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魏端本和朱四对骂那一段,真叫人大呼过瘾。
全剧看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看了40集,总觉得朱四奶奶一直带着面具,从来没有对谁流露出一点真情实感,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说的话总能抓得住人心。
终于终于在魏端本这个老实到迂腐的人这里栽了跟头。
他们对骂的这场戏,一个精明算计至极,一个老实本分至极,两种完全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两位演员都诠释得非常好。
朱四拿出以前对其他人一样的手段对付魏端本,开启无耻的洗脑模式,然而老实人不吃这一套,反而将了她的军,戳穿了她的本质,让她气急败坏。
魏一直都是窝囊的形象,让人觉得不成大事,傻子一样任人宰割,然而也只有魏这种骨子里真正彻底本分的才能坚守自己的想法,不被朱四洗脑,并且看穿她的本质吧。
这个情节处理得太妙了。
原著中一开始就已经是四五年抗战末期了,而电视剧中是从38年长沙文夕大火开始,交代了角色们因战争而颠沛流离。
其实原著中的袁园,田佩芝,东方曼丽三人根本没啥交集,只不过都是与朱四奶奶有联系的交际花罢了,也不是啥高中同学朋友,其实从开头的人设上就已经看出有些犯了“拉良家女子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的毛病,想痛心疾首地探讨三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春女子为什么会走上堕落的路。
其实大可不必,张恨水的笔下几乎都是灰色人物,没有谁是纯洁无瑕的,可能除了懵懂的小孩子,就算他们几位女性都不是良家女子,难道悲剧性又减少了吗?
就像老舍先生笔下《月牙儿》的女主,她就是个暗娼的女儿,也曾挣扎过,但最终也女承母业成了暗娼,难道悲剧性的减少了吗。
而很快,田佩芝就遇上了她后来的丈夫小公务员魏端本,实际上这里能看出她和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命运是有些相似的,原著中没有明写,肯定原本的出身不错,尽管面对战争,仍然还是有些天真娇气,但是家道中落,她们都委身了原本不太可能看得上的男子,爱玛嫁给了老实无趣的包法利先生,田佩芝嫁给了原本有妻子的小公务员魏端本(原著中没有明写,但恐怕田佩芝家人早已离散,甚至已经死去了,不然她也不至于无依无靠到最终沦落的地步)。
总之第1集中三个女孩,朱四奶奶,宋玉生,魏端本,范宝华等等主要角色都已出场,并且为他们各自编织了比较清晰的来历。
其实开始是三个女孩中田沛芝的命运算是最幸运的,至少她遇上的魏端本是个正人君子,可袁园遇上的是藏色心的范宝华,东方曼丽遇上的是像老鸨龟公一样的朱四奶奶和宋玉生。
剧情瞎写的吧,本来是很能挖点思想内涵的主题。
编剧也太敷衍了,合着推动剧情全靠在那一条街上偶遇。
可惜了何赛飞演的这么好的朱四奶奶,结果人设完全立不起来,朱四奶奶仁慈的都快开福利院了,赌债不用还,手下的人说走就走,朱四奶奶还上赶着送钱送首饰安顿孩子。
范宝华倒是改编的有点意思,也毁在编剧上了,做生意没看出他精明来,倒是玛丽苏运不错,哪都有熟人,还是铁子。
陈好大美人只会喊我要我的孩子…莫名其妙的也玛丽苏了,结尾就一死了事。
还不如东方曼丽这个人物有点看头。
至于袁园,陶太太这几个角色都扯的没边了,不谈也罢。
总之魏端本,刘科长以及这部戏所有的演员演技都在线,毁编剧上了。
田和魏这对糟心夫妻我本来不想评价,其实从张恨水写作的年代来看,田和魏的一切行为都有其合理性和足够充分的人性动机,俩人都不是彻头彻尾的坏人,却在乱世中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是纸醉金迷的社会放大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如果在和平年代,魏是本分守己的小公务员,田美貌艳丽无以复加,最差的结局也不过是《钢的琴》的开头,但是在1940年代,失意变成了窝囊,物欲转化成了糜烂。
就像剧里袁园说的:“好人在这个时代是活不长的。
”因为只有烂人才能在这个黑暗的时代里苟且偷生、纸醉金迷。
陈好把田佩芝演活了,人生中头一次对电视剧里人见人夸的美女角色有了具象的认识和赞同感,美貌是田佩芝的护身符,也是她走向不归路的缘起。
凭借美貌,田佩芝一步步犯错,却从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命运馈赠的礼物被她一件一件毫不费力地拿走,从赌博到偷钱再到出卖身体,她的每一步堕落其实都不是命运所迫,而是自我选择(bytheway,田佩芝偷范宝华钱被发现那段简直是性张力拉满,百看不厌的一场戏,于和伟太帅了)漂亮是礼品,也是原罪,当你意识到可以凭借漂亮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时,漂亮便成为了一种枷锁,抵消掉那些你本身可以付出努力达成目标的部分。
看剧的时候大家都在骂田佩芝和魏端本,毕竟是他们自己亲手缔造了自己的不幸,但如果真切代入到田佩芝拥有的是绝世美貌这个点,很多人物选择也都变得可以理解,“资源诅咒”是之前学国贸的时候学过的一个词,用在这里好像也很恰当,美貌是田佩芝的资源,也是诅咒。
其实不单单是美貌,绝顶的学识、口才……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一种陷阱,如此才可理解何谓“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最后聊聊范宝华和袁园,真的很久没有在国产剧里见过如此人性光辉的女性角色了,不困于男女的情情爱爱,知世入世出世,活的清醒无比,最终追求理想信念而死。
很多人都在说如果最初袁园碰见的是魏端本就好了,其实这部剧更有意思的一个点还在于这种人物错位产生的戏剧冲突和张力,如果袁园最初碰见的是魏端本,他们俩也不可能在一起,魏端本最后会结婚的可能还是另一个如田佩芝那样的女子,我忽然发现我可能也有点相信宿命论,哪有什么如果当时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或者说一步错步步错的,当下的所有结局哪里只是一场相遇结下的苦果,悲剧早在诞生的那一刹那就写好发生了。
以及,现实是,魏端本根本配不上袁园,袁园的理想是在这样一个混乱泥泞不堪的社会里本本分分地跟魏端本过一辈子吗?
袁园想救的是天下,一个高度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应该被强行拘泥在小小的情情爱爱当中,于是她最终奔赴了前线,而不是选择了那个一直深爱自己的范宝华。
这才是张恨水是名家的原因。
让一个角色丰满不是给她安排丰富的人物关系和完美的性格,一个丰满的人物角色可以没有家庭、没有婚姻、没有爱情,她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活,甚至不需要交代她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哪怕是孙猴子这样的角色,也可以响当当地立住几百年。
剧里演的也是极好的,在重庆崎岖的山道上,袁园即将被现实击垮、无处可去时范宝华一把将袁园搂入怀中,说“嫁给我吧,我不相信你对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时,袁园的手先是揽住了范宝华的背,然后又慢慢放下来,一揽一放,家国大义就这么演出来了,然后,就是袁园决绝的离去:我不会给你写信的。
“你看见了他,他看见了你,我们挥挥手就过去了,再往前就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沮丧吗?
无非就是一个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留恋他就是一种高度近视。
有时候看得远一点,不就什么都有了吗?
包括爱。
”范宝华配不上袁园,魏端本也配不上袁园,在这个动荡的革命年代,袁园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和她怀揣着共同理想信念的革命伴侣,某种意义上,当国产抗日剧谍战片还停留在小情小爱反映时代大义上时,袁园这个角色的完整呈现把《纸醉金迷》这部剧拉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剧本的优秀与否是一部剧是否杰出的前提,张恨水真是写了一出好戏,高希希也没拉胯,拍出了一部好剧。
(finally再浅浅吐槽下这部剧两个男主的选角,魏端本真的不应该找邵峰演,他念台词太话剧腔了,和魏端本这个窝窝囊囊的人设很不符合,而且我对他滤镜太大了,老是进入不了角色,怎么也感觉不出来原著写的那股子破烂劲;于和伟也是同理,他把一个强奸犯、一个乱世中的投机者演的太正气了,所以弹幕全是爱他的hhh真的很难评,有时候就是脸即正义吧)追完剧激情码字,很粗糙,望海涵
电视剧-《纸醉金迷》 ,主演:陈好,胡可,于和伟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
2008年上映。
我给8.5分。
很喜欢片头片尾的音乐!
女人可以适当运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去帮助自己更好的发展。
陈好饰演田佩芝。
胡可饰演东方霞,东方曼丽。
罗海琼饰演袁园。
何赛飞饰演朱四奶奶。
于和伟饰演范宝华。
魏端本是田佩之的丈夫,清水衙门资源委员会的科员。
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北京,通过三个性格迥异的美丽女子命运的发展为主线。
三个高中女学生为了逃难从长沙奔赴重庆,结果与学校走散三人也走散了。
说她们是好朋友,其实不尽然,只能说是三个高中时期的同学吧陈好可真美,特别是心彻底黑化以后,那妩媚。
其实陈好的日子挺好的,奈何她不甘心。
胡可也妖娆起来也没有其他人什么事了!
女的,袁园最惨,初分散就被强暴,然后到了四妈那里第一个晚上又被强暴了。
有的时候真的不得不感叹命运。
圆圆的人设过于坚挺了所以感觉不是那么爆满,因为无论田佩芝怎么对她冷言冷语不领她的情,她还是对田佩芝一往如顾的好。
可能她是想通过田佩芝救赎自己,可是能没有下限吗?
田的贪婪已经不至于让她对她付出那么多了。
这个媛媛真的巨惨 他做错了什么。
男的。
端本好惨啊,因为媳妇进牢,进了牢里还要被打。
端本的台词有点用力过度哈哈哈。
端本女儿演的不错!!
很多细节像是那个年纪的小孩会做出来的!
比如被迫跟着下人离开长沙的时候,给爸爸妈妈留了一副自己画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小图画。
看了真是扎心。
朱四奶奶好一口洗脑的本领!
为着自己的目的,原来可以各种包装。
范宝华才是人生赢家阿。
不理解为什么解放后范宝华没有回长沙又留在重庆了。
三位女主,田佩芝只要不作,日子也可以很美好。
但是无论任何,我们是无法摆脱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果可以在后面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片中的政府黄金操作,前面好像没看懂。
不知道什么意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华两千年来,这一定论确是从来没有改变。
昨晚高希希导演的《纸醉金迷》终于走到了大结局。
每天熬夜至凌晨一点的生活状态也好告一段落了。
一直很喜欢张恨水的小说,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有血有肉,没有矫揉造作,包容了人性的光辉和龌龊,赋予人物人的天性和本能,把矛盾和挣扎表现的很真实,很质朴。
改编后的电视剧我认为还算得上一部好作品。
至少能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波动。
抗战年代的重庆,前方浴血奋战,舍身忘死;后方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人人做着发财梦,拜金主义思潮泛滥,大批大批的商人投机倒把,发着丧尽天良的国难财,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用,不惜一切巧取豪夺,豪赌人生。
人性被金钱利益扭曲,家非家矣,国不国矣!
只当黄金梦破碎一地,投机倒把份子一贫如洗,范宝华的一句话揭开了这个疯狂世界的本质:在重庆这六年,我们真像做了一场黄粱梦,今天我们和来的时候一样,还是赤条条来,赤条条的去,了无牵挂......”在这里,我不想过多指责当时时代的黑暗所造成的人性的无奈和扭曲。
我倒想撇开外界所有的纷扰,单是对人性本身说说话。
纸醉金迷中的主人公无疑将人性的拙劣面赤裸裸的放大了,让大家看得明白,看得透彻,看得心惊,看尽世态炎凉。
田佩芝就是很多新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
我之所以称之为新时代女性,是因为封建社会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的女子很少可以做到像她那么心安理得的堕落的。
佩芝实则是个可怜人,她受过高等教育,中国传统孔孟之道,西方文化理念科学同时注入一个年轻女子血液,她就不会是一般的名利小人,只见眼前蝇头小利,不知身后虎豹豺狼。
话已至此,那究竟是什么让她不顾一切纵身跳入火坑,飞蛾扑火不可自拔呢?
这或许就要追根溯源,讲到人性的问题了。
女人贪慕虚荣是与生俱来的,任何女子没有资格高尚的否认这一点。
只是有人可以把这本性的欲望驾驭的好一点,稳一点,有则有矣,不出格倒也是无伤大雅,这样的女子是冰雪聪明,雍容睿智的。
但有些人则硬是将这本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生怕别人看不到她的光鲜靓丽,媚骨天成,心甘情愿跳进自己和他人共同设下的圈套,醉生梦死,醒来后尽是千仓百孔,满目苍夷,这样的女人,我不谓之贱不谓之坏,尽是一个傻字了得。
田佩芝是一个高学历高天资的女子,却着实不是一个高格调高品位的女子。
她有冰肌雪肤,明眸皓齿,却没有蕙质兰心。
其实她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坏女人,她一直在和将要泯灭的良知作斗争,不可否认全剧一直贯穿她的矛盾挣扎和痛苦都不是伪善的产物,都是那个时代以及她过分张扬的虚荣的本性留给她的遗产。
她爱孩子,却又一直将孩子当作自己堕落的挡箭牌,以说服宽慰自己即使沉迷于罪恶还秉持着高尚的灵魂。
她一度好赌成性,在赌场上歇斯底里的挖掘自我价值,一个美丽的异乎寻常的女人,总是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受人漠视的路人甲,一个在学校被高捧被仰视被无数男子爱慕的美丽女人,自然不甘愿就在柴米油盐中看着自己容颜尽褪,垂垂老去。
于这一点,我们似乎可以体谅她心中这一丝不甘平庸,奈何老天赐予她这一身华丽的皮囊,让她做平凡人而不得。
然在田佩芝身上,我们又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深藏的罪恶的本性是如何一步步的被点燃,被引爆。
朱四夫人挖好的一个个陷阱,正是等着田佩芝这样不谙世事有好高骛远的小丫头往里跳。
当佩芝像偷腥的猫一样尝到了金钱的美妙,对于她一个姿色出众,骨子里一身贪婪的女子而言,断是不会浅尝辄止的。
就像一只脚踏入沼泽,若不是及时脱身,时间愈久,就愈阻止不了沉沦。
何况前方还是一座华贵的海市蜃楼,女子都是喜欢幻想的,哪怕知道它的虚无缥缈,也不愿意回头走进茅屋炕头,这或许便也是内心的虚荣在作祟,华美的东西,占为己有,让全世界都抬起头注视我,让别人看我的眼神都充满歆羡和崇拜,在这些虚名和目光的包围中,虚荣心或许就找到了最好的住所,和田佩芝一样,这也是很多人所认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和提升。
大多数人还是能明辨是是非非,明暗曲直的。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可以不遗余力的去指责抨击不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在贬低别人的同时,得到自身价值的满足和提升,这是大多数人都愿意做的事情。
唯当自己成了是非的主角,便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和拒绝的勇气,装得难得糊涂,或是拿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继续高尚。
田佩芝是一个极端,但她暴露出的人性的弱点和委曲求全却像刺眼的光线使一大批人的阴暗面暴露在睽睽众目下,哪怕是现世的很多人,端正心态客观审视自己,如果我是田佩芝,我能做的比她好多少?
众位姐妹,如果故事结局不是钱先生被捕,而是田佩芝成了堂堂正正的钱太太,从今而后袅袅娜娜出入上流社会,受万人仰视和追捧,我们还会觉得她当初所做的一切不值一钱么?
我们对她是批判鄙夷多一点呢还是羡慕妒忌多一点呢?
其实无论是抗战时期,古时期还是我们现代甚至后现代,人的本性并没有进化。
进化的只是科技是理念是环境。
自古而今,我赞同人之初性本善,亦是承认人性自私论。
两者并不矛盾。
人在被世界上的物质抛弃的时候,在灵魂孤苦无依的时候,在看清浮华背后的废墟之后,在濒临绝望的时候,都会变得无比深明大义和无私无怨。
抗战负伤后的袁园,走投无路的曼丽,飞身冲向汽车的佩芝,在最后的关头,他们无不是把自己最纯良最朴质的一面展现出来,那才是最发自内心的流露,想通了,看明白了,还是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吧,恩怨情仇,就留在这肮脏不堪的人世间吧!
佩芝之死,死得壮烈。
尽管很多人说,她死不足惜。
但当我看到魏先生好言相劝佩芝回去的时候,我多少还是希望两人破镜重圆的。
但正是印证了“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破给人看“这句话,当佩芝推开丈夫冲向飞驰而来的汽车时,我知道我最后的一点美好的恋想也完结了。
她的死,意料之中情理之中,只是支离破碎的结局的最后一个画面中残存的温馨和美好出现时,我还是忍不住想留住它。
纸醉金迷,黄粱一梦。
然而多少人至今还在重复那样的悲剧呢?
或许,古尔,今尔。
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还记得播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家里还是大屁股电视 来说说这部剧的主要人物吧,首先田佩芝,我只能说陈好演技太好了,好适合这种让人咬牙切齿的角色,把爱慕虚荣,赌博成瘾演的淋漓尽致。
袁圆是这里面最有坚定追求,正能量的人物,很佩服的一个人,头脑一直很清醒。
曼丽应该说是最容易满足,心眼最小。
头脑最简单的一个人物,只追求荣华富贵就好了。
范宝华是里面人物形象最丰满的角色,就像袁圆所说,你不是好人里面最好的,但也不是坏人里面最坏的。
何赛飞演的朱四奶奶,我只能说太绝太绝了,看的太过瘾了,太坏了,每个眼神每个腔调拿捏得都很到位!!!
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最后一位,就是魏端本,一个窝囊到极致却又如此深情的男子,爱上田佩芝是他最错误的决定,两个本就不般配的人,最后疯了,也是一个悲情人物啊……
一到有陈好的戏就是放的快进,就是很让人受不了,败笔。
不喜欢魏端本这个人物,演员演技的问题,朱四奶奶和范是亮点!
结局有一种莫名的憋。。。
战乱冲散了三个女学生,也带她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东方是其中最快乐最自洽的,她很享受交际花的生活,而田佩芝和袁园则过着彼此互相羡慕的生活。
田佩芝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有屋子遮风避雨,老公有稳定收入,吃的虽然是掺着沙子的平价米,好歹没有饿肚子,还有俩孩子,还给她请个保姆,让她能睡睡懒觉,算是安稳的小日子了,在战争年代能赢掉99.99的人了吧,可是她却羡慕做交际花的姐妹们,其实从刚开始就能看出来她以后的结局,她结婚住在简陋的小房子里时充满了失落,嫌弃房子小憋闷,完全忘了前阵子她还在住防空洞饿肚子的时候,后面误入赌博圈,可算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来家境拮据,赌博第一次赚了钱之后不是把钱存起来应急用,而是第二天就挥霍一空,买好吃的买好穿的,见到件漂亮衣服就走不动路,不知道这么拮据的家境为什么要雇保姆,闲得她“骨头都疼了”,天天去逛衣服店,去打牌,还说什么用挑平价米来打发时间……真是惯的毛病多,还欠着佣人俩月工钱不发,明知道佣人的儿子等着工钱治病呢,真的是太自私了,房租也不交,还给孩子灌输赌博打牌好的思想,讽刺孩子爸爸奉公守法,见了范宝华这种出手阔气的男人之后,更是看自家老公不顺眼,自己当时为什么嫁给他呢?
因为他救了自己的命,自己也不想再睡防空洞,不想被饿死,想有个饭票不是吗?
可是后来又嫌这饭票给不了山珍海味的生活,看得人生气,其实她根本不适合结婚生子,就适合傍大款做情人,给钱就行,后面因为偷钱被抓现行倒是真给人当上情人了,被抓包的时候哭哭啼啼,还以为真是被逼无奈做情人,可是转眼就跟人说话撒娇,可能这也是歪打正着遂了她内心深处的愿?
她老公也是傻蛋,明知道她已经开始赌博了,还把公款让她看管,真是心大。
不过真佩服这田佩芝,谎话张口就来,脸不红心不跳的,一晚上输个百八十万欠一屁股债,对着别人装得可怜兮兮的,一出门就摸着人家送的耳环满脸带笑,真是绝了,这大心脏,也是个人才。
估计她还觉得就她聪明别人都是傻子,他老公拒绝的赃款他竟然背着他老公去要,还傻不拉几的给人写收据留证据,我的天,这部剧看得我真是气得七窍生烟!
而且竟然还敢和洪老五这种混混头子一桌子吃饭喝酒,还收人家戒指,还是在范宝华提醒过她洪老五在打她主意的前提下,最胆大包天的是还想偷人家钱,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范宝华,会那么轻易地放过你,我的天啊,气死观众不偿命啊。
整天口头禅就是不不不,结果呢,每次拒绝都是假的,最后都是从了别人的,别人一说她她就拿俩孩子当挡箭牌,说贪财只是想让孩子吃好穿好,可怜的俩孩子造了什么孽摊上这么个妈,一宿一宿在外面打麻将的时候怎么不想孩子了。
后面东窗事发,袁园来帮她她喷人家一顿拒绝了,转头就去找朱四奶奶给她拉的那个皮条男!
天天把孩子挂嘴边,嚷嚷着有钱了就接孩子让孩子享福,可是她以未婚女的身份被人包养,怎么去接孩子啊,她吃香的喝辣的时候孩子过着什么日子啊,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那个姓钱的接受了她以后也会接受她俩孩子,那不是你的谎话就要被戳穿了吗。
一点也不懂反思自己,觉得自己永远是无辜的,错误都是别人的,见了魏端本埋怨魏端本,见了老范埋怨老范,口口声声说都是老范害得她,引诱她,不记得自己是被陶先生拉去赌的吗?
不记得是自己贪慕虚荣去偷钱的吗?
不过这俩男人也都是犯贱,明知道田佩芝是什么样的人,还都愿意再接手,也是佩服。
女主的种种行为都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如果是和平年代,以她的相貌学历肯定能如愿嫁个有钱人,过富太太的生活,可是这是战争年代,能不能认清现实啊,活着就不错了,非得给你扔前线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幸福吗,唉…要说她坏,她也没有那么坏,就是有点自私,贪慕虚荣,好逸恶劳,一有点资本就翘尾巴,心地不够善良,拖欠保姆工资不说,赌钱赢那么点就对着抬滑竿的人吆五喝六的,完全是看不起底层人的做派,良知么有那么一点,后面看到陶太太卖血养孩子,她内心也有过震动,她在想为什么别人做得到自己就做不到呢?
她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知,吃不了苦,袁园离开朱公馆各种想办法求生,而田佩芝每次遇到困难都往朱公馆跑,而她明知道朱公馆是什么地方,她也管不住她的腿,然后真让她办事的时候她又哭哭啼啼不情不愿,真的是又当又立的典范啊。
其实不是说田佩芝不能去过好日子,去过她真的遇到了一个条件好的男人,俩人也是真心的,那和魏端本好聚好散,进入下一段婚姻也没什么可指摘的,人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但她是飞蛾扑火,自以为聪明,想把那些有钱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觉得自己做交际花就能把所有男人拿下,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出卖身体和色相的有几个有好结局?
说实话好久没看到这种虚荣人设的女主了,放现在这样的人设根本做不了女主,因为不够正能量,现在的环境好像不懂得什么是批判意义,非要主角一点缺点没有,就算是有这么个角色估计也没有演员愿意演,怕被喷……袁园可惜了,最初逃难到达重庆的时候她是三个人里唯一想自食其力的人,做小生意卖炒米糖开水,可惜命运弄人,她最纯粹,却最先被男人伤害,搞得她心灰意冷,她是多么渴望田佩芝那种粗茶淡饭的普通生活,多么厌恶纸醉金迷的交际花生活,可惜人生没有回头路,如果刚开始的时候袁园和田佩芝换一下就好了。
总而言之,当时的情境下,三个女人都是为了活下去,那个年代太难了,社会乱象层出不穷,可见国民党当时的统治已经快到头了。
之前只看过陈好的粉红女郎和天龙八部,其他剧没怎么看过,还挺喜欢她的万人迷和阿紫的,可能在漫改剧和古装剧里没感觉出什么,这种现实题材的剧里竟然觉得她演戏好矫情好做作啊,总是爱低着头抬眼往上看,挤出略微有点假的笑容,摇头晃脑的,和其他演员好像不在一个次元,看到后面才明白冤枉陈好了,这个角色就是茶里茶气的,比阿紫还招人恨。
邵峰很惊喜啊,到底是有演技,演这么一个老实巴交的小职员也演的非常出彩,谁还能把他和阿卑罗王联系到一起?
魏端本这个人物弹幕里很多人骂,骂他老实,笨,不通人情世故,烂泥扶不上墙,确实,不过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懦弱的普通人,跟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最大的错误就是隐瞒了前妻的存在,当然这也成了田佩芝自我堕落最好的借口)他懦弱又善良,恰恰也是因为他这种性子刚开始才救了田佩芝,要不然那个科长是不会带田佩芝一起走的,大家都希望他跟老范似的能闯荡,胆子大,也不想想他和袁园第一次相遇就把人家强奸了,算是把袁园毁了,这胆子有点太大了吧。
魏端本的职场部分,真的拍得很好,我经常会想如果我是他该怎么办?
真的是左右为难,难道只能和那些贪官同流合污吗?
说到底,他和田佩芝就不是一路人,价值观就不一样,他就想清清白白做他的小公务员,秉公守法,挣那点死工资,而这点德行是田佩芝最看不上的,魏端本听到挪用公款的时候是坚决拒绝的,但田佩芝就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和司长科长一起干就行了,不愧是爱赌博,爱偷钱的人设啊,毫无原则,而且她还觉得自己很聪明,也不过是小聪明,什么上面有大人物顶着,你怎么不想想万一事发你老公就是最好的替罪羊背锅侠呢?
不过后期魏端本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看着也一样来气!
还教孩子唱歌卖唱,也是可恶极了!
最可怜的就是俩孩子了。
何赛飞演这种拉皮条的角色简直就是在她的舒适圈里,游刃有余。
这人设也是绝了,骗女孩子出卖色相来骗钱,开的简直就是所谓的名媛培训班,田佩芝好不容易想收心好好过日子了,又被这女人一把带坑里了,这部剧里最黑心的人就是她了,可以说是毫无良知,丧尽天良。
田佩芝最应该谴责的人应该就是朱四奶奶,可她只会对着对她好的人一通输出,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仍旧想回到朱公馆,去找这个老妖婆。
最倒霉的是魏端本前妻,最后接手一个疯男人还有俩孩子,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哟。
洪老五竟成最终赢家。
还是之前的剧看着舒服,没有乱七八糟的磨皮滤镜,人的肤色都是正常的,高希希导演的剧大部分还是有保障的。
最近在陪婆婆一起看这部电视剧,今天是大结局.婆婆等了很多天了,她是属于那种看电视先要看到大结局再回头看前面内容的那类观众.如果不是她怕花钱不让买碟片,也许就不用每天等得这么辛苦了.不过等待对于她现在的状态也是不错的,至少每天有个盼头,不会像看碟片,什么时候看都可以,反而没有激情了.这也许就是电视约会效应的强大魅力。
当然,电视剧的结局是悲惨的.等所有繁华散去,红颜自然凋零。
这突然让我想起,以前同学们常常用来揶揄、调笑女孩子的那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唯有(某被揶揄对象的名字)命最长。
”不过,这部电视剧里的女人都很美,每一个都是红颜,所以每一个的命运都是那么悲凉,就连稍微“红颜”那么一点的白脸宋,也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而且还是死得最惨的——连一寸安息之地都没有。
而活下来的,却是那些最没心没肺的(婆婆语),她说的是那个看上去“没心没肺”、只会乱叫的曼丽和怎么都打不垮的、生命力堪比小强的游击商人范宝华。
也许,以前的那句话应该改改——“自古红颜多薄命,唯有没心没肺命最长。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特有的悲剧。
在那个畸形的社会,造就一群美艳而又心理变态的女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奇怪的是——女人的悲剧却是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那么相似的。
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女强人还是爱慕虚荣的漂亮小妞,无论你是黑道大哥还是懦弱无为的小公务员,命运这部戏早因为你的角色而把你的结局写好。
即使到现在这个时代也不过如此吧。
只是,游击商人做黄金如果做大了,可能已经是“十大杰青”;黑帮老大还能被拍成多部《无间道》被人敬仰呢;出卖肉体换来的虚荣也许会被登在《男人帮》上,一夜之间就能变成足以使"人神共愤"的性感尤物。
可惜,他们没有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们用各自的方式,选择各种死法来涤荡令自己都恐惧的心灵.这是因为他们的最深处还在无尽地忏悔着.肉体上的伤痛甚而死亡成为他们最好的赎罪方式——这就是他们这种人的逻辑。
他们再也看不到爱人的白发,看不到孩子的成长,当然也看不到洪老五拿着他们的钱财逍遥,看不到曼丽这样原来被他们瞧不起的傻女人、笨女人以后会嫁人育子,看不到游击商人也许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他们的选择也许是对的,因为活着比死亡艰难.也由此,不得不佩服那些历经劫难还能活下来的人们。
他们即使认为自己活得低级,活得无耻,活得没有一丝尊严、没有任何希望,再怎么生不如死,但他们还是选择留下了。
这又是需要多么“没心没肺”才能办到的事情啊!
不容易!
也许他们早就领悟到了“人须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这句话的真谛吧。
突然想起,以前收到的一条短信,大意是,女人要懂得疼爱自己,要不万一过早over了,自己辛苦培养的老公成了人家的钱包,自己的孩子成了别人的孩子,自己整个就成了牺牲品.所以,现在想想,做红颜其实也没那么好,那个整天被叫着“命最长”的也许生活得才幸福。
要不怎么现在都说“丑女无敌”呢。
前面说得有点沉重了,说点轻松的吧。
最后一集,不得不说,陈好真得很会哭,因为她嚎啕大哭的时候,竟然可以做到只流眼泪,不流鼻涕。
不得不说,美女就是连哭都哭得与众不同。
看来琼瑶阿姨果真是有一套的,连哭都要哭得很好看,有这样的标准,还用挑剔什么其他的呢。
里面几个男人确实都不太好。魏端本既无能又不诚实,每天跟个道学家似地要求别人为他改变,自己倒是岿然不动。范宝华太暴力说话也难听。就没一个真怜香惜玉的人,哎。按说也是风华绝代的美女,身边也就只有这些男人,难怪红颜薄命。生不逢时啊。还有电视画面太清楚,连陈好脸上的长的包都看到了。
个人觉得,这么沉重的历史背景下,可能真的不适合拍这样轻佻的剧,有点唐突那个时代辛苦挣扎的人们。可能有点求全责备了,但是很不喜欢这个剧,把纸醉金迷和小人物的消沉放到那个大背景下,我确实觉得很触目惊心,不喜欢。
当年跟着我妈看了一点
女学生和学校走散了,做了交际花,这个设定很离奇,能上的起学的人多少是中产,走散了就去做了这个,也没有回家,也没有交代父母,多少有些悬浮
何赛飞老师让人一定要多加一颗星给她!真的太美了,演绎妖娆、妩媚的女性角色,国内女星中何老师大概可以称得上无出其右。剧中虽然何赛飞老师已算“中年女性”,但其神情姿态风流婀娜,眼角眉梢的风情真的比三位女主更美(当然几位女演员都有各自的美)。故事真的是唏嘘,可怜涓涓渝生生养在如此这般父亲母亲的家庭中……波伏瓦说的真理——这个社会引导男性向上,却不断吸引女性向下(原话记不清了)。
田佩芝这样的美女嫁给魏端本这样的男人真的是场悲剧。
我实在无法理解迷恋强奸犯的人…强奸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需要治疗!!
因为于和伟演技吧
8.3分放在08年还是挺炸裂的,值得这个分数。回家和妈妈看了几集,几点感悟:1. 戒赌金价篇,被国民党坐庄收割全部国民,银行2. 牛逼陶夫人卖血带大孩子,对邻居如亲人,对丈夫生意亏损巨贤惠3. 于和伟演的那个真是天生赌王,梭哈输了一点不带怕的,大心脏玩家。比科长疯了牛很多。4. 傻逼魏端本,最基本的面包都给不起谈个毛感情...命好也不知珍惜。---巨傻逼,只知道说,不知道做,迂腐的废物,还让女儿当街骂娘,傻逼5. 老鸨疯狂让手下女的去勾引政商人士炒消息6. 用3个女人的不同个性讲出很多的故事,不过有些看着难受7. 老鸨和魏端本吵架好炸裂!A:穷人生NM的孩子B:你就是一个大娼妇A:这个世界让我变成这样,这个世界就是金钱至上,我要这个世界变成大妓院。让所有人受到惩罚
很好看的电视,剧情很吸引人,陈好演得真好,虽说扮演的角色田佩芝让人不讨喜,但演技挺不错的,代入感挺强。
凄美
原来的电视真好看啊~
还可以,演员颜值在线
我喜欢袁圆,在那个男人投机、女人做拆白党的繁华世界里,我爱她清醒自持,她从容地走向女人的灾难,也就能从容地奔赴家国的灾难。我也爱范宝华,在各色女人的兜转中竟然散发出个人鲜明的魅力。他了解田佩芝的贪婪,了解袁圆的眼界,可是全又失去。战争的结束让他失去了财富和引诱田佩芝的资本,也失去了可贵的人的生命。面对清寒码头,滚滚江水,范宝华或许还可以重来,也或许就此一生。其实纸也不醉金也不迷,沉沦的是人心。
没有特别的帅哥美女,没有特别的华丽场面,但却又打动人的内涵
喜欢陈好和胡可啊
于和伟演得太好
日出舞台上陈好的表演过轻了,放到镜头里一压反倒和谐了,可能电视这个载体,我们已习惯它要离现实距离远一些的,上浮一些。
何赛飞演绎这类角色真是得心应手,陈好的旗袍让人惊艳
田佩芝和魏端本这俩请锁死,md别出来祸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