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洞

Rabbit Hole,心灵触洞(港),爱,让悲伤终结(台),爱的拐点,出口

主演:妮可·基德曼,艾伦·艾克哈特,黛安·韦斯特,迈尔斯·特勒,坦米·布兰查德,吴珊卓,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乔恩·坦尼,斯蒂芬·梅尔勒,麦克·道尔,罗伯塔·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兔子洞》剧照

兔子洞 剧照 NO.1兔子洞 剧照 NO.2兔子洞 剧照 NO.3兔子洞 剧照 NO.4兔子洞 剧照 NO.5兔子洞 剧照 NO.6兔子洞 剧照 NO.13兔子洞 剧照 NO.14兔子洞 剧照 NO.15兔子洞 剧照 NO.16兔子洞 剧照 NO.17兔子洞 剧照 NO.18兔子洞 剧照 NO.19兔子洞 剧照 NO.20

《兔子洞》剧情介绍

兔子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霍维(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和贝卡(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原本过着悠哉快活的中产阶级生活,夫妻恩爱,儿子丹尼乖巧伶俐,但是一场车祸夺去丹尼的性命,也彻底摧毁霍维夫妇的生活。贝卡从此将自己禁锢在家中,虽然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消解心中的悲痛,然而她久久无法将儿子的身影从记忆中抹去;霍维试图装作一切从未发生,结果反与妻子的关系日益紧张,争吵不断。贝卡偶然遇见那个导致儿子死亡的高中男孩,她开始有意识地去接近他。烦躁孤独的霍维,则似乎正寻找一个心灵的港湾…… 本片根据大卫·林赛-阿贝尔(David Lindsay-Abaire)的百老汇同名戏剧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刑警的日子解码游戏谋杀第三季甜蜜湾之恋超级少女第六季恐怖城堡的秘密沙海番外之蚌人天才碰麻瓜血寡妇我亲爱的老师黑仙女太太反击战姐妹兄弟悲伤假期梦魇高原激战第二面让老公回家津沽奇谭1:暗城杀机失而复得青葱时代巴黎春梦恶霸警察相对无言第一季酸甜之味后裔2遥远星际:和平使者之战黑豹2我们从今天开始火车司机日记

《兔子洞》长篇影评

 1 ) 婚姻不能承受之重! 丧失爱子后, 他们形同陌路……

沉醉于爱情中的伴侣,往往有着共同的思想和情感,那会使我们体会到紧密相连的浪漫,促使两人感情升温并发展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但是如果有一天,生活中发生了一件悲伤的事情,而两人应对的方式大相径庭,你便觉得他好远,远得你无力去握住那双曾经相约到永远的手。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部电影,名叫《兔子洞》。

由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执导,妮可·基德曼、艾伦·艾克哈特等参加演出,讲述了一对夫妇携手走出丧子阴影的故事。

蓓卡(妮可·基德曼饰)和霍伊(艾伦·艾克哈特饰)是一对快乐的夫妻,他们感情美满、家庭幸福、还有一个4岁的儿子丹尼(菲尼克斯·利斯特饰)。

但是这种美好的生活在8个月前戛然而止,一场车祸夺去了小丹尼的生命。

这对年轻夫妻的感情也随之陷入泥潭。

他们内心无疑都是痛苦且难以摆脱的,他们各自缅怀纪念孩子的方式却不一样,超出彼此的理解。

由此,他们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遥远。

世界另一角落有个开心的自己 蓓卡是一位全职太太,她理智成熟,在表露情感方面比较倾向于克制。

儿子去世后,她的生活没有多少变化,还是沿袭着之前的习惯和步骤。

早上丈夫出门她打理花园,晚上丈夫回来她准备晚饭。

她也不相信上帝之类的言论,她对那些因失去孩子而参加团队互助的人很是厌烦,称他们为“信上帝的疯子”, 其中一对夫妇用“上帝想要另外一个天使”来安慰自己,其他的同病相怜者全都陷入悲痛之中,蓓卡控制不住,气愤地说:“他干嘛不自己创造另外一个天使,毕竟他是上帝啊。

”对于上帝,蓓卡不但不信,甚至颇感怨恨。

她深信如果上帝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仁慈,他就不会残酷地夺走人的孩子,让人痛不欲生。

孩子已经离开他们,但生活还得继续。

为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蓓卡将儿子在房子里生活过的痕迹默默地清理掉,还把那条让儿子遭遇车祸的狗送给母亲。

她还打算卖掉现在的房子,搬到别的地方生活。

她不想看到跟儿子有关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让她想到儿子,再一遍遍难受。

一天,蓓卡偶然碰见了开车撞到她儿子的男孩杰森。

在一种奇特却强烈情感的驱动下,她开车尾随杰森。

之后便在男孩每天乘坐公交的站台等他。

她到图书馆借杰森刚刚还回去的书看。

在一次被发现后,她邀杰森坐在公园长凳上静静地聊天,虽然有些奇怪,但她确实很享受。

如蓓卡设想的那样,杰森对自己儿子的事怀有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杰森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他的真诚与手足无措让蓓卡也跟着动容, 她也有悲痛,但她更不想这件事让杰森一直生活在罪恶的忏悔中。

她耐心地听杰森诉说他的心里话,还用理解的眼神和动作安抚他。

尴尬和愧疚情绪渐渐消减后,杰森给蓓卡看了自己创作的一本漫画书。

在书里,他画了一个失去父亲的小男孩,为了寻找父亲,小男孩钻进了兔子洞,却看到了完全陌生的世上另一版本的父亲。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也深深安抚到了痛失爱子的蓓卡。

她坚信现在同杰森一起坐在长凳上的只是悲伤版本的她,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还会有开心版本的她,正陪着儿子。

忘掉伤痛就是对儿子的背叛 跟蓓卡的理性克制不同,霍伊对儿子的感情更加外露和依赖。

儿子的不幸离世,对他来说,是个真实存在的伤痛和打击。

要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参加团体互助,或者找咨询师聊聊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团队互助会上,他认真听着其他父母悲伤的发言,对他们的情感感同身受。

他觉得这些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不应该打断或者嘲笑他们。

霍伊知道他们要让这件事情过去,但他不想“删掉”儿子的生活痕迹,仿佛那样做就是背叛,是冷血无情。

他要儿子的东西都完好摆放在原位置,包括那条狗。

另一边,他也想找到一条途径,恢复以前正常的生活。

他觉得生活会变得像现在糟糕,是因为他们没了孩子,如果再生一个,或许就能挽救眼前不如意的状况,对双方都好。

他还保留着去团队互助会的习惯,尽管只是一个人。

在那里,他和一个叫盖比的女人越走越近。

盖比和她丈夫凯文参加团体互助已经八年了。

最后凯文突然消失了,盖比便也开始随意地对待互助会,她还是会准时到,却在到了后待在车里吸大麻、对着发言的人痴痴地笑,还在中途撤下偷溜出去玩。

霍伊也跟着盖比做着这一切。

他好久没这么肆意放松过了,他喜欢和盖比这样,将所有烦心事都抛到脑后。

然而当他知道凯文是因实在忍受不了那种悲伤的日子,忍受不了两个人抑制不住摧毁彼此的举动才对盖比不告而别时,他好像也在其中看到了他和蓓卡两人的未来,他很害怕,他很爱蓓卡,不想最后丢了彼此。

可是如今他们的关系确实有朝那个方向发展的苗头,而他却只能看着它愈演愈烈。

对于杰森,霍伊还是抱着极大的怨恨,他做不到释怀,也不想原谅那个男孩。

还有那条儿子曾经很宠爱的狗,他是抱回来养了,却也在它扯着绳子快速跑的时候,不耐烦地冲它嚷嚷。

他想要找到能够对儿子的死承担责任的人或物,用憎恶来表达对儿子的忠诚及爱,但长久地恨一个人本身就是痛苦的负累,霍伊其实是借着这种方式来惩罚自己。

曾经那么好,如今都是错 由于上面所说的种种分歧,霍伊和蓓卡不止一次地发生激烈的争吵。

霍伊看不懂蓓卡,她为什么能做到那么冷静,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鲜事可以做,还能跟撞到儿子的人聊天,儿子的离开对她的生活没有造成丝毫的影响。

蓓卡也看不懂霍伊,他为什么要那么情绪,儿子明明已经不在,却还想装成孩子还在那样,要去恨杰森,用这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伤痛时刻绑住自己。

一对夫妻失去一个孩子的经历,会深刻影响到两人的感情和婚姻。

如果婚姻里面的双方都没有意识到,并且及时地做出调整,那可能就只有分开。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有讲到一对夫妻,因为丈夫不小心犯下的一个疏忽,家里三个年幼孩子的生命就都没了。

经过这件事后,这对夫妻离了婚,没有关乎他们双方感情上一点点原因,就单单是没了孩子。

经常围在自己身边,你在他身上倾注无数关心和爱的孩子,骤然间就永远地离开了你,这对所有父母来说,都是一个巨大难以缓解的打击。

而在剧烈伤痛的打击下,往往也会让你整个人改变。

如果蓓卡和霍伊的孩子还在,霍伊应该会觉得蓓卡是一个成熟能干的妻子,对家里的大小事务都能照顾妥当,对教育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而蓓卡,她也会觉得霍伊是一个爱孩子、顾家的好父亲,他情感细腻,经常会向她表达爱意。

他和孩子也很亲密,两人就像朋友一样相处。

但这些原本的优点,在他们的孩子离开以后,就全都不一样了。

蓓卡的理智成熟,在这个时候的霍伊眼里成了冷酷无情。

霍伊的温柔细腻,在这个时候的蓓卡眼里成了软弱消沉。

同时,也因为各自应对、表达悲伤的方式不同,出现很多冲突和争吵。

你责怪我好不哀伤残忍地想要抹掉孩子,我也责怪你将我们的生活推向痛苦折磨。

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在他的一首名为《家丧》的诗里就很清晰地呈现了这点,诗的背景是在一座小农庄的栏杆楼梯上,由失去孩子的农夫和太太相互对话组成。

诗的开头如下: 他由楼梯下看到她,在他看到她之前。

她欲下楼,回身凝眸,惊魂不定。

农夫走进问:“你看到什么?

从上面那里?

——我想知道。

” 妻子拒绝回答,但她很确定他绝对看不到她所见。

因此她让丈夫走上楼梯。

他走到楼梯窗前,发现了她一直在看的东西。

那是他们孩子的坟场。

我们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

但我明白:不是这些石头,而是孩子的坟丘——“不,不,不,不,”她喊道。

农妇下了楼梯,瞪了他一眼,向前门走去。

他感到迷惑,问道:“难道连自己孩子的死都不能提吗?

” “你不能!

”她说,“而且任何人都不能。

” 农夫想要融入她的忧伤,说了下面的话: 但我觉得你有点过分。

究竟你为什么会觉得丧失头一个孩子如此伤心。

你以为他的记忆可以满足—— 他太太不理睬他,任由他哀叹,后来回嘴说他不会说话,没有心肝。

她从窗户上看到他轻松地挖儿子的坟,挖掘完之后,她记得: 你竟坐在那里,鞋上沾着尘土,宝宝新坟的土大谈日常琐事。

你把圆锹靠在墙上,放在门口,因为我看到了。

做妻子的一再强调她绝不会用这样的方式面对自己的哀痛,也不会轻易就把伤痛忘掉。

做丈夫的安慰道,他知道她发泄过会觉得好过一点,他建议该是忘却哀伤的时刻:“你的心已经摆脱它了,为什么又再度揽它入怀?

” 面对伤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时长。

但愿在你完成你的哀悼,我结束我的哀伤时,我们还能回到那所装满我们爱的房子,将你我都有的伤痛装进口袋,牵起对方的手一起走。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17号电影微信公众号:number17movie

 2 ) 如果你失去了至爱之人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诚哉斯言,有文字的地方,便充斥着遭受人生少许打击,却渲染痛苦的文字。

“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当真正成长以后面临沉重的人生话题,特别是死亡之后,一切文字已经不能形诸笔墨,只能慨叹一声冷暖自知。

《兔子洞》就是一部给遭受过悲痛打击的人看的电影。

“悲痛”(grief)是人或迟或早都要遇到的话题。

英文的“grief”却特指经历了死亡或接近死亡的失丧之后的反应。

心理学一般将经历grief的过程分为“拒绝 Denial-愤怒 anger-讨价还价bargain-绝望depression-接受accept”,这部影片也反映了这对夫妇不同层面的心理感受。

Becca和Howie夫妇的四岁儿子Danny由于追狗,被高中生Jason的车撞到而离开人世,影片从这一悲惨事件八个月后开始。

影片开头为全片的主旨奠定了基调。

Becca在花园精心栽培花朵,她让自己被忙碌的工作完全占据,目光专注又有些空洞,镜头特别停留在其中一朵花上,Becca凝视着这朵花。

不难想象此处的象征意义,新生命美丽而脆弱如花。

而不久后,Becca的邻居开门入园,邀请Becca参加party,Becca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而邻居离开时踏坏了Becca凝视的花,连连道歉却于事无补。

这里的象征意义似乎更加丰富,一则指生命被意外践踏而死亡,如小danny;一则是Becca自己的内心,似乎也一直为Danny保留一个小小的角落,却被心怀好意却不知如何安慰的人一再侵入和破坏。

随后影片展现了Becca与Howie夫妻之间处理grief的差异。

Howie仍然保留着Danny的视频,并且不愿意放弃留有他痕迹的房间装饰、汽车座椅等;而Becca则把Danny的旧衣服收拾准备送给妹妹,并打算卖掉房子离开。

danny的存在潆绕在他们心间,一个展现出恋恋不舍,另一个却无法忍受这些痕迹。

Howie有点像是仍在抗拒(Denail)Danny已经离开的事实,这也在后面卖房时他对看房人说的话中体现出来:他认为Danny仍然住在房间,只是藏在了什么地方。

而Becca则已经不再否认danny已死,却也未能完全接受,她展现出愤怒(anger),当她在关怀小组中她对上帝很愤怒,不接受孩子离开是因为天堂缺一个天使的说法,而是质问:上帝为什么自己不造一个?

当母亲劝导她的时候,她又不能接受把danny的死与其他人相比较。

两人的差异带来了剧情的双线发展。

Howie选择逃避:回归以前的生活(夫妇对做爱的争吵,becca在这里近乎无理,既不允许情调的存在,也不许再有一个孩子的想法),大麻,同样受伤的同伴。

Becca的反应可能是非常令大多数人意外的,她与Jason见面和谈到一些车祸的细节。

然而这里也是最治愈的地方。

逃避大概只能让人继续去blame自己和他人;而谈论悲剧本身在这里就有了神圣的意义。

Jason的“如果我开得慢一点”等告白,正是bargain,一种懊恼,意外偏偏为何就那样发生。

他也承担同样的煎熬和痛苦,这种煎熬是Becca之前天天经历的,她心中早已千百遍地问过为什么不能避免意外,她对Howie的冷漠甚至明知他吸了大麻也不闻不问,与其说是同理心,不如说也是一种自我惩罚,认为自己已经不配拥有亲密关系。

与Jason的交往治愈了Becca,不单是面对悲剧和寻求谅解本身,也有共同对平行宇宙的希冀和想象。

比起God talking,科学似乎更能宽慰Becca,其实这种理论已经是一种类似宗教的情怀了,但是,比起宗教,更加的gentle,更加没有人际交往的压力。

当Becca懂得以后,才能与母亲进行一番谈话,知道如何更好地带上这份思念继续上路。

影片的最后,一切似乎没有大的变化。

Howie挣扎过,绝望过,但他回来了;Becca愿意野餐了,也愿意安抚他了,结尾是Becca再次牵手howie。

看似男人在这个悲剧中走出来得比较快,但是其实是女人要走的路更难走一些,而一旦走出来,力量也会更大。

Howie如果经不住逃离家庭的诱惑,选择的只是麻醉自己的路;而Becca其实已经想到了这种可能,并把选择权给了Howie。

但Becca却有能力前瞻地看到风雨,避开伤害(买房子时提醒Howie也不要呆在里面),找到心灵的支柱并踏实地生活下去。

每个人或迟或早,都会面临失去至爱之人的grief,那时候,没有教科书可以告诉我们将如何度过,没有朋友能完全理解,他们大多像影片中一个从没出现过的becca女友,因为不知如何安慰,就选择漠视;也可能像becca母亲遭遇的,是一个看似陪伴却不胜其扰的存在;或许与你的伴侣无法再如以前一样,或许会分开,或许努力地缝补残破的关系;或许你徒劳地加入一些关怀小组,也许你找到了寄托,也许没有。

但你会永远携带着这个经历往前走,有一天,它将不那么重,让你能够呼吸,最终你会与它和平相处。

我不想带着刻板印象说话,但特别想提一下我们的文化面对grief的态度。

不知是对生命的达观,还是漠视。

我们常常会用轮回的理论来安慰自己,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我能想到becca收到的中国式祝福:孩子会回来的。

趁年轻赶快再生一个。

这个孩子也许就是来报恩/讨债的。

有时候又是极端现实的:交强险赔的多吗?

别轻易饶了那个高中生……我们也许能拍一个《becca打官司》,可能有社会公义终究实现的欢呼,但拍不出那种灵魂深处的感同身受的共鸣。

我们选择快马加鞭地掩埋痛苦,回到大多数人里面,如果回不去,我们就是无法被任何一个族群接纳的祥林嫂。

 3 ) 不会变,但它的重量会变

有些事情我们的确无法忘记,无法否定它的存在,但时间流逝,它的重量会变,会变成我们能接受的情况。

所有的事情,无论是悲伤的,还是可怕的。

或许是有平行世界,但我们只知道的是这个维度空间里的我们。

如果有些事情,不会或者不能够这么轻易的放下,那就放在心里。

留一个角落,总有一天,当你再回忆起来的时候,也许,It will be bearable.

 4 ) 地下室母女探讨丧子之痛的对白

  一部节奏轻缓的电影。

关于丧子之痛。

  不知为何,最近总是看到这种探讨死亡的作品。

比如,刚读完的吉本芭娜娜的《厨房》也以未亡人的角度谈论着生死。

  死亡过于沉重,我还难以理解。

我也希望永远不会体会到个中滋味。

    对面瘫妮可,一直不抱任何好感,不过这部电影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打了一个翻身仗。

  嗯,其实这压根不是一篇影评。

那么下面进入正题,贴上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段对白吧。

也就是在整理Danny遗物时母女在地下室里的对白——关于死亡的悲伤。

我想这段对白也可以普适到人生各种大大小小的悲伤中去吧。

个人听写,如有错误,请不吝指正。

=v=Becca: Did it ever go away?Mum: No,I don't think it does,not for me,it hasn't.It has been going on for 11 years.It changes though.Becca: How?Mum: I don't know.The weight of it,I guess.At some point,it becomes bearable.It turns into something that you can crawl out from under.And then you can carry it around like a brick in your pocket.And you even forget it for a while,but then you reach in for whatever reason,and then there it is.Oh,right,that.It could be awful.But not all the time.It's kind of not that you like it exactly,but it's what you've got instead of your son.So,you carry it around,and it doesn't go away which is...Becca: Which is what?Mum: Fine,actually.谁说不是呢,悲伤一开始总是会压得你透不过气,抽不得身。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的,悲伤就变成了可以放在兜里的一块砖。

很多时候,你已不再能感受到他的重量。

即使不经意的再次触碰到,即使你知道他从来不曾远离,你也可以坦然接受了。

毕竟,一切都过去了。

 5 ) 用我们优秀的头脑去原谅,然后遗忘吧

最近都是特别认真的在看电影,我总认为电影无论好与坏,都会有各自的亮点。

这是部小众电影,很多人会在半个小时内感到昏昏入睡。

中年夫妇丧子,全家都沉寂在悲伤之中,因此,这是一个绝对High不起来的电影。

先说母亲Becca,Nicole真的诠释的极其到位,可能真的跟做了妈妈有关。

丧子后的焦躁,不安,情绪的放空都拿捏的恰到好处。

Becca几乎没哭戏,和苦情的量产韩剧不同,导演是个很客观的人,没有泛滥地在影片中使用哭戏,他甚至很注意镜头对观众的影响。

让Becca的镜头都曝光在阳光明媚的公园中,或者是宽敞明亮的厨房里。

Becca的爆发是在车里,目送“凶手”Jason去毕业舞会后,她哭得泣不成声。

在这之前一直都压抑着,Becca就是没把自己的那闸门打开,儿子死了,我不难过。

她就是这样一直一直的别扭着,你就感觉所有应该有的感情重量全部砸在了棉花上。

甚至恨不得掐着她的领子大喊,你哭啊,哭啊,你儿子死了,你哭啊,你这么别扭着故作淡定有意思么,你他妈的快哭啊!

直到那一刻,Becca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哭得泣不成声,细腻的拿捏全部放掉,痛哭不止,我貌似知道她在呢喃些什么:“Jason我是原谅你了,可是有什么用呢,谁能原谅我呢,谁能原谅我呢,我的儿子死了,再也去不了毕业舞会了,再也去不了了,你的妈妈给你打上领结,我呢,我怎么办,我的儿子死了,你开车撞死了他。

”Becca别扭着的理由也不难看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慰藉方式,伤痛太大时我们都没法接受,逃避也好,故作积极也罢,我们只是想让这个打击在我们身上慢慢的殆尽,逃避的过程里也让我慢慢的接受这痛苦的存在。

说到故作积极就是爸爸Howie的做法,平日里积极的保持着有冲劲的生活状态,努力工作,还振奋精神安慰老婆,四处寻找解决之道,参加互助会。

但是一到晚上就瘫坐在沙发上看手机里面儿子的视频。

也正是这段视频引发了之后夫妻的大冲突,这算整部电影中的大高潮吧。

Aaron Eckhart 感觉是那种特科班出身的演员,那场激烈的情感爆发也是演的张力十足,颇有点话剧的感觉。

有人会说这段Aaron演的有点过,但是我觉得还OK,可能是大家都受了世俗的“父爱是深沉的”的影响。

父亲要接受儿子离去的事实,还要工作养家,更要受老婆畸形怨妇般态度的折磨。

所以积蓄的愤怒在此刻爆发也是正常的。

结尾有人说处理的不好,但我觉得还挺合适。

因为这种故事结尾没法说好坏,两个人能牵手坐在一起就已经是一种进步,这不是好莱坞大团圆结局,再次跳入剧情来说,儿子死了,这家庭注定上了一层阴霾,而且是一生都很难甩掉的阴霾,能做的就是,积极地面对,把这段回忆的痛苦降到最低,别说什么最美的回忆,这是丧子,又不是分手快乐。

现在才想想片名兔子洞,起的很有用意,两口子丧子之后全部钻进了兔子洞,用各自的方法解脱,后来又伤痕累累的从兔子洞里钻出来共同面对。

我们活着也一样,伤心难过时,我们可以钻到自己的兔子洞里,把悲伤,无奈,愤怒都留在里面,然后出来的时候试着再重新审视自己,这也是种活着的勇气。

就先之前听过一句话,人在祈福时,不需要求得太多,只要勇气和智慧,用智慧战胜困难,如果真的战胜不了就用勇气去勇敢面对。

借用Spencer Johnson的一句话来帮助我们释怀所有的痛苦,不解与困惑——“用我们优秀的头脑去原谅,然后遗忘吧。

”兔子洞,我只允许自己进去十分钟。

 6 ) 生活的悲伤版本

“这只是我们生活的悲伤版本。

还有其他版本,在那里,一切还好好的——我喜欢这个想法,真好——在某处,我们仍在欢度年华。

”这是妮可扮演的Becca关于“平行宇宙”的看法。

我愿把Becca看做妮可生活的一个悲伤版本。

想到其他版本,感觉会好一些,比如她和Keith欢度年华,有个可爱的Sunday宝宝;比如她在红磨坊的舞台上唱着“为了自由、美好、真实和爱情”,肆意挥霍着她倾倒众生的美;比如她在书桌前,双眉紧锁,构思着自己书里的女主角的命运;比如她年轻时野心勃勃,不惜一切以成名……只是有时很难想象,所有这些纷繁的版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题,叫做妮可•基德曼。

这是属于妮可一个人的电影。

自己当制片人把舞台剧搬上银幕,联系原剧作者改编剧本,找导演,找男主角,自己又担任女主角。

成品是500万美元的小制作,题材虽沉重,最终效果却精致、优雅、从容、温暖。

这是关于失去的伤痛的电影。

Becca和Howie夫妻两人,一个试图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却终究逃离不了目睹儿子死去的那一幕,一个试图留住孩子留存下的痕迹,却发现一切只是徒劳。

裂痕不可避免地产生,争吵、貌合神离、同床异梦随之而来。

悲痛这种痛,没有速效的镇痛药,他们能做的只有带着它继续生活,“就像口袋里揣着一块砖头”。

而它又一点点侵蚀生活中的一切,令人变得敏感、尖刻甚至身不由己地做出出格的举动。

悲痛以这种方式在生活中自我复制着,如同癌变细胞在体内悄然蔓延。

互助组里另一对夫妇的结局成了这种复制的注脚——曾经的一切美好,一点点地分崩离析,似乎最后只有分离,才能开始新生活。

最出色的是Becca和Jason那条故事线。

很难说清Becca对Jason这个造成她儿子死亡的高中生究竟怀着怎么样的感情,但是就像她说的,“这不是任何人的过错”。

她通过消解他的负罪感来消解自己的内疚,她不希望她儿子的死带来的伤痛再影响到其他人。

因为,她自己最明白,伤痛是怎样一种折磨。

他画漫画,创造着他幻想的平行世界,在那里一切井然有序,一切安好平静。

她读过漫画,听着平行世界的理论,不觉眼泛泪光:“这只是我们生活的悲伤版本。

还有其他版本,在那里,一切还好好的——我喜欢这个想法,真好——在某处,我们仍在欢度年华。

”电影在这里,背景声只剩下鸟的啼啭,比其他时候平静舒缓的配乐更平静。

翠荫之下,Becca和Jason各怀心事,但是伤痛已不那么厉害。

心结已解开,一切该各归原位——即便我们的生活因为这起意外,注定了是个悲伤的版本,我们也要把它活得尽量精彩——我猜测他们是这么想的。

就像电影中这么个悲伤的故事里,还是有鲜明的色彩,有动人的音乐,有生气勃勃的笑声,有各种各样的希望。

她回到家,睡着的丈夫醒来。

他们决定举办一个餐会,请来所有生活里爱着他们的人。

经历了种种互相伤害后,终于明白他们终究彼此深爱,在餐会人群散尽后,两相望着暮色,十指相扣。

携手人生,只要是和对的人,管它是不是悲伤版本。

有时我们不需要安慰、不需要同情,需要的只是时间来学会接受生活里的种种悲伤,就像Becca的母亲所说的那样,“有时,它变得可以忍受。

”绝望不该是任何一个版本的生活的原色,希望才是。

 7 ) 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冲着aaron eckhart看了rabbit hole。

为人父母,这部片子说实话看起来很费劲,因为一方面我对他们的丧子之痛感同身受,一方面我“控制不住想扒aaron eckhart这个男人衣服的冲动”(某影评人语)。

妮可的角色很复杂。

就像海报,破碎的镜子映出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人脸,这部片子不是纯美式家庭观念与价值观的颂扬,还要多一点。

你看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资产阶级啊。

郊区房子,一条狗,一个孩子,两部车,女人辞掉sotherby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一手好厨艺,男人定时去健身房,对应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outfit,他们甚至为了应付丧子之痛,加入了心理治疗小组。

这位太太这位先生,你们还敢更中产阶级一点吗。

我猜妮可的角色想逃,逃开这种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逃开这种应付悲伤的,suave的,优雅的,平庸的方式,但她连自己想逃开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你看,妮可角色的生活是非常中产阶级的,然而我感觉她生活成长起来的家庭并不算幸福和中产,她的母亲疑似有酗酒史,父亲是个sadistic bastard,妹妹更是泼辣,从小一路从酒吧打架闹事打过来,最后未婚先孕,还是和一个毫无前途的,搞音乐的黑人。

是啊,不幸福的家庭,妮可的角色,这个女人,她成功地跳出去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一个好丈夫,房子,车子,孩子,本该幸福美满,但孩子的死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妮可的角色开始质问自己的生活:这些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或者说,她真的可以靠这些引以自豪吗?

有一场戏,是妮可穿上黑色职业装,戴上珍珠项链,去sotherby看望以前的同事——她推开玻璃门那一刻多么意气风发。

就好像一切都可以重上轨道。

但已经物是人非,同事全都不在了,以前端咖啡的人现在变成了老板。

他问她,孩子怎样?

那一刻她的表情顿时溃不成军。

这一切感情都没有解释。

失去亲人的悲痛,可以靠很多来消解。

一般正常人的方式是靠近剩下的家人,倾诉,哭泣,运动,或者转向上帝,就像一开始,我们看见aaron eckhart饰演的父亲,他是个正常人——他就是这么干的。

但他的妻子呢?

妮可的角色母亲说得好:她将孩子的死怪罪在所有别人的身上。

所有人,那是说,除了那个开车撞死了她的儿子的男孩。

正常人,我是说正常人,一般来说,对于开车撞死了自己儿子的人,反应一般都是“倾家荡产也要把你告到裤子掉”,更不用说是热爱打官司的美国人民;这里车祸不是这个男孩的过错,但一般正常人的反应也应该是不想见到他,恨他,怪他。

就像eckhart饰演的父亲。

妮可不一样。

她对所有亲近的人冷漠,疏离,粗暴,唯独对这个男孩宽容温柔。

为什么?

我不懂心理分析,但里边有个术语叫移情,讲的是心理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和分析师之间产生的一种近似于爱意的复杂的东西。

我猜这种东西大概就有点像妮可和这个男孩之间微妙的感情。

对最亲近的人粗暴冷漠,而对陌生人温柔亲切,其实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

为什么?

我没有答案。

妮可角色的歇斯底里,在几场没有结果的大吵之后,逼得她的丈夫也几乎走上了这条道路。

他一个人去心理治疗小组,和一个亚裔母亲渐渐熟悉。

那是非常有戏谑性的几场,他们在车里抽叶子,她告诉他,我的丈夫走了,什么话都没留下。

他们也失去了孩子。

参加心理治疗已经长达八年。

第一次听说八年,aaron惊讶地表示,我没想到会那么长。

你当然想不到了,aaron。

Aaron和亚裔母亲差点就跨过了那一步。

妮可开车去见那个男孩,而她的丈夫开车去见那个女人。

他们都对彼此撒谎了。

亚裔母亲站在门口,看着从车里走出来的aaron微笑,从容温柔,说,我家好找吗?

他站住了,一身白衣,看着他,背后是夏日无尽的绿意。

那一刻他们都知道,这样也不行的,这样也没有用的。

所以他说,对不起,然后转身走了。

她在他身后微笑,什么都明白,什么都原谅——你想,八年,八年啊。

那一边,妮可看见男孩一身结婚礼服,和新娘在门口和家人拥抱道贺,上车离开。

她看着这一幕,在车里哭得撕心裂肺;为什么?

为什么到现在才哭出来?

因为她觉得他的结婚是背叛?

因为天伦之乐让她想起自己的儿子?

因为别的?

我不知道,我也解释不了。

然后他们当然要重归于好,重归于中产阶级的,优雅的平庸;他们请了朋友过来吃饭,谈话,装作对他们的孩子感兴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下午。

席终人散的时候,他们坐在那里,慢慢地,手握到一起,表情却哀伤得没有出路。

是的;他们会继续生活下去,两部车,一座房子,重新开始有规律的,越来越少的性生活;也许有另一个孩子;总而言之,在生活的兔子洞中一路下落。

每场死亡都是一场奇遇:而这里的死亡有可能是一场出路。

通往另一个兔子洞的出路。

只不过他们都错过了。

 8 ) 能说出口的委屈便不算是委屈

整个影片里女主角哭的最惨的一幕不在丈夫怀里,不在母亲身边,不在妹妹肩膀,甚至不在自己家里而在陌生社区,看着幼子车祸肇事者参加高中毕业晚会虽然她努力表示不想让这个未成年人有心理负担每次他道歉,她仿佛更觉得愧疚只是看到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后,对方依然继续生活,继续笑,继续快乐,继续探索世界的各种表情而她,以及她的家人,仿佛只能定格在悲伤中儿子车祸去世后她和丈夫豪伊参加互助小组,听其他的父母倾诉对自己孩子的怀念,如何安抚自己的情绪,如何准备接下来的生活有一次她实在听不下去,中途断然离场,后来豪伊在餐厅对她说“那是属于那对父母的时间,我们要尊重。

”其实,何止她,很多人都对别人的故事没兴趣,只顾着自己说对别人的话题丧失兴趣,是开始自我中心的第一要素但真正轮到她聊自己,她却是几近沉默的但凡能够拿出来聊的伤,还是可以疗的伤正如那些说出口的委屈,其实都不算真正的委屈一般

 9 ) 超详细分析---妮可能走出票房窟窿吗????

作品看了,绝对佳作!

三大前哨全部提名,很多人说妮可的Oscar提名稳了,可是真的稳了吗?

像我这种满脑子只有妮可的人,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局势对于妮可没有任何益处!

小前哨的各大影评人提名人在三大前哨出来前,迫不及待加上妮可的名字,可是三大前哨宣布完毕后,再也见不到妮可的提名了,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大部分都在对兔子洞的票房持观望态度,并且这票房直接影响到评委是否真认为妮可已经come back了,你说你是以前是票房巨星,得到oscar后成了毒药,那这次要回归,是否连票房也要一起翻身呢?

这是必然的!

所以在越来越接近上映的日子里,影评人的票不给妮可了,上映周末票房出来后,更加是不给妮可了,这样下去,再过一个月的oscar提名名单上还有妮可的名字吗?

我心里是一百万个是啊!!!

可是,却又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题材。

兔子洞讲述了中产阶级夫妇丧子的故事,很平凡的故事,主要是从内心挖掘主人公的遭遇变故后i的感情生活,说实话这样的题材真是一抓一大把啊,要不是妮可基德曼的出演,我是不会看这样的作品的。

(不加不减)其次,妮可。

正是因为有妮可,所以观剧的重点放在了演员的演技上,里面的所有的人的表演都没让人失望。

妮可的表演绝对值得赞赏,这么多年,妮可的演技其实一直没有问题,但是flop这么久的问题就在于剧本,这次的剧本好了,妮可的演技在导演不惜一切手段下展现了360度面部表情和内心情感,妮可每一个微小的面部表情,都被导演抓住了,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神韵的角色,一个活生生的角色,一个悲伤到无以复加的角色!

这是真正让观众看出妮可演技的角色,这一点就比较讨巧了,因为这次的演技非常直观!

(妮可是不是心想,我以前演的也不差,只不过是观众看不到内心去,算了,这次演的直观点,你们的智商不够欣赏我的内涵。。。

)(妮可的表演为其加分)再次,搭档。

没有一个是有号召力的,但是哪一个都是实力派演技高手,这让我看到了妮可作为制片人的眼光,她不喜欢能够以一敌百的偶像明星,只需要适合这个角色,愿意为角色付出的演员。

韦斯特确实是老戏骨,观看的时候,确实有感觉到韦斯特在角色把握上巧妙,那双满是戏的眼睛,一看就知道要表达什么。

在与妮可对戏的时候,也是让人对那表演大家赞赏,一个过来的母亲,在女儿面前那种关爱,训斥,提点,难怪有人说和妮可对戏时,压盖了妮可的锋芒,我觉得,戏就应该这么演,韦斯特的角色要能压住妮可角色的锋芒,毕竟是当你妈的,老子还是要比你强的!

搭档绝对是给兔子洞加分。

再再次,地位。

毕竟没有生长在美国,不知道妮可地位有多高,可是我觉得,妮可始终是受欢迎的,今天看了2010年好莱坞最伟大的影星,妮可当选其中,这不难看出,业内人士对妮可的高度认同。

在gossip网站上,也总能看到妮可的新闻点击靠前,虽不乏贬低,但是关注度是要认可的。

国际上来说更加如此了,说道妮可基德曼,谁不说是大名鼎鼎啊,一个女人靠着自己的美丽、头脑走上了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在好莱坞这种级别的人还是屈指可数的。

所以在兔子洞刚刚出来的时候,媒体就预测了,妮可能够成为今年oscar的竞争者之一!

因为她是妮可,只要妮可能够奉献一部让人们觉得优秀的作品,你就必须考虑她!

没错,因为妮可的名字始终是一个很深刻的定义。

(这项必须加分)最后,票房。

对于妮可来说,目前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观众对于妮可票房号召力的期待后的失望。

观众对妮可的期待太高,但是去看你可的戏的人不多,这种现象非常奇怪。

大部分的都认为妮可如果没有高票房,就是毒药了,其实,好莱坞还有更多没人鸟的演员,可是妮可是妮可,国际巨星啊,曾经的好莱坞最红的女明星啊,如今的票房如此惨淡,对得住这些期待的人么?

所以不管你出的什么片子,我最看重的除了演技就是 你的票房,这是商业好莱坞最需要的!

可是妮可给不了,她的长相没那么讨喜,选择的剧本更没那么大众,偶尔的商业片,更是在剧本惨不忍睹的情况下拖累的票房一落千丈。

(这个对于提名绝对是减分的)所以说,在前四项加分的情况下,最后一项减分。

虽说只有一项减分,但是这个分值到底有多大呢???

大部分人对妮可的票房号召力期望太高,一个百来万惨不忍睹的数字是绝对无法容忍的,这样,票房一差劲,满脑子的郁闷就发泄在妮可身上!

就算前面再好,也一盆水灭的干干净净!

作为粉丝,现在只能祈求,学院的可人儿不要太介意票房的高低,这部这样题材的电影,首先档期上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你说,谁大过年的跑去看死了儿子的电影啊,纯粹找抽不是希望广大会员能够释怀,妮可演得好就给点肯定把!

其次,片子确实不错,演的也非常入流,证明了妮可基德曼仍旧是响当当的演技派高手,值得嘉奖啊!

最后,看在妮可flop这么多年的份上,并且始终坚韧不拔的节拍各类电影的份上,给受怨多时的妮可粉丝一点安慰吧!

 10 ) 斯

而相比《我是山姆》来说,虽然同样显得有些拖沓,但狮门却不会让它的电影变得让人头疼。

《兔子洞》在前半部分的拖沓可以算是在慢慢烘托气氛与心境,不然之后Becca和Howie的爆发就无从谈起了。

电影从Becca路遇撞死儿子的少年而开始转折。

痛苦的事件所引发的所有的后续作用在Becca和Howie两个人身上双线并进,直到Becca没有回家的那个夜晚。

他们试图通过改变或保留而穿过兔子洞,或至少在心情和生活上。

可是发生就是发生了,怎么也穿不过去了。

岁月不饶人,影片刚刚开始时的那张脸我真的一下子没有认出是Kidman……

《兔子洞》短评

这是关于失去的伤痛的电影。Becca和Howie夫妻两人,一个试图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却终究逃离不了目睹儿子死去的那一幕,一个试图留住孩子留存下的痕迹,却发现一切只是徒劳。裂痕不可避免地产生,争吵、貌合神离、同床异梦随之而来。悲痛这种痛,没有速效的镇痛药,他们能做的只有带着它继续生活

5分钟前
  • 许侠客
  • 还行

漫画的结局还满感人的 不过就仅限于此

7分钟前
  • 小儿勾
  • 很差

妮可的演技不是一般的烂!!!完全无法阐释主人公内心的挣扎,空洞的表情,画面虽好但对白和背景音乐完全不给力。

12分钟前
  • 小走
  • 很差

平淡

15分钟前
  • mmhh
  • 较差

看这部影片时,正处于“意外风波”中。心情起起伏伏。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会给人压抑感的电影。因为表现的情感太过沉重。做为父母,失去年幼的孩子的确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去平复。而且往往是暂时的,因为那种失去的痛苦,会是一生的阴影。妮可。基德曼的表现非常棒,所以即使我并不是很喜欢这种调调

16分钟前
  • 田唐
  • 还行

本来用来催眠的,竟不知不觉看到凌晨3点,妮可不会再是票房毒药了吧,表演挺有层次的,更意外的是看到了我的yang。

20分钟前
  • 凝望深渊Doris
  • 力荐

这故事 这悲伤 不是我的茶。

23分钟前
  • 艾拉也是Isla
  • 还行

给妮可的内敛悲伤演技评五星!绝对不逊于《时时刻刻》中演技,影后提名是准了。

28分钟前
  • SHX
  • 力荐

放手吧姐……

30分钟前
  • AllenZ
  • 还行

没有出路的故事真是让人绝望。剧本是很好的,所有感情明确得很强烈,可就是不能进到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一直在犹豫打两星还是四星,但是故事结局实在太违拗。很难不将此片与单身男子相比,然后给两星就给的更干脆了。#吴珊卓居然差点就小三了……您的镜头可不可以再多点啊喂#

35分钟前
  • 瞎说
  • 较差

平庸。

36分钟前
  • 林春娇
  • 较差

整体不错 妮可很美 苦闷延绵 却无高潮

38分钟前
  • |
  • 推荐

用性冷淡来摧毁男方对你的爱确实奏效,在犹豫和别人暧昧之前握住手,互助不如自助大麻

41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还行

中产阶级那些小破情绪,没啥意思

46分钟前
  • Anne
  • 较差

怨妇好讨厌 妮可演红磨坊的气质完全不在了 我可以说一句这片儿真的很shi么。。。

49分钟前
  • 一棵罗卜
  • 较差

三星半。题材属于真实地沉痛型,基调拖沓萎靡,片中除了怀孕的妹妹,人人都有打不开的心结,但是不得不面对生活再继续。这种氛围带给人胃绞痛、肠炎一般的扭曲感。妮可和艾伦演绎的夫妻,细腻情真得令人头皮发麻。青少年的线索和妮可的画是压抑片中仅有的换气口。开得很漂亮,但仍旧难以弥补绞痛创伤。

50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还行

看不了这种片。我乐于积极的人生态度 无论发生什么。

51分钟前
  • 哒哒biang
  • 较差

剧情略显沉闷,得细品~~

55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推荐

年末最温情.

58分钟前
  • 二表兄
  • 推荐

演技秀

1小时前
  • KI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