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号:最后的飞行
Challenger: The Final Flight
导演:丹尼尔·扬格,Steven Leckart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影片聚焦1986年NASA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爆炸解体,造成7位宇航员丧生的灾难。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正迫切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本将成为乘坐宇宙飞船的“第一位黑人”、“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太空教师”的他们却永远失去了生命,这个不可原谅的错误给美国航 天业甚至是美国政府都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信任..详细 >
代价巨大,但系统纠错能力还是很强,甚至让人恨不起来。
美国的机构也会盲目自信、好大喜功,但会拍出纪录片反思。
多希望是在去Intrepeid之前就看了这部纪录片呀(人生中这样的追悔也太多了吧)
跟这种级别的trouble比起来,公司网站那点破事儿根本不算个啥。很多问题被放到更大时间、空间尺度下时,嘿嘿,not a big deal and 风物长宜放眼量。
虚荣造就灾难
纪录片就是要记录下来发生的事情
我孤陋寡闻,才知道原来挑战者号的灾难并不是万分之一的失察,而是管理层打压技术层导致的百分百的人祸………影片请到了无数直接见证者,航天员的家属、发射前多次预警阻挠的技术人员、甚至还有一意孤行酿成惨祸的“反派”管理人员,行将就木,口齿不清,对着镜头肯定地说“是我的错,但我毫无愧疚”。管理压制技术造成惨案,后来zf准备cover-up时,又被诺奖得主物理学家费曼在全球直播中意外翻案。技术和管理的博弈就像最后一集的片名“这不是终点”……从各个角度,都是事件纪录片最高的水准了。
可以拍的再有趣一点
Silence is deafening. 人祸总是比天灾更加触目惊心
看到最后,失事宇航员的家属对着发现号发射的电视直播说:Godspeed,真的泪目了。。。切尔诺贝利和挑战者号,很有类比性。虽然今天依然有人为前者辩护,作为一次核事故,它不遗余力的扑救也许算成功,但作为教训,没有看到教训,不久苏联就解体了,很多人视切尔诺贝利为苏联丧钟。而挑战者号的失事,带来的是真反思和改进,美国国运没有因此衰退,继续前进。是人就会犯错,甚至任何具有“主观意识”的东西都会犯错。如何看待出错,如何纠错,是两种制度的最大分歧表征。但从里子说,最大的区别也许是:一种是宣扬仇恨,绝不犯错,抹煞出错;一种是鼓励原谅,容忍出错,认真纠错。仇恨也许能集中力量于一时,但能这样过一世吗?至于完人的追求,和永生的追求一样,信者或者假装信者,终将陷入疯狂。不能接受自己错误的人,也难以接受自己的死亡。
My childhood dream was always to become an astronaut. I knew it wasn’t happening but astronauts, along with astronomers and theoretical physicists, will forever have my deepest respect. True leaders for humankind.
很不错,是一个非常详尽的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纪录片了。非常感慨那个时代的美国人,精神面貌特别好,很昂扬。挑战者号失败了,事后调查意料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遇到官僚主义,遇到权责推诿,但是总有一些勇敢的人能站出来质疑,于是终究能寻到真相。让我感慨的是在这样大的灾难之后,在承认了错误之后——NASA被追责,但也被原谅了,大家相信他们可以改过;供应商仍被作为元件的提供者,他们花费2年完成了新的O型圈的研发。只用了32个月,航天飞机又出现在了天空中。他们有一种质朴的信任的力量。相信人的力量,相信他们能解决问题,相信他们会改正成长,相信他们能修复掉之前遇到的问题。于是发现号可以重新飞去太空,于是替补的芭芭拉仍勇于满足心愿,于是遇难者的家属建立了一个机构。有着共同愿景的大家仍在一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不禁想到中国以后会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失败
资本的玩忽职守
科学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社会发展无法匹配科技进步 必有隐患
泪流满面 虽然人类从不从历史中学习 但每次在灾难过后声泪俱下慷慨激昂的“learn from the past, move on to the future”演说 还是会让我热泪盈眶 虽然哥伦比亚号的陨落背后的原因与挑战者如出一辙 但看到原本做替补宇航员的那位老师真的去到了太空给孩子们上课 又还是会被时代发展的重量所震撼 人类本身就是有缺陷的 人性让这个生物种族注定无法成为全然理性的、无私的、公平的、正义的集体 但即便是这样一种不美好的生物 却还是竭尽全力活到了今天的样子 有时想想总会诟病人类社会的病症、矛盾 但或许这已经是人类所能活出的最好的样子了
沒有惡意煽情,但確實心碎了#貨比貨可以扔焚化爐了#
尬的 NASA高层到现在都认为没有问题 ,供应商自曝有缺陷,那到底问题出在哪,这种纪录片太不负责任!
四星半吧,习惯了ACI的节奏会觉得拍得稍微有点乱和拖沓
很好的纪实结构 就是看到后面采访没有人名 有点脸盲 拍成电影吧 题材肯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