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爸爸霸占着电视,每天都要看这部电视剧,所以我索性也跟着看了看,今天偶然看到素春她弟弟闹分家但是素春还是上赶着去帮他们做家务的时候我换台了刚看到的影评题目是 阿甘的中国式演绎可是这不是抬举它吗?
先不说它的人物设置是多么不合理,光是这个选角和扮相就足够我吐血了。
素春在农村的时候,那俩辫子是怎么回事?
化妆师您是和她有仇吗?
还有二姐素眠,我完全不想评论她的所有扮相接着是主角。
这个主角是得有多圣母啊我的老天爷,一切的一切都彰示着她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辉吗?
她帮她弟妹洗衣服的时候被她妈妈骂了一句“你贱不贱啊”,于是我终于找到一个能够合适形容主角的词,那就是——贱。
人能够善良,但是善良并不是没有底线的。
一味地善良,只能说明主角的愚蠢。
接着是她的弟弟和他媳妇儿。
一看就知道这俩人是主要反角儿,就擎等着这电视剧发展着发展着变成素春感动了素觉和他媳妇儿。
但是编剧您太过火了,您在一开头就把这俩人的属性设置得太过火以至于我现在已经不觉得素春是善良了,我眼里的素春就只有一个形容词,那就是 贱。
她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善良,一味的妥协忍让无法让我对她产生任何好感。
更何况还有素不、素晓和小楚这些拥有正常人情绪的人在一边作对比,我对素春的反感就更加强烈了。
可是豆瓣上这电视剧还能够有7.5的评分,这是让我始料不及的。
我原以为会不及格的呢。
那到底是什么催生了这部电视剧呢?
请问编剧您是出于什么目的弄出这个剧本来的呢?
我知道您是想弘扬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可是一看就知道您一切都做的太过火了,所有的人物设置和所有的剧情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范围。
您太着急弘扬这部电视剧中所谓“善良能够拯救一切”的理念,现在反而物极必反,搞得一切都已经偏脱了正常轨道,已经不是正常人的故事,也已经不能感动正常人了。
我无法喜欢这部剧,就像我爸爸说的,一部电视剧能够让人看的那么火大,除了演员演技好,例如非亲姐妹里面的温峥嵘,那么就是编剧编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脑范围里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剧情嘛,要慢慢发展,感动人嘛,也要一步一步来啊。
p.s.我爸爸不喜欢这部剧,认为是胡编乱造。
最后只是看了个结局,本以为会众叛亲离,结果还是大团圆了,他很郁闷。
因为电视上放这个电视剧,被迫在吃饭的时候跟着看,哪怕离开餐厅也会听到一些声音,我真的真的真的受不了了,救救我圣母就不说了,完全没有原则,不止对家人这样,对邻居也是,前一秒因为借针还在心里嘀嘀咕咕,后一秒就是“远亲不如近邻,邻居真好,我一定要帮大家致富”😅😅😅是,这个家重男轻女,但为什么只有她这样啊。
被弟媳骂也完全不反抗?
这是爱家庭吗,这是没有礼义廉耻不尊重自己再来,最恶心的就是这种一边圣母,一边害自己最亲近的人,假他人之公。
她的弟弟讨厌她,她的妹妹信任她,反过来一手让出去好几个店,说着是爱家庭。
怎么,你妹妹们不是这个家的呀😅😅😅再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
现实中这种人不会好的,真的不会好的,引导这种价值观的电视剧真的😅
我只想告诉那些说无底线圣母,还有家里某些角色直接去死之类的话的人,人做了什么事都自己带着,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有好人就有坏人,有什么难理解的,你没经历过的事怎么跟你说你也不会理解,现实生活里既然有大恶之人的存在,怎么可能没有大善之人?
有什么可怀疑的?
只是咱们没资格碰到罢了,没见过不代表没有,你有亲眼见过你的大脑么?
没见过是不是可以说你没有大脑?
傻春因为是大姐所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因为弟弟所以更是忍受很多,事情是她在做,骂是她挨骂,但她从来都不抱怨只是默默为家人付出。
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为了守护弟弟妹妹,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不是父母却担起了父母的重担,好容易弟妹成家,却也是纠纷不断,她也从不说辛苦,尽力帮助弟妹,守护好一家人,维护一家人的团结,直到下一代也成人,她终于可以休息会儿了,幸好那个爱她的人还在等着她。
很多人说这部剧很狗血,我承认。
偏心的母亲,只会窝里横的弟弟,自私的媳妇,各自有小算盘的妹妹,就连那帮邻居也一个个是嫌人贫妒人富,就剩下一个对家人掏心掏肺对邻里情义两全的傻大姐。
观众看到气得跳脚骂娘,又窝火又心疼。
或许我们换个思维想想,这样的大姐你想要吗?
那么大一家子,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傻大姐,早就散了。
大姐真的傻吗?
她怎么不知道母亲偏心,怎么不知道弟媳自私,怎么不了解妹妹的小算盘,但是她不在乎。
她要的就是一大家子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她才是最聪明的人,家是她的信仰,是她一辈子的守护,融入血液深入骨髓。
一家人过日子不能要求等分均份。
有大姐才有家。
因为有这样一个家,在成功的时候,才会有一群人为你真心的喝彩,在失意的时候,会有一群人给你温暖,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会有一群人竭尽全力给你买个希望。
漂泊在外的你,孤单寂寞的你,灰心丧气的你,甚至是高高在上的你,想的不就是这样一个家,这样一个大姐,永远守护着你,温暖着你。
其实人都是有良心的,人心换人心。
兄弟姐妹也好,邻居朋友也好,总要有个人先吃亏,总要有个人先付出。
看到过一大家子为钱反目,才更觉得这样的大姐是福气。
因为有人性的黑暗,所以才珍惜这难能可贵的美好。
爸妈在看的时候,断断续续跟着看.所以,不会像大家那么火大.傻春一点都不傻,她懂得什么才是自己要的,什么才最重要的.傻春除了对自己家里的人无私外,对外人可舍不得吃一点亏,而且一根筋,该撒泼就撒泼,该耍赖就耍赖,这样的人,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年代,能混不开?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无私,连她妈都那么自私呢,有那么傻的人?还真有.那个年代,都是老大带老幺,自己心心疼疼出来的,甚至比自己老妈还疼孩子,都是很正常的.唯一的弟弟,那个重男轻女是必须的.所以就无限量的容忍了.之前一直还是不怎么理解这个"受虐"的想法的,直到看到素眠和刘茜都怀孕的这节,才理解了傻春的想法.真的都无所谓,只要人在,只要那份感情在,一切都有的,吃点亏算什么,又累不死.看着老二,老三,那么自私,那么冷漠的人,一点一点的被傻春感动,融化,带动,真的看出了欣慰.大陆这类的家庭片都是这么的,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平平淡淡鸡毛蒜皮里,看到些让自己感动的苦尽甘来.这个片子的编剧,导演,一点也不残,我相信,那个年代的好多大姐,都是这样的无私,最多就是这个大姐,太无私了.其实自己想想,自己爸爸妈妈有和自己孩子那么计较的么?没有的,大姐就好像妈妈一样,甚至更甚.也许我们为傻春打抱不平,可是,她说了,只要自己一大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特别不能理解傻春这类的人,但是我们的长辈那一代感觉挺多人都这样,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差别,他们很看重人和人之间的情分,根本无所谓对方是什么样的,不说别人是否感恩你的帮助,帮反而成了应该,不帮却还要记仇,想想有时候蛮气的,总是想做救世主感化这类人,甚至有时候自家的事都搞不清楚呢~傻春开始让人觉得心疼,但是现在觉得她的想法就是这样,她就是想帮人,喜欢做救世主,所以运气好人家感谢,运气不好就被人记恨~越看越觉得没意思……
现实生活确实有这样付出的女性,我三姑姥就是。
希望大家批判电视的时候,也关心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实中他们不是圣母,他们只是为了家庭在付出。
如果你在现实中认为别人圣母,我只能说你不会感恩。
圣母不应该是个贬义词,我觉得大家对于一些事情,网络构成的词语,没有明确定义的,总是按自己的评判,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矫枉过正)(锱铢必较)(吹毛求疵)
看到很多人都觉得看得气人,明明傻春这么好的人,这么符合以德报怨这种中国式的高尚道德观,为什么大家越看越气,因为傻春傻的已经超出人们认知的界限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是这些好,无私的奉献,傻春这种傻劲,我想都不是这部电视剧想表现的,至少我觉得不是。
给傻春这样有的傻的设定,是为了让大家的更好接受,傻春就代表着亲情人情,就像她的一根筋,是特别纯粹的。
而这个家里人个性鲜明,包括邻里邻外都给出了充分的刻画,其实这就是人性的各种显性的形态。
在那个吃饭都要打强的,吃不饱就要饿死的年代,人们是没有那么丰富的精神空间的,那小孩在家就是每天吵闹,有点小自私,各自也有小算盘,儿子比女娃重要,邻里邻外互相掐,掐完以后照样该帮还帮,这就是很真实的人性,灰色地带不断的上演。
而傻春这个角色就是跳开这些,只是代表一种真善美,纯粹的人情。
所以我们以正常的社会人在看傻春的时候会特别愤怒无法理解,就像电视剧里一样,明明傻春没错却总是怪到傻春头上。
大家都本末倒置,偏离重点了。
是的,这一家人都是鬼精鬼精,想要过上好日子,连自己家人都算计着,可现实里谁不是这样,从大团体到小家到个人,人都是自私的。
农场主一家为难过傻春,甚至毁了傻春的爱情,可他们也帮助过傻春,这辈子他们和傻春都有割不断的革命情谊,这就是人情,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可以以看客的心情去看,而是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事,你可以不接受,但是最起码的对同为平等的人的尊重和理解是要有的,人和人交往就是不能少了人情味。
觉得片子里很多都体现了这一点。
电视剧里每一次跳跃都是这个家庭的一次坎,就像一个人的一辈子,有各种各样的坎,只是浓缩在这个家庭里,这个大院里。
我们从襁褓里长大,慢慢步入社会,慢慢就会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为了保护最重要的东西必然是要拼尽全力的。
而自己因为人生中不同的际遇慢慢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就是这些事,这些像傻春这样的人让我们不失自信,不失继续前进的勇气。
难道这种精神不是最宝贵的吗?
我们可以为了我们爱的人变成坏人,也会因为爱变成更好的人。
当然这毕竟是电视剧,是现实的再体现,会有失真的地方,所以还好只是傻春,但是永远不要忘了初心,失了人心。
近年自从看了《请回答1988》,一直就觉得国内的剧不好看,某天无意间在浏览器刷到《傻春》,勾起了一点回忆。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总能从中得到什么】
艺术来自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请回答1988》讲述的却是邻居之间人间真善美,是的导演构建的乌托邦,是的,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剧。
我们从中看到的是生活的温暖,在细腻中懂得了爱与被爱,懂得了成长。
可现实呢,现实却是《傻春》,邻居之间的鸡毛蒜皮,妒嫉,眼红,别人家不好,恨不得踩上一脚,是的,这是负面的。
也有正面的互帮互助。
看到了什么是一家人,从每个演员身上看到了什么,不是他们演的角色想要告诉你什么,而是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抛弃主角光环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剧中陶红塑造演绎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再加上主角光环,无私伟大,纯粹的爱。
而是当母亲不合格后,而这一部剧的主要人物赞颂的的“大姐”,而不是赞颂母亲的剧。
所以说你从什么角度看剧,剧就给你什么角度。
那时候还在上小学或者初中,觉得挺有意思的,并没有太多理解,就像雾里看花,只知其形,不知其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已经大三了,懂得里面的人情冷暖。
大姐是担当,剧中一直在弱化母亲这个角色的形象,所以去掉母亲,长姐为母,在撑起大姐这个形象,素眠作为二姐后来坐月子的时候,懂得了大姐的不易,承认错误,也算撑起来二姐的担当而不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明哲自保的自私,深得政府公家,做事也是显山不露水。
(其中的每个人都有私心,只有大姐纯粹),三姐素不敢爱敢恨,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有见识的女强人,就像大姐说就爱看她风风火火的样子。
而老三素觉一个男人是毫无担当,怕媳妇(或许真应了那一句老话女人窝里的男孩子没出息)老五素晓绰号小算盘,三姐说她别人的帐算的清楚,自己的帐算不清楚。
老六楚楚,因为幼年被母亲送人,被老大带大的关系是姐妹,情同母女,视老大为母亲。
而母亲一直愧疚亏欠她,在她面前抬不起头。
有时间刷一遍,回忆一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好久没有这样感怀了。想念的不只是感情,还有属于那个年代的所有味道。
最烦这种善良无节制的人了
那个年代,上山下乡,人心难测,女主还能保持一颗单纯火热善良的心,确实傻,但又让人尊敬。
确定这片名字叫傻春而不是傻逼?也许偏激。不过和我妈看了5集。实在无力吐槽。情节很多不合理。为了突出傻春的好也不用把其他人都描述的禽兽不如吧。
“春眠不觉晓,给我上~~~”曾霸气!傻人有傻福哦~
国产剧偶尔还是能有几部可以看下去滴…或者说俺开始偏向主妇口味了莫…
挺好看的
我妹妹们那时说我是傻春,气死
补标
好吧。傻人有傻福
哭了
傻春一家亲啊
天天中午放那么大声 影响我睡觉
真心好看~真心感动~哭得来我真是。。
并不喜欢傻春这样的设定,太伟大,反而假
中国式愚民政策啊,是不都要我们学傻春,这社会倒是真和谐啊!为什么不让别人批评逻辑的问题啊,有些人就是喜欢看编出来的主旋律,人本来就是善恶美丑的共同体,这个才是人性啊!
没什么意思,戏局促,演员表演过火,编剧观念陈旧腐朽。
就……挺重男轻女的……圣母心泛滥
跟爸妈看的,记得差点被女主的大度气死
傻人有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