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一开始就非常共情,虽然是补习社的故事,因为是国文也就是我们的语文课的老师,看他们上国文课,非常舒适,同行即视感。
让我再次感谢安畔锡导演的眼光,尖锐地捕捉到高中阶段国文课的短板。
整部剧的氛围一如既往的细腻,温润。
雨夜:红雨伞,湿漉漉的街道,红黄的街灯光,美的如诗如画,像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样的氛围中一起来欣赏文学的潮流,感觉要落泪了。。。
前面几次课堂实录已经让我们感受到高中语文不仅仅是刷题,靠记背得分,应该重视语文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兴趣,喜欢读,进而拓展,进而提高。
徐惠珍的一人免费课到表尚燮辞掉公办教师,补习社的第一次免费课程,看到有责任心的国文老师为了学生真正掌握国文学习精神做出的努力。
从吟诵诗歌导入,到时代背景的介绍,作品的解读,与学生互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就是要教给孩子们阅读文本的能力,知人论世,让自己和作者共情,有一种代入感,才能更深入的体会文本的要义,课后想去读原著,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这些能力一生有用。
国文课学习的不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情怀,表老师这样的国文课才是国文课该有的样子。
《毕业》,每个人的一生能真正称得上毕业的时刻在哪里?
PS:朴庆华:安畔锡导演就是我的恩师。
他教会了我不仅是写作技巧,还有作为作家生活的方式。
他曾说“电视剧作家是这个时代最后的文学家”,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安畔锡:文学和艺术需要通过矛盾和冲突来取得有意义的结果。
我始终认为戏剧是文学最初的形态,文学的时代不会消失,而是永恒的。
韩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于有人一直努力书写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历史。
(傍晚得知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有感10.10)
有几个问题:1.女主押题的能力再强,能基本全部预测学校老师的出题方向,甚至是一模一样的题?
韩国明星讲师与学校教员互相勾结卖题的新闻可见一斑。
2.让男女主教国文科,为了更好地呈现韩国教育现状的问题?
毕竟文学是最好卖情怀的。
3.为了更快的出成绩教考试技巧,还是为了培养基本能力教文学鉴赏,这是贯穿始终的矛盾点,男女主选择了后者,但是学会了怎样读书真的可以让学生有把握面对陌生的文本也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吗?
文学的解读是多义的,学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样的多元怎么会都通向一个正确答案呢?
只能说尽可能地让大多数同学欣赏理解,但要绝对做到确实很难,所以剧中男主角揪着时宇一个本身就很优异的高材生还大放厥词,要培养出全国国文第一,真的觉得很傲慢可笑。
女主为了培养时宇放弃另一个补习社的优渥待遇也是让人不解(后面也没看见她做了啥)。
4.感觉学生群体都是傻子吗?
只要老师讲一些与考试不是直接相关的知识点,他们基本都能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有趣。
但是他们去补习机构不就是为了这些的吗?
答题技巧与快速提升成绩。
当男主和学校教员在讲台上迟迟进不了主题时,我会捏一把汗,会不会有些学生失望呢?他们听完了一头雾水,觉得啥也没有得到。
这才是正常的反应吧,他们明白一切都是为了成绩。
除非有一些本身就厌恶应试教育的学生可能会很喜欢这种。
5.学校的教员会教一些什么课呢?
会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呢?
感觉咋个韩国的教育压力甚至理想都给了补习社呢?
教员面对补习社又鄙视又自卑的感觉
道义放两旁 利字摆中间多少男子汉 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 已成分飞燕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李宗盛《凡人歌》理性说着“ 利字摆中间 ”,却被真心支配着“ 一怒为红颜”,可真情也耐不住悠悠岁月,惨淡收尾“ 已成分飞燕 ”。
世界不会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又是否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看完安导的第十集,就想到李宗盛的凡人歌,歌词下一句常和上一句矛盾,频频转折,说的也就是咱凡人的世俗现实,以为自己高尚,其实未必;以为自己卑劣,其实也未必。
本集点题句来自闺蜜在临近结尾时,和丈夫的对话中。
作为旁观者,她一语中的。
嗯,她就是导演找来的托,说的就是导演想说的:“你真的能正视自己吗?
”
这句话既是说剧中人惠珍和俊浩,何尝不是在点我们戏外看客人是一片森林,活久了,森林里的树会越来越多,有些地方太阳经常照耀,葱郁美好频频展现;还有些地方昏暗潮湿,我们羞于示人。
可生活在变化,一场火灾、一场地震就足以破坏森林规则,使得那些荒凉匮乏的地方被迫暴露在外界中。
整个第十集,许多人物都在经历着内心的地震,暴露出他们本不愿示人的某一面。
“多余人口”崔胜奎的真实心声,你get了吗?
先从男主的男闺蜜崔胜奎开始,白天里,他找俊浩要清美的电话,未果。
EP10 右边这位男同学说自己要退出历史学院,去考医学专业,胜奎夸赞说:“想得好”,并建议一起喝杯咖啡庆祝。
到了晚上,好不容易终于遇到女神,清美说她很擅长也很喜欢教古典诗歌。
胜奎对清美说出了久违的真心话从白天到黑夜, 胜奎总算找到了一个能让他说真话的人,他开心地讲出:他喜欢读书。
白天他对同学在说假话,或者说半真半假。
祝福同学过得好是真心,但对于考医学系的选择他是否真的抱持完全赞成的态度?
胜奎家境好,从男主和胜奎母亲金主任的聊天中可以知道,胜奎爸爸能出资让自己老婆当老板开补习室,因此胜奎和男主俊浩一样,被父母期待很高。
胜奎没有进入名牌大学,在研究生院,主修历史,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胜奎母亲金主任至今依然会比较他和俊浩,记得俊浩辞去体面工作来应聘补习老师时,她可是暗地开心,觉得自己儿子总算靠谱了一回,老老实实待在研究生院没出什么岔子。
胜奎警告他母亲不要想这些。
人的失败感,有时不来自于客观事实,而是亲近之人的看法。
胜奎是一个品质好的善良男人,但在家庭影响下,他自我认同感不高。
第九集他们初次见面,胜奎的表现就能看出他的自我诋毁。
EP09 胜奎认为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类学科,补习班不需要深入教学,只需要填鸭式教学,应付考试学习技巧拿高分。
第九集胜奎和清美老师的争吵,极为精彩的一段,胜奎不建议他面前三位补习班老师,深入教孩子们学习和感受人文之美,他自嘲“混成现在这样子,是多余人口、社会负担”,由此被清美老师义正言辞教训了一把。
(此处清美还用了韩国2013高考中,阅读文来自卢熙京《世界上最美的离别》,当时考场哭声一片,借此来表达文学的力量。
)胜奎这个角色,充满矛盾,一边给现实下跪,一边在卑微着追求。
当他的同龄人在社会上打拼,结婚买房,获得社会认可,他一事无成。
历史能带给他什么呢?
当他对别人说:“我在学历史。
”别人会回以什么眼光。
如果他说自己是医学生,那倒好极了。
干脆在迎接别人同情、诧异、轻视的眼光之前,他先自我降级为“多余人口”,省得被人多舌。
我热爱的事情,恰恰就是我的不堪。
是什么样的罪过。
不仅不能对世界昭然公示:我喜欢读书、我喜欢历史,还要对世界上那尊贵的医学生、高校精英等身份俯首称臣。
可他真的认可医学生的全部价值吗,或者说“医学生”就是读书的唯一价值吗?
胜奎内心在被拉扯,对于“学历史是好是坏“没有确切答案。
他说喜欢读书是真,但读历史能支撑他的现实生活吗?
他不知道。
做喜欢的事情,只需要被自己批准,至于世界会不会接纳你的喜欢,还需要世界去验证。
再强的个人信念,都要被强大的外界左右。
胜奎的个人矛盾,落脚在读书的价值上,所以读书到底是为了现实世界的六便士,还是精神世界的白月光。
我认为这大概也是全剧的题眼。
如果你能接受,人是在矛盾中生存,人面对生活没有确切答案,人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日复一日挣扎,第十集的许多内容,将会引发我们对生活更深入的思考。
安导的剧不提供答案,生活也不提供答案,答案在碰撞中由自我产生。
不必问标准答案,更不必问答案是否唯一,问了,也是白问。
回到本集的主战场- 表相燮 表相燮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惠珍的天使和恶魔
EP10 表老师说在惠珍的第一次公开拜访后,那种挑衅点燃了他的斗志,他希望向补习班展现公共教育的力量我母亲是一位教书三十多年的中学语文老师,师范毕业,年轻时很努力工作,带课成绩也很好,到最后十年,随着人生阅历积累,教学水平愈发炉火纯青。
眼睛害了眼病,不能批改作业,也不妨碍她带的两个班是年级第一、二名(第一名总是重点班,第二名是普通班)。
她开始进入享受式的教学生涯,既会教应试技巧拿高分,还能对孩子们进行人文熏陶,似乎可以兼得。
她的学生都喜欢她。
她和我分享在课堂中和孩子们一起共情的温馨时刻,我认为那是莫大的幸福。
她从未开过语文补习班,不是因为富有,而是违背她的职业操守,二是她觉得做题式的补习班根本不能提升学生素养,如果40分钟就能教会的东西,为什么要再额外花40分钟呢。
我母亲接受过的人文教育,在课堂上收获到的心灵感动,都可以解释为“公共教育的力量"。
但我母亲说现在教育环境大变样,不是以前的样子,还好她要退休了,不然也晚节不保(容易被拖入课外班的漩涡中)。
韩国的教学体制和国内不同,但我十分理解表老师说那句话的决心,他新被调到这所重点高中,来到江南这个权贵是非地,遇到的挑战不容小觑。
可表老师过去的20年生涯,不是一个坏老师,我认为他可能就和我母亲一样,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十分认可课堂40分钟的价值。
他提到的只考教材范围内的知识,也是我母亲曾经提到的,即教材涵盖所有,一个老师教好教材应该教的东西,一个学生学好教材要学的东西,就是完美。
包括后来,他的出题导致孩子们分数较高,分不出级别,另外两个女老师在问答题上开始吹毛求疵找答题的不足,他却认为孩子们对了就给分,他本来就是希望孩子们学会该学的东西,而不是一定要给孩子们分出ABCD的差别来。
可是人们没有理解他。
没有人喜欢他的古典式坚持。
太土了。
整个外界都觉得他老套。
国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
表老师过去20年信奉的东西,仅仅是被惠珍毁了吗?
当然不是。
惠珍就工作在江南是非地,服务江南有钱人和他们的孩子,她没有同样的疑问吗?
她不是也曾在时宇身上再次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吗?
而那种契约式的缔造,绝非来自权贵压迫或是教学填鸭式的做题技巧。
当俊浩走进会议室,试图安慰惠珍,给惠珍打气时,俊浩代表的正是江南教育大环境的看法和态度。
俊浩是大企业出身,大企业的高效工作方法论,在俊浩这里表现为爽快的工作态度,很酷,也是当下许多年轻人喜欢的。
把一切变得简单些,不要搞复杂,不要把别人的失败归结在自己身上,不要把工作搞得情绪化。
可是我要说,教育,和企业工作是两回事。
是的,需要盈利的补习班和企业工作是一种本质,可是语文教育不等于补习班教育。
老师在教育中放入了自己的精神和内心情感,学生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了人文精神之美。
怎么能说简单高效就完事呢?
其实不止语文,数学、物理的学习也一样能领略科学之美。
如果惠珍当年也简单高效地教俊浩,俊浩会对她恋恋不忘吗?
时宇曾有一句点睛之笔的话:国文,让人像人一样活着。
意味深长。
俊浩看不上表老师,认为他能力一般,惠珍却说:他是一位抱有哲学和信念的人惠珍在此处对表老师的维护,已经暗示了,她和表老师看起来是敌人,但在教育上,他们真的是两个阵营吗?
真正和惠珍分属不同阵营的是白发魔女,魔女要的是个人权威。
其实惠珍很早就提过表老师是一位保持信念的人,从表老师将出题限定在教材内容,向她第一次宣战时,她就知道。
她为什么知道?
因为她也有信念。
她不完全认可自己后面的技巧拿高分的教育方式,虽然外界让她那么做,虽然她那么做也取得了成功。
换言之,如果惠珍不必为家庭辛苦挣钱,如果惠珍也在公立学校教书,遇到了补习班老师上门来切磋,她也极大可能和表老师一样,做出反击,捍卫教育的本质。
俊浩曾经被惠珍阻止过,感到惠珍对自己的职业并不自信惠珍对自己职业身份的不自信,和前面提到的胜奎处境是类似的。
胜奎学历史,选择了白月光而不是六便士;惠珍做补习班老师,选择了六便士而不是白月光。
胜奎无法合理化自己热爱的历史,惠珍无法合理化令自己挣钱的职业。
他们都在困惑。
所以观众也困惑。
这就是生活的困惑。
当我们选择了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某一种时,另一种所代表的立场就会在生活中冲击我们。
或许我们能偶尔兼得,但不可能时时处处兼得。
惠珍会见了白发魔女后,在车上对俊浩的自我剖析
惠珍的话,暗暗回应了闺蜜对她的判断家境使然,惠珍必须挣钱,所以她必须强大。
在江南补习班这种弱肉强食的丛林中,她有俊浩工作时果断干练的冲劲,俊浩说的那些她早就懂得。
不然她不会成为明星讲师,该有的手段她都有。
她可能只是不那么享受光靠手段变得风光的一面。
她想看到的那一面,自然是光鲜的,而且是既能挣钱还能收获时宇、俊浩的“既有又有“时刻,是钱赚了,课堂灵魂互动也产生的时刻。
是她笑歪头的时刻,是她觉得自己做对了选择时,轻快小跑,仰起头撩起刘海,意气风发的时刻。
EP07 她拒绝了白发魔女,为了俊浩、时宇,为了自己,她做了顺应本心的选择但,这怎么可能是常态。
时宇、俊浩是天赋型选手,不常有。
江南区的妈妈们有多厉害,权贵们有多极端。
她为什么会去找表老师质问考题?
是受制于学生妈妈的压力。
那位妈妈直接在会议室情绪爆发,大喊:“我女儿心态已经崩了!
”言外之意是她等不了下一次考试再提升成绩。
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常态是不能只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能只带着孩子们感受人文之光。
惠珍懂得表老师的辛酸,也懂人性。
国文教得好,一定要懂人的情感。
表老师只想要钱吗?
他想要尊严,想要凭自己的能力教好语文,是本来朴素的愿望。
可现在表老师的走向,可能带来自我毁灭,他的信念感强,自尊心也强,一旦在白发魔女那里幻灭,他该何去何从?
他会被从内心深处毁掉。
不只没有了退路,也没有达成心中所想。
这种毁灭轻则抑郁,重则......人过刚,则易折。
惠珍没选魔女,绝对不仅是因为时宇,留恋俊浩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白发魔女。
她俩风格很难共存,这个预判,惠珍当然有,可她不能直接这么对白发魔女讲。
白发魔女不会像现在的社长一样对她下跪道歉,惠珍的社长狡猾,但也圆滑,可以包容惠珍自由发展,可魔女未必会。
惠珍认定,表老师也很难适应魔女的强势风格。
尤其魔女选择表老师的初衷并不善良,是为了对付惠珍,维护魔女在补习圈子里的权威,言下之意就是在圈子里放话:跟我魔女对着干没好处。
她不会在乎表老师的死活,也不会在乎惠珍的死活。
虽然很多人认为表老师咎由自取,觉得他不合时宜,可他如果被毁灭了,惠珍就未来光明了吗?
表老师的不幸,难道不是惠珍的不幸吗?
他们面临的不是一样的困境吗?
人是环境的动物,表老师和惠珍的不幸,根源是江南权贵们变态式的成功心理和大环境单一价值取向带来的压迫。
单一价值取向就是考名校、读医学、成为权威(代表人物就是白发魔女)。
这种单一压迫了学生,如胜奎;也压迫了老师,不管是公立学校的表老师,还是补习班的惠珍,他们的良知让他们痛苦。
相反,如果在这种环境下不痛苦,不反抗不改变,才无疑空心人。
时宇的改变就是在说他不是空心人,他能感受到些什么,虽然不能马上言明,但他知道哪条路在成为人。
这是人的本能。
安导要讽刺表老师吗?
不,绝不是。
他的剧一向不喜权贵们的虚伪和精明,但不会失去对小人物的怜悯,包括表老师,我不认为安导要将表老师塑造为一个小人嘴脸,即便 表老师 不是个宽容的绅士,不是个亲和的老师,可他的信念目前看起来没有问题。
rookie俊浩的成长之路,还远着呢俊浩和惠珍的爱情,来自于惠珍一对一教学,俊浩在惠珍身上感受到了人文之美,是惠珍给了俊浩对月亮的渴望,俊浩十年后的追爱让他收获了月亮。
可是追着月光的俊浩也想买大楼,对么,且看看现实给不给他六便士。
惠珍的闺蜜提到过,俊浩和惠珍一样,也有不愿正视自己的一面。
是的,这两位都很喜欢耍帅,惠珍喝醉酒时曾自我坦白自己喜欢展现帅气的一面,俊浩也是这样的人。
虽然第十集俊浩在南清美的教导下,短暂解决了危机,看到了女神惠珍在现实中也会脆弱,但他的理解暂时还很浅显。
他无法看清惠珍背后的心理动机。
因教学年限尚短,他也很难理解惠珍对表老师的态度,那是一种带有愧疚、敬重和心酸的态度,那也是惠珍的可贵之处,她没有失去良知和善意。
不过最危险的是,从第十集结尾来看,他将惠珍掩藏在衣帽间的下意识举动,也暴露了他没有做好承担的准备。
他享受既要有要的感觉,既有惠珍在怀里,还不被父母打扰的无负担感。
他没有正视和惠珍一起后来自家庭的阻力。
他以为自己在帮助危机缠身的惠珍,却没有想到他的危机以一种无知无觉的方式,迅速到来。
敌军已达到现场。
父母思维早就形成无法更改。
俊浩不问他妈,就知道妈妈对自己和惠珍的关系是什么态度。
所以他选择了隐瞒,他的潜意识特别干脆直接。
惠珍不难过吗?
以为是安慰自己的男人,结果呢......结果她躲在衣柜里。
难解的题啊。
还是宗盛大哥唱的好:多少男子汉 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 已成分飞燕果敢前进的李俊浩,为了初恋,辞去了稳定的大企业工作,也算一怒为红颜。
可他也把她藏在衣柜里了。
难怪下集她要吼他,怎么能不委屈。
更别说李俊浩信誓旦旦对父母、对老师说的:我要赚钱买楼。
我看他都没活明白,还买楼呢。
世道艰难,让表老师变成那样的就是世道,他却不明白,以为自己厉害得要死,绝不会成为表老师,还觉得表老师40多岁跳出体制是做了英明选择。
他何来资格,去评判他人。
俊浩的成长之路,恐怕才刚开始。
既没有获得六便士,恐怕连月亮一般的老师也要守护不住了。
惠珍是他的老师,心智成熟,尚且艰难,事业、爱情都面临挑战,何况rookie俊浩。
你我皆凡人感谢安导将生活暗流下的抗争带到了银幕上,许许多多喜欢文学的良善之辈,都在生活大大小小的困境中前行。
仿佛自己困在笼子里,即使生活表面上在推进,即使不乏拥有幸福的时刻,可在某一部分,依然真切感到了想要不能要的落差。
凡人的生活也潜藏着无穷的故事,别去问结局,别怕黏糊着,且走着吧。
因《 (更新到第13集)《毕业》中的文学知识梳理(欢迎uu们补充指正) (douban.com) 》这个讨论而知道了这部片子,链接中提第3、4集有涉及 《训民正音》 。
《训民正音》(朝鲜语:훈민정음)是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李祹与其子第五代国王文宗大王李珦主导创制的朝鲜语文字,又称谚文(언문/諺文Eonmun),今多称韩文(한문)、韩字(한글)、朝鲜文(조선문)、朝鲜字(조선글)。
原有28字,其中母音字母11个,子音字母17个(他俩互动时也提到了)。
该书完成于朝鲜世宗25年(1443年)末或朝鲜世宗26年(1444年)初,于朝鲜世宗28年(1446年)(这个知识点考过)正式出版。
朝鲜半岛古代使用汉字表记,文言分离。
只有士大夫学习汉文,因此平民大多是文盲。
相传三国末年薛聪藉汉字音义标注汉字,创吏读文字,此外尚有乡札、口诀等表记方法,但这些由于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汉文。
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深感汉字对于文化传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达本国语音之文字,故特设谚文局,在研究朝鲜语音和汉语音韵的基础上,以方块字组合,一音节占一字,创立表音文字。
——来自上述链接一方面,韩国确实挺注重在拍剧的同时传递书籍信息、知识信息。
另一方面,没想到朝鲜语文字15世就有了!!
有点意外!!
————————————胡适“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将国语文学作品的发达和流行当作推广国语的重要条件……拉丁化新文字不能推广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没有能够创造出用这种新文字书写的文学和文化作品。
——湛晓白《语文与政治》p159
截图来自欧文《框架分析》p192
文字的发展过程、文字的传播过程 —— 图片来自王凤阳《汉字学》1989:417 汉字于汉代时通过高句丽传入朝鲜半岛,十世纪(高丽光宗九年)确立科举制度之后,科举考试、外交公文、奏章信件……都用汉字汉文。
朝鲜语属屈折语,音位交替有着语法意义,应用汉字,朝鲜语中的格、位变化无法体现,为适应本族语言,早在五、六世纪时就出现“吏读”(按朝语语序排列汉字并假借特定汉字表语法成分),最后在十五世纪创造了音素文字——“谚文”。
日语是粘着语。
越南语是孤立语。
85-86 现代汉语具有孤立语性质。
原始汉语与印欧语言相似
E01“你不是把我教成了懂得预习的人吗。
”omakase雅座和教职工办公室的对峙可以作为对照组,交锋双方是同样的人,身份和处境却是不同的,道歉并非想要取得谅解或是诚挚地为对他人造成伤害而愧疚,而是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对自尊心的挽留。
所以在看剧的观众第四种视角的“观看”来说,是比观众众多(指剧中旁观老师们的第三种视角,一二视角是对话双方)的办公室那样的场合更感到压迫的。
发现男主来参与考试那里BGM奏响真的……太会抓人心的设计。
E02 “爸出生在一个很幸运的时代。
商品要在最高价时出售。
”两段很精彩的对话:东亚爹无言挫败之后沉默离场;身份三次切换的应聘成功通知:徐惠珍老师李俊浩学生、李俊浩老师徐惠珍学生(当然这是李俊浩视角的虚拟身份)、正式宣战的同僚/对手,这段对话中还带出了另一位“竞争对手”南清美了不起的履历。
精简、明快、高效的表达,正如主人公们一个月都不曾停歇的生活节奏。
E03“永世难忘的胜利的记忆,这些才是我要报答你的”黑暗中往来短讯间无意撞翻的教案,代表生活湖面中间开始出现不寻常的漩涡。
笑死,一个免费授课瞬间把整集大半都在李俊浩那里的主动权拉回到徐惠珍这边。
一开始只是、也难免怕麻烦,但既然已经在身边避无可避的话就没办法不在意、必然会像之前那样倾情投入地教导,这是徐惠珍不会自我肯定的“利他”式进攻性。
可以当面抱怨的职场还是更透明一些,看得人心生羡慕。
在院长办公室说小话就像上课抽空开小差的同桌ㅋㅋㅋE04“教科书的内容,让我开始好奇那些被省略的故事。
”抢被子真的很讨厌……就算观点不同互相不对付,站在孩子面前摆的立场也是一致的,夫妻是一种奇怪的联盟。
用职业名称当称呼后缀是不是意味着被称呼的人职业满意度高?
讲课也是一个会激发剧场型人格的场合,一场需要预习的表演。
“star效应”自然也会提升自我满意度。
热爱,什么嘛,在这群老师院长助教们的日常工作中这是截止目前谈不上看不出的肉麻词汇,不过光是投入在其中的专注就令人羡慕。
并不喜欢希元高中授课事变部分赋予男主的“拯救者”形象,还好一对一教学的回文立刻回来一点。
比起回忆的不断插叙更让我眼泪止不住掉的是这堂语文课,不间断的对话与肯定,像往日河流一般围绕住我。
河流从未消失,只是被省略了。
E05“你想我追根究底地问你,还是静观其变就好?
”「得知某个消息时会有心情好像要飞起来那样的开心吗」,是令人会忍不住陷入回忆或进行不相关延伸的提问。
比方说我就总是忍不住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找对照组,为此处所找的是本集中崔老师向时宇发问却没有得到满意回答后的、近乎发难式的指责。
如果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提问,而有的提问抛出,并不是问出问题的那个人想要得到答案。
E06“看来院长是害怕了,才要硬把我们说成是一个团队。
”在徐惠珍角度看过去的“让被道歉的人也感到丢脸”的道歉,在我的角度看过去是丢过来一个更重的包袱:院长所想要打造的权力结构,与其说是由自己绝对掌控,不如说是对他自己而言更为“容易”。
他实际的志愿不在此处、曾经失败,或许是因这失败而更为无法面对失败。
本集莫名其妙的温情时刻是一个失意之人被另一个失意之人微微搭救了一下,又借火又借烟的。
镜头一转,另一位正在、习惯自救的人,则将“垃圾食品”作为一种补充能量的燃料,为刚刚结束的、也为接下来的战斗。
人潮和噪音原来是一种模糊冲动的镇静剂,而预设或现实只有两个人存在的、更安静的空间则更容易出现失控状况。
下跪、落水、表白,哇,一气呵成。
E07“我现在很难得地,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
”爱上南清美只是时间问题,意识到的时候已经越来越深入。
她这不露声色的旁敲侧击能力。
看到时宇出现在补习社就预感该不会这孩子成为影响选择的变数,果然。
徐老师想到时宇的话就会头痛的丢脸感,也和南老师一样,“总是想着要照顾别人”。
“凉”和“清醒”在台词里的发音很类似,判断时做出非常规逻辑的选择,总归因为人心是热的。
将从冰箱门上慌忙撤下塞进抽屉里的合照重新拿出、夹在本来就放有书签的册页中,是一种更为珍视的证明诶。
同时从室内光线昏暗的地方走到明亮的地方,也像是心情的转变。
(让我们谢谢时宇……)E08“你不觉得我的齿轮有点咬合不上了吗?
这当然不适用于所有人,不过年龄相若的人不都有个优先级吗,因为碰到的事情也差不多。
”“我真的是很孜孜不倦地,试着解决上天给我的课题。
”以看韩剧的经验来说到了这个集数就抵达了一个中点,会是转折,或是小高潮,而在这一集里看到的我眼中的“小高潮”,是如此温和美好的“反社会时钟”讨论,意外之喜。
和为了徐惠珍而哭的车昭英一道,在看剧的我也为了她们辛苦的过去与此刻的情绪而欣喜又心痛。
E09“考场里有可能产生想象力和共鸣吗?
”本集开头漫长的前摇里,非常喜欢的一个体会是,感受到两边都在焦躁,这焦躁又有所不同,徐惠珍的焦躁是认为时间太少、担心来不及自我整理与建设,李俊浩的焦躁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只想要减少奔向徐惠珍的间隔。
不是很有意思吗,嘿嘿。
没有让澯瑛高中改卷组一吵到底,而是穿插进大峙补习社国文组其乐融融的庆祝氛围,像是冲突的减速带一样,“和平只是暂时的”,也和学生时代差不多,一次考试结束,暂时松一口气,又要接着走向下一次考试。
E10“虽然换一间补习社是件小事,但对他这样年纪小的人来说是件困难、又需要勇气的决定。
要我粉碎他的决定,我可办不到。
”表老师和徐老师的谈话环境到了补习社这么一个即将成为“共同战场”的地方,反而令观众我没那么紧张了,怎么来说一回生二回熟的也算老熟人了嘛。
也见识到了同样一件事、同样一段对话会在分明同为经历者的人心中激荡起如何不同的水花。
(李俊浩转身在室长办公室透露情报是没料到的部分,不由得紧皱眉头一下,或许是想体现他本人的“新”?
)徐惠珍在表老师上班的路上走着,感受“早晨上班的步伐会有多么沉重”,这是她的阅读方式。
E11“更重要的是,我自以为多有老师风范,却早已把学生们抛在脑后。
”会犯浑和能在时光沉淀之后承认自己犯浑都是「人」所拥有的特质。
看到徐惠珍偷感十足地在跑路途中弯腰拉靴子拉链时,微微破防一秒:这是我的真实上班路(。
看到脚后跟上药:破更大防,我上班就这样!
而工作内容里不会有、但成长历程中曾经有过相似记忆的,是成夏律小朋友的读书笔记本。
我猜她到最后都不会知道,自己的举动给「大人世界」,造成了可以称得上是巨大的影响。
多少人无论是向外与他人与外界环境、还是向内与自我的斗争,都在大峙洞这场吵架里了。
E12“你今天怎么净说一些正确的话。
”“你们现在该做的事是想象。
”除去明确自己的观众身份之外,偶尔也会有些时间想要或者说是不自觉地去将自身代入剧中去体验,只不过很少会选择主角视角,在这集的末尾又试听到两堂免费课程。
自表尚燮老师板书写下“思潮”开始,心潮始终跟随着老师的授课和展示波动。
而看着注视着光源的徐惠珍眼前一一流淌而过对她而言重要的、浸入内心的记忆,这些记忆并不会在她遭受诸如副院长之类撞击时作为缓冲的安全气囊出现,而会以美好的形态,在眼前忽然闪动。
此时可以读懂她的闪躲,那是将自我压抑于现实已久时惯性的回避。
E13“为什么突然写起我的生活记录簿。
”“本来两个人相连之前的张力,才是最真实的。
”后一个场景里总能出现承接前一个场景的话,这一次是从不愉快的会面到愉快的课堂:将生活带入工作作为把柄就是常见的、卑鄙的手段。
但即使都这么卑鄙了,“反派角色”们也是暗人不说明话。
因此尹老师的操作才是本剧截至目前为止看起来最可怕的事情😇因为“不说”。
看到结尾,再次感受到在吃不下任何东西的状况下仍然守着你,让你吃饭的人是珍贵的人。
以及只有电视剧里才会显得美丽的奔跑的画面,装载一切迫切的心情,在残酷现实的映照之下,也很珍贵。
冒雪奔袭,先说出口的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没事”,是一种来来回回、在两者之间循环的爱的表现。
E14“我是比起形式,更加注意内容的人。
”为什么总是要让没有做错什么事情的人受伤?
这样子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本集承接前文,更加直接地呈现了在职场之中事件是如何变成流言、流言是如何传开,以细菌蔓延一般的速度、和无论再怎么做好心理准备也无法预估其一二的伤害程度。
停停看看好多天才看完这集,天台上满脸不可思议甚至骂出声的金组长,是有的事情即使可能经历过千百遍也仍然可以选择不理解不接受的人证。
E15“那是因为,我原本就是这种人。
”这一次是两个人一起湿淋淋地坐在烤炉前了。
两个人一道落水,没有谁可以给谁兜底,只是互相照顾着、最大限度地诚实地面对着一切。
好恐怖,其实看到现在觉得最恐怖的还是,这些职场人,他们都在说实话。
哪怕有的部分隐藏了,但是说出来的部分也都是实话。
세상아,这是真实存在的职场吗。
(当看到“我会负责叫警察,你要彻底弄死他”时笑得实在太大声了,不好意思啊!
)E16“若是真正得到尊敬的人,或是为了得到尊敬而努力的人,就不会把一个房间错当作权威。
“被某件小事、被某个人偶然的出现和不经意的举动拉扯,继而做出影响自己甚至更多人人生走向的选择,不止是徐惠珍,人人如此,人人正在走向自己的“毕业”。
如果说这集里有什么被爽到的地方那就是“连题目问什么都读不懂算什么国文老师”,其他的很多部分其实都没那么喜欢,一些人物走向的发展,本身是因为自身积淀的顺水推舟,却总感觉被某种表达方式弱化了一些,这是觉得可惜的部分。
不过同一桩事件,有人喊石蒜,有人喊曼珠沙华,而事情就是那么一件发生过的事情,总会有人在此失去什么,也总会有人从中得到什么。
这也是这部剧已经带来、且仍将持续留给我的余韵。
本年至今最爱,谢谢款待。
安导演除了密会,我看不下去,漂亮姐姐,春夜,都很好看,这部看到第五集,太赞了。
值得写篇剧评,虽然我有点怀疑这到底是导演的功劳还是编剧的功劳。
从教育角度来说,做为一位曾经在编的人民教师,如今家有傻儿的妈,做为老妈的时间远长于做老师的时间,我很主观的觉得,我家老大的成绩,好的地方是补课老师教出来,而不是学校教出来的,补课老师更能抓住学生的弱点,有效改善成绩。
虽然这样讲起来我心里有点压力觉得对不起学校老师。
初三开家长会老师反复告诉家长,跟着学校老师走,成绩就能上,不要太相信补课,不要把课余时间都用来补课,没时间消化学校作业。
但事实证明,傻大儿光靠学校教的就是成绩上不去,所以整个东亚,补课才会这么欣欣向荣。
如果教育还是唯刷题,唯分数论,目前现实校外竞争力就是强于校内,光靠校内教育学生要考出好成绩是挺少见的,做为曾经的教师一枚,还是觉得学校压力挺大的,但是教育就是为了考试嘛,从短期目标来看是的,长期来说,我原来相信教育是一个思想影响另一个思想,但是如果大家都只看眼前目标,这个教育目标还是太过理想。
从片子角度来说,看到第五集,我觉得这部片子还很燃。
大陆片子燃的我有印象的只有一部,天才基本法,其他大多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各种古装重生,这些年还有女性爽剧。
但是日韩很容易把片子拍的很燃,不知道为啥。
从职场角度来讲,这部讲职场也很真实,女主因为搞砸一场公开课立刻就被院长抛弃,但是女主有能力被对手挖,女主扶持两个新人中的一个,另外一个新人不满主动抢女主饭碗,就是说如果不谈恋爱光讲职场看到目前也很有看头。
都有点舍不得刷完,希望不要烂尾。
看完14集,对于剧名有了新的理解。
之前觉得这部剧叫《毕业》是因为主角从事教育工作,要送学生毕业,同时男主是女主的毕业生。
昨天看完后,发现毕业可能有更多的含义:1️⃣ 李俊浩在徐老师这里“学生身份”的毕业。
很长一段时间,惠珍都把俊浩当成学生/优秀毕业生。
而在俊浩决心成为他同事后,就一直在努力从“学生身份”毕业。
我认为这个毕业不是从他俩确认交往开始,而是到13、14集,两人在危机中决定对外承认关系、对内说句我爱你、一直陪伴你。
2️⃣ 徐惠珍取得她的毕业。
14集播出后,才知道徐老师休学后,一直在补习社,没能顺利完成毕业。
她内心的遗憾、不甘,前面几集其实都有体现:- 俊浩回忆中,惠珍在补习间隙也一直在努力学法律。
- 作为培训名师却对自己的身份有着矛盾的不认同感,也会尽力组织表老师和俊浩转入这个行业。
她怕他们放弃了本来想追求的东西。
- 崔院长问她初心是什么,她嘴上说“我忘了”,但我们都知道她记得。
- 8集在闺蜜面前痛哭,说曾经觉得自己的路径和同龄人相差甚远,一度感觉很绝望。
结合演员的杀青照,还有本剧没有闲笔的风格,推测最后徐老师会重返校园(兼职or全职)获得毕业证书。
这个证书可能是法律或教育学相关的。
3️⃣ 其他角色实现认知和精神上的毕业。
成夏律:完成独立思考课题的毕业。
从最开始丢分后默默哭脸,到后来自发阅读并写下评论分享给表老师,再到后来听完免费课程说“我想自己考虑一下”,再到14集得知妈妈退了徐老师的课后表现出的反抗“可我喜欢徐老师的课”。
李时宇:完成文学欣赏与思维的毕业。
从内心不安但通过技巧拿分的机械式学习,到正视内心恐惧发觉国文科乐趣,再到选择李老师的新式课程,相信他也会持续写评论文字等。
南清美:从单打独斗毕业,学会陪伴和信赖。
我们最酷的南老师,一个没有名牌大学、过硬家底的“普通人”,一步步从小地方打拼出来。
从一开始的只能相信自己,不可盲信他人;到开始认可和理解同伴;再到选择陪伴伙伴。
从拒绝恋爱,我独美,到感受到爱的美好之处,并接受他人的示好。
表老师:完成自我理想和不忘初心课题的毕业。
从开头的固执傲气老学究角色,到开始反思多年的教学模板,再到决心跳出框架,重新寻找文学和教育初心。
4️⃣ 男女主关系完成一个“毕业式”的里程碑。
最初是高中生-大学生(缺少对老师的敬爱,以及对爱生的关爱)后来是师生(一辈子恩师,想为俊浩摘星星摘月亮)再到同事(平等地探讨教育理念,一起从事教培行业)再到情侣(经历“师生恩情- 绝望时刻的一道光-到爱情”的转变)最后应该会以结婚的形式完成毕业(剧透图里有俊浩求婚送戒指“she said yes”)。
再次感叹毕业真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细嚼慢咽的精品,这部剧没有闲笔,前面留下的线,在后面都会慢慢收回、延展、call back。
期待最后两集的呈现。
副院长在“卧薪尝胆”多年后终于等到了背刺的时机,她忽悠、利用几个组长兴风作浪,在补习班老师内部制造对立,在外面散播谣言,把徐惠珍、李俊浩和金院长逼入绝境。
徐惠珍的眼泪着实让人心疼,还好在这天崩地裂的时刻,南清美选择留在她的身旁,陪伴她,给她安慰。
南老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第一,从能力上看,她本人有过硬的本领,在教学上已经崭露头角,不管她何去何从,都不犯愁养家糊口的问题,所以她有资本不做违心的决定。
第二,从前途上看,在追逐学院最艰难的时候她选择留下来,假如补习班能够起死回生,她的地位就从新兵变成了功臣,一定会受到重用,加课加薪不成问题。
第三,从性格上看,南老师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她辗转多个补习班,从来也没有依靠或者刻意攀附于谁,不容易被拉拢和动摇。
第四,从情感上看,南老师来到追逐学院后,徐惠珍给予了她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也包括生活上的关心,比如留她过夜。
和那些点头之交的同事相比,南老师当然更亲近徐惠珍。
第五,从影响上看,南老师从徐惠珍那里除了学到很多教学的技巧,也被她和李俊浩的爱情所感动,从中受到启迪,即使工作再忙碌,即使会面对很多困难,也要努力地去爱啊!
所以,南老师的站队选择不是豪赌,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后的最佳、同时也是必然选择。
讲补习班的卷和窒息的剧不少,还触及正统高中和补习班的观念和利益冲突的是第一次见。
第四集好绝,用四分多钟的现实和回忆交叉就讲清楚了男主会爱上老师的原因和老师果真很擅长一对一辅导,郑丽媛在这段绝地反击的免费课戏里太有魅力了,弹幕都是我都认真听进去了。
这段戏非常能体现韩剧的巧思和功力。
但男主真心一般,单恋的眼神戏太不足了,对角色的理解不够,女主被院长发配,即使强大稳定也难免委屈懊恼地手撑课桌垂下头,男主的肢体语言仅是跟过来隔着几个人的距离同样懊恼?
隔壁小未知单恋哥格的弟迪捂住嘴也从眼睛里跑出来的爱意你不参考一下?
原来是在讨论教育的初心,安导的戏太文学了。
第13、14集的职场戏太精彩了,我要耐心看女主怎么摆脱困境,职场精彩到爱情戏毫无魅力,男主不行,缺乏魅力,前一秒一个盟友都没有,后一秒女二帅气地伸手站队呜呜。
作为《< Graduation>的原声带,来自纽约哈德逊的三人乐队“The Restless Age”与音乐总监李南妍共同创作并作词,以增强完整性。
在这次 OST 中,“Don't Forget About Me”以其温暖的原声吉他声音脱颖而出,而“Catch Me”是一首带有老流行感觉的乐观歌曲。
原声带《Now and Then》描绘了明星导师徐惠镇(郑丽元饰)和他的学生李俊浩(魏河俊饰)作为新教师出现的故事。
摘自tvn官网(机器翻译)目前出来的三首歌: Don't Forget About Me , Catch Me , Now and Then 。
细细品读歌词,要谢谢制作团队的精心打造,邀请一支纽约创作团队,创作出了符合亚洲细腻情感的歌曲,以美国民谣的风格吟唱出了男人初遇女人的欣赏和崇拜,再次相遇时的坚定决心,还有恋人你追我赶的调皮。
《now and then》 - 再次相遇的决心 《now and then》 是第四集经典回放片段的插曲,看着讲台上的女人,自己曾经的老师,想起曾经一起去过的图书馆,坐过的公交车,曾经的暗自心动和紧张,时隔十年,记忆再次回来,一切那么真实,又那么不真实,让人心悸。
所以歌词里这么唱,有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也没有过去,像一个没有结束的故事Not everything is passing并非所有事情都在过去Sometimes a chance will come again有时机会会再次出还有“ teacher " 直接点题剧名Love was my greatest teacher爱是我最伟大的老师男主决心要出击的心情For once in my life I think我想这是我一生中的一次I'm finally gonna make it right我终于要改正了十年过去,我还是想回到你身边,回到老师身边,我的爱已经在这里了,只需要你走进我,只要你走进我,就好啊。
Years ago I let you pass me by几年前我让你从我身边走过,but now's our time但现在是我们的时候了You walked in my door你走进我的门,and the love I had for you before以及我以前对你的爱Came shining through闪耀而过歌词中反复吟唱的now and then 也很妙,词组是“时不时地”的意思,区别“偶然”“的意思,有点像我们总会时不时想起自己的爱人这种感觉。
另外披头士的最后一首歌也叫《 now and then》。
这首歌里的演绎则是把now 和then 拆开了。
I knew it then, I know it now我当时就知道了,现在也知道了当时男人就知道,知道自己的喜欢,也知道还无法抓住她,也知道随着自己考上大学,一切就过去了,成为某种遗憾。
直到现在,男人再次知道他依然需要她,他还醒悟了自己应该抓住时机,改变时机,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机会,而现在就是他们最好的时机。
《 Catch Me 》- 嘴上说着狠话,实际却在摇尾乞求的大狗狗歌曲特别调皮,正中了预告里女主打趣男主说的那句"你好调皮噢"。
Steady as she goesIt seems like everybody knowsSo I just try and play alongBut she's running out of steamAnd I'm chasing all my dreamsThe sound of speed the lightning gleams大意:女主坚硬如石,但她早已能量耗尽,而我还在势如破竹地追梦,大放异彩。
有没有感觉和剧中人物非常吻合?
男主就是一个这么孩子气的人,他自信出场,想要大展才华。
而身在高处的女主虽然光芒万丈,但奋斗了这么多年,她已有点疲软,如果不是男主注入了强心剂,就没有力量去支持她抢占新学校生源地地图。
What does It mean what's it gonna beIf you're gonna forget meThen you gotta set me freeYou think you'll always regret meCan you catch me这段地心情来自于一个爱而不得、死要面子的男生,他冲着心爱的女人喊着一些自相矛盾的话:“你要是忘了我,我才自由了呢!
你觉得我会因为你后悔吗?
切,你能抓得住我吗?
” 很明显啊,全部都是反话,实际上女人早就抓住了他,只是他跪求女人不要忘记他,不要给他所谓的自由,那样才是真的让他后悔。
超级调皮噢Chase me down the hallThen never answering my call在大厅追我,又不接我电话。
就像女主一开始频繁约男主见面让他不要辞职那样,既然你那么关心我,为什么不继续和我坠入爱河呢?
Make me feel small I don't understandWhat I gotta doI think I'm crazy over youWhen worlds collide it feels that IDon't want to try and ever love again这一段已经被女人撩拨到直接承认自己要疯,你让我感到如此渺小,让我崩溃到简直不想再爱了,心被搅得七上八下要疯了。
最后,歌词里反复吟唱的是男主调皮的挑衅:“你追得上我吗?
“哈哈就像恋人你追我跑Can you catch me 言外之意就是歌名《catch me》,是一个祈求句,男人像狗一样乞求女人,要一直一直抓住他不放手啊。
《 Don't Forget About Me 》 - 明确崇拜,委婉暗恋《 Don't Forget About Me 》是ost 1 的第一首歌,也是本剧的主题曲。
如果说《now and then》深情像恋人心灵深处的私语, 《catch me》 活泼可爱像大男孩的调皮告白,这首歌则比较庄重,抒发的感情更多接近与一种崇拜、尊重、欣赏,是爱情开始的前序乐章。
《 Don't Forget About Me 》 它完整叙述了一个男主视角的故事,传达了男主在学生时代的爱意。
对比来说,《now and then》 是此时此刻,男孩已经成为男人后的情感表达, 而《 Don't Forget About Me 》 则更像一种委婉的暗恋,一种明确的欣赏,以及对于老师智慧的无止尽拍马屁。
Open to page sixty four We'll study what came before 歌词首句回应了故事的开始,女人还是老师,男人还是学生,老师说:打开课本64页,我们接着上一次课,继续学习。
Books are binding but there's so much more This little schools just a race要学的还有很多,学校的竞争只是个小比赛 But I can tell by your grace History will one day know your face Cause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hold the whole world between your eyes相比而言,还是老师你的智慧更加迷人。
你知道吗,你的双眸充满智慧,简直涵盖了整个世界。
我相信有一天历史会记住你。
对应电视剧女主成为明星讲师,海报被张贴出来。
Oh it's so easy to see Just don't forget about me You could sail to the moon Make snow in mid June Oh there's nothing that you couldn't do这一段在狂拍马屁。
你如此厉害,你知道吗,你无所不能,甚至可以登上月球,可以让夏天飘雪,哈哈哈哈笑死了。
可是你能看到,我如此明显的心意吗,那就是不要忘记我。
你如此聪明,一定要看到我的恳求啊,别忘了我,别忘了我们的过往。
You probably got me all wrong If I could just tag along I'd be a man you could hang your hat on Cause you got the world in the palm of your fist You could move mountain tops with the slight of your wrist Oh the greatness I foresee Just don't forget about me这一段也很好玩,男孩说我可以跟着你转,你可以把帽子挂在我身上,像一个仆人那样我愿意围着你转。
因为你的拳头里握着整个世界,你可以用手腕轻轻转动山峰,只是别忘了我。
I know that it seems far away One last year till we graduateThey say life holds many truths And I'll never forget yougraduate 点题句,还有一年我们就毕业了。
我不会忘记你。
So far as I can gather to guess My hearts an open book I profess In the face of destiny Don't forget about me我的心是一本打卡的书,你打开了它,打开了我的命运,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千万不要忘记我啊。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hold the whole world between your eyes Oh it's so easy to see So open to page sixty four We'll read about what's in store Books are binding but there's so much more This little school is mundane But I can proudly proclaim History will one day know your name 你如此聪明,你握有一切,你一定能看到我对你的欣赏和崇拜吧,在那书本之外的许许多多,你一定能看到吧。
我相信你,老师,历史会记住你的名字。
年少的崇拜,像一颗纯真的种子,即使没有开出爱的花朵,可是却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郑丽媛从此成为我最爱的韩国女演员之一!
男主的颜值……爹味男老师臭气熏天!
2集弃。这种量级和力度的补习班的存在本来就匪夷所思,让人怀疑学校本身到底在教什么。现在还来个补习的孩子又立志做个补习班的老师并要恋上曾经的补习班老师,这是什么鬼恶循环。
0701在七月的第一天凌晨看完了 很久没有这样每周期盼熬夜追剧了。感觉还是会看很多很多遍的故事 也是非常好的结尾 祝愿我们都能在爱里完成自己的毕业。。05安!!!音乐一响我真的会流泪不止!!!!不要太会拍了安导!韩剧之神!!!!! 5.27我真的要疯了!!!还要等到下周真的要疯了!!第六集末烤电暖器那段也就看了十遍 真的要疯了!!!恨不得春夜和密会再挖出来看两百遍!!快点到下周吧!!!
男主角报看 剧里性格也不喜欢
不敢相信这是《密会》导演拍的新剧.好烂啊!!!!!!前面几集还蛮好的,从表老师跳槽到补习社那里就开始魔幻了. 各种狗血悬浮的韩剧套路式剧情,和各种莫名其妙的圣母式自我感动……叫人怎么看?另,郑丽媛如此文艺范的超级大美女到底经历了什么如此想不开去整容?????整容后怎么看怎么奇怪!!!
竟然找这么丑的男主。。。再加上剧情枯燥,我先走一步了
原本以为是像请吃饭姐那种仙品,没想到越看到后面越无趣,女主人设真的好讨厌,碰到事情动不动情绪失控语无伦次,感觉当老师当了十年打上的人不可能会是这样的人阿
后劲不能说是不足只能说是全无…我们人见人爱真正的强人徐惠珍老师最后为了所谓的爱情竟名利双失只剩下了自我和解…完全认识到比起安畔锡我更乐意看爽剧还是…
没有郑丽媛坚持不到最后一集 姐太有魅力了 到最后完全是想看看突然变难看的理由是什么还能难看到哪里 以及男主那种全世界都可以为我改变的自信和因为被爱收获的幸运反而让这个角色没有魅力 因为和所有男人一样
男女主没有一点cp感,而且感觉编剧没上过班,事业线写得有点潦草,尤其是两个辅导班斗来斗去给我看笑了,女主一个十五年教龄的教师,动不动就崩溃了,真的理解不了,而且把男主写得太厉害了,剧里人人夸赞,有点悬浮。导演最擅长的拉扯感情戏也没拍出来,目前最差的一部。
第二集弃 男的丑 女的莫名其妙好为人师 要不是在机构干过 差点以为“老师”都这么爱管闲事了 。还去学校和老师???神经
这个导演的风格的确不适合我,不该强求的
最后的结局???哈???????
情节两分,演技四分,综合三分
韩剧男主颜值断崖式下跌
安畔锡过去几部剧里熟悉的演员、雨天、散步、红伞,你想看到的那些素材,第一集里都看到了。虽然在ins上看了郑丽媛近期日常照,但剧里出现时,还是要感叹:从三顺里走到现在的她,时间对她真是好啊,一点痕迹都没留下。第一集主线通过事件冲突把女主角是怎样的一个人展现给观众了。(看了下男、女演员年龄差,剧里根本感受不到10年的差距。
男主太丑,没有cp感。而且我有高考ptsd,看到有关东亚教育的内容都会不适🫠
5集弃了
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