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认真的剧。
剧中关于驻村工作组下乡入户的细节、村民的不理解、人居环境整治、厕所改造甚至是送米送油等剧情都是真实而有依据,作为一名帮扶干部,在下乡的路上遇到蛇、摔过跤,一次次的入户修改资料,一次次帮助贫困户对接教育、就业、医疗政策,真正的体会就是大部分村民是淳朴而又善良的,他们老是觉得在麻烦我们,老是邀请我们在家吃饭,虽然我们没在群众家里吃过饭,但是情谊真是满满的,作为一名外地人,在帮扶的村里感受到了家人的关心,所以看到这部剧的时候,我很共情,我也曾给他们打扫过卫生、也曾帮他们整理过衣物,虽然在四川,但和贵州差不多,有着一样美丽的景色,但是好在所有通村路、通组路和入户路都修好了,下乡的路途平坦了很多。
还记得,第一次入户的时候不知道去往贫困户的路,是村支部骑摩托车载我去的,和剧中钟老师载筱悦是一样一样的。
这是一部充满张力的冲突的剧。
剧中几乎每一集都会出事儿,感觉编剧为了让剧情更加紧凑而将多种状况都强加给了驻村工作组,看的我是血压飙高,驻村工作组虽然肩负白果村的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责任,但是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甩给驻村工作组,比如在坟头蹦迪,主体是村两委,受众是村民,青青去阻拦而没阻拦成功,导火索是李涵未履行请假手续,结果导致引发舆情,最终李涵背锅被开除。
这个处罚就有点过于狠了。。。
(个人理解,勿喷) 这是一部美好而有遗憾的剧。
美好的是张楠和筱悦的爱情,很纯粹,很美好,双向奔赴而不负重托,美好的是筱悦被蛇咬以后,路边打的一排排手电筒,美好的是筱悦每天打开窗户的那一束束野花,美好的是筱悦、李涵离开之时村民送的那一篮篮特产,美好的是裴景春如释重负的那一抹笑容,感觉好多美好都与筱悦相关呀,没有狗血和撕逼真是太美好了。
但是这部剧里有很多遗憾,遗憾的是刘一手没有坚持到最后,在听到《那些花儿》的时候真是泪水止不住,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战友在快退休的时候离你而去,耿一鸣得多伤心呀。
李涵在面对妻子生产之际的纠结和被开除以后的坚强和无奈又是多么遗憾呀,为什么好人总难当呀。
遗憾的是明明张楠妈妈因为争水失手打死人以后,姑姑又因为同样原因而被关,水的问题要是早点解决该有多好呀,“两不愁三保障”不是空口谈谈而已,越看电视剧,越觉得通水、通电、修路对一个村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
这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好剧。
剧情中透露的细节,无不彰显编剧的努力,在大量走访、调研过程中才写了这么好的一部剧,贴近现实、照进现实,千千万万个脱贫工作一线人员,就是这么度过了精准扶贫的那几年,剧中以贵州为背景,穿插了贵州山水美景、美食,特别是方言,很有味道,就是张楠能向他爸爸一样,再多练练贵州话就好了,再者,剧中台词略有些漂浮,不太符合现实,一般帮扶干部进村入户,都是讲他们听得懂的“土话”,这个“土话”不是指方言,而是贵州人讲话方式和表达方式。
看到很多网友呼吁第二部尽快更新,不知道有没有第二部,但是希望有,风里雨里我们等着你。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这部剧的宣发,虽然是主旋律电视剧,但是主旋律就不代表不能宣传,各大视频首页推荐上尽是些工业糖精速成剧,但是这么好的一部剧竟然没有任何宣发,都是靠网友自来水,要不是在B站上看到有网友自发推荐,我都不知道有这么好的一部剧竟然没人发现,可能是电视剧拍到后面没钱了吧。。。
一想到豆瓣小组上豆友说,讨论量一天才20几条就心酸。
最后的最后,我看到这部电视剧豆瓣没开评分,但是腾讯上标注的是7.7分,谁评的分,又是谁在引导我们?
祈求豆瓣开分,我打10分都不够呀!
曹骏不同于娱乐圈的那些娘炮,不搞话题,不搞热度, 娱乐圈的清流,演技,颜值,人品都很正, 剧情也很紧凑,风景也很美,难得好剧, 编剧也很有功底,配角也有血有肉,大赞!
冲着曹骏去看的,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没想到画面优美,乡村额景色太治愈了,还有美食的特写,还以为是舌尖上的中国, 剧情也很紧凑,写实, 人物也都刻画的真实朴素, 副局长初看厌恶,看着看着有点搞笑,像我遇到的那些领导一样, 为了一己私人利益也是挺奇葩的, 刚追了四集有点停不下来了从不为哪个明星或者什么破事发长文, 但这次真心希望曹骏可以再次火出圈, 让这道清流汇聚成社会的正义洪流, 成为主流!!!
二人的感情是马克思燕妮式的。
燕妮与马克思有共同的信仰,而且都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或本可以优渥的生活投入到这世间最伟大的工作——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燕妮为了信仰和马克思可以放弃贵族的身份,和马克思辛苦奔波流浪贫困了一辈子。
只为了一个新世界的到来,和真正所爱的人在一起。
而卞老师为了信仰理想责任和张楠,也甘愿放弃上海的繁华和优渥的生活投入到这世间伟大的工作——让老百姓过的更好的工作当中。
和张楠一起从无到有吃苦建设乡村。
只为了一个能让老百姓过的更好的世界到来以及和自己真正所爱的人在一起。
这种精神和马克思,燕妮,恩格斯,切格瓦拉等先贤的精神没有任何不同。
我实在想不出比这样马克思燕妮式的爱情更美好,充满着人性光辉的爱情了。
自己的伴侣同时也是自己的同志!
这对于二人来说都是无比幸运的。
这样的爱真是太珍贵了。
正如马克思高中毕业论文中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
而张楠与卞筱悦都是这样的人。
看了半个月的白果村的故事,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实话实说,当看到张楠他们几个人轻声唱着《那些花儿》送别刘叔的时候,我哭了,后来看到全村人聚在一起,张楠又高唱起了那首《驼铃》送别李涵,我哭的更狠了......难过与感动交织,温暖在持续,没想到白果村的这段故事,会给我留下如此大的触动。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中国人绵延30年的一种信仰,同名歌曲82年横空出世,振奋了无数国人的心。
时至今日30年后,将这种信仰和精神以可视化镜头呈现,这份感动和热血仍在继续传承。
在这样一个故事里,张楠、卞筱悦、李涵、耿一鸣、林青青、刘曼青等一行人,怀揣着信念来到了白果村。
起初刚来这里的时候,他们也有过很多不适应,也有过被磨难打击到气馁的时刻,但后来,责任与信仰支撑着他们坚持了下来。
在他们的改造下,白果村从原来水资源匮乏、村民认知不足、孩子教育问题堪忧、人才流失严重......困境中顺利解脱出来。
现在的村民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获得就业机会;车厘子大棚、菌类养殖给他们带来了更多发展可能;孩子们也得到了更多优秀老师的照顾;宽阔的马路、便利的水龙头、安全感满分的消防管道,这些白果村也纷纷都安排上了。
在驻村小队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片田野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
诚如在万千驻乡人的默默滋养下,全国的乡村也都在一步步走向新生活的正轨。
这段绵延三十多年的“田野梦”,被这么多人守护着,传承着,让人不自觉感动泪目。
眼看着它从荒芜到繁荣,目睹着村民们通过耕作收获了美好的生活。
整部剧看完,让人觉得格外励志。
个人觉得,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值得来看一看这部剧,若你认真的去聆听一下这个故事,或许你能在困境中发现一丝明媚的阳光。
最近特别喜欢看一些有年代感的剧,包括这种扶贫题材的剧,之前的山海情也很喜欢,觉得很真实。
现在的电视剧的确是越来越无聊了,好多都是点开看不了几分钟就无聊的看不下去了,这部剧的剧情还不错,值得一看。
曹骏也是一个我比较看好的演员,演技不错,就是运气不太好,我对他上一部剧的印象还是宝莲灯,这次看到他这个剧还挺惊喜的,希望他以后能够顺风顺水,多演一些正剧,慢慢提升知名度,加油吧!
剧情好的就不说了 说下我认为不客观的地方 剧情里政府的人大多都是正面形象,连开头反派的副局长都是光速洗白,村民负面形象比较多,有个大婶直接能去市长那举报,我是农村的,反正我们那的人都是很听政府话的,即使不满意也不会跟上面派来的驻村干部闹,更别说直接去找市长了,我们能不能找到镇长都是未知,况且村民根本没有出事了找市长这种观念,前几年我们村子贪污,我们村的人也只能在村委会贴大字报,我觉得对村民的刻画太死板了,只是结合我自己家乡说下,不喜勿喷
一开始因为曹骏,就去瞅了一眼。
这部剧真实反映当下贫困村面临的难以想象的问题,用张楠(曹骏饰)的一句话:“不想回去,因为穷怕了……”。
我第一周一口气全追完(截止到9月17日,已经更新12集),突然也想去农村,跟几个有一样想法的同志,将农村发展起来,解决温饱,解决孩子们教育问题,很有意义。
第一次在豆瓣里评分,这部剧场景写的都是农村真实情况,各种细节都拍的跟细致,可以看出来这部剧经过了很多次的打磨,乡村振兴是国家发的战略方针,骑牛,农村茅坑,农村泥巴路,等等,真实的还原了农村的生活!
可能自己也是出生自农村,所以看到各个场景感觉格外亲切,还有演员为了拍剧,当地方言说的贼溜贼溜的😂
很少看这种农村剧,没想到一下接连看了两部,都很错,特别真实,感觉就是自己身边的事一样,演员表演到位,都是一些实力派演员,赵亮,曹骏 等都非常不错,可惜该剧推广力度不够,电视上几乎看不到推荐, 这部剧应该上卫视,也应该让给多的人看到,山海情说的故事离我们还远,这部剧说的就是近几年的故事,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期待了这么久的张楠和裴景春的“终极对峙”终于来了。
作为张楠童年阴影的最大影响人物,裴景春和张楠一家人的恩怨纠葛已经绵延了十数年。
多年前,裴景春妻子和张楠妈妈的一场争执,无意间演化成两家人的悲剧,也让“杀人犯的儿子”这个骂名跟随了张楠多年,让他对故乡白果村的回忆里充满了阴霾。
再回到白果村这段时间,经过村民们的态度转化和这片热土的无声滋养,张楠似乎已经在重新审视自己对故乡的印象。
但就在这时候,因为需要挖井取水,张楠不得不直面过去的伤痛,主动找裴景春。
裴景春认为张楠的妈妈是造成他如今孤苦生活的始作俑者。
因为她的一次失手,他失去了妻子,孩子也因无人照看病逝。
至今孑然一人,孤独落寞的生活持续到现在,一直以来,他对张楠一家的怨与恨只增不减。
从裴景春角度来说,他的恨他的怨,都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孩子妻子在身边,虽然生活清苦,至少在晚年还能有所依靠,有家人陪伴,但是现在他终老只有自己一人,再也无法感受家人陪在身边的幸福和快乐。
作为事件的主角,张楠妈妈的失手也因此付出了代价,表面上是人造成的悲剧,实质上,这一场悲剧发生的“始作俑者”,是缺水,归根结底是环境所致,是村民们落后的思想所致。
而这“吃人”的困局,和“杀人”的环境,再不做出改变,每一年这样的悲剧还会持续上演,仍将在这个村子里继续上演。
所以为了解决缺水问题,张楠提出“一命换一命”,虽然裴景春看起来有些凶,但是内心的善良还是让他不忍下狠手,后续在张楠又是帮他打扫卫生,又是做饭又是洗衣的份上,终于感动了这位老人。
在我看来,这一段交涉的过程,既是属于张楠治愈童年伤痛,也是属于裴景春的自我救赎。
活在痛苦回忆里的人,永远没有快乐可言。
而只有当你自己想从那个困境里爬起来的时候,一切才有焕发新生的可能。
经过这样一场反思与对质,张楠答应裴景春让他老有所养,而张楠也终于跟过去的自己和解,放下了童年阴影回忆,对故乡重拾热爱。
嗯,还蛮真实的。
还可以
还不错
看得我哭了几次。
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一样的世界,不同世界的交流往往需要慢慢适应。寒门出贵子难于登天。不同处境的人思想都会不一样
看了八集感觉好凌乱
咋咋呼呼怕虫子搞直播的疯女形象什么时候可以在电视剧里消失啊。曹骏就真的不可吧,演技过于用力。剧本也不行,是浮在天上的,没有任何逻辑,编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记得这是扶贫剧不是偶像剧吧。
扯
每次看扶贫剧都有很多感慨
4.5星。前面剧情有点拖沓了,铺垫了太久。后面很不错。
立意还是挺好的 演的也挺好的 就是感觉有点不太真实了
题材好~演员好~故事有点勉强
哇哇哇
还是很有那种帮扶、历练、勤恳对百姓融入之感的。
有笑有泪 剧本真实生动 人设丰富立体 演员演技好 太好看了!
硕士毕业的张楠因母亲患癌,被迫放弃了大城市很好的发展前景,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回到土生土长的白果村担任工作队队长。三年扶贫工作张楠坚毅不屈的性格为扶贫工作贡献良多,亦解开了童年心结,明白到扶贫工作的奥义。
比上不足
看过
内心会因为剧情的真实感有一些震撼,又欢乐又感动,搞煽情也很有一套。有烟火气,但没有人情味,一个牺牲了一个被开除,接二连三的调查处分停职,让人寒心。食物拍的十分诱人,曹骏的字太好看了!第5集的分手场面,安悦溪没接住戏。清明节剧情在鬼扯什么啊?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存在。第23集,姝妹笑中带泪那是相当好啊。
张楠看到自己家乡的落后和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他还是毅然坚持了乡村振兴这条路,因为他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