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无数遍的好剧,里面演员演技杠杠的嘞,因为这还刷了一遍,姑嫂两人之前的香樟树呢,好年轻啊那时候,😘😘😘,剧里唯一不太喜欢的地方就是江昌义的出现,虽说那个年代就算是真的也不足为奇的事,可能我有点完美主义吧!
我老公说我没电视看了天天看这个,哈哈😄,我就是好看的电视看完一遍还会再想看,情愿反复刷也不想看那些剧质量不高的,没有演技的剧还能叫电视剧么?
爱情生活能在这个样子真的是很幸福,看这个剧真是觉得一家人只要心在一起怎么整整吵吵也不会忘是一家人,男人顺着女人女人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看似平平淡淡实则轰轰烈烈啊,多少人羡慕不来的爱情,父母爱情!!!!!!
周末闲来无事在电视上看了一集的《父母爱情》,本以为这种父辈年代的爱情故事,不会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没想到却深深被吸引。
郭涛和梅婷主演的这部剧,平实接地气的生活对白,让我耳目一新。
于是,上网搜来此剧,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看完此剧。
期间被感动无数次,又哭又笑的。
最后的20多集,几乎是一气呵成看完。
故事结束了,却还久久回味其中。
从50年代解放初期到21世纪,根红苗正大字不识几个的海军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大小姐安杰夫妻俩共同克服了出身的差异、文化程度的悬殊、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特殊时期的生存困境,抚养着五个孩子,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几十年…革命军人与资本家大小姐的婚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必然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考验,也是一开始不被大家所看好的婚姻。
江德福为了安杰,牺牲了本该有的平顺的仕途晋升,从无怨言;并一次次地包容“事多”的安杰的小脾气小性子;实属难得。
安杰,是一个喜欢读名著、喝咖啡、看外国电影的资本家小姐,是个具有“文艺情怀”的浪漫女性。
对于爱情和婚姻最初的憧憬,是希望找个有品位有格调的男人,可以一起畅谈人生和理想。
但为了哥哥嫂子及整个家庭的生存,从最开始的对“大好粗”江德福极其排斥,到慢慢地被他的用心、机智、幽默所打动。
即使心里仍有不甘,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安杰最后还是选择和江德福结婚了。
江德福对于安杰的爱情,是极其肯定和坚持的。
为了和她结婚,即使刚开始组织上不批准,并施压给他。
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做好了“卸甲归田”的心理准备。
同在炮校学习的老丁问他,如果你为了她“卸甲归田”了,她却 没跟你一起回去,你怎么办。
他说我对她好、我对这份爱情坚持,是我的选择。
即使最后她没选择和我在一起,那也是正常的,我也不会有埋怨。
对待爱情如此执着并具有担当的江德福,令安杰很感动,并决定接受他。
江德福虽是一个“大老粗”,却也是个有勇有谋的男人,他最后说服了“首长”批准了他的婚事。
婚姻之初,安杰对于江德福的感动及欣赏大过爱情。
两个人的磕磕绊绊、小打小闹,都在最初的婚姻生活中磨合着。
一开始都试图去改造对方,江德福被安杰改造成 “三洗丈夫”;安杰被江德福改造得在他战友面前识大体、温柔贤惠;在被对方改造与自我坚持的博弈中互相融合,他们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
五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安杰抚育大了五个孩子,从青岛大都市再到随夫来到一个小海岛,生活习惯的改变,小资情怀逐渐湮没在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
她的付出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
在几十年的融合中,最后他越来越像个“资本家”,穿睡衣、戴洋帽;她越来越像个“农村老太太”,大嗓门、偶尔爆粗口、对儿女婚姻看法更现实。
这就是爱的力量吧,在各自坚持与妥协的过程中,却互相靠近。
最后,你变成了我的样子,我变成了你的样子。
他们最喜欢的大女儿江亚菲最后嫁给了青梅竹马的邻居家儿子,一个离婚有子的海归大学教授。
为了这份感情也为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亚菲心甘情愿地决定不再要自己的孩子,不当后妈、给丈夫的儿子最完整的爱…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也经历了一些小坎坷,但大体是幸运和平顺的。
也正是安杰的文化和见识、江德福的能力和智慧让他们携手共同度过了这些磨难。
而江德华和老丁的婚姻、葛老师和王政委的婚姻,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只有稳定平淡而没有夫妻间的精神共鸣。
而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从一开始的双方差距悬殊,到慢慢靠近对方,最后都成了自己喜欢的人的样子。
生活的平顺加之精神的相依相偎,才能达到幸福的最高境界吧。
郭涛、梅婷、刘琳等演员对这部剧的精彩演绎,不做作、不矫情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对白,就像我们父母一样的磕磕绊绊的吵吵闹闹。
让我们了解婚姻的平淡、琐碎与真实。
但正是这种平淡琐碎,让人更踏实,更能感受到幸福。
对于爱情、亲情、友情、邻里同事情的细腻刻画,从剧本到演员,都是一部难得的好剧。
是适合父辈人看的电视剧,更适合我们这代人看。
在浮躁的轻视感情的现今,静心理解爱的真谛。
两个人从有些喜欢走到一起,再到经历几十年的生活,从一开始的犹豫和不确定,到互相磨合与改造,再到最后的彼此融合、谁也离不开谁。
经过时间和岁月沉淀的感情,才能称之为“爱”吧!
在这不断付出与得到的过程中,“幸福”也油然而生。
相互的付出与包容,是支撑这份“幸福”根深蒂固、不断成长的养分吧。
整部剧,坚信爱、敢于自我牺牲、持续包容和付出,都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是否我们对爱要求的太高了,又是否是我们都不敢深爱了,又是否是我们太计较爱的得失了…
《父母爱情》是我看的为数不多又很喜欢的年代剧,剧中每个人物都很鲜活!
从小接受着良好教育,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安杰和出身贫寒,大字不识几个,还离异过的军官江德福一经遇见就遭遇了很多“麻烦”,最终两个人能结合也是很意外的一件事!
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他们慢慢了解了彼此的优点,携手同行,过完了平凡但不无奇的一生。
安杰与江德福虽说感情磕磕绊绊,但也不失爱情的本质——相守一生。
安杰与江德福前后共育有5个子女,一起陪伴子女的成长。
5个孩子调皮捣蛋,又各有理想,让安杰与江德福操费了心。
相比江德福的严父下,安杰在教育子女上唱起红脸。
好在最后5个孩子都各有各的出息!
这是一副时代的画卷,这是一个年代的缩影,这部剧带我们回到了自己爷爷奶奶辈生活的年代,体味了一次他们的酸甜苦辣!
全剧核心价值观就是“女人要嫁对人”的唯宿命论主义 令人丧气 我对安杰这个角色无论如何是喜欢不起来 奈何编剧喜欢呀 相反姑姑和安欣倒是有点艺术生命在 奈何戏份不够丰厚 总之编剧和导演想要的逻辑就是无论如何安杰都要顺顺利利 而顺顺利利的根源就在于她嫁给了江德福 我不想否认厮守一生的伟大爱情 但我实在无法认同这种因“嫁对了人”而产生强烈优越感的傲视 那是一种对遭际和命运的蔑视 而一旦这种优越感以及建立优越感的价值体系培植下去 会让我们忽略那些可以自我把控的部分 变得唯宿命是谈一定有人要以时代背景进行反驳 试问哪个人不处在时代中?
哪部历史不是当代史?
如果我们反观曾经的岁月而将一切不遂都归咎于时代的原因 那么反观的意义何在?
反正都是时代和命运惹的祸 又关人什么事呢?
倘若所有人都以此为判别标准 那我们何必要进步?
停留在哪个时代又有什么不同?
真是越说越来气
不知道这个剧的评分会那么高。
安杰和江德福的爱情,除了开始时结婚有障碍时有几句感人的话,接下来,即使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也没什么大的考验,而且,时时看到浓浓的特权。
当年江德福真的解甲归田,安杰能够在农村生活下去吗?
还有安杰,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有钱人的和具有特权人的矫情,而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优雅和高贵。
欧阳懿被打成右派,安欣不离不弃,任劳任怨的维持着家庭的美好,那才是值得歌颂的爱情,编剧竟然连分一些墨给他们都不舍得。
而江德福要去海岛当参谋长,安杰竟然不愿意跟去,完全一个娇生惯养的现在的富二代形象。
她最后去海岛,还是因为自己非常有可能被打成右派。
看电视剧,总有个人喜好不同的。
一千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评论里认为不应该歌颂任劳任怨,那么安欣那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着美好品性的魅力,不是更加值得欣赏吗?
安杰的爱情故事,看上去很美,但也只是一个成人童话故事罢了。
一直很喜欢这类解放期的父辈们的爱情故事,朴实真实温暖,我们没有经历艰苦岁月的年代,无法理解他们眼中的爱情,看完父母爱情,对那个年代的爱情很崇敬。
放在解放前,江德福和安杰(梅婷 这对男女可真是八竿子够不上关系的两个人。
他们一个是年轻有为、干练果敢的海军军官,一个是从小养尊处优、娇媚华贵的资本家小姐,解放前资本家是被打倒对象,被万人唾弃的。
但20世纪50年代的沧桑巨变让他们俩人走到了一起。
江德福在舞会上结识美丽的安杰,虽然他冒冒失失,又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组建了成分不相匹配的小家庭。
问题是不相匹配的何止是出身,还有各自的阅历、学历以及人生态度,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打打闹闹,吵架拌嘴,俨然成了家庭常态。
安杰其实一开始是看不上江德福的,嫌弃他大老粗,但因为解放后资本家被打倒家庭没落,需要江德福的军人身份来帮助家里,两人从生活的习惯,认知,知识,教育(包括对孩子的教育),生活态度可以说经历了大半辈子的磨合。
江德福受安杰影响改变了很多,安杰也在经历生活后改变很多,从什么都不会的大小姐到什么都会,一生跟着江德福的步伐。
喜欢安杰不论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下,保持自己讲究生活的态度,自尊心强不服输的性格。
父母年代的爱情是平凡朴实伟大的,是最美的爱情。
羡慕那种同甘共苦走完一生的爱情。
向父母那个时代的爱情致敬。
在一堆婆婆妈妈哭哭笑笑大喜大悲的乱战中,父母爱情这部剧绝对算是一股清流了。
其实剧中并没有我很喜欢的演员,但就是不经意间看了开头的一小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追到剧终。
这么美好的爱情,值得追到终点。
有人觉得这么完美的爱情不真实,但只要选对了人,爱情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相伴到老才是真!
有的时候,往往第一眼觉得最不可能的那个人,恰恰就是那个最合适的。
一直被种草这部高分国产剧,最近终于有空看了,没想到大失所望!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部剧的观感是一个让人越来越不适的过程。
我不知道弹幕是怎么回事,全都在说安杰身在福中不知福,说江德福是好男人宠了安杰一辈子,也许我没办法代入那个年代,也许我从心里就不赞同“宠”这个概念。
我认为宠这个字是用在一个物件或者一只宠物身上的,这不是一个平等尊重的关系。
而且从剧里来看,除了一开始俩人相遇相知是比较正常的关系,婚后基本上江德福当了一辈子的甩手掌柜并且只会和稀泥,例如安杰和德华的矛盾,安杰和子女之间紧张关系,安杰对江昌义的反感。
在这些问题上江德福从没有在根本上解决矛盾,每次都是粉饰太平,哄就完了。
尤其是江昌义的事情,我不明白面子就那么重要吗?
安杰五十大寿的时候江昌义也来了,导致了安杰心里难过不安身体不适晚上胃疼无法入睡的情况下都不肯说,所以我认为江德福打心底里就把安杰当成外人吧,没有把她当作亲人和伴侣。
而这么多槽点里让我最最最无法接受的是江德福非常不尊重妻子,动不动就说资本家的小姐剥削压迫之类的话,也许俩人之间互相开玩笑调侃是ok的,但是他在子女对安杰出言不逊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过管教与制止。
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子女全都不尊重母亲,卫国和卫东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嫌弃母亲的出身,长大后更是无缝接受了江德福的“私生子”江昌义,完全没有考虑母亲的感受,甚至母亲离开岛上也没有一个人去寻找。
剧到了三十多集时,成年后的江亚非则更加令人窒息,既要求母亲尊重她又不尊重母亲,有什么问题也是第一个质问安杰,甚至说出“有你这样的妈真是倒大霉了”这种话,而已经年迈的江德福依然逃避矛盾和稀泥,不得不说编剧真是绝了!
ps:全剧我最喜欢欧阳和安欣着墨太少,非常可惜,我觉得这俩人才是真正的“父母爱情”,不过世间事果然没有十全十美的,这么有素质有文化有涵养的一对夫妻居然养出了安然这样的孩子…
很无聊的剧 很难想象是2014年拍出来的 竟然九点几分 不可思议 网上很多网友推荐 特意和妈妈一起看的这部豆瓣“神片”电视剧 一开始就觉得很一般 以为会渐入佳境 结果居然高开低走 越来越不好看 通篇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特权的崇拜 虽然理解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记录 但主旋律电视剧这样拍 真的可怕
是一部好剧,最喜欢看的就是爸爸妈妈他们那个年代的电视剧,特别是演绎爱情的电视剧,感觉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都特美好,特干净,单纯,剧中梅婷和郭涛都演得不错,不过最让我惊艳的是剧中演江德花的刘琳,感觉她把德花演活了,把一个农村妇女的感觉演绎得淋漓精致,那种感觉仿佛让我看到了俺们村的女人,百度一下实际生活中她是个非常时尚的女人,也演了许多美人的角色,佩服这样有演技的演员,真正的演技在线
妈妈很喜欢
说到底还是特权阶级的故事,苦难就是这样轻描淡写。
虽然是主角,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故事却没能打动我,倒是大大咧咧的德华承包了我所有的泪点,老丁告诉德华要娶她以后,她又哭又笑的走回家那段真的戳心。 安杰问她,德华,你咋就这么稀罕老丁呢。她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觉得我应该嫁给他。为什么?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我就觉得我应该嫁给他应该跟他结婚。那万一结不成呢?不会有万一的,没有万一。
突然就到了爱看中央台的年纪
突然知道老丁第一个老婆是祖峰老师老婆演的,真是赞,演技太好,电视剧本身也特别好看,强烈推荐。
特权家庭下莫名其妙的流水账电视剧。前面叙事还算合理,从上岛开始剧情的走向完全无法无天,一个特权家庭的荒谬童话故事,叙事细碎。刘琳和张延的演技真好!梅婷和郭涛一点也不像父母也不像是夫妻。
重男轻女、帮亲不帮理、大男子主义、在江德福身上我真的没有感受到他有多爱自己的老婆。
没看全。两天时间里通过短视频与剧情介绍完整地过了一遍,算是快速浏览完了。一个正直良善、有权力有能力、脾气好对老婆孩子更好的丈夫、父亲(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是多么多么地重要,对家庭对家族对社会。
对梅婷的印象还停留在陌生人电视剧那个阶段,因为印象太深刻,但这部剧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个人觉得诠释的很到位,这才是真的演员,其他人也都很好
必须说评价太高,这个展现特权和不平等的文革背景下的军官家庭,真让人作呕
是一部好剧,最喜欢看的就是爸爸妈妈他们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梅婷和郭涛都演得不错,不过最让我惊艳的是剧中演江德花的刘琳,感觉她把德花演活了,把一个农村妇女的感觉演绎的淋漓精致,那种感觉仿佛让我看到了俺们村的女人,百度一下实际生活中她是个非常时尚的女人,也演了许多美人的角色
你们特权阶级可真好意思啊。
我妈妈在这部剧里寄托着她的梦想,而我仍然在这部剧里看到绝望。这就是我特别害怕变成她的原因。
其实我不信门不当户不对能结合在一起。
正午的剧质量是真的好!梅婷演起带点小资情调的女人来得心应手。郭涛也不错。
一个特权家庭鸡犬升天、无事生非的幸福生活,在军队保险箱里躲避时代风霜,穿越岁月洗礼,非典型却也不太失真。中国人的情感A片,废话连篇的恩爱秀。
故事情节设置合理,矛盾制造的恰到好处,画面具有时代感,人物冲突点到为止,是一部可用来慢慢观赏的民国家庭剧。江德福和安杰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因为时代背景原因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学识、见识、阅历、学历、爱好及习惯都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却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会想到吧!
我不知道,离开了江德福的安杰还有什么,但我知道离开了安家,离开了庇佑得安欣,还可以在苦难的岁月中活出自己,活出精彩。
本剧至少有四个惊艳之笔,是四场哭戏。第一是杨书记问安杰你能和他一起回农村老家吗,安杰哭着说能;第二是老欧摘帽子哭着说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啊;第三是老丁对德华说咱俩结婚算了,德华在回家的路上笑着哭了;第四是老丁死后,亚菲和丁家两个儿子一起喝酒、在酒桌上带头哭了…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啊
男尊女卑官本位,封建糟粕大杂烩。滥用职权的假革命和虚荣势利的假清高的婚姻往事。女主结婚最初的动机是寻求政治庇护,婚后教养底线被一步步拉低。男主一辈子从未尊重过文化,不过是迷恋色相。安欣与葛美霞的悲惨遭遇触动女主最多的不是悲悯而是更加认同权力,认为自己的婚姻是红色权贵的恩赐,使其避免了政治迫害。于是丈夫“臭毛病”的言语暴力和“资本家”的阶级羞辱是可以忍受的,男主宁愿认下江昌义都不顾女主感受,负气出走后又乖乖回来,回过头来还要称这种生活幸福,奴性而愚昧。女主作为首长夫人过着高人一等的特权生活,安欣一家的存在是为了衬托女主“幸福”,这种捧高踩低、趋炎附势的价值观十分扭曲。男女主建立幸福感的方式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将别人踩在脚下,多年之后重新登岛,被抢了风头的主角一家一副见不得人好的样子丑陋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