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完这部剧内心非常震撼,全剧除了盐没一个正常人,其实我在想到底怎么做翔子才能摆脱被杀的命运。
讲真翔子也不是正常人,为什么?
剧中她对盐哥献殷勤,又对砂糖说她喜欢她就尼玛离谱,我感觉翔子身上一股浓浓的日漫男主亚莎西,就纯粹的自我陶醉……讲真如果翔子在那个时候没有拍照,而是以外表放松,内心谨慎的态度就很有可能不会被杀,砂糖根本不想杀人,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盐与她的感情,如果翔子能让砂糖放松警惕的话也不会造成这一悲剧但翔子……其实最让我感到离谱的是警察那段,就nm离谱,如果放在中国,叔母要是敢上身,警察二话不说就直接把她怼开,并警告她再这样就指控她妨碍公务或袭警,最离谱的是那个男警已经被侵犯了那个女警就nm看着那个女流氓边侵犯边把话说完,就尼玛离谱,这也太剧情需要了,更离谱的是这个家那么乱,叔母那么神经,这警察竟然不会起疑心,还有就是砂糖并没有住在这里按理来说你们搜查,应该会发现问题,比如在这里并没有发现砂糖的日常生活用品或一切与她相关的物件,再者这里被举报存在尸臭,按理来说更应该严谨,毕竟这种事,一但查出就是刑事案件,曹妮玛,整得跟物业查水表一样……看这段我是非常认真与紧张,看完之后,沙弊,这段我真想骂人。
砂糖与盐最后那怎么看都有点剧情杀的感觉 话说哥哥是怎么拿到太阳的手机号码的 哥哥你不是饿了很多天的人吗 怎么就靠那几个面包就能让你生龙活虎啊(真羡慕啊 哥哥的体质肯定是特殊体质) 翔子还好不是真的百合 也就只是比那些社会妹好点 如果砂糖是空瓶子那翔子连空瓶子都没有吧 所以在爱情来临之前把砂糖当朋友 想要帮砂糖当爱情来临时朋友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砂糖和盐酱与英二和亚修感觉如此的相近砂糖,想由乃,想露西,想芽衣,想村上遥。
从始至终,她只是想找到自己的归属,想要爱和被爱从一开始,就不主动伤害别人,反而在尽力满足其他人哪怕无力的要求,这是舅母教给她的"爱"。
用自己的方式在尽力活着。
喜欢这样的砂糖。
有点羡慕呢,可以如此追寻到自己心中无比的甜蜜。
毕竟现代社会太多义务和妥协了不评价对错,只是单纯喜欢,想要其中的一丝甜蜜和勇气。
(个人的三观就是,在不伤害打扰到其他人的情况下,想做啥就做啥)
主观评分:7/10客观评分:6/10优点:-还可以的画风-用心的艺术设计-令人揪心的观点碰撞-质量极高的OP,ED以及插曲-渐入佳境的故事-部分涉及的话题我极其感同身受缺点:-前期冗长无味的叙事-失真的人物塑造-非常一般的镜头设计-拖拖拉拉的对话-包括以上所有问题而对观影体验的毁灭性打击必须承认的是,我一开始是因为猎奇等一系列吸引人的标签而追的番。
但最终,它在很多方面成功的打破了我对于这种猎奇作品的认知,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
对这部作品我还蛮多想说的,总的来讲,《砂糖的幸福生活》是一部优点特点,当然还有不能忽视的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作品。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它可能是,对我来说,第一部仅仅通过片头曲(可能有人习惯叫OP)就把我抓住的番,甚至成了原动力之一。
客观评价:但还是先从问题讲起吧,虽然我把批判部分划分到所谓的客观评价里,但这部作品的问题已经让我主观上都无法忽略了。
这部作品的定位比较奇怪,抛开看动画时完全可以忽略的基本逻辑问题,作为一部明显有意向探讨一些社会问题和人性的作品,却有着大量抽象和符号化的设计和意象,多到了不合时宜的地步。
例子之一便是砂糖的叔母,她对于爱的疯狂诠释使得整个人物的象征性极强,这的确是本作特色之一,但过强的象征性导致了除了翔子(因为她代表的就是涉世未深的普通人,也因此是最让我共情的)和旭(也是一种普通人,花费大量的努力却得不来回报,都是普通人所以跟翔子挺配)之外的所有人物塑造失真严重,当然必须承认作为主角的砂糖塑造的还是有份量。
照这么说来缺乏目的性是塑造失败很重要的一环,比如那个变态老师,这种“心存歹念的猥琐长辈”式角色其实蛮典型的,但是他随后表现出的受虐倾向却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像是强行为了给砂糖办事丢尸体并且制造麻烦引出叔母的角色,事实让,叔母正式出现后老师这个人就没下文了,直到最后一集给了个被捕的镜头。
节奏感也是大毛病,整部作品的前期和中期叙事都极其干瘪,制作精良的OP一度真的鼓励我看过了许多相当无聊的桥段,而最让人抓狂的是其实全剧从头到尾一直不乏亮点,但大量对剧情没啥推进意义的对话和很多明显是用来拖时间的镜头,所有的一些带来了糟糕的体验。
我不会用“又臭又长”来形容这部作品,因为那带有一种不负责任的侮辱性。
我想把本来可以有趣的故事编的“相当无聊”已经足够形容,它本来可以更具备戏剧张力。
主观评价:不过除了优秀的主题曲和插曲之外,叙事的表现依旧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而这主要体现在后半段。
大概是从画家的往事(第八集)开始,故事走向终于从铺设悬念转为了更加紧凑,直接的人物冲突。
其中做的最具张力的一段自然是翔子的死(直到全剧完结这里都是做的最好的),前面神插入的曲子,后面的杀人桥段加上故事此前塑造的形象(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死者是难得的普通人)。
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将砂糖塑造成一个,相较于死于她刀下的人的更正义的形象,包括画家在内,他们被杀的时候观众们都会潜意识的绝对支持主角。
但第九集则通过这样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成功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砂糖面对打破自己生活的可能绝对抹除,但当袭击对象同样是自己重要的生活部分时选择便会变的艰难,这也能从戏外观众们的争议,站队体现出来。
这里便是我记得最清楚的,打破我的刻板印象的一段。
我原先只以为作者打算毫无底线的将砂糖一个反英雄形象,但这里却体现出了反思。
而发生在盐的哥哥身上的故事也因为这一段和此前的铺垫讲的足够抓人。
但说到底,《砂糖的幸福生活》是一个扭曲三观的故事,如果前半段看过想《毒液》这样的电影就能接受的话,后面的确需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与故事保持距离,哪怕主角干过的那些事多么有问题,后期的叙事真的做到让我一瞬间希望她能带着小女孩逃去机场,天呐。
和许多不错的海报一样,这也是张追完后才能看懂的海报。
md神经病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但是,但是但是还可以,里面比较有意思的两个意象,砂糖的透明糖罐和盐能看到他人碎裂糖罐的能力。
两个人都不完整。
砂糖是自小被叔母影响感受不到爱,所以是空洞的糖罐。
盐是生长家暴的父亲之后又被母亲所抛弃,在父母那感受不到的安全感在盐看来就是碎裂的糖罐,她极度渴望的是盛放幸福的容器。
两个人确实被彼此所需要。
这真的是只有日本才拍的出来的脑洞,生与死,正常和扭曲,幸福和杀戮,对立又交织一起,真bt啊
在我高三上时因某种机缘巧合遇到了这部番,当时的观感是无比震撼,刷新了我对“情感”这一词的认知。
乃至于刷完之后情绪抑郁了一个星期。
这部动漫里的每个主要人物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上的问题:缺爱、隐忍过度、暴力倾向、受虐狂、严重占有欲、恋童癖,偏执型同性恋(重点是偏执,影响对方生活)(除了女二。
看第二遍了还是很心疼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对事物有普遍认知的,但是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这就让他们表现得与常人不同。
一年多过去了,二刷的我在另一个角度看待这部番,里面的人物所做的一系列不可理喻的事,现在看来也很好理解;导致他们变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原生家庭。
因为家庭的特殊性,两位女主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爱”的教育是畸形的,这导致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爱有认知障碍,(“爱是什么,我一只想知道”)恋人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未曾理解,就算曾经体验过也等同于从未体验过。
而爱的缺失,让女主砂糖对感情“无感”,以自我为中心,环抱“除心爱的人之外,其他的,包括自己都可以舍弃”的理念处事。
同时,编织了她冷酷无情的面具。
认知是可以被影响被改变的。
一个是强大的外界刺激:三星太阳在被店长强奸后因暴力对年长女性产生恐惧,而强奸的快感又充斥的他的大脑,这两因数导致了他严重的恋童癖;改变认知的第二个法子,就是慢慢诱导,循序渐进。
既然能be a bad guy ,那必然能be a good one。
我的第一个观后感有点浅,就是家庭教育。
第二个,关于的是我最心疼的女二翔子。
她很普通,没有心理问题,也没有闪光点。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在这个惊世骇俗的动漫里,可能是要提醒我们:世界上还是有正常人的。
可惜她最后还是死了。
很遗憾啊,要说死因,其实还是没能通过友谊考验,成为女主的真正挚友。
(“有始无终的勇敢,会伤你这么深”)就我而言,失去朋友的惋惜终究要比死的惋惜重。
当很多交织线因为自己的懦弱和愚蠢最后变成平行线时,会变得很渴望,也很麻木。
而这一切又是自己导致的,没有人会顶罪。
苦涩和无奈有在心头挥散不去......我的第二个观后感也很浅啊。
[cp]看完了刚开始真的以为是治愈番,萝莉女主,甜甜的名字萌萌的音乐,然而我错了,处理“垃圾”的砂糖酱,总有一些诡异回忆的盐酱,变态女老板娘,有些恋童癖的三星,还有奇奇怪怪的叔母.......统统告诉我,我太天真了,草率了,这部番里的正常人少的可怜,除了砂糖酱还算正常,其他人。。。。。
都不简单。
盐酱生于家庭暴力之中,看起来是天使,但是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衡量,他的爱情是扭曲的,她见过恶魔,被母亲抛弃过(虽然后来解释了母亲的做法是为了保护她)所以她对爱的理解偏执到一定的变态程度,最后结尾,也表明,她会活下去但是她会带着自己和砂糖酱的份活下去 ,她可能就会是第二个砂糖。
砂糖,一直在寻找令自己感到爱的那个正确的人,其实她很幸运,当第一次托付出所以后,并没有失望,她心中的瓶子被装满了甜。
她的原生家庭交给她的爱畸形可怕,爱就是承受一切。
若换一个家庭,她可能也会和小鸟一样,叛逆,可爱,甜蜜。
三星,我觉得他挺可怜,被社会中的奇妙的人类,也就是大人,染成了黑色,寻找救赎而不得。
旭,他最后选错了,也算是自私,自认为为了盐好,可是把盐逼上绝路的也是他,不过作为哥哥真的很伟大了,解救盐和母亲,自己承担一切,寻找妹妹从未放弃,可惜最后事与愿违。
这部番把人类的丑恶放到最大,最后我意外觉得病娇女砂糖才是最纯净的。
每一个人都有被爱的权利,但是每一个装爱的瓶子都异常的脆弱,原生家庭,社会的一点点的磕碰就会让瓶子碎掉,留不住甜蜜,当有糖进入瓶子后又会患得患失,也会逐渐贪婪,想要更多的甜,也会更容易受伤,爱的瓶子需要两个人一起维护。
总之,就是橘里橘气,变态一堆,然后意难平,[/cp]
我想没有人会为了纯粹恶心或取悦读者而写作,大部分时候作者写作是为了借此行为进行一种三观的输出,而故事也根据其个人的“这样来说更合适,更正确“的判断而发展。
那么hsl仅仅是各种特殊的媚宅属性的堆叠么?
异或是为虐而虐形式大于内涵的空虚作品么?
在我看来作者在如此反社会的故事背景下表达的是那么一种人道主义思想,所谓人性亦正亦邪,所谓人是那么的无辜而又那么罪不可赦。
故事中的主角为了自私的爱而伤害欺骗,游走于社会的规则之外,无视普世的道德观念,她是人类社会的背弃者,干着反人类的勾当,她是如此的罪不可赦,可她又是那么的无辜,身世使然(设定),她几乎没有道德观念,她无法与他人共情,她一切行动的发源单纯的来自自身的情感——对盐的思恋。
已经从自身之内排除了社会乃至生物学上的一切限制,我们又怎能从世俗的观点来限制她的行为而评判她的对错呢。
动画中通过大量的明亮少女心背景以及反复出现的柔软自白,将砂糖对盐的爱,将砂糖这个人物表现得足够惹人怜惜。
其目的大抵是让读者试着去理解去接受这样一个社会无法接受的人,去理解去接受这罪人背后的无辜。
这便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真谛。
更深一层的,作者通过砂糖前后行为的严重割裂——明明不受普世道德观念的束缚,却对盐产生了如此为世人所接受而赞美的爱的形式:坦诚、无私奉献(包括生命)、包容,来激起对人的本性的思考。
一个自身赋予其无限自由的人性,会做出所谓的恶亦会做出所谓的善。
脱离了道德限制的人性,既破坏,又建立,既成为死神,又成为天使,既投身混沌,又释放光明。
如此捉摸不定的人性真的能有一种社会框架和道德体系将其完全驯服么?
完全驯服了的人性又是否是完整的呢?
最近读了点政治经济学,又想起了砂糖。
砂糖应该处于10年代,也就是日本萧条三十年的中后期。
可能零零后不太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做过题,现在又也经历了萧条,那就应该不难理解了。
上一轮市场化改革裁撤了一大堆国企,这一次贸易战要求降低产能转移产蹦又会裁撤掉很大一部分产能,我想问的是,那些失业的人怎么办?
当然还会有人问,还有更多的人连螺丝都没得打呢!
分封建国就是帝国的责任,如果你产业升级的速度跟不上价格战与洪水蔓延的速度,你就只能焦头烂额地应付治安战争。
反正一提到这类社会问题的片子,你就不能避免这几个话题:失业家里蹲家暴酗酒的废物爹,被家暴因而精神失常的妈,扭曲了爱的含义的舅妈,不知爱为何物的砂糖少女,决心独自成长的小女孩,一心维护母亲的家庭的少年,性压抑的男同学和男老师。
在黑暗时代,耶稣保护了保罗,是耶稣给了保罗信念和活着的意义,这是法利赛人的生活(委曲求全与默认了忍气吞声去社会化的生活)所不能给予的,也确定了她革命的任务。
砂糖死在了盐面前,从此带着砂糖的那份爱的意义活下去,就成了盐的一个使命。
日本有佛教超越和常识理性的加持,就算作为东亚写起这种上帝之死堕落救赎崇高的宗教叙事也一点不在话下。
总而言之你觉得魔怔,现在是2025年,关税纠纷与萧条的第n个年头,你现在还觉得魔怔吗?
称之为日本的魔幻现实主义讽刺文学又如何?
反正社会失业问题总离不开背后的一个大他者社会环境,贸易战,萧条,失业,产业转移,去工业化,空心化,新自由主义,票奴,后工运时代。
你不是1960s喜欢闹吗?
发达国家好日子过惯了是吧?
好,那么资本逐利的无国界性启动,资本会自动追逐和匹配成本最低的地方,你们就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就好了,资本无国界嘛。
新自由主义福利社会多好嘛,当然不会给你权力,只是靠科技与军事收租,然后拿福利补贴你们这些票奴废物让你们安心听话不反抗,这已经是帝国博弈的最优解了,是帝国的悲剧,也是帝国的堕落。
眼下的时代是一个一如1840s风起云涌堕落黑暗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悲剧与牺牲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资本主义失业萧条的时代,是一个呼唤马克思的时代。
总而言之,如果革命不能获得胜利,因超额利润造成的失业得不到解决,砂糖这样的扭曲了历史主体的魔怔人悲剧只会越来越多,砂糖就是你我的命运,你我只能流下无力哀叹的泪水,最后难逃被世界钉上十字架的命运。
有时候不是说对洼地感到绝望,是到现在还在内讧连个自组织能力都没用原子化费拉不堪真的让人提不起希望来,用高情商的话来说就是道路是曲折的。
问题是,都当砂糖了,都当草莽和流寇了,谁还在乎这些?
耶稣之死是保罗最深远的战斗檄文。
打4星是为了均衡一下整体的评分,毕竟这番也不是一无是处。
角色的性格设定让观众没有代入感,抛开剧情合理性不说,人物的爱好,追寻的“爱”,本身就和一般观众不同,所以我们的同理心会本能的排斥他们,所以,如果理性的看待这群“变态”的行为,也不至于打3星以下(这个理性不是常理性,是动机的理性)正如女主把她的挚友称为鸟一样,这和我们的对立心理是一样的:无法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般会排斥。
(也可能会憧憬,这个角度不多谈)在我看来这部番最大的问题,就是同理心没把握好。
把我们能体会的感情: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百合”给渲染出来,再根据剧情推动不断冲突,撕碎,再重组,循环到结尾,给人强烈的不适感。
就像你刚要站在一个角色的立场上,体会到了他和你相通的感受,也就是代入感,然后他再展现出来和你不同的存在本质,做出荒诞的行为,违背常理。
这跟魔法少女网站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后者可以当搞笑番(在我看来),这番严肃的不行,却又对观众不友好。
总的来说,这番的核心就是在讲 爱 ,喜欢就是正义,可爱至上,个人主义。
讽刺了当今社会中绝大数人的世界观……笑
不正常地有些爆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塑造一个病娇角色,却只让人看到了一个神经病
病娇/黑化角色那么多,这么令人作呕的主角却实在是不多见。看完第九集我真是恶心到想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在豆瓣收录Anime不符合我的方针,不过这有6.8分真是难以忍受。这大概是我这十年内最讨厌的影视作品没有之一了。
无趣,生硬,做作,不伦不类,毫无逻辑。
打1分的基本都没看完
女主…换家店打工不就得了……逻辑成谜。前几年是比较猎奇的感觉,放在现在看太平庸咯
俗套病娇,强行黑深残,转折基本可猜,结局很无语
恋童癖真的恶心,看在画风给个2星,你想人家未来日记整个男的也行,要么整个成年百合也可以,你非要整个恋童,恋童biss
朋友妨碍她生活就要被杀,复仇教室的女主杀人是为了报复,不懂砂糖一定要杀姬友的理由。捡到萝莉不送去公安局直接自己偷偷养起来,把盐当做金丝雀一样饲养,为了爱杀人就不是罪过?住的房子还是别人的,人家好心收留砂糖结果遭到杀生之祸,补完漫画我更讨厌砂糖了。我现在只想看到砂糖进局子.jpg。
竟然看完了,开头过于无厘头,中间弱智僵硬,接受了设定后结尾甚至能看…还是减压的
好病态好BT好galgame的剧情故事,砂糖的幸福快乐生活的背后是阴暗是扭曲是恐怖是人性的惨剧,童年的不幸让其没有爱,对身边的人事物都产生恶心,看多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爱都不是真爱,直到遇到小盐才有一丝活力与做人的的渴望,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可过程中错把占有当做保护,圈养当做陪伴,彼此两人成为共犯,小盐会是下一个砂糖,这样的恶性循环会继续持续下去
一群变态相爱相杀,可以这样说吧
nm男角色变态到令人发指
渴死。。。
最后结局好虐~是羁绊啊!PS:这里面似乎没有心理健康正常点的人类
两星给声优,作为一个非常喜欢黑深残剧情和病娇人设的人,我只能说这部番非常非常无聊,没什么深意,也没什么像样的剧情,羞耻的台词,各种变态而且没什么理由莫名其妙的变态,全剧除了女主闺蜜就没一个正常人
我还挺想她们真的可以逃走的,但这么反社会的结局大概任何制作组也不会做吧。砂糖的不惜一切只为貫徹她所坚持的爱,至少我喜欢这样的角色。病娇的香菜,带感~
日式黑身残还是太幼稚,不过粉毛还是挺可爱的
香菜病娇了丫
贩卖扭曲, 毫不做作。没必要洗哪个角色, 受众就好这口。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