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一点多,按着遥控器换台时,看到一眼那又高傲又帅气的高志航,这演员谁啊,这么帅还了得,我完全是抱着看偶像剧的心态去搜索这个片子的,一看便是十几集停不了手。
喜欢那纯正的东北腔,让我对东北那疙瘩异常向往,不知是否是原声的。
但演技上,不得不说朱亚文塑造的高志航,说话时总是摇着头摆着身体耍酷,要么用手捂着脸装痛苦,剩下的就是军人天生的正气,换别人演也都有,到完了可没有一种高志航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感觉。
不像看完亮剑,李幼斌塑造的李云龙实在难以被取代,李云龙活了,但高志航还是比较模糊的。
究其原因,我想是我先入为主的当偶像爱情故事的看了上半部,夹杂着民族英雄气节的升华,的确非常带劲,被这个汉子的豪气和对待葛莉儿的柔情深深吸引,相信更多的女性观众都大爱高和葛莉儿的爱情故事,高的浪漫深情用在葛莉儿身上怎么都不过分,也让他这个空中英雄更负侠骨柔情。
历史上确实他们被无情的拆散了,高也再婚了,但是他和叶的感情并不好,这才是符合事实和观众心情的,而剧中高在和葛莉儿分开三个月就另有新欢,还没他活不下去了。
即便他妈也觉得过分,何况是因前半部而喜欢看这部剧的观众呢?
后面虽然他为国捐躯,多次大放光彩,看着总觉得别扭。
说到底是个薄情寡义的,只是在和叶躺在一起时,对着葛莉儿说了句对不起,在击落敌机时说这是送个葛莉儿的,这算什么呢?
所以,到半道偶像剧观众不乐意了,为什么不是叶蓉然主动追求的高,然后高迫于另一种压力,才和叶结婚的,他的心一直就只有葛莉儿。
剧中似乎想表达高是因为孩子小需要叶的照顾,可是剧中也没把这条线拍好,就叶那小姐模样,根本还不如高的勤务兵会照顾孩子呢。
就买了几个玩具,小孩子就叫妈了?实在是很扯淡,太不注意清洁的逻辑性和生活性了,这些小地方的失误,让主人公的形象大打折扣。
像在高和葛莉儿回老家跪求父母同意婚事,拜堂那一段,就拍得比较真实感人,到后面好像换了个导演似的,全都转到抗日打仗特技表演上了,人物刻画好单薄。
因此也就升华不到预期的高度。
另一个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时他对待许争的薄情,事实如何不去追究了,但是他撵他回去就是把许争送上鬼门关,他应该知道的,可是依旧不依不饶的心里只有他的国家大义,全然不顾兄弟情义,他可以不听许争的,坚持己见的买回正确的飞机就行了嘛,干嘛要让许争回去送死呢。
也是个傻帽。
反倒把许争刻画的很高大,他对高是真心的好,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还没想过害他或见死不救。
高太自以为是了。
既然是个英雄的故事,为何不再丰满完美一点呢?
这里面很精彩的是语言,各种方言都有,日文法文英文都是原声,和金陵十三钗中的南京话感觉一样,特真实自然。
尤其是宋美玲转述蒋介石的一句“娘希屁”,经典。
葛莉儿演的太好了,让人爱不释手,她头带着披肩回到老家时哭泣的样子,太让人心疼了,她选择独自离开,忍痛舍下两个孩子,可见她有多么爱高志航。
而叶容然就太假了,一开始是爱国女学生,后来就成了千金大小姐,转变也太大了,而且完全看不到两种气质在一个人身上的联系。
她对高的钦慕也不够明显,甚至不如那个记者。
演的不温不火,让人生厌,最后高牺牲了,对她一点悲悯都没有。
蒋夫人,吴海文这两个觉得都挺出彩的,邬君梅的演技果然到位,演起第一夫人是游刃有余。
吴海文虽然戏份不多,却让人印象很深,有演出那种骨气,会在最后宁死不当俘虏。
还有高志航的娘,让人喜欢的东北大婶,淳朴的东北农民,说出的话却句句在理,也难怪她会对高志航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这么深远,其实这点片中可以点一点的,高志航难道生来就是这么坚定的爱国志士?
他浪漫是因为留法,但他的根基思想来自爹娘。
前半部拖沓,后半部太赶,这是总体观感,对后半部的不足有点遗憾,这是部很好的片子,很好的故事题材,应该可以拍得更好,让更多人喜欢的。
冲着朱亚文和其他空军战士帅气的国军将士扮相,还有美丽的葛莉儿,可爱的高大娘,以及出于对这段历史的尊重,该片还是值得推荐的!
1.撞击加贺号航母?
意淫有意思吗?
2.日本空军?
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军种3.藤野说只有日本神风特工队敢于自我牺牲。。。
神风特工队1944年才成立,怎么1937年人们就知道了?
4.高志航受伤迫降在新四军防区,然后37年9月去了庐山修养。
然而37年10月新四军才成立。
只是最后两集,就有如此多错误,好意思说这是好片子?
后面那段感情少表达些。
我们是来看空军的,不是小情小爱,也许评分还能高些。
前半部分真的真的很不错,非常的优秀。
朱亚文现在剪辑的片段绝大多数都是这里来的。
有时候都怀疑是不是多个导演多个编剧。
不连贯,感情莫名的来的那么突然。
让人很突兀。
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的那句名言:“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推荐《远去的飞鹰》前半部分,后面的部分直接垮掉了。
后面接着看《血战长空》。
再看纪录片《冲天》。
记得很久之前看的这部剧。
首先被吸引是因为朱亚文,其次作为一个军迷,国内关于空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这群英雄好像快要被人遗忘了。
其次,就是高志航作为中国空军“军神”其一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当然结局也是令人叹惋,欲架机迎敌却遗憾殉国,蒋介石也不得不感叹:宁失百机,勿失高志航。
我觉得剧情上还是很吸引人的,高志航的飞行史、情感史、抗战史三线并进,虽然在情感线上葛莉儿的处理不是很让人满意,但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国军空军内部也出过一样的规定。
我觉得高志航之女高丽良在《我的父亲高志航》中的描述还是很到位的:没有葛莉儿的离开,就没有后面的高志航。
同时他和叶蓉然的感情线也大致和历史相似,还算是比较客观地还原了高志航的经历的。
再说说我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
作为一个军迷,我还是觉得艺术的改编也要基于历史的逻辑,大修大改反而是对那段历史的不尊重。
首先就是高志航的性格。
历史上高志航性格严肃刚正,不苟言笑,在笕桥航校任教官和担任四大队大队长时,都是以治军严厉而闻名,令人肃然起敬。
而剧中的高志航反而有点痞,看上去有点叛逆和随意,包括一系列的抗命行为,这就和人物的真实性格出入过大。
但我想导演也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人物的艺术加工,这一点见仁见智吧。
我觉得高希希导演的《血战长空》里的高云天(原型也是高志航)在人物形象上还是比较符合历史的。
还有一个我觉得不太好的加工就是高志航率领四大队突袭关东军司令部并取得大捷。
我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历史上没这段啊,抗战初期真有这么大的一场胜利抗战还会这么艰难、中国空军损失惨重?
那可是关东军司令部啊,这样的胜利太大的,编剧直接编出这一段塞进剧情就显得过于生硬,高志航的一生已经足够传奇了,这种方式的无中生有反而是对历史的过分篡改。
最后就是服化道和导演的军事知识的问题。
道具和特效我只能说受限于国内的经费和技术。
但一些基础的军事只是还是要注意的。
比如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剧中1937年就出现的司登冲锋枪,还被说成是德式装备确实会被一些专业军迷诟病(司登冲锋枪是1941年才研制和复议的,而且是英国造的冲锋枪,所以这里相当于犯了两个错误),我觉得严谨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这个剧断断续续的看了差不多三遍了,每次都是因为朱亚文的帅气和里面搞笑的东北口音,三看依然觉得好看,可也发现了不少瑕疵。
首先,剧中的人演的十分生活化,高大娘每次骂儿子那个理直气壮;说张小六子家里有四口锅,真正见了张小六子那个觉得自己拿出手的尴尬;高父怕媳妇的形象,叶小姐娇小姐撒娇生气怪高志航不给她生日祝福,都很形象,给人一种亲切感。
其次,很佩服导演线路的安排,在抗日这一主题上有蒋夫人、周至柔、张学良这样高层领导人公开的言论,什么之乎者也,有这种台面上的官方论点;也有高大娘这种不识字的人透亮的简单看法,当知道西安事变张学良把蒋介石扣押以后,天天骂蒋介石的高大娘竟然说要保佑蒋的平安,说家这么大,没个主事的不行,这下里巴人的看法;还有中间这群飞行爱国志士,高志航会跟勤务兵解释说领袖就是这个意思,哪能说话跟你似的;有文邹邹的,也有大白话的,很是有趣。
在高志航事业的阻碍安排方面,毛邦初算是首功,一个个阴谋,同时有安排了李桂东来解释阴谋,分析局面,分析许铮是怎么死的,分析许铮的死给高志航消除了毛邦初的怀疑,不至于让人看的一头雾水。
再说剧中人物性格,高志航耿直,可以直接质问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谁下的;他正直,敢于质问周至柔高额军需费为什么没有买来对应数量的飞机;他血性,敢跟日本浪人打架事后挨军鞭,敢跟骂顶头上司秦大队长是犊子;他敢爱,对葛莉儿一见钟情之后冒死用战机带回家;他孝顺,从未对母亲大吼大叫,即使在东北失守憋屈至极老母亲还在叨叨自己没用的时候,仍未顶撞,只是打了沙发,父母不同意自己跟葛莉儿的婚事,长跪门口直至父母点头,说到这里,顺便想说一句,在那时候的中国人眼里,家应该是很重要的,像高志航这么有出息的人,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完全可以把葛莉儿养在外面,但是他选择了征求父母的同意,也说明他想给葛莉儿一个名分;他仗义,敢给战友作保,敢包庇战友几乎的投敌,敢放跑一心抗日的任逍遥,他的优点太多了…… 说完了优点,我想聊一聊这个剧的一些瑕疵,果然看多了是会看出问题的。
本人不是学史的,对历史了解不甚清楚,评论仅仅针对剧情。
高志航职业发展路上除了腿伤在,貌似就只剩一个毛邦初了,毛邦初一心想除掉他,甚至可以出卖消息给日本人,不惜牺牲高价够买的战机和培养多年的飞行员,这个小人实在是太小人了,小人的太明显了;高志航屡屡横冲直撞,屡屡擅自行动,这个真的不会受处分吗,还是说这个不世出的人才真的靠才华多次保住了自己的命?
张学良、蒋夫人屡屡跟他见面,是不是太频繁了,是不是太高光了?
确实艺术是要高于生活的,但是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战斗中高志航下命令说“2208如何如何”,这个不该是叫“liang liang dong ba”吗,即使是民航,也是这个说法;最后高志航牺牲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追在高志航的飞机后边,大喊“老高,飞呀”,还追了好久,日本在空袭,自己一方一个飞机都没飞起,一帮飞行员不说赶紧起飞,追在队长的飞机屁股后边加油鼓劲???
如果有网友看到我这篇文章,可以帮我解释解释
因为喜欢朱亚文,所以看了这不电视剧,可是一不小心把它看成了爱情片。
什么空战特效,什么抗战大义都是浮云了。
在小女子眼里,只有美式军服,墨镜皮靴包裹下的铁汉柔情了。
我喜欢葛莉儿,这个为爱不顾一切的外国女孩,认识高志航时,她才十九岁,不顾一切,背着鹿皮褥子跳上了高志航的飞机。
她是那么勇敢,脱下高跟鞋,上了三棵榆树的东北大炕;告别牛奶面包,吃起窝头糠面。
高志航受伤时,她坚强陪她求医恢复,给他信念和力量;被迫分开始,她果断转身,留下一个凄美的背影。
当时我都哭了,她的爱是付出,是牺牲,是那么宽容,是那么大义。
看到后来,高志航和叶蓉然在一起时,我突然觉得这个男人真混蛋,也太快了吧,他还记得和葛莉儿一起时那首关于雨果的诗么。
结果后来几集我都没有看得欲望了。
有一个高丽良读书的情节,让人很恐慌,一家人聊天时她告诉家人在"满州国”学习了什么。
这种文化占领让我想起看到一个日本人说过:如果日本胜利了,东条英机就会是中国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还有那段旅训,"你父母是谁!
你兄弟姐妹是谁!
你穿的哪儿来的!
你吃的哪儿来的!
你应该怎么对他们!
出现了三次,次次泪目。
全剧很多泪点,不只是葛莉儿, 最后两集很有看头,让人很上脑很热血。
特别是第二遍看最后一集好难受好难受,这剧容易把人看闷。
感谢这部剧,让我去了解了淞沪会战,让我燃起了认识了那段历史的兴趣。
英雄不是圣人。
高志航绝对是英雄。
看这部片子的过程心里都很难过,大概因为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看着他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既定结局却又无可奈何。
留学法国三年,能讲四国语言,东北军飞鹰队,中央军王牌飞行员,他有足够资格骄傲。
少年得志,航空救国,血战长空,到头一抔黄土,三处以衣冠冢,至死未见东北收复。
心情复杂得看完了这部剧。
朱亚文很好地出演了高志航这个角色。
小事上桀骜带点痞气,大事上严肃正直,驾驶飞机就是威严不可冒犯。
对待两任妻子的情感也做了很好地处理,和葛丽儿热烈奔放,和叶小姐就少了很多激动,飞机升空,喊得是葛丽儿你在哪。
具体的感情史已经不可考,但也不必以圣人要求。
整体而言,电视剧严肃带着笑点,国家大义中也叙述着亲情爱情兄弟情,让抗日战争从空军角度展开。
这部剧台词,剧情,布景等等等等都很用心。
东北人的东北话说的可太好了,日本人之间的对话说的终于是日语了。
台词太多亮点了哈哈哈哈中国隼外国卯,告诉他我马术很好,他的枪该擦了,我英文好让我来……高志航和葛莉儿的亲亲抱抱永远看不够!
法语是恋人之间的语言,是他们爱的表达。
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还在想念这部剧……我想大喊一声,没有人可以不爱高志航!
这几天跟朋友一起又看了一遍《远去的飞鹰》,真的是太好看了。
记得朋友推荐哟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还挺拒绝的,因为女生一般不怎么喜欢看这种题材的(我说大多数),我们喜欢看言情的或者玄幻的。
我就拒绝了,后来无意中看了几眼,哎呀妈呀!
还真的挺好看的,最后就一气呵成看完了全集。
认识朱亚文,喜欢他的剧也是从《远去的飞鹰》开始的,演技不错,气质也很棒!
这部剧得剧情也很紧凑,合适的全家认一起观看的电视剧。
刚刚突然想到了远去的飞鹰,上网搜了搜才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前几天被东宫的故事感动,久久无法释怀。
今天才发现这段才是让我窒息的。
因为它真真实实的发生过。
葛莉儿是个伟大的女人,她为了高志航的抱负放弃了婚姻,最终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
她的长女曾说过,她的父亲母亲是很浪漫的人,她的父亲会故意飞到家的上空,她的母亲也会出来挥舞着要晾的衣服。
她还说,她的母亲会在听到停车声后放下一切然后在门口和她父亲拥吻。
我想,这一定是很幸福甜蜜的爱情。
只是后来,应政策要求,他们离婚了,高志航选择了飞机,他也曾试图保护好他们的爱情,但是失败了。
尽管后来高志航又飞速结婚,但我总觉得他并不爱叶蓉然,娶她,不过因为他爱极了他和葛莉儿的孩子,急于找个能照顾孩子的妻子。
高志航死于1937年,葛莉儿消失于1947年。
我无法想象那个年代对一个外籍女人的恶意,也不知道高志航是否是安顿好女儿后,毅然去寻找他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也找不到的葛莉儿了(虽然在飞机坠毁之前有一丝生机,但他放弃了)。
幸好,他们的长女依然怀念,以让我们得以窥探到那段历史长卷里的无奈与伟大的革命信仰与爱情。
朱亚文太帅了,情节都是浮云。。。
中间快进着看完了...
补标。正在看《冲天》,想起来这个片子,补标一下。因为这个剧,粉上朱亚文,看哭的一个剧。
低级错误+儿女情长。给1星是因为地道的东北话
朱亚文制服太可了!
……被戳中了萌点!!!
给三分是因为gzh帅。
好像陪我爸看过
我妈说剧情还是蛮好的,就是一直到最后都没找到葛莉儿,她尤其不喜欢叶蓉然,从她出现就不喜欢。
看到葛丽儿离开这部剧就弃了...
意难平。致敬英雄。感情戏有点拉垮。还有我喜欢高志航她妈妈,聒聒的,很好玩。
朱亚文演技还是挺好的。但是这剧的剧情我不喜欢特别是朱亚文的感情戏。太能扯了。亮点就是罗晋的吴海文。和黎波那场演的不错。但是最后还是挂了。最后那句中国空军没有俘虏,震撼人心
这部戏是怎么入围的艾美奖!!!!!!!!!!!!!!146年的仿美式军装``这敢再坑爹点么·~好吧~~其实~~高志航的故事拍成电影才比较靠谱~~~剧情敢再拖沓点么~~~感情戏敢再多点么~导演编剧敢稍微用点功·~~~不瞎编是会死么~~·!!!!!!!!!!!!!!!!!!
特效在国产片里算是不错的,剧情、演技都不错,最重要的是在对历史的还原程度上有突破。
朱亚文实在太帅无法客观评剧
看过很久的剧了,一般般,整部剧还是对张学良印象最深。
大陆片,不过是讲飞行员的,好看。我就爱看飞机~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
空战就是那样子吗,下面人拿着望眼镜看戏!
拍得蛮好看的。我这个历史盲对内容不评价了。邬君梅老有气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