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上刷到了这部剧的视频,挺好玩的就去看了,这部剧的七仙女真的跟其他几部的仙女与众不同,除了老二,都很憨厚,笨笨的,不过还挺可爱,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仙女常年被王母封闭在功课亭,对人间的事不怎么了解,所以表现出的呆萌与无知反而很真实,很可爱。
后半部分就比较伤感了,很喜欢白鹭仙子,白鹭又漂亮又善良,陪伴守护非乐这么多年,都说珍惜眼前人,可白鹭不就是非乐的眼前人吗?
不过也不能怪非乐,非乐一生只爱小七一人,即便别人再好,心里也再装下任何其他人。
况且白鹭也从来没有向非乐索取过一丝爱和回报,就这样陪伴着非乐没有小七的这些年,最后却还是为了非乐付出生命,所以还挺心疼这样一个如此善良又美丽的白鹭仙子。
刷完这部老剧,对主角线这个三角恋有点自己的想法。
非七是双向加粗箭头。
非乐对小七自然是不用说,深情且专一,他本身是不善表达,成熟稳重思虑周全的性格,从他一开始对小七的推拒就能看出来。
有人为非乐不值,觉得说小七不专一移情别恋之类的,其实我倒觉得,移情过是真,但不代表小七爱非乐的程度就比不上非乐爱她。
即便是第二世的陈初七,也直言过自己之前最想嫁的人是非乐。
如果说不高兴对小七可以用那句“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那小七对不高兴也可以用一句“喜欢可以选择,但爱就是本能”这篇我主要想说的是小七对非乐的爱。
第一世:纯粹深爱,那必然是我等精神洁癖1v1爱好者最新欢的。
她有很多爱他的表现,喜欢和他亲近,为他担心和伤心,像所有恋爱中的小女孩一样。
小七为了和非乐在一起触犯天条就足够说明这份感情之深,她说就算生不如死,也要在他身边。
对仙女湖说,不能和他在一起,与其生不如死,不如一死。
(恋爱脑小七不值得借鉴咳咳)但这都还不够触动我。
最能说服我的,是小七这样一种性格的人,她其实是很听非乐的话的,她愿意为了他低头,妥协,和改变。
小七从小在天宫被六个姐姐惯着宠着,她性格里很大的一部分是任性的、唯我独尊的、不计后果的……但她在不高兴面前就变成了一个会顾忌对方的小姑娘,当然一开始没有,但到后面她已经非常接近“贤妻良母”的样子。
为他纳鞋底做棉鞋,而在他俩盖房子的时候小七还问非乐为什么不让她变一个出来。
因为小七知道要用爱为心上人做东西,所以她才做了三天三夜。
她本不懂人,是非乐教她不能浪费粮食,她本不懂尘世情爱,是非乐教给她如何爱一个人,怎么对一个人好。
一开始的她喜欢非乐是只会欺负他,贪恋他的好脾气。
就像那些小男孩不懂怎么对小女孩好,喜欢她的表现就是欺负她。
到后来她知道非乐有自己的使命,他不让她跟着,她虽然不情愿,但她知道不要让非乐为难。
两个人相爱,为对方改变多的那个往往是更被动的一方,也是爱的更深的一方。
非乐非常清楚这点。
所以他才会对仙女湖说,觉得小七爱他很深,但他为她做的还不够多,虽然非乐已经非常爱小七了,但比起小七一身一心都扑在他身上,他还有墨家的责任和使命,没办法事事顾全她。
第二世:爱是一个灵魂的本能。
虽然陈初七爱了霍去病,但在我看来,她对非乐的爱是更有宿命感,更深入潜意识,更是一种本能。
有人说陈初七不爱非乐,她只是受小七记忆碎片的影响。
其实那个说是记忆碎片并不准确。
因为第一,陈初七没有前世的记忆,第二,如果说有记忆的话,那她对其他人也应该有“记忆碎片”,但她只有在面对非乐的时候才有反应(我没记错的话她甚至在面对她姐姐们的时候都没有过所谓“记忆碎片”),而她那些反应,与其说是“记忆”,不如说是爱一个人的熟悉感,那不是因为想起了什么。
她会珍惜粮食,掉到地上也会吃。
不是因为她还记得他的话,而是因为他的话对这个灵魂产生了本质的影响的改变,成为了她的潜意识,就像一串编程代码植入她的系统默认值,没有人教过她,她也不记得谁教过她,但她就是会这么做。
她会喜欢他背她的感觉,喜欢他的房子,在监狱里觉得他会来救她……这些都是爱的潜意识。
类似的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很喜欢吃他妈做的红烧排骨,就算有天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但他再吃到红烧排骨,味蕾依然会为它的香味而兴奋。
就像宝玉初见黛玉,说的那句“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可以勉强做个对比的是,霍去病是哪吒下凡,但小七对他可是0熟悉感。
残存的熟悉感本身已经说明了非乐的特殊性。
而且除此以外还有别的。
陈初七的性格比小七还不好相处,被仙女宠大,虽然在人间但几乎无法无天,她小时候遇见传说中的非乐,但感情更倾向于倾慕和崇拜。
非乐答应来找她,却食言,在不明真相的陈初七看来其实是很伤心的。
后来她知道非乐的妻子和自己长得一样,她又可以了……那个时候她开始要找男人嫁了做药引,找了好几个,后面他遇见霍去病也是想的“做药引”,但是她没想过让非乐做药引。
不是不想,是不敢想。
她说她不敢想让非乐做药引。
提到非乐,她是少有的失意,因为她太清楚即便她想嫁给那个人,那个人也没有表现出那方面的意思。
要知道非乐这个时候年纪不小了,早不是当初仗剑走四方的少年。
陈初七是人,她明知道她和非乐是多么的不合适。
一个有过爱妻的中年男子,而且对她没有主动示好过,自己主动要嫁对方都不松口。
陈初七在非乐面前明确表达过三次想要嫁给他,不算那些隐晦的暗示。
一次是在要跟霍去病开始前,一次是把他当成乞丐时说“他是我最想嫁的人,可是他不仅自己不娶我,还不让别人娶我”,还有一次是非乐受伤时她用自杀逼非乐娶她。
在她的视角看来,非乐明确的拒绝过她三次。
在座的各位若是身处陈初七的位置,估计也没办法为这样一个男人一直守身如玉吧。
站在上帝视角大家心疼非乐,但在陈初七视角何尝不虐呢。
唯一一次非乐说要娶她,也是在三次拒绝和那句“我爱的是那个小七,不是你”之后,而这个时候比起霍去病的全心全意,眼前这个因为白鹭仙子遗言而答应娶自己的人是真的爱自己吗?
在陈初七眼里这是没答案的。
她也打算嫁给霍去病了。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不是仙女湖还有小七实在心之所向,非乐你差点就要变男二了哈还有几点表现初七心底爱着非乐的,比如:答应和霍去病在一起时,她问,你能接受我心里住着别人吗?
(初七可从来没问过非乐这句话,霍去病死后她也是说需要时间缓一缓)在陈初七和非乐相处中,她依然继承了前世“为他改变”的光荣传统。
在非乐受伤的刺激下开始修炼法术。
而且相比对霍去病,她依然是很听非乐的话的。
还是那句话,愿意为你改变和妥协。
在霍去病那里像个刁蛮女友,气急了狂甩人家十几鞭子,没见心疼。。
她对非乐也不过就一句“我恨你”,还为当着他面诉说怕他难过而道歉……明显对待非乐更小心翼翼,处于被动。
最离谱的是刘彻要杀非乐那次,非乐说让初七不要逼霍去病,初七却一再激他逼他。
相比很多次虐非乐时的无心之举,这次她不是不知道这会让霍去病难受,但她还是在逼他。
初七是爱霍去病,但这种爱更多的还介于喜欢和爱之间,没有达到为对方设身处地更没有为他改变。
在和霍去病的感情中,她才是收放自如的主动方。
霍去病是少年郎,初七第一次遇见他,那个颜狗得到满足的眼神,就像小七初遇不高兴一样……但是陈初七没有那时候一眼万年的少年郎不高兴,不高兴是真的不高兴,他苍老衰颓,但她长时间以来第一选择依然是他……即便只看第二世,我也并不认同很多人说的“陈初七爱的是霍去病,不是非乐”第三世:陈初七死了,编剧很多细节暗示过,小七回来了,不过按理来说初七毕竟是小七的一部分,和霍去病相恋过必然会留下痕迹,不过剧中没有体现。
她选择了回到人世,回到非乐身边,做个凡人。
我个人是很喜欢非乐的,而且也相信他是适合小七的。
他宠着她,但不会惯着她。
她可以做个快乐的小娇妻,但不能无法无天。
完美ps.我个人是不相信生生世世爱的,转世一定会改变一个人。
世上会有两片相似的叶子,但他们终究不是同一片。
也许不高兴也会转世投胎,下一世,你还会爱小七吗?
央视贺岁剧《仙女湖》,让江西新余火了一把。
《仙女湖》,一会煽情,一会搞笑。
简单说,仙女湖想见前男友玉皇大帝,可玉皇大帝是终极boss,被蒙蔽直到最后压轴出场。
玉皇大帝现任老婆是个怨妇,一直从中挑拨,挑起天人大战。
其实玉皇大帝和汉武大帝是一对好基友,要面子都会说句:此例一开,就不好管了。
因为仙女湖,王母让跟班去灭口。
霍去病成仙竟然成了哪吒三太子,率领天兵却阵前倒戈。
为了保护黎民百姓,被逼急了的汉武大帝竟然想和玉皇大帝干架,率领众小弟决心一搏。
两伙人打架正酣,玉皇大帝出面平息,说出了对仙女湖的愧疚:当年的错是为了事业放弃了爱情。
但现在为了因失去的挚爱,希望能换回大爱。
说了句至理名言:兼爱、非攻。
然后皆大欢喜,散了。
话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个个奇葩。
大公主不爱学习,泪腺发达头脑简单,不过性格直爽。
二公主规规矩矩,却在非正式组织中凸显了领袖气质。
三公主胆小如鼠常被老七调侃为“丢了神仙的脸”,开始的时候总爱跟着那个打仗的卫青,最后逆袭到爱情中的独立女性。
四、五、六公主基本上是跑堂的,一起说话来像复读机,她们的作用是打架的时候总少不了她们。
七公主简单说,就是一个2B欢乐多的青年。
这电视剧总爱吐槽,也少不了被吐槽。
小七到底爱谁?
我理解的是,小七前世爱的是非乐,今生爱的是去病。
今生她对非乐的感情呢,是从小时候第一次见面就有的,她自己都不知道对非乐的感情是怎么来的。
转世为凡人之后的小七对非乐的感情是受前世残存记忆的驱使,因为前世爱的太深,今生哪怕已不记得非乐,却仍然保留着前世的行为习惯,所以今生才对非乐拥有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感情。
今生的小七对非乐的喜欢是模糊不清的,但对去病的感情却是明确肯定的,刚开始可能只是为了想给她爹找药引子,后来就慢慢爱上了霍去病。
第一次看是四年前,这次重温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男主非乐真的是我最喜欢和最心疼的神话剧男主了,懂得承担与背负,大爱无疆。
男二霍去病可能连小爱都算不上,冲动易怒孩子气,和他的差距真的太大了。
关于小七转世后喜欢上霍去病这一点大家争议不断,在我理解,转世后的小七虽然有着前世模糊的感应,但她依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变化无常,在情窦初开的年纪被非乐拒绝了喜欢上陪她一起玩一起闹的霍去病是很正常的事,但喜欢不是爱,转世的小七并不懂爱。
而只有成仙后的小七才是真正的小七,也才是非乐的妻子,最后小七舍弃仙家身份也要和非乐在一起这点就能看出来她爱的人只有非乐。
这部剧编剧的格局挺大的,并不想局限在小情小爱,可惜水平有点不够,后期略崩。
最后,还是感谢给了我们最好的小七非乐,以及最好的仙女湖。
希望你们一直是最幸福的样子
那些年躲被窝里看的良心剧!
觉得挺好看的,尤其前面几集真的挺搞笑的,小七有点傻傻的,但是很可爱,而且她的傻气是基于对人间世事的陌生与懵懂,口口声声叫“人”,“你是母人吧?
”就像个小孩子,还老是用自己的仙力帮助墨子,一点都不知道掩护。
非乐的性格也不错,作为墨家最后一位墨子,他沉稳内敛,慷慨大义,偏偏不懂人生的乐趣,两个人相爱是基于性格的相互吸引。
两个人的互动也甜,到后面小七转世投胎变成陈初七,对对,就是林妙可演的小女孩,她不小心走到仙女湖畔的小木屋前,非乐看着她,给她吃葡萄,那一幕真的挺虐的,还有后面的送一半月亮给他。
后来小七莫名其妙爱上了霍去病,小霍又爱上一个人,反而弱化了男女主之间的感情,这一点不是很能接受,但是可能就是有点现实,有一些总会错过的。
男女主选角很好,演技也都非常自然,瑕不掩瑜,可以看看。
我们国家,大一统封建王朝时期,上层建筑是依靠于儒家、道家、法家建立起来的,在思想统治上还有外来的佛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形成这一套体系之前,与儒家并称世之显学的墨家,在一段时期内,是被广泛传播的,孟子有说当时的天下百姓之言不归杨、就归墨,可见其影响力之浩大。
但后来一方面,因为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把家,独尊儒术”,对于兴建的政权急需稳定,墨家人人平等的思想受到官方抑制,另外,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理念太过前卫,对于生产力落后的过去,很难经受起人性的考验,而且人与人的信任也是极难建立的,故在内外两种大环境的制约下墨家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墨家的理念十分先进,对于现在的朋友,大家应该都听过“囚徒困境”的理论,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符合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最优方案,就是兼爱非攻、合作共赢,符合这个条件的一个是墨家一个是共产党,他们都是希望全人类能过上好日子的。
而相较于马克思主义而言,显然墨家思想产生的更早,当时的墨家就已经占据了人类未来发展愿景的战略至高点,足以见得墨家眼光之长远、胸怀之博大、品德之高尚。
我相信,每一位拥有赤子之心的朋友,都会为其人性之光感到动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再度起航!
《仙女湖》之墨仙,看似是个爱情剧,实则它要诠释的主题超过了爱情,是比爱情还要再高一个维度的大爱、博爱,而爱情却恰恰作为其中最为鲜活的一个层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墨仙指的是小七,墨侠指的是非乐,以墨家哲学为轴心,用仙侠的爱情故事来诠释爱的主题,比如最后的天人大战。
这部剧很有创造性,一切神话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于传统神话在继承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合理的进一步加工和发展,这是文明的进步,大家应该跟上脚步,客观公正地去评价、欣赏和建议,就像《魔幻手机》一样,有很多人对这种变革还在故步自封,甚至停留于表面的故事情节而不注重其内涵,这是很糟糕的,也会阻碍电视影业的发展的!
为什么好看电视剧没人顶呢?
陈龙是看水浒的武松关注他的,个人感觉外形虽然各方面都没什么特点,但演技很到位啊。
贡米也算新生代美女了吧。
这部电视剧难道是宣传力度不够?
果然不能跟轩辕剑等唐人出的烂古装同一档期上啊。
完全被埋没了。
还有一部就是09还是10年的逆水寒也是,武侠剧里面算拔尖的了。
但也是宣传不够,档期安排不好。。
没有引来足够关注度。。
推荐仙女湖13集还是多少的(没记清),战争场面那些个群众演员很用心了看的很爽有说错话大家指出来就好,小弟个人感觉这部武侠剧是不坑爹的
再刷《天外飞仙》《仙女湖》,年轻时喜欢董永,年轻帅气聪明又善良,但年纪大了,再重看,更喜欢陈龙演的非乐。
胡哥虽帅气,但演技还是欠一点,没有陈龙演的那么精彩。
取名真的得谨慎,一不小心,一语成谶!
非乐(音乐)也是非乐(高兴),真的是半辈子都不高兴。
男主非乐,一个善良正义的墨家弟子。
面对天真活泼不晓世事的小七,他能耐心教导,以身作责,在他的淳淳教导下,小七逐渐成长。
面对追兵的围攻,他坚守墨家兼爱的思想,哪怕身陷重围,他也坚持不拔剑,因为在他看来,追兵只是执行命令,他们本身并无不义,不应被杀害,他爱每一个人,甚至是他的敌人。
面对上天不正义的战争,他敢于向天拔剑,不畏强权,以凡人之力,势死保护仙女湖。
面对杀他的皇帝,他能为了国家百姓,救皇帝一命。
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男主,不是小男生能比的,他的生命,不仅仅只有情爱,还有国家、百姓,责任,正义………在他身上,我真的看到了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男主的出彩,胜过当今多少仙偶剧(三生系列)。
现在的古装剧,再也难找如此立体的男主了。
女主小七,是天上的仙女,从未下凡,不晓世事,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开心不开心都摆在脸上,这与男主非乐身负重责,稳重深沉,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深爱彼此。
1、关于墨家墨家所崇尚的“兼相爱,交相利”,宣扬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目的是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似乎并无不妥。
但是刘彻为什么一定要消灭墨家?
为什么不能容忍墨家有丝毫复兴的迹象?
哪怕非乐曾经救过他,哪怕他十分清楚非乐的为人。
因为归根结底,墨家的理念隐含强烈的政治诉求,而“爱”作为墨家理念的核心,同时也就是支撑政治诉求的力量源泉。
刘彻刚刚找到了最适合的治国理念——儒家思想。
这种经过改造的思想,强调秩序、尊卑、忠孝等,最大限度的迎合了教化民众、收揽人心,从而巩固帝国统治的需要。
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他十分清楚,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只信奉一种思想,那么就不会有人琢磨那么多“为什么”,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就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而墨家,一旦有机会和能力,就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现存的秩序进行颠覆性的重构。
所以他不能容忍墨家的存在。
他不会忘记,战国时代的墨家就与儒家并称“当世之显学”,有众多的信奉者、追随者和殉道者。
墨家的可怕不在于器械之精,守城之固,而在于它“蛊惑人心”的力量。
不管非乐或其他墨家领导人是否愿意,只要有合适的时机,它就会试图夺取政权,从而推行自己的那一套治国理念。
这才是它真正可怕的地方。
这就是必须要消灭它的理由。
有人会说,虽然古代中国一直是儒家思想主导,但儒、佛、道三家长期并存,或者古代中国表面崇儒,实际上“外儒内法”。
既然其他思想可以存在,因此墨家也并非不可容忍。
事实上,儒佛道之所以能够并存,是因为释家和道家放弃了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诉求,而向儒家的地位表示臣服,佛、道不约而同的讲求避世,前者追求看破、顿悟,后者则追求得道成仙。
这种有意无意的回避,既满足了帝国统治的底线,同时也是对“教化民众”的加固;而法家则弥补了儒家“教化有余、威权不足”的缺点,成为了儒家的好搭档。
而墨家,由于其导向一种伊甸园般的人间乐土,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战国时代多元权力中心之间的冲突和制衡,为墨家提供了生存和繁荣的土壤,使墨家不仅在思想体系上不断发展完善,而且在政治实力上也变得举足轻重,成为各诸侯国拉拢的对象。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汉武帝时期,墨家的思想体系已经根深蒂固,与帝国所信奉的儒家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墨家思想的无限制传播,不但会导致民众对儒家体系的信仰危机,从而可能导致儒家体系的崩溃;更有可能被野心家所利用,成为既有政权的现实威胁,比如东汉的太平道、元末的明教、清末的拜上帝教,他们当初对伊甸园般人间乐土的向往和追求,与墨家并无二致,却最终与世俗政权走向尖锐的对立和冲突。
这样我们就不难明白,当小七用墨家理念把新余治理成人间乐土,而几乎对刘彻要脱口而出时,东方朔为何阻止了她?
东方朔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他十分明白,墨家的治国理念始终是刘彻心中的禁忌。
2、关于爱之大义如前所述,墨家从其诞生到兴旺,自然而然的与现实政治有密切联系。
墨家之爱,无论其如何大义、如何无私、如何包容,归根到底是一种政治诉求,或不自觉的会导向政治诉求。
对墨家而言,“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也就是说,在达到目的之前,它始终是一种手段。
当然,真正的墨者不会看到这一点。
这就是剧中非乐的思想、品格的背景和渊源。
剧情一开始,非乐便是墨家“大爱”思想的践行者,在最纯粹“大爱”的要求下,无论是“墨者之剑不杀无罪之人”,还是毫不迟疑的救助墨家大敌刘彻,都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墨者都会去做的。
如此看来,墨家的大爱思想,既高尚又幼稚,既是招揽人心的无上法宝,也是自我毁灭的定时炸弹。
因为在面对自身存亡和理想社会存亡的抉择时,它会选择后者,这就注定了它不可避免的悲剧。
这点太行四剑士从墨家的武学上看到了,“墨家剑法虽然精妙,但其剑魂却有荒谬之处……一种没有杀伤力的剑法,是不可怕的”。
非乐是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墨者。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爱不是世俗的、人性的爱。
他苛求自己、压抑自己甚至虐待自己,从根本上是对墨家“大爱”的坚守。
他不愿偏离自己的信仰,在与小七一年的相处中,向对爱知之甚少的妻子所传递的,也一直是这种“大爱”;小七投胎转世后,他与小七相见不能相知、相处不能相守、相思不能相恋;小七移情别恋时,他又选择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只要自己所爱的人快乐幸福。
但是,这种超凡脱俗的“大爱”是对人性的无限拔高,也最终是对人性的悖逆。
而爱,只能是人性深处荡起的涟漪,是人性深处的光辉,是对人性的自我发现和实现。
非乐的爱,长期游离于人性之外,既彰显了他人格的可贵,也注定了他命运的可悲。
长大后的初次见面,最动人肺腑的不是非乐和小七的忘情拥抱,不是一幕幕回忆画面的交相成替,也不是非乐内心煎熬无法遏制的眼泪,而是作为旁观者的三公主的含泪独白,“他太可怜了,你不会知道,他有多可怜、多痛苦”。
三公主痴恋卫青十七年,她的爱是纯粹的爱、自我的爱、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爱。
此时她深切的体会到一种震彻心灵的酸痛,为了“大爱”,非乐正在付出多大的代价,承受多大的苦楚。
在“大爱”面前,非乐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和内心,他以为自己的牺牲是对的、应该的、值得的。
当仙女湖告诉他,“如果我是小七,宁愿再被打下凡间一次,也要得到原本属于我的爱”。
他才渐渐开始醒悟,终于在第38集,他认识到自己其实何曾懂过爱,“墨家的老祖宗,把爱做为墨家的核心,只可惜我作为一个墨者,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到这里,他才算完成了对自我的反思和重新认知,才挣脱了“大爱”的枷锁,实现了对人性之爱的自我救赎。
3、关于本剧的主题关于本剧的主题及观众最纠结的虐恋,先来看看发行人马千测的官方态度:“人间出生成长的陈初七和仙女小七,在主创团队策划编导过程中,一直界定为有联系的两个剧中人物,陈初七带着之前仙女小七的些许习惯,但是没有完整的仙女记忆,她只是朦胧中直觉里知道非乐和自己很亲,作为凡人的她有全新的爱恨喜怒,非乐是这一切的知察者,亲历者,他的爱之大义是不能因己而让心中的姑娘受伤害.这一点观众若是看透看懂看深刻了,也会对非乐这个人物及全剧关于人生的表达,产生升华式的理解。
”在这里,剧组强调的仍然是非乐的“爱之大义”,诚然,“爱之大义”可歌可泣,同时也是可悲可叹的。
故事一开始,小七是无忧无虑的仙,非乐是追求大爱的人,偶然的邂逅和结合,小七在“人”的道路上越走越真,投胎转世后也不曾改变;非乐在短暂的幸福破碎后,却沿着墨家的“大爱”之道,从“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这样下去,他们的选择将再也不会有交集,这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仙女湖之“墨仙”,这里的“墨仙”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是墨者与仙女的浪漫爱情?
还是墨者通过对“大爱”的坚守,从凡俗的墨者变成了超凡的墨仙?
抑或是天真无知的转世仙女经过墨家大爱的洗礼,为挽救万千生命毅然自尽,羽化登仙?
小时候看白蛇传,看到许仙白娘子最后都得道成仙,觉得是完美的结局。
现在看来,这其实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成仙是他们的愿望吗?
成仙后他们会幸福的在一起吗?
他们要的是相守相爱、生死相许,而成仙是什么?
成仙是禁锢,是舍弃,只是对命运抗争失败的归宿,是对宿命和规则的屈服。
同样,“墨仙”的含义呢?
我宁愿相信它只是简单的墨者与仙女之间的浪漫爱情。
墨家所传承给非乐的大爱思想,时而彰显着责任,时而蕴含着包容,时而又诠释着牺牲,却唯独压抑着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他想带给妻子最深厚的爱,却在“大爱”的漩涡中迷失。
仙女湖的主题应该是对人性的追问、实现和救赎,对爱的解读,卸去大义的枷锁,追寻爱的本源和本真。
而恰恰不是对“爱之大义”的颂扬,并非“爱之大义”不可取,而是缺少人性光辉的、超凡脱俗的大爱,注定是残缺不全的。
(不限转载)
作为一个本地人,我必须给满分
前面笑得有多开心,后面就觉得小七有多可怜。那个三公主,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练功理由,为了逃命所以哈哈哈
小时候看的 我还把女主记成吴倩了🤔🤔🤔
这就是古早的傻白甜吗
作为一名新余人想起来小的时候看过,而且当时非常非常喜欢看,但是现在想起来反正应该是蛮无脑的一个东西……
爱情故事非常感人,编剧和演员都很棒,每位演员都演技了得,只是电视剧拍摄较早,五毛特效的,不过在那时候是非常不错的,还被感动n次呢。
没啥逻辑,故事一般。
小时候哭的死去活来
贡米还是很可爱的。
又一个给小霍乱编感情戏的烂剧,霍去病人设太香了,汉武朝的剧,玛丽苏女主都要和小霍有感情戏,还不能两情相悦,编剧有病吧
搞笑是搞笑,最后三观不正
很久之前看过这个剧,还可以吧,一般般吧
女主人设太讨厌,一直缠着男主,有点碍事
2倍速看完,那个年代还是不错的电视剧,有点像春光灿烂猪八戒,比较适合10岁的小朋友看,国产剧的蒙太奇剪辑太少,所以看的会有点打瞌睡。20级的拍到40级多少有点拖时间
很好看的神话剧了,里面的历史人物的某些性格被放大,微妙地在ooc和不ooc之间摇摆。
我已经看了两遍了,还是觉得很好看!而且刚刚开始的几集,小七和非乐真的好搞笑啊!而且最近追《一念永恒》的时候觉得老三和白小纯有时候点像,明明很厉害,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就是剧情有点bug,仙女湖等了玉帝那么久他都不知道也没想过回去看看,尤其是自己的女儿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他也不知道,太离谱了!而且玉帝做情郎时不守信不负责,做丈夫看不清王母的真面目,做父亲不管不问,那么久都没想过看看自己的女儿,以至于自己的女儿要见他被王母百般阻拦,一直到最后一集才出来,离谱!
居然是中央一套你造吗!!
我爱霍去病!
看了那么多神话剧,还是忘不了这一部
我真的从来也不知道CCTV-8的口味是这么差的!这片是怎么通过审核的!山寨张柏芝好像有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