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优柔寡断铸就一场爱的闹剧。
轰轰烈烈的爱情到最终还是要归于平静,简简单单才是真。
能找到一个你爱的同时爱你的人很难。
喜欢马伊琍在里面饰演的贺飞儿对待爱情的那种执着。
贺飞儿简单平淡同时很有主见,对待老公对待家人都能让男人舒服。
说实话,这部戏越看到后面越是火大,剧情实在没什么可圈点之处,里面的几个人物呢,也真的是,完全没个特别喜欢的。
本来是冲着杜淳和马伊琍去的,可是杜淳的角色邓家齐就是一个没责任感的主儿,看得人直冒火,有些事儿简直不是一个男人能干出来的,你是真幼稚还是脑残?
马伊琍的角色,真不像是80后的人,而且总是T恤短裤,不管是什么场合都是小短裤,我真的是看不上眼诶。
然后呢,本来苗子那角色蛮好的,后来竟然要出轨,有那么挣扎么?
既然一直以理性和有责任感自居,后来完全就没体现了,所见皆是不靠谱,搞得那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个小蕊呢,追求爱情是没错的啦,但是也要看对象好吗?
无数次被拒还上赶着往前冲,你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还是对做小三特别来劲?
再说大鹏,简直一个没长大的小孩,总是一副欠抽的表情。
要说差不多的还靠谱点儿的,大概也就王心颖了吧(到23集以前)。
对于白晓鸥,实在是不想说啥,适合谈恋爱不适合结婚的一个人。
几个老头老太太是真的有个性。
家齐的父母,一个是把自己当做家里的唯一权威的主儿,一内退连个屁都没了,以前的所谓强势,实际上不过是虚弱的另一种表现,另一个,确实是没主见,摇摆不定的,对人也是,本来撺掇着让飞儿嫁儿子,真嫁来了吧,和儿子好一点儿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嫌这嫌那的。
飞儿那妈,绝对是极品,将小市民的形象刻画的那叫一个绝,看人下菜碟,贪财,不吃亏,俗,反正各种贬义词都能放她身上。
的确,养了飞儿这样的闺女是个奇迹,难以理解。
苗子的妈,绝对是另一种极品,抠门,大嘴巴,嫉妒,各种贬义词也能放她身上。
苗子那爸,本来挺老实一人,可是出轨了。
不过我觉得那也还是挺老实一人,谁摊着这样的老婆不想点儿其他的那就基本上快达到神的级别了。
就这样吧。
看得时候觉得什么是爱情呢,当初很相爱的对方,阴差阳错多了个飞儿,在柴米油盐的温情中曾经的挚爱开始褪色,最后天平还是倾向于飞儿,那曾经的算什么呢。
是不是真的没有谁离不开谁,时间可以磨合一切,到最后即使不是飞儿,也会有另外一个飞儿的出现,爱情输给现实。
不知不觉中妥协了,却还是觉得幸福,如果没有贺飞儿的出现,没有父母的插足,生活又将走向哪里...不是不能分开,只是无法承受未知的变故,但如果有人破坏了这一个平衡,也不是不可以,人生真的就是这样随着命运而沉浮,无论老天给的是什么,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反抗一下呢!
白晓鸥我真没觉得她有什么不对,看到邓家齐的朋友或者亲人指责白晓鸥说她在破坏邓的幸福,真的难以理解,当初是谁抢走了谁的幸福,谁被抢走了幸福,貌似他们的时间观都是可以忽略过往只管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
这么快邓家齐就拥有了新的幸福了,原来幸福来得如此容易,那失去爱人的是他们自己呢,捍卫自己的感情有错吗,相反我觉得邓家齐是个懦弱,立场不坚定的人,如果邓家齐一如既往深爱白晓鸥排除万难也要和她在一起,那白晓鸥的做法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呢,贺飞儿的存在反而成了以往电视剧中阻碍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一起的恶人,但剧情就是邓家齐对白晓鸥的爱并不深,最后邓家齐和贺飞儿幸福的在一起了,白晓鸥成了那个肇事者,但不过话说我也没看几集...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男人似是褶皱,突兀在女人生命的柔软中。
——题记《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作为《婚姻保卫战》的第二部,沿袭了第一部犀利、尖锐的风格,以作为子女的80后与其父母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启示我们如何在家庭与爱情所产生的冲突中寻求平衡,进而揭示幸福的真谛。
作为一部大型青春励志电视剧,因为贴近我们的生活,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可以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读懂与领悟自己的人生,自己一向喜欢看生活味浓厚的电视剧,例如《大女当嫁》、例如《媳妇的美好时代》、例如《王贵与安娜》、例如《老大 的幸福》,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幕幕酸甜苦辣交织而成的生活剧,不同于偶像剧、历史剧显得别样真实,《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无疑正是因为生活味浓厚才吸引作为观众的我们。
邓家齐、苗知遇、蒋鹏飞三个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的铁哥们,面对生活,一个努力去逃避责任,一个过分承担责任,一个连什么是责任都不知道,游离在爱情与家庭之间,在理性与感性中苦苦煎熬,三个80后并即将迈入三十的男孩作为社会上同类人群的缩影,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彷徨与无助,看到了稚嫩和率性,看到了压抑和迷茫,也看到了成熟与蜕变。
幸福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往今来一直没有定论的命题,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能打小怪兽,确实,幸福很简单,也很纯粹,幸福不一定意味着轰轰烈烈,意味着激情与浪漫,更多的时候幸福只是平淡生活中凸显的点点滴滴,小的时候每每看到童话故事的结尾,看到“王子和公主从此以后过着幸福的生活”,心中就充满了艳羡与渴望,小小的心里认为那就是幸福,随着年龄与生后阅历的增长,渐渐明白王子和公主并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可能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而争吵的面红耳赤,经营一个家,仅仅靠爱情来维系,注定不会长久,当爱情逐渐演变为亲情,相爱的双方还能在平平淡淡、在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相濡以沫、彼此扶持才是幸福的吧?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仅仅有爱情的婚姻就一定会收获幸福吗?
剧中邓家齐与贺飞儿、白晓鸥之间的三角恋给了我们答案,一个是自己心爱的恋人,一个是父母为他安排的妻子,迫于父母的压力,他违心的选择了后者,却在生活的磨砺中渐渐明白父母为他规划的道路是正确的。
归于平淡,就是幸福。
邓家齐——一个英俊潇洒、才气横溢、眼神忧郁的自由撰稿人,生活在一个母亲过于溺爱、父亲过于苛刻的家庭中,三十年来家庭给他的影响根深蒂固,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总是逃避与退缩,在爱情里也如是,对于白晓鸥,他最初深爱的女孩,这个如艺术品一样精致的女孩,明明深爱,却不敢争取,因为妥协,所以放弃;对于贺飞儿,这个再平凡不过却很会料理生活的温顺女孩,因为父母的施压,他选择屈服,却自私的选择娶她,只为向强权的父母证明他们的决定是错误的——最终这场婚姻会以离婚来收场,伤人三分,自伤七分,所幸贤惠温婉的贺飞儿用真诚开启了丈夫尘封的情感,最终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然而世事往往并不如此顺人心意,因为他的懦弱与背叛,白晓鸥再次出现在他的身边并展开疯狂的报复,他本来就不牢靠的婚姻顿时变得岌岌可危,然而他又是一味的逃避,一味的退缩,苦苦的挣扎在感情与家庭的漩涡中弄得自己痛苦不堪。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一样,对待感情优柔寡断,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那些爱他的人,爱情没有双行线,爱情就是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是沧海烟波只求一瞥,爱情中的三人游戏不吝于玩火自焚,不去果断的抉择,问题始终是问题,它并不会因为你的逃避而自行消失。
贺飞儿,一个传统、贤惠、充满母爱的女人,用善良与真诚赢得了丈夫的心,结婚典礼上,纵使新郎婚礼前晚还和前女友纠缠不清甚而结婚戒指都带在了前女友的手上,因为爱,她选择包容,选择带上那个临时在地摊上买来凑数的10元假的“海洋之心”戒指;丈夫因为打架腰闪了卧床不能动,她寸步不离,细心的照顾;婚后纵使丈夫每晚找种种的借口与她同房不同床,她仍旧谅解他;知道丈夫的心里装着另一个女人,她选择隐忍,只因相信终会等到丈夫真诚相待的心;丈夫的前女友搅乱了她平静的生活,她选择从容应对,因为爱,所以争取;知道丈夫与他前女友的深刻情感后,她选择退出,碍于公婆的身体状况她选择与丈夫保持离婚状态的生活;为了不让公婆起疑心,她努力的配合丈夫演戏,为丈夫与其前女友约会做掩护,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丈夫仗着她的爱对她呼呼喝喝的时候,她用柔情去面对,从而收获了丈夫的怜惜,也收获了丈夫的爱。
“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一直是万千男性心中寻求伴侣的标准,然而现实生活中两者兼具的女人并不多见,剧中白晓鸥和贺飞儿各占一项,较真到生活中、婚姻中,无疑后者更为重要,白玫瑰与红玫瑰,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精美的陶瓷与实用的器皿,于生活中哪样更为重要?
答案不言自明,爱情犹如开花,婚姻犹如结果,一段长久婚姻的维系需要包容、需要安于平淡、需要学会生活,于男人们,选择妻子,往往秉承着“只选合适的,不选贵的”原则,毕竟生活中平淡才是常态,激情只是生活中偶尔闪亮的调味剂而已,剧中的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白晓鸥到邓家齐家见男方父母,一向养尊处优的白晓鸥说要送一台洗碗机给邓家齐的母亲,只因为在她看来洗碗、做家务之类的事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会做饭,不愿做家务的,一味追求浪漫的她相较于贺飞儿,无疑对于家庭观念极重的邓家齐而言,贺飞儿更加适合他。
再谈谈剧中的苗知喻,就像女友王心颖说的“你两尺宽的肩膀到底能扛多少东西”,相较于邓家齐和蒋鹏飞,他稳重、责任心重,无论是父母还是朋友的事,他都帮着拿主意甚而做决定,过多的担子压在他身上,工作上晋升的机遇让他暂时迷失了自己,在感情上,面对女友的好友的诱惑,他信念开始松动;工作上,他变得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家庭中,因为他冲动的揭露父亲婚外情的事实,早已知道实情却选择隐忍的母亲不得不向父亲摊牌,父母的婚姻瞬间风雨飘摇,最终爱情的结束、工作的失去、家庭的破碎让他选择轻生,所幸,因为朋友和家人对他的爱,他最终寻回了曾经失去的一切。
蒋鹏飞,典型的“富二代”,整天生活得浑浑噩噩,在家里靠着父亲宠溺,在外面靠着朋友的疼爱,“没有安全感”是他深爱的女孩给他的评价,他像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一样颓唐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父亲因为经济纠纷入狱,朋友劝说他自己拿主意,瞬间,突如其来的磨难让这个“孩子”一夜之间成熟起来,懂得了什么是一个男人该承担的责任,懂得了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剧名,《论语》中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但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立足于那些貌似三十岁,即将迈入青年的孩子们,作为80后的一部分,他们心态上却未必成熟,由于家庭的溺爱他们的心态还停留在青春期阶段,而反观他们的父母,则属于绝对的更年期,脾气经常性的不受控制,对于子女的事,无论大小,他们都要以爱的名义来干预,一方面要求子女们成熟的处理事情,一方面又不许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性做事,“当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这是他们经常教导子女时所说的话,于是矛盾被激化乃至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展开碰撞,王见王——死棋,于是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如何家和万事兴,显得异常重要。
于子女们,由于心性还未定型,当受到父母过多的管制,会变得逆反,在心里上产生抗拒,就像弹簧和不倒翁一样,受力越大,反抗越大,过大的管制产生过多的压抑乃至抑郁的心理;于父母们,心心念念的因为疼爱着自己的子女,一心希望作为子女的他们少走弯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阅历来劝诫子女甚而一意孤行的为子女规划他们的人生,却不想人生本就应该经历些磕磕碰碰才会成熟、才会长大,孩子们的人生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走,过多的干涉换来的往往是子女们的反感与抗争。
体谅,无疑是化解这场被激化矛盾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父母子女一场,应该好好珍惜相聚在一起的时光,作为子女,面对更年期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和过多的管制的时候,应该想想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因为爱我们,他们才会那样絮絮叨叨,那样费神费力;而作为父母,终归会有与子女诀别的那天,放手让子女去闯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适时的叮咛与嘱咐会显得温馨而必要,因此,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并不是火星撞地球,此消彼长,不能共存,因为爱,所以懂得,所以谅解。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对于我们这些80后,对于那些即将迈入婚姻,对于那些与父母们矛盾重重的子女们确实具有启示意义,小故事,大世界,折射的却是生活中的酸酸甜甜、起起伏伏,娱乐的同时有所启发,也许这也是生活的一种形态。
身为一个90后,深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先评论一下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最直观感受,邓家齐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极其不负责任 ,外加自暴自弃的患者,拿结婚当儿戏,以达到气父母目的。
这是在干什么,小孩过家家吧,还有贺飞儿怎么会喜欢上一个这样的人,而且爱得死去活来。
这是爱情的存在吗?
但是现实生活中不排除真有这样的傻子。。。。。。
在整体剧情上只能说贺飞儿确实表现的很贤惠,在知道邓家齐得病,要照顾他一辈子,真正的理解邓家齐(虽然我更感到有点助纣为虐),可能最后邓家齐选择贺飞儿也正因为,他懂得这样(欲擒故纵。
是一种战术)但是苗子和牛小蕊在那个下雨的晚上,又忽然间接到颖子的电话,导演是要表达什么,巧合,显然不是,只能说一个女生闯进了一个(有对象)男生的世界,一个普通男人很难抵御这种诱惑。
一份真正的感情应该经得起考验。
总之这部电视剧部分情节相当荒诞,但确实有可借鉴成分
这邓佳琪 真够龌龊的!
编剧塑造的这主人公怎么这么垃圾呢?
优柔寡断,无情无义,无能无才。
一无是处的一个废物男人却有2女人喜欢????
合理吗?????
还行吧 人物的个性感觉放大了 更加明显了 所以有些人觉得假= =就我觉得 那些个父母实在无语 但我妈说 那是爱子女的表现= = 这电视剧还说明一点什么。。
娶媳妇一定要爸妈同意 不然没法过日子!
然后还要什么门当户对 不然没法沟通!
现在作为一女的 你工资学历什么的再高没用 要想嫁人 你就必须会懂得生活 洗衣做饭什么的是必须的!!
女人不能太聪明太精明 要大智若愚。。。。
反正就差不多这么些。。
小三是永恒的话题!!!
社会上小三多啊!!
各种论坛上装小三的更多啊!!!
能不能不要这么多小三啊!!!
是不是大家把当小三作为光荣啊!!
卧槽!!
那是病态!!!
说实话,我挺喜欢这部电视剧的,撇开演员的演技,以及几处欠佳的情节设计,这部电视剧真的是太棒了,在我看看来比《奋斗》要强,《奋斗》我也挺喜欢的,但是仅仅局限于对剧中台词的喜欢,对于剧情,我觉得缺乏观众的共鸣感,或者说有些不现实。
而《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其中剧中人物的处境,内心矛盾挣扎过程,对于我来说,觉得有深深的共鸣感,是个不错的反映现实的片子。
此片我最喜欢的就是编剧对于剧中人物的内心把握,非常棒。
看到豆瓣上有许多人在批评或者在骂这部片子,说着说那的,有的甚至都没看完,就在那瞎掰掰。
说什么剧情糟糕,过于夸张,我只能说,这些人没有经历类似于主人公的心理过程,此片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但是有些人不要在这里显示你的白痴,你的无知,你的稚嫩了吧,不要随便的评价一部你没有共鸣的片子。
原以为豆瓣上都是些有修养的,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看来也是鱼龙混杂呀,也不乏臭虫呀
本来对故事的情节比较感兴趣:但还是觉得整个影片有缺点,最主要的是男主角品质有问题,人物刻画的不真实,不丰满,几个演员除了马伊琍,表演也欠火候,表演欠深度。
该剧硬伤是剧本!
编剧水平三流,男女猪脚演技二流,配角可圈可点。
这几年上映的同类电视剧枚不胜举,论质量此剧垫底都不配。
该编剧应该好好看看同行的作品。
稍分析下剧中人物:邓家齐:像此类男猪脚不应该找帅哥来演,容易把人带出戏。
如果非要找帅哥的话,杜淳和佟大为以及文章之类的同行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作为演员,我在他身上找不到记忆点;作为男猪脚,我找不到共鸣(这一点怪编剧)。
我所看到的邓家齐是一个自私逃避的人,从头到尾都是。
结局虽是欢喜的,但这个人物的道德缺失,并没有通过一个能够说服人的途径来完成补救。
贺飞儿 :动机不纯或者说只是为了母亲和邓家齐闪婚,真是让人纠结的开始。
怎么看都不像她这个理性的女孩所为。
剧情发展到最后飞儿还是选择了邓家齐,貌似在这里剧情得以升华。
其实这姑娘很善良,娶回来做媳妇,没啥话可说的。
马伊琍演的中规中矩,没啥突破。
白晓鸥:在处理她和邓家开场的矛盾时,编剧有点想当然。
一个玩消失就解决了。
然后邓联系不上她,却又在邓婚前派对出现。
按照人物性格,她和邓家奇其实是天生一对,编剧不能打破普通大众的道德底线,只好依旧是狗血又司空见惯的结局。
苗知喻:曹炳琨的演技我很欣赏,从他在《潜伏》里的表现,我就看好他。
演员得有个性,中国不缺帅哥和美女。
苗子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和小蕊的一段地下情很老套也很狗血。
在编剧精心安排的小高潮中,被蒋公子碰上。
后来怎么和好的我也懒得看。
蒋公子AND牛邵蕊:他们最后有没有在一起我不知道。
一个富二代和一个不看重钱有一点心计又有一点单纯的北漂。
蒋公子的“成熟礼”非要以他父亲的破产来完成,实在不怎么地。
当然,他其实可以不用成熟的,做一个富二代又不丢人,反而更真实,社会不就是这个样。
而且蒋公子人品还算是没问题的。
小蕊在里面是个悲剧的小三,一个倒霉编剧的垫脚石。
老邓一家:父严母慈。
表面的和谐,掩饰不住的危机,最后儿子还是娶了飞儿。
飞儿妈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有时让人讨厌,有时又让人同情。
苗子一家:一家子半吊子,称其母为姐姐的玩笑我们家可开不了。
其父软弱妻管严,他的婚外情来得有些突然。
其母就是一话痨,生硬的为剧情推动做了点贡献。
苗子和父亲都带上了“找小三”的帽子。
而且苗子还一脸正气的教训父亲,这就是青春期撞上了更年期。
看了十来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看台湾偶像剧都没有这么难受。
剧本语言忒俗,太俗,大俗。
随意过火了,搂不住了。
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完善,在开场和收场都让人纠结。
老掉牙的桥段总是在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出现。
该编剧跟石康等同行比就是个学生,真该歇了,回去练练再来吧。
这部剧里的每一个人都是JP.
当一个不靠谱的编剧遇上了一个不靠谱的导演,这剧就彻底离谱了。
连续两个通宵。太好看了。
杜淳真是花架子一个什么玩意儿啊。。还有董璇。。看着就他妈烦!!!还是苗子爸有意思!!!
珍惜眼前人
珍妮玛莎
男主这个角色真窝囊,真差劲。
咋就没撞个熙碎熙碎呢
其实是我无聊
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晚了点吧。。 = =
一开始还觉得挺搞笑,越看越没劲
又是一部虎头蛇尾的剧
男主太作了,挺现实的,演技都很棒
这做儿媳的是多么不容易啊。宝钢导演,宝钢导演。嘻嘻
青春期,更年期,都是一群臭傻逼。敢不敢演得再假一点?假得快赶上新闻联播了。
我媽說我是女版“蔣公子”。
看见好几部剧的影子,但这一部真是拖沓得蛋疼啊
看着真闹心啊,讨厌邓家齐这种不果断的个性。
当喜剧可以看看,搞笑假夫妻。
男主角根本不是潮人的料,活生生往那方面靠,不伦不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