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就应该躺着。
吹冷气,吃西瓜,追剧到太阳落山就点一份外卖,凌晨再加一份宵夜。
没有老板,没有老师,没有夺命追魂的微信电话,这是理想的假期。
但榴莲的假期,是从告别开始的。
告别她的妈妈:刘闵之同志。
榴莲和刘闵之(榴莲称呼她妈的方式)相处的模式,是典型的30+碰上50+的母女,一个全看不惯,一个嘴不饶人。
妈妈觉得女儿的生活太不规律,女儿觉得妈妈管得太多,最关键的,榴莲觉得妈妈骗了自己,是自私的。
从小妈妈就告诉榴莲,她是试管婴儿。
小时候或许还觉得妈妈很潇洒,但长大的榴莲知道了做试管婴儿要三证齐全,所以如果她是试管婴儿,那妈妈一定结过婚。
另一种可能就是……她根本不是试管婴儿,她有爸爸。
只不过妈妈从来不说那个人是谁,当他从来没出现过。
年轻时的刘闵之,漂亮、洋气、潇洒,在90年代穿着打扮和思维模式都很赶潮流。
她不会对女儿在学校惹祸就谩骂批评,也不会因为这个家没有爸爸就心生埋怨。
她雌雄同体,时刻坚强,家中大小事务有条不紊,自己穿戴干干净净,女儿可可爱爱偶尔和妈妈怼几句,一切都好。
这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努力,看似云淡风轻,其实背后付出了很多,只是她不说。
榴莲应该是继承了妈妈的这种性格,倔强有骨气,美丽不柔弱。
但她和妈妈不同的一点,也是时常反问自己的一点是:跌倒了,就算真的躺一会儿,又能怎么样呢?
是啊,能怎么样呢?
累了,倦了,被伤害了,给自己放个假期,又能怎么样呢?
人生不会停摆,只是躺下来歇一歇。
可以吗?
我们一直被各种价值观灌输着,你要坚强,要自立,要面对挫折,要扛要打要拼要群起而攻之。
如果你停下,甚至只是心里有一个念头:我能不能不这样做?
会不会有一个声音从心底冒出来:我这样对吗?
我这样好不好?
会不会有人指指点点,会不会跟不上别人?
读书、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你都要跟着别人走,跌倒了不能趴,犯错了要掩盖,要告诉所有人:我很好,我很乖,我是最棒的。
可是你真的过得好吗?
刘闵之年轻的时候或许在伪装自己,假装坚强,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观众看到她人到中年,女儿20岁,她也同样变成了一个唠唠叨叨的妈妈,会担心会挂念会招孩子烦。
这还是年轻时的那个潇洒小姐吗?
刘闵之从前潇洒现在唠叨,她是陷入生活的漩涡之中,随波逐流了吗?
可以前半生潇洒,后半生羁绊吗?
我们生活的标准究竟是谁来规定的?
榴莲不想再被框在规则里,她放假,放肆,做一个没结婚也可以有性生活,没男朋友就去APP找的新时代女性,但谁又能知道几十年后,她会不会和妈妈一样,喜欢在阳台上安安静静摆弄花草呢?
《突如其来的假期》告诉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想怎么活,就怎么活,随心。
看完这部剧最大的感受就两个字:舒服。
没有人按头,没有人说教,没有人规定你必须站直了,别趴下。
你会发现,原来你心底那些小秘密,不必说出来让别人认同,你的那些与众不同,也永远,唯一,仅仅需要一个人来标榜。
那就是你自己。
连续看了几个好评推送才找了这部剧来看。
说实话感觉并不值得。
可以感受到编剧想做一部在国产剧中形式比较“新”的剧,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剧的影子,包括但不限于《俗女养成记》(第一集大闹朋友婚礼、辞职/放假、每一集有童年part)《凪的新生活》(女主的年龄设定、开始一段不工作的新生活、交了一个新朋友)甚至是最近的《大豆田永久子和她的三个前夫》。
每一集都想加入一些对社会现象的讨论(比如女孩子要不要穿短裙,女生能不能主动,以及女二的婚姻问题等等),可现实是常常感觉自己还没有看到什么情节,主角们就开始发表演讲了。
像是没有感情的台词机器。
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足够的剧情依托,所有的观点只能流于表面。
而主角台词的深度也并不能够支撑编剧试图去讨论的话题,试问现在还会有人直白地说“你穿这么短容易被欺负”(并且没有上下文)吗?
至少这不是会喜欢这部剧的观众停留的水平。
也知道编剧想要使每一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可实际上收效甚微,看完了也不知道这集讲了什么,只能从每集最后一个镜头,也就是女主给爸爸写信知道,哦,这集结束了。
这也导致最后这个写信环节(总结本集中心思想)的设置徒有其表。
其中快速的片段式的剪辑让整部剧有种情景剧的观感(可以理解或许是为了让节奏更快,亦或迎合现在的短视频式拍摄手法),观众实际上很难从零碎的剧情中感受到连贯的主旨和情绪的力量。
(另外前面提到主角们的观点输出,也常常是零碎又和最后的总结毫无关联,也增加了割裂感。
)相比较同样这么设计的日剧韩剧,每集承载的内容量足够多,让你觉得一集之内发生了好多事情,且有头有尾,有血有肉,这时候片头/尾的独白才对观众起效。
更重要的是,整部剧的主题,也就是所谓“突如其来的假期”,它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是女主和妈妈的关系吗?
是女主对自我、对人生的认知吗?
是女主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吗?
至少到目前,我没有看出来。
仿佛接受了一堆似有而无的想法输出,但就是不知道它要说什么。
另外,部分细节的设置略显漂浮。
比如女主在路边看到的沙发,这个日剧中常用的梗,换到中国就有些水土不服。
在中国,你会在路边看到别人扔掉的沙发就直接躺上去甚至想要搬回家吗?
两个女生会在半夜坐在被人扔在路边的沙发上喝酒聊天吗?
这个点借鉴的太明显,很让人遗憾。
只能说,除了“努力想要做好”的编剧之外,能给剧加分的,还是服化道和主角生动的演技(排除个别人)。
不如把它当做一部看着开心的情景喜剧。
和俗女养成记是同年的片子,包括酒后在同学婚礼上激情发言的片段似曾相识。
榴莲更像一位假扮而立、喜欢逞强、爱照顾朋友的二十来岁小朋友,试图用几段大的感悟就把人生拼图划分清楚、把生活需要的养料描绘充分。
看到一个热评说,榴莲和山竹,留恋和删除,榴莲对过往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往的删除。
没办法,如此年轻的两个人,甚至谈不上什么重启人生,继续生活着,生活自然而然得就翻篇了。
不过并没有被标题、剧场、抒情台词说教到(谁会真的在意宣发时特意去类比什么伦敦生活,哈哈哈),反而有被轻松和愉快感染到,比如,山竹:阿姨去哪了?
弹幕:阿姨去花盆里了。
是不是二十几岁想象中的三十岁,就是要经历一些系统的、格式化的留恋和删除,才称得上三十岁呢。
那似乎也不错,反正陈嘉玲会告诉你,四十几岁时不出意外也要持续发生一些留恋和删除。
肯定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突如其来的假期,而荧幕真的需要榴莲,需要陈嘉玲,需要五十几岁、六十几岁、七八十岁的各种女性,用温柔视角讲讲人生故事可以超级自洽的另一面,是怎样的荒诞与精彩。
5🌟不解释 好久没看到这么喜欢的剧了❤️看完以后简直想安利给所有人 唯一的缺点就是才12集太短了根本不够看啊!!
用荒诞喜剧的台词说着尴尬现实的人生。
人总要学会和世界和解和自己独处 纵使在黑暗中也永远要相信有光🙌没有人会永远陪你 但永远会有人陪你 愿我们都能成为榴莲这般有棱有角但又闪闪发光的女孩✨这部剧真的堪称我七月的国剧之光 小破站真有你的👍
张扬的配色像极了女主的性格
片头包括里面女主穿搭的色彩搭配都很好看这部剧每一集前面的小剧场以及引出的题目都像女主角榴莲一样有个性 都表达了这一集最想要讲的事情 特意做了一个汇总。
以及榴莲山竹yyds🙌期待第二季✌
这就是官配给我🔒死😍
第7集:忠于内心是爱的第一要务顺从内心,从爱自己做起这就是今年的七夕节原来爱一个人,并非仅仅是心跳加速这么简单我听从内心,放弃了一次恋爱山竹肿着脸告诉我,她没有回复吴为的信息,她人生第一次尽管今年的我们形单影只但至少,都比昨天更了解,也更爱自己一点第8集:操控无处不在我们只要还在呼吸就会被操控从社会这个大机器到无处不在的网络从你的上级到身边最亲密的人控制无处不在,我们也无处可逃只有清晰地知道上瘾及被操控的原因才能好好地驾驭自己艘小船以免遁入虚无我不知道性这种东西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成长的环境塑造出来的但是你总能发现其实你的性格,真的很适合你生长的那个环境因为你们,彼此相辅相成就像,安吉丽娜朱莉的纹身上写的培育我的也是毁灭我的但是这种恨,早晚会变成依赖与爱的,是吗?
说真的,不愧是蛆站出品,类似北辙南辕,看似关注女性其实充满男凝,蹭大女主剧流量。
如果你看完一部剧,回想觉得里面的男性角色每一个都有独特人格,非常鲜活很可爱,里面的女性角色却要么没主见小可怜要么女强人却无恶不作欺软怕硬,对于女主角你只觉得她有个性,有点疯,情绪化,一直在找人谈恋爱,穿搭妆容真好看,那么恭喜你又踩到一颗雷。
你以为他要讨论母女关系和成熟女性,其实他想说女人离开男人活不了。
剧中女主角自母亲去世后一直在寻找异性安慰。
给爸爸写信,找前男友,找相亲对象还对一个普信无业游民艺术家穷追烂打。
剧中其他女性角色,山竹还要她拯救,大学闺蜜或者山竹上司都是事业女性却都是恶人形象,其他还有几位就是典型娇妻了没啥好说的。
而时不时出现的刘恋发表看法“这个社会给了女人太多枷锁!
”你以为他要升华主题了,他却非安排刘恋做言行不一的举止(教育山竹不要受害者有罪论之后穿长裤,说完畸形审美后自己用瘦脸仪)。
最可气是最后刘恋街头扯下假肚子,继续把不合常理的行为当真性情来加深女性容易情绪化这一刻板印象。
然后装修工作室必须要男人帮助不然都不会,还把爸爸和姥爷合影挂到正中间,最后一幕竟然还是发邮件给爸爸,编剧还埋了个彩蛋什么对方已读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伟大让刘恋找到了爸,还是你已经得意忘形忘了最初围绕刘恋失去母亲展开,前提设定本来是六闵之一人带她长大,刘恋长大成了母亲的模样,不怕世俗看法活的不拘一格?
你的初衷是要蹭女主的这个流量,编飞了吧你最后装都懒得装了。
就这样吧喜欢这部剧的也别来和我理论,面斥不雅。
「 该结婚就结婚,该单身就去单身,反正最后都是会后悔的。
」傅首尔饰演的林小姐在一个老年人聚集的课堂上,遇上了为了解自己母亲而误入其间的榴莲,两个“捣乱分子”被赶了出来。
在酒吧里,萍水相逢的两人展开了一场情感话题的交流,此时,林小姐甩出了萧伯纳的这句金句,似乎为这部不走寻常路的电视剧奠定了基调——我们不想被定义!
先让我们回到电视剧的开头,30岁的榴莲,母亲意外离世,大学最好的同学形同陌路,曾经的男友也分道扬镳。
这么惨的女主,按照惯常的套路,总是要遇到一个救赎者,然后充满戏剧冲突,最终滑向俗套的爱情故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都没有发生。
一部充满先锋性的电视剧,首先预设了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女主角。
面对重要的亲人——母亲的离世,没有悲伤与眼泪,打破对待亲情的常规印象,是第一层不能被定义的情感表达。
抱着母亲骨灰盒的榴莲,先去“骚扰”了前男友,然后又“打扰”到了大学时最好朋友的婚礼,看似有点“疯癫”的背后,是情感宣泄的另一种方式。
之所以会成为这样的榴莲,离不开成长的经历,在现实与回忆的交织中,电视剧重塑了同样不能被定义的母女关系。
一对从外形到相处方式都打破常规的母女,引领我们思考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母亲身份与女孩身份的悖论,成为一个母亲是否意味着就不能再拥有女孩一样的心性?
就像榴莲的母亲刘闵之,在榴莲的视角里,始终无法和解的是出身的问题;可是从刘闵之的角度,她是成为榴莲母亲的自己。
不像别人一样拥有正常的家庭,被告知是试管婴儿的榴莲,30岁的时候,依然忠于自我,她可以允许自己的没有长大,却对不走寻常路的母亲产生质疑,直到意外的发生,她才慢慢正视那个不能被定义的母亲。
不能被定义的刘闵之,选择了不需要爱情的亲情。
当我们把时光的齿轮往回拨30年,谁又能不感慨在循规蹈矩的年代里的特立独行呢?
正是因为刘闵之的与众不同,才教育出了同样与众不同的榴莲。
与众不同其实是放在一个墨守成规语境之下的,现在也依然有许多人还在经历着老生常谈的“在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女人不生孩子就是不完整的”轰炸,并且深以为然,继续完成着也许不幸福,但是应该的轮回之路。
可是,随着时代的开放和视野的开阔,当我们再次把镜头拉回到当下,是否能够更加理解这个有些跳脱和疯癫的榴莲呢?
实际上,在城市的角落里,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榴莲”,可能,在性格脾气上,并不是那么与榴莲趋同,但是都开始了自我意识的释放,就像剧中与“榴莲”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小姐,她不排斥爱情,但是也不焦虑大龄之下的单身,是一种更为通透与开放的状态,也是对不被定义人生的最佳诠释。
或许,这部电视剧最为先锋的地方就是尝试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去探讨这个世代下,女性在自我与情感之间的博弈。
这种多元性首先体现在人物上,像上面提到的三位女性,榴莲、刘闵之和林小姐,都有着不能被定义的一面,同时,剧里也保留了大众更为熟悉的形象,比如后来租住了榴莲房子的山竹,更加迎合世俗的期望,早早的结了婚,性格比较软弱。
这样两类人物的碰撞,或许能够更加激发大众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思考。
片头小剧场另一方面,多元性还体现在剧集的制作上,摒弃了国产都市剧惯有的风格,不只借鉴欧美剧的节奏,在服化道上也非常让人惊喜,说实话,开篇的时候我都没能一下认出阚清子,这部剧给到的造型对人物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加持作用。
另外,每集的开头还融合了女主脑内小剧场,把一些争议性的话题用戏谑的方式传达出来,也是一种特别的尝试。
其实,多元化也好,不可定义也罢,都是这部剧针对当下时代的一种尝试,有点打破国产剧固有模式的意思,虽然尚有稚嫩的地方,但是还是有新意的地方,特别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探讨真的是非常地真切和真诚了。
长大是一个情绪的成长历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
那些早早成家为人父母投身入成人生活的人只是拥有了成人符号,未必真的长大了;而那些无理取闹发疯发痴的人,也许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消化这个世界,努力成长着。
前者是易祖竹,后者是刘恋。
在最后一集里,她们好像都闹累了、哭累了、玩累了,终于可以平静地接受死亡和其他形式的离别。
至此,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地成长。
英文名比较切题,Lady Tough,强悍女士,拒绝社会标签一丧到底,率性而为。
刘恋真的是国产电视剧里最丧角色了吧,没有之一,绝对是现在tang平精神的最佳代言人:即使工作室好几个月没有接单也拒绝把版权出卖给大公司、30+却坦然拒绝了多年男友的求婚……这个让我想起《老友记》的菲比,坚持不把“臭臭猫”(歌)卖给大公司、做自由按摩师来对抗资本主义大潮,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对抗社会潮流、保留自我的一种方式。
这种丧,让刘恋成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昔日好友/合作伙伴觉得她是一个简单得近乎固执的人、前男友觉得她做事不经过脑子、新任室友则被她这种一乍一乎脾气来得快去得快的作风搞得一头雾水……特立独行的人设是需要强大的气场的,阚清子还年轻,还无法hold住如此强大的气场,但用在这里却刚刚好,这种有点儿“外强中干”的设定恰恰是刘恋这个角色的核心,完全折射出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强大的有形无形的社会压力之下,个体的独立追求之路常常显得是这样的力不从心,再坚强的内心,似乎都经受不住长年累月的、来自周围无时无刻的压迫。
有时候,邻居或亲戚看似寻常的一句问候“30岁怎么还没有结婚啊”就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恋在抵挡什么?
母亲的突然离世、好友/工作伙伴们背叛、男友的求婚都变成了对她咄咄逼人的压力。
我们觉得她乖张,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她没有说不的能力,又或者说不配拥有说不的权利,甚至她自己都觉得是这样。
这时我们要清楚认识到生活无形中在我们身上加上的圈套,要勇敢说不,要走出社会加诸于我们身上的限制,释放出塑造生活的强大想象力。
刘恋把重新回到设计公司里上班当作是“失败”,因为她在和创业伙伴分道扬镳后没有继续自己画画的梦想。
其实,易祖竹说得没有错,人要追梦都是很贵的,而且还有现实的生计要维持,我觉得这也不能算是不得已吧,找到一种平衡就好了。
我们常常都是要走极端,要不就永远成为大公司的小螺丝,要不就置之死地而后生完全跳脱出常规朝九晚五的生活,但追求独立本来就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它不是一种生活的静态表现,更像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都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原始生命力。
相比起刘恋,看似懦懦弱弱的易祖竹可能更加懂得这个道理,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她正尝试着建立起一个新的平衡。
婚姻出现问题(暂时未知是啥问题)她并没有马上要离婚,而是先暂时搬出来冷静一下,也并没有一杠子打翻一船人,质疑所有婚姻的本质,她试图在自己的实际生活里寻找出一种新的平衡和解释,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相处都独一无二的,不能说一段关系的糟糕收场而对所有关系产生本质性的指责。
如果说刘恋是以tang平来抵抗社会无形压力的手段,易祖竹试图用动态的平衡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林小姐则是用一个更为积极和直接的方式来抵抗社会的偏见。
她妈妈临死前最后一句话骂她一辈子不结婚,是一个不孝顺的假女儿,但她仍然我行我素,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舞池里起舞,只为自己开心,全然不顾其他人的眼光,看到想要与之起舞的男士,也毫不掩饰心中的喜爱,径直走过去一起跳(虽然被对方以尊重现舞伴为由婉拒了)。
正如她所说的,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
别人的眼光再狠,终究也只是你人生的一个过场,要真正面对人生的,还是你自己。
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很难活得好。
人生有太多不可预测性了,结婚生子就能保证不孤独终老了吗?
正如萧伯纳说得多好,该结婚就结婚,该单身就去单身,反正最后都是会后悔的(最后一句话见人见智哈)。
率性而活吧虽然说目前三个主要角色(刘恋、易祖竹和林小姐)都是女性,但《突如其来的假期》却也没有很强烈的女性倾向,因为无论是tang平的刘恋、还是坚持单身的林小姐,又或者是逃避婚姻的易祖竹,所面临的问题其实都带有普遍性而不仅仅是女性问题。
尤其是第一集都特别明确的主题,第2集是生活动力、第3集深入挖掘孤独的本质、第4集质问着生活的目标是什么,第一集都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带着观众探讨一个又一个看似寻常却又意义非常深远的现代生活困境。
尤其是每一集开局的“榴莲小戏场”,超级有梗,刘恋被曾祖父灵魂拷问三连击:成家没有?
有男朋友没有?
工资够不够?
哪个社畜听了不心肌梗塞啊……《突如其来的假期》绝对是这个暑期档的一股清流,早看早爽
我喜欢的部分:节奏和话题很迎合b站年轻人的喜好,剧的表现手法有点意思,于贞唱的片头曲听了三遍后觉得还可以,阚清子这个疯疯癫癫的角色很可爱很飒,刘美含的角色很乖巧萌萌哒,倪虹洁还是那么漂亮,室内装潢和服装搭配我和喜欢,榴莲山竹cp我先磕为敬。
网络和现实是相互交叠的,也是平行的。
有多少人天天看别人vlog里精致的生活就羡慕得不行,可是,那只是一段视频而已,只是剪辑了TA生活中的精彩部分而已。
拍一整天vlog,最后花几个小时剪辑出来的高光部分也只有那10多分钟。
剧里女主30岁,活得潇洒自在,但是那是因为她的工作工资房子都没有可以操心的地方,平时还有画画的爱好和特长,大部分普通人是没有这么轻松的生活氛围的。
第一集很好看,我还很弹幕一起笑一起哭。
然后我就觉得有点无趣了,越看越窒息。
三集弃
想表达啥呢
先看的这个剧才看的伦敦生活,看过这两部的应该都懂,但我觉得这已经算是进步了,至少改的很符合国情。倪虹洁和阚清子的表演也没有拉胯,已经算是上半年的优越剧集啦,编剧是两位女性,企图改变国产电视剧的调性,无论灵感从何而来,做了就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好看好看,b站自制剧水平不错啊
灵气有余松散过度,音乐的部分有加分,但阚清子这么的不合适,她不是那种丧中带萌的女主。
不知道后面能不能圆回来,但女主一开始说话真挺欠揍的。现在觉得倪虹洁好漂亮。第四集,女生穿什么当然是政治正确,举双手赞成,别人穿再漏也OK,但自己还是会劝亲朋女性穿保守一点。第九集,我要是你老板怀孕结束第一个开除你,自己私生活随便搞,在公司还天天搞事情。自己想走还要背刺同事一刀,这种人现实中遇到躲得远远的哦,指不定一发疯身边哪个就被炸到。第12集的弹幕再次让我见证了人们可以有多双标。看完了,就是部女性向爽剧,女的咋选都是对的都是成长,旁观看来觉得就是经常性拎不清
倪虹潔演闞清子的媽?看到這個就想差評了。惺惺作態,有病看病啊!
很有自己风格的一部电视剧,整体的美术还有它的剪辑手法,我都觉得挺舒服的。
太导演个人表达了,整个剧情都是飞的。女主没看出来怎么tough,倒像是精神有些问题。母亲去世后的过去与现在的交叉,以及随时随地母亲跳出来的幻象都缺少逻辑和处理。看的过程中脑海里不停蹦出来“莫名其妙”四个字
看了一半,全程不适,不想为难自己看完了。曾经我还挺喜欢阚清子的,但这个剧真是让人下头,榴莲角色被她演得一点讨喜的地方都没有。冲着倪虹洁给两星。
一开始觉得奇怪,后面还挺好看的,本来想给四星,但是前男友那条线实在不喜欢,扣一星
榴莲和山竹,谐音是留恋和删除,榴莲对母亲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去的删除,共同组成了这部剧的主线,妙。
和母亲的那些片段还是很让人感动的
自我和解总是很难,和原生家庭和解更难。就这一点拓展来说,这部剧显示出来的纠结和拉扯是到位的。剧情中规中矩,不好的地方在于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设定,女主的性格在现实中也很难让人喜欢起来。但话说回来,谁又规定女主一定要讨所有人喜欢呢,她就活成她的样子,也挺好的。
好看。我觉得是好看的。虽然某些情节确实扯。但我喜欢倪虹洁,也蛮喜欢阚清子。
形式大于内容。看完只羡慕榴莲可以想辞就辞,揣着一兜儿未经证实的才华随处晃悠,邻居夫妻人善心美,新招的房客像孪生姐妹一样合得来,所有同事上司包括前男友都一水儿的供着她哄着她,这不是突如其来的假期,这是顺心如意的美梦。
荒诞与真实,自私与自尊,潇洒与拘束,突如其来的自我。
看到热评说像伦敦生活 但我觉得和伦敦生活不能比 说教意味太浓
妈妈,我爱你😘本来是五星,看到傅首尔一个劲儿地讲道理,减一星!
有点意思,感觉很懂90后的爽点。总感觉有很多伦敦生活的影子。
《大龄太妹的文艺疯批生活》,本来是非常期待的,里面的几位主演都是非常喜欢的,但是看了四集非常失望。女主人设绝了,强行参加已闹翻同学的婚礼当众发表婚恋“清醒”言论,偷婚戒不还(何必呢?嘲讽+盗窃??),当面骂前男友现任是绿茶,明知前男友有女友还要连做个单身到老的梦都要跑到前男友家汇报,乱动同事诊断书,冒充同事怀孕请假,拽着同事大吼,对房客口头语“你有毛病?”,去别人课堂上砸场子炫耀自己懂得多,跑上台破坏舞台表演等等太妹行为引起强烈不适,潇洒率真倒是没感觉到,没礼貌没教养是真的,溢出屏幕的难相处。一星给阚清子女主的女性受害者无罪论,一星给倪虹洁刘美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