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就看过余华老师的小说《活着》改编的由陈创和刘敏涛主演的剧版《福贵》,地主家的儿子福贵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赌博,爱唱花鼓戏,娶了城里陈老板的女儿家珍生了女儿凤霞,依然不改赌博本性,输光了家产气死了老爹,怀孕的妻子回了娘家,呆着老娘去了乡下生活,成了贫农,却摘掉了富农的帽子,善良的家珍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决然的回到了这个一无所有的家,洗心革面的福贵和家珍共同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在经历了国民党抓壮丁,凤霞变哑,有庆,女婿亡故,后来凤霞,家珍也相继离世,福贵一人带着外孙依然坚强乐观的活着的故事。
影片告诉我们,即使生活给我们再多的折磨和苦难,我们依然要坚强乐观的《活着》。
没掉一滴眼泪,总感觉二喜死得冤,刚挨完一顿打,本身又是个瘸子,还是夜里,却让自己这样的女婿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报喜?福贵自己干啥吃的,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最后没有什么福了,倒是福贵之名有一些许讽刺意味了。
悲哀,悲哉。
多处情节不够严谨,虽说是小说,总感觉作者的“斧凿”之痕过于明显。
作者余华说,这是听了一位美国黑奴的故事才想着写这么一部小说的,总感觉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不过,演员都是好演员。。。。。。。。。。。。。。
小时候电视上看过,那时也就十来岁,看不懂,只知道福贵败家,一辈子都在埋葬亲人,很凄惨。
后来老婆在读余华老师的另外一本书《在细雨中呼喊》,聊到一些情节,忽然想起这部根据余华老师《活着》改编的电视剧,便找了资源,四天时间追完。
重温下来,这部剧就是底层农民视角下的近现代史。
福贵作为地主家的败家子,生在20世纪初期,个人估计大概是二三十年代。
1945年,抗战胜利。
结婚5年左右(依据:5年贡米契约到期),少爷福贵让胖妓女背着去给岳父请安&借钱赌钱,遇到抗战胜利,国军进城。
1945-1946年,解放战争。
败光家产后不久,遇上解放战争,福贵进城请大夫,结果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被迫跟着部队走了两年多,终于被解放军围困,投降后靠着解放军团长给的两块银元路费,这才回家和亲人团聚。
这时差不多1948-1949年。
1949年,渡江战役。
福贵正在种田,就听说解放军打过长江了,这是渡江战役。
然后炮火声没响多久,解放军真的来了,划成份,以1946年为界线,败光家产的福贵就成了贫农,分到五亩地。
接着抓到搞垮福贵的新地主龙二,砰砰五枪直接枪毙,龙二死前对福贵说:“我是替你死的。
”这句话成了福贵心里的阴影。
1958年,人民公社化。
福贵所在的徐家川开展公社化运动,村民粮食交公,共同劳作,吃大食堂。
福贵还把儿子养的两只羊送到公社,儿子舍不得,天天去公社放羊割草。
紧接着全民大炼钢铁,没有铁矿石,福贵就出了个馊主意:既然都吃大食堂,自家的锅没用,各家各户把锅砸了炼钢。
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
北方自然灾害,南方各省又攀比虚报粮食产量,于是南方粮食都被运到北方去,原本产粮的南方省份,大批农民逃荒,福贵跟着村民出去跳花鼓灯讨粮。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告一段落,救济粮运来了,但是福贵的老丈人因为把口粮都给了福贵的儿子女儿,自己没舍得吃,攥着窝头饿死了。
1961-1962年(估计,依据:福贵儿子是1946年败光家产后出生的,这一年他15岁。
而且有提到别的老师还没回来,学校里只有体育老师,说明是饥荒刚结束不久)福贵15岁的儿子跟着去医院献血救产妇,因为护士和医院的疏忽,福贵儿子抽血过度死亡。
1964年,农业学大寨,徐家川村民修梯田。
1966年,文化大革命。
福贵被工作队重新划成漏网地主,后来因为儿子被医院抽血害死,福贵以受害者家属身份参加批斗会,结果被工作队以漏网地主身份抓起来批斗,然后村里每天干活前,都要形式主义的搞一下“地头批斗会”,打倒地主福贵,福贵演得很卖力,大家伙都看着乐。
1976年,“四人帮”倒台,福贵女儿曾经的初恋当了副县长,副县长给福贵平反,恢复名誉。
并否定徐家川学大寨修梯田的必要性。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副县长让村民专心种原有的贡米田,因此被免职,回到徐家川和村民种地,夜里召开村民秘密会议,副县长、福贵老两口以及参会村民17人在保证书上签名,地处安徽(依据:福贵儿子的省体校录取通知书上,学校名就是安徽省……)的偏僻山村徐家川,开创性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上是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签字)。
比电影《活着》更贴近原著,尤其是败光家产之后的剧情,但是改编就得有改编的剧情,很多与原著、电影不同的情节,分别种地、皮影戏、种地爱花鼓灯的福贵,偏头、跛脚、胡凯老师又腿瘸开自行车铺的二喜的女婿……当然,还有很多温暖人心的情节。
小凤霞的表演很封神,稚嫩的口音、天真的询问、委屈的表情都非常到位,中凤霞在家珍晕倒的哭泣、不想离开家眼角泛光看着家珍也封神,大凤霞生气菊花一直来催和哑巴的婚事的表演、有庆为小顺说自己姐姐舞神附体家里有鬼而生气的表演……当然主演及一众配角的表演也很出彩,就是看过了明家大姐再来看,实在接受不了刘敏涛家珍的设定,海报上的猛一看有点像斯琴高娃。
全家都挺洋气的,就是有庆脸太黑太粗糙了,倒真有点胡老师的感觉。
为了解释好与丈人的关系、家珍成婚的原因增加了很多剧情,个别解释的很好,但大部分显得冗杂,个头年龄不太适合介绍过多少爷剧情,尤其是学生剧情,也无法集中展现纨绔。
多了些日常,相比原著,有庆不是一直十分懂事的,爱打鸟抓鱼、非要和小顺一起读书等很多淘气的情节;福贵也不是十分体贴,虽然常常误会,但是也常常自责,还是叫徐老爷老东西,叫有庆畜生。
开头设计成灰色背景里的金体福贵,很直观的福贵,和福贵一生一样的福贵。
一直奇怪旁边的名字是谁,搜了老半天才搜到,《活着》被禁播了,11年后《福贵》得以播放,时代的前进,对过去评价广泛传播的影响不会难以掌握,能够更准确全面地正视历史。
剧里的陈创、刘敏涛分别饰演福贵、家珍,和电影《活着》里葛优、巩俐的选角有些相像,都是瘦弱的福贵、端庄大气的家珍。
E1:陈创比葛优少爷些,但还是不很少爷,那么大个头,混在小学生里很突兀,学小孩跑路的姿势也很别扭,虽然很敬业的在融入角色。
让人背著喊飞的镜头多余了,这个场景什么也不喊就对了,喊飞应该更从容,原著里的福贵什么也不怕,很从容的纨绔。
相比于电影,时间更宽裕,丰富了很多内容,有福贵自述的旁白,比电影更贴近于原著。
福贵抱怨私塾先生、抱怨老爹的表情很到位,福贵娘恨铁不成钢又亲昵的语气,妙。
但是学孩子似的跳着跑出家门的场景,太别扭了。
满仓满额的抬头纹太抢眼了。
福贵的身段不演大兰花,都太可惜了,表情也很到位,下了一番功夫的;原著里纨绔什么也不会,只能种地,电影里精通皮影,电视里又改成精通大兰花。
福贵爹倒也识趣,不求福贵能光宗耀祖,能守住这100多亩贡米田就谢天谢地了。
徐老爷还是挺善良的,欠收不要村民地租,还给种子;收留了菊花,还给菊花满仓办喜事;没有强横的不租出去田地,反而求满仓别让福贵跳花鼓灯。
院子够气派,比电影里的气派多了,节目组很用心啊。
把娘气晕了也不管,比原著还不孝纨绔啊。
春生又变成米行店里的伙计了;明家大姐来演家珍,比巩俐还让人想不到。
福贵没见过自行车,还被嘲笑了,这是阔少爷能忍得。
E2:木制自行车挺别致,就是太费人了,一人骑车、十人扶车。
一听亲事没戏,立马“长根,送客”,徐老爷挺干脆,迁怒于人就不对了,还得徐太太来打圆场。
徐老爷关心面子,徐太太关心亲事,福贵关心好玩。
一说有钱就让进来读书,新学堂的老师还是爱财,跟学生差不多年轻,还没有学生开化,瞧不起跳花鼓灯的。
这么大的装学生,感觉有些过了,有些做作,神态、小把戏都有些过了。
福贵还有宝玉的影子,情不情,虽然觉得跳花鼓灯是好玩才跳的,但也一丝没有底下人的意思;可以跟天、地、自己说话;比宝玉还强些,还知道勇敢追家珍;就是还是觉得家珍喜欢上福贵,很不可思议,虽然觉得有意思,也不至于这样就喜欢上。
徐老爷看到福贵上学堂的进步,心理高兴也不表现出来;但是太精明了,跟陈老爷讨价还价,接受不了,一点儿没有老纨绔子弟的风范。
年纪轻轻的,不会说好话,这把龙二给气的,把自己也气的不行。
本来说好去喝酒,看见自行车也不说声就骑走了,还让龙二捎口信,想一出是一出的少爷脾气。
自行车不好好锁,龙二对警察局的也太不客气。
E3:警察也太怂了,面对老爷们就那么怂,面对少爷就理直气壮,办的可是公事啊。
民不告,官不究倒说的挺溜。
一定让您满意,徐老爷这模糊话说的;徐老爷、潘老爷这出声的标准的假笑,得学习学习。
E4:陈老爷把家珍带走前悄声对春生说要3年,徐老爷立马摔茶杯装晕,没等春生开口就提出3年,都是人才,不,都是人精,这怎么败的家啊,想看徐老爷败家记。
我气他还是他气我,说的倒都是实话,有意思很真实的想法。
陈老板、潘老板平时不和徐老爷搞好关系,全靠临时道德绑架,都得感谢福贵。
福贵厉害,都把人家带到家里来了,不给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龙二一眼相中徐家宅子的演技不怎么样,但是音乐是真的给力,祸端初起。
福贵挺专一,为了家珍麻将都不玩直接跑了。
潘少爷太容易受骗了,潘老爷倒是利益为重,下的是一盘大棋。
有时感觉福贵傻傻的,干出抢婚的事,家珍还挺愿意,实在不理解。
E5:龙二和沈先生的赌局、福贵说家珍的肚子风一吹就大了、被胖姐背着还给胖姐叫空轿子、非要到丈人家请安、4样儿素菜底下各放一块肉,和原著接上了,越来越和原著贴近了,也解释了为什么非要去丈人家请安气人。
就是实在没法忍受明家大家竟然受得了这等气。
胖姐的嘴真会说,虎背熊腰带来的手壮,怪不得天天让胖姐背,虽然和原著不一样,倒也可以接受。
龙二也是有意思,和福贵坑潘少爷,把媳妇坑没了;完后没事人似的,和潘少爷坑福贵,热心好市民,哪里有民怨,哪里有龙二。
E6:凤霞的哭、天真和看着爷爷磨刀生气不解的眼神,封神。
徐老爷对自己够狠的,他爹没有做到的事,自己做到了,舍不得又必须得给警戒,还笑着说值了。
E7:赌的剧情一个波折后没有递进的情节,直接把家珍骂的这么惨,比原著还惨。
满仓也不等少奶奶,就带着跳花鼓灯的回去了。
徐老爷挺有先见之明,一看就知道福贵要败光家产了,过来人。
E8:茅草屋还挺大,本以为徐太太的面像怎么能显出来病呢,一换上衣服化上妆就有点病态的感觉了。
E9:凤霞和福贵跪着求外公让看看娘的委屈表情,封神。
陈老爷还非要把家珍再许配给春生,春生也是,看小姐的意思,家珍心里只有福贵啊。
这么老实的春生怎么会当上兵的,实在想不到。
E10:为了显示家珍的气节,增加龙二调戏的戏份太不合适了,龙二本来就瞧不上。
徐太太、福贵、家珍租着龙二的地,对龙二一点儿不客气。
老全没想到死在自己队伍人手里,还是第一次抢饼就死了,福贵也没有那么伤心,这是自己从军生涯的贵人啊。
E11:前边还在叫嚣着是龙二宅子,不是徐家老宅,后边就开始说是替福贵死的,前边解释了成分问题,和原著就有出入了,没原著那么紧张了,虽然心里还是这样犯嘀咕。
人算不如天算,只会败家的福贵和那么会算计的龙二,这句话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凤霞的哭戏,太赞了,不比老戏骨差。
E12:家珍比福贵狠心,为了有庆上学让人领养了凤霞,有时候女人是要比男人更狠更拿的定主意的,家珍更爱有庆,福贵更爱凤霞。
福贵爱打有庆吧,对凤霞十分疼爱,看见凤霞大晚上回来,又担心又开心的,开心大过担心。
E13:有庆敬爱姐姐,连其他聋哑人被欺负了也受不了,老师就不像话了,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顿批评罚站处理。
福贵也太傻了,一点儿都没有察觉出来,看老人们对自己的态度也该察觉出来。
校长来了就逃走的剧情不理解。
福贵埋怨家珍把凤霞卖给人家,家珍委屈的表演都封神。
E14:聋哑人听说凤霞长的漂亮,非要凤霞给当媳妇,这话咋的说出口啊。
不过这哥们儿短短镜头,对凤霞的喜欢倒演的挺深刻。
福贵一跳花鼓灯啊,眉开眼笑的。
家珍也很可以,有天赋,还是喜欢看他们笑的镜头,太少太稀罕了。
E15:凤霞是得了福贵和家珍的真传了,跳的也很出彩,但是爱情苦啊。
女老师挺奇葩,给的理由太打脸,说凤霞洗衣服会说闲话的,结果自己来给胡老师铺床。
E16:凤霞的婚事一波三折啊,先是同是哑巴对凤霞十分喜欢的,又是卖猪肉的,可偏偏对胡老师着了魔。
凤霞的花鼓灯,有庆的跑步,都是拔尖的,凤霞是家里人不让,有庆是有情绪不跑。
有庆不是在挨打的路上,就是在挨打。
E17:张健同志很有爱才之心,还很慷慨,连凤霞治病的钱都不让福贵家珍担心。
编剧也很给力,凤霞不会说话真是太让人憋屈了,那么好的媳妇。
福贵也跟着沾光了,还坐了趟车。
就是太爱出尔反尔了,胡老师和有庆一说,立马后悔了,应该让凤霞出去转转,愿意不愿意回来再说,重要的是要治好病。
和老丈人重逢,两人都变了很多,一番嘘寒问暖,很温暖。
E18:挺纳闷的,为什么聋哑一定是在一起的,天生聋哑是这样,如果后天的,都已经会说话了,怎么还会忘记说话,不过还是为凤霞很高兴。
E19:砸锅变成福贵出的主意了,这是要找骂名啊,每次都是家珍冷眼旁观啊,一针见血的指出症结。
二楞的角色有意思,三代贫农又好吃懒作,还偏偏斤斤计较意见多。
好不容易有个发财机会,还被孩子说的丢下了。
福贵挺不要脸,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让有庆烧柴,自己先睡会。
编剧也挺绝情,安排富贵来杀有庆的羊。
E20:凤霞是福贵的福星,又捡米又藏锅的,这么直白的说明大跃进的事,这电视剧也是厉害。
之前和丈人闹的那么不欢,如今恍如隔世,又亲近的不行,时光蹉跎,改变了很多事。
春生这衣食父母做的可以,从部队为大家带来了粮食,还叫回了外出的灾民,很有初心不变的风采。
E21:没想到丈人就这么走了,多好的人,忘记原著里丈人后来怎么着了,好像凤霞和丈人闹翻后就没有丈人的音信了。
春生的哭戏太封神了。
有庆的离开归为医院失误,没有归为时代的因素,开会说先不要声张后冷漠的医生说出你只有一个儿子就有些突兀。
福贵伤心在医院打闹的剧情封神。
E22:家珍大哭大喊的剧情觉得不合理,至少应该体贴下福贵的心情,福贵比她要更累,原著里家珍也更心思细腻。
胡凯为什么不辞而别,愧疚更应该弥补,直接走了,可能太难以面对了。
对福贵的打击太大了,偏偏还要自己来签儿子体校录取通知书的字。
院长没有医生的觉悟高,人很容易走歪路,尤其在那么多诱惑和那么多责任的时候。
春生娶了家珍的闺蜜颜莉莉,影视剧里的人物都得充分利用啊。
E23:明明福贵没告诉家珍,家珍怎么一口咬定是就莉莉有庆才走的。
不过看到莉莉不知该如何、满脸满身拘谨的神情,封神。
对当兵的都充满了神往,穿上衣服都开心的不行。
横生又定成分的情节,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过去这么久。
E24:让没文化只是三代贫农的二楞当队长,觉得不符合历史实际,再一次对以前的事情进行翻案,不是那时候的事情吧,反反复复又让满仓当起了队长,虽然解释的也有那么点道理。
二喜的精彩表现凤霞都没有看到,一见钟情的剧情给删了。
E25:二喜比原著能说开朗的多。
凤霞爱上二喜的原因也太简单了。
E26:这里的二喜更豪气啊,竟然想养头猪,给村里的每一户一块肉。
凤霞的故事也太一波三折了,偏偏凤霞要和二喜谈婚论嫁了,胡老师又回来了,凤霞爱是真爱,恨是真恨啊,咬的胡老师太狠了。
陈老师比胡老师还激动,这感情确实适合斗争。
满仓的话也太伤二喜的心了,原来怎么看怎么好,现在胡老师回来了,就嫌弃人家腿瘸了。
二喜是个敞亮人。
E27:满仓两头做人,应该人家当事人来做决定,老爱操心啊。
最出彩的人是二喜啊,明明喜欢凤霞喜欢的不行,还是承认胡老师更好,但是也告诉对方,自己不瘸的话绝对比胡老师更招凤霞喜欢,在胡老师动摇的时候,还警告他凤霞最爱的是他。
那么懂事理的家珍,还是一直责备春生解释不通,不是春生的错;还是让春生进了屋,也是跟原著的不同,方便家珍跟春生说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吧。
春生也没表达自杀的意愿,家珍又是用吼的,太突兀了。
福贵理解方式也太偏了,就因为想起之前的片段,就立马变了个人似的,对春生一顿鞭笞,不知道是这样来保护还是黑化了。
E28:这段时间应该是打倒走资派,怎么又开始算地主的旧账。
福贵每到二楞的时候就开始调皮,高喊打倒地主福贵,然后让人注意自己在牌子上写的破鞋张英果。
原著里农村受到的波及是比较小的,这里很大啊。
福贵挺心酸,偏激的自保,以为承认了就不会出人命,自己做帽子自己写上打倒地主福贵,还要安慰家珍和凤霞,还一直自我调侃。
胡老师走了,才让二喜来娶凤霞,这样的安排太不好了,不能为了凑剧情这样安排。
E29:福贵背着家珍,凤霞和家珍拥抱连带着三人拥抱的画面挺逗,拉板车的轿子又简陋又别致。
还是农村务实,批斗会开的简单快捷。
桥面那么宽,就骑不过去推车过去还不行,非得扛着。
二喜上着班还开修车铺,还知道出租车,生意天才。
E30:妇产科前民兵的那个眼神好奇怪,好像说中了心思似的,如果真是想看妇女生孩子,真是神来之笔,但不是的话,太有意思了,这表演可遇不可求,自己都表演不出第二遍。
E31:和原著不一样,二喜为了给家珍报信,掉到河里淹死了,比凤霞和家珍走的早。
家珍伤心的表演,封神。
福贵和二楞喊打倒对方够有意思了,苦根还出来喊打倒福贵,始料未及,四人帮粉碎了,福贵还得挨批斗不知道史实是不是这样的。
E32:凤霞为了看清是不是胡老师结果被砸死了,这样的安排让胡老师多内疚,让小苦根多难受,聋哑人安排在工地就极不合适啊。
E33:在牛面前磨刀,太残忍了,你换个地儿。
原著是福贵自己最后买的牛,剧里是苦根央求的。
把苦根、春生都留下来了,三个人一头牛夕阳下一起回家的画面真的太美好了,充满了希望。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一部老百姓的生存史,是福是祸,是贵是贫,随着历史的变迁,百姓就像浮萍,起起落落,各种政权变更,各种运动政策,让生命在必然和偶然中出生和逝去,活着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福贵的父亲死于儿子被赌博欺诈所致的绝望毁灭,福贵的母亲死于不知儿子生死的恐惧焦虑,福贵的战友大全死于战争己方的杀戮,福贵的老丈人粮店老板陈掌柜经营了一辈子粮食竟然死于愚蠢冒进之饥饿人祸,福贵的儿子有庆死于以下媚上的马屁权贵,福贵的女婿二喜死于运动中侥幸生存所致的慌乱意外,福贵的女儿凤霞死于久病不治、耳聋残疾的工地事故,福贵的老婆家珍身为堂堂的富家小姐竟然死于长期贫穷的营养不良。
各种扭曲的政治运动,让村民们捧着金饭碗挨饿,集体主义豢养懒汉,成份划分造成阶层压迫和歧视,法律之外的批斗对人性无情的摧残,不讲究科学事实和经济规律的所谓高大上、假大空的社会资源浪费,更是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免于战争、疾病、饥饿、歧视、恐惧等文明的价值理念正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
告别野蛮,告别强权,告别禁锢,告别欺压,让这片土地回归正常吧。
早期福贵的不争气,中期的悔改,后期的安稳,都让人看的时候很感慨有庆死的很冤,当事人不知情,老师不知情,按理就该让医院承担责任,却在一次次推阻中困难重重二喜死的冤,回家报喜就被河淹死了,明明刚刚要好转凤霞死得冤,本来可能生活会一步步走向新时代有些人说是福贵的锅儿女背,我认为不对,富贵有错,但也自己吃苦果了,有时候人的命会被时代裹挟,不由得个人扭转,富贵一生过得忐忑,却也圆满,有儿有女有爱自己的老婆,有一处田地,活的比他当地主要滋润的多,当地主的他完全没有魂,哪怕娶了陈小姐,也不去珍惜,被龙二和潘家骗去整个身家,却也因祸得福在后续活了下来,几番运动下,儿子去世,女婿去世,女儿去世,老婆去世,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是他至关重要的人,他会不伤心?
不,只是他需要挑起担子,他要为孙子而活下去,徐家需要他,他的心里有一个梦,梦中鸡变成了鹅,鹅变成了羊,羊逐渐变成了牛,生活就这样有了盼头从福贵身上有太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又有太多需要警惕的地方,看懂福贵,就有可能有福有贵
看过葛优和巩俐的电影;想要在微信读书上看书,竟然不是免费的。
我还是先看《福贵》吧。
竟然有刘敏涛。
——————————————————————福贵福贵不计较身份,去演讨饭的大兰花;福贵说,下人也是人。
“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吧。
”“我教你跳大兰花。
”“我们去捉迷藏吧。
”少年的喜欢,是天真无邪的。
陈创演得真好;看到刘敏涛,总会跳戏到《琅琊榜》《伪装者》《父母爱情》哈哈哈。
福贵抢亲:家珍坐在花轿里,说,“福贵,带我走啊!
”福贵喊了一声,“叔”,把身上最后一块大洋给了长根——曾经背着福贵走路的长工,长根。
长根回来的时候,是福贵背着他的,背着的!
人穷不怕,怕的是没志气。
福贵和家珍,是爱情呀!
福贵想凤霞了,就打有庆;福贵想看凤霞被拒绝了,委屈,又打有庆。
福贵疼凤霞。
羊比爹亲,姐比羊亲。
凤霞跳花鼓灯,能把人跳哭。
多好的女孩子!
胡老师你不配。
家珍喜欢福贵,不嫌弃他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福贵喜欢家珍,就勇敢去追,不觉得自己没文化配不上,所以两个勇敢的人能在一起。
——胡老师喜欢凤霞,又嫌弃她是个哑巴;不喜欢戴眼镜的女老师,又享受着两个女人的爱慕。
摇摆不定,呸!
一家人都爱凤霞。
他家窗户我喜欢,转来转去的。
“陈叔,你看看我是谁。
我是春生啊!
”——外公走了,饿的。
有庆死了,抽血死的。
心碎了我的天,多好的孩子!
福贵一个人把他埋了。
抽血救的人是刘春生的老婆,颜莉莉。
我的天哪!
省城罗医生治疗耳聋,罗妈阻止,凤霞回家。
二喜,火热的小太阳。
凤霞,喜欢谁就做他的“佣人”(洗床单擦桌子打扫房间)。
福贵总喊有庆“畜生”,满仓总喊福贵“地主坯子”,苦根总喊“福贵”。
这一声声,都是爱呀。
家珍也走了,福贵的大兰花还在跳着。
福贵买的牛,叫徐老爷。
福贵干完活儿,对牛说着话呢,好像家人都在身边,一个都没走。
要是农民好了,这个国家就好了。
苦根没死,他是希望。
——————————————————————徐老爷(门槛上,气死)、徐太太(重病死)、陈掌柜(粮店门口饿死)、有庆(给新来的校长输血)、二喜(生了儿子去村里,河里淹死)凤霞(工地上被水泥板砸死,因为看到胡老师了)家珍(身体虚弱病死)——————————————————————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文革(打到当权派)——农村学大寨修梯田——土地承包责任制
还记得第一次看《福贵》的时候是在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跟着爸妈一起看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到现在长大了,拜读了余华先生的《活着》这部书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温了一遍这部电视剧,不禁使人热泪盈眶,感触颇深。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电视剧《福贵》通过讲述地主徐福贵跌跌宕宕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饱经沧桑的福贵,经历了磨难的一生,从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孤寡老人,在送走了儿子、女儿、老婆的他最后只有孤零零地与老牛为伴,然而他依旧是那样乐观且豁达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电视剧中则更是通过多次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与福贵乐观豁达的心境相衬托,着重突出了活着的意义。
即便经历过再多的磨难,生活给予我们再多的伤痛,也依然要有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的勇气。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的本身就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大意义。
还好电视剧的最后,编剧保留了苦根的存在,不至于让福贵一个人孤苦伶仃, 徐家也还留有最后一份希望。
“他能把我们老徐家的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变成牛,我知道他准能。
”或许终有一日能有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的那天,我们相信他能做到。
电视剧《福贵》所处的时代历经国共内战、土改、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新中国成立时期的重大事件,有人说福贵身上有那个时代的缩影,有人说福贵是时代的产物,但就我来说对于类似于福贵这样的农民的来说,远离城市的他们,有的只有“上面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遵从,他们远离政治中心,他们不懂文化,他们最关心的就只是粮食的收成问题,就只是一日三餐的温饱而已。
对于我们来说,对于类似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或许最大的福贵就是好好活着。
就像片尾歌词唱得那样:“福贵啊,福贵,谁福谁贵。
福在那无求,贵在实惠。
花鼓声声唱江南丝雨,喜怒哀乐听小乔流水。
五福临门是天上的花朵,大富大贵那只是铁树的花蕊。
福贵啊,福贵,啥叫福贵,福在平安,贵在滋味。
莫道是天上神仙就好,活在人间实在最美。
平常事,平常心,平常的人,好好地活着那就是百姓的福贵。
平常事,平常心,平常的人,好好地活着那就是百姓的福贵。
”
编剧太神了,加的角色没有一个多余的,改编的很好,跟原著相比,少了一分命运多舛,不,是历经人生的冷漠,多了一点希望,对于大多数爱大团圆的观众来说这个结局已经很好了全剧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人物塑造都是很立体的,在我之前看好多遍活着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演员演是怎么样,没看过张艺谋的电影,看了剧照,我觉得巩皇还有葛叔的气场不适合家珍与福贵,可能是别的角色印象太深刻了。
剧版我觉得陈创演得太好了,他完全演绎出福贵有一点单纯,没心没肺,但是又有点狡黠抖机灵,憨但是不憨厚(后期干活多了有内味了)大姐演家珍我其实有点不太能接受,因为摇晃的红酒杯太深入人心了,看下来我发觉她就是家珍啊!
她能发现福贵的特别,能勇敢掀开帘子嫁给他,能胸怀大物福贵都那么讨厌她还能冷静从根本解决问题,我最最佩服的是家珍的坚强,软骨病她也扛下来了,撑到了最后一秒,她可不止活了两个月,她还活了几年呢!
大姐在里面哭戏太好了,哭二喜那里我真的哭了,听到二喜被淹死她的情绪那里就铺垫很好,她真的很喜欢二喜,要不然怎么哭得那么撕心裂肺,让我想起了我伯母喊魂的时候凤霞在剧里面也是有蛮多CP的,胡凯,张健,还有罗医生,二喜。
胡老师和她真的差了点,也许不是,胡老师更在意的是自己,他喜欢凤霞,但是可能没有太爱,我能感觉到如果二喜是他,绝不会去山区独自痛苦好几年,不会拉过她的手后痛苦倾诉颜莉莉的死不是他造成的,他的心理包袱太重了,他也是很在意别人目光谈论的,他需要被拉一顿(有庆快来,你胡老师作妖了,快来冷落他一阵子!
)而二喜不同,他是瘸子但是他根本不care周围人谈论什么他只在意与凤霞有关的谈论,凤霞作为一个聋哑人,本来就是弱势一方,怎么去拉一顿胡老师呢?
如果胡老师没有被议论,内心谴责而逃走,他们在一起也不会很好的,至少不会像和二喜一样好,凤霞那一段日子是很幸福的,(虽然我是颜狗,对于二喜有时候对凤霞的亲密还是接受不了,略微)二喜很能考虑凤霞,买东西买全套,邻居推荐买毛线织衣服也是,如果他不是知道凤霞会喜欢并且会织的很好他会答的那么干脆吗?
这种男人除了脸身材这种在婚姻里根本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差一点外,简直是完美,对周围也是热情洋溢,对妻子更加爱怜,又爱又怜,出手大方,工作能力强,脑子好使,心思细腻……哎呀二喜太值得夸了!
但是我们凤霞也是很好,学什么都很快,善良,孝顺,勤劳(这样概括太干了,但是她真的做得比这些形容词还要好)。。。。
突然觉得她跟胡老师也不错,她给胡老师洗衣服我尝出一股细水流长的味道??
张健也好,罗医生也好(这个难对付的就是固执的“恶”婆婆)凤霞演员王雪菁长得很好看啊,为什么没演戏了,她秉承了聋哑人这个概念,从头到尾没有出戏的时候,有很多高光时刻,她聋哑但是不瞎,也是心思细腻。。。
满仓也好,很仗义,勤劳,我还以为后面会变一点,至少自私一点?
但是,人,坦坦荡荡这部剧如果老实按原著绝不会这么精彩,小说其实你看好像在看流水账一样,就是很贴近生活,偶尔来点戏剧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导演让我们感受到他们都是人而不是服务主题的工具人(小说也不是工具人哈)
240916:福贵因为赌博把100亩贡田以及徐家的大宅院抵给了龙二,龙二成了地主,福贵成了佃农。
解放军来了之后,打土豪、分田地,把龙二的成分划分为地主,没收了龙二的全部财产,并且枪毙了龙二。
而福贵则被划分成了贫农,得了五亩地。
龙二被枪毙前对福贵喊道:“福贵,你记住,我是替你死的”!
此真乃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
普通人的愿望和努力在时代变革面前不值一提,顺应时代的变化则能够生存和发生,违背时代的变化则要毁灭或削弱。
男女主角太出戏了 福贵傻的有点过了
一个民族走到现在,愿那些曾经的苦难都化作今日的智慧,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我不敢看这种的
福贵这个角色和演员好配啊!演员也把福贵这个角色演活了
小时候看过,福贵儿子被人抽血过多而死的那一幕真是给我虐坏了,现在想到还是不舒服
演福贵这个好猥琐啊 看不下去
要不是他爹拦着福贵兴许还能成为一个舞蹈表演艺术家哈哈哈还是喜欢葛优演福贵,看这个男主演福贵总感觉看见了哮天犬……更喜欢电影版的改编有点奇怪,增加了很多没用的东西,看原著不记得有福贵跳花鼓灯这段
已经很贴近原著了 只是少了点原著的悲怆感 更朴实无华 比这两年靠吹的上九分的一些电视剧好多了
我还是觉得电影比较好看
竟然有这么多人标记过……
主角配角每个人都演活了,但是剧情完全可以压缩到10几集,太拖沓导致冲突性不够,悲剧感受不到很悲,结局改了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前面是不是拖沓了点?或者男女主可以找小年轻来演,年龄问题真的不是演技可以克服的,看刘敏涛娇羞真的太难受了,很赶客的。后面他们演技就自然了,虽然巨惨,全家像被诅咒了一样惨,但还是好看的。
演员演技可以。服化道还有质感看起来没有那么老,看起来像七八十年代,不像刚建国。改编的地方有点别扭,花鼓灯竟然成为了关键元素,晕。
导演简直侮辱了原著
没有小说的味道,前半部分是白酒兑水+父母爱情,后半部分的动乱年代徐家川拍出了世外桃源的感觉。。唯一觉得贴合的情节是有庆被害,而故意隐瞒的院长反而被红小兵批斗。。
小说>电影>电视剧,电视剧的BGM插入太频繁了,导致唢呐一响我就出戏,有种让我强行悲伤的感觉……还有凤霞的感情戏改编得太多了不喜欢
今天才看完原作小说《活着》,本来以为我从没看过与小说有关的影视剧,但是看到福贵的儿子被抽血至死,这个情节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就是觉得这个小男孩好傻,活活被抽光了血,太可怕了!苦啊,真苦!
就是这部了,就算之前先看的原著小说活着,也依旧在电视上看哭的稀里哗啦,记得最后我超级感谢电视剧没让孙子被黄豆噎死....所以老谋子的电影版在我心中只能是最后一位了
多的不言,片尾的歌曲真差,其它的还正在看,看完再琢磨
IP产业化运作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