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完这一整季翻阅剧评,发现对于片尾那段监控的讨论不多,少数有提及的剧评则是「精神失常」「故意」一笔带过了,没有与我个人特别契合的想法,于是我想单独拉出这一段来略书拙见,谈一些个人的理解与对如此行为的动机的猜测。
在「夏」这一章节,有一处细节是男主为妻子和来访的友人调了酒,端上桌后发现自己之前已经调过了;加之「冬」章节最后妻子见他手上沾血,惊恐地问他去Norfolk做了什么,男主沉默了很久说,我不记得了。
由此可见,男主的记忆力(合理推测是在丧子的打击之下)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可能会丧失短时间内的部分记忆。
但是至于是否达到精神失常或者人格分裂的程度,我个人持否定态度,因为就剧集中所展现的来看,男主对于那只落单的鞋有着异常的执念,饱受强迫症以及偶尔展现出的健忘的困扰,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余异常。
因此我认为可以否认「精分」说,因此可以认为故事的最开始男主把自己的一只鞋留在街上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的「故意为之」,但是因为记忆力的问题遗忘了自己的行为。
但是他「故意」 的动机是什么呢?
以下为个人的无责任猜想——丧子之痛在男主身上的直接外化表现是他对「双」和「对称」的执着。
男主有可能一度下决心要走出阴霾,于是首先他决定打破对「双」的执着,接受「单」的存在,于是作为他迈出的第一步,他努力克服心理障碍拿出了一双鞋中的一只,扔在了家门口,然后去晨跑了。
但是跑完步回家,他已然忘记了之前做的决定,认为是某位过路人丢了鞋,于是有了我们看到的一切。
——如此一来整个故事似乎变得更残酷了:努力地想要治愈命运留下的伤痛,仍旧躲不过命运的嘲弄。
另外,还有一处细节同样也是在「夏」章节中,妻子向友人抱怨时提到男主为了寻找鞋的失主甚至去找警方要求调监控,而警方手上有的监控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后所看到的这一段,并且我认为警方也没什么理由拒绝他「寻找失主」这一合理诉求(也有可能因为觉得屁大点事也来找警察就将男主草草打发走了?
),所以男主有可能是亲自看过这段监控记录的,但是很快又忘了,或者选择性遗忘了?
刚刚看完原版,相比于第三集为了失去的幸福复仇,这个故事流露出的哀恸情绪让我更加震撼,所以打算写写自己的看法。
男主看见遗落的鞋 故事以男主偶然捡到在草坪上遗落的鞋子开始,男主似乎对这只鞋子很感兴趣,在捡到鞋子的几个星期里到处张贴失物招领,托人在广播里寻鞋,总是失魂落魄的盯着窗外,频繁的查看电话语音和邮箱,甚至为此建了一个网站。
失物招领
广播招领
盯着窗外 剧中有一些细节,男主在家做家务,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的一切,从家具到配饰几乎都是对称或者成双安放的;男主在擦相框时对着某一张照片发呆,这些都为后面埋下伏笔。
打扫
对称
照片伏笔 妻子对丈夫的行为很不满,二人为此有过争吵,妻子扔掉鞋子后他当着客人的面质问妻子,从垃圾桶里又把鞋翻了出来,此时我们发现男主似乎对这只鞋子产生了某种情感。
剧中有一些细节,比如男主发现女儿拿着鞋做游戏时很生气的把鞋抢了回来,客人拿起鞋子时男主说了一句“Careful”,妻子雇人认领鞋子时男主不断提问有关鞋子的细节,还鞋前不舍的红着眼睛把鞋子抱在怀里,暗示着鞋子在男主心里似乎有很重的分量。
细节提问(一脸懵逼的小哥)
红眼圈的二册 还回鞋子后一段时间男主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他把注意力放回了工作和家庭,直到一天晚上女儿表演的一首儿歌,让男主又想起了那只鞋。
男主调查后得知妻子让她的大学同学冒名认领了鞋子,在与妻子的对质中,妻子有些歇斯底里,问他为什么非要纠结于这只鞋,男主终于说了实话:从来都不关鞋的事。
已崩溃 六年前他们的双胞胎中的儿子夭折,他一直走不出丧子之痛,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该死。
男主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心理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被抚平,反而愈发偏执,把对双胞胎的感情转移到鞋子上,执着的希望这只鞋能被补齐。
在得知妻子的骗局后,找到了妻子同学家,不惜以谋杀手段抢回了鞋子。
看到最后有一个反转,故事开头的照片里,男主抱着双胞胎,脚上穿着那双鞋,然后一段监控录像显示,鞋子其实是男主自己扔在草坪上假装成别人遗失的,此时回想前面的剧情多了些惊悚感。
放鞋子 在《幸福是一条温暖的毯子》中,莱纳斯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和朋友们玩耍都必须随身携带自己心爱的毯子,一旦和毯子分开就会变得十分焦虑,这个设定在某种程度上和男主很相似,他一心想将鞋子补齐,已经到了疯魔的状态。
妻子虽然有同样的经历,但事隔多年,悲伤已经被冲淡了许多,只有男主任然纠结。
夫妻之间即使是正常的交谈也总有些貌合神离,妻子甚至因为丈夫的过分执着而产生出轨的迹象,而男主由于陷入悲痛无法自拔同时缺乏沟通,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最终崩溃,悲剧也因此发生。
这不是第一次《9号秘事》涉及人性的话题,父母的爱在孩子早夭后来不及释放,就化成了伤痛,理智在此刻毫无意义,这样的悲剧血腥却也令人动容。
演员将对丧子悲痛的隐忍和偏执的行为表现得十分细腻,剧中的构图和滤镜恰到好处的反映主角的内心,音乐也烘托出紧张的氛围,相比于其他作品透过剧情传达正能量,《9号秘事》更加注重故事本身的逻辑,这也是这部剧好评如潮的原因。
毕竟道理大家都懂,但好的故事需要反复的推敲。
这炸裂的演技。
看似一切都是女主的安排,为了除掉自己的老公而和情人顺利在一起。
原本以为已经结束拍摄的女主却一直被绑在床上,后来的一切都并不在剧本上,而是真实的事件,或许是奸杀了女主?
整集采用看录像带加上旁白的形式,最后是导演被抓起来的旁白。
这是真实事件吗?
还是什么,确实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剧情。
看了其他人的解释,那这算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吧。
导演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而在不通知演员的情况下进行如此残忍的拍摄。
真是为了结果可以不惜一切。
《圣诞》这两家伙真的是玩形式的高手,度假、拍度假、讲拍度假、给警察讲拍度假,有趣的互文和层次。
导演音轨版出来的时候已经觉得挺有意思的,一开始甚至感觉有点像“演砸了”的导演音轨。
一如既往的悬疑感,甚至还有个阴谋反转。
看了影评才知道最后的假戏真做是影射当年马龙白兰度的真实故事,更加觉得精彩。
最后盘问的话语出现,再回想之前的“音轨”中那语气,太妙了,完全符合我对连环杀人犯/施虐狂的刻板印象。
真的是无数次想和国内编剧们说,人家半小时不到的剧能够承载剧情密度、层次、丰富度和深度以及可解读性和我们的之间简直隔了几个世纪,更不提人家还能玩起结构/解构来。
先提升点文化水平吧。
《账单》演技确实卓越,前面几乎没有破绽,还一直在想就这么“中式”的风俗也要唠一整集吗?
结果没想到是个策划得如此细腻且有新意的仙人跳骗局,还顺利纳入了新同伙。
很喜欢9号秘事的一点是控制感,几乎不太使用刻意的大事件转折来强行反转和发展剧情(编剧可能是不偷懒,但我觉得更可能是不屑于用这些,毕竟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剧作都把这些用烂了),这部作品就是要玩出新的意料之外的内容来,且一切都不突兀或者失控。
《字谜》影视作品带来的刻板印象就是英文国家有不少字谜(疯狂)爱好者,会认真去做每天报纸上的字谜题。
英文应该有一词多义等语言特点,感觉确实在crossword上是更能玩出花来。
这一集的计中计和套中套与crossword和古希腊神话加上琼瑶剧般现实情节的巧妙结合,虽然有借鉴其他早期作品,但依旧是很完整的一集。
crossword的出题也真的是厉害,还和卫报当天联动了。
《卡拉OK》想到现实生活里公司卡拉OK团建,感觉还真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一些酒精的作用下,容易有故事。
整体上比较平和的一集,都是生活中到处可见的普通人,所以也很容易共情。
曲目选得真好,非常符合人物当时心境。
喜欢黑人与聋女,都是内心善良的人,挺希望他们能在一起的。
老板也是真的被离婚打击惨了。
最后还算比较happy ending,在9号里不太多见没那么邪典惊悚悬疑讽刺的作品。
《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是无法想象、绵延不断且终身遗憾的,再多的东西都无法弥补,除非是铁血心肠的人,不然最多也只能是逃避。
然后要把这种殇转移,那就转移成对双双对对的执着吧,因为曾经他们是一双儿女啊。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角度是,在一个更正常的环境里,女人真的能承受起更多。
《私家展览》:这集比较剧本杀,致敬阿加莎的无人生还,还加上现在剧本杀最爱用的“执念审判”和绝杀反转。
血腥,有点刺激,但不够9号。
B站上已经发现影评UP主大段大段抄袭本影评,目前确定的是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042652/?share_source=copy_link&ts=1518059305&share_medium=iphone&bbid=d06599f2202119b7a319c6e70f2f7890 (视频已删除)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684459/?share_source=copy_link&ts=1518059365&share_medium=iphone&bbid=d06599f2202119b7a319c6e70f2f7890 (视频已删除)感谢评论区 我会有猫和狗 提醒 这个剧的特点众所周知是反转多、情节无法预料、演技精湛、黑色幽默。
这一集毫无疑问也延续了这些特点,观众(如我)从一开始就在猜后面会有什么反转,然而最后真相还是令人意想不到。
厉害吗?
当然厉害,但是这个水准的编剧是该剧标配,并不令熟悉这个剧的观众吃惊。
那这集厉害在哪里?
厉害在编剧对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名剧《俄狄浦斯王》信手拈来的借用和致敬。
先看几个线索:1. 教授化名为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怪兽,被俄狄浦斯猜到谜语,自尽而死。
wiki: “赫拉派斯芬克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攔住過往的路人,用繆斯所傳授的謎語問他們,猜不中者就會被牠吃掉,這個謎語是:“什麼動物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
腿最多的時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體力最弱的時候。
”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確答案,謎底是“人”。
斯芬克斯羞愧萬分,跳崖而死(一說為被俄狄浦斯所殺)。
”2.教授亲生儿子Simon真名Rex。
Rex是王的意思,一般俄狄浦斯被称为Oedipus Rex或者 Oedipus Tyrannus。
教授朋友(复仇者)给儿子起名Rex,其实指的就是俄狄浦斯。
3.既然指向这么明确了,我们就来看看俄狄浦斯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俄狄浦斯之父拉伊俄斯收到神谕,说自己将会被儿子(俄狄浦斯)所杀。
为了逃避命运,拉伊俄斯把刚出生的俄狄浦斯扔到野外等死。
俄狄浦斯却没有死,辗转到了柯林斯王国,被国王当作亲身儿子抚养长大。
俄狄浦斯长大后收到神谕说自己会弑父娶母。
为了逃避命运,他逃出了科林斯王国,离父母越远越好(他不知道抚养他长大的不是他亲身父母)。
结果在路上失手杀死亲身父亲拉伊俄斯(当然,他们彼此都不知道是父子关系)。
随后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被没有国王的忒拜城(因为拉伊俄斯死了)推为国王,娶了前任国王的皇后、也就是自己的母亲,生下四个孩子。
(所有故事都来源与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总结而言,1,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2,俄狄浦斯竭力逃避命运,被命运证明是徒然。
这一集的编剧把斯芬克斯和俄狄浦斯的命运汇聚在了教授一个人身上:他是设谜者,却最终被道破谜语而自杀;他不知情,却害死亲生儿子、猥亵亲生女儿。
(值得注意的是,俄狄浦斯是作为儿子弑父娶母,而教授是作为父亲杀子亵女,在形式上是相反,在内核上是相近)。
另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自己孩子的肉在古希腊文学和历史中也是经典桥段:埃斯库罗斯《奥锐斯提亚》里有Thyestes,希罗多德《历史》里有Harpagus,等等。
除了情节上的致敬效仿,最令人惊叹的是编剧对《俄狄浦斯王》原作的思考似乎也蕴藏在该剧中。
《俄狄浦斯王》中,是命运造就了俄狄浦斯的犯罪和悲剧,他自己本无过错(即使性格上有暴躁的一面,但绝不至于招致这样的惩罚)。
《俄狄浦斯王》中的宿命论是长期以来对这部经典的讨论的核心。
俄狄浦斯究竟是不是活该遭受这样的命运?
是否他“尝试逃避命运”的想法和行动就是渎神的,因而造就了他的命运?
编剧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原作中的”命运“转移到了“道德”/“人性”上去:设定中教授就是毫无疑问有罪的;他和朋友老婆偷情,还在比赛中作弊。
所以《俄狄浦斯王》的读者会同情俄狄浦斯,而9号秘事的观众并不会同情教授:教授是有罪的,被复仇理所应当。
但这并不意味着编剧对“命运”这一议题的回避。
对这个议题的思考没有只是没有落在主角教授身上,而是落到了教授女儿身上:在结局之前,她都不知道自己要杀亲生父亲,也不知道猥亵自己的是亲生父亲,她的杀人行动甚至很有可能是来自于被教授朋友(她以为是她的父亲)的教唆。
总而言之,教授女儿似乎也并没有罪,而是收到了外界不可控的力量的牵引。
这个力量在《俄狄浦斯王》里是命运、是神,在这个剧里,是恶毒的复仇之心(又源于她自己,又源于教授朋友)。
果说该剧标志性的反转是现代人喜欢的快节奏和悬疑,那本剧内核上对古希腊经典的效仿和探讨,则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
两者在短短30分钟内被呈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编剧非常扎实的功底和天才的创意。
原创影评,欢迎赞赏鼓励
这集非常值得二刷,因为它看点不光不是剧情和反转,更有意思的是用精巧的摄影,构图甚至包括家具的布置等各种细节来表现了二册所饰演男主的对“成双”这件事的偏执。
带着揭开的谜底去二刷,能够让你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图例就不再举了,这集有意思的点绝对不止剧末监控那段神来之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二刷三刷发现更多细节。
精巧无比的对称构图和凡事必须成双的强迫症细节充斥在本集之中,构成了男主心中失去夭折双胞胎之一后“偏执”的外化。
而这些细节在你第一遍看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特别感受的到,因为作为观众挖空心思,肯定也想不出来男主到底精神出了什么问题,而当谜底终于揭开之时,你会恍然大悟,这集的悬疑原来和“鞋”没有任何关系,它和“一双”有关。
家里所有成双成对的家具,也都是他对失去小儿子的一种“否认状态”,他需要用一种其他的完整来替代现实的“不完整”状态。
而对一只落单的鞋的苦苦追寻则是他对于“不完整”状态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转移,从对鞋的保护(当鞋被妻子丢掉时的表现),和后来要被拿走时的依依不舍,都可以看出,那只鞋其实已经变成了他对小儿子的一种投射,他需要用这样一种着魔的状态,去消解失去儿子的痛苦。
对于结局的解读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根据警察如此之快就到达现场的事实来看,一种不算太dark的想法就是他重伤了Ted,Ted马上报了警,但是因为你们要想想编剧是谁啊,还有男主的那一句“They(儿子和女儿) should be together.”所以我认为更好(作为剧集的好,不是作为事实的好啊!
)更dark的结局明显应该是他杀了女儿,然后自己报了警。
作为正常人来看,相比较于把家里都布置成“成双”的样子,对鞋子的执念明显是更为可怕的,从布置转移到鞋子,男主其实正处在心理状态更为恶化的阶段,所以为了保证成双,他亲手杀了女儿也能说的过去,而且Reece也在推特上关于结尾的问答里先说杀掉的是Ted,之后过了一个小时好像就放弃了,说你要想更黑暗的话就觉得是杀了女儿吧(另外一篇帖子看到的,没有去找Reece的原推)。
如何用镜头语言和场景布置去表现一个着魔的心理状态,Reece和Steve在编剧的时候肯定没少下功夫,于是我们才看到了不管是编剧,场景,摄影,配乐都如此精妙的一集。
当然,最终的悬疑和这集的名字“diddle diddle dumpling”也有关系。
这是一首哄小孩子的英文儿歌的名字,片中她女儿也唱过,而歌词原来早就包含了一切diddle diddle dumpling,MY SON JOHN.Went to bed with his trousers on;one SHOE off, and one SHOE on,diddle, diddle, dumpling, MY SON JOHN!谜底原来就藏在谜面中。
第1集:圣诞恶魔怪奇鬼故事→奸夫淫妇合谋杀夫→怪奇鬼故事→导演杀人案真够一波三折的,而且那么多人在场,都是导演的帮凶吗?
第2集:账单迷局本来还想说女招待最惨,被一帮抢着付钱又半天不付钱的男人拖到延迟下班,结果发现她的演技最精湛。
最后冤大头也被抓住了把柄,入伙了……第3集:斯芬克斯之谜辛辛苦苦独自养大的儿子女儿居然是奸夫的孩子,这不复仇才怪啊。
第4集:卡拉OK就这么几个人戏可真的,这集的反转我猜到了,名单又没有标题,不一定就是裁员名单啊。
第5集:你拍一 我拍一失去了双胞胎儿子的神经病发神经的故事…第6集:私密展览艺术家最后为什么要办展览呢?
他完全可以报警,杀害大妈也完全可以说是正当防卫。
这个故事是一个丧子伤心的父亲,一件很偶然的事情激化了他对孩子的思念,从而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事情。
在看到结尾的花絮之前,我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仔细比较了一下结尾和开始,我才发现,原来父亲早就被丧子之痛折磨得精神出问题了,整个故事只是这个过程的结尾而已。
春天的早晨,David晨跑偶然捡到了一只鞋,他仿佛被触动了什么似的,把鞋子放在了旁边的围墙上,回家告诉要去上班的妻子Louis,Louis忙于工作和孩子,没工夫搭理David。
Louis去上班,David在家里打扫时,神情楞楞的,他按部就班地坐着自己的家务。
擦相册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什么,扭头看向那双鞋,David下定决心要找到另外一只鞋。
到了夏天,David愈加狂躁。
Louis觉得他为一只鞋子做的实在是有些过分,甚至在家里客人的面前一直说这件找另一只鞋子的事情。
这时候,观众也开始感到奇怪了。
到底是为什么David会对一只鞋子抱有这么大的执念?
而且发现David有一点不正常了,他好像记性并不很好,有间歇性失忆的迹象。
David为了找到另一只鞋子,甚至去电台广播悬赏,最后终于等到了鞋子的主人。
在David测试过后,即将把鞋交还回去的时候,David已经舍不得了,但他认为它们应该在一起。
秋天了,而David解决掉这件事之后,终于步上了正常的工作。
一天,女儿Sally在表演学校的舞台剧的时候,David听着“diddle diddle dumpling,my son,John”“one shoe off and one shoe on”。
David脸色变了,还是鼓励着女儿,而一旁的Louis担心地看着David。
观众仿佛了解了什么。
最后到了冬天,Louis回家路上,发现了那只被David送回去的鞋子,拿回家的时候,发现David静静坐在沙发上。
David质疑Louis找朋友冒充鞋的主人欺骗自己,他们开始争吵。
原来,Sally有个同胞兄弟Joseph,六年来David一直没有走出儿子夭折的阴影。
Louis摸到了David手腕上的血,David去找了Ted,Louis震惊地看着他。
David转身站在窗户前,在渐渐响起的警笛声里,抱着那只鞋子,仿佛又哼起了“diddle diddle dumpling”的曲子。
故事最后定格在客厅的一张相片上,那张相片里,David穿着一双和他捡到的鞋子一模一样的一脚蹬,膝头坐着一对龙凤胎,男孩坐在David的左膝上,而故事刚开始,David捡到的恰恰是左鞋。
这一集的整个故事看似无聊,但埋着很多伏笔。
(1)故事开始,David在做家务擦相册时,突然看到了某一张相片,才下定决心找鞋。
故事最后,我们发现那张相片就是David抱着双胞胎的照片。
(2)David强调很多次,一对鞋子就应该在一起。
(3)David精神不正常,在给客人上茶时,完全忘记茶刚刚已经端过一遍了。
(4)客人Chris暗示,David夫妇经历了很多,承受了很多苦难。
(5)Louis在和女儿画画时,对him、funeral的敏感,都说明了痛苦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
(6)Diddle diddle dumpling,my son,John。
这句说的还不够明白,Sally接下来那句one shoe off and one shoe on,已经告诉我们真相了。
John的n不发音,就是Joseph的简称。
(7)结尾的花絮,原来最开始捡到的鞋子是David自己扔的,但他不记得了。
这一集是个不同以往的故事。
没有以往的暗黑和阴谋,描写的是失去孩子的父母,不论时间过去多久,痛苦无法排解,无法驱除。
表面的忽略和逃避,内心深处却饱受折磨。
David是个好父亲,他爱自己的孩子。
所以,他根本走不出Joseph离去的阴影。
看到一双鞋子,就会想起来,我原来有一对双胞胎啊。
为此,他不能正常地工作。
Louis担起了养家的责任,所以忙于工作。
而David待在家里,每天都能看到自己托着孩子的照片,日复一日,我们可以想象这对一个父亲来说,究竟是怎么样的酷刑。
David已经疯了。
在神智不清的条件下,丢了鞋子。
神智清醒之后,又捡了回来。
作为母亲,Louis关心孩子,作为妻子,她同样爱着丈夫。
失去Joseph,Louis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平静,不然不会对him、funeral那么敏感。
但痛苦的同时,Louis清楚地意识到,她还是Sally的母亲,她需要为了Sally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天下父母心。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可以为了孩子变成神经病,也可以为了孩子忍受痛苦,坚持笑着活下去。
这集是温情的一集,愿孩子安好,愿父母安心。
好剧总是舍不得追,第三季承袭前两季的反转和恐怖,但编剧真令人折服,最喜欢第三、五、六集,台词引人入胜,背景音乐选取实在精良。
虽说套路最后一集是恐怖的高潮点,可这集没有任何肤浅的恐惧感,实打实的沉下来,剧情里的内核让你害怕。
第三季选取黑暗面居多,剧本精良,向经典致敬,可以说看的人很来感觉,我承认真的非常爽。
附第5季笔记: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273801/ 以下剧透预警。
第一集 圣诞恶魔片子可以分出三个层次,每一层各有各的反转。
最里面是剧组表面上拍摄的故事《圣诞恶魔》,谜面为闹鬼,谜底为妻子和情人设局谋杀丈夫。
包裹在它外面的是导演实际拍摄的虐杀片,在女主演不知情的情况下增加了情人谋杀她的戏份,由此把玩演员流露出的真实的恐惧。
《圣诞恶魔》播放的过程中,间或听到一个人和导演的问答对话,我们一直以为那只是普通的评论音轨,直到片尾“审讯结束”的提示出现,真相才浮出水面。
在这一层的外面还有第三层吗?
换个角度看,有的。
除了“导评轨”、播放进度调整之类,《圣诞恶魔》还有一样正片中不该有的东西——场次标记。
打板器的出现提示了我们,那些记录或制作出来的镜头就是一些处在未完成状态的质料,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不过是素材而已。
换句话说,可以认为这个短片讲述了一个警察审讯变态杀人狂的故事,与此同时,也可以认为它正要(想要)讲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内容是警察审讯变态杀人狂。
由此,我们看片的行为和片中导演看片的行为发生了互文,我们通过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影片来满足自己的期待和欲望,正如片中导演把创作过程视为作品的一部分。
在不被观众和演员察觉的情况下悄悄移动装饰画的位置,维持好幻觉情境让导演感觉很爽,沉浸在自我构建的幻觉情境中的观众同样如此。
发生了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别人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回应别人什么,重要与否难以定论,反正看与被看的游戏将永远进行下去,仿佛一切都只是故事,而已。
第二集 账单迷局这集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如果编剧和演员组团转行干诈骗,一定坑死你没商量。
表演环节自不必说。
真诚真实啦、群戏配合啦、即兴应变啦,一切都没有问题,只要别像女主一样在关键时刻卖队友,其他都不是事儿。
至于编剧,则是最能彰显用心良苦之处。
其一,大纲的起承转合以及能够推进剧情发展的关键情节点几近完美。
其二,人物塑造鲜明立体,真实可信。
其三,也是这个骗局脚本最高明、最专业的地方,它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
它之所以成功系数高,不是因为诱惑大,而在于压力大,他逼迫被骗者像电影剧本里的主人公一样不得不参与其中,并做出必然选择。
满足了几点,你看,整个过程就是这么行云流水,不可逆转,俨然一部参照编剧教材搞出来的范本。
更何况,这还是一群有艺术追求的骗子,勤勤恳恳演戏,认认真真凹口音,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为了抢付一顿饭钱,不惜向朋友谎称自己得了绝症,荒唐吗?
可是人啊,越是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可能暴露自己的真相,多可笑。
为了避免人才外流,请剧组继续写,继续拍,不要停。
第三集 斯芬克斯之谜在古希腊悲剧中,斯芬克斯是一个妖怪,俄狄浦斯是一个英雄。
英雄战胜了妖怪,天经地义,皆大欢喜。
而在这集《9号秘事》中,妖怪和英雄合而为一,化为原形,即谜题的答案——人。
这个人很阴暗,他牢记仇恨,不知宽恕为何物,他还很残酷,用最毒辣的方式折磨仇人,甚至以牺牲无辜者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女儿中毒后被动承受的一切令人细思恐极,或许她目睹了亲生父亲的自杀)。
另一方面,他也有爱的本能和不忍之心,保守着人的伦理底线,而这恰恰也是连通罪恶的途径。
如果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是命运之手安排的必然,本集片中扮演着命运一角的字谜游戏却是由谋划者和受害者本人共同创造的。
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接受或者不接受,这大抵是人的一种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只能看圣诞怪、ktv和鞋子三集,感觉都很一般。其实相对更为魔幻的黑镜来说,我很不喜欢侧重心理描写的9号秘事,但评分这么高,不看又说不过去,并且找片时因为未看又总弹出来。
第三季水准有所下滑
我真心颜控,说实话我的评分瘦男主影响很大。尤其是那个胖子,怎么看怎么觉得像色情狂。
质量下降的太狠了
每一集都挺邪,即使知道了结局,也值得一遍一遍重看,我私心最喜欢第一第二集,第五集的通篇对仗也很欣赏。
这季一般
为了后面的反转就得忍受前面的话唠,天干气燥的日子里这样的剧看多了,就会忍不住先拖到后面看结局。
字谜那集太棒了!一只鞋和ktv房的故事可以。最后一集转折有点弱。
演员演技没得说,但还是跟美剧一样高开低走,失望。
每集一个故事,主要卖的是点子。比《黑镜》成本低一些,但欣赏门槛反而高,也就是更小众一些
竟然有9分多,不能啊……
海报总是最爱的一集
优酷只有3集,第二集很无聊,都懒得看完
阵阵无语
依然刻意,KTV那集还不错。
可以直接快进到最后一分钟看反转的电视剧
明显比前两季差了好多
全是套路以及为了反转的反转。真没劲。
第二集四个男人围坐在桌子上谈论女性,跟东八区的先生们也没什么区别,豆瓣双标现场哈哈哈
【2023015九号秘事第三季】4分豆瓣这部剧不知道为什么分特别高,我都开始自我怀疑了,因为丝毫get不到笑点,每一集都是平淡无味的唠唠叨叨,而且黄腔特别多(我倒是不介意说话方式,但是不幽默就很尴尬),为了反转而反转。依然是六集:①野兽派?高潮五秒泄。②结账结了20多分钟。。。就这种小事没必要拿出来拍吧,虽然有反转,非常啰嗦。③网友都说好看,我没感觉。黄腔太多,有点恶俗。字谜不是中文的,根本没法融入当地文化啊。最后几分钟为了反转而反转。④KTV这个太乱脑子了,不就是出轨嘛。。。不需要铺垫这么多吧。⑤这个男人疯了。这设定就很无趣。⑥这六集里面,唯一还算过得去的,起码全程紧张情绪在里面,一开始有点狼人杀的意思,只是杀人动机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