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结论:差强人意。
编剧额外的加戏都很赞,约翰·史密斯(我不明白为什么是英语名字)和城户检察长的情节都不错。
几位亚裔演员都演得很好。
但是败笔就在女主的改编上,简直是苏琪·斯塔克豪斯灵魂附体。
情节推动全靠这位面瘫玛丽苏作死,也真是醉。
话说都三十多岁的人了演技还约等于零,看谁都一副别人欠她钱的表情然而还人人都爱她,靠屁股下巴吃遍天吗?
原著的朱莉安娜美丽勇敢潇洒、自食其力,跟弗兰克是前夫妻关系,所以大方地跟意大利帅哥乔滚床单、出去逍遥,最后还怒喷高堡奇人载誉而归。
而现在这个又回到了标准的好莱坞女主模式,靠莫名其妙的吸引力让各种男人为其犯险,自私自利三心二意,俗套到恶心。
PKD五十年前就写出那么有魅力的女性角色,然而让今天的编剧去改编却又改成了恶心的老套路,要是中华田园女权主义者们肯多看点书再来看看这个剧,简直可以喷出个几十万字的长微博来。
下午刷了一集之前看过的《高堡奇人》,想来吹一波贸易大臣。
这部剧的故事大概讲的是在一个平行世界中,美国总统罗斯福被刺杀,其继任者未能通过新政将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拯救过来,德国研制出采用海森堡构型的原子弹——海森堡装置,轴心国借此赢得二次大战后前美国的德占区和日占区政府以及地下抵抗组织三方的角力。
在故事中,德国元首希特勒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同时,几位有希望的继任者都对日强硬,极有可能策动德日战争。
在日本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日本的命运岌岌可危。
日本政府通过前美国的日占区对德占区实施情报战,获得了海森堡装置的设计图纸。
但是日本没能在自己的领土和占领区(包括但不限于西美国、朝鲜、中国、东南亚等)内找到符合要求的铀矿。
因此便通过策反东美国官员来偷运浓缩铀到日本占领区。
而日属太平洋合众国贸易大臣是一个视野已经跳出了国家这个局限的人。
他早年在日美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妻儿,因此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
他积极从佛教和中国的易经中寻求人生之「道」,目光高远而为人沉稳,深受皇太子和太子妃(应该就是我们的世界中的明仁天皇与皇后)的信任与尊重。
许多影迷猜测贸易大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甚至可能是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
原因有四,第一,他曾经若干次穿越到了我们的世界;第二,他在自己的副官作自我介绍提到「下官来自长崎」的时候,他眼神异常复杂,沉思许久之后说「长崎啊…… 长崎是个好地方」;第三,窃取海森堡装置图纸这个工作的负责人就是他,他的本意是希望日本和德国达成一种类似我们的世界当中美苏「相互保证毁灭」通过威慑导致双方都不敢发动战争的状态来保护日本;第四,他坚决反对到日本小野道将军主张的「借助公共汽车作为掩护来藏匿核燃料」以偷运德国的浓缩铀到日本这一计划,原因是,这将会对公共汽车上的美国平民造成不可逆转的辐射损伤,以至于死亡。
对长崎的复杂感情,对杀害平民获取军事利益的坚决反对,对于「核威慑」和「相互保证毁灭」的理解,让我——至少是我——相信他是我们的世界的人。
当然,后来这些猜测随着剧情的更新被官方否定了,贸易大臣实际上只是一位偶然掌握了穿越能力的普通人,但是这不影响我接下来要说的话。
贸易大臣作为日本政府官员,出淤泥而不染地坚持自己的本心,反对通过屠杀平民获取军事利益,在日本体制内显得尤为可贵。
而他(在我们这个世界)见证了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没有把对美国政府的仇恨转移到平民身上,仍然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权力尽可能阻止小野道将军有违人道主义的军事计划,保护美国平民免遭戕害,就更令人敬佩。
当然,这只是一部发生在架空世界的作品,但是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虚拟世界发生着的故事,早已在真实的世界发生了无数次。
如果说要评选什么「人气最高的虚拟作品中的政治家」,我会毫不犹豫地给贸易大臣投下一票,尽管这世界是如此的黑暗,但仍有人在仰望着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遵循着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另外: 以美国平民的生命为代价的偷运浓缩铀行动,在小野道将军的部署下按计划展开,贸易大臣没能成功阻止这一切。
最终阻止这场行动的是前美国地区的抵抗组织。
在体制内用体制所赋予你的权力来反抗体制,是不可能成功的。
作者的 人生阅历 汗 眼界 仅限于 家庭伦理剧对 蒸治 军事 外交 法律 历史 一窍不通难以 驾驭 本剧 这个 宏大题材令人想起 纸牌屋 除叻 报道 白宫的 记者 塑造的 有血有肉其余 所有人 都 苍白单薄一个有趣的海报之后 却 用 家庭伦理剧 凑字数挂羊头 卖狗肉骗纸
1、运送“咖啡机”的卡车居然没有工具箱,这么不仔细怎么做地下党的;2、女主的线,看见妹妹被枪杀,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告诉亲人或者男友,而是自顾自地看起录像了,看完直接进入任务模式,代替妹妹送包裹,是不是太唐突了,正常人的思维模式不会这样吧?
既然对于妹妹的死不是很在乎(可能由于不是亲妹妹),那么为什么明知道很危险还要去代替她做这个自己完全不知所谓的任务?
3、男友被抓很搞笑,日本情报机构既然去了,为什么不在当晚第一时间去,还给女主安安稳稳睡一觉的时间,稳稳地出发了再去,纯粹是为了让女主上路,男友被抓的而设计的二逼剧情;4、小偷偷完东西有车子接应,哪门子小偷,在不知道自己偷的东西到底值不值钱,这个停靠处是否能够脱身的前提下,就安排车子接应自己,这种一般都是早就盯好了一个有一定价值的目标才比较现实,随便偷一个,你确定偷来的臭袜子臭胖次抵得上油费?
5、日本财相,碰不碰就易经,就算卦,什么国家大事,外交事务都交给算卦了,当年大清深得我中华几千年占卜文化精髓不知道有没有算出近代被洋人海扁的事情?
还有德国军官说的什么中国人的文化相信万物皆有灵魂,拜托,这明明是日本人的泛灵信仰好吗!
相信一块石头一棵树木都有自己的灵魂,全国800万神灵的是日本人。
其实结合日本财相的算卦,可以看出原著作者,是一个和写《僵尸世界大战》的作者一样的,对东方文化一知半解,因而过度神化的西方人,后者中一个目盲的老人和一个得到日本刀的宅男可以对僵尸砍瓜切菜,日本忍者自古就被训练杀僵尸(历史上真实的忍者其实不过是一群打探情报的农民炮灰),和高堡奇人中的易经算卦其实是一回事,都特别荒谬;6、最后再次吐槽一下女主,毕竟她的线槽点最多,一个老爸死于二战日本人手下的女孩子,居然能做到如此醉心日本文化,真是理客中!
amazon的这部剧集无论在原作、编剧、拍摄上来讲,都是立意出众的。
它把一个精密的二战逆转后的世界架构和描述的十分细致。
分别从美国西海岸太平洋日区的凡人、犹太人、东海岸反叛组织、纳粹军官、纳粹间谍、日本贸易大臣、日区官员等各角度去浸入式剖析在法西斯统治下的社会形态、政治体系、日美关系等层面的故事。
这个话题很大胆却也脑洞很大。
而其中包含的隐喻,悬念,心理,阴谋,都设定的恰到好处。
在拍摄手法上,比起真实历史的60年代,这样的被日德占据的美国,呈现出的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分化状态。
科技力、秩序感和同一化的步调下,上层社会体现出来一种严苛、规范而又教科书一般的生活状态;中下层的人群则被制约在体系之下,大部分呈现出归顺,私人,接受命运的姿态,像剧中的Frank就是个典型。
但是在把细节处理到极致甚至带着不可否认的美感的同时,这部剧忘记了对节奏的把控和对悬念的牵引。
导致习惯了美剧节奏的观众无法接受这样陈述故事的拖沓现象,而虽然这里具有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但太多的事情和线索得不到一个很好的解释或者即便不解释也没有一个暗中引导的方向。
结果我们没有发现在一个科幻作家的作品里,应该流露出来的那种想像力。
如果还有下一部,我们一定会想追踪的是这个蚱蜢影片的出处。
如果说正如网路的猜测,它来自美国获胜的那个平行世界,那么这个点就必须要看到——具有穿梭于高堡世界和这个平行世界能力的人,是一个希望帮助希特勒的人,帮助希特勒预测一些关键事件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逆转性的预判。
故事并没有太多笔墨走在人性的角度,即看不出悲伤也看不出正能量,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无论是被统治、被通缉、被当作工具、被反叛、被袭击、被政局压迫,都是浓浓的无奈。
如果说女主,男一二,都是站在被动的角度上的话,即使是处在统治阶层的人,也一样体现了一种被动感。
我感兴趣的是John Smith这个纳粹高官的角色,一开始他是最容易被定位的一个,然后我们看到的是他的优秀和那种迫于让一切完美的精神力。
这种精神力让他自律,忠诚,有要求的生存,却无法和命运对抗。
在他和儿子的关系中就能看出来这一点,他的世界不会崩溃,但是,他儿子的病症则像是一个最大的耳光,打在德国人种族主义,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的脸上。
如果你最爱的家庭,你的最基本的人性和你所处的世界,阶层所推崇的理念产生了你即使用上你全部的优秀外力,也无法填补的沟壑,那么你的选择究竟将流向何处?
这个命题,我们没有看到答案,只是最后,John Smith严酷的面部棱角,似乎变得有些柔和起来。
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一切都是以这部剧为出发点。
有剧透慎点第一次听说这个剧的时候是看到了自由女神披着纳粹万字旗的海报,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也是万字旗,很惊讶,以为会是一部探讨人性善恶,各种政治立场的剧。
可是耐着性子看完之后觉得好无聊。
小说当年是成功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这种现实架空的题材比较新颖,且发表的时间离战胜的时间很接近,人们心有余悸的看着小说想象着如果他们输了怎么办,同时又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想着:我们把那些纳粹打败了!
不知道这部剧的卖点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架空平行世界的话,其实各种美国漫画早有涉及。
如果是向人们展示“历史若是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会怎样”,那这部剧里面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并没有大到让人震惊的地步。
最起码对于我这个看多了抗日剧谍战剧的人来说
作为初中接触到菲利普迪克小说的粉丝,我一直为其笔下世界观和种种设定、人物行事动机的严密性、合理性、真实性所生生打动。
后一点直白点说,就是正常人物几乎不弱智、不降智、不反智、不作死、不找死、不寻死、不自找麻烦、不没事找事;事件的发展那么自然写意而绝不依赖于种种烂俗狗血的桥段。
大多数现代美国人在politics方面真的很幸福,独裁、专制、威权、极权、军国、纳粹……这些概念于他们而言过于遥不可及。
所以编剧在对原著的宏观设定架构的改编上已一塌糊涂。
但真正不能忍的是几乎每一个人,怎么可以那么蠢,蠢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凭借对原著的热爱和对此类题材的浓烈兴趣强撑到杀手猎杀女主,对双方生死之间的过家家实在不能忍了。
一删为快、一星为戒。
11月20日,亚马逊终于在网站上放出了《高城堡里的人》的全季,这距离试播集上线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
这部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同名小说的自制剧,自试播集推出之日起,就引起了巨大关注。
随着全季的上线,此前守着试播集翘首以盼的影迷们,终于可以大饱眼福。
菲利普·K·迪克是美国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其作品多次被搬上大荧幕,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银翼杀手》以及《少数派报告》。
前者是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根据菲利普原著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改编,虽然刚推出时票房不佳且恶评不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成为了影迷心中的经典,更被誉为“邪典”电影的开山之作。
后者由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票房影评双丰收,今年更是被福克斯开发成美剧,搬上了电视荧幕。
《高城堡里的人》出版于1962年,次年获得雨果奖。
这部菲利普早年的代表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道路却是一波三折。
2010年,BBC宣布将与斯科特工作室一起,将小说改编成一部四集迷你剧搬上银幕,斯科特本人将担任该片的执行制片人。
然而到了2013年,媒体报道称该剧的开发对象变成了美国科幻电视台,不过斯科特的执行制片人地位没有变动。
但是紧接着事情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2014年10月,亚马逊旗下的亚马逊工作室宣布开拍该剧的试播集,使得该剧成为亚马逊进军流媒体行业后,首次试水的自制剧集之一。
2015年1月15日,试播集上线播出,成为“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试播集(亚马逊副总裁罗伊·普莱斯)。
亚马逊于是在二月宣布续订该剧全季,并将于年底全部上线。
《高城堡里的人》原著的设定十分大胆。
作者菲利普·K·迪克虚构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世界被战争胜利者德国与日本瓜分。
曾经的美国领土,以中部的落基山脉为界,被分割为两个殖民国家,分别被各自的宗主国所控制。
但是书中的一位作家,也即“高城堡里的人”Hawthorne Abendsen,在自己的小说《沉重的蚂蚱》里也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即一个法西斯失败,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胜利的世界。
当然,《沉重的蚂蚱》书中的世界近似于真正的“现实”,但也略有不同。
整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人物,有些互相认识,有些不认识,但是彼此之间都相互关联。
作者汲取了《易经》中的思想构建整个小说,使得作品整体上散发出一种和西方传统科幻都不相同的独特气质。
原著作者菲利普曾表示,自己的这部小说的结尾原本就是开放性的。
据此看来,电视剧的改编确实沿袭了作者的思路。
此次最终上线的整部剧集,保留了原著的背景设定和主要人物,但是在情节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基本上可以称为是一次再创作。
女主角Juliana Craine生活在日本占领下的旧金山,妹妹因为加入反抗组织被当局杀害,临死前交给她一份电影胶片,即"高城堡里的人"所制作的影片《沉重的蚂蚱》。
为了一探究竟,Juliana踏上了去往"中立区"的班车,寻找妹妹的接头人,并在那里遇到了来自东部德占区纽约市的货车司机Joe Blake。
Joe的真实身份是潜伏的纳粹特工,目的是为了寻找"高城堡里的人"。
两人之间擦出爱情火花,之后分别作出了的种种选择,不断地改变着既有的生活轨迹。
此外,通过对“大德意志联邦”(Greater German Reich)副总指挥官、“美利坚太平洋合众国”(Pacific States of America)贸易大臣等人物的刻画,也对德意志第三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德日两国之间战争前奏的酝酿等时代背景做了较为全面的铺陈。
试播集上线后,不少观众表示该剧的情节乏善可陈,不少地方落入俗套,故事的节奏感也略弱。
实际上,从上线的整部剧集看,这样的指责同样适用。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只是这一系列剧集的开篇之作,主要目的是交待背景,引出人物。
基于本剧的故事设定,后续剧集在情节推进上将会有较大的突破空间。
而与此同时,本剧的最大看点,则是在颠覆性的背景设定之下,对于一个虚构的,但是有极具真实性的平行世界的全景式展现。
德占区60年代的纽约时代广场,以及旧金山的商业街区,这些"脑洞大开"的场景,剧中都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极为精细的还原,再加上对于同时代美国和日本经典音乐融入情节中的、恰如其分的运用,使得整部剧在视听感官上极富冲击力。
怎么说,剧情合口味,比较喜欢副指挥官线和贸易大臣。
第一季看完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服气,动不动就剖腹,这样的日本人有信仰。
我大学里有个教授,五六十岁了上课讲穆斯林:说有一天他们几个去吃清真烧烤,但是怕肉是假的,老板看出来忧虑,说“我们的肉绝对不是假的”,教授就问为什么可以相信你,老板回答因为真主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反观无宗教信仰的人,名为无神论者,其实呢,就是钱,一切向钱看。
日本的确有错,有大错,但是,他们的文化确实也有精华。
日常生活是解读第一季的好角度。
按照列斐伏尔、阿格妮丝•赫勒的观点,日常生活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日常生活的缺席使人陷入无家可归感,另一方面,日常生活是保守的、非精神的,应予以改造。
放在第一季的语境中,可以看到在日德的文化工业氛围中,日常生活确乎是非精神的,并具有欺骗性,这恐怕也是女主“寻找答案”的一个动因。
但是日常生活又是不可或缺的,在第一季中,日常生活的被摧毁是人物走上抵抗道路的重要原因,譬如女主因妹妹被杀而带上电影去“寻找答案”,又譬如女主的男友因亲人的丧失而逐步走上抵抗道路。
剧有些让人失望,无论是从节奏还是人物刻画,只是由此更加想看原著了。
完全被设定骗来的 男主帮女主结账的时候这部剧就死了。演技烂。全靠无意义的台词和动作和场景拖时间
有一条评论说得没错,美国人没受过专制的苦,拍的还是自由世界那味。首先自由迁徙就夸张,其次集会居然不是安排好的“群众”。我开始觉得世界上好剧好书就那么一些,大概不到一百。要做的就是反复看,尽量为这一名单增添一两个条目。多数的工作只是随着时代变迁换上适当的外皮。
就是一谍战剧呗 套了个脑洞大开的外壳 脑洞是比较华丽 可惜剧情格局太小 白瞎了这个奇葩的设定了🙃
20210208 - 20210307
朱丽安娜又作又丑,令人作呕
此剧定位是剧情 科幻 惊悚 但是第一季既不科幻(最后一集最后五秒钟科幻了一下)也不惊悚(故作的) 剧情方面 节奏太慢信息量太小 看的人昏昏欲睡 并且完全无法和女主角产生共情 此人若不是有主角光环第一集就得死 她没死结果亲戚朋友都要为她的自私任性买单 她还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批别人(继父)她这个好奇害死人的毛病到底哪里比别人高尚了 就那么理直气壮 觉得自己永远正确从不理亏 地下党都一脸懵逼了 看她那么穷追不舍还以为此人可发展 谁知人家脸一摩挲来一句 不好意思哈对你们的事没兴趣 纯属好奇你们管不着 还有更混蛋的人吗
配角比主角出彩太多,剧情上的一些硬伤和主角那比国内小花好不到哪儿去的演技算是毁了这部剧,不过想了一下还是愿意给这个分数,至少看完有立马追下一季的冲动。另外,BGM都选的非常深得我心。大神就是大神,我指菲利普·迪克。
比较沉闷拖沓,而且看完整个第一季我竟然总结不出来故事主线是什么……
有非常庞大的脑洞和偶尔巧妙的细节,但拖的要死的节奏满天乱飞的bug演技捉鸡的主角足够让人放弃s2了
情节漏洞百出,弱智
非常儿戏,但足够吸引人。毕竟里面海德里希想篡位。
开场画面配雪绒花的歌曲,德国火箭略过自由女神像的构思超cool。有一场日本黑帮夜总会的西洋大妈歌女,申请演绎英日版的end of the world也很诡异。可惜好题材被男女猪脚的烂感情戏破坏啦。日本鬼子检察官,贸易大臣和德国鬼子秘密警察倒演的很棒,特别是德国鬼子
设定清奇!男主真卧底女主真圣母!我敬佩卧底的勇气但是最讨厌圣母婊!日本温和小哥好评
看看人家的抗战剧怎么拍的,值得学习啊。
给我第二季 【敲碗
题材不错
就这?!
很赞,可惜编剧故意转开了宗教和艺术这条线,否则可以让想象的人物和世界更加丰满,比如Luke家族团结一心之类的剧情也可以得见;还有就是二战时期,日本人不怎么在乎俘虏或者自己人的死活,这和占领区的祥和不太一样。
既然给了女主智商就真没必要又把她写成个白痴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