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真的很好 国外电影有时候真的很尊重女性 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也很吸引我 女主和男主为了女性权益而奋斗 为什么女生想上厕所必须要去野外 而且还有男生故意从那里过 女主公公有次不小心从那里过 不然女主也不太可能想修厕所 希望大家真的好好看一下这部影片 对女性真的很尊重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8年6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回忆我妄想深入乡村的躁动青春期,最大的拦路虎,不是生活费,不是时间,只是无法想象的乡村厕所。
如果你也曾静静思考过爬满蛆虫的茅坑,那么一定能懂得取材于真实故事的《厕所英雄》里,这位从小都有自家厕所的知识女性加娅,为了爱情嫁入方圆数里没有厕所可用的村子,何以在新婚初夜就想打退堂鼓。
彼时彼处的印度村庄,男人白天黑夜随地大小便,为了些许体面,他们宁愿蹲下小便,而女人,只能在天空尚未发白时,成群结伴走很远的路,集体去乡野林间排泄,若运气不好被人调戏或是偷窥了,她们只需挡住脸,好让对方吹嘘今日“猎艳”时只能讲“我不知道看到的是谁的屁股。
”如果加娅和她那个为爱拼尽一切的丈夫科沙夫之间没有爆发这场由厕所引发的婚姻保卫战,引发纸媒、电视、网媒大讨论,逼迫政府迅速解决印度乡村入厕难问题,那么印度农村妇女仍在“尿壶联合会”里靠黑黢黢夜空下的妇女情谊得过且过。
所以本片认定的革新拦路虎,排第一的不是政府,政府的办事效率取决于个体,“印度清洁”计划没能推行下去,民众的文化成见和得过且过的妇女心态才是更大的敌人。
本片虽然用的是堪称陈旧的印度电影表现手法,唱歌跳舞,夸张的台词演绎和动作,慢镜头加背景乐的脸部特写,最终以类似“机械降神”的策略忽然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能想到的俗套都上了,但这种让人刚好保持注意力又不用太认真的流畅度、丰富的情感细节铺垫,让人感觉印度电影工业的确成熟高效。
更重要的是,本片对印度本土基石的击打,不亚于阿米尔汗那些制作更为精美的作品。
开场不久的科沙夫在身为当地婆罗门的严父命令下,与家中奶牛成婚以改变他的命运星盘,同时他们爱疯、脸书全用,这种极端的新旧对比直接展现男女主未来要反对的迷信传统有多么荒诞和强势。
在印度文化里,厕所这种传统里没有的新事物是不可放置于家中的污秽物,所以受到村子长期抵制,观众仿佛忆苦思甜,忽然意识到清洁的排水厕所是文明的象征。
私人厕所也是低阶层的科沙夫为高阶层出身的爱妻加娅建造的泰姬陵,他推动革新的动力是爱,武器是勇气、知识、法律和传统文化本身,他以“不可面对阳光和月光排便”的梵文为理据,揭穿当地老人断章取义的惰性。
男女主对“洒红节”的态度,由批判“妻子打丈夫”这类仪式之虚假,到一年后严肃投入其中,也展现出文化传统依然有自身价值。
电影本身是真实事件改编,涉及女权、种姓、宗教、以及印度一直为人诟病的卫生问题。
题材很新,现实意义更是影响深远,发人深省。
但像这种反映印度不好的一面的内容,竟然能拍能播我也是蛮佩服印度的(毕竟……哔——)。
前半部分节奏很慢,传统印度歌舞部分一点不落下,后半截才进入正题。
因为是真实故事改编,所以后半部分也颇有纪录片之风,看得挺热血也挺感动的。
只是结局还是稍显仓促,并且对于真实事件的原型表述有点简单了,只在最后给了一个静态画面。
对于一部具有鞭挞现实意味的作品来说,这个结局略显不足。
但作为一部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作品,它有不少能触动人心且令人深思的闪光点。
1.“你要清楚你的敌人是谁。
你在对抗的,是你的文化。
” “在我们国家,对抗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到底什么是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印度的文化是什么,是《摩奴法典》吗?
还是法典里规定的“人必须离开家里拉屎”这一句话?
因为法典里的一句话,所以“让人类像动物一样露天方便”就成了印度的文化?
又因为女人从来都是二等公民,低于男人一等,所以男人就可以白天随意方便,而女人却不得不在天亮以前结伴去野外解决?
甚至哪怕是被男人不小心看见/偷窥了,被别有用心的人用闪光灯去照了也只能默默蒙上头巾承受一切?
那么凭什么?
鲁迅说的那一句:“从来如此,便对么?
”此时用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
“大家从来都是这么做的”、“这是传统”、“别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这难道就意味着,这件事一定是对的吗?
是非对错,本不该看事件持续的时间长短,更不该用传统与否去评判!
传统文化也同样有糟粕,不是吗?
在印度想要对抗传统不容易,恐怕在中国,也同样如此。
对抗文化为什么这么难,因为人们总是由于种种原因,被植入了某些观念。
这些观念无论对错,都被深深地根植于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可能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是受到教育程度限制,也可能是由于身边人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要跟一群人心里的观念做斗争,谈何容易?
更何况还是以传统之名,存续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观念?
此时的文化与其说是文化,不如说是每个人心中默守的陈规,或者说,更像是,一种心魔。
“我过往的经验告诉我它是对的,那它就是对的,不容许任何人挑战它,不管你是谁”。
3.“人只有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才会拼尽全力去解决问题。
”这句话能让人瞬间联想到的可就太多了,“站着说话不腰疼”、“鞭子不落到自己身上,是不会觉得疼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有利益相关者,才会奋力去抗争。
其他更多的人,只会“慷他人之慨”。
因为只要不触犯到自己的利益,便可以置之不理。
甚至恨不得在他人维权的道路上,使点绊子才好。
或许是这些人共情能力太差,又或许人天生就是不爱管闲事的,毕竟,谁愿意引火烧身呢?
人们都更愿意躲在人群的深处默不作声,这符合动物的本能。
但——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了这样一篇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4.“if you change nothing, nothing will chang.”5.“世界互相斗争,只有勇者与自己斗争。
”6.“可女人们根本不觉得自己遇到了问题”;“你觉得谁应该负责任,文化,还是政府?
”“是这些早上依然要外出上厕所的女人”。
电影里的女主虽然是印度人,但身为最高种姓的“婆罗门”,她无疑是幸运的。
作为一个上等人,她有着优越的家庭出身和良好的教育背景。
从出生起,她就拥有在家里自由上厕所的权利,她的父母叔父开明且拥有着与印度大环境截然不同的现代思想。
他们支持她嫁给爱情,即使对方只是一个下等种姓的男人。
他们也支持她为了厕所,用自己的婚姻去跟整个村子哪怕整个国家的文化做抗争,哪怕他们才刚结婚不到一年而已。
可以说,她更像是一个发达国家的普通女孩子,而她嫁过去的地方,才是印度的缩影。
村子里的其他女人们呢?
她们屈从,甘于默默承受,甚至奴化自己到麻木不仁,她们对自己受到的压迫视若无睹,毫无感知。
更有甚者,还要反过来压迫其他提出抗争的女人,将之视为异类。
而在电影之外,绝大多数女性在现代社会里不也是如此吗?
被所谓的社会和传统文化等一套套规矩一层层枷锁奴化压迫而不自知,甘愿低头,甚至沦为其中的一份子,变本加厉地奴化其他试图觉醒的人。
“自己沦陷,便要拉人下水”、“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撕烂”。
回到电影里,责任其实未必在政府。
印度政府多次试图推行“净化印度”行动,却屡屡受挫于群众本身;文化呢,该归责吗?
显然,其根本原因就是文化。
但文化作用在人身上的枷锁何其沉重,以至于受到压迫的人们甚至都忘了自己身上还戴着镣铐,忘了自己原来还有站起来抗争这一个选项。
诚然,抗争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女性想要在一个延续千年的男权社会下抗争。
但,女性应当拥有抗争的权利!
绝大多数男性,作为利益既得者,是看不见女性苦难的。
像男主这般愿意为了自己妻子而不惜跟家里、村子里闹翻的男人,在现实中只怕是屈指可数。
女性,唯有靠自己觉醒,从内而外地打破桎梏,才能拯救自己!
7.“真正的自由不是出门去大便,而在于出不出门,你有自由选择权。
”自由,什么是自由?
是在父母面前可以平等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被所谓的“长辈权威”强压为“顶嘴”;是可以受到跟男性同等甚至更高等的教育而不被外人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为由说三道四;是跟随心意选择自己未来的丈夫而不受制于门第之见;是受了委屈可以对外诉说甚至奋起反抗……自由,是拥有说“不”的权利,是拥有自主选择权。
被安排的,哪怕恰好顺从自己的心意,那都不叫自由。
自由是一面旗帜,它应当由女性自己的长发织就,它在风中飘扬。
144分钟的印度电影显得有点冗长,反映的事实也许会让世人大为惊讶匪夷所思。
21世纪已经过了快18年,我们的邻居,同样拥有数千年文明,泱泱人口大国印度的普通家庭里竟然没有厕所。
或者说,由于宗教的缘故,家里没有给女人用的厕所。
男人可以裤子一脱随地站着小便,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女人只能趁着深夜时分成群结队去野外方便。
白天怎么办,腹泻怎么办?
忍着!
这些排泄物的脏水怎么办,当然是源源不断的流向河流。
记得以前看过关于印度恒河的的报道,那画面简直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
河里漂浮着人畜的尸体,苍蝇蛆虫在上面盘旋嗡嗡作响,岸边有人用河水洗澡洗衣服,因为他们认为这条河是神圣清洁的,想想都作呕。
不仅如此,女性夜晚野外如厕,不但容易被蛇虫叮咬,被歹徒潜伏性侵的案例时更是有发生,引发的不仅仅是卫生健康问题了。
丈夫想为新婚的妻子在自家院子里建一个厕所,遭到了父亲和亲朋戚友的强烈反对,还要劳师动众的请一群宗教领袖来协商讨论。
人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和传统文化扯上了关系就成了不应该,不合理。
为了一个厕所,两夫妻矛盾变得不可和解,吵着要离婚。
而支持不盖厕所,要保护传统文化的人群中还不乏女性,她们是叫得最响的一份子。
上报纸,上电视,闹得沸沸扬扬全国轰动。
这不是编剧拍脑袋想出来的天方夜谭,都是发生在印度真实事件的改编,哭笑不得,憋屈难堪。
胡适说:“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看上去只是一个厕所修建与否的纠结,里面的真正包含的除了腐朽沉重的宗教枷锁,还有女权的觉醒。
厕所文化同样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发达程度。
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世俗的国家里,不必为了食物里有没有掺杂着不该吃的而去忏悔洗胃,不用为每天伸哪只手摸东西而困扰,但也佩服邻居媒体人的勇气和舆论的宽容度。
勇于发声,允许责问,广为讨论。
这就是走向文明的第一步了,不是吗?
1)本片原名叫《厕所:一个爱的故事》,去年就上映了,所以网上找到资源也不奇怪,当然我个人是始终推荐去影院看。
2)但若抱着“改变6亿印度女性命运”去看本片,我预计会失望,豆瓣很多影评都不在点子上,可以说,本片事实上并不是很有意思,大多数的时候会觉得很无聊,较之之前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差了不止一截,和同样是反应社会现象的《起跑线》都要差上不少,又是印度喜剧电影,又是这样一个有趣题材,给人的错觉是必定会很有意思,其实不然。
3)其实不然的原因之一是,屎尿屁上的尺度不好把控,过度了则恶心,第二个原因是,男主不帅女主不美,没有阿米尔汗,没有萨尔曼·汗,也没有萨巴·卡玛尔,可看性就打了折扣,剩下更多的原因去看本片的是猎奇:有趣不,印度女人晚上组队去上大号,因为家里没有抽水马桶。
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心理需求,达不到共鸣的效果。
4)我们在笑印度人没有家用厕所的同时,要知道,我们自己,20多年前,我们也没有家用厕所,客观条件不讲,关键是,大家都觉得臭啊,实际上,抽水马桶被发明后,英国女王使用一段时间也弃用了,她倒不是因为臭,而是因为冲一下满城堡都知道她大便了,所以,家用厕所的建立,除了排水管道等设施外,心理因素也是不可抗拒的因素。
5)说实在话,本片的节奏其实是灾难性的,还带上了点宗教色彩,就更显得乏味,男主女主为厕所的折腾,也没有感动到我,为没有厕所而离婚,或许有伟大的地方,但谈不上感动,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女主外出排便时遇上了公公,这属于意外事件;改变男主法西斯般的父亲的观念的,仅仅是因为他母亲憋不住了用了下抽水马桶,也是偶然事件。
这样没多少说服力了。
所以,我给这部电影的评分低于5分,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批判。
"厕所英雄"这部电影虽然是以一部喜剧片的形式拍摄,但却是有深度的电影,印度人思想观念深受印度教的影响,对于如厕的问题是多么让人纠结,随着公共厕所大量的投入使用,但依然无法改变印度人的传统如厕的习惯,他们认为厕所建在家里是不洁的,这会给人带来灾难。
女性因生理结构与男性不同,不能随地的解决如厕的问题,因此要等到天未亮的时候,成群结队的印度妇女们结伴而行,走远路到草丛堆解手,还时常被街边的流氓玩弄。
可是受到落后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印度妇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往往都是逆来顺受,周边的环境只能让她们默默地选择哑忍。
所以观念不是一时一刻能够改变,只能潜移默化的改变观念。
记个看剧吐槽心路历程这男主那么老,女主看上他什么了。
这男的也不帅,只能说他年轻的时候帅过,而且看脸感觉都有四五十了,女主看上他啥了。
这男主还跟拍,猥琐老男人。
这男的追求女主的方式好油啊。
哇,他说话还PUA,因为厕所问题这男的也没怎么追女的,而且也看不出有什么优点,这女的怎么就同意和他在一起啊。
这剧恋爱的感觉也没有,处处出戏。
这女的受过那么高的教育,她为什么要嫁给这种家庭啊。
每天火车上厕所就能把你开心到?
你都发现有厕所问题了,你难道就没有觉得其他也有问题嘛,生育观,对女性PUA,宗教信仰,其他物质方面也能接受?
这种文化熏陶下,真的有几个人,会为了自己的伴侣,和整个村作对,而且还妄图改变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还带有宗教色彩。
不是有句话“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后半段,为什么舆论煽动那么容易啊。
怎么女性就一下子突然想开了呀。
种种的吐槽结束于,我朋友和我说这个是有故事原型的。
我一下子就接受了,就这部电影在我这里突然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能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本来我真的觉得这编的也太理想化,脸谱化了。
我个人感觉,大部分人看这部片是缺少文化认同感的。
应该跟我一样是疑惑质疑的态度,同时也会质疑他们的爱情。
文化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双方就会互相不理解。
我看完整部片最大的感受就是矛盾,割裂,感觉像编的,我不信。
但事实是它有原型唉。
可能欧美主流电影看不上中国的片子也确实有一部分客观原因。
而且这片追求部分没有追求的快感,故事比较简单,但中间很长一段都感觉没什么内容,应该就是节奏不紧凑。
最后半小时舆论煽动,催促政府建造厕所,有有点赶趟儿。
前面的确有点冗长,但精彩之处也很妙。
女主在火车上不肯下车,她眼里的失望和决心让人震撼,也为后面的发展做了铺垫。
从两人暴露矛盾,意见分歧,到互相理解,齐心解决,他们的行为也改变了社会的形态。
男主对女主的爱渐渐让他意识到自己观念的缺陷,也因此决心与传统对抗。
影片中爱情真实而感人,两主人公敢于抗争的精神着实有感染力。
影片告诉我们:“偏要把小事复杂化”(骂女主的话)(其实不然)——从小事出发改变人们传统观念;“nothing you do,nothing will change!”——只有自己改变了,世界才能改变;“人们和世界斗争,英雄和自己斗争”——先胜己方可胜人。
每到节假日,各个景点景区、商场餐厅内最人满为患的地方几乎都是女厕所。
为啥?
还不是生理结构导致的呗。
所以,经过全国各地小伙伴们的呼吁,很多商场内、景区里都开始加大女厕所的空间范围,或是增多女厕所的数量。
只不过,即便如此,女厕所门口大排长龙的场景依然屡见不鲜。
好在,虽然我们为了如厕排起了长龙,但最起码我们不用为了人们封建的传统而憋着。
在印度,好像就有这么一个传统:女人方便,只能在黎明时分去偏远的野外。
至于白天,如果你有尿意,那不好意思,你还是憋着吧,谁叫你是女人呢?
对于这么不人道的传统,小北也算是大开了眼界。
更有“好事者”还把这种传统拍成了电影,从而引发了全印度人对于女性如厕问题的抗争。
这部电影名叫《厕所:一个爱的故事》,是由一个真实事件改编。
正如小北所说,在印度,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那便是家里不建厕所,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女人在家中如厕,就是不洁的象征。
说到这儿,有人会疑惑了,没有厕所,怎么方便呀?
简单!
如果你是男人,街角路边随处都是你的厕所;如果你是女人,那你就在黎明时分去偏远野外方便,至于其他时候,少喝水,少排尿,就是你的做人之本。
但是,就在这种匪夷所思的环境里,竟然也有例外。
一位名叫贾雅的姑娘,就是女子如厕大军中的意外。
因为生活在一个比较西方化的家庭里,贾雅受过高等教育,贾雅为人爽直,贾雅的家人也都民主又西化,就连她的叔公,也有外语证书。
可是,这位自主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却被一个生活在传统家庭中的男子征服了。
这名男子年近四十,是一位标准的大叔。
在遇见贾雅之前,他还有过特别奇特的“黑”历史——和一只水牛结过婚。
什么?
你觉得小北所说的耸人听闻?
那是因为你没有去看看印度农村人的真正风范,在大叔的老爹眼中,大叔的姻缘命里十分独特,首先,他必须先和一只水牛结婚,然后,他还必须等到一个左手有两根拇指的姑娘。
可是,姻缘确实是被自己的老爹给定好了,但实施起来似乎有困难啊!
咱们先不说这左手有两个拇指的姑娘好不好找了,就是真的能找到,但在找到之前,若是自己先爱上了别的女孩,该怎么办呢?
好巧不巧,大叔真的爱上了别的女孩。
正如上文所述,贾雅就是大叔心里的“别的女孩”。
而且,爱情啊,总是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当贾雅面对大叔疯狂的追求并且抵挡不了深陷其中时,她才发现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大叔的家里,木有厕所!
严重吗?
当然严重,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严重呀。
因为,没有厕所就意味着,从此以后,白天的贾雅,无论尿意多么浓厚,她都得——憋着。
在贾雅看来,这是对她人格的一种侮辱。
所以,别的都不谈了,咱们的日子要想好好过下去,大叔你就得先帮我解决厕所问题。
要说大叔对贾雅也是真爱,从违背父愿执意在家中盖厕所,到去火车、亲戚家里蹭厕所,贾雅和大叔的如厕之路,简直可以拍成一部《西游记》了。
可即便他们历尽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家中的厕所最终也没能盖成。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从哪儿来,你还是将我送回哪儿去吧,毕竟,我的父母家里,有厕所呀!
一听说,贾雅和大叔要一拍两散,村子里的人们可坐不住了。
要知道,在大叔的村庄里,过去1700年来都不曾有人离过婚。
所以,一瞬间,大叔和贾雅成“网红”了。
有人唾弃贾雅身为女人,不知检点,有人嫌弃贾雅不懂得为人妇之道,更多的人,认为贾雅太过矫情。
但,贾雅的坚决,最终还是引发了全印度女人的热议。
身为女人,连上厕所的权利都没有,这,无疑是社会的落后。
小北说到这,或许,你已经开始发笑了。
你是不是也觉得印度阿三们真的是太愚昧太无知了。
不瞒你说,起初小北也这么认为,可想想前不久网上流传的一个“丁璇讲女德”的视频,小北就深觉,民众的劣根性是每个国家都有的黑历史,我们不能断章取义的取笑他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对我们自己的愚昧视而不见。
毕竟,印度敢用如此戏谑的方式拍出真实给世人看,而我们呢?
反应真正中国现状的电影,有几部呢?
刚开始看这个电影名字真的不解 为什么会叫做厕所英雄 开头二十分钟大概 也不懂为什么 只觉得是个喜剧 男主竟然和奶牛结婚了 电影里 印度有些地方的女人家里是没有厕所的 要半夜去外边上厕所 白天只能憋着被别的男人看到 要遮住头 而不是遮住屁股 而更可悲的是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感谢女主去改变这些 说真的 电影里的那句 阻拌女人的是女人(我已经忘记原话了 但大概是这样) 就像抽烟 我们可能大部分都觉得抽烟不好 但是对于男女抽烟这件事来说 会觉得男生抽烟更正常 女生抽烟 我们有些就会说她竟然抽烟?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也会说 虽然我也是标榜男女平等的 其实我们自己大部分人也无法做到平等 只能让自己尽量平等 让我想起女生遭受性侵的时候会有人批判女生穿着暴露才会这样 也是这个女生的问题之类的 不乏有女人也会这么说 其实男女不平等 男女有别已经刻进了我们的脑子和我们的观念里 虽然我们有些人主张平等 但是有时候会不自觉的不平等 包括我自己 矛盾的个体 其实男女平等 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平等还是要从改变自己做起
前一个小时是什么玩意儿
3.5分(女权加0.5分)。之前引进的几部印度片太好让人错以为印度片都很棒,可能这才是印度片的平均水平,比起电影更像个加长纪录片。阿克谢老了好多。
略失望
又臭又长
还是印度式批判社会电影挂,但是转折特别生硬,没啥代入感。
不要嘲笑印度,我们国家多的是以传统文化为名的封建陋习,还不敢公诸于众。
土尬土尬的,有一种别样的浪漫。hhhhh
节奏太慢了我不行
相当于主题爱情片,只不过这主题是社会议题,爱情方面因为歌舞的意义所以也起承转合的很快,如此反观下来,就缺少了细节,到底重心仍旧是在情感这面。
是不是现在有人拍政治正确或政治不正确就会赢来好口碑?
1.节奏不好;2.按照结婚前男主的性格和三观,无法理解他们怎么能相爱
印度片的节奏一直很谜。这个故事居然能花45分钟讲述男女主角从相识到相知相恋的过程……当然中间还得有多支MV穿插。但是把一个社会问题讲解得十分明白——连我这个外国人都看得很清楚,把解决这个问题的障碍也分析得透彻——从个人到群体,从男人到女人,从宗教组织到政府官员。叙事和讲道理的能力还是很强的,电影人社会责任感也应该点赞。
当影片中尿壶滚下台阶的时候,后排响起了一阵中年妇女的哄堂大笑,人民有多麻木,当局就有多成功,好像全世界都在进步,只有以下不能说
马修麦康纳(印)对老婆真心好,他其实一开始也不知道家里建厕所有无必要,但是老婆说好就是真的好。每天摩托车送老婆赶火车上厕所浪漫出翔,洒红节的绿帽子舞很惊艳。
难以看进去
很好奇,为什么印度的电影都敢把社会现实问题、文化问题拍的如此直白,我们却还得遮遮掩掩呢?有时候让人知道一些陋习,未必也是坏事啊!电影充满了令人感动、愤怒和诧异的情节,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会存在不建厕所的陋习吧。
很喜欢真实改编的电影,近几年印度电引进中国,都受到好评,大家为什么喜欢呢因为真实反应了现实社会,敢于嘲讽自己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非常印度味的电影。从厕所问题出发,以喜剧的形式,探讨了印度社会诸问题。印度人比起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与社会有着更多的反思。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以前所未知的一些知识。
以点带面,照进现实,这个国家有太多的问题,也有太多的文化糟粕,虽然以一人之力改变整个国家的这种事只会发生在电影里,但至少人家也在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在不断地进行反思。为什么国人越来越喜欢看印度电影,正是因为我们太缺少这样的方向。乌云或许会蒙蔽我们的视线,但永远也不会掩盖掉我们的思想。
这种垃圾到底怎么有的 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