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声太大了,人声又小,有的台词压根听不清。
找了好几个视频都不带字幕,最后在优酷搜到的。
看了第一集,感觉宝国叔弯不下腰,嘴怎么感觉有点别扭呢,汉武大帝里还好啊。
常四爷说话的腔调像个太监,倒是会反思,但是不耽误躺平享受😂后面对这个角色肃然起敬,常四爷的结局是正面角色里最好的了,过早的经历了看透了,却没有被吃人的年代打垮精神,到老了依旧是具有反抗精神的。
王掌柜秦二爷看透的太晚了,土埋半截了没有必要再去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了,干脆就让它垮了。
宝国叔从留胡子开始演的好了,不出戏了,把底层百姓面对蝇营狗苟的窝囊劲演出来了。
我应该是爽文爽剧看多了,也没经历过那么痛苦的年代,所以那个年代的煎熬痛苦无奈我能明白,但我没办法设身处地的体会那种痛苦。
剧情太拖沓了,最后五集我磨蹭了好几天才看完,唐铁嘴刘麻子等等一群反派角色退场,小字辈出来,所有的故事又重来一遍,当然这只是告诉我们经历了大清到了民国,其实大清根本就没离开过,但是让观众觉得枯燥就还是处理的不行。
世道这个词剧里说的我耳朵都起茧了。
结局有点想哭,因为每一部剧的结局都会有些淡淡的感伤,再就是撒纸钱挺触动我的,也说不出个理由,就是觉得看着难受。
当今我也有很多的不满,但跟那时候比我们还是幸运了许多,这个世界哪里有真正的桃花源呢,我们不该指望有这样一个地方了,而是自己去创造,如果王掌柜能放过自己,放弃茶馆跟常四爷出城种地,他的脸也许不会越来越苦,但未来又是未知的,谁又能那么准确选到自己合适的呢,哎,把握时机争取和放手同样重要啊。
不知是冥冥之中我就有自虐的倾向还是一个偶然,最近无论是看的电视剧《茶馆》,还是郎教授写的《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无奈》都让我心理堵得慌,或许,无论是什么由头,这当今的世道也无外乎就是这一套,不堵也难。
从古到今都是有钱有权的才能说的上话,没钱没地位的就只能干受欺侮,即便是你有钱,但如果你还有良知,你没有被这黑暗的暗涌所冲垮,那你的下场依然是两手空空。
古有强取豪夺,如今也会是变着法儿的把你强取豪夺了,本质是相同的,只是看表面工作做的怎么样了。
本分老实的小老百姓,即使是一辈子点头哈腰的过日子,也不免要遭到政府的,外强的、流氓的、狗腿子的、汉奸等等的压迫和欺凌,各种苛捐杂税,各种无赖索要,让顺民们一忍再忍,不忍又能怎么办呢?
一家老小要活命不是?
等到年岁大了,哈不动腰了,那群丧尽天良的相关恶棍们终于等不及一天天来榨取钱财了,干脆来个一次性搞定,直接连屋子也给侵占掉,让年过七八旬的老爹爹上大马路上自生自灭去!
假如有会恶报,那该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我是不相信现世报一说的。
那两个在街面上当差的王八蛋不照样把缺德的本领统统传授给了自己的子嗣吗?
那两个鸡鸣狗盗的混子生出来的小混子不是越发把穷苦的老百姓欺负的无以容身吗?
报应不会来,反而会传宗接代呢。
是啊,一代代相传,自古至今,一直都有老百姓就是牺牲品,那些个有钱有势的大爷们从来都是安安稳稳的做着缺德事,一辈子荣华富贵。
人都是有尊严的,谁也不愿意窝窝囊囊的死去,那山东喝农药自杀的菜农,还有那一辈子吃苦受罪的老掌柜,有谁甘心这样结果自己的生命呢!
他们只是心寒了,生无可恋了,世道是不明所以的世道,未来是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活着只是受尽屈辱受尽坎坷,活着,还有意义吗?
当我看到剧终之前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往白发苍苍的老掌柜身上狠命踢上一脚的时候,当我看到老丫头的老婆扑过去要扇他耳光的时候,当我看到小刘麻子光明正大想要侵吞老裕泰的时候,我只想祈祷最后的结局是老掌柜一把火烧掉这六十多年的心血!
苟且而活,已无意义了,不是么?
还好,作者成全了我这唯一的小心愿,让我在堵了39集的电视剧里平静了下来,当我看到老掌柜点燃火柴开始焚烧那些纸钱的时候,接下来那一幕,是他年轻时的模样,我知道,老掌柜他不愿做出这一步,这是他爸爸给他留下的祖业,是他半生的心血,是六十多年的老字号,然而,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让它留下,因为留下的它,已然不会是它原本的模样了,到那个时候,亲眼见着自己双手铸造的生命之物被人蹂躏和践踏,那定是比死还难受的!
老掌柜安息不下,因为他的下一辈,还有下下一辈,他的世世辈辈都跟他一样,过着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昨天终于在酷六上把电视剧《茶馆》全部看完了。
一般我很少看国产电视剧,一来浪费时间,二来现在的电视剧拍得也实在不敢恭维。
可是《茶馆》是个例外,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了一集,就忍不住想把这部剧看完。
起初被吸引的是这部剧中人物的语言,譬如王利发的那些恭维客人的话,唐铁嘴和刘麻子那些骗人讹人的话,宋恩子吴翔子敲诈的话,让我感叹话原来还能这么说。
许多电视剧的弱智在于,情节和台词太容易被猜到,而看《茶馆》的时候常在我觉得无法应答的时候会有妙语解围。
接着看下去佩服演员们的演技了。
陈宝国的演技没的说,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从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到晚年的心灰意冷,还有对主顾们说拜年话和对刘唐宋吴们说讽刺的话时的表情拿捏得很准。
大部分时候王利发是个本分的生意人的形象,见谁都说拜年的话,但有时逼急了也会冒出“操你八辈祖宗”之类的话。
粗口是这部戏里少不了的元素,例如二德子说话必带“他妈的”,人物的性格就显得很立体了。
这些粗口没被当做“三俗”和谐掉真是幸运啊!
继续回来谈演员的演技,其实感觉陈宝国还不是演得最好的,个人觉得演得最到位的是唐铁嘴,那走路的姿态,还有往上转的眼珠子,一幅贼眉鼠脸的样子,看了特欠扁。
刘麻子也演得好。
好的剧本往往很反映现实,《茶馆》虽然写的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事情,但很多地方我们看了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
譬如茶馆里写的莫谈国事4个字,放在如今也适用。
在网上谈国事被和谐的还少么?
跨省的都有。
宋恩子吴翔子的敲诈行为多少也能让人联想到今日的城管。
像唐铁嘴刘麻子坑蒙拐骗的也不少。
茶馆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什么样的人都有。
电视剧《茶馆》的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二栓子常喜贵的革命情节总有些突兀,不想同一部戏里的情节,更像是嫁接上去的样板戏。
这也算是一大败笔。
还有这部戏里的年龄不大对,王掌柜一出来就三十多了,到了抗战胜利,还不得八九十啊,还有二秀,前清时就在了,到戏末也该50多了吧。
至于三爷,就更加长寿了。
瑕不掩瑜,这戏剧本写的好,演员演得好,是部不可多得的好戏。
这或许就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浮世绘!
粉饰太平的今天莫不是和茶馆一个德行,只是大多数人麻木了。
想想茶馆里三教九流的人物悲剧的故事,好人不得志,恶人当道的病态社会让人唏嘘!
茶馆里的每个典型在现实社会的今天都能找到代表,狗腿子,满肚子坏水的,汉奸走狗,既得利益权贵,腐败没落,所有的现实世界里隐晦的东西都是对茶馆的照应!
中国因为有了鲁迅,让我们认识了体魄强壮精神病态的集体肖像,老舍让我们见识了悲剧的时代里劣币驱逐良币的病态畸形社会!
当下的违法强拆,城管的狗仗人势,贪污腐败的触目惊心,既得利益者出卖百姓利益,广商勾结,恶棍满盈的现实世界,不是另一个茶馆浮世绘吗?
有时候在想,今天的社会和百年前的社会有啥质的区别呢!
个体可能无法左右社会现实,我们应该有尊严地活着,有骨气地活着,做了秦二爷四爷那样的人去,哪怕是悲剧的命运也要抗争!
从大清到解放,从熙熙攘攘到冷冷清清,一间小茶馆,就是一个社会,百年间历史沧桑,但无论是什么时代怎样变化,不变的是人吃人人不能做人。
老舍作为自己笔下的故事的亲历者,他1956年写下并出版的这个故事,我想,也是为了控诉那个过去的人吃人的社会,以及告诫那个时代活着的人和未来的人,不要让悲剧重演吧。
但是,十年之后的文革,历史的车轮又一次重新走进那个不把人当人人不能做人的圈套里去了,好不容易走过了混乱和战争,而这一次,包括老舍先生自己在内的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众同胞们,他们的血肉又一次被吃干。
算一算书中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我们不过百年,而带走老舍等伟大知识分子的文革,距离我们只不过40-50年,也就是我爷爷的爷爷和我爷爷他们的故事,一切似乎是那样的近。
希望这故事在往后的任何时代都不会重演,人吃人人不能做人的事再也不会发生。
什么叫做经典 茶馆可谓是 一间大茶馆就是一个小型社会 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 每个角色都性格鲜明 不忘改良很会处世却一直被衙役压迫的王掌柜 致力于实业救国却被军阀没收财产的秦二爷 一辈子热血痛恨洋人说了一句大清要完被抓进牢狱的八旗子弟常四爷这三个相对较好的人也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到最后是自己撒纸钱送自己一程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王掌柜是放弃了和家人离开的机会 既然生再不能拥有茶馆 那死也要死在茶馆 上一辈子是神棍、人贩子、腐败的官兵的下一代也都更加变本加厉不仅继承了父辈恶心的嘴脸还更加恶劣只有和大力走才有天明 而王掌柜是等不到了.....看完很神伤 对于过去无力改变但我们不能忘却庆幸自己生在了这个时代
文学题材、历史题材改编成功的电视剧,人物塑造、演员台词、背景交代、细节刻画,都堪称高水平高水准。
说实在的,第一集就被深深震撼了,小小茶馆,这么多人物依次出现,三言两语,刻画入木三分,一下就让人记住了。
不仅是一部电视剧,而且是一部艺术剧,老北京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剧中可是灵活再现了,真是让人长见识了。
值得多看几遍,味道那个浓烈。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人民疾苦,描述的淋漓尽致,本片也是主打悲惨基调,坏人活得很好,好人活得很惨,整部片看得心情压抑,没有发泄的机会。
要说前部分也就算了,但直到后面快解放了,还是这个基调,压抑地不行,有时想跳进剧中去打坏人。
后面就有点看麻木了,有点为了讲述悲惨而讲述悲惨,为了歌颂现在而讲述悲惨的意思,有点主旋律开路,有点庸俗倾向。
有点不喜欢看了。
任何影视艺术,他只要不是为了某些人,某个群体的利益,只要是为广大群众,为历史鼓与呼,就值得称道。
一旦成为一部分人的喉舌,必然庸俗。
所以,这部片子只能止于解放前,后面即使老舍还要写,已经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一部让你学会怎么和各种各样砸碎人大交道的电影,但是随着你看的集越多你才越发现真是先拿大嘴巴子招呼这帮孙子 从古到今这样的这些人这些官僚依旧存在
最最大的败笔 就是那一堆堆巨吵的背景配音…谁弄的啊 真是受够了。。
头一回这么反感背景配音 好好认真的剧情发展 就因为那些巨吵的背景配音 吵得歇停了好几回了。。
谁那么没脑 整出的背景配音 搞得比噪音还噪音??
Ta自己没试看?
没试听吗???
多此一举 败笔败笔。。。。。。。。。。。。。。。。。。
喜欢孙家的二妹 秦家公子
近日,每晚都要看央视8套播出的,根据老舍的不朽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茶馆》。
电视剧从这里切入: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裕泰茶馆少掌柜王利发从父亲手中接下茶馆,当天就将茶馆的规矩做了一些改革,他坚信,他会比父亲经营得更好。
但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里,他受到各种盘剥,只得谨小慎微,见风使舵,窝囊行事。
官府的鹰犬——“二灰”宋恩子、吴祥子,总是没事找茬,说要抓人,于是王利发总得给他们二人打点,给了多次无数的钱也堵不住他们,他们在慈禧时代来,在民国时代还是来,以“警察”的身份横行霸道,搜刮民脂民膏。
再加上其它的坑蒙拐骗,王掌柜的茶馆只得在夹缝中经营,实现不了他振兴茶馆的理想啊。
还有那伺候慈禧的庞太监,到了民国还是那样霸道,仗着有点钱,做尽坏事,还让人给他找了个小姑娘当媳妇,整个一个变态人!
最后被投奔他的几个侄儿给夺了财产,惨死了。
电视剧里的人间百态揭示得挺充分:千方百计地骗人的刘麻子,只想着赚钱的京城大财主、商人秦仲义,清朝的遗老庞太监的恶毒和不可一世,……茶馆里的人间百态啊!
有人说,中国就是个大茶馆,有道理啊,人间的悲剧、喜剧,善良勤劳的人,恶毒的人,骗子,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这大茶馆里演绎着角色……我觉得这部电视剧不错,在忠于老舍原著的基础上,情节做了有益的延伸,体现了老舍先生揭露社会的原意;陈宝国演得不错,其他演员也演得不错,我爱看。
没有主线敌人故事,但是很有时代感
可能是我读过原著所以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感受吧,我觉得如果只是单独的电视剧的话,挺好看;但是原著角度去看的话,又不太好看。
庞公公那是清朝rap。
陈宝国演得真好,可惜一场话剧硬生生拖成三十多集,矛盾的伏线生硬又突兀,拿刀叉吃炒饭。
本子和演员还可以,其他没啥好的
为了黑而黑,为了惨而惨。
挺棒的。老舍留给我们的财富远不止“抨击旧社会,热爱新社会”那么简单。
珠玉在前,显得太一般了
结局改的真升华。。。还是原著深沉
drop on ep10
建议看谢添电影版那才叫经典,比这注水的电视剧强多了,这个高分一看就是90后刷出来的,
看看电影版的就挺好,拍这么长什么意义,红线加的乱七八糟
虽然没有话剧或者电影那么经典,不过,陈宝国演绎的还是很不错的。很意外的是,儿子也喜欢。
小司每年一部国产电视剧的名额给它了
太经典了!每个角色都有其代表意义!
普罗大众穿越百年的憋屈。
前面五星,后面收尾几集有点抽象化了。
意犹未尽,本来还期待吴和宋的结局呢,不过可能也正是这样非大圆满的结局才造就了这部剧的经典,中国城管继承了吴祥子宋恩子的光荣传统
拍的太好了!好久没看这么精彩的电视剧。我用三天时间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人物表演神情兼备,这口纯正的老北京味是最有感觉的
不喜欢这种话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