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遍,mark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1、总体来说,长征的故事,大家都基本清楚,讲好容易也不容易,考验着编剧的功力和导演的演绎能力,从结果来看,不错。
2、电视剧成功之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持真实,还有辣味,在贴近历史真实的同时,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真实,才能动人,也恰恰是优秀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3、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敢于尝试,同时不能一蹶不振,再接再厉。
4、干事也得讲究技巧方法,不能只有满腔热血,一个好汉三人帮/我们在后面多帮帮。
5、看问题深入点,透过表象看到实质核心问题,关键人物。
6、军事才能识无与伦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善于从敌人薄弱的地方,扩大战果,实现不利到利的转变。
长征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
看完长征以后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使我感慨万分 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 学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整个长征过程是那么艰苦 没有食物 没有交通工具 物资贫乏 再加上恶劣的环境以及国民党部队的追击 但是红军战士排除万难 经历无数战争。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勇敢的前进 在他们身后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
传承长征精神 就是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
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连接在一起 。
当代青年应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青年兴则国兴 青年强则国强。
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 一定能够接过 前辈长征的火炬 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上写出更加壮观青春之歌。
长征精神值得我们这些青少年的学习。
有利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希望我们能把这种长征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看完沙盘上的战争来补,感觉一般1.战争戏太少,政治戏比较多,一共24集,墨迹到第8集才到遵义会议2.红军三大主力,只讲了红一,其他的都一笔带过,红二的乌蒙山回旋,横扫滇西,贺老总智斗张国焘,红四的决战百丈关,红25军娃娃军都非常精彩,这里面都没提多少3.巧渡金沙江,过六盘山,决战吴起镇(唯我彭大将军)都一笔带过,彝海结盟那一段全程普通话,完全没有代入感,太遗憾了,还有暴打王家裂,也没有拍出喜剧感。
优点1:选角非常贴近人物,毛爷爷,周大大,朱总司令,子珍,小超简直跟历史照片一模一样优点2:飞夺泸定桥,过草地,非常还原,看得我泪眼婆娑,特别是共产主义歌响起简直让我忍不住流泪优点3:整体非常还原历史,但是不懂的人还是看着费劲
红色电视剧很多,但经典的,贴近现实的就不多了,而这部《长征》无疑是其中经典的佳作。
有段时间去旅游爬山,第一天就走了20公里,晚上感觉整个人都累虚脱了。
接下几天每天都暴走,然后身体就吃不消,早上根本起不来。
然后我想到了红军一年时间两万五千里,前有阻截,后有追兵,吃不好穿不暖,在这种状况下,平均每天行军六十余里,试问如果没有强大坚定的信仰与意念,能走下来么?
从出发的八万六千人,到最后的六千余人。
伤亡损失惨重,但是领导核心却能保存,在一种过了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情况下,假如我们是领导,能坚定地带着队伍走下来么?
历史是确定的,但我们不能全部真实了解。
看待历史,我们也常常会潜意识地从一种现在完成时的上帝视角评价。
但设身处地想,长征的路从不是一开始就预先设定好的,而是靠着信念信仰,和血淋淋的牺牲教训经验,一步步开拓出来的。
这种坚定信仰,是伟大的。
现在我安稳地躺在床上,可以享受无忧的睡眠,我感激前辈们对光明幸福的未来,奋不顾身的流血追索。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看完《长征》之后,感慨万千,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回过头来看毛主席的这篇文字,道尽万千又极富气概。
这就是领袖的作用,这就是一支笔的力量。
毛泽东经常讲拿破仑说过一支笔可以抵得上三千毛瑟兵,还写进了给丁玲的诗:“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在第四集开始的镜头就是患病在身的毛泽东同志与群众一起修浮桥,作为领导人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的强大的责任意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不仅说了浮桥的事也做了,是个脚踏实地的好领导,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口头说,更要实际的去操作,实干才能出成绩有个农民把自己的棺材木拿来修桥时,毛泽东还给了他两个银元,他懂得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当今这个社会向毛主席这样不贪不腐的领导人非常少了 ,应该贯彻毛主席的思想,让社会风气得到良好的改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以后也会面临社会上的这些,我们应该做到不贪腐不受贿,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懂得知恩图报,这样才会让社会更和谐。
作者:曹某
最不像毛爷爷和蒋介石的演员演得好像~特别是他们把毛爷爷和蒋介石两个人的不同演得很明显,也是在这部戏让我感觉蒋老爷子其实也爱中华的。
可能他一开始的路和毛爷爷他们不同再加上个人差异,所以他无法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自己个人经历,不知道毛爷爷在解放战争结束后遇到些问题是不是在某些程度也理解蒋老爷子在治理中华时的无奈,比如沿海省份已经有很多人受日本意识和西方意识影响很大,到我们现在是轮到内陆省份了。
但还是毛爷爷他们比蒋老爷子厉害的就是把日本和西方通通赶出了中华土地这很重要,蒋老爷子没有继承孙中山先生衣钵,反而是毛爷爷他们继承了。
不过相比我们普通人,他蒋老爷子还是立场十足坚定的,比如中印界线问题,他是跟毛爷爷他们同条战线的,准确来说是在中华领土和海空领域上他们是同条战线的(忘记在哪里看来的资料和听来的资料)。
当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未来越得靠我们自己了,因为相信天下为公的人们越来越少了。
人的竞争到最后永远都是各有千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争锋相对,不如相忘于江湖。
愿我们中华民族可以和其他民族陪地球生存到地球老去的那一天。
欺负中华民族的混蛋永远都会得到报应的,这是永恒不变的。
更可恶的是中华民族的叛徒,永远都相信他们会得到报应的,即使他们拥有了最高的权利和最先进的武器也不可怕,因为他们怕我们。
在长征的路上,来自中国每个地方的战士们偶尔会不会对所到之处跟自己家乡习俗风俗不一样,对跟自己家乡大自然风景不一样,而像古代诗人一样感叹国土之大,风景之美,惊讶到人文风俗不同而又相连,可爱乡爱族爱国却又一样的呢?
我觉得会,要不然他们就不会坚持把长征走完,北上抗日!!!!!!!!
中华民族是一朵大康乃馨🌸,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民族就是不同小品种的康乃馨🌸。
老人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觉得还有气候也在其中帮忙。
要不然古人怎么会说天地父母,天是父,地是母。
😊所以中华民族居住的国土很大,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
入乡随俗真的很重要~才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长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的地方,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
在第五集中,红军与敌人的得血战湘江战争中,面对敌人先进得武器,红军没有退缩,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得杀敌,战争中易荡平团长身受重伤,他宁愿死,也不当敌人的俘虏,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们不怕牺牲得精神,他们得壮烈情怀令人钦佩,在战斗中,主要领导人没有乱成一团,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指挥作战,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令决策失误得红军起死回生。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得这种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得心理素质。
只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做出对的决策,才能化危为安。
作者:曹某
想要了解那段艰辛的历程,一定要三部曲一起看:《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
同时,《伟大的转折》也是很好的一部剧,主要讲湘江战役之后到渡过金沙江这一段,里面每次会议,每次战役都讲得很清楚!
《长征》还是太粗线条,尤其是突破金沙江之后,每次会议,每次战役都是一笔带过。
每次看到博古、李德就血压上升!
真的是历史的罪人!
推荐中国近代史电视剧:《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寻路》《井冈山》1927-1930《红色摇篮》1929年3月-1934年10月《长征》1934年5月到1936年长征胜利《伟大的转折》1934年12月-1935年5月《海棠依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外交风云》《赵世炎》《建军大业》《中流击水》《古田军号》
唐国强老师的毛主席实在是太经典了。
我会告诉你当时我特别喜欢片尾曲《十送红军》?
康熙爷大战雍正帝😂
作为中国革命史乃至历史上最著名最悲壮的一段经历,很好的表现了在革命低潮时期各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大无畏勇气和乐观主义精神,唐国强、刘劲、陈道明.....不愧是老戏骨,演绎的伟人们即平易近人又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记得那个暑假完完整整地看了好几遍,那个无忧无虑的暑假
那首大氣磅礴的片頭曲 和那首婉轉低迴的十送紅軍
一个属于理想主义者的时代
能反映国共两党内部的政治斗争,作为主旋律,拍成这样已属不易。
为什么战士吃不上饭,老周同志家里天天煮面天啊😱
唐国强的毛泽东和陈道明的蒋介石都霸气测漏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什么电视剧,悲哀呀
刚放完,比红色摇篮好些看这些补补党史里面没有写清楚的尤其是张国焘另立中央始末
被博古和李德恶心了十集,真的是够了
电视上播出这剧的时候,我高三。每天学得累了,就偷偷打开电视看一段红军长征。当时就想着,等我高考完,一定完完整整看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段是,大家手挽手一起过草地,真的很感动很震撼!
呵呵
让一个翻译(博古)做红军总负责人 一个外来的一根筋军事顾问主导他国战役 这是个奇思妙想 厉害了伟大的共产国际!毛主席怪不得得人心 因为他从人民中间走来 屡次被排挤出决策层 不能沙场点兵 他就低下头去种地 他的胸襟 慈悲 革命精神 政治意识 最重要的是灵活的思维 满腹经纶战术 又通读马列著作 运筹帷幄 他的纯粹 绝对理性 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伟人!🇨🇳
这剧我给五分,不回避矛盾,不过分拔高,刻画的太好了!
看了第三遍,发现每一次收获都不一样
虽然很主旋律,还是很喜欢陈道明的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