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是2004年夏钢导演执导的一部民国题材电视剧,改编自同名话剧《天下第一楼》,演员有巍子,王姬,张嘉译,李光复,周莉,濮存昕,韩善续,修宗迪,张炬,邢佳栋,张永强,陈宝国等。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以话剧为基础,讲述了主人公卢孟实个人奋斗直至楼起人空的命运,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我很喜欢老舍先生作品那样的风格,天下第一楼,人文特色丰富。
那些嘎嘣利落脆的介绍各种菜品的台词。
为什么,因为这是文化,因为编剧懂,不懂,能写得这么嘎嘣利落脆吗?这戏里,充满了这种文化的味道。
其二我又喜欢作品的人物描写,老舍先生的人物画框里普通的市民描写尤为吸引人,这些形象也与京味文化相辅相成。
电视剧场景更丰富,人物线索更庞杂,每个角色都有丰富的感情描写,人物命运也更加扣人心弦。
这部剧称得上演技担当汇聚的戏了,编导十分重视再现那个时代的故事与人物关系,并把它表现得活灵活现。
中间穿插老北京的建筑、吃穿等等,更让观众跟着戏走,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啊。
1,堂头是种神奇的存在。
2,老掌柜下的一盘大棋。
3,纨绔子弟某种程度上可以和直男癌划等号。
4,做菜好吃的女的长相一般都不会太差。
5,濮存昕从此在我心里摘掉了中老年妇女偶像的帽子。
6,这真不是全聚德瑞蚨祥六必居联手打的超长软广?!
7,明明找到了最强合伙人最后还是把鸭子店传给了不争气的儿子,是不是"人类智慧"输给"动物本能"的表现??
8,麻辣个鸡我想吃烤鸭!!
老舍先生写茶馆,写骆驼祥子这个他拿手,因为那是他的生活,其实这部作品,我也就能记得个大概,每每看到巍子的演技,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总是那个有自己独特生存法则的克五爷。
这做的不对,血外行,这能放芫荽吗,这得放韭菜沫,然后一口差点给那哥们手指头咬下来。
作为当年的神级败家子,他和范五爷都是各种翘楚,没有民国,俩人还是满清的贝子。
忘了这年头清宫辫子戏不时兴了。
其实克五大多数时候还像个人,有钱的时候吃喝玩乐,没钱了也能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比起范五爷出门还要体面一点,克爷为了一口吃的,什么招都用了,他也好吃,也懂吃。
满汉全席还是馊了的半只鸭子,都能照单全收。
甚至是不正宗的猪拱嘴,也能狠狠咬上一口。
难得我五爷没有抽大烟,这也不影响我五爷拉洋车嫌客人太胖。
就五爷这个饮食习惯,还能活着这就是挺抗祸害了。
落魄了的五爷偶遇职业生涯焕发第二春的修先生,如同现实中无数恨人有笑人无的损友。
和修先生当街骂起来了。
当年五爷出去吃饭,你修鼎新就是我小跟班,现在你好了,那你把当年欠我的饭钱还我。
修先生这个气啊,自己一个美食家拉下脸来给饭馆揽客遇见熟人就够没面子了。
没想到还碰见这么个主,自己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时候,卢孟实来了,张嘴就是一句修二,修先生大手一挥辞职不干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给老板开了。
其实这个事就是五爷的错,关键是五爷一贯就是这个德行。
千错万错都怪我修鼎新没管住自己的嘴。
于是修二当了祖上传下来的家当,享受了克五给他拉的这趟车。
心理平衡点了,把钱给了克五。
你不是说我欠你钱吗,我一次性给你结清了,以后咱俩就各走各路。
克五人都傻了。
我当街找茬就是讹点钱,没想到你还真给我啊。
终究是修先生重情义,临走还不忘嘱咐五爷,这钱存着点别造了。
五爷感动的眼泪都要下来了,修先生真是讲究人啊,自己得为他做点什么,于是五爷直奔福聚德,给修二找场子去了。
只能说我五爷有独特的行为准则。
进了福聚德,点了一桌子菜,先骂伙计,再喷堂头。
卢孟实一看是来找茬的,一点没惯着。
找几个地痞流氓给五爷一顿暴打。
喝多了的五爷看着面前的女子,您老是不是唱大鼓的小苹果?
看我五爷对美女还挺有礼貌。
结果让人一顿报废。
就这样修先生卖了家当,和卢孟实的初恋合伙开了一家私房菜。
在卢孟实被东家扫地出门那天给卢送了一副对联。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卢孟实百感交集啊,我给补个横批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年他怎么对的修二,今天王子西一样能这么对他。
没有卢孟实,这馆子早黄了。
卢孟实一夜白头啊。
为了这座楼,他搭上了时间精力,还搭上了刘金定,到头来落得这么个下场。
人这一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但有放不下的人和事。
修二爷能靠自己的才华东山再起,卢孟实没法面对死了的刘金定和疯了的小辫刘。
人生是痛苦的,快乐是短暂的,即使你身居高位也是危如累卵,不如三间老屋来的自在。
而我们的五爷呢。
连这三间老屋都不要,正所谓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唉,五爷好赖是吃过见过,我这一辈子,基本算是白活了,也罢,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是时候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这么好的电视剧豆瓣就这么几篇影评真遗憾。
因为是从话剧衍生出来的三十二集电视剧,编剧还是同一个人,话剧的绝大多数情节、台词都被拆分进了电视剧的各个段落里。
不容易的是没有稀释,在没看话剧版之前并不觉得哪一段生插得突兀。
不算夸的说,电视剧版几乎就是将话剧版隐含着的细节交代出来,并没有注水或者硬抻的意思,没有什么水词儿。
比较话剧版的内容在电视剧里的别样表达(比如某句某人的台词分给了另一个人说),或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在基调延续了话剧“一个人干事八个人拆”的凄凉意的同时,电视剧版对很多人物的再塑造都颇具玩味。
卢孟实的狠辣手段,刚愎脾气,犟直性子都做了几倍的合理化放大,对其最终的悲剧命运也有些情节上的悲悯——比如说他在老家新起的宅院是低价买下。
王子西、修鼎新这些原本在话剧中面目模糊的“大群众”,也一者矮化,一者拔高,成为了各有一番作为的性格人物。
倒是编剧用情最深(在话剧最初版中是与卢孟实并行的男一号)的常贵,可能发挥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更多的新加入情节都是同义重复。
因为情节需要,电视剧版新加入的角色可谓满筐满谷。
大体而言,都是加分之作。
福聚德的死对头“适意居”一干人等,从重情斗狠的纨绔公子到大彻大悟的入世老板,瑞英应该是可以媲美卢孟实的经典角色。
包括有胆有识也有差有错的瑞英之母,甚至剧中下坏手最多的花鼻子,都不是简单的平面人物。
将话剧中的“李小辫”一角拆成刘小辫和刘金锭父女,李小辫的性格台词基本被老爹继承,而刘金锭女扮男装,痴恋“卢哥”,豪迈仗义的角色赋予,带动卢孟实感情事业两条线走向无可挽回的毁灭的剧情,基本掩盖了因为拆分角色而带来的事实逻辑上的可疑之处。
至于卢孟实家乡的老妻,唐家两位混世魔王一心机深狠、一黑道霸蛮的妻子,玉雏丫鬟小翠、原籍丈夫阿根,以及清朝遗老遗少的群像,都是画龙点睛的绝佳创造。
或许电视剧是面向大众的艺术,对于玉雏话剧中妓女的身份,就做了一层严肃的剥离。
既讲了她凄惨的船娘身世,又明确表现了她不愿委身于娼妓之门,也未住入福聚德。
当然,对于她“红尘巨眼”的激赏,帮助卢孟实将鸭四吃改为八吃从而渡过难关的情节依然在。
点明应该哄着大少爷学戏,支二少爷去天津温柔乡的段落固然删除,但有了在二人情义已逝之后依然义不容辞以身犯险搭救入吴佩孚之狱的卢孟实这一段,话剧版中这唯一的女性角色的灵魂就不会丢失。
当然,由于电视剧版加入了更多的柔情戏,以及演员选择表演方式的不同,使得新版的玉雏不再是老版的那位牺牲自己的刚烈女子。
这份从容源于人物身份的根本性变化——不再坐实了是妓女,这也是“大众道德观念”导致的一个无奈。
在情节上,由于话剧中福聚德大楼是“幕间而起”,大幕一起一落便已告成,电视剧就必须将如何垒土奠基的过程一笔一笔地道来。
于是,有了承办劳军宴,吸纳散户存款等等故事的出现,又因为张勋、溥仪、张作霖、吴佩孚这些历史上的头面人物的走马灯式登场,使得电视剧的前二十余集完全成了传奇大戏。
传奇大戏之余,还有福聚德适意居的“商海斗法”,这都使得唐家二少等等拽卢孟实后腿的一条暗线变得凌乱不堪,前后矛盾(话剧里一次推挡债主的说辞电视剧中对着同一拨人竟然用了两次)。
而自从“八抬大轿”的大楼盖成,电视剧的整体气氛就变得悲凉了。
这种变调十分考验编导的勇气——毕竟与世俗口味不符,但这也是必须为之,水到渠成的。
《天下第一楼》作为一部群戏,人艺的班底是支撑其丰满的重要条件。
李光复的常贵,韩善续的罗大头,都是话剧版的本色出演(虽然不是一版之内)。
常贵的善解人意,卑微弯腰;罗大头的憨直脾气,小错不断,均得到了十足的展现。
其中在话剧版中稍显单薄的罗大头,终于经过情节性格的反复渲染变得相当有血有肉,宛在左邻,也算对得起韩善续老师为了话剧里一个挑鸭子的动作到烤鸭店亲身实践几个月的生活积淀。
有趣的是,在初版话剧中,李光复与在电视剧里扮演王子西的修宗迪分饰二少爷、大少爷。
而到电视剧里,唐家二少一再刁难二人(唐家大少唐茂昌的饰演者张永强在话剧中却是克五的不二之选),这种角色转换,颇见演员功力。
电视剧行业里的熟脸们的露脸也相当过瘾,许还山的张勋,陈宝国的吴佩孚,方子哥的瑞泽,洪宗义的大执事,马精武的刘小辫…… 配角之上,便是主角。
巍子的卢孟实,王姬的刘金锭,张嘉译的瑞英,濮存昕的修鼎新,周莉的玉雏,五个主角能够立住——特别是当年并不大红的张嘉译,给了观众一集集看下去的动力。
巍子利用细节塑造一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饭庄掌柜,一个左手悬在腰上的手势,几个不经意间的动作,一帆风顺时的春风得意与屡做屡挫的满心不甘,都与人物浑然一体。
而濮存昕在全剧的后半段逐渐发力,将一股苍凉意揉进对克五的一拱手和背对一挥手里,让这个翻新角色的古调之风令人反复咀嚼。
今日重看这部十一年前的电视剧,不禁佩服导演的眼光。
比如张嘉译,比如邢佳栋,当年默默无闻,如今大红大紫。
事实上,从当年的表现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今天成就的潜质。
能够将一位比话剧版弱智了250倍不止的二少爷演到令人生恨,邢佳栋单得一个“楞”字精髓。
而从年少意气,到回音壁见玉雏最后一面、主动邀卢孟实喝酒的人生况味的变化,张嘉译的展示也是不易。
仔细追究起来,卢孟实的人生际遇,完全当得起一个“命中注定”的判语。
言里言外,都是一个庄稼汉进入商界上层,难免遭人歧视,即便能力通天,也因为个人见识的局限,打不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宿命故事。
这种阶级视角,无疑是“细思恐极”的。
但这部电视剧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在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十一年后。
如果印象不差的话,《天下第一楼》自央视首播之后,几乎没有得到再次播映的机会,或许也缘于此,首播时新闻透露出的“续集”也最终无踪。
此次重看,切身体会到了在那样一个年纪(小学五年级),看到这样一种表达世事繁华难久,人生难求回报,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丧失活着的尊严和“气势”(就像最后一集修鼎新讲的鲥鱼)的价值观的电视剧,无疑奠立了我至今的人生观、世界观。
这让我由衷庆幸自己早生了十年。
《天下第一楼》第32集(约37分钟起):“这鲥鱼的味道,全在鳞上。
“”这个鳞在水中是七彩的,鲥鱼知道自己的鳞金贵,如果发现有一片挂在网上,它就不动了。
”“它是心疼自己的模样,宁死不破相。
”“说来道去啊,还不得让人吃了它。
”“尘归尘,土归土。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命。
这鱼啊,也一样。
”
“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我倒是更觉得卢的失败和旧社会没啥关系,福聚德的第一次名声大噪正是是借助旧社会动荡的风口,再加上是卢的魄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周全的计划才让酒楼起死回生。
但是擅长经营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人却因团队内部人倒戈而失败,可能因为剧情在控制人物的能力吧。
酒楼失败是团队管理内部问题,更像是最后确定好结局再去生硬把握事件走向,导致部分主导因素的刻意和逻辑不畅。
新时代从旧社会中解放而来,具有先进性,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观能动性占了很大的比 重,无论在哪个时代,自己的失意都总不能说成“错的不是我,错的是这个世界”吧。
不去深究,剧中完美的呈现了传统特色,展现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风貌,还是值得一看的。
可惜我是一点都不想看爱情线,21集之后看剧情解析结束了,也算是看完了吧?
这个片子看得出来是很下功夫的,剧情其实很淡,主要是人物牵着剧情走,不是剧情随人物的,好的剧应该是这样。
卢孟实:从一个农家人,到京城学生意,看得出来是个北漂,有才气,有野心,更有那个时代特有的人物,迷信,其实就是整个剧的推动就是八抬大轿,卢孟实不甘于人下,总是想出人头地,但是他的身上有太多的缺点,太多的优点,这就是一个好的人物,首先是有才,写的善中备载可以说是现代大数据分析的前身,知人善任,扩大规模肯定要储备人才,他留着刘金锭多半是为了事业的发展,这点又有自私,最后在结婚当天选择逃避也是直接导致刘自杀的原因,他的心里其实只有他自己,对待罗大头的恩情也是为了烤鸭子和福聚德的名声,表面看,他是重情义,知冷暖,有担当,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事业。
魏子是个好演员,演技炸裂不是哭,喊,咆哮,现在一弄就是演技炸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卢孟实解甲归田后,在河边赶鸭子,这个神来之笔,我无法表达,只是让人感觉这个人物圆满了。
修鼎新:修二的扮演者是濮存昕,03年的时候濮怎么说也是一线,为什么挑个男配演,一开始我不明白,但是看到最后,发现修二这个人物太迷人了,前朝贵州,家道中落,身上有说不尽的悲欢离合,有点像曹雪芹,每场戏只要有修二的出现,多半有大段的独白,濮存昕在谈笑间,会把戏都抢回来,这就给演员很多的创作空间。
他比卢孟实活的洒脱,当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会挥挥衣袖不留恋。
最后他变卖家中宝贝,把钱送给克五,也是这个戏的点睛。
人物圆满了。
常贵:这个人物我不认为创作的多好,他只有两面,一个是堂头,一个是丈夫和父亲,人物的分辨度很明显,他走的时候对我触动不大。
罗大头:罗大头我严重怀疑是抄袭焦大。
王子西:王子西黑化很大程度很卢孟实有关,把一个老实人逼成黑化,也展现了卢孟实身上的缺点。
最牛逼的是老掌柜,最后还是把生意留在了自己家里,好一座危楼,谁是主来谁是客,一句话就把卢孟实的一声说尽了。
从小不喜欢看名人传记,对名人那些枯燥刻板的伟大故事毫不感兴趣。
最近这些年,娱乐之风盛行,开始了对名人的解构与深挖,一时之间,名人们似乎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情感丰富起来。
一直高高在上的伟人们也有人性的弱点,臭名昭著多年的大恶人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大忠臣!
不过是另一轮的跟风而已,不说也罢。
对我来讲,那些名人们即使变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仍然抹不掉骨子里的傲慢自负,再加上为了成功经常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往往看得我胸闷。
由于这个原因,几次看“天下第一楼”都没有追着看完。
然而这始终是一部好戏,因为有话剧的好底子和饱满的细节再创作。
老北京本身就有说不完的故事,其中的御膳美食和京味方言更是别有特色,再加上民国军阀等特殊历史时期下剧变的人物命运,自然十分好看。
剧本中丰厚的老北京素材让该剧看起来色香味俱全,情节的设置和推进也引人入胜,关键是人艺的老戏骨们撑起了整部戏,把福聚德饭庄里的人生百态和苦辣酸甜演绎得入木三分。
可惜了,老北京那么考究的美食文化,在新中国的变革中消失殆尽,如今的京城老百姓,只知道抡圆膀子大吃涮羊肉大喝二锅头了。
巍子这位演员一脸傲气,演起戏来却像模像样,十分内敛并贴合人物。
主人公卢孟实是个极有头脑和眼光的生意人,却最终以失败告终,非常耐人寻味。
从大方面讲,人生如一场盛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风光过后总有满目萧条。
从细节上分析,卢孟实虽然精明能干魄力有加,但在管理方面终有欠缺,尤其是用人方面,没有处理好饭庄内部的很多人事矛盾,导致最后失意收场。
同时在处理竞争对手的问题上过于强硬自负,因此结怨太深。
关键的还是,人在风头无两的时候难免忘乎所以刚愎自用,事情做得太足太不留地步,早晚是要自食其果的。
这是一部男人的戏,而且没有年轻帅哥,所以招式对白都韵味十足。
仅有的几个女人原本是很好的点缀,但犯了如今电视剧女演员的通病——只顾美艳动人,不顾时代剧情。
饰演玉雏儿的女演员过于娇艳清秀,那些精明能干看起来就让人难以信服。
她贴身小丫头的扮相和谈吐,更是明显的新生代俏丫头腔调。
王姬那个从小女扮男装的角色是新添的人物,果然总给人硬加上去的感觉。
然而这部戏那种万事皆空的悲剧基调,仍能给人很多触动。
正如最后片中的那幅对联所说: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
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话剧版的“天下第一楼”
27集修先生落难了找玉雏谈心道尽世态人生啊印象深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之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这对联真的是道尽了卢孟实的一生上联书写了卢孟实为福聚德操劳的心血最后被“主”赶了出来,下联可以说是道出了人世间走一遭的真谛人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心像月亮一样明白就好,有的事该过去的就让它随风一样去吧)修先生是真的厉害啊,这剧里有两个神一样的人设都阅尽世间百态大彻大悟明明白的人,一个是瑞英的姥姥从一开始就预言了世间一切,另一个就是修先生了,在最后也是看透了世事归于平凡自在走了半场人世间有的人悟道了或是开启新的人生旅途或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从此做个平凡人明明白白的过后半辈子也是人生的一大境界了,卢孟实、瑞英、休鼎新、玉雏(本以为她就是个苦命的人没想到最终还不错虽说没有嫁给卢但能和修先生搭一块儿也不错)都悟了,至于小人或者或者做过亏心事的人早报晚报终有报,如瑞英害人终害己丢了买卖失了财而且也做到了以德报怨,如卢孟实是个孝顺人却终归没能有个后(虽说他待刘金锭更多的是兄弟之情但是在刘的催讨之下本也就成下了,刘金锭被伤了心加之知道了自己也不能生孩子完全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而跳河自尽了真是造化弄人啊),如王子西因嫉妒之心处心积虑害别人来自己上位结果刚才一上台转眼之间就注定吃不到个好后面有他好受的,如花鼻子做了那么多坏事最后还偷了东家的钱跑了像这种人走出去能好过吗说不定哪天就一个栽子了结了他一座危楼道一生 百味世事千品评...
20年前的电视剧了,一帮子那个年代的演员们让人倍感亲切,这么些年,类似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在拍自己的历史,晚清以来的历史,但总让人觉得是一张皮。
本文并不是影评,仅胡言乱语而已。
1. 讲不完的代代仇:电视里演不完,小说也讲不完的代代仇。
创业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接上自己的班,殊不知业只能创一回,而后就是守业,创守之间莫大的不同,不但注定了守业失败的必然,也注定了父子之间的仇恨。
我们文化里面永远解不开的结,追求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一条不归路,燃放自己的生命即可,不要让儿孙们跟着自己的世界观生活,注定是失败的。
所以福聚徳老掌柜的早点让儿子们去唱戏练武即可,饭馆就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这大概是西方的商业模式吧,比家族式企业要更有生命力。
但时至今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卑田院乞儿,依然蜕变的不够彻底。
长大、结婚、生子繁衍,这依然是人们向往的原始的,自私的、狭隘的人生理解。
2. 乐不思蜀的霸凌:克五以为自己是爷,自然而然地也就要欺负玉雏,不是为了让她喝酒,而是为了让她破戒,享受霸凌的快感,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保安门卫,但凡有了权利,都想霸凌别人,充分利用权利。
瑞英也许是一个思想稍微解放一点的公子哥儿,有心会动情,但也只是对玉雏吧,归根到底还是随自己心。
因为他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文化不先进。
但我们的逻辑是非常奇妙的,百姓们对张勋复辟这事儿是容易接受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劳动阶级已经形成了八卦的阴阳,也说不清是谁依赖谁,谁奴役谁了。
人类和蚂蚁,和谐共生,相互依赖,要说谁强,还真不好说。
但人类更喜欢自我高潮。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这个剧,众多演员目不暇接,过瘾!
几乎没用快进。
全剧在32集戛然而止,尾音甩的很长。。。
此中有真味,欲说已惘然。
改编的剧情还是有硬伤。
比如吧,故事的一条主线就是福聚德和适意居十几年的互相争斗,人常说恩恩怨怨,这两家恩恩都没有,只有怨怨,适意居十几年如一日给福聚德各种挖坑下绊子,而且,招招阴损见血,而使出这些阴招高招的一直是一个人——花鼻子花爷!
要我说,这位的智力眼力绝对在卢孟实之上,一个外戚二柜,内控瑞英母子于股掌言听计从,外坑福聚德卢掌柜于暗处招招要命,卢遇上的所有大坑都是此人给挖的,几次险中逃脱我只能说,卢掌柜您命好有主角光环。
没错,在我眼里,这位其貌不扬、鼠目寸光、不招人待见的——花爷——才是本剧中的真人!
而且,花爷每次给瑞英出完坏主意从不吃亏,报个花帐自己还赚钱,托红毛抢鸭子要来预算200,结果见了面只给了60红毛就美的不行了,就冲这点,我敢说,到最后他比瑞英有钱。
当然,编剧为证实我这个判断,最后让他卷包汇了瑞家,这时娘儿俩才认清了他本来面目。
但是,请注意!
瑞英大彻大悟,选择原谅了他,还成功劝说了母亲不报案选择宽恕。
瞧见没,花爷把老太太那点老底子卷了包,人家就图钱?
人家让瑞爷开悟,娘儿俩心里从没这么明白过。。。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花爷,深了。。。。
所以说,剧情有点硬伤。
再说卢孟实,他的悲剧是必然的。
他本性上还是个农民,是个帐房,是个刚上岗的大掌柜。。。
他有农民的纯朴和狡猾,有帐房的精明与严谨,他没当过掌柜,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爱冒险,并经常成功,这是他的性格。
他迷信八抬大轿,起一座楼因此成了他的梦想,也是心魔,也是悲剧的开始。
卢孟实只能做一层楼的福聚德掌柜的,起了楼,天下第一楼,说的是北京勤行饭庄子里第一个楼,这时的福聚德已经超过了卢孟实的驾驶能力,失控是迟早的事。
卢孟实想的太单纯。
老唐老板知道俩儿子指望不上,死前东六西四把个岌岌可危的饭庄子托给了想干事的卢孟实,卢一干就是十多年,硬是把福聚德干成北京饭庄南波万!
可是,这么多年他竟然没扫清内部政治,大爷二爷这俩活宝卢孟实一点辙没有,更象是压根没琢磨过这必将成为大患。
这是第一条,卢孟实只会做生意,不懂政治。
子西和他是师兄弟、同乡,又是他来福聚德的介绍人,还是二柜,绝对亲密战友!
最后竟然成为仇敌,祭出老东家留下的大杀器帮助东家俩傻兄弟将卢梦实扫地出门,亲密战友成了致命杀手,卢孟实不应该!
不男不女的刘金锭百般阻拦他和玉雏儿姑娘,现了女身后向他逼婚,在对待这两个女人的处理上,卢孟实可以说昏招不断,最后是害人害己。
这是第二,他只会做生意,人情事故还差着火候。
最后,他只会做生意,心胸气量还差着火候。
瑞英和他互相较劲十几年,最后瑞英输了,卖了铺面后,瑞英第一次走进了对门冤家福聚德,“我就想看看你是怎么干的,凭什么我干不过你?
”卢孟实带着瑞英店里参观,面有德色,最后瑞英说“我输了,心服口服”。
打这时候起,瑞英在我眼里就已脱胎换骨!
他已经超过了卢孟实。
瑞英和玉雏儿在回音壁,以及最后出国前请卢孟实喝酒,“劫后余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请注意!
瑞英最后的心胸、人情、气象远远超过了生意人卢孟实,他涅槃了,做到了卢孟实做不到甚至想不到的。
以后学成归来,他必有建树,也绝非生意人卢孟实能比肩的。
玉雏儿的选择是对的,虽然金锭死了,她不会再选择卢孟实这个让自己伤透心的男人,这个心里只有鸭子的生意人。
我认为她最想嫁的是瑞英,但两家身份太过悬殊。
她选择了修二爷,因为修二爷和她同病相怜,修二爷不让她讨厌,有学问又最接受的了卑微,和修二爷在一起她最感轻松。
她就是要当“两个吃淤泥的虾米,这世界尽管残酷,总容得下两只虾米”。
玉雏儿姑娘的聪明练达和果敢,远在这些男人之上。
没起楼的福聚德,卢孟实可以掌控,他是个不错的生意人,天天想着鸭子的掌柜的。
起了楼的福聚德,天下第一楼,能掌控的就不能只是个生意人,得是这勤行饭庄子里的枭雄!
卢孟实是个好掌柜,不是枭雄。
都是老戏骨,京腔京韵挺欢脱。
好剧
北京味重
实力派的纪实性力作,人物角色生动入目,剧情张力十足,一波三折,台词京味儿十足,社科知识丰富
老北京童话故事集
好本子,好演员
一部剧,讲出了旧社会的人情事故
记忆犹新,好本子好演员
掌柜的唬人的本事,还是很厉害。蟑螂也能如此,蟋蟀也能如此。
从后门进
很久前看的了~
很喜欢女主角
看了三集。好像有不少人艺的。全是戏精。剧情让人唏嘘。像茶馆的风格。说是话剧改编。总之挺好看。
克五太有魅力了
见他起高楼,楼塌了
为什么这么悲惨啊!
前几年看的了,关于全聚德
如果把丰泽园和新丰楼的故事也拍成电视剧就好了
很不错,超级推荐
演员太强大了!每个角色都异彩纷呈!巍子,王姬,陈宝国,还有那时候不出名的张嘉译!还有那个玉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