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有不用明线电源的收音机吗?
还有所有人的毛主席像章都是一个模子的,要知道那个年代穿衣打办,基本一个模子。
但毛主席像章可是样式多种多样,每个地方,工厂都可以自制像章的。
大家都比着带不同样式的像章,以越希少为荣,而且大小不一,再说收音机吧,那时都是有电源线的,很少有人家有的。
剧中女主人没有工作了,还有钱买台旧收音机。
是的,也算牵强吧。
但,想在哪听就在哪听,只能呵呵了。
文文二毛子是白眼狼从小宋绍山待她如亲生从不叫爹文艺秋都这样对宋绍山二毛子还会好吗?
7李乃文太卑微了还是万声聪明早点退出。
李乃文演啥象啥不菅啥角都演的好王雷还行。
李乃文演技棒棒的多出电视剧前半部文艺秋和维卡一点不感动后半部宋绍山的爰才太感人那才是真爱到他死都还爱着文艺秋爱的太痴了太感人。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爱情更加奢侈而神圣。
在动荡的时期往往有很多无奈,于是反抗和挣扎相继而生,胜者被称为斗士,败者走向偏执。
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如历史一样,光辉的总是胜者。
处于上帝视角的我们看来,总会觉得爱情悲剧里的执着要比有情人终得眷属的执着傻一些。
可正在执着的人又怎么知道结果是什么。
爱一个人,不爱一个人都不是可以用结果判断对错的。
文艺秋爱维卡,即便不能在一起也是爱他,即便有万声的追求也依旧爱他,即便先认识了万声,即便一个远在天边一个近在眼前,也还是爱他。
同样的,维卡,万声,宋绍山亦然 。
不是因为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爱,而是因为我希望我的结局和你关,所以再也无法放手,于是执拗的相信,虽然现在我们没在一起,但这一定不是结局。
爱情向来难得。
剧中的主角幸运的遇见了一生所爱,然而却又被时代拆散。
可即便被时代所阻,也依然义无反顾。
记得大概有这么一句话,说如果还有一分钟就要进地铁站与恋人分别那我还可以再和他相拥五十六秒。
电波传递的声音,黑龙江两岸的瞭望,冰面上的相逢,包括义肢,饺子,枕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甚至是文文,也许就是他们的五十六秒。
还有句叫穷山恶水出刁民,我是不赞成这句话的。
它太绝对,太苛厉,太伤人。
但是险恶的环境却的确会让人渐渐的不择手段。
于是文艺秋也很难再文艺了,好像是变成了个无赖,但她不过是被生活难为是千千万人之一。
这样说,当然不是觉得因为她经受了苦难就无所谓甚至是应该变得不择手段,这是时代的错,但又不只是时代的错,这是她的错,当然也不只是她的错。
文艺秋显然不是傻白甜,好像也不是白月光,非要说的话,她从前是个姑娘,后来是个妇人,再后来垂垂老矣。
边疆上也有的爱情,但爱情是没有边疆的。
对待爱情,文艺秋,维卡,宋绍山,华敏,包括万声,他们的方式态度好像都不是标答。
大约爱情根本就没有标答。
就只是爱咯。
必须要说万声太可爱了,哈哈哈,王雷你好过分,你怎么演的这么可爱?
听说是跨国虐恋,寻思看看吧。
但是我看到前半部分(155电台戏份)的时候,发现这明明就是情景喜剧嘛!
李乃文和王雷他俩凑一块儿,简直要笑死我,哈哈哈。
快别喜欢文艺秋了,你俩才是欢喜冤家好不好?
哈哈~都怪万声过分可爱。
不过维卡和文艺秋的糖也太少了,这少到根本支撑不住他俩好几十集的虐恋呀,有点儿少。
(悄悄说一句,维卡有点儿帅哟。
)这剧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主,只有女主,剧情都是靠女主线推动。
不过有一点,就是没有提文艺秋爸妈呀,就出现过一回,也没讲他们家里情况,这个感觉有点。。。
殷桃好好看有想过文艺秋和维卡的颜值摆在这儿,他俩的女儿得多好看呐。。。
不过这个剧的景是真好看呐,好多次都忍不住停下来截屏。
服道化呀都挺不错的。
感觉时间跨度挺大的,但是有些刻画就有点儿不细腻了,很多都没交代,这是准备要靠脑补?
啊,女主是真幸运呐,碰到三个这么好的男人,遇到一个就好幸运了,她的命一点都不苦。
啊,被万声喜欢的人得多幸福啊~好多差评都说女主作,但我觉得还好吧,也就作她自己了。
每次有别人差点因为她受到牵连的时候,她都有站出来承担自己的错误,没有丧心病狂到默不作声。
哈哈~女主挺倔的。
两次妥协,都挺唏嘘的,连场景都相似。
她撕维卡画像的时候是她第一次放下,和万声一墙之隔的坐着。
第二次,和老宋隔墙对话。
她其实之前有无数的机会可以过得很好,可她没有,如果她真的那么做了,她也不会最初和维卡开始恋情。
但她没有挺过黎明前的黑暗,和维卡再也不可能了。
唉~不过这种苦恋大家看看就好了,千万不要模仿,也不支持,毕竟各中苦楚还是要自己尝的。
《爱情是边疆》观后感: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2020年的春节,正好赶上了疫情期,在家闲居,偶尔看到了央视戏曲频道连播《爱情的边疆》,从而开始了四天的追剧。
这是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不谈现实,只说戏剧。
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故事是贯穿本剧的核心,围绕他们的故事发展,又牵扯出了身边的爱人,同事,同学,子女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本作品的所有脉络。
大女主就不说了,本片是中方制作,所以剧集宣传把中方的主演王雷和李乃文排在前面,但是无论是剧情(维卡被删掉很多戏分:维卡第一次牵手文艺秋去看电影、两人一起滚下山后文艺秋不顾危险抱着维卡的假肢不放、维卡冲破阻拦要去见文艺秋、 维卡游过黑龙江后在文艺秋的住处遇到华敏、维卡睡在文的下铺用手拉住她、维卡抱着文艺秋到边境、以及文文出生后,维卡冒险去医院抱走文文等情节应该是都被删掉了,反正我是没看过完整片段,只有几个镜头),还是戏剧冲突来看,维卡都是当之无愧的男主人公,而不是他人。
在故事的结局,维卡所说的一句话,可谓是全剧的戏眼:“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里,历史深深的伤害了我们,(指男女主人公),但是我们也同样伤害了别人...”他指的别人,有万声、有宋绍山、有加莉娜、有柳芭、更有他的女儿文文,甚至是他的儿子彼得...这就是本剧所讲述的爱与忠贞、守护与失落、陪伴与渴望的故事。
他们相爱之初的很多情节片段被删,所以看起来这样执拗的坚守爱有点理想化,也有点不可理解。
其实维卡曾经对加利娜解释过原因,因为他感觉文艺秋所给予他的温暖一直包围着他,无处不在;他也对文艺秋说过原因,因为她不顾生命危险也不放手扔掉他的假肢,从此让维卡下定决心终身与她相伴。
文艺秋也对自己的父母说过原因,温柔绅士、深情英俊的维卡,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男女主人公的坚守,还有一份旧时代的爱情观念在其中,爱情是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爱情是有先来后到的,从一而终,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被迫分离后的异国夫妻,十年里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团聚。
为了相聚,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纵观当时两国的情况来看,文艺秋的牺牲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后来文艺秋为了成全维卡和加莉娜,选择夫妻分手。
之后两人苦恋的情节被删除大半,所以维卡和文艺秋各自再婚后,对对方的怀念让人觉得很不可理解。
其实不然。
维卡知道文艺秋生产的时间,再次冒险越境想要带走女儿。
最终没有成功,如果文文从小被父亲带在苏联抚养,那她的命运也会被改写。
所以当老年维卡病重在床重遇女儿后,才会对文文说,我一直都很想把你留在我身边,我用过各种方法,可是都没有成功...维卡没有如愿带走刚出生的文文,他没有对不起女儿,反倒是文艺秋,不该感情用事把枕头换成女儿留下,她应该让女儿去苏联生活。
维卡去医院探望妻女后由于非法越境,被苏方警察带走,他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
当他重新恢复自由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独自一人在冰天雪地的江边喝着闷酒,遥望着对岸的妻女....他也根本不知道,在他从广播电台销声匿迹的这段时间,文艺秋把孩子托付给了华敏,差一点就要独自划着竹排跨过黑龙江去找他。
最终还是宋绍山及时阻止了文艺秋这个疯狂的想法...在不得不面对现实,和身边人一起生活的漫长岁月里,他们都是在对现实做着妥协。
文艺秋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她最应该选择的其实是万声,万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最懂她的同行人,她和老宋,其实一开始就是两路人;从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来说,我最希望她选择的是宋绍山,李乃文演的太接地气、太牛掰了;从女主角自己的真心来说,她当然会选择维卡。
维卡生命中的三个女人,文艺秋,加利娜,柳芭,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最适合他的其实是加莉娜,而不是柳芭,加莉娜更温柔温情,是比柳芭更加适合他的妻子。
柳芭年轻漂亮,身材也是一流,她与维卡无论在年龄还是阅历,心智、心灵沟通方面的差异都比加莉娜要大许多。
除了文艺秋,维卡对加莉娜的感情是要高于柳芭的,他曾经在醉酒后,把柳芭误唤做了加利娜...但要论维卡自己的真心,他当然会选择文艺秋。
文艺秋对维卡的不舍深情,让万声终于决定知难而退的放手了。
维卡对文艺秋的执着追寻,也让加莉娜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等到宋绍山出现在文艺秋生命里的时候,她已经被现实逼到死角,再没力气坚持内心,因此选择了妥协,所以与文艺秋相守的是宋绍山而不是万声。
等到柳芭出现在维卡身边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乐观无畏的战斗英雄,也不再是那个面对加利娜的表白,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道“我结过婚了,我有妻子”的维卡了。
多年的独自生活,让他更加需要陪伴和家庭生活。
此时的文艺秋和维卡,需要的都再不是爱人,而是生活中的伴侣。
维卡从未对柳芭谈起过自己在中国有妻女的事情。
这也为两人日后的婚姻破裂埋下了隐患。
文艺秋曾与两个男人同床共枕过。
她在维卡身边,望着身边睡熟的丈夫她一直舍不得闭眼,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庞,他高挺的鼻翼,深情凝望着他的睡容微笑...而后来和老宋在一起讨论生子话题的时候,她还在缝补着维卡的枕头,多年来,只有这个枕头才能让她感受到维卡的气息,才能让她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的心理安慰...这就是她和老宋多年的婚姻状态,同床异梦。
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文艺秋做到了极致。
反观维卡的婚姻生活,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维卡对年轻美丽的妻子柳芭下意识的冷落,让柳芭与文艺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出了“同床异梦”这几个字眼。
现实安稳的婚姻生活与心底的牵挂和伤疤,让维卡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变成了眉头深锁,时常独饮闷酒的中老年人。
他们为了爱情,一生都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出于女性缜密而又敏感的心思,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一定都对文艺秋充满了好奇,什么样的女人能让她们的维卡如此念念不忘?
这个神秘的中国女人,到底是有多美丽动人,有多气质出众?
同样的,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在看到文艺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当面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就是你这样平凡平庸的女人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这里想说,东西方的语言表达风格确实很不一样,西方热烈奔放,很直接,东方含蓄内敛。
维卡对文艺秋的情话绵绵,是万声和宋都没有过的。
加莉娜和柳芭对维卡主动直接的表露情意,也是深爱维卡的文艺秋所没有过的)介于当时七八十年代的国内外背景,一个长年生活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中国女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莫斯科女郎更时髦美丽、更有魅力和异性吸引力的。
所以加利娜和柳芭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维卡曾经和加利娜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她在别人眼里可能不是最好最美丽的,可在我眼里,她就是最好最美丽的。
她所给予我的温暖,时刻包围着我。
这就是爱情,从来只与两个人有关。
不被理解,却深受感动。
文艺秋被现实折磨,被环境所染,磨出了一身的老茧。
她和万声一起共事的时候,尚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青春气息,但在和老宋一起生活的时候,却充满了中年女人的麻木和对世俗的无奈。
只有在维卡面前,无论是青春年少时,还是过江相聚时,还是后来中老年重逢时,她都变回那个温柔得体、大气婉约的女人。
在维卡面前的文艺秋,才是她真正的样子、不被生活所累的样子,或者说,是她真正想成为的样子。
因为环境的不同,因为对女儿付出的不同,中青年时候的文艺秋,出于对爱情的坚守,比维卡遇到了更加巨大的生活磨难。
但是到了晚年,文艺秋却比维卡更加幸运幸福。
中西方不同的观念,在男女主人公的晚年体现出了差异。
西方人不会理解,守着一个长年来,心思根本不在自己身上的妻子,这样的婚姻到底是为了什么?
社会环境与传统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柳芭和老宋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柳芭选择了扔下年迈病重的维卡离开,这是典型的西方做法。
而老宋却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表现到了极致,这也是典型的东方做法。
老宋很熟,他或许就在你我身边。
维卡却很远,他或许更多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这里想说下老年后的部分,维卡离婚后,独自一人生活,这是西方人常见的情况。
但却令文艺秋担心不已,她想方设法想要医治好维卡。
维卡一开始果断拒绝,他直接对文艺秋说,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安静一点吧,不要互相过多打扰了。
但是最后让他服软的不是文艺秋,而是女儿文文。
按照维卡的本意,根本不会拖着病重之身跑到异国他乡医治,是女儿文文说希望有机会与他相处,出于对女儿的愧疚,他还是答应了。
维卡住在宋绍山家中的戏,虽然影视剧做了戏剧化的处理,但是中医医治、最后维卡病重后返回俄国,这部分看起来还是有点不伦不类,别扭至极,不够真实可信。
故事接近了尾声,维卡决定离开中俄边境,选择同儿子一起移民德国终老,临行前,犹豫再三,他还是来到文艺秋的家中想做远行前,或许是今生最后的道别。
他们一起在江边漫步,像极了一对暮年老夫妇。
原著小说中,此刻的文艺秋有一句心理描写:有那么一瞬间,文艺秋想要这样永远的走下去...他一直没有和她说起他的远行,他此次是来做最后的道别。
边境入关处,她把代替他陪伴了自己四十年的枕头还给了他,表明了自己的心声:尽管此时的维卡身边已经没有了其他伴侣,但是自己还是不能撤下老宋,她亏欠老宋的实在太多了。
她还是要陪着老宋。
维卡是明白文艺秋的,她的心虽然一直都在他的身上,甚至几乎一生都只在他的身上,但是今生却也已经永远失去了携手相守的最后机会。
这是非常真实可信的情节,如果戏中此时的文艺秋选择暮年之际扔下老宋,再与维卡相守,才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才是胡编乱造的。
这就是生活。
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
此时此刻,无论是维卡还是文艺秋,心中都已对这段改变一生、坚守了一生的情缘做了最后的告别。
情意从未逝去,生活仍在继续。
和宋绍山一起安度晚年的文艺秋,精心照顾着老宋,这是老宋自己换来的幸福晚年,最后在老伴和子女的陪伴下,安然逝去。
先离开的那个人,是幸福的。
临终前,宋绍山最后和文艺秋告别的内容,居然不是说子女,也不是说他们老两口,不是说其他人,而是说起了维卡。
我的理解,老宋最后提及维卡,还是想要告诉文艺秋,我要是走了,就让维卡陪着你吧,你去看看他吧。
老宋牵挂了一辈子的,还是文艺秋。
无论是万声,还是老宋,文艺秋对他们的感情,都是感激他们真心付出后的真情,或友谊,或亲情。
但是唯有对维卡,她永远都是那个主动付出、主动牵挂的人。
她算过万声对她的付出,算过自己亏欠老宋的情义,可就是从来不算她和维卡之间到底是谁欠了谁,谁负了谁。
真正的爱情就是算不来的,就是不自觉的总想要靠近那个人,想要为他付出,想要牵挂他。
即使对方什么都没为你做过,你还是心甘情愿的想着他,为着他。
文艺秋因为终身牵挂着维卡,让不同时期在她身边爱着她、关心着她的人一起为她的这份执着牵挂付出,万声陪着她从首都来到边境,因为这是离维卡最近的地方;老宋和女儿文文都陪着她照顾着、担心着年老体弱的维卡…老宋走后,抑郁昏迷的文艺秋,牵挂的人还是维卡。
纵观她的一生,维卡一直都是她的良药,也是她的心病。
耄耋之年卧床不起的文艺秋,她的良药也还是维卡。
片尾的视频会面,作为观众真是哭到不行。
(多说一句,剧中穿帮处也不少哈,维卡儿子的电脑上面显示的视频连接中,为啥是中文?
还有维卡在俄罗斯手术的医院,背景墙上和医疗器械屏幕上也出现了中文)唯一可惜的是,重逢后的文艺秋和维卡,没能有机会再次携手相守,历史欠他们的,编剧还是没有给予最后的温暖。
尽管真心从未变过,但岁月已负有情人。
维卡得知宋绍山已经去世后,便没再顾忌的拿出了文艺秋的画册与她一起回忆相爱时光。
文艺秋也不再有所顾忌,羞涩的拿出来珍藏了一生的结婚证书(殷桃和男主角晚年的戏都不错,神形兼备。
特别是男主角的扮演者当时真实的年龄还不到30岁,却能演出耄耋老者的神态,不错)。
电脑这边,维卡也拿出了自己的结婚证书。
他们都在告诉对方,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我们才是最初的爱人、是真正的合法夫妻。
最后这段听从了内心、毫无顾忌的相互表白,或许是上天对维卡和文艺秋相爱一生,却始终没有机会厮守在一起所做的最后一点补偿吧。
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感谢编剧,感谢导演,让观众看了一段人间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
从一而终、不轻言放弃的旧时代爱情观念,深深影响着男女主人公的一生,也深深影响着那个时代的爱情。
“祝你娶个文艺秋一样的媳妇”“希望你老公和老宋一样坚强”“你真是像万声一样贴心呢”“祝你和家人像剧中的爱情一样甜蜜”“祝福你,愿你们的爱情如中苏友好一样牢不可破”“祝你的另一半像维卡一样陪伴你”感受一下,是不是听着都是在骂人,这算哪门子的爱情史诗?
没一个值得憧憬的角色,至少我小时候还想娶白娘子一样的女子呢,你塑造了一个个没人敢娶没人敢嫁的角色,还叫我们相信爱情?
编剧你有毒吧。
那些想嫁万声的稳住,你老公跟你多年,还总是明着暗着照顾自己初恋,请握紧你的刀。
我衷心将这些祝福送给热爱这部剧的人!
那些喷我的人,我不计较,这些祝福同样送给你们!
愿星辰指引你的方向!
跟着家里的老人看了很多遍。
好在文艺秋所爱的人也爱她,这点来说她是幸运的。
太懂爱而不得的感觉。
同样,宋绍山的那种感觉我也能体会。
他和维卡初见面,对维卡生气,打维卡,但却从不大吼过文艺秋,因为他知道如果做了,很可能会导致文艺秋离开他。
他觉得,爱一个人,只要在她身边,就好像很满足了。
他一定认为他比维卡幸福多了。
和剧中时代不同了,现在,希望大家都会嫁给爱情,不会为了有个伴而结婚。
我认为那中爱而不得的感觉,是长达一生的折磨,太令人难过了。
记得以前年代剧很多 虽然未曾在那段岁月里生活过 但过去的力量却很震撼人心 近几年来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慢慢的变少了 很惊喜的发现这一部 金牌编剧高满堂执笔 殷桃王雷李乃文几位老戏骨外加软萌俄罗斯小哥领衔 人物刻画很到位 时代还原很到位 感情抒发很到位 真的良心剧 大结局泪目 心里说不出的感觉 也许为了逝去的青春逝去的回忆 他们也是曾经的热血少年❤️
2021.04.042009年播出了一部电视剧《红莓花儿开》,3年前殷桃主演了电视剧《爱的边疆》,两部剧都是描述同一时代中苏异国恋的故事,殷桃饰演的女主角文艺秋的命运应该比那部剧的主人公还要惨,所以印象也就深刻的多。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爱上一个洋人绝非什么易事,简直就是场灾难。
尤其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中苏关系,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承受了不可承受之痛。
偏偏剧中的女主角文艺秋又是个非常“轴”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任性的有点“二”。
固执的有点偏执。
那是个崇拜英雄的年代,美丽大方的文艺秋偶遇苏联卫国战争英雄维嘉,面对众多的追求者,文艺秋却因崇拜而爱上了维嘉,并为了这段异国恋,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去追寻。
甚至波及她身边的亲人朋友,让他们饱受折磨,也在所不惜,全然不顾。
为了这份爱,她冒了多少风险,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难。
这份坚守太过沉重,付出的代价太过惨痛,毁了她的大好前程,毁了她一生美好的幸福生活。
当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夫妻两地分居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困难和煎熬是那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
好在还有国家规定的四年一次探亲假,可以聊以慰籍。
在那个政治正确高于一切的年代,异国恋,又是敌对的两国,不把你监控甚至抓起来就是万幸的了,你的生活、工作,入党、提干等个人进步问题基本无缘,甚至一举一动都被划入另类,遭白眼,受歧视,被刁难,被排挤,人生的酸甜苦辣文艺秋一样没落下,都尝了个遍。
为了这份爱的坚守,文艺秋不惜放弃毕业分配到大城市的机会,来到了东北边陲小城,顺势带来一个家住上海的男同学万声,就是为了距离心爱的恋人近一些,有机会能听到他的声音,终于如愿以偿的偷听到了,并为此付出了代价,和万声一起被贬去喂猪。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艺秋越来越难抑对维嘉的思念,于是冒着叛国罪的风险几次偷渡去苏联会维嘉,享受短暂的欢愉,终于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
喜悦伴随着更大的苦难降临,生出的混血儿倍受歧视,被人唤作“二毛子”,一直是黑户,报不上户口,没有粮食计划,生存都是问题,为了这个孩子文艺秋也是拼了,为了生存不惜违法乱纪去倒买倒卖,为了给女儿上户口天天去派出所长家死缠烂打,换做一般人早都放弃了,也只有文艺秋这样的人才伤痕累累的坚持了下来。
改革开放以后,当年中苏异国恋的恋人都已人到中年,这二三十年的等待,消磨了他们人生最辉煌的年龄段,无论是社会的压力,生活的磨难,个人精神和肉体的煎熬,都是无法承受之重,面对现实,放弃坚守,另辟蹊径,是不二选择。
陷入生活困境的文艺秋也只有“委曲求全”嫁给了一直苦苦追求她的当地人宋绍山,果然背靠大树好乘凉,自从家里有了顶梁柱,文艺秋娘俩的日子好过多了,外面的事情都由宋绍山来扛。
女儿文文在外面惹了大祸,招惹黑社会,欠了高利贷,都由宋绍山出面一一摆平。
嫁对了人,这大概是文艺秋一生中唯一做对的事,也因此,文艺秋的晚年才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晚年能衣食无忧的回忆自己历经的苦难坎坷大概是文艺秋一生最大的收获和精神财富。
终于看到53集了 中间的情节挺拖沓的 总是会快进 但是到了结尾演员到了暮年 回想之前青春的种种 对爱情的执着和各种不可抗的无奈 不得已的选择 直到最后亲情和责任突然就心塞了 殷桃和王乃文的演技真的好 王雷的上海话让我一度认为他真是上海人...俄罗斯小伙演的真好 没有台词只是眼神就表达了一切 好想知道他是谁 还出演过什么
2019暑期陪父母看完。
殷桃演技不行啊,徐嘉雯也是生硬的很,剧情蛮特别,但也架不住狗血恋情
所以偷渡过来就为了在边境上的一发野战?老宋说她还挺浪很准确了,女主真是不要脸不想跟人好好过就别结婚行么,为了自己的恶臭爱情祸害别人,生的女儿又是个什么狗逼?
看到殷桃自己做竹筏想过江去找维卡那里我是真的惊到了,比之前她大着肚子在雪地里爬过结冰的江面去俄罗斯又爬回来更震惊……这个剧的感觉就是,一直在理想和现实间跳来跳去,身体被生活婚姻户口死死压着,思想却总是透着愚公移山的浪漫,而且永远死心不息,永远不合时宜地俯视着身体。
一般很早确定关系的后面都会比较虐,坐等开虐٩(🌀❛ᴗ❛🌀)۶
前两集还行,后面一直在水剧情,还有,万声一直跟着一个有夫之妇算什么? 人家都结婚了你还追着别人不放算什么?两星给前两集和演员王雷。
那么大岁数的人去演小姑娘,感觉该换个演员,不好看。
中国电视剧
万声放现在,不是位优秀的辩手就是位优秀的律师,真的,舌战群儒的诡辩能力太强了,学什么播音啊
我要说一句话,来提醒一下大家,那位说骨架蓝本和《我的娜塔莎》一模一样的人,请注意《爱情的边疆》的编剧和《我的娜塔莎》的编剧都是同一个编剧:高满堂,《闯关东》、《温州一家人》和《家有九凤》都是他代表作。最后,剧情基本可以,就是结尾有点不明所以,四星给予鼓励!
演员好!
一直在看,故事虽然老套了点,但是磨叽磨叽地倒也能看下去,里面的配角都挺出彩的,印象最深的属丁嘉丽了,把景大姐这个人演的活灵活现,一点没有表演痕迹,演技确实厉害!
看女主花样作死
虽然存在人物性格不合理以及剧情拖沓等缺点,但比现在一般的电视剧要好看
正在看,布景,场面调度和配乐赞,算是比较精致的国产剧了,题材也是挺新颖的跨国恋。殷桃演技真不错,少女感还能演得自然,俄罗斯男主也挺帅~当然不足也有,维卡配音译制腔太重;预告片出现的重要情节比正片还多,被剪得支离破碎的维秋爱情线,高满堂看了不会生气吗?一星扣掉就是因为剪刀手
“妈妈都不怕,爸爸就更不怕了。我比你的肩膀宽厚结实,一定能托住他的”
前半截还行,中间有点作,作天作地。看最后几集咋样吧,几个演员演技都很在线。
有毒…男主女主都有毒
- 殷桃的少女感十足。扮演维卡的演员好帅,一查,现实生活中他的妻子也很迷人。- 最痛苦的在于,爱情从来不是等价交换。也不是公平竞争。
陪我妈看的,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