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去见政客,不是黑帮”“他们难道有区别?
”老大看着手下检查自动武器,无言以对!
魔幻现实主义诞生在哥伦比亚,是必然的,因为这里 一直有魔幻。
比如在经济建设领域,他们的很多银行家务无法理解实物为基础的货币理论。
但是巴勃罗在桥头带领车队,一次性说服地方警察团队,确实是使用实物的。
因此,狡猾的银行家们只是想利用更高级的资本手段,而不是辛苦的实物锚定罢了。
本季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色不是毒枭巴勃罗,也不是两个DEA探员,而是巴勃罗的妻子塔塔。
她在第一季中的存在感很弱,完全是一个大毒枭背后的女人的样子,竞选时站在丈夫身边微笑,在家里生娃养娃马大嫂,还要忍受丈夫出轨找情妇。
但到了第二季,塔塔每一次出现虽然不长,但多影响了剧情关键走向:贩毒集团迫于引渡条款的压力跑到巴拿马避风头,她告诉巴勃罗波哥大才是他们的家,于是巴勃罗回去了,开启了对政府的血腥反击;贩毒集团日渐式微,她要了一把枪,坚定地看着丈夫,说“我无法置身事外,因为外面那些保镖都是陌生人,关键时刻只剩我和你“;后来她看出时局危险,是时候带着孩子离开哥伦比亚了,而巴勃罗还自信有实力保护家人而断然拒绝,事实上不久他们的家遭遇突袭,塔塔的哥哥命丧枪下。
这一季里塔塔当得起大毒枭的女人,脑子清醒、目光敏锐,骨子里的冷酷,以及保护家人的坚定。
我想如果她也加入麦德林贩毒集团,表现一定不会比朱迪(麦德林集团首脑之一名字忘了的老婆)差的。
这可能是巴勃罗尽管有情妇又嫖娼,但始终敬爱着塔塔的原因吧。
-我是终于要讲到现实的分割线---那么现实中的巴勃罗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好奇地试着查了查网上的资料。
巴勃罗的妻子名叫维多利亚·海瑙(昵称叫维基)。
1974年他们相遇时,巴勃罗24岁,维基13岁,她是他好友的妹妹。
他们就这样坠入爱河。
(我:为什么名人很多喜欢幼齿的小女孩呢?
比如陈洁如15岁嫁蒋介石。
)但这段感情遭到了维基家人的强烈反对。
他们私奔了,两年之后结婚。
(我:轰轰烈烈的爱情啊。
)1977年,他们的儿子出生;1984年,他们的女儿降临。
直至1993年巴勃罗被击毙,他们的婚姻持续了17年。
期间巴勃罗有过多个情妇以及不断的出轨。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关系到底如何。
(我:对这个反人类大恶棍唯一的好感就是他与妻子间的情深意重了,想到这点可能是虚构的。。。
)据说维基非常迷恋奢侈的生活。
那么至少这点需求她从婚姻里得到了满足。
要知道巴勃罗曾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7大富豪之一。
(我:不爱奢侈还能干什么?
)巴勃罗被击毙后,各种恐吓和威胁纷至沓来。
维基带着两个孩子辗转流亡多国,都被拒之门外。
终于阿根廷政府愿意为他们提供庇护。
在换了身份后,他们居住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寓里,雇佣多位佣人,过起了平静的中产阶级生活。
(我在心里呐喊:这样的生活叫中产阶级生活?!
)2000年,维基和儿子胡安因为洗钱的罪名被拘捕。
传言她为在阿拉圭的哥伦比亚毒枭洗钱。
律师还意图把包括运毒在内的其他罪名按在他们身上。
母子俩在监狱里度过了15个月,这比巴勃罗在他自己建造的监狱里呆过的时间还要长。
但最终因证据不足阿根廷政府将他们无罪释放。
维基说,她之所以会沦为阶下囚,仅仅是因为她是巴勃罗的妻子。
【在这些资料里,我无从得知维基作为独立个人,她的性格意志、喜怒哀乐。
嫁给了大毒枭巴勃罗,她的命运注定与贩毒集团的兴亡绑在一起,不会平静。
当然,在那个贫穷又危险的魔幻国度,谁又能平静生活呢?
我还是期待第三季里,看走到台前来的塔塔是如何斗智斗勇,保护好两个孩子。
】--还顺便查了查两个孩子的现况--
儿子胡安长得跟他爹挺像。
巴勃罗被击毙时,胡安14岁。
不同于他爹的残暴,胡安是个和平主义者。
出狱后,胡安一直从事建筑师的职业,过着普通的生活。
但内心一直对父亲犯下的罪行感到不安和愧疚。
2009年,他回到哥伦比亚拍摄了纪录片《我父亲的罪行》。
胡安还和哥伦比亚前司法部长罗德里戈·拉拉·波尼拉、前总统竞选人盖伦(这两人都为他父亲所杀)的儿子见了面。
胡安说:“我们都有共同点:我们都是孤儿。
”【虽然胡安做的这些事情,跟巴勃罗的恐怖行径给遇难者及其家人所带来的伤害相比,无法及其万一。
但他至少这么做了,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上一代人生活在杀戮和犯罪的阴影里,只希望这一代人能够摆脱阴影,拥抱和平的环境。
】
一家,中间是女儿曼努埃拉。
巴勃罗死时,她年仅9岁。
二十多年来,她一直远离媒体,对她的现况无从了解。
【巴勃罗极其宠爱这个女儿。
他曾经逼迫情妇堕胎,因为他答应了曼努埃拉他不会再要其他孩子了。
作为全球第七大富豪的女儿,她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了一个安定的成长环境。
现在能做个淹没在人群里的普通人,也是极不容易的了。
】
事实上,不管你是不是毒枭,生命的消亡总是让人伤感的。
这样一个大事件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有对立的两个阵营,形形色色的人穿插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但文明人受到的桎梏总是大大高于野蛮人的,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你来我往,每一方都有着自身的限制与阻碍,好在最终的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
人性总是得人心最有效的特性,这也是为什么同是身为毒贩的古斯塔夫的死能让那么多人感到难过、伯纳的行为让人敬佩的原因,而反观巴勃罗与他的母亲与妻子,再怎样义正严辞地讨伐权贵批判社会,都不能产生丝毫的说服力,因为他们不配。
从墨菲来到哥伦比亚,直到巴勃罗身亡,整整两季的内容传达出的,似乎是善与恶之间的博弈,极善与极恶都不能使你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学着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找到的人,就是最后的胜者。
这是全剧最让我有感触的三个画面。
年轻的警察,战友被打死了,可能不止一个,可能这一天里死了很多,哭得站不起来。
埃斯科巴的母亲,看着周围的人都在庆祝自己的儿子的死去。
在一群幸福的人中间接受世界毁灭般的忧伤是什么感觉。
在美国,赋闲的Pena在酒吧里看奥拉朱旺在尤因面前跳投,周围的人为了生活中各种小幸福在微笑,Pena此刻内心肯定是狂喜的,但是周围或许无人可以分享,或许没有人真正关心过,或许周围还曾有人助纣为虐过。
终究,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最后,他们能做的,似乎也就是杀掉一个人。
但终究是杀掉了,听说现在哥伦比亚的生活挺不错的。
这些血应该都没有白流吧。
《毒枭》一二季刷完了,感想:1.这个剧主要是讲dea+政府vs cartel的,但是我更愿意当成麦德林80年代生活记叙片看。
问题是网飞再有钱也复刻不了40年前的麦德林的布景了,某一幕我看见轻轨直接笑了——不但因为我把这条线的全程坐过两次——唉有点感觉像在今天北京坊的星巴克臻选拍《茶馆》[允悲]当然S2E9巴勃罗站在山上看着灯火通明的(现代)麦德林跟老婆说pero ya estoy en casa的那一幕实在太太太震撼了。
2.在全剧疯狂弱化女性的基础上我还是感叹这巴勃罗造这么多孽怎么还有这么顶级的老婆和家庭,这和今天的成功人士简直反着来。
3.至于cartel,我的评价是不管多正经的黑社会,只要在有军权的国家机器面前,被废掉真的是时间和成本问题。
当时世界前十富都不行,更何况今天的你我他。
所以巴勃罗打开局想渗透政府其实是理论上唯一一种成功办法,剩下的都是死路一条。
4.灯塔国一边本国警察管理不力自己人民吸嗨了,一边海外dea和大使馆操作不利然后哥伦比亚疯狂死人…我只能说你们也应该都直接开摆去吸两口。
人家黑吃黑也有黑吃黑的社会秩序。
4.巴勃罗这个演员选的吧…感觉赋予这个人过多的正面形象。
这个演员狠感觉不够,时不时那种委屈要哭哭的小眼神给我看愣了[二哈](一查演员还是个巴西人,用外语演男主辛苦了。
5.别的没啥。
我不喜欢历史人物事件经过强娱乐化处理后呈现,不过想到现在跟国内打着历史古镇名号疯狂网红化的游客区别无二致的columna 13,我也就不说啥了。
Pablo Escobar 是毒枭之王,是一个杀人无数的狂魔,是世界上最有钱人之一,也是一个劫富济贫的罗宾汉,还曾当选过国会议员,也是一个顾家的男人。
他心里一直向往权力的顶峰,甚至做梦都想当上总统,但是他做事完全不择手段,为了让家人入境德国,去威胁恐吓航空公司和德国政府。
为了让给总统施压,甚至炸死大量无辜平民。
他极其自负,永不投降,不畏惧一切敌人,这种性格成就了他,但也是他人生的悲剧的根本原因。
他同时也是一个可悲的凡人,一路提心吊胆,四处躲藏,居无定所,兄弟,亲人,朋友相继死在面前,受尽和挚爱的分离之苦,甚至被父亲认为是令人惭愧杀人凶手。
最后他的众叛亲离,连老婆都劝他自首,只有一个忠心的开车傻小弟还跟着他。
最后他被哥伦比亚军队击毙的时候,挺着的大肚子,满脸的络腮胡子,甚至连鞋都没穿的邋遢样子让人心头不免一咯噔, 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这个大恶魔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凡人。
低调才能稳啊。
第三季没有了Escobar,还会继续精彩吗?
-真实Pablo Escobar分割线0. 1989年被福布斯评为世界第七富豪1. 他在Puerto Triunfo的房产里,修了一个私人动物园,里面有河马,长颈鹿,大象。。。
2. 据考证,他负责杀害了大概4000多人,包括200名法官,和1000名警察,记者和政府官员3. 80年代,美国80%的可卡因都是来自Escobar的Medellin集团4. 贩毒之前,他偷过墓碑卖给走私犯,搞过偷车卖赃的生意5. 父亲是农民,母亲是教师6. 他27岁结婚,老婆当时才15岁7. 烧钱的桥段是真的,为了让生病的女儿取暖,Escobar烧过大约2百万美元8. 买过一架Learjet喷气飞机(2000万美元起)专门用来运钱9. 他曾经用飞机轮胎来运可卡因,每日能挣 $500,00010. 为了修改哥伦比亚的引渡法,他曾经许诺支付国家的大概100亿美元的债务11. 每个月要花2500美元来买橡皮筋来捆钱,囧12. 年收益峰值达到30亿美元13. 80年代末期,哥伦比亚有关部门罚没了Escobar的142架飞机,20架直升机,32架游艇,和141所房产和办公室。
14. 还买过两架潜艇来走私可卡因到美国15. 最高每天走私15顿可卡因16. 他10%左右的收益毁于纸币收到变质和损坏,老鼠应该是这些大批纸币的消费者17. 他自建的牢房里有赌场,night club, 和一个赌场 (真实图片:https://thenypost.files.wordpress.com/2015/10/gettyimages-452528613.jpg)18. 死后他在哥伦比亚的一些房地产被转化成主题公园,有恐龙模型和各种动物,还有他生前搜藏的各种老爷车 (http://www.cnn.com/2016/09/01/world/gallery/escobar-ranch-theme-park/)19. 生前最害怕就是被引渡到美国20. 他在穷人区捐建修医院,学校,足球场,派发食物,当上国会议员确有其事21. 最大的一桩可卡因生意销往美国高达23吨22. 约2万5千名群众,包括许多被他资质过哥伦比亚的穷人,参加了他在Medellin的葬礼(翻译自business insider与all-that-is-interesting)
《毒枭》给我最大的震撼在拉美风光。
拍这部电视剧的人一定是有我们所说的“家国情怀”的,要不然哥伦比亚的山不会被拍得那么青,天空不会那么深蓝而幽远,城市的夜景不会那么星光闪烁。
我从来不知道拉美这么美丽,之前所有的印象都停留切格瓦拉的革命之路,原始、炎热、丛林化。
看完之后才知道,哥伦比亚,这个地处赤道却有高原气候的国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它的基尼系数也是最高的国家之一。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流行问题——中国会不会拉美化?
然后,我开始想什么是拉美化,腐败、毒品,还是贫富分化?
后来看到一篇很有启发的文章说,拉美化就是没有工业化的城市化。
波哥大、麦德林,那些美丽的城市,在《毒枭》的摄影机下,像极了九十年代的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你可以想象得到的任何一个三四线——义乌、贾樟柯的汾阳,毕赣的凯里,或者是自己的家乡,只不过大了一百倍。
想象一个一百倍于九十年代中国小城的城市吧,那就是哥伦比亚。
拉美真是个魔幻的世界。
看这部剧,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马尔克斯诞生于哥伦比亚。
在看过了艾斯卡巴的大象、河马和日销六千万美元的毒品世界后,我觉得马尔克斯几乎只能算现实主义。
他们的人生观是我不能企及的,他们的生活是我不能想象的,而所有这些故事,都是几乎真实地发生在了那个一百倍版图于义乌的城市之中。
这里有最血腥的毒枭团伙,也有最虔诚的天主教徒,有摩肩接踵的摩天大楼,也有连篇累牍的贫民窟。
穷人无法企及富人的世界,社会阶层没有向上的阶梯,连接他们的只有毒品和革命。
在这里,毒品几乎不是犯罪——反正圣经上没说,背叛、不忠和贫穷才是。
艾斯卡巴在穷人的眼里是英雄,他说,“麦德林不会背叛我”,事实上也是如此。
他是“富人中唯一一个会资助穷人的人”,他给他们建社区,建足球场,建学校。
在他英雄迟暮的那几集里,我们几乎忘了他的手上有多少人的鲜血。
不知道美国是不是和中国一样,把周围的小国潜意识里当成自己的附属国,比如我们看东南亚和金三角。
我觉得起码这部剧是如此,墨菲和潘纳几乎是带着解救落后的感情去的哥伦比亚。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并没有相应的物质待遇。
美国人对意识形态的坚持有时比我们还多,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幸运地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人都胜利回到了美国,成为了DEA的高级顾问。
击毙艾斯卡巴的那场戏里,他们俩都有出镜,在酒吧里举着酒杯,对遥远的往事致敬,而电视剧也向他们致敬。
我其实很难分别这部剧里有多少写实、多少夸大,但我觉得,那些夸张的成分都是合理的。
看的时候我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国家,才能相信那些看起来特假但其实是真事的情节。
我甚至相信马尔克斯写的东西是真实的故事了。
这就如同现代的中国看到的各种魔幻场景一样,你都不觉得它会是真的,然而它实实在在发生在这片大陆上,正如艾斯卡巴和他的动物园一样。
从关塔塔一家的五星饭店顶楼看去,城市的夜景多美啊;然而灯光闪烁的背后,是什么样的贫穷、不平等, 和匪夷所思呢?
其实这部美剧带给我的意义远超影视剧了。
目睹大事件的清晰脉络,宏观的斗争。
卡利略上校和总统面对死亡的威胁毅然选择对抗邪恶势力的勇气,让人热血沸腾,他们是人类阴暗时刻最宝贵的光辉。
巴勃罗对抗全世界的谋略和胆识都很震撼。
唯一不足就是每次都把毒枭描绘成因自大、暴躁而犯错,可巴勃罗每次犯错都能全身而退。
而巴勃罗如何解决困境、谋划都没有任何细节,大大削弱了毒枭智慧的一面。
一个能同时对抗政府、美国并同时威胁统治其它毒枭的人不可能只靠暴躁的脾气。
前18集看着我咬牙切齿又绝望,手上那么多血债,行事那么嚣张,又总能一次次逃过追捕,一次次震惊全国逍遥法外。
但本季最后两集质量奇高。
当选总统的白日幻想,镜头一转回到阴暗斑驳的现实,邋遢、沧桑、无力、绝望,那种彻骨的悲凉不由得渗透而出。
上次看本拉登的纪录片也有这种感觉。
毫无疑问他们罪恶滔天,罪该万死,但临近生命最后的时刻又是那样的悲凉。
无论是卡扎菲、本拉登还是巴勃罗,这些恶魔在死的时候,或是蓬头垢面,或是尸体像牲口一样被人摆弄,都显得是那样的卑微和不堪。
美国人就喜欢在影视剧带给你这种复杂又矛盾的感觉,让人困惑,但现实就是这样,不是非黑即白。
当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权和全国人民能被一个毒贩所威胁的时候,感觉也就和殖民没什么区别了。
一开始就应该乱世用重典,贩毒的杀、藏毒的杀、吸毒的也杀,毒贩的家人不管小孩老人直接连坐处死,享受着他们的财富就应该承担代价,什么狗屁人权,毒贩就直接开除人籍,把他们的家人活活扔绞肉机里搅碎都不为过。
一个个还顾忌找美国帮忙会不会引狼入室干涉内政?
我只想说你都已经病到朝不保夕的地步了,还担心你的邻居会不会来帮你之后有所企图?
屁大点地方,直接高空侦查加空袭
Narcos真的是让人压抑的剧,如果是一部普通的剧情片我可能现在已经在吐槽编剧毫无逻辑情节漏洞百出了,可是它糟心就糟在,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地球另一端拉丁美洲里发生的真实事件。
Pablo Escobar靠毒品生意从Medellín贫民窟长大的平民成为世界第七富有的人。
80年代末资产达到500亿美金,靠直接发钱的方式成了国会议员;对反对者残忍地宁愿炸飞机伤及无辜的人也要对方死;为了撤销引渡条约找M-19攻占最高法院,杀了一半大法官;以为手下背叛自己就把他们用木棍打死然后丢进烟囱里焚尸;给自己建了座名为La Catedral(大教堂)的监狱;靠悬赏的方式征收警察的人头...... 就这么一个真切存在的十万不赦的人渣,世界上最恶的人却死在贫民窟的瓦房天台上。
当他死了,恐惧的感觉消失了,才发现他原来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对自己至亲掏心掏肺的男人,一个点燃现金给女儿取暖的父亲,一个一直对Gustavo信任尊重的兄弟,一个平民的罗宾汉,一个在Medellín建社区,医院,学校,教堂,使家长成为哥伦比亚第二大繁华城市的人。
一个看起来像是吃了切 格瓦拉的、穿着人字拖的吃着草莓奶昔的胖子。
所有的编剧都乐此不疲的尽力将笔下的人物描写的丰满而又立体,所有坏人有好人的时候,好人也有令人反感的时候。
而Narcos因为是美剧,相比电影而言时间更长。
所以看完以后就像是陪着Don Escobar一路走过来一样,感觉这个创造了Medellín辉煌又给这个城市带来无限伤痛的角色矛盾地一点都不真实,而当导演不断地通过影像资料来提醒观众这真的是真实的,就有了开头所提到的非常压抑的感觉。
作为一个观众,好像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候一样拼命地想理由能不能帮这个恶人开脱,比如体制问题,比如剧中含沙射影所表达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外交手段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但是都没有办法说服我自己,这份沉重而又荒诞的历史只能让我看着剧中哥伦比亚人在纷纷得知Escobar被击毙的消息而翩翩起舞的时候狂哭不止。
就像墨菲探员(超帅)和他老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旁边的女生问他,”你们DEA就是让毒品越来越贵的家伙吧?
”大毒枭倒了,毒贩少了,毒品贵了,毒贩多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死循环,Escobar只是这其中的一条较长的因果链。
而剧中不停地杀人镜头让人看到后来已经麻木,也难怪剧中细节描写从文明世界来的墨菲探员(超帅)会失去耐心学会用枪来解决简单的交通碰撞问题。
看网上说Escobar的葬礼上有2.5w人自发地去纪念他,这个数字恰好等同于他主导的两次暴力事件2万余人的死亡数。
魔幻主义发生在哥伦比亚是有原因的。
看得时候宛如受了一场教育【褒义】,感觉这就是牺牲好人来消耗坏人的斗争,边看边痛心。最后潘那坐在酒吧听到Pablo死讯那一幕时候我没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卡里略上校的牺牲让我难受了两天,生气憋屈得哭不出来。原来以为他是后来那父子俩的合体,想不到不是…没有wiki护体真可怕…
大魔头怎么变这么婆妈!
相对于回归后第四集就挂掉的卡里略上校,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半路出道的利蒙跟随毒王到了最后。
太帅了
Amazing Plot.
体面的人都死得早,你看那些自我保护欲强,处处不放心其他人的都活到了最后,虽然他们往往都会秃 with 47
天主教屌丝民族
逼死我了,强迫症看剧太可怕了,可是最后一集给我500块也真的不想看了,口吐白沫已阵亡
作恶到这个程度,对家人再好也抹杀不了,家人无条件支持只能说明家人也恶。
第二季很平庸
过瘾
在把观众更深入地带入Pablo的个人世界的同时,Narcos Season 2保持了上一季的精湛、沉稳、锐利。
简直是addicted !!! 最喜欢Narcos的一点就是不要求角色说英文台词!!!
这一季红毒蛇的戏份比金发帅哥多很多,而且人物形象也更丰富立体,第三季会不会去做卧底啊?当然金发男的画外音真是一大苏点。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司机利蒙这个角色的动机和心路历程。第三季开始要从阵地战变游击战了,应该会有更多美国本土的戏份,估计会更好看。
有点冗长、无聊了。
哥伦比亚银河映像
对这大名鼎鼎的毒枭,表示深表同情,妻离子散,手下被击破的,背叛的,树倒猢狲散,曾经的可卡因王国逐步崩解,
4.5。好看到爆炸却依旧不够好,离五星只差一口气。Pablo至死也无法让人移情,面对的一切困境都止于外部(或伪内部),这是再好的演技和视听渲染都补不回的。这剧和我看过为数不多的优秀美剧最大的一点不同,应该就是它信奉事件至上吧,毕竟S3都要拍毒品战国了。当然,最后一集还是拍得太棒。
感觉人物实在愚蠢 在母亲犯傻后弃了
风光无限的大毒枭最后无路可走落网被击毙,最后几集拉低了整体,不如第一季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