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
差点没被搓吧死的好几茬人,津津有味的看着这本该让他们发怒的剧。
就好象新纳粹说奥斯威辛当年是植物园,结果犹太人说是,里面的薰衣草现在都没有这么香的了
今天无意中看到电视点播有这个剧,时隔十多年重新打开看,跳到石晶当兵那段,熟悉的音乐响起,心里真的感慨万千,除了想起初高中时期暑假在外婆家看这个电视,下午一起烧柴做饭,傍晚一起散步的美好时光,另一方面再一次被剧情打动,胡达凱和石晶,真的是我心中的意难平。
胡达凱这样的男性,可以说是我心中近乎完美的男性形象,为什么说近乎完美,是因为他为了对方,隐瞒了自己残疾的事实,没有联系石晶,这点我不太赞同,当然传统的观念,各种感情都在推崇奉献,“为对方好”,但是你以为的“为对方好”却不一定是。
石晶在火车上那句:我就像一个病人一样,从22岁一直守到29岁,这里长满了荒草。
真的让人感同身受的心疼。
石晶的形象敢爱敢恨,潇洒勇敢,可以说是让我爱上这部剧的关键,远远超过了主线剧情。
可是偏偏这样的两个人,却没走到一起,或许这也更符合现实吧,但确实意难平。
可惜可叹。
石光荣是个贫穷人家的孩子无爹妈,当兵了才有口饭吃,在部队好好打仗为解放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他和褚琴的婚姻生活,要是在现在,会被骂死的,根本不会让播出来,因为现在很多人他没办法想象那个时代的婚恋观,他们认为人生而自由,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谓的自由是石光荣他们那一辈人用生命用鲜血用牺牲换来的!!
一部老电视剧了,每每想起还是会激情燃烧。
电视剧没有主题歌,但贯穿全剧的主题伴奏深入我心,太可了。
男主石光荣的刻画简直不要太生动,那种不懂风情,文化不高,争强好胜的性格与女主感情细腻,讲究生活品味之间的碰撞形成了一个个生活的梗,这些事梗看起来平常,但生活中这种互相之间的不理解又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太有感触,太生活化了。
对可能老一辈的爱情都是那样吧,革命理想大于天,婚姻也是革命的一部份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懂这些吧。
他们后辈的恋爱故事同样感人,太好看了。
因为演员后期个人的一些做法我实在不能理解,不然作品满分必须的,现在4 分吧
最近重温了一遍经典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一部讲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军人艰苦创业的故事。
在这部剧中,石光荣、褚琴等人鲜活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坚韧和智慧。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部剧的原著作者——都梁。
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厚重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而剧中的演员们也将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
尤其是饰演石光荣的李幼斌老师,他那充满粗犷气息的表演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除了出色的演员阵容外,《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制作也十分精良。
无论是布景还是服装道具都能看出制作团队的用心良苦。
此外,剧中的重要元素——部队生活和战争场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这种真实的再现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
最后来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吧。
《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爱过!
同时我也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震撼到落泪不已。
这部经典之作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永远铭记和学习借鉴的优秀作品!
文/小小yumiko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平淡无味的,而我们又想在生活中制造一点波澜出来,所以我们一直再为幸福和快乐而努力。
就像我们选择一部电视剧来消磨时光一样,你肯定希望电视剧中能有让你产生共鸣的地方,而且会有些让你似曾相识过的感觉,从而让我们在茶余饭后可以与亲戚朋友产生讨论。
现在的电视剧太浮躁,没有大牌明星的助阵,而且演员脱离不了一种戏剧化的舞台表演,使得电影人物过于舞台化而非生活化,这样的电视剧完全没有任何的可看性。
但是对于许多3流电视剧来说依然创造中国电视剧记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观众的品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岁月加上那么点激情才算叫生活,只有激情融合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激情才会长流不息。
即使没有花前月下,也算是心心相惜。
虽然没有流星许愿,但生活中不缺少幸福。
他们在吵吵闹闹中,互相埋怨中不断的磨合,走过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故事真实,人物平凡,观众看了感慨。
这部电视剧的定位非常明确。
就是经历过战争年代走在红旗下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以及我们的父亲母亲这一年龄层。
对于这些40岁以上的受众的定位自然不会有我们这些年轻人所喜欢的故事情节,但是编剧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背景,一个所有年轻人父母小时候所生活的年代。
从小就听出身军人家庭的妈妈讲他们小时候的部队生活,似乎在妈妈的心目中当年在那个军队大院长大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绿色的军装衣服在当时比现在耐克阿迪的要好得多,因为这代表了一种身份。
而这种优越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渐消散,军队生活也没有那么吸引人。
其实这部电视剧已经是众所周知,片子的好坏已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有一个标尺,这种标尺的不同也决定了你在这部影片中得到多少快乐。
或许你对片中的石光荣这一角色的固执有些反感,或许这种固执会让你喜欢。
对于电视剧来说塑造一个能让我们观众在茶余饭后当做讨论的话题的人们,那么这个电视剧就算是成功。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评论对于整部影片的观影感受是必定受到影响的,本来就是为了娱乐而来但是非要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剖析片子这无疑是一种累赘。
只是我们的评论目的就是让与我们有共同观点的朋友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诉说。
《激情燃烧的岁月》创造了中国军旅电视剧的一个奇迹,片中的演员演得好而且音乐也用的恰到好处,在悠长的音乐中仿佛能感受到父辈们曾经的那些青葱岁月,那些值得他们留恋的也正是本部电视剧像我们诉说的,只是那种留恋的东西叫做往事。
记得跟父母一起看过这部电影,不难发现剧中的一些很不起眼的细节就能让他们回味无穷,而我却不知所以然。
甚至于石林与伙伴们偷开汽车、打架,都能让父母看的热泪盈眶。
或许这就是不同年代人之间的代沟,这种代沟就是你永远不明白六十年代生人为什么喜欢那种《地道战》之类的片子,他们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你一个老大不小的人了每天坐在电视机前面看日本动画片一样让人费解。
《激情燃烧的岁月》勾起了六十年代人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是这一代人特有的浓厚的历史感,经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他们,生活阅历是如此丰富,到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是回过头去看看那些纯真年代的童年趣事,父亲对于这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痴迷到每天拿着它的那个采访机录下之后不停的一遍又一遍的放。
既然都喜欢了我不喜欢可能就不合群,对于这部电视剧就故事内容而言是非常生活化而且真实的。
这表现在很多细节方面,比如石光荣老家来人,在吃饭的时候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没有见过农村来的叔叔大爷们,心中自然产生了好奇。
他们的吃饭方式蹲在墙角里吃饭让他们也跟着模仿。
其实这种经历在我小时候也经历过,似乎这种平凡小事最能体现出一个作品的细心程度。
康洪雷作为本部剧作的导演有着独特而又敏锐的视角,多年的卧薪尝胆也让这个即将而立之年的他用这样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剧作让自己一片成名。
虽然石光荣这个军人形象不算完美,但是就是这种真实让我们看到了蕴藏着多么可贵的品格,虽然不完美但是他确实称职的,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家庭中他使他的生命与他们的生命是融合得如此完美。
我们留恋青春,就像我现在流连大学生活,因为他总是在一开始觉得漫长无味但是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刻才发现时间短暂。
时间已经匆匆走过,就像初恋的感觉。
而我们怀念那些激情然手的岁月,是因为他总是与我们形影不离。
单单从剧的表现和艺术手段来说,当然也该是9分以上,有的人对本剧的三观进行驳斥,那我就为他辩护一下。
石光荣是一个100年前出生的人,要求他按照现在的逻辑和标准去做事,我觉得是很不公平的,他在那个年代,做到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整体是值得肯定的。
他在家庭中的表现确实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大男子主义无法原谅,但是考虑到时代的局限,当然是应该理解的。
更何况导演本人对这些情况已经做出了严肃的批判,他与妻子孩子之间的矛盾、争吵和冷战,都已经明确了导演和编剧的态度。
至于石光荣和妻子之间有没有爱情,我想肯定是有的,爱情是多种多样的,一见钟情是爱情,相濡以沫是爱情,相敬如宾是爱情,相忍为党也是爱情,爱情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当事人觉得有爱情就好了,我们都无权代替别人说这不是爱情。
最后一个问题,石光荣和褚琴的结合是不是抢亲的结果。
负责的说,是的,但是考虑到时代,也不是不可原谅的。
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从微观上来说,这是悲剧,但是从宏观上来说,这是规律。
还是那句话,100年前出生的人,在70年前做出的事情,我们要用现在的标准去评价,是不公平的。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本剧的原著《父亲进城》,《父亲进城》其实就是按照现在的价值观去对石光荣的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我觉得写的很好。
但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岁月是对父辈(对很多90后来说是爷爷辈)的历史进行一个同情与理解的回顾,立意完全不同,但是都拍得很好。
其实说来说去就一个建议:不要用现在的价值观去评价前人,这不公平。
差不多快二十年前的剧,同类题材里的翘楚。
时常感怀,有些人有些事就是格格不入世人眼,却独独毕生坚持,将人格立了起来。
石光荣无论是战斗中的一腔孤勇,对家人子女的严厉苛刻,看似石头一块不近人情,事后仔细想想,其实也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他有自己的坚持与行为准则,一生贯之,很羡慕很倾佩。
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性格,还是要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予以分析讨论,才是对的。
每个人都会从年轻走向衰老,但是总有那么一段岁月深深刻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父亲和母亲送走女儿,互相搀扶着走到东辽(剧中虚拟的城市,实际上就是沈阳市)中街,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父亲说,当年我就是在这进城的,你梳着两条大辫子,扭着小腰,别提多带劲了。
母亲说你在马上不错眼珠地盯着我,那股劲头儿活像个胡子。
父亲说,我这一辈子第一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石光荣的今天。
第二感谢你,没有你,我石光荣也过不上这样有儿有女有滋味的日子。
可惜这滋味还没品够就老了,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在这等着你,咱俩接着过。
母亲眉开眼笑地说这辈子还没吵够啊?
父亲说吵也是滋味,全看怎么品了。
一轮夕阳挂在城市的天空上,母亲舞动着火红的绸扇,领着当年的老文工团员们跳着扇舞,父亲站在中街广场高高的台阶上看着领舞的母亲,依旧像年轻时那样痴迷入神。
”
5星,多年前看过的经典连续剧,那是还小,很多不懂不明白。
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理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个热血忠魂的岁月。
孙海英演的石光荣够硬够顶,完美演绎了一个追求光辉、荣耀的军人形象,置生死于肚外,对待生活、爱情也是非常认真,热血澎湃。
为那样的时代而赞叹,为那样的岁月而激动。
经典电视剧,值得传颂。
孙正英把大男子主义在此剧中发挥到了极致,不喜欢大男子主义,也不喜欢吕丽萍。
哈哈 无聊的时候看的
不喜欢,搬一下别人的评价“中国特色的强奸”、“以国家的名义交配”
孙海英演过了
组织之命,领导之言。老子打江山不就是为了坐江山嘛
斯德哥尔摩恋人。最后一部完整看完的国产电视剧吧……那时才几岁?
康洪雷最好的一部了
去他妈的孙海英
哈皮的老俩口~
吃面条...
只记得里面有个家暴男。
绝对的经典连续剧
觉得过了。。
好剧。
还以为是多好看的军旅剧,结果就是一堆让人看了生气的烂事
身边的人貌似没有没看过的~
当时谁能想到孙长老夫妇变成了神棍呢?
大爱
陪家里人看过,但并不太喜欢,男主太大男子主义了。
因为在《演员的诞生》看了凌潇肃演的片段, 于是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