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8月1日12:00地点:AMC Forum 22影院事件:Funny People上画第二天跟Judd Apatow前两部导演的作品相比,本片的搞笑程度大为收敛,而笑点也变得稀疏得多。
他在人面临死亡之前的思考这个命题上面,用正剧和喜剧交替的处理手法,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本片实际上可看作是Adam Sandler继Spanglish和Click之后试图转型的另一作品。
当然,这样一来,搞笑的任务就落在了Seth Rogen和Leslie Mann等人身上了,前者总算没像他在Observe & Report中的郁闷表演了,而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还要算Eric Bana,他用回字正腔圆的澳洲口音让人笑到肚痛!
本以为一群喜剧大拿扎堆的片子会很精彩,至少也让人能笑个一两下,谁知道本片的内容和名字根本不沾边,比闷片还装逼,而且还有惊人的两个半小时时长,观影过程简直苦不堪言!
《 Funny People》的故事很有幾分希臘式喜劇的影子。
西方「戲劇」萌芽起源於希臘人的手筆,然而希臘人的劇種全貌在流傳千年的過程中已多半失傳,其中又以喜劇為甚。
當代人只能透過亞里斯多德的詩學雨修辭學講稿中,管窺得知希臘喜劇之面貌。
在希臘喜劇之中,普遍的命題皆是屬於不值一提的小人物,他們的生活中因為自己的愚蠢或環境的莫名,做出種種讓人發噱的舉動,由這些舉動構成一些蠢得要命的情節故事。
發自荒謬的發笑是最好笑的,最荒謬的發笑則是人類命運的荒謬。
當主人翁的命運荒謬得無可奈何又無可挽回,可悲到可嘆者,是悲劇。
悲劇對希臘人(至少對亞里斯多德)而言至高無上;當主人翁的命運身居荒謬卻毫無反省甚至作繭自縛,可悲到可笑者,才是喜劇。
喜劇也因而不那麼討希臘人歡心,視為次等劇種。
當然在今日這已經不是那麼明確的分類(想想故事藝術成長了幾世紀阿!
),在中國這些非希臘文明圈看來喜劇等於次等劇情的歸類也沒有文化上的普遍性去延撐。
然而,這種「可悲到可笑」的精神脈絡,浸泡於西方劇作人隱沒的創作血液之中,時而偶見。
《 Funny People》就能見到這種恥笑可笑者的喜劇脈絡的影響。
喜劇演員界的Winner有車有房有名有錢,人生遺憾只在身旁沒有親密友人與前妻離異。
當Winner被診斷出絕症噩耗時,他毅然決然找了幾個脫口秀場沒啥人氣的Loser來幫他一起實現未了舊情。
看似勵志又順利的過程,卻在醫院宣布病況改善的信息中大大變調,Winner撿回了人生第二春,卻也撿回了他本性的愚蠢,犯起當初落下遺憾的人格錯誤。
平心而論,這部片可以質疑的敘事問題太多了。
本片最大的賣點是亞當山德勒,不過這部片他純屬「打工」,出借自己的人生經歷,片中幾段錄影帶段子,脫口實況與年輕照片也都真的是亞當山德勒真實經歷,替這個角色有著立木成影般立即性的說服力。
其他幾個演員在當時(2009年)戲內戲外都是真B咖真魯蛇,亞當山德勒在片中的種種設定又很難不聯想他根本是本人演出本人(脫口秀場出身,狂接各種喜劇爛戲,有錢有閒),但他做為"Funny People"靠喜劇吃飯的刻劃,在病情轉好後就已經不再深化,他只是個普通有錢人;此時得接棒擔當本片喜劇演員身分的艾拉又毫無作為,讓《 Funny People》的戲末不免成了無人經過的地雷區,誰都無從引爆劇情的爆點,導演只得搞個天降甘霖用雨水滴到地雷爆炸一樣似的外力引入。
加以雜落於主線之外的喜劇演員Loser很難混飯很難把馬子及戲分天秤嚴重不均勻都快演完了才出現新要角的敘事情節,一會兒想談喜劇演員人前笑人後哭的苦況,一會兒想談主角的化學效應,一會兒又要兼顧段子演出,彼此三重,實在又臭又長。
這部片其實用不著拍兩個半小時的。
過長過冗,戲分不均,焦點渙散.....都讓《 Funny People》票房與口碑的失利有跡可循。
不過,我還是非常喜歡片中後段大翻轉後的種種對比戲。
當亞當山德勒在他病好後,他找上了同情他處境的前妻,欲求復合,碰上了前妻現任的丈夫(艾瑞克巴納!
)。
艾瑞克巴納代表了過去的亞當山德勒。
當前任與現任共處,我們會驚覺,這兩個人的黃腔談吐與孩子氣有多麼類似,也難怪前妻會找上此人再婚。
當艾瑞克被看出有外遇時,他的反應是試圖叫女人閉嘴,遠走高飛,不負責的反應,無形中也是一個過去的再現:這就是了亞當山德勒沒有在片中被透露的,為什麼會被前妻捨氣的當年源由,那就是他的自我中心。
而當艾瑞克回心轉意,在機場與前妻復合,哭個稀哩嘩啦說要痛改前非的一幕,何嘗不就是亞當山德勒在病危時間對過去友人/女人做過的懺悔之舉?
一個最自私的自私之舉,無疑是要求別人的原諒。
前妻原諒了艾瑞克,就像她也原諒了病危中的亞當。
然而亞當有從原諒中學會珍惜已經不多的牽絆之情嗎?
沒有。
他來到前妻住所,隱瞞病情,與之婚外情的思慮,就已是只為自己爽快而不顧他人家庭的顯徵。
他希望青年艾拉能長陪他度過寂寞,每夜陪睡,卻從沒在艾拉困頓時相對的付出。
病好後的亞當固然找回了自我,卻也重返他自我中惡劣的那塊禁地,摘食自滿的惡果。
如此看來,前妻拋棄了亞當重回艾瑞克懷抱,也是不大意外之事了。
雖說也是因為有兒女有家庭的牽掛,但今日的艾瑞克有如病危中的亞當,能自省自己幹的錯事,請求關懷自己的他人救贖;今日的亞當卻變回了昨日的亞當,他一樣自私,一樣只看自己,連脫口段子都是自說自話。
他沒有從瀕臨死亡中,學會自己得到過的原諒有多麼珍貴。
一個是自憐,一者卻自戀。
最後,亞當不僅失去前妻,還失去了艾拉這個新朋友。
在錯誤中體會的道理,如果再度忘卻,再度犯下一樣的錯誤,只能說是愚蠢到可笑。
亞當千瘡百孔的人生遭遇,也因而產生了笑點,但這樣可悲的笑鬧,不會讓我們有如看亞當插科打諢的脫口秀,沒有包袱的快意恥笑下去。
因為,喜劇演員與賞戲觀眾亨活的苦澀現實,並不好笑。
p.s.不知大家有無發現,這部片預言到羅賓威廉斯的死....1520分鐘的那場脫口秀,艾拉上去講不好笑的段子要給亞當收場時,他說的對白是:"Robin Williams is gonna slit his wrists out here"2009年的單純揶揄成了2014年最不該成真的烏鴉嘴巴。
羅賓威廉斯阿.....
死是对生的救赎。
在死亡面前,人们有了使自己活得更好的动力。
生命有不可逆转性、不可重复的一次性,以及“生年不满百”的短促性,所以人们会对生命更加珍惜。
通俗点讲,正因为人们怕死,所以才会努力活着。
说到死亡,电影Funny People中的主人公乔治·西蒙斯是一名著名的喜剧演员,善于在小剧场中为观众表演单口笑话,这种艺术形式很像我们所熟悉的单口相声。
乔治被名誉与金钱包围,身上有无数光环,被世人所关注,是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
但在影片中,乔治不幸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化疗与放疗都已对病情束手无策,他只能服用一种试验药物,碰碰运气,因为这种药的有效概率仅为8%。
乔治将面临死亡的逼近,他也因此感到生命活力的丧失、创作灵感的丧失、表演水平的下降,然而,让乔治悲哀的是,他身边并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并且他在病前犯了很多难以弥补的过错。
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身患绝症的乔治开始与各界名流进行真正的交流,以真诚的情感将他们当作超越利害关系、利用关系、金钱关系的真正朋友。
同时,用一切手段与他曾经伤害过的人和解,其中就包括他之前所背叛的女友劳拉。
在这部分,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一名公众人物内心的孤独,展示了娱乐圈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展示了公众人物的无奈与悲哀。
同时,造成乔治这一系列转变的,恰恰是即将来临的死亡。
在观看影片《滑稽人物》时,我不得不感叹死亡的力量,也因此得以窥见死亡的意义。
当生命即将不复存在,余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珍惜余生,会不自觉地寻求一种救赎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会想要在离开时,不带走太多的遗憾。
人的生命与灵魂可以在死亡的阴影中得到升华与提升,产生处一种让人沉静、坦然的力量。
倘若时光真的可以倒流,生命可以一次次重复不止,抑或是人的寿命可以长生,那么人在面对永无尽头的生命之时,就没有了降生之喜和成长之欢,没有了对病的忧虑和死的恐惧,没有了对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舍与遗憾,那么,乔治永远学不会向善,也永远未曾体会过活着的真正内涵。
在生死规律不复存在之时,我们固然没有了对错,世界既定的规则将会打破,人们也将失去活着的意义。
没有死亡这个事实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警策着我们,生命便成了茫茫无期的囚禁。
死亡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的意义的成全。
死亡,这个不断发生着的事实,不仅提醒人们加倍珍惜生命,还不厌其烦地告诫人类,看到生命的局限。
生命以死亡的方式显示着对人类欲望的约束,使之成为人类善良心地的基础。
所以,我们对死亡也应怀有一种感恩——死亡犹如一束强光,照亮了生命的意义。
死,是对生的救赎。
this movie is funny i have to say, when it weaved a lot of standup into it. the actors are funny, some top comedians were in it as well. norman mcdonald sara silverman, ray ramono, even eminiem was a part of it. i was laughing probably every 5mins, also some girls are hot.
刚毕业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正巧张同学北派驻京办觅得闲职,吕同学意气风发投身3G占到肥缺,都是有闲且有一点点钱,凑成无聊三剑客,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某日张同学搞到某五星级酒店夜总会入场赠券三枚,欣喜万分,呼朋唤友,揣着还没捂热的驾照,置哥几个的生死于度外,特有范儿的开着标配普桑拉就直奔那里去了。
虽说人家只是个草台班子,可愣是连说带唱,又蹦又跳地演满了3个多小时,具体内容早就记不得了,用现在的标准来说基本上就是看了场草根版的刘老根大舞台,当然了,PG18限制级的。
庸俗的往往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在那个拥挤而又烟雾缭绕的狭小场子里,台上的使出浑身解数,台下的看得全情投入,用某社评标志性语言就是“在表演过程中,台下观众数次发出会心的笑声,当节目结束后,全场观众纷纷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对辛苦工作的表演艺术家致以最崇高的问候”。
唯一不爽的是,眼瞅着个个脑满肠肥人模狗样的家伙,搂着身材曼妙的美女离去,开始后半夜的xin(g)生活,只能恨得牙痒痒,一种百无一用是读书的暴躁感油然而生,最终化为牺牲在夜宵战场上一根根的羊肉串亡魂。
上海就比较文明也比较含蓄,至今我还未领略过类似的演出,倒是去年冒出了个海派清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火爆起来。
开始吸引我注意的是媒体上突然多了个昵称“波波”,搞得我很郁闷,心想我都这么低调了,何必老是开口闭口的这么喊我,大家又不熟假装什么亲热。
后来才知道是我自作多情,原来那个称谓是给据说很有腔调的周立波同志的。
同样是有个“波”字,这生活差距怎么这么大涅?
我勤学好问,不耻下看,通过民间非官方渠道观摩了该位同志的演出,凭心而论,这家伙还是蛮灵光的,一个人独角戏唱3个小时首先要肯定其充沛的体力,此外通过贩卖弄堂文化并现身说法,在追忆过往中达到催眠观众实现集体性高潮的本事也的确令人钦佩。
环顾上海滩,当姚明出国了,刘翔伤病了,韩寒和谐了,剩下的就是这个模子还头势很清爽地勃起着,实在是不火都难啊。
与另外3位上海老乡相比,立波同志的清口重点在于说,口若悬河,舌灿莲花,自如地穿梭在普通话、洋泾浜、上海话、Shanglish等多种语言之间,无所不讲,无不敢讲,吾敢乱讲。
想起曾经有个经典相声叫《五官争功》,非要排个座次出来,看完立波秀我感觉其他器官觉悟太低了,这“口”要排第二还有谁敢争第一啊!
为什么呢?
起码你每天吃饭喝水维持生命得从口入,再高级的人还能靠口赚钱养家发家致富,如立波同志,另外口还附带更高级的功能,创造性地帮人完成些生理上的追求享乐,就凭这三点,谁与争锋啊?!
只不过这东西在古代叫“口技”,现在翻译成白话文通称为“口活”,一个意思。
要说这种干说不练的表演形式,国外早就有,基本叫法是Talk Show,即脱口秀。
别以为像奥普拉那种访谈才是,更多Joker都是一个人站在剧场中央,面对好几百号人然后开始讲各类笑话和趣闻,没有任何提示稿,纯属发散性质的乱枪打鸟,以挠准观众咯吱窝为目标。
前段时间看了部片子Funny People就是描写这类人,剧中的Simons是个绝对成功的谐星,不光演喜剧片,众多场合如Myspace官方聚会都邀请他表演,台上的他随便喷些带有性暗示和粗口的笑话就能high翻全场(对照字幕看了半天也没觉得好笑,着实杯具)。
接下来的情节估计是韩裔编剧写的:Simons在其事业巅峰期突患绝症,时日无多,便开始靠回忆那些最美好的时光度日,寻找曾最爱的人忏悔当年种种的不是,审视自己貌似充实却泡沫般的生活,反省为何富甲一方却茕茕孑立,就在其将要顿悟之时,医生传来捷报:您老病愈了,康复了,奇迹了-真是人生处处有惊喜,我们生活亚克西。
不过,影片似乎没有要给出一个主旋律结尾的意思,只是展示了绝望和重生之间貌似大起大落的平淡生活,抑或美好的总是短暂,短暂后终归于平凡。
回到那个昵称和我相似的同志身上,最近风波确是不少,习惯鲜花和掌声后,必然要用尽气力延长这段美好时光,反而少了点原有的举重若轻和淡定从容。
享受聚光灯照射的人,不仅被无数双眼睛扒光衣裳,视力所见也就是那团墨漆漆的黑暗,纵使你有世上最牛的尖牙利嘴,也未必能嚼得动众口铄金的蜚短流长。
此人虽非我偏爱,倒也希望在curtain off后,还能听到零星encore的呼喊,不至于黯然神伤,只能回到角落去历数那回不来的最美好的时光。
后记:某君最近看完本博,投诉说为啥你老搞些伤感的小情小调,搅得心情十分不爽,并报以同情的慰问:千万别再抑郁了啊。
现郑重声明:本尊四肢完好,身体健康,思维活跃,体态安良,性取向正常,为打消亲朋好友一切之不必要的担扰,特作此文以调和本博文字之PH值,因本标题过于煽情而臆想出来并导致个人行为不能自理情绪不能自控发生自恋早恋性变态的,本尊概不负责!
一、脱口秀的确很低俗,的确很搞笑,性是永恒而新鲜的话题。
二、死亡或是死亡的威胁具有强大的力量,足可以改变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
三、真正的朋友是坦诚的,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你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可惜生命中这样的朋友极难遇到。
四、功成名就的人都喜欢玩女人,成就的越早,玩的越多。
五、内心最惦记的还是初恋情人。
六、初恋情人只是一个幻影,就像追逐儿时的梦,其实梦早已不在。
说实话,我不喜欢看喜剧片,尤其对以絮絮叨叨的台词来取乐的电影极为反感。
虽然影片《滑稽人物》是以喜剧来定位的,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算得上是“含泪的喜剧”,这部喜剧有其独到之处。
我之所以反感喜剧片,是因为我认为那样的电影很难传达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太多喜剧电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把它当作一种消遣的方式,当然,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既然喜剧电影还称之为“电影”,就该有些许思想的体现。
单纯只为了搞笑的电影是观众笑过之后会感到空虚的,不过以喜剧的形式承载一些思想的电影也很难讲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所以,我一贯与喜剧电影保持距离。
影片《滑稽人物》的独到之处在于这部喜剧电影居然是让我几乎从头到尾皱着眉头看下来的。
原因有二:第一,影片中的包袱多为脏话与荤段子,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因此我丝毫没觉得好笑;第二,影片所传达的主题并不轻松,因此我一点儿也笑不出来。
主人公乔治·西蒙斯是一名著名的喜剧演员,善于在小剧场中为观众表演单口笑话,这种艺术形式很像我们所熟悉的单口相声,由此,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今很火的,尤其是近几日又闹得沸沸扬扬的相声演员。
乔治与老郭真的很像,他们都被名誉与金钱包围,身上有无数光环,被世人所关注,是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
但在影片中,乔治不幸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化疗与放疗都已对病情束手无策,他只能服用一种试验药物,碰碰运气,因为这种药的有效概率仅为8%。
乔治将面临死亡的逼近,他也因此感到生命活力的丧失、创作灵感的丧失、表演水平的下降,然而,让乔治悲哀的是,他身边并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并且他在病前犯了很多难以弥补的过错。
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身患绝症的乔治开始与各界名流进行真正的交流,以真诚的情感将他们当作超越利害关系、利用关系、金钱关系的真正朋友。
同时,用一切手段与他曾经伤害过的人和解,其中就包括他之前所背叛的女友劳拉。
在这部分,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一名公众人物内心的孤独,展示了娱乐圈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展示了公众人物的无奈与悲哀。
同时,造成乔治这一系列转变的,恰恰是即将来临的死亡。
在观看影片《滑稽人物》时,我们不得不感叹死亡的力量,也因此得以窥见死亡的意义。
当生命即将不复存在,余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珍惜余生,会不自觉地寻求一种救赎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会想要在离开时,不带走太多的遗憾。
人的生命与灵魂是可以在死亡的阴影中得到升华与提升的,是可以产生一种让人沉静、坦然的力量的。
然而影片在乔治已做好走向死亡的准备之后来了一个急转弯,乔治竟然成为了那8%的幸运儿,奇迹般地痊愈了。
可乔治仿佛也因此一下子变得不可爱起来,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让我们感到乔治的可怜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部分仿佛是让我们感受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
获得重生的乔治试图挽救他与劳拉的感情,却不惜以破坏劳拉的家庭为代价,而且在其助手埃拉的劝说之下依然执意如此。
而影片的逻辑也从乔治重获新生之后变得混乱,劳拉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因此愿意重新接受乔治,但在丈夫真的要离开时,又反悔了,甚至还把责任全部推卸到乔治身上。
我不知道影片在塑造这一人物上,为何前后有如此之大的反差,以至于让影片的整体内涵变得模糊不清。
而乔治因死亡而带来的种种变化也消解了影片本来能够清晰传达的思想,影片中,这种与前半部分的基调截然不同的后半部分不能不说是电影《滑稽人物》中的败笔。
影片最后,乔治的助手因为数谏被炒,重新回到了快餐店工作,乔治衣冠楚楚,用给助手埃拉写笑话段子的方式与其言和。
但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乔治在因死亡而带来的微弱思想提升后,影片中的所有人又回到了原点。
在电影放映的两个多小时里,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仿佛完成了一次荒诞的穿越,结束时,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
我不得不说这样的编排让人感到遗憾,这样的编排让观众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对我而言,这样的编排虽然看似独到,却依然也没能提起我对喜剧片的兴趣。
我认为,如果影片前后两个部分颠倒的话,或许更能凸显主题,并且影片在逻辑上或许更好理解,公众人物的蜕变或许更能让人体谅和产生共鸣。
很多事情就怕假设,但死亡的意义却并不难让人理解与接收,那么我也大胆做个假设,如果老郭也突然遭遇死亡的威胁,那么他对很多事情的反应会不会也与现在截然不同了呢?
凡是讲理,也讲良心。
本来可以成为五星的作品,可惜导演想要的太多了,离精典就差了那么一步。
快到3个小时的时间,其实讲了两个故事。
乔治·西蒙斯,根本就是专门给亚当·桑德勒写的。
这位越来越像机器猫的同学,在片中扮演一下自己。
Funny People,笑星。
Part 1:当笑星得了绝症。。
当乔治同学得知自己得了绝症,慢慢的走出医院。
几个影迷就认出了他,开心的让他笑着合影。
看着他嘴角那丝挤出的微笑,我的眼泪已经开始打转了。
笑星,永远都是给别人带来欢笑的,那么什么也不做,别人看到他们也会开心的大笑。
快乐是他们给所有人的礼物,哪怕自己内心无比的苦痛,又有几个人能认真对待他们呢?
所以乔治同学谁也没告诉,还在开心的主持着他的脱口秀,只有每天的鸡尾酒疗法带来的成吨的药片,告诉他他面临的是什么。
这段的笑话也精彩的可以,一边大笑着,一边又忍不住流泪,导演真是个讨厌的家伙。
直到,有天他的小徒弟忍不住在餐厅大哭,说人们有权利知道他们喜欢的乔治在面对什么,他必须告诉那些关心他的人,他们有权利知道。
于是那些许久未见的亲朋老友们都冒出来了,大家都开心的笑着来,哭着离去。
女主角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那个乔治同学真正爱的女人,可惜一切也许真的已经太晚了。
再好笑的段子,现在。。。
也笑不出来了。
如果故事就到这里,也许它会非常的有意义。
乔治同学一直乐观的面对着一起,哪怕到了最后,他还是在不断的给别人提供着快乐,包括自己的医生。
看着自己从小到大上台的录像,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误,他得到的已经很多了,是该开心吧。
Part 2:当绝症被治愈了。。
可惜,故事没有完结。
乔治同学神奇的痊愈了!
应该开心的吧,连那个英国腔的严肃医生都欢呼雀跃。
Party自然是要开的,大家都兴奋无法自已,的确奇迹发生,谁不应该高兴呢?
一位老友却对乔治说,他没死实在太失败了,如果他就这样死了,那么他就是传奇。
他该得到全得到了,名利权势什么都有了。
可是现在呢,他活下来了,然后呢?
下一步是什么?
他还能得到什么?
所以说他太失败了。
第二天噩梦开始了。
乔治开始回想自己的生活,才看到自己是多么的失败。
什么是比得了绝症更可悲的事呢?
那就是当你痊愈后,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生活可悲到除了这个华丽的大房子什么也不剩地步。
没有朋友,所有家人只在知道他得了绝症才有了10几年的第一次对话,没有爱自己的人,没有安全感到晚上只有叫自己的小徒弟做在床边很自己说话才能入睡的地步。
而自己唯一爱的人,却也早已成为别人妻,为人母。
乔治发现他剩下唯一的希望,就只有这个他深爱的女人了。
所以拆散完美家庭大作战开始。
可惜,又怎么会成功呢?
小徒弟不断的阻止他,可惜他已走火入魔。
最后,女孩告诉他,他们之间不可能发生什么了,一切都太晚了。
他把一切都怪在了小徒弟身上,把这个唯一的朋友也赶走了。
小徒弟说:他其实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快乐,幸福,因为他心里永远都只有他自己。。
如果故事只有这半段,也许也会是不错。
乔治同学,真的很成功,当然钱也早就不是问题。
可是他的生活却可悲的让人心碎。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
当你为了事业或物质生活忘却一起的时候,当你回首时,才会发现自己的人生空虚的可怕。
可惜。。
导演想在一步电影中讲这两个都不短的故事。
于是自然顾此失彼,两个都不完全。
可是那份凄凉的可悲感,还是在看完后许久挥散不去。
PS:You not funny! You look funny, but u not funny..真是太伤人了,哈哈。
美国也有单口相声?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然后重新认真生活,是我喜欢的调调。
不过这片子拍得实在太罗嗦太冗长,感觉整部片子都是演员在说啊说说啊说。
那些黄段子,完全不好笑。
最后又搞了小三的狗血剧情,不明白导演是想干什么……101205晚外公家
美国的单口笑话还真重口味,整部片到处都是粗话
影片叫滑稽人物,却一点笑点没有
太用力气讲故事的结果就是,故事变得不好听了。
不敢相信为这个片子浪费了两个半小时……
亚当桑德勒的角色有点像黄鱼~后半段有点拖沓了
有点失望。。。。前半段挺好的,后半段风格太迥异了。
喜剧演员背后的人生,但是导演不太会讲故事。搞了2个半小时,讲了人家大概90分钟就能讲完的故事。而且那些登台讲的笑话实在低俗且无趣
Adam Sandler has the proper quality playing this dying crosstalker..kinda funny,kinda sad
Eric Bana首次在喜剧里出演,那段中国话说的很funny,还有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也很搞笑,绝对的亮点。
幽默,有意义,结局很好,不是一般的好坏结局
太长 太长啊
如此严肃的阿帕图
我真是不懂美式笑话啊
那个印度阿三才是滑稽人物~~~
电影要是能缩短40分钟的话我给5星
觉得一般喃,对那些片中老是拿生殖器开玩笑的脱口秀,不知怎么觉得不是那么好笑....
前半段绝对是神作级的,看得我激动不已。可是病好了之后,整个剧情有些懈,这个发展会很难处理,阿帕图也没做好。好在高潮部分阿帕图为我们奉献了一个精彩绝伦的结尾,很棒。我很欣赏阿帕图,他之前的2部作品都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元素,这部作品严肃了很多,但我仍然很喜欢,4星推荐!
平淡无奇的剧情,连一点点出彩的桥段都没有。他们的笑话总是围绕着鸡鸡,蛋蛋展开,十句笑话,有九句关于鸡巴,无聊的重复再重复,我真佩服台下的观众能笑得出来。这部片子废话真多,有搞笑又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根本没有。这主角胖子剧中表演的各种笑话,一点都不可笑,全部关于鸡巴。
好长
鸭蛋大叔这回也不爱情喜剧了,笑点完全找不到。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