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段印度部分确实很好,小saroo演得很棒,也很可爱。
没去过印度,但依然感觉导演拍的很真实。
后半部分saroo来到澳大利亚家庭。
他的养母说到,她和她丈夫可以选择生下自己的孩子,但他们觉得他们生下两个孩子并不能使得世界更加美好,但收养两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说不定是他们的机会。
当我看到这段时。
就知道有人会说白人圣母婊。
但我依然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有这样美好心灵的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也确实改变了两个印度孩子的命运。
当然我并不赞同因为这样就认为白人或是发达国家的人就高人一等。
电影最后saroo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大中午的被感动的稀里哗啦,下午还要上班………他的真名sheru,意为雄狮,算是交待明白这部片名。
年龄越大越喜欢家庭温暖的片子。
简单又非常神奇的真实故事。
Saroo在他自传小说《A Long Way Home: A Memoir》的结尾说,回过头来看,他经历的一切都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其实,他命运的每一次巨大转机不过是因为遇到了“好人”。
Saroo丢的很奇怪,还不到5岁的他上了一辆空火车,跑了1500多公里,从家乡的火车站到了加尔各答。
然后他竟一个人的在街头逛悠了好几个星期,超强的生存能力,幸运,更多是心酸!
直到一个好心的年轻人把他送到警察局。
又被送到孤儿院,遇到印度赞助和收养社团的Mr.Sood。
这对澳洲夫妇,自己可以生孩子,却选择不生。
妻子素儿说:世界上的人已经够多了,自己生了孩子也不能改变什么,如果能帮助那些正在受苦的孩子,给他们机会,也许还有一点意义。
他们夫妇对要收养的孩子没有任何年龄性别背景要求,仅仅是一个需要家的“孩子”。
他们找到了小Saroo。
手里捏着一块飞机上发的舍不得吃完的巧克力,Saroo来到澳大利亚。
有了一对充满爱心的父母。
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长大,接受教育,上大学,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Saroo能找回自己的家乡,除了借助谷歌地图,也多亏澳洲的印度同学和Facebook上印度当地人的帮助。
澳洲的家相比起亲友的帮助和血脉的传承,遥远陌生人的帮助及不同文化种族的融合更令人兴奋和动容。
而将这些遥远的陌生人变成亲人的就是公益组织。
帮助过Saroo的Mrs.Sood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7年,帮助了大约2000个印度孩子找到新的父母。
我曾遇到过一些做公益的人。
那时觉得他们好像来自另一个星球,每天和一些看不见的群体打交道。
现在知道那些看不见的群体其实是这么一些人:遇到了困难,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政府帮忙,什么都没有。
比如一个流落街头的5岁小孩。
公益是雪中送炭,尽力把遇到困难的人从地狱里救出来。
左一是当年帮助过Saroo的Mrs.Sood来自Saroo的自传小说:关于他的印度家庭和GudduSaroo的亲生妈妈有四个孩子。
在她怀最小的孩子Shekila的时候,爸爸找了第二个老婆。
穆斯林娶第二个老婆是合法的。
但是爸爸跟第二个老婆结婚后,就既不回第一个家也不负担第一个家庭的生活。
所以全家人一直都非常恨他们的爸爸。
妈妈做搬石头的工作,一个人养四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苦。
几个孩子常常吃不饱。
大哥Kallu和二哥Guddu很小就每天出去工作(其实也就是各种零工,乞讨加上小偷小摸)帮妈妈负担家里的生活。
小Saroo的任务是在家里看护妹妹Shekila。
一个晚上Guddu带小Saroo出去工作。
两个人一直没有回来。
妈妈开始并没有担心,因为Guddu平时离开几天不回家很正常,妈妈也常常消失几天出去工作。
一周后妈妈开始担心,让大哥Kallu去找他们,到处都找不到。
几周后,一个警察来到他们家。
妈妈更担心是Saroo出了什么事,没想到是在离车站几公里以外的车轮下发现了Guddu的尸体。
他从行驶的火车上掉了下来。
Guddu出事前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他可能在弟弟丢失的同一晚上发生了意外,那他就从未回来找过弟弟;另一种可能是他发现弟弟不见了,找弟弟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另外,Guddu常年在火车上跑来跑去,他为什么会掉下火车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失去了两个孩子以后,妈妈能够负担起剩下两个孩子的学费,所以Kallu和Shekila都上了学。
Saroo找回他们的时候,Kallu是工厂经理,还兼职做校巴司机,已婚有两个孩子。
Shekila是老师,已婚有两个孩子。
他们都搬离了小时候的居住地,只有妈妈还留在那里。
她怕搬家了,Saroo有一天回来找不到她。
Shekila接到妈妈的电话说Saroo回来了,不敢相信是真的,以为是骗子或是玩笑。
但是当她见到Saroo立刻知道那就是哥哥,她说见到哥哥有时光穿梭的感觉,想起小时候在一起的时光。
其实Saroo丢的时候,Shekila也就两岁。
Saroo和印度家人在一起时需要翻译才能沟通。
他已经忘记了家乡的语言,家人也都不会说英语。
Saroo发现他的名字其实不叫Saroo 而是 Sheru。
他的居住地不叫Ginestlay, 而是Ganesh Talai。
印度的家
影片改编自畅销全球的催泪小说《漫漫回家路》,片名《Lion》则源于男主人公姓名的原有深意。
一个印度男孩与澳大利亚养父母之间有关亲情的细琐往事,何以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情感的波澜,催泪的狂潮,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影片的内核主题触及到了全人类最敏感也最脆弱的情绪神经,即普世化的亲情和温情暖心的人道主义光芒。
《Lion》虽然讲的是一段寻亲、回家、乡情、归愁的故事,但其主题内核却始终离不开有关人生的哲学命题。
即,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片中主人公萨罗在人生享受最优奉的时候,突然被心底的雄狮所惊醒,开始了自己的漫漫回家路。
从困兽犹斗到雄狮觉醒,他经历的是内心的争斗,情绪的力戮,以及情感的撕裂与弥合,最终,他以亲情激活了沉睡的雄狮,终于踏上了回乡路,踏上了圆梦之旅。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头雄狮,如何在人生经历彷徨时,苦难时,波折时,坎坷时,激活它,唤醒它,即将引进的《Lion》,无疑给出了足可借鉴的答案和方法。
《Lion》中萨罗心中雄狮的觉醒,在于亲情的澎湃和汹涌。
常人心中雄狮的觉醒,更多的则源于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执着。
像萨罗寻找回乡路一样执着、勇敢,再大的风浪,又何所畏惧?!
本片在整体情节上并无出彩之处,但很切实的体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有指出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在半夜人贩子抢睡着的走失儿童,从手法来讲,绝不是初犯,当人贩子追saroo时,一旁的警察无动于衷,明显是纵容。
当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希望,看到最后才知道养父母是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拥有正常人的生活,我也是通过本片才第一次认知到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的灵魂会令你颤抖。
但,童年的阴影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抹去的,那将是一生的创伤,就像saroo的弟弟。
漫漫寻家路,因为不记得来处的人,他的灵魂注定漂泊一生。
没有因人生的意外而远离亲人和故土的人是很难体会男主这种感受的。
梦里千万次的遍寻不见,可以纠缠几十年!
我六岁时父亲车祸去世,七岁时永远离别了那个长大的地方。
童年的回忆在长大的过程中一点点忘记,但那个小村庄无数次地出现在我的梦里,每次都是寻父亲而不得,哭着醒来。
梦几乎都是一样的,但一做近三十年,直到三十几岁才不再固执地做。
但这几年还用百度地图实景看过那个小村庄。
离开后一共回去过四次,如果不是这四次回去,也许那梦会更固执地一直做下去。
第一次回去是7岁多,跟着我大姐回去给我父亲上坟。
去到坟前,我大娘说跪下给你爸磕个头吧,我跪下的一瞬间突然泪流满面!
他葬礼的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个人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了。
后来我初中时爷爷死又去过一回,因为那人冷漠自私,所以完全没有感情,也就没留下什么格外的记忆,只记得他躺在棺材里,腿无法伸直,屋里的墙土掉落很多,可以看见里面的芦苇席。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因为当时在附近的大学参加考研政治班学习,同学陪着我去了一次。
找到了那个小小的院子,当年父母二人不分白天黑夜累死累活盖起来的泥土房已倒塌了一半,左右的邻居新建院落时把我们曾经的院子挤到不能再小,只原来的一棵掉皮杨还在。
我看到房子又是泪流满面,静静地坐在院子里好久才离开。
最后一次是又过了很多年和我二姐一起去的。
我们凭着记忆找了好久,只是印象里的那个小小院落再也不在了。
那块地应该是被重新分配给了别人盖了新房了。
物不是,人已非。
男主还能回到梦里的地方,见到母亲,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生一个孩子只是世界上多一个人,而我领养一个孩子世界就少一个不幸的人”。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好感动啊,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呢,那对夫妇都是很伟大的,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可是那个小孩何尝又不是很幸运的呢,领养的家庭很温暖条件甚至比原来家庭的条件要好很多。
后来到结尾的时候我有又叹于这个电影选材居然是真实故事,他的哥哥居然是那个晚上被车撞s了,可能最后弟弟能这么幸运,能过的这么幸福,是因为哥哥将自己的幸运幸福全给了弟弟吧
25年,归乡的路是那样漫长,瑟卢从未放弃寻找归途,他的母亲也坚信儿子会归来,拒绝搬家。
影片结尾用“深似海洋”来形容一位母亲的幸福感。
马卖皮太好看了,飙泪丈余。
360°前空翻托马斯跳接侧身旋转三周半接720°转体加劈叉奉上9分……………………不过,片名有待商榷,我觉得有更好的选择,我是说单纯从注意力的角度出发。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雄狮》★★★★8分。
漫漫回家路,最远的距离不是地图上A到B的千里之外,而是记忆与现实的高墙。
家,人类最基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始终是戳人泪点的“利器”。
《雄狮》是一部由谷歌地图赞助的大型公益类“节目”《等着我》——印度版本。
影片在剧情铺设上很是巧妙,看似不经意的对白与情节为人物在情感上的波动埋下了伏笔,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叠影,进一步加深了主角心理上的矛盾变化,从而使得人物更加的立体、丰满。
演员的表演自然流畅,大量刻意的特写镜头与配乐简直完美,对观众在情感上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煽情煽的不留痕迹。
PS:鲁妮玛拉还是那么美。
😄😄
这电影好在哪,好就好在纯粹,一点追求都没有。
讲一个孩子找妈妈的故事。
他只讲了这个事,没有多余的引申,好就好在这儿。
你把一部电影放在一个大的文化(意识形态)背景中来看,这故事必然牵扯到很多命题,西方与东方,主流与非主流,信仰与民族宗教,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等等等等,他什么都没讲,他只讲一个孩子找妈妈。
不讲倒显得大气,和明白。
影片紧扣男主人公视角,按时间顺序,一点结构上的花活也没有,就这么一路往下走,孩子的部分是小男孩令人心碎的嚎叫和奔跑,成年部分是一刻不停的亲情思念,最后他就那么“如实”地相见了,再切回纪录片,让你哭两次。
我是哭得不行了,他要玩花活,情感力量就会卸,导演知道自己要什么。
男孩只要回家,作者要说的话也不多,他就是投入主人公单纯固执的情感世界,与人物同呼吸。
而这,是最大的尊重。
最合适的平等。
最深切的责任。
叙事的“粗线条”恰是它体现这种“态度”的方式,比如白人妈妈的“使命感”,领养兄弟的精神问题,成年主人公跨肤色的恋爱等等,都是点到为止,包括那个印度“焦圈儿”,就那么实在用了一下。
这片子态度特别好。
把那些可能引起意识形态反感的东西全都扔到故事外边。
又一点不局促,有种非常从容的广阔视野。
这样的故事中国人不陌生,但我们讲不出来,我们脑子里杂质太多,“观念”太多。
文| 淹然《雄狮》与《摔跤吧!
爸爸》有什么关系?
《摔跤吧!
爸爸》在中国大卖,接踵而至的《雄狮》,就成了片方翘首以待的下一个票房奇迹。
谁让《雄狮》也是一个与印度有关的故事呢?
但同样语涉印度,冷郁的《雄狮》与热血的《摔跤吧!
爸爸》,到底是两个故事,两种意思。
《雄狮》里,五岁的印度男孩萨罗走失,一路漂泊,最终被一对澳大利亚夫妇收养。
直到一天,长大成人的萨罗突然泛起乡愁,踏上了寻亲之路。
结局是,时隔二十五年,母子团聚。
论剧情曲折,论唏嘘沉郁,一个真实的寻亲故事,不会亚于一部描写寻亲的电影。
恰巧,《雄狮》确有真实原型。
那么,问题就成了,如何裁剪现实,才能重现真实的硬度,又不失艺术的神采?
面对二十五年的跨度,《雄狮》的办法是,一切为二。
前半程是小萨罗在印度流浪,后半程是青年萨罗在澳大利亚,利用谷歌地图,搜寻记忆中的故乡方位。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做法,因为后半程才是留给主角直面灵魂的重点篇章,但篇幅却又实在局促。
更何况,它与前半程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断裂性。
果然,磕磕绊绊的后半程,招致了最多的不满。
观众的疑惑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萨罗与养父母之间,到底建立了怎样的情感呀?
进入影片后半段,观众突然就要面对一个突然长大成人的萨罗,不见他如何从一个小男孩长成为一个大人,也不见他与养父母之间,到底相处得如何?
让我们回到更早的前半程,也就是印度部分。
这一段,真是拍得举重若轻,又惊心动魄。
误上火车的小萨罗,简直如受困的小兽一般,惊恐而茫然。
这似乎也是小萨罗的情绪展现得最激烈的一段。
而后,他浪迹加尔各答。
昏黄的地下隧道,人贩就像突袭的军队一样凭空出现。
小萨罗只是跑,不停地跑。
接着,小萨罗遇到了一个神秘女人,供他吃穿,给他住处。
但随之现身的神秘男人,暧昧的神色与动作,很快让小萨罗对眼前的一切生出怀疑,仍是跑,不停地跑。
再下来,小萨罗被送入收容所,看着身边离开的伙伴,惊叫哭嚎,但他只是看着,不发出任何声音。
借用诗人石川啄木的说辞,小萨罗过早地尝到了事物的味道,甚至几乎来不及给出表情与回应。
在他眼中,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一切都是付出与回报的能量守恒,女人不会无缘无故对他好,而收容所也不会为他永远搜找母亲的下落。
被收养就是一种「交换」,他只是确认,我的母亲真的没来找我么?
所以,面对养父母的登场,小萨罗没有明显的抗拒,而是看似安然地进入了新家。
相比之下,他的弟弟,却显露出一个领养孩子,理所当然的不适与反抗。
一个镜头中,弟弟在画外的哭喊清晰可闻,而小萨罗却默然地待在自己的小房间。
导演略去萨罗的长大成人,也略去他与养父母的羁绊养成,潜台词或许是,萨罗早在进入新家之前,就已被迫长大。
那么,萨罗与养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未曾建立怎样深刻的羁绊。
萨罗太过自觉地充当着「养子」的角色,在他看来,这是他理应抵偿给收容所,也理应抵偿给养父母的。
因此,他轻易就被故乡的食物,打捞起了沉底经年的记忆碎片。
几乎不假思索地,他开始疯狂找寻起故乡与母亲。
同时,他担忧,养父母若得知自己要去寻亲,一定会觉得「亏了」——养育多年,却仍旧无法成为自己「独占」的孩子。
萨罗抱歉,「我根本不是一纸白纸,你们将我领养回来,也一同领养回了我的过去。
」这时,养母的回应,给出了别开生面的立意。
「我们收养你,并非我不能生育,而是我们认为,生养一个孩子,并不能对这个世界有任何改善。
但拯救一个陷于苦难的孩子,却是意义不凡。
」但为什么要收养一个印度孩子呢?
这是一个迷人的幻象。
养母小时候,面对糟糕的酒鬼父亲,她仿佛被整个世界吞没。
这时,站在屋后的她,看见一个棕色皮肤的小孩,穿过田野,向她而来,「我觉得整个人像被电了一下……我感觉很愉快。
我知道,那是一种指引,整个未来仿佛展现在我眼前。
」这种近乎宗教启示的体验,从此,改写了养母的一生。
而在萨罗眼中,这也是一份全然的陌生——难道这世上,真有一种无缘无故的爱?
进一步追问,萨罗是否理解了养母奉持的这一信念呢?
我们无从判断,但养母的这番说辞,一定卸下了紧紧缠住萨罗的歉疚,推着他最终走向了生母。
说到底,萨罗并没有主动去冲破什么,关键一击,其实来自他人,他的养母。
所以,如果对《雄狮》失望,那么,这失望也许出自对「蜕变」的期望。
另一个角度看,《雄狮》破坏了类型片应有的剧作法,主人公缺失令人雀跃的成长。
根据片尾字幕,萨罗的意思,就是「雄狮」。
但你很难说,这部电影真的诉说了,一个人如何从困兽蜕变为雄狮。
它讲的是,一个人磕磕绊绊地与世界周旋,被迫成长,又无法真的成长。
原载「北京青年报」
麻辣真是好7靓
好棒,电影里电影外都那么那么好。流水账又如何?流水账就是我们的人生。拍得很克制,没有哪个镜头显得多余。小Saroo演技真好,我很感动。
直白的叙事和直白的煽情,带来一部直白的冲奥片。前半段冷酷多变,后半段变成了如精神病人般若有若无的煽情。不过主旨是好的,Saroo的成功一方面是科技的发达,另一方面是他的聪慧。最感动的是他有一位坚强的生母。
自以为是的正义和骨子里的白人骄傲,两个我最讨厌的点,这个电影全占了。又做作又虚伪。
天哪,除了男主童年的那一段,整片都很失焦没有重点!没有讲男主寻找故乡如何艰辛(每天刷谷歌地图,excuse me?),也没讲寄养小孩如何被收养家庭融化,也没有深入探讨生母养母的内心,反而充斥滥矫情,毒鸡汤,和不知道为何存在的女票。如果不是为了最后一幕宣传的Lion 组织,这戏我不会给上2星星。
跑再远也是流水账
Dev越来越帅了!他幸亏没遇到小萨那么执着非送小盆友回家不可的,否则澳洲梦就表想了。。。。Dev也不炫炫舞技致敬下宝莱坞QAQ印度题材中间沒歌舞好不习惯[摊手]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不理解为何这么多毒评,除了男主童年到青年的过度略为生硬,其他都不错。
片名让不懂印地语的人十分费解,还是漫漫回家路更贴切,而导演把一个真情实意的寻亲故事拍得有点虚情假意,选角也不好,对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个负担实在太大,眼神中流露更多的是对镜头的恐惧而不是角色的恐惧
又是西方拯救东方,东方不忘初心。。看多反胃
出现的印度裔演员都表现的非常好,妮可基德曼还是那么美啊,小家伙很幸运,故事很感人,最关键这居然是真实故事改编,片子拍的很精致,奇幻手法虽好但后半段故事偏弱,几位小演员和片尾是亮点,印度风情拍的很地道,不是外国人眼中的印度,而是真实的印度,值得称赞
意料之内的泪点,意料之外的镜头效果,25年前的走失造就了如今的感人重逢。改编自作者本人的作品《漫漫回家路》,同时为Google做了一次很好的推广。相当好奇此片在AI301/2(新德里=悉尼)航班上的点击率。8/10
三分之二好片
前半段出彩,中间没有处理好,结尾靠重逢煽情收了回来,这个故事赚了我不少眼泪,男主是何其不幸又是何其幸运,在半个地球和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又遇到了亲生母亲。你出生的地方会陪伴你一生,它就流淌在你的血液里,这就是为何你一定要回去。回不了家的人,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流浪罢了
2.5,没有评分那么好,越到后面故事约平庸,主要是讲述的方式太平庸了
there are enough people in the world.
下午刚帮一个小女孩找到走散的妈妈,晚上就看到这部Google earth助人25年后找回生母的故事。前面50分钟的血脉亲情和走失苦痛建立充分,后面似真似幻的记忆和焦灼情绪也就非常合理。但还是觉得闪回剪辑用得有些过度,配合着google earth定位家园段落倒是非常出色。另外,墨尔本总适合“山河故人”类故事
全程泪崩,看前半段的时候,突然想起稍早前看的是枝裕和的《奇迹》,日本的小孩子坐火车去陌生的地方迷了路,想甩掉警察都甩不掉。而印度的小孩子意外坐上了火车来到陌生的地方时时刻刻面临生命危险,我们生活的世界差别多么大,对于一些人不过是假期郊游般轻松的旅途,对另些人则是生离死别的痛苦。
在谷歌地图上拉网式搜索是件很绝望的事,你会碰到很多类似的地点,但都不是你想要找的地方,只有当你真正找到它的时候,一下子就能确定就是这里,而将黄色地标插在那由经纬度唯一确定的点上,将是最幸福的一刻。——多年谷歌地图使用者心得。
原谅我只对妮可有感,这一星也是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