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巧合的是,看完《柯明斯基理论》的这一天,老布什去世了,在他妻子离开的七个月以后。
剧里的大结局,Alan Arkin演的Norman因为仍然无法接受妻子的离世而患了失心疯,穿着睡衣在人行道上游荡。
警车经过,警察摇下车窗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他的回答是:“I outlived my wife. That was not part of the plan.”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我们到底看到的是分离与衰老的命运,还是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里说到:“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地,然后是大张旗鼓地,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夫妻之情常常比亲子关系来得隽永,或许正是因为它没有“骨肉之亲”,它的充要性在于后天的吸引与磨合,而非生理先决。
所以不时看到那些笃定到白头的人会觉得不容易,即便彼此都在岁月中自我更改,但互相成了对方的离不开,证成金刚不坏。
这么说下去有点儿鸡汤了,我并不擅长写鸡汤。
《柯明斯基理论》实际上也并不是一个充满鸡汤的作品,它更多的在刻画那种衰老的状态及其应对。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 H. Erikson)曾指出,老年期是一个反思自己一生的时期,核心挑战是“自我整合与绝望”(ego integrity v. despair),好的走向是自我整合,意味着回顾生涯并接纳结果。
因此又有了“整合人格”(integrated personality)这样的概念出现,指能够接受自己正在变老,并且可以用平和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
然而并非每个老人都能达到这样满足的状态,生理与认知的问题又往往导致情绪与自尊水平较低。
另一个心理学家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由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认为老年人藉由对社交接触的选择性不断增强来实现他们心理健康的最大化。
Sandy和Norman这两个好莱坞老头的惺惺相惜,或许印证的就是如此扶持与补偿的力量所在。
以前看ITV的《极品基老伴》(Vicious),觉得即便抛开性取向的主题,只看两个老人相濡以沫的陪伴,也同样会觉得很温馨。
这次Netflix和华纳合拍的《柯明斯基理论》又一次带给我这样的感觉,尽管表面上是毒舌损友的末路狂花。
推荐给朋友的时候,我说这部属于deep的喜剧,但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是生活小品,老年危机与老年智慧并存。
羞于讨论的事情,不只发生在青春期。
老来也有着不亚于少年时期的强大自尊而避重就轻,对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避而不谈,比如今天的主角———Kominsky的前列腺(这可能仅仅是个引人入胜的噱头)。
尽管在Urology Associates为挽尊,幼稚又搞笑地“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鸡贼老头,仍然可能是2019年头最富魅力的一位。
不管以前是否入坑,看过《柯明斯基理论》(现译为《好莱坞教父》)绝对要被他圈粉。
凭借《柯明斯基理论》获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扮演者Michael Douglas的显赫成绩,早有积累。
参考他的个人词条不难发现,随便一个point都能成为话题点:Kirk Douglas的儿子;1987年就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2009年拿过美国电影学会终生成就奖……上一次见他,或许是在《动物世界》里的惊喜客串,那时候观众更多的是为年轻idol李易峰打call。
Michael Douglas本人也曾是流量级偶像,但辉煌的人生里不见得一帆风顺:抗争过癌症、被指控过性行为不端……桑迪·柯明斯基,三次失败婚姻、红极一时如今却接不到好剧本、前列腺肿大……现实与虚拟角色多少有一些“非典型重合”。
桑迪·柯明斯基在剧中以一种优雅而极富魅力的姿态示范了一种正确生活方式。
即使只能作为一名情景喜剧教授,在课堂里教学生如何拿到我潘婷洗发水广告,柯明斯基仍旧极致认真地在研究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无论多么痛苦,都要体验出现的感受,”他敦促他们说,“因为那种悲伤,那种无情的悲伤 - 这就是原料。
这是演员创作出色表演的金矿。
“
这并非柯明斯基黄金时代,但也正因为处在这个不稳定的年纪里保持优雅且有所创造,才是值得尊敬的地方。
在电视的最后一集中,柯明斯基终于接到了一个符合他这个年龄的广告,而因为不想违背事实甘愿放弃机会,简直就给当下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沉重一击。
在这个充满了不负责任的彩虹屁的虚伪世界,多的是给cxk费尽心思nss的ncf;大批挑着不适合自己的剧本、 靠着始终尴尬的演技、扮演毫无能力驾驭的角色、企图利用自身自带的流量博取眼球,谋取利益的当红小生/小花……粉丝经济时代,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是那些奋斗了几十年却最终被遗忘的老牌资深演员而已。
柯明斯基,基本上算是一个“虚拟榜样”:哪怕失去了年龄优势和流量支撑,即使不刷存在感,也能够找到自我生活的价值。
变老,是《柯明斯基理论》所要着重讨论的另一个带有悲伤色彩的话题。
到了某个特定年纪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变老之后的孤独感,在那个代表年龄的数字日渐变大的过程中,留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2位年龄加起来有100多岁的老头,用喜剧的方式轻松化这种焦虑,但Norman始终不知道他可以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查收短信这件事,也侧面烘托了“变老,以及逐渐与这个发展迅速的世界脱节”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正如从第一集开始,以身边人死于癌症来定下这种不可避免的忧伤基调,柯明斯基的选择是:逃避。
好不容易勇敢去面对插着氧气管躺在病床上的挚友,内心还是非常害怕对方说出那些类似遗言的话。
等我去世后,帮我照顾Norman。
然后就真的成了遗言。
Norman需要被照顾吗?
当然!
严格意义上讲,是2个老头相互照顾,而后才有了经典的“柯明斯基理论”。
而kominsky对Norman的那份照顾里,除了包含对Norman妻子临终前的承诺以外,也是老年孤独感与恐惧的一种寄托。
这份孤独和恐惧,具体体现在:在公园散步,目光稍微在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身上停留三五秒,就要被当作恋童癖,不等求证,就可能被警察当做可疑人员而重点盯守; 要以男女之事来证明自己依然“能刚”。
……变老,真的能让世界瞬间变得不友好。
即使能像kominsky一样处变不惊,也还是得为了老友Norman的丧妻悲伤想尽办法让一切回归正轨。
但导演还是做到了,在2个老头相互扶持,从容应对每一个棘手问题的过程里,讲述一个相当正能量的故事。
即使老无所依,仍希望身边能有人对你讲出那个“柯明斯基理论”: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
如果老了依然拥有“有趣的灵魂”,那么前列腺肿大又何妨呢?
“中年危机”经常被提起,今天我们来说说“老年危机”:曾经光芒万丈的明星,在衰老面前也束手无策。
前几天,57岁的刘德华因嗓子发炎无法继续演唱,不得已终止了自己的演唱会。
岁月无情,如果再年轻几岁,华仔不会这么狼狈收场。
【五十七岁刘德华嗓子发炎中止演唱会】好莱坞是全世界娱乐业的金字塔尖儿,好莱坞明星的人生风光无限,但也会因衰老狼狈不堪,美剧《柯明斯基理论》讲述了两位好莱坞明星晚年的窘迫生活。
这部剧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就讲好莱坞明星晚年生活的各种琐事,他们面对年老体衰及生死交替的无奈与思考。
听着挺枯燥无聊?
完全不会。
两位老明星不仅幽默风趣自带段子手光芒,而且还有老年人机智、哲学的一面。
难怪,这部剧的评分会高达9.1分。
年底辞旧迎新之际,这部机智、幽默的电视剧,特别适合一家人一起看。
剧集共八集,主人公是两个老男人桑迪·柯明斯基与诺曼。
桑迪曾是好莱坞巨星,他年轻时生性风流,经常和女星谈着戏就谈到了床上,因为太渣太风流,离过三次婚后,至今是个老光棍。
桑迪有一个女儿,不过,这个女儿不怎么鸟他。
年纪大了,桑迪也接不到戏,不得不利用自己的名气当一名老师,通过教学员如何演戏来维持生活。
【桑迪·柯明斯基】诺曼是桑迪的经纪人,他的性格正好相反:传统、刻板,除了妻子外没有接触过别的女人,并且他事业有成,拥有自己的明星经纪公司。
然而,他的妻子因患病先一步离开了他,这使他非常孤独与痛苦。
此外,他还有一个不省心的女儿,她喜欢嗑药,被送去戒毒所七次,这也是他一生的心病。
【诺曼】对一个人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让他从高峰跌落谷底。
原来风光无限的好莱坞大腕儿,老年的时候孤独寂寞,已经够惨了,生活依然没有放过他们,他们遭遇了一系列变故。
变故一:昔日好莱坞大佬,今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桑迪热爱演戏,却怎么也找不到适合他这个年龄演员出演的戏,甚至连桑迪瞧不上的情景喜剧都接不到。
他只能继续教学员演戏混生活,但学员的思想和他存在严重的代沟,学员走心又走肾的表演令他很无奈。
【桑迪的课堂上,学员只走肾不走心】变故二,亲人的离去。
诺曼的妻子卧病在床,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终没能战胜病魔,不幸去世,诺曼也因此陷入人生最灰暗的时刻,时常陷入幻觉中。
【诺曼的妻子去世】诺曼想通过工作消解丧妻之痛,却发现自己已经与时代脱轨,不适应电子化办公的方式。
【诺曼不适应电子化办公的方式,苦恼万分】变故三,身体出了问题。
曾经风流成性的桑迪,小便开始不利索了。
他觉得自己患了前列腺癌并怀疑自己那方面有问题,但他又不好意思大大方方地去看医生,而女儿也搅和了进来凑热闹……这段相当搞笑。
【桑迪在做检查】变故四,不成器的女儿。
诺曼虽然经济上过得去,但他有个四十多岁、嗑药成性的女儿。
这个女儿老是在外边胡混,甚至在母亲的葬礼上出尽洋相,这令诺曼生无可恋,最后,他狠心将女儿再次送进戒毒所。
【诺曼不成器的女儿】面对变故,两个老男人同命运勇敢抗争。
桑迪爱上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女学员并和她约会,最终两人成功为爱鼓掌,桑迪也开启了人生第二春。
【桑迪和女学员为爱鼓掌,中间有些小尴尬也很搞笑】诺曼却不太顺利,他的妻子去世后,有个丧偶十二年的寡妇想接近他,但他却不想这么快就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以至于在宴会上暴躁无礼地拒绝了对方。
大结局的那一集中,可怜的诺曼因为过度思念妻子患了失心疯,穿着睡衣疯疯癫癫在街上乱逛,好在被桑迪找到,将他送回家中。
【患了失心疯的诺曼穿着睡衣走在大街上】一系列变故令桑迪和诺曼无奈而迷茫:前半生的金钱、荣誉、爱情,在亲人离去、身体变坏与漫长的孤独面前,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正如剧集所讲,生命本无意义,面对未知、苦难、离别我们都很害怕,好在我们不是孤身一人,都有老友陪伴,这就是桑迪·柯明斯基得出的最终理论,所以这部剧名字就叫“柯明斯基理论”。
这部剧集的魅力在于:故事的内核很丧,但呈现形式幽默轻松,所谓“丧并快乐着”。
正如剧中台词:“人生就是苦痛,苦不堪言,无论你怎样去探索人生,也不会让这些痛苦消失,因为生而为人,注定苦痛就会随之而来。
”
故事并通过两个老人互怼的方式,诙谐地讲述出来,展现老年人的智慧与生活危机,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并关注老年人群体的身心状况,剧集平实、幽默却催泪,是部不可多得的黑色喜剧。
这部剧的成功,主要依靠编剧,编剧就是《生活大爆炸》的编剧查克·罗瑞,那些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的台词足以让你笑出腹肌。
举个例子,他在这部剧里疯狂吐槽《生活大爆炸》就让美剧迷会心一笑。
【《生活大爆炸》编剧查克·罗瑞吐槽《生活大爆炸》】除了编剧很有名外,两个主演也不简单,扮演桑迪的是迈克尔·道格拉斯,他在电影《华尔街》中扮演冷酷的资本大鳄,斩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迈克尔·道格拉斯《华尔街》剧照】他的人生和剧集里桑迪的经历出奇的像,年轻时不太靠谱,离婚、酗酒、花边新闻不断,也得过癌症(不过,是喉癌),如今岁月无情,已经75岁了,再也折腾不动了。
扮演诺曼的是艾伦·阿金,他曾是百老汇风云人物,凭借在《阳光小美女》中扮演毒舌爷爷,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两个老男人加在一起得有一百六十多岁了,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这个160+组合相当成功,幽默、风趣的黑色喜剧,令观众笑中带泪、泪中有沉思。
【迈克尔·道格拉斯(左)与艾伦·阿金(右)】诚意推荐本剧,喜欢的朋友可以趁着小长假和家人一起看!
↓↓↓↓↓↓
关注的群体、剧情、台词、演绎都非常棒的一部剧,每一集不到30分钟只有8集,但是看完一直在想着Kominsky、Norman以及他们身边的(老)人。
21岁的我代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们的视角和处境去跟着角色们忍耐着年老的痛苦、家庭的痛苦、爱情的痛苦、社会对老人造成的痛苦、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年老而产生的痛苦。
看到Norman因为想念妻子哭泣的时候屏幕这一边的我也跟着哭泣,看到Norman觉得妻子走了、孩子磕药带来无尽麻烦而绝望时我也跟着感到绝望,看到Kominsky嫉妒年轻人的身体、不满去酒吧无人可约无人搭理他时我也觉得自己身体就是一个要报废的机器。
我非常羡慕Norman有Kominsky这个朋友。
Kominsky在Norman妻子去世的第一晚陪着他,容忍Norman以愤怒的方式发泄他失去妻子的悲痛,帮助他完成他妻子嘱咐的葬礼,在他一次次绝望的时候告诉他—Norman你还有我,我需要你,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操蛋之处、太多麻烦的人,但是偶尔美好的瞬间、一个忠诚的朋友就是强大的活下去的理由。
一直以来我都不害怕衰老,而是非常接受必将到来的变成老人的那一天,看到剧里面老人们面对的这些具体而琐碎的问题,我意识老人睿智背后的不便后,反而更加欢迎衰老这个过程,不过也感到要从年轻的时候就保护好、锻炼好自己身体。
这部剧是优秀的编剧和优秀的演员共同成就的优秀的作品。
Netflix在2018年彻底失去了《纸牌屋》这块招牌的口碑,《超胆侠》等漫威剧又接连被砍,之后还要面对迪士尼带头的新一波新兴流媒体冲击,怎么办呢?
把高品质的新剧拿出来就行了。
9月“石头姐”艾玛·斯通主演的《疯子》笑傲秋季档,紧接着的冬季档Netflix再出惊喜之作,豆瓣评分更呈现上升趋势,近两千人评价,飙到了9.0分。
《柯明斯基理论》,又是一部有影帝级演员坐镇的新剧,笑中带泪,泪中带着生活的智慧。
顾名思义,“柯明斯基”就是本剧的男主角,“理论”门面上是之他的表演理论。
第一集一开场就是他课上的演讲,教后辈们怎么演戏。
他认为演员就像上帝一样,赋予剧中角色生命,热爱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然后,还必须抽身出来。
因为最终,真爱,上帝的爱,就是放手。
开场的这番理论或是全剧的主题,看似是表演理论,实际上是生活的理论。
Sandy Kominsky,他是一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好莱坞演员,年老之后成为了许多明星演员的表演导师,其中就包括,《阿甘正传》莎莉·菲尔德,《电视台风云》费·唐纳薇,《教父》黛安·基顿,个个都是奥斯卡影后。
台词中提及的许多名人也成为了剧中的小彩蛋。
风光不再的Sandy难免要面对试镜失败的事实,在和经纪人好友Norman的首场对话中,“种族多元化”的议题让人倍感熟悉。
他被一个黑人演员取代了,事实上就要是说明,他已经过气了。
扮演他的迈克尔·道格拉斯状况可能要好一些。
他在1988年拿到奥斯卡影帝,30年后演艺生涯再次焕发新生。
《蚁人2》中,他将初代蚁人的倔脾气演出了喜剧效果,与初代黄蜂女的爱情甚是感人,有时候会让人以为他这个老头子其实才是男主角。
同期他主演的华语电影《动物世界》也收获好评,票房成绩十分不错。
11月,正式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
当然他早已经有资格留名,只不过是因为家离洛杉矶太远,总是找不到时间来参加仪式。
《柯明斯基理论》是他随潮流“被逼”去拍美剧的首部作品,然后就拿到了明年金球奖视帝的提名,这部高分美剧也提名了最佳音乐/喜剧类剧集。
饰演Sandy的经纪人兼好友Norman的艾伦·阿金,则入围电视类最佳男配角。
艾伦·阿金是《三个老枪手》之一,他比迈克尔·道格拉斯还要大10岁,年过80依然年年演戏,从《剪刀手爱德华》、《阳光小美女》,再到《逃离德黑兰》,像迈克尔·凯恩、摩根·弗里曼一样,是如今好莱坞的超级王牌配角。
有两位重量级老戏骨驾到,《柯明斯基理论》在表演上自然是不用说的。
在第一集他们就示范了教科书式的哭戏。
当得知好友病危之时,Sandy先是悲伤地叹气,眼睛马上泛红,但是没有流泪,而是强忍泪水。
这恰好对应了之前的台词,“哭泣是一种公认的悲伤的表达方式,但当人们真正失去所爱之人之时,内心其实是五味杂陈的,表现出来并不太好。
”成年人总是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哭,忽然之间号啕大哭的话那就未免太出戏了。
更何况,Sandy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前面好几场戏已经塑造地很清楚了。
他是绝对不会在旁人面前哭出来的。
艾伦·阿金可以更放开一些,因为病危的人是Norman的妻子Eileen。
不过他也没有掉眼泪,而是加快了眨眼的速度,一个人快要哭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而台词中流露着一丝懊悔,和百般的无奈。
不需要加什么悲壮的配乐,两个人光用演技就能把观众的情绪拉到了低点。
《柯明斯基理论》就是这么一部淡淡的生活剧,剧情出现波折的时候,角色的艰难让人揪心。
别以为到七老八十退休之后就可以安养天年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难,想必本剧能让老一辈们感同身受。
年轻一辈也能通过本剧了解到老年人的生活,原来比想象中的更有趣,也更不容易。
他们并不会因为上了年纪而接受孤独,依然可以约会找对象。
有事没事还会爆下黄段子。
老友之间还是会相互支持和调侃。
他们除了要像年轻人一样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更要面临身体上的难题。
乃至是来自死亡的终极挑战。
一位网友评论道,“所以到了老年,生活并不会变得更轻松一点哦,一样的有约会问题、财务问题、家庭问题、友情问题要处理,为什么一到了中国的电视剧里,老年人就只能做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了呢。
”
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往往能有全新的感悟。
《柯明斯基理论》给年轻一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不矫情不鸡汤,许多台词都令人感同身受。
别以为会用个微信支付宝就很懂生活了,不活到七老八十,我们永远尝不到人生真正的味道。
像Sandy和Norman这样的老人和时代脱节,不知道推特这些软件是何物,但他们很清楚知道,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要坚持活下去。
“……”原来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柯明斯基理论》首播季一共8集,平均每集约30分钟,2018年11月16已经在Netflix平台全季上线播出。
就算没有学会什么大道理,看着两个老戏骨耍嘴炮何尝也不是一件人生趣事。
这部剧真的黑色幽默,印象最深是柯明斯基的医生打电话,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结果好消息是癌细胞扩散缓慢。
柯明斯基说,你刚告诉我我得了癌症,我还怎么have a nice day!
医生说,你得的是相对轻松的那种。
在你这个年纪其他疾病可能比这个更早要你的命。
人生就是这样啊,哪怕你忐忑地等,小心翼翼地活,命运还是会突然抛给你选择题,必答的,worse or much worse那种。
你能做的只有接受它,并学着与它和平共处。
柯明斯基和诺曼这两位,一位失去了一生挚爱,要和孤独、无望斗争,一位患上癌症,要和疾病斗争,还要照顾老友诺曼。
他们以一种非完全友善的方式相互支撑着,这份友情让人动容。
诺曼说,我很害怕。
柯明斯基急了,我们都会害怕,你知道为什么嘛?
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他妈的让人害怕。
到我们会熬过这一切的,因为我们不是孤身一人,你不是一个人。
这个剧很戳我泪点的是,艾琳去世后,由于思念过度,诺曼开始跟臆想中(不存在的)的艾琳说话。
那是他痛苦时光中唯一能微笑的场景。
艾琳比他先离世,这是他意料之外的,人生剩下的意义是什么呢,痛苦又如何排解出去呢,也许柯明斯基理论会给他答案。
两位主演都演技爆棚。
非常值得一看。
一直对临终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别误会,亲人都很健康,朋友越来越多,腹肌越来越明显,可是我仍然很清楚的明白“我们都是一艘正在缓缓沉没的大船上的乘客。
”你有没有感觉到时间在加速,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每个人都活的好像永远不会死一样,直到这个表象被突然扯破。
也许时日无多是一种恩赐,生命有了明显的界限时,这个界限里的一切才会变得弥足珍贵,亲情,爱情,梦想,愿景,还有不断流逝的时间。
这部剧不是讲临终那几天的顿悟,它用喜剧的糖衣包裹衰老的无奈和领悟。
他一边羡慕着年轻人无忧无虑的幸福,又一边鄙视着他们视一切为理所当然的无知。
就算你仍然每天豪言壮志但是身体的零件在不断的提醒你正在对身体和生活失去控制。
死神在一步一步的给你下最后通牒,世界在一步一步的驶向你无法理解的远方。
是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力不从心,是被动孤独的全面入侵。
怎一个“丧”字了得。
我喜欢这部片不仅在于这两个好莱坞大咖之间的飙戏。
更在于他用如此普通平凡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遭遇,向我们提出了终极的问题,“当钱已经不再重要了,性也不重要了,工作地位不重要了,甚至身体都不重要了的时候,如果真的非要继续活下去的话,我需要一些答案,关于我是谁?
我为什么在这里?
”
一直很喜欢这种以丧为底色,却用黑色幽默传递温暖的戏。
两个60-80岁的老男人,相互讥讽却无比深厚的友情相伴,用幽默的态度从容面对生老病死,都是这部戏嘎嘎闪亮的地方。
可是我想讲的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60和80岁,吃着前列腺的药和伟哥,依然在心动,谈恋爱,约会,做爱,而且是这样的从容和坦然,没有丝毫的别扭,仿佛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相比之下,为什么今天在中国上了35-40岁,谈恋爱就变成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
好像爱情只属于30岁以前,只属于电影电视剧。
现实中平凡的我们,中年谈恋爱,谈爱情,有点像买车族看第一批买特斯拉的人群,又奢侈又装逼。
过了35岁,似乎连“想追求爱情”这句话都没法理直气壮地说出口,因为大概率会得到讥讽和嘲笑。
而且这个不仅限于单身群体,也包含了已婚群体,当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和他结婚”,“为什么要和他离婚”,如果你的回复是金钱物质性格家庭等原因,可能对方还会给予一定的认同或劝解,可是一旦你的回复是:“因为没有爱情”,你会得到对方看疯子的眼光。
人一辈子值得追求的事情有很多,归属感和认同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知识和真理,亲情和爱情,等等等等。
可是为什么唯独爱情,在中国的今天我们却只给予这么短的时间期限?
为什么它就必须排序在最后一位?
因为我们骨子里其实并不相信爱情真实存在吗?
如果是,那么多讴歌爱情的作品,都只是烟雾弹吗?
想不明白的我,只想捍卫。
如果你问,人老了到底是不是很悲哀,如果人老了代表失去谈恋爱和爱人的权利和能力,那么我觉得,是,很悲哀。
我在20到30岁的时候,天天就想着一件事:变老。
为什么想变老?
原因很简单,单纯就是想着有一天,我坐在公园里,看着那些推着小孩散步的爸爸妈妈(大部分时候是妈妈),嘲讽道:“what a waste of time!”然后,我还要面对那些活泼乱跳的年轻人,对他们说,你们有一天也会变成我,只不过没有我这么优雅!
当时,我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体面地老去,必须孤独终老,独来独往。
在我看来,一个晚年独进独出的老人,有房,有院子,有狗,哦还是个女性,在外人眼里她的人生一定都是故事,谜一样的女子(wonder woman)。
我可能过早地就定好了我的衰老目标。
中学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我特别喜欢一个词,踽踽独行。
踽踽独行,我真是太喜欢这个词了,几乎每篇作文的结尾我都会用上:在时代的潮涌里,在社会的偏见中,她或他,踽踽独行。
多酷!
蝙蝠侠就是这么生活的。
总之,老和死,大概是当代年轻人可以信手拈来,随意畅想的词。
一、与死亡社交的艺术这种畅想一直继续到,我陪我的外公去看眼疾。
我的外公就像剧中柯明斯基和诺曼的结合体。
首先,他大概和诺曼一样,不怎么喜欢人,除了我外婆,不怎么会社交,固执己见。
他倒是也可以和别的阿姨出去吃饭散步,回来后就开始和外婆吐槽:“哦小王的老人气也太浓重了,我应付不来,下回你替我去参加晚饭吧!
”又比如,夏天,他不开空调,别人来家里做客,他就穿着大裤衩背心接待,别人穿着衬衫长裤远道而来,说要开空调,他说,别了吧,太冷了。
但是,他又有柯明斯基的一面。
既讳疾忌医,最大程度避免和医生社交,然而一旦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求生欲就开始疯长。
比如,我外公不久前得了白内障,按理说安心手术就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他觉得白内障不仅仅是白内障,还连带着头晕、癫痫、老年痴呆等一系列后遗症。
这种情况大概是,他一旦想到自己有可能看不见,什么病都来了,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性生活紊乱。
好了,当我外公颤颤惊惊地坐在门诊室,面对医生说着的一大堆他听不懂的术语,他焦虑地说:“医生,我不太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不过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又得了这种病,不会就这样死了吧?
”那一刻,我发现我外公还从来没有那么真诚地和某一个人说话,眼睛里满是爱意和渴求,仿佛这位医生就是他人生挚爱。
这一刻,再加上看剧,我想到,哦,原来与死亡社交是一件让人胆颤的、无法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啊。
这还不是与自己的死亡社交的事,还牵扯到与你所爱之人的死亡社交的事。
就像剧里,诺曼花了一整季都在和妻子的死亡社交,试图达成和解。
他的妻子也是,死之前最后考虑的事,是让柯明斯基照顾诺曼,又想为柯明斯基找一个照顾他的人,希望这样能让他们与自己的死亡,与自己的死亡和解。
说白了,就是不要过于痛苦,优雅而又舒心地走下去。
至于年轻人,在还没有和活着的人好好社交和解的时候,就不要这么着急和死亡和解了吧。
二、一个可爱的老伙计变老是相对论。
怎么说?
大概是,你如果有一个伴,一个可爱的老伙计,不离不弃,懂得你的爱好,知道你的软肋,时常陪你,做任何事,那么你就不会老。
我喜欢柯明斯基在诺曼打算放弃生命的时候,说,你不孤独,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哈喽,你看得见我吗,因为我看得见你啊。
我喜欢在一个人们喜欢含蓄表达爱,或认为爱理所应当的时候,有人炙热地说,你还有我。
尤其在当你老了,每天的社交就是参加葬礼,每天的八卦不是结婚生孩子,而是谁谁谁又死去了的时候,直到你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你也觉得自己应该与死亡和解的时候,还有一个老伙计,说,嘿你还有我,别那么容易放弃。
对,就是季终的那句话,you got me babe.一点都不矫情,很可爱。
“你今天要回家吗?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留下,随时。
”
8.5分。
这是一部专为老年人打造的现实轻喜剧。
两个打了半辈子嘴仗的好友,在进入花甲之年后遇到的种种生命难题时所经历的心理、身理及情感的变化。
一个是只会授课,到60岁都缺乏常性,风流无度,不知责任和珍惜,只知任性放飞自我的不想对任何人负责的卓有才华的表演导师。
一个是几十年如一日只爱一人,事业有成,凡事挑剔,毒舌傲娇,老婆去世后就变得幼稚、粘人的经纪公司老板。
这样一对生活中的所谓成功人士,进入老年后既互相嫌弃、相互碍眼,却又能相互取暖,不离不弃。
他们既把对方视为无话不谈,倾诉吐槽的对象,又只能把对方视作唯一的倾诉对象,因为身份、年龄及事业上的地位因素。
他们可以对对方任性说出自己想说的任何话,不必考虑对方的感受,即使当时可能深深伤害对方,隔天又能互相道歉,重归于好,这是多么奢侈的友情啊,简直情比金坚😂道格拉斯宝刀未老,演技超然,戏里戏外都堪称表演大师👍艾伦也是一位老戏骨,演出了“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有钱人的孤独真寂寞😂😂😂
不喜欢
台词写得太好了…
我哈哈了。
友情天花板。但是不喜欢看友情戏。
很有趣,是70岁和80岁两老人面对老婆死了前列腺出问题了女儿在吸毒财务发生危机考虑要不要跟着妻子一起死还要斗嘴到底的那种有趣。
的确还不错,但评分9.1着实有点overrated.
还不错属于上班路上可以看的了
老年人一样有性欲问题,交友问题,家庭问题,职业问题,问题从来不会更少,只会更多
其實和Netflix的另一劇集Grace and Frankie類型很相近,故事都是關於老年人所面對的孤獨與憂慮。所以希望第二季不要越來越像。
一口气看完八集 根本停不下来
艾琳去世后诺曼时常还会看到她,隔空对话,好像依旧陪伴在身边,她也能针对很多现实问题给予开导帮助,想到《雪山镇》里的医生,其实这样似乎也没什么不好。“I outlived my wife. That was not part of the plan.”
我知道本应该只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小品剧的,但是从诺曼说不想看某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穿他老婆的衣服的时候,我就对这部剧里的所有人物失去了共情——一群惺惺作态自我感觉良好的虚伪的有钱混蛋罢了。 他们的死活我一点也不在乎,不,我大概还是在乎的,事实上还是尽早死了的好,蛀虫。
看了一集,实在是看不懂
所以到了老年,生活并不会变得更轻松一点哦,一样的有约会问题、财务问题、家庭问题、友情问题要处理,为什么一到了中国的电视剧里,老年人就只能做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了呢。
三年前迷道格拉斯的时候看过,对前列腺这个话题印象深刻。
虽然是老年电影,但是把死亡演成了搞笑剧,为什么要带给人无用的希望呢?明明没有希望,不如傻嗨的活下去。
世间有两种动人:悲凉底色下的妙语连珠,清澈单纯里的睿智深沉
我发现自己蛮喜欢看这种两老头好基友一辈子的故事的 就是觉得老了还有这么好的朋友在身边真好
emmmm
就真的觉得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