史感。

  4、瞿秋白死后,杨之华多次受到严格甚至残酷的党内审查,剧中没有做任何交代。

  5、该剧的片尾曲是原创的新歌,曲调风格优美感伤,为男女声二重唱,其中男声是窦骁唱的。

 6 ) 觅渡秋山之阳,踏尽白霜清华

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一部电影乍然一现。

“秋之白华”,美不胜收。

瞿秋白对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

”没有读过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无法真正理解这是怎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故事,一段平凡的岁月。

霍建起很有文艺范儿,于是正好为我烹饪了一道心灵饕餮。

手痒,写影评,与众人分享。

电影一直没有波澜,很多细节的拼凑,只是为了讲述一段令人向往、叹息的爱情,一段革命背景下平淡而伟大的生活。

所以,看这部电影,只需记住几个画面足矣,似是细水长流,却流入心底。

(一)遇见之华初见秋白,看他在讲堂上挥斥方遒,窗外透进来稀疏的日光,打在他的脸上,瘦削略显苍白的脸上不掩沉痛激动,那圆圆的眼镜后的一抹深潭中透着从容与大义,便再也逃脱不开。

秋白之遇之华,却不知时光。

只知道他好好端详这个女子是在一个傍晚,看她匆忙的喝水,即是一转脸的娇羞芳华。

(二)翻译之华说:上海大学的老师是全中国最有才华,最革命,最英俊的。

秋白温柔地看着她,夕阳透进电车的玻璃窗,细细勾勒两个澄净的轮廓。

那时的秋白,疾病缠身,却以一个书生的理想情怀为党奋斗。

秋白是绅士的,这来自于他绅士阶层的书香门第;秋白是文艺的,他北上求学,研习俄文,翻译是他的第一职业;秋白是偶然的,他糊里糊涂加入共产党,糊里糊涂成为领导,本来没有革命因子的他慢慢被推上了自己都无法选择的道路。

秋白说:总要做点事情。

这便是他一生的信仰。

之华是崇拜他的,但是彼时不一定理解他;妻子是支持他的,却不懂他。

秋白是寂寞的,内心的纠结与悲苦,在后来的《多》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桥上衷肠这是整部作品的亮点,落日笼罩下的桥上,凉风吹乱长发。

见过表白何其多也,在这个充斥着功利的年代却再也没有这样的情景。

战战兢兢,朦朦胧胧,却如此摄人心魄。

之华: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秋白: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华:他知道我爱他吗?

  秋白:知道。

  之华:那他喜欢我吗?

  秋白:他不敢。

(四)告别在大雪纷飞的一个夜晚,与你挥手作别。

之华说:被批评的是你,得肺病的是你,可还不如是我!

之华说:再见,我们一定能再见的!

秋白说:我从分手的那一刻就等待着与她重逢。

他生前最后一次紧紧拥抱她,端详她的眉目。

说: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的,只要智慧就足够了。

其实你也不用这么智慧的,只要勇敢就足够了。

这样深情,这样真切,看得我心颤。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与此生最爱作别,明知后会无期,却拼命安慰自己,只为安守这莫斯科的静谧。

彼时,两人都不知这会是他们的永别。

一别之后,再回首,只余纽扣,让我认识,那是你。

当之华纤瘦的手挖开泥土,捧起那亲手缝在爱人领口的纽扣,早已泣不成声。

穷其一生,只为守住那份爱,却依旧无疾而终。

他们都没有什么大志向,不想承担什么大名声,只是为了相伴相守,却让爱早殇……我在意你,我理解你,我爱你,你都懂,所以你的一切选择我都会成全——沈剑龙江南水乡船行摇曳的河,孕育这一段爱情传奇,但是众人不知,这全部来自于一个人的退出与成全。

剑龙是爱之华的。

他跑到上海开会,席上温柔镇定地守在她旁边;他躲在墙角淋着大雨等她活动结束;他在西装里藏起玫瑰,雨中表白;他拎着皮箱隆起她一缕乱发,说好好保重。

一个男人需要怎样的宽容,可以让妻子毫无顾忌地当教书先生,留下孩子到上海求学,苦苦劝说妻子为了安全不要搞革命。

剑龙之爱之华,缘浅情深,他说我成全你,她只是说,我们不白做一场夫妻;剑龙之爱之华,宽容豁达,他在那个午后,看着娇妻幼女在屋外欢笑,却忍痛割爱,写下“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剑龙之爱之华,离经叛道,他发启事:我们正式解除婚姻关系,我们正式结为朋友关系。

爱得如此深沉,夺妻之辱少有男人咽得下,而沈剑龙一句“借花献佛”,虽难逃几许酸涩却也不失浩浩之气度,民国时的文人是有几分魏晋遗风,如是我见。

好在秋白也是博学平和纯净之人,他对诗道:“常恨语言浅,不及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默默万重心。

”两个平和的男人在提笔写下这些的时候,有多少人在羡慕着屋外的那个女人。

此地甚好——秋白就义疾病缠身,归家无期。

他英勇踏上了就义的道路,且看他《多余的话》,深知这样一个谦和的人真的不是想搞怎样轰轰烈烈的革命,他和鲁迅是好朋友,他是俄文翻译的泰斗,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金石专家。

只是他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曲折的道路。

不能说党抛弃了他,但是也不能说他背叛了党。

一个人在寂寥湿冷的狱中抱病写文,剖析自己,表达我本来不是干革命的料,是组织对我的青睐,我愧对组织,这有何错?

他穿着短裤长袜(真有此事),高歌国际歌,走上山花烂漫的山头,然后优雅地说:此地甚好!

他挺直腰杆,席地而坐,面带从容的微笑,在阳光鲜花的折射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告别一生流离中的爱情。

白鸽腾空,凉风习习……我哭了,只为了这么美好的人却没有美好的结局而哭。

清淡之美——窦骁董洁世界上有一种美叫清淡,比如瞿秋白和杨之华,又比如窦骁和董洁。

没有人比他们俩更适合演绎“秋之白华”的爱情了,当窦骁带上那副眼镜,缓缓地念出文人式的对白,当董洁穿上那身学生服,静静地凝视着讲台上的老师,瞿秋白和杨之华就已不再只是平面的历史人物了。

董洁一直都是适合民国学生装的,比如《金粉世家》,清新淡雅素洁。

在我看来,窦骁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是相当不错的,比这应该得益于演员本身的气质与角色有颇多相似之处,儒雅、纯粹。

在剧中,他在桥头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虑和坚定、对爱情的彷徨和犹豫;他在与爱人重逢时的喜悦和一点点孩子气,与爱人分别时的深情和不舍;他在狱中的虚弱无助但是决然和勇敢,他就义前对生活和爱人的留恋和直面死亡的坦然,是那样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觉得他就是那个儒雅、深情、纯粹、忧思、又才华横溢的秋白。

平和伤感中的画面总是让人想很多很多,为这部没有票房,正在宣传却已经被迫下线的电影做评。

 7 ) 《多余的话》

要不是因为偶然读过《多余的话》,也不会想看这部电影。

因为是瞿秋白老家常州拍的电影,《扬子晚报》上作了长篇的宣传。

据主创讲之所以把这部应时的献礼片拍成个画面唯美情节浪漫的爱情片,是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兴趣,让我们不要忘记这个早期革命者,看完电影去百度一下他的生平事迹,电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我可不能容忍把这个纠结的理想主义文艺青年简化成一个浪漫故事里的甩帅形象。

《多余的话》里写尽多少不甘,用一句歌词总结,就是“被推着走跟着生活流”。

即便被推上的是D的最高层位置,毕竟不是自己当初想走的路。

通篇都是对走歪的路线的怀疑,对自已忙碌半生的工作的价值的怀疑,对自己被耽搁了的文艺青年梦的遗憾。

所以在被批评被整下高位之后,他倒是庆幸有了重拾文艺的机会,没日没夜地看书写字,全不顾烂掉的肺。

偏在这位不高权不重的时候被捕了。

但不管世事如何发展,与当初所想偏离了多少,他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唱着《国际歌》慷慨赴死。

不管信仰的是什么,不管日后证明信仰的是对是错、可不可行,有信仰总好过除了欲望以外只有空空洞洞的一具肉身。

 8 ) 秋之白华,白华之秋,秋白之华

是在董洁的微博上知道这部电影。

名字就很吸引人,秋之白华,淡淡的哀伤,淡淡的苍凉,远山白雾的感觉。

没想到竟是这么动人心弦而又遗憾的故事。

之前的山楂树,窦骁的老三是我和傻子喵从头叹到尾的唯一部分。

但他和董洁一起演对手戏,还是有点怀疑的。

刚看剧照的时候,感觉的确有些年龄差。

但是下午看电影的时候,真是觉得俩人很搭,可能语言动作结合起来,能弥补不少,毕竟情绪能被电影引领着前进才是最重要的。

董洁之前有微博说,秋之白华很多地方已经下档了。

匆匆忙忙来豆瓣看影评,才发现比这片子更吸引人的,是瞿秋白其人。

搜索了豆瓣小组和多余的话全文,不禁感叹,这是个怎样的人啊立马各种发各种分享。

几经周折,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片子。

从不觉得有什么人是完美的,看十月围城,最喜欢的一句影评就是:“唯有进步值得信仰。

”信仰的,是进步本身。

生而为人,如何能完全没有局限?

人之美,就在于同自己的局限和本性战斗与妥协。

战斗是激动人心的,而妥协,其实又何尝不动人?

如同命运悲剧的存在。

生活不是史诗,我们也不是奥德修斯。

生于斯,长于斯,悲于斯,乐于斯,你赋予了我一切,我便贡献我的一切。

然而,心,是不总听理智使唤的。

期盼简单纯净的心,疲惫不堪的身体,如何能承担起如斯重负?

物尽所用,人尽所长,才是最好的状态吧。

因为先看了很多资料,所以电影里的各个细节,都变得那么耐人寻味。

此时此刻,我宁愿相信,瞿先生那最后一句“中国的豆腐是最好吃的东西。

”是曾同爱人一起携手在路边坐下,看着爱人脸庞吃着豆腐说过的一句话。

那代表着先生对爱人也是对世界所有的美好最后的眷念。

如此这般,其实已经是在唐突先生的话了。

我承认,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悲观主义者。

然而,我仍愿去相信,相信有些东西,值得我们珍爱、值得我们写在遗书的最后一句。

假如只看电影,是不能明白瞿先生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

然而霍导,已然起了最好的桥梁作用。

毕竟,还没有开放到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在阳光下晒给你看。

有自己的判断,是最好不过了。

然而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我是从不信的,情境不同,心境不同,如何能感同身受?

何况隔了那厚厚的历史尘埃,十分里已不知还有几分真相。

只怕当事人今天看到,也会犯迷糊吧。

如同我们只能通过当年的只言片语、报纸上留下的三条告示,感叹两个男人的大度。

没有告白,但在对方谈离婚时毅然陪同。

也许他的肩膀没那么厚实,却是最让人安定的。

影片的背乐不知是什么,很美很伤。

窦骁念出那一串牺牲名单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不禁想起宋家王朝里那句,爱情就是革命,革命也是爱情。

今天的场并不算小,然而空空落落的只有四个人。

虽只有四个,散场时却都站起来认真的听完片尾曲才走。

这,不就是可以相信的么?

也许很少,却很坚定着自己的判断和相信,并坚持到最后。

 9 ) 《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顾名思义,写的就是瞿秋白和杨志华的故事,其中,以他们的爱情为引子,侧面点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和属于那个时代的革命领导者的故事。

瞿秋白是个文弱的书生,说来文弱,内心却是十分强大的,从影片的后段,他宁愿牺牲自己,让自己受苦,顶住政治上的利诱,坚决不出卖组织,即使到最后也只是被乱枪打死,他也是很平静很淡然,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敢问有几个人能在生死关头提到中国的豆腐是最好吃的?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不免心生笑意,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此坦然,死的这么有尊严,叼着根烟,找个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安分的接受死亡。

即使满身都是抢孔子,他也是不准许自己的脸落下一点疤痕,他想要绅士的死去,想要有尊严的死去。

从此也可以看出他很在乎自己的尊严,却也淡泊名利。

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身上很显著的特征。

杨之华,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强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干部之一。

很多人都会惋惜历史没有给她一个很好的结局,到了最后,还是没能和自己深爱的丈夫携手余生,甚至连丈夫最后一面都未曾见过,找到丈夫,也仅是靠一颗纽扣去辨识。

一切看起来很可惜,却也是完美中的不完美。

她的家世显赫,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的公主,因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父亲乃至后来的前夫沈建龙,对她也是那么的好,让她放手做一切她喜欢的事情,追求她想要的幸福,即使是刚生下女儿不久就跑到上海读书这么一个看起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很荒唐的事情,她也被允许去做了。

或许她的性格中,就是有这么个不安分的因子的存在。

从她和她的好朋友最后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即使是普通的小姐,也是会被父母逼嫁的,也不会是如杨之华那般自由自在的。

杨之华和沈建龙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的自由恋爱,只是可惜,这一段情终也没能携手到老 。

我觉得他们迟早会分开,只不过是杨之华为自己的移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说这句话,听起来不免有点苛责的意思,但是,沈建龙和杨之华的性格,都是属于过硬,如果没有一个平衡点的话,那便是不会有多大相容的。

如果杨之华如果没有到上海读书,或许还能维持他们之间的这个平衡点杨之华和沈建龙的失败,更能让人肯定了她与瞿秋白的真爱。

他们有共同的追求,有共同的目标,这是撮合他们在一起的原因,也是撮合中国早期千千万万对革命同志走在一起的原因。

不可否认,他俩都是十分有才华的人,当初也就是欣赏对方的才华而契合在一起。

即使后来,他们的爱情经历艰辛万苦,但也无法将他们的心分开。

就如向警予夫妇,不离不弃的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直到最后一秒。

可见,革命在当时的社会对学生和学者是多么高尚的事情。

这也从中点到了革命前辈为了国家,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努力。

话说那个时代的人们,最淳朴,最善良,也最爱国。

我们在为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感动的同时,也被那个时代的人民所感动,被那种高尚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影片最后,瞿秋白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他的那些个已经牺牲的优秀战友,觉得自己没有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的遗憾。

我想,可能是因为他觉得革命就是需要流血为代价,又或许他会觉得因为他的牺牲可以唤醒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那么便也无悔。

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连敌军将领都钦佩尊敬的瞿秋白。

影片的画面感很好,场面很美,点缀了这个故事。

但主演,个人感觉还是有点欠缺,情感表达的欠缺。

不过这也无法淹没这个故事。

改变观众对故事的看法。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的品读革命领导先锋和那个时代所熏陶出来的爱国者的精神,仿佛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教育。

我们先不吐槽它的政治性有多强,总之这个,却还真是我们现在缺失的,我们的意识中存在的不够强烈的一部分。

 10 ) 动荡时代的平凡爱情故事

今天终于“翻山越岭”去看了《秋之白华》,圆了几个月来的愿望。

我是瞿秋白的粉丝,也是小董老师的粉丝,所以对这样一部电影,我真的不敢期望太高,生怕失望。

看完之后,我释然了。

我觉得拍的还是顶好的。

电影的画面非常唯美,这应该是这部片最大的特点。

实在是太美了。

外白渡桥,还有那个非常美丽的湖,略带昏黄的光线,恰好契合了很多人对民国的想象。

让我不由得怀疑,这真的是一个黑暗、万恶的旧社会么?

电影没有拍成革命史诗,也没有拍成小资爱情故事,讲的是动荡时代的平凡爱情故事。

在那么一个时代里,瞿秋白或许有些文弱,可是当历史需要他负起重大的责任时,他别无选择,只能义务反顾。

同样对于杨之华,选择一条道路,也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退不得、躲不得。

瞿秋白也许在历史上的贡献跟别的领导比起来,算不上什么,可是吸引人的是他的坦荡人格,他的博学、平和、纯净。

我有时也在想,如果最后他没有牺牲(相比于王稼祥等人),也许他没有现在这样的地位;如果他没有写《多余的话》,也没有现在这样吸引眼球(相比于张太雷等人)。

但是历史就是这样不公平,不是人人都能被记住,只有那些有特点的人才能留下点痕迹。

不过更不公平的是,发展到今天,一个历史人物能不能上荧幕,主要还是取决于他的家乡的GDP。

如果不是江苏和常州愿意投资,肯定没有今天的《秋之白华》。

最后电影中关押瞿秋白的监狱拍的太压抑了。

长汀关押瞿秋白的地方我专门去看过。

是当时长汀的政府大院,最后面一个小屋关着瞿秋白,屋外还有一个小天井,不是专门的监狱,风景也还是可以的。

可惜了宋希濂,一生以职业军人自居,却因为执行了对瞿秋白的枪决令,背了一生的骂名。

《秋之白华》短评

注定的生离死别,看来却不带哀伤之感,这是对的吗?我喜欢影片的素净,却不免怀疑存在于革命年代的真实。

6分钟前
  • 初初Carol
  • 还行

很美的主旋律~~~

8分钟前
  • 迷路的云
  • 推荐

拍得挺无力的。形式也很别扭。一点真实的质感都没有。唯美也只能空洞。霍建起很久没有好作品了。

13分钟前
  • 左加菲
  • 较差

意外的好看

17分钟前
  • FaZBL
  • 推荐

台词太奇怪了。。。

22分钟前
  • 小鬼ELF
  • 较差

那时的人穿黑丝,遗书里大写豆腐好吃,离婚登报

27分钟前
  • 吉吉davids
  • 还行

好暖的色调~喜欢!

31分钟前
  • Edison呢
  • 推荐

窦骁压不住戏呀。看完,很好,离婚再嫁,革自己的命,不亏是时代女性。可惜现在再无这样近乎完美的女性。

36分钟前
  • 饼饼
  • 力荐

连看了四部霍建起导演的电影,部部都有画外音,电影《萧红》的画外音朗诵:宋佳;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的画外音朗诵:芦芳生;电影《如影随心》的画外音朗诵:杜鹃;电影《秋之白华》的画外音朗诵:董洁。我说霍导,你这是准备举办画外音朗诵大赛吗?好大的一盘棋啊!

37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

42分钟前
  • 周末不上发条
  • 推荐

令人厌恶。

44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很差

看了三分之一,实在无聊,还不如看老电影。

49分钟前
  • 较差

一颗星给窦骁吧,他的样子太符合我审美了

54分钟前
  • Dreamer-Echo
  • 很差

民国范。

56分钟前
  • 夏澈允。
  • 推荐

喜欢董洁的扮相

59分钟前
  • Dee
  • 还行

窦骁你演起来觉得怎么样?我看的都累。

60分钟前
  • 深毒
  • 较差

小清新

1小时前
  • laura
  • 还行

1、唯美风,在红色电影里还是值得一看的。2、董窦二人很有民国气质。3、江浙人是平翘舌不分,但也没有那么夸张啦。4、国民D杀瞿秋白的时候,还特意找了个花园,还叮嘱不要打脸,多讲人性吖。

1小时前
  • 睡懒觉的cc
  • 还行

没必要把《多余的话》理解为革命偶像剧,现在不好拍就迟些拍。别辱没了革命先烈!

1小时前
  • stone
  • 较差

衣服真心好看!!!!!!!!!画面真心好看!!!!!!!!!窦骁窦骁窦骁!!!!!!

1小时前
  • 鞋舌不跑偏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