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二班,让我想起了我的二年9班。
那时的我开始明白要上大学,要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学习,要不然高三会完全跟不上,那样大学是无望的。
每个班都一个学习特别好,但是对其他事情都不关心的。
--宋夏景每个班都有一个特别正气,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李江珠每个班都一个想要学好,但是只能靠自己的所以很着急很大压力,所以性格变得戾气的。
--南静敏每个班都一个很坏的不学习的学生,原来他自己也有他自己的背景故事。
的确,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一件事之所以发生总是会有原因的。
--吴正浩每个班都老大,男生都怕听他的话。
但是,拜托你和高南舜在一起吧!!!
两个人有爱到!!!!
我都变腐了。
你们之间的对话,真的是一部凄美的爱情剧!
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拿校规说事,人人都怕他,但实际上是完全为学生考虑的训导主任。
真的很刚好,我高一的时候真的有一个女同学,她的智力是与我们不同的。
可能就因为我曾经安慰过她几句,所以就算分班了,她见到我都会很热情跟我打招呼其实他们都很单纯的,谁对他们好,他们都知道都会记得。
--韩英宇这的确是难得的一部比较现实的校园剧,没有谈情说爱,没有英雄sam,没有撞车癌症,大家都健健康康,各自烦恼自己的事情,老师也是人,也会迷茫也会烦恼也会感到心累。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不是只是为了考试的培训场所。
这就是讲师与老师的区别。
在第一集,姜老师辞职,同学没有感觉,但在最后,季娜丽对他说希望下一年还是他当班主任。
这就是老师。
因为学生不是傻子,是有感觉有一定判断能力。
在结局的最后,吴正浩到底有没有回来学校呢,老师说了“还没到放学时间呢”就结束了。
这里的结尾做得很好,学坏三天,学好三年。
坏学生不是老师几句苦口婆心,打一场就会马上变乖的。
里面的渐变情节做得挺细腻的。
我们就希望最后吴正浩会回来学校吧看着剧里的人物,我感觉我也一起坐到高中的课室里,听着老师跟我们讲课讲题,谈梦想。
致我逝去的高中。
按道理说 我这样的成年人不应该喜欢这样的剧 但是偏偏就是被它所吸引 开始是因为剧中有我喜欢的两位新人演员,看到剧情深处, 才发现这是一部关于男人的成长、男人的友情的激情剧。
这剧感到我的地方 自然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片赤子之心 同时也折射出韩国教育的弊端。
剧中的两位老师,在我看来,分别扮演着父亲与母亲的角色。
郑老师温柔体贴,对学生犹如母亲般呵护,姜老师实话实说,对付男生问题似乎很拿手。
更让我喜欢这剧的原因,就是发现男生的成长过程真是充满了暴力与动感 男生之间无论是敌是友,好像都离不开身体的碰撞与暴力,这似乎就是男人的本质。
而且男人可以化敌为友,也可视友为敌。
男人可以动手,但是却很少动嘴来表达感情。
这剧越看越是发现男人的思维方式真尼玛太有趣了。
另外,非常看好李和金这两位小帅。
这剧之后两人估计要火一段时间了。
对于顺秀之间的关系,从不明白到慢慢梳理清晰,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1。
顺最开始被群殴是替秀挨打以使之加入团伙,2。
秀在顺离开后之所以一直和临校的学生一起打架斗殴并不断转学是因为要寻找顺。
下面来逐一说一下我的理解:1.三年前京畿道的打架王是顺,不是秀,秀是因为和顺要好,被顺拉进团伙的,团伙有个规矩,进出团伙都要被打以显示诚意,最开始顺被一群人打,起来后笑着和秀拥抱是顺替秀挨打后,秀正式加入团伙。
这从后面顺把秀从校门口骗回,自己一个人被打后,秀说你又是替我挨打吗,这个“又”字体现出来的。
2.秀踢足球很有天份,梦想成为职业球员,初三时有了去首尔踢球的机会,但这就意味着要脱离团伙,也就要挨一顿打,顺心里很怕秀去了首尔就再也见不到,但在打的时候把秀的腿踩断,绝不是故意的是失手,而结果是一脚踩断了秀的足球梦,顺深恨自己毁了秀的大好前程,又怕秀怨恨他和他绝交,开始选择了逃避不再见秀,但后面想要再找回秀的时候,秀却搬家找不到了。
3.顺踩断秀的腿后懊悔不已,从此不再打架不再上学,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年吃饭睡觉睡觉吃饭,后来觉得不能就这样活着或者说就这样死了,出到外面发现除了学校没有自己可以去的地方,就还是要回学校,而因在京畿道名声太坏,转到首尔的胜利高中从高一念起。
4.在胜利高中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同时也隐瞒了自己的过去,戒了烟戒了打架,但来学校的目的就是睡觉吃饭,没有梦想没有目标,也根本不想上大学,上课时睡觉考试时不看题只涂答题纸上的一种答案,只想在胜利高中顺利毕业。
5.对待班上的小霸王浩一直采取隐忍态度,由得他在班上称王称霸,被逼交钱被欺辱被打骂也都忍下了,但看不得弱小的佑被欺负,挺身替他出头,但也因此被浩踢得遍体鳞伤却始终不还手。
6.与顺截然相反的是秀,原本并不喜欢打架斗殴的他,因为失去了足球失去了顺,转而到处打架以至于转学5次,其真实目的是想要在不同学校的打架群伙中找到顺,因为他以为顺还会和以前一样。
7.秀从京畿道转到首尔上学,已下决心不再惹事,要在胜利高中毕业,可万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他苦苦找了三年的顺,而这时的顺已和他以前熟悉的顺大不相同,曾经的打架王被一个小混混欺负却一声不吭,而且还当上了班长(会长),成了老师同学都喜欢的人,这让秀心理极不平衡,想自己因为他变成这个烂样子,而他却没事人一样过着舒适安逸的日子。
所以在刚开始见到顺的时候才表现得那么冷酷,以至于要让顺放弃他最珍爱的东西来证明对他的诚意。
8.顺见到了他心里最在意的秀,却心慌意乱,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个被他毁了一生的最要好的朋友,能做的就是尽量帮他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饭、买书、买面包之类的,然而秀看到这样的顺却更加无法接受,他要的不是这样在他面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顺,这样的顺让他心里更加不舒服,以至于到要故意施暴让学校开除的地步。
9.秀虽然接受不了现在的顺,但内心对顺的感情还是无法抗拒的,因而在得知顺被浩骗去流氓那里要被打的时候,立即不顾一切冲过去给顺报信帮顺逃脱;同时一向对浩隐忍连自己挨打多次都一声不吭的顺,在浩威胁要对秀动手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对浩大打出手,并且告诫威胁浩不可以动秀。
10.顺为了让秀留在学校正常毕业,做了两次退学的举动,第一次是直接递交退学申请,因为要证明给秀看他丢弃了他最珍爱的东西——秀,离开学校就是离开秀,这就是他要证明给秀看的。
第二次是因为学校规定施暴双方不能在同一个学校,必须要其中一个转学,顺主动要求他来转学,把秀留下。
11.正是因为顺的这两次退学,让秀看到了顺的真心,慢慢开始相信他一心一意思思念念的顺还是原来的那个顺,所以才主动跑去和老师说,他们原来是好朋友,只是发生了一些误会,不是施暴的关系,不需要其中一个转学,这样的态度转变也让顺感动得在老师面前不由得都落了泪。
12.导致顺秀关系发生根本逆转的是流氓找到学校来要打他们,顺把走在前面马上要碰到流氓的秀骗回学校,自己迎上去被流氓带到窝点,跪下求流氓放过秀,只他一个人挨打就好,而发现自己被骗火速赶来的秀面对被打得遍体鳞伤的顺,终于敞开心扉说出了压抑在心里三年的真心话:当我失去了足球只剩下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在我身边?
我想问你的是:难道你就不想我吗?!
自此两颗本来就应该贴紧的心才又重新贴在了一起:)
很喜欢的一部韩剧,无关爱情,却关乎友情。
故事发生在学校,这个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阶段。
高中,曾经最为美好的阶段。
从高南舜到宋夏晶,每一个人都是学校中最典型的人物,有那些为了学习不顾一切,生活里就只有学习的人,也有那些学习还不错,拥有自己的梦想,却在家长的强迫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的,还有那些学校里的小混混们。
剧中的人物选择都很典型,故事情节也没有特别的夸张,在叙事时,也没有特别的拖拉,很流畅的串起了每个人的故事,讲述了每一类典型人物背后的故事。
本以为剧中郑老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故事回事最大的亮点,但是郑老师给人的感觉却像是串起整部剧的线。
虽然,电视剧总是能以童话的方式讲述我们的生活,但是能看到剧中想要讨论的问题。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剧中的郑老师为了学生走上所谓正确的道路,一直在坚持,在努力,这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却是与其制度处处碰撞。
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无奈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原则和立场,但好在这是电视剧,大多都会有个好的结局。
但在现实生活中呢?
会有几个老师像郑老师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实是为学生考虑,是对学生负责的呢?
剧中的学校也有它的无奈,学校想要保护全部学生的利益,但是学生们的利益之间也总是会有冲突的,顾此失彼,不能两全。
也许这就是现实和制度之间的矛盾吧!
看剧的时候,不经会觉得为什么自己的高中时代没有这么多花美男经过,更没有一个像朋友一样的老师来过。
也许老师对一门课的专业知识的教授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的重要,但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却是往往不可忽视的。
真的很不希望老师就那么放弃了那些曾经的“坏孩子”。
吴正浩说:您不用担心 这就是我的命啊 为了总是打正浩的酒鬼爸爸 正浩去挣钱 最后也不知道正浩有没有来 编剧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我希望的是兴秀和南舜冲着穿着校服一路小跑来的正浩 :呀 巴里巴里!
但也可能是正浩一直在挣钱 开始努力的生活 朴兴秀 高南舜——好基友是一辈子的事儿,无论发生了什么吴正浩——无论这个人怎么混蛋,身边还是会有一两个朋友宋夏晶 李江珠——好朋友之间也会有嫉妒和竞争,但是这阵儿别扭过去了就过去了学校是 学校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每天吵吵闹闹,有像基德那样巴拉巴拉说好多八卦的,有像金民基乖乖仔,有像英佑那种没有存在感的,好像全是我们班的人啊。
学校里会发生好多事情,比如大家一起春游,做错事情被老师说,找老师谈话,跟朋友吵架。
有班规,不准散着头发,不准留长指甲,不准带手机,不准的东西好多,生活在条条框框里。
在学校的时候,几个人一起上厕所,上学放学,背地里说说这个,说说那个,传传闲话,考试的时候互帮互助,考试之后楼道里各种叹息声儿和得瑟语气。
最后说说命。
吴正浩说出这话的时候我已经哭的不成了,从初中到现在,我以为我可以改变什么,但是这就是命啊,到了高三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呢”这个问题,现在也不清楚。
梦太大,自己太懒。
一辈子去学校多好。
现在的校园剧,要么就是发生在校园的偶像爱情片,像《花样少年少女》;或者类似日剧《麻辣教师》的粗制剧,老师每天处理暴力事件,方法简单粗暴,好像学生遭一次罪,老师英雄从天而降,学生顿时幡然悔悟,一切立马解决。
以上两种剧,学生除了不用上课,什么都可以做。
在我印象中,比较贴近现实的,就是很早之前的《十七岁不哭》和《花季雨季》了,当时是迷倒了一大批人,包括我。
因为它们既体现了我那个时代,校园真实的心酸经历,又包含了现实生活所缺少的自己所向往的温馨甜蜜。
这两部剧大概很多80后都喜欢,它们贴近的也是80后的现实,至于90后是否还这样,我就不知道了。
言归正传,来谈谈2013这部剧。
对这部剧我的最大评价是,真实。
因为:第一,学生真的有在上课。
第二,就是所谓的坏学生的问题。
坏学生不会因为老师帮你一两次,苦口婆心的教育,就真的马上转好。
在这部剧里面。
老师不是英雄。
当然剧里面,肯定会有一个执着于学生的好老师,这是校园剧不可避免的老套设定。
但是在这部剧里面,没有把老师讲成无所不能的英雄。
里面的有很多好老师,但是表达自己关心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苦口婆心的;有严格要求,但是在学生犯错时却很宽容;有嘴贱,但是帮起学生来一套一套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到每个老师的用心。
第三,老师也会迷茫。
坏学生不断犯错,如何帮,帮还是放弃;怎样教对学生更好,可以用中国的情况来总结,就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等等。
剧里面讲了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问题到解决本身,里面人物的挣扎,体现了这部剧真实的一面。
其实,剧里面的问题,大家现实中都或多或少的看到或碰到,人类千百年的问题都一样,所以就真正的剧情而言,不会有什么创新的观点出现,都是老一套的剧情。
但是仍然有他吸引人的地方,一是演员都比较美型,你知道的,韩国剧嘛;第二,如果你是腐的话,里面还能挖掘出很多美男间赤裸裸的基情;第三,根据我刚刚看的新闻,貌似导演声称里面不会有爱情;第四,里面人物情节都比较细腻,里面问题虽然是老问题,观点是老观点,但是我想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所有问题,了解过所有观点,从这方面,剧情还是有新鲜的地方。
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现实的校园偶像剧。
闲暇时可以考虑一下。
这部剧是看了2015然后又喜欢上了李钟硕的剧又看到了剪辑才去看的。
当时看的剪辑也是真的很吸引人,看了正片后也确实是有这样,没有快进的看完的。
看第一集的时候就感觉男主是个隐藏实力的人,果然😏剧中高南舜和朴兴秀直间的友情真的看的挺让人难过的,不过好在最爱他们都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难过的,不是因为你折了我的腿,而是在我的腿再也无法尽情奔跑之后,你居然弃我而去,连一句道歉也不曾。
我害怕的,不是因为你的腿折了之后我需要承担多少的责任,而是我需要在这件事故之后被迫割舍你,我不愿意,所以我选择逃避。
其实,只要你站在我面前,只要我还能有你,就已足够。
身在美中不知美。
人类大多数的情感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这也许都是离开学校之后的孩子们的想法。
在车站看着穿校服背书包的孩子,在电影院看着扮成熟的孩子,在零食摊边看着分享零食的孩子......这些我也曾有过。
我们曾肆无忌惮的笑着谈天说地,躲在黑暗的寝室里玩杀人游戏,躺在一起说鬼故事直到怕到哭出来,课后跑去小卖部一口气喝下汽水,八卦周围男女生的感情,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飘过,大声喊出小宇宙里的梦想,一大早占着实验楼背各种历史政治单词,撒着各种谎逃出校门买大酱饼,运动会上又是各种嬉闹。
我们那个充满零食充满欢笑的时光原来已经远去,不再回来了。
我们也曾迷茫过。
在高三那段神经敏感的日子里,教室里充斥着的都是试卷,练习本,风油精的味道,黑板上的倒计时压着我们,头顶的电风扇嘎吱嘎吱,那么无力。
前几天和高中的同桌说起,我们为什么要为一个高考扔掉我们独一无二的高中了呢,当时的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没有考上好大学,还浪费了一堆赚不回来的时间。
对啊,那时候,因为试卷的成绩,因为家长给的压力,因为全国百万学生的竞争,因为自己的没能力而苦恼,甚至掉眼泪。
小小的肩膀承受了多少。
多希望可以剪掉这段时光,直奔以前我们一直期盼的大人的世界。
还好,还好,我们没有被赋予剪掉的能力,不然现在的我该多后悔呢。
本来就已经够懊悔的了。
在看学校2013之前,觉得自己的高中过得好傻,什么都不懂,只有傻笑。
但正是这些不懂事与傻气才让它更加绚烂无比。
如果可以选择,为什么不给我来一打高中呢。
即使我们要面对高考,但是高考只是那么一小点,为什么要在意呢。
我还记得,最后那一天,班里海拔最高的女生落泪了,那时候在想:啊,原来眼泪和海拔是没有关系的。
但其实在努力忍眼泪。
数学老师还给校服上留了“高考胜利”的字样,可是校服不见了。
把文具留给觉得自己挺对不起的学妹的时候,她却哭了,那时候真的觉得我们的离去是可以让很多人怀念的吧。
虽然我的高中和剧中很不一眼,没有那么多的叛逆,没有那么多的小心眼,没有那么多的校园暴力。
但是都有现实版的宋河京和李江珠,高南顺和朴洪秀,金闵基和韩英宇,吴正浩和李志勋,还有两个可爱可敬的老师。
........好伤心让我怀念的高中的人啊,现在都还过得还好吧。
梦都有实现吧。
看了关于这部影片的许多影评,有很多人觉得这不是他们曾经或现在的高中校园生活,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这部剧把我们经历的高中那段校园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烦恼进行了适度放大而已。
其实这部韩剧对潜意识里或客观发生的校园故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真实还原,只是平时我们对这些事情并不关心或只是当做一些与周围同学聊天的话题,因为记忆不深刻,在有了新的话题就渐渐就被自己给遗忘了,其实也对,我们都在自己的小团体中,哪有时间管别人,也管不了。
还不如让这些事情离自己远一点。
在看完之后觉得吴正浩这样的同学在周围真的很多很多,社会毕竟是现实的,从小养成的性格是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和学校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当然先天的外向和内向或者脾气大或小都有关系。
吴正浩本身在有个混蛋老爸的环境下长大,总被父亲打,还不能还手,自然而然就要找一个发泄的出口,显然他把出气筒对准了学校的同学,让他们都害怕自己。
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大,找回自己的自尊,片中的第一视角是以崔丹尼尔和张娜拉的老师形象来展开的,在没有爱情只有基情的校园里,学生不断惹麻烦,而老师出来解决麻烦从而来推动剧情,这其中这郑老师是值得所有老师学习的榜样,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还是育人的地方。
可是现实中的老师们呢?他们大多没有信仰,只把这当成一份工作,还有的托辞自己的性格原因,这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一些中专技校的老师,给学生实质和精神层面的帮助太少太少,也不能让学生感到校园里的快乐,学校好像是一个骗钱的地方一样,实在失败至极【总结一点,都太自私,早以同化在周围的环境里,忘记了最初作为老师的使命感】。
但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也确实只能是气愤了。
其实当中的一些剧情感觉似曾相识却又陌生,学生的那些烦恼其实我们曾经也有过,只是或许一闪而过,又或者长时间为此而担心,而从彻底离开学校,也都烟消云散了。
在看完以后觉得这是一部适合90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正能量片子,怎么来处理维系同学之间的关系,怎么来面对不同性格的同学进行聊天。
都有借鉴之处。
校园里除了书生之气,还弥漫着青春的气息,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了。
最后,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相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学校的友情是比较纯粹的,希望大家珍惜。
也好让大家以后进了社会有一群可以维系关系的朋友,有值得共同回忆的青春岁月!
开一个影评是想记录下看剧时候的感想。
打开这部片子看首集想要继续追下去的原因竟然是关乎学校,教育,应试制度的思考。
作为一个从国内高中生活里出来的同龄人,既有曾身在其中的围城感,亦有出城后更加客观的思考,所以结合剧里的情节和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感慨吧。
自然韩国的教育体系和中国略有不同(但亦非常相似),也不必谈剧情的真实与否,典型性,以及偶像光环之类的不靠谱因素,在分秒之间,还是能够看到相似的,泪目的,令人沉默的细节。
目前至第四集,感想如下。
(初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是干什么的?
是孩子成长,依靠的地方,还是培养升学机器的工厂?
这个矛盾一直贯穿剧情之中,在两位班主任的较量之中尤为体现。
从对学生的态度里略窥一二。
女老师的关爱政策,却打动不了僵化心灵的孩子;男老师的应试政策更加令人熟悉:你不想考大学,就不要听我的课。
既然学校这么讨厌,就不要来了。
但是, 学校可以拒绝一个孩子么?
还是说,学校是否应该去关爱孩子,为其提供一个正面的成长环境?
这些简单但难解的话题随着剧情情节的发展渐渐展开,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虐人或者太狗血玛丽苏的情节,拭目以待。
目前至十集。
中间想来这里笔记一番,拖延症和懒惰征又犯了,一直过了好几集,中间的情节们都因为没有复习而渐渐失去了retrieve的能力。
但觉得那些触动的,还是应该记录下来,作为纪念。
可能也有些个人的原因吧,二年二班,也是自己高中的班级,是最后一次集体化学校的记忆,也是自己曾倾注那么多爱的地方。
曾经有动手写下那段时光的动力,这段,在最美好的青春里奉献全部的时光,这段学校和教育对孩子们的性格和价值观正造成如何深远影响的时光。
但时间过去,不曾提笔,也渐渐淡忘,它们又将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地成为古远青春怀念的变形的象征,在我们逐渐将全部精力投入未来的规划和谋生的挣扎中。
但还是想趁着最后一丝设身处地来进行一次思考。
情节推动略拖曳,男一男二的情感发展,可能是因为我是女生,不能很好理解男生之间的友情,总容易想歪。。
或者编剧逼的。。
不过还是说些其中的泪点吧。
中间一集,女老师发现孩子们做小抄,破坏成绩第一女孩子的课本,气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呵斥孩子们一个个排队打手。
她还是放下了扫帚棒,用自己的手给每个孩子用力打三下。
打到后来,娇小的她濒临情感和生理崩溃的边缘,这里的眼泪真的让人看不下去。
哪里是体罚呢,明明是如长母长姐般的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恨铁不成钢和一片苦心。
不禁让人思考,学校不应该是培养正确人格的地方么,为什么成了培养孩子阴暗性格的场所?
孩子们没有错,他们一点错都没有,郑老师说。
接下来几集学校管理层和课业上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两位文学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上,“考试型”还是“能力型”,这个问题其实一直贯穿于对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下的拷问之中。
期间老师们的对话无不让人深思。
一个打动我的地方是当孩子们纷纷有些愧疚地表示在高考压力下真的对郑老师能力型教育感到不安的时候,那个反应有些迟钝的孩子,恋恋地说到:“我喜欢上诗了。
”孩子们本没有错,孩子们本可以这样做,但是,学校为他们带来了什么,又改变了他们什么呢?
主要是看基情了。。。
阿虽然自己已经过了这样的年纪还是忍不住会去看呢(挠头…… TUT 结局处理的好好。
腐剧。
前半部不错 ,后半部太拖。基友相当养眼。
如果这不是爱情,那什么是爱情。
为二硕看,他老是被打看不下去,泡菜国10代20代找不到萌妹纸?给南舜点赞:“说实话,并不想去学校,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去了会有很多丢脸的事,烦心的事也有很多。学习不好,又没有梦想,又不想挨打,奇怪的是每天早上起来一睁眼就会自动去上学,所以如果问我为什么去上学,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就那样”
无数次戳中泪点。。。不管怎样,我个人认为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好剧~
棒子校园剧实在嘛嘛
就看他们两个折腾来折腾去 但是都喜闻乐见
最后几集看得很感动,好老师的存在,是孩子踏入社会前最后一个允许他犯错的人,包容跨性别的人,并无论何时都给予包容和希望的人。
真**无聊啊
高南舜和朴兴秀太真爱了!!!我都被这段唯美曲折略带蛋蛋忧桑的爱情哭瞎了好么!!
把秀舜部分看完就删了 早知道看cut版了还不用下载那么久
好基友该是在一起的节奏
最近泪点好像有点低= = 李钟硕不错不错~
真的是拖沓,两个大老爷们一直在矫情:我埋怨你,但我就不告诉观众为啥埋怨你;我内心有愧,但我就不告诉观众为啥有愧……张娜拉老师的人设就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虽然说同类型的,日剧要更胜一筹。但是张娜拉的诠释确是深入人心的,胜过菜菜子太多。韩剧大都是拖沓的,这一部节奏虽慢,但并不让我觉得是罗嗦拖沓,慢慢的节奏,淡淡的生活,表达的只是那种情怀。正是这点让人感觉像日剧吧。更何况,高南舜(李钟硕)是个那么养眼的大长腿终结者!
3集以后太好看了我会说吗
以前会觉得很好看,现在一部分是因为女主影响观感,一部分是审美变了
李鐘碩金宇彬是一對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