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历史时期:清末、军阀、日占、民国、新中国1.刘方子十足的坏人形象,杀人放火金腰带的典型,他的存在是用来表现前4个时期的下限。
2.赵二类似于《小丑》的角色,一个底层人极度黑化的过程,最后甚至超越了刘方子。
他的形象是可悲的,所以他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3.福海未必就是一定是正面角色,他虽然老实,但他是前4个时期的俘虏。
老实人要做老实事,要老实活着,可在清末,他没有挣扎,在军阀时期也没有,到了日占时期他的一亩三分地还能保得住吗?
不管他到底窝不窝囊,他确实是抱着幻想的人。
4.吴先生最后的变化,有着深层含义。
开始的他抱有初心,可利益得到的时候他的初心还在吗?
5.有人说“福海不这么做还能怎样?
”他的儿子顺子已经告诉所有人答案了。
亲情、爱情、兄弟情一直贯穿着整个剧情,而在前4个时期中,这些感情描写越是浓重,就越显得无足轻重。
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感情像是一个幼稚的孩童。
总结,通俗点来讲:剧里不同人的生活发展,反映出从5种不同社会的本质。
而5种不同的社会又决定着他们的人生发展。
(写于赵二跟三太太被抓时) 关于评分,写在前头。
我想给四星。
每一幕都是耳熟能详的老戏骨,老面孔,奉献了精彩绝伦的演技盛宴,给三星也是对不住各位。
可是想到福海这个窝囊废,就气的慌,就不想看,甚至连带着对这剧都有了成见。
最后只能三星。
1.福海这个人,哪朝哪代都有,和平盛世,尚且能得一息生存,顾得上自己,也害不了别人。
但就在乱世之中,这一份实诚,可真要了命了。
福海这个人是非常有原则和特色的人。
(1)好面子。
他以为自己扎纸活是个高贵行当,媳妇吃不上饭也不肯屈尊拉个洋车,就为了那点面子。
(2)老实在人,但也不懂变通。
大白子当街斩首,别说刘方子,但凡是赵二这条命也留下了。
(3)没主意。
大男人一个,顺嘴儿就是“瑞姑娘,您给我拿个主意 吧”,你媳妇回来这事也让人家给你拿主意?找事?
(4)情商低。
出卖赵二,让人家一句话就把话套走了。
刘方子是拐走大妹不假,可真让大妹走的,还不正是福海的窝囊劲儿!
刘方子一再赎罪,可是直到因为赵二要被杀去求刘方子,张口还是“你欠我的”,火上浇油。
(5)薄情。
一次次给刘方子和赵二难堪,这两个兄弟没事接济的时候可也是受着了。
哪怕刘方子保下了赵二的命,吴先生回来,这家伙当众还想着能让刘方子好看。
天底下可没这么让人寒心的事。
其他不再一一表述,基本上是把又倔又犟又窝囊又怂又傻所有特点集于一身了。
这是个表面人人夸的老实人,实诚人,可也是最大的小人,骨子里都刻着烙印的真小人。
2.刘方子是个枭雄。
对刘方子这个人,是伴随着剧情的开展,由恨生爱的。
他是小人,不假,可也是个有血有肉的大人。
他是剧中最大的明白人,乱世之中,仁义礼智信都是浮云而已,不择手段的上位才是真道理。
虽然背后阴别人,可对着自己的两个兄弟,能拉一把就拉一把,能帮衬就帮衬,可不像福海明里暗里想着要弄他。
说实在话,乱世中,跟着这种人干其实放心,他吃肉能给一口汤喝,他发达了能带着鸡犬升天,危难了兴许能救一命。
这是个小人,但是确实让人越看越爱的小人。
3.赵二,小人物。
精于世故,圆滑,在哪朝哪代都能活着。
难成大事,可也是吃穿不愁。
赵二也是个真性情,对着福海的冷嘲热讽照样能时不时去接济一下。
可是就是没想到一直被福海爷儿俩坑害。
如果临死前能重新选择,我想赵二还是会拿他这个大哥当大哥,拿他这个侄子当侄子。
对于福海的厌恶与对刘方子的喜爱,其实也跟心理预期有关。
看开头,内心已经认定,福海是个好人,刘方子是个坏人,这个已经成为了思维定势。
到后边剧情推进,两人人设崩塌,作为观众的我,只能是爱的变恨,恨的变爱。
我这一辈子,到底活了个啥。
福海,一辈子只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却一辈子窝窝囊囊;遇事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不像个爷们;到头来也是家破人亡,都说好人有好报,但究竟什么是好人?
想活得像个体面人,却一辈子也没体面起来。
刘方子倒是个敞亮人,骨子里有股狠劲,敢拼敢闯。
在那个乱世,当过兵,干过巡警,不管哪一行,总能趟出个名堂来,也算是过过体面人的日子。
虽然拐走了把兄弟的老婆,为人所不齿,但始终没向日本人低头,为大哥复仇杀死日本人,也算个汉子。
赵二,蝇营狗苟,唯利是图,有奶便是娘。
福海是太看重原则,刘方子打破了一些,还算有底线,赵二根本不知道原则是什么,是乃真小人也。
好人真的有好报吗?
大家都说福海好,到底哪里好了?
真如其名字一样,有福吗?
老婆跟人跑了,一辈子只是个小巡警,臭脚巡,家人也没过上好日子,后来还被日本人所杀害。
老实有什么用,老实人就是被欺负。
人可以老实,但不可以窝囊;可以重感情,但不可以事事谦让。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许是这辈子最大的桎梏。
人活一辈子没有来世,自己舒服了,才算没白来一遭。
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每个人都是小人物。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同时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
那个世道,人们过得更加艰辛,个人的命运更不受掌控,改朝换代,亦复如此。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艰辛,现在不一样无休止地加班,还房贷还到老。
幻想着诗和远方,其实,眼前的苟且才是真实的。
给了5分,少数的给人感觉真实的写实剧,之所以写实,便是刻画出了人物的复杂度,随着境遇的不同,人是在不断的变啊,但唯一不变的其实是人的信念,这种信念的产生是种玄学,或许是出身,或许是理想,或许是性格,或许是经历,亦或许是对世界的客观理解。
比如刘方子的信念就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睡了兄弟的老婆却又要兄弟原谅他,为了这个不惜最后去杀日本人,为的不就是福海一句原谅吗?
这种人其实是很多的,市面上多的是,比如很多见义忘利的小人却去大搞慈善,在外乱搞女人回到家却对妻子孩子关心备至,内心充满着男盗女娼却时常礼义廉耻挂在嘴边。
比如福海,一辈子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那就是做个好人,同样的底层的学徒出身,福海坚持的不容易啊,不为穷苦或者富有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面临诱惑或者困苦始终如一,这种信念才是让刘方子把福海的一句原谅看的那么的重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一些人物的刻画就不那么典型了,最典型的其实就是刘方子和福海,但世人都会说刘方子好,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有什么好的?
一个惯于表演甚至最后把自己的骗了的伪君子有什么好的?
坏的彻底却惯会欺骗众人的小人比纯粹的坏人坏一万倍,尤其最后刺杀日本人不知道又骗了多少傻傻的观众,最后连福海都被骗了。
真正值得赞扬的就是福海,其实做个好人才是最难的,要克服金钱和女人的诱惑,要克服仇恨和原谅背叛,但凡没有坚定的信念谁都得崩塌,现实中,刘方子太多了,而福海太少了,那是因为克服人性太难,也正是因为福海的这个特质,才会吸引瑞子,只有格格这种见过大钱大场面的才知道福海有多么的可贵。
但现实中,有几个格格,又有几个福海呢?
格格死后,世间再也无人能理解福海了。
看完这部剧,对于好人坏人的界限模糊了,刘方子一辈子没干啥好事,拐跑兄弟媳妇,坑蒙拐骗,为了娶妻,栽赃陷害,屈打成招,活生生把她的未婚夫打的招供了。
可是日本人来了,他是为了保全兄弟们的活路,交代兄弟们好好干活,为了帮兄弟报仇,只身带枪杀死日本人。
这时的他又是正义的,他生在了这个时代,他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采取一些偏门,但是在日本人面前,他还是拎得清的。
主角老实本分,可是又有些老实本分过头了,时代变迁,他也随时代变化,他忘了当初的兄弟结拜,只有赵二还记得当初的誓言。
这是时代的悲哀。
别回头,好好活着。
这部剧让我最有触动的是这一句。
好巧,刚看完这部剧,推荐我看剧的男生我以为就要开启甜甜的恋爱猝不及防让我失望到离开。
所以,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这部剧。
第一,别回头往事已已。
无法改变。
这个是基本事实。
尤其是那些不那么好的事情。
伤心愤怒是人之常情。
而一直沉溺于消极情绪,并且反刍。
那就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未来也一并不会好。
大妹和刘方子跑了,一开始非常同情福海,觉着他遇人不淑。
直至多年以后,他还在拿这事说事。
这时候我明白了:还不如说他不想面对他在关系中的问题,只想站在好人和被伤害的人的高地上。
因为这样坏人就是别人不用负责了啊。
他和大妹感情天然存在裂痕,他没法好好养家不愿放下面子多做营生,他们都不改变。
当大妹遇到敢作敢为的刘方子就被吸引了。
福海这人吧,老实巴交不是坏老公,但也不能说是好老公。
第二,好好活着怎么才算好好活着呢?
为了衣食无忧,为了出人头地,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
我想刘方子,大妹,瑞子的人生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算是好好的活着了。
他们遵循自己的想法活的尽兴不留遗憾。
我想福海,赵二的人生不算活着好,他们糊里糊涂就过完了这一生,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啊,要好好活着,首先要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勇敢的争取。
主意自己拿,规矩要守更要懂规则隐含原理。
不管是错是对,自己承担责任,拿得起要放得下。
最后:别回头,往前走,好好活着,越活越好。
关于感情:爱错了愿赌服输,为了陪自己到最后的那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于事业:创造价值,而不止遵守规则。
做事不是为了不做错,而是为了做完做好。
关于自己:做有个性的人,而不是好人,不踩法律和道德底线。
这么个破烂又糟心的剧,居然快看完了。
老舍的书写得挺通透,大时代里小人物,叨把叨一辈子的零散碎事,苦辣酸甜什么都活过了,挺有血有肉有滋味的一个人。
三万来字的小书,生生要拍成二十多集的剧,使劲灌水是必然的,书里但凡有个前情后事能发展发展的人物,都成了凡事出来掺一脚的主。
兑水这事儿其实问题不大,陈宝国那一版的茶馆就不赖,我这一辈子更难些,一方面这书有线索没故事,另一方面人物也少,多是闪一面就没了的。
灌水剧的破只是个程度的问题,更教人糟心的是书变成剧,那“臭脚巡”成了纸片人,执念和机灵全没了,只活成了一个:愚善。
专制的道德教化总爱滥好人,愚忠愚孝愚善都被赞美,全不管忠孝义的对象是不是个无赖混蛋。
老舍的书里,老巡警一辈子守的是规矩,有的那是小人物的人生智慧,而剧里的福海,则一味的与周遭格格不入就是善与义的化身。
看片看剧,被欺凌的小人物们对恶人恶行,往往最是能忍,这八成出于一个美好的假设,即是好人有好报。
基于此,好人们常是无原则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大善,更像是一种对恶的纵容。
就是想说,无原则的善,就是恶,而宣扬无原则的善,更是。
正如剧名:我这一辈子。
透着心酸,透着伤悲。
虽然不同骆驼祥子式的悲剧,但这部剧也不差于她了。
猪脚在里面有2段婚姻,一段因为师弟一段因为年代而巨变。
猪脚因为师弟被通缉而收留他,他却把猪脚的媳妇拐跑了。
无语中。
第二段婚姻却因为日本的入侵更让人伤悲。
哎,总之这部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哭着哭着就笑了。
谁能想到猪脚师兄刚把他媳妇拐走,转手就给卖到妓院去了。
更无语啊。
哎这一辈子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不过正如铁拳中那个故事一样,被卖了反而更好。
真无语。
最后猪脚被他师弟救了。
他师弟死了。
哎伤心的一部电视剧
张国立老师很好的诠释了福海这个老实人的形象,福海一辈子笃信自己的老实人信条,相信善恶有报,奉行自我的正义丝毫不懂得退步,福海够真诚,够倔强,但也够怯懦,当了一辈子的好人,同时他还想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好人,一辈子没做过几次坏事,但在做坏事的时候总是想做个好人,这种纠结的性格塑造了这个丰满的人物。
刘方子就像是福海的另一面,他是个小人,毫不纠结,自私自利,对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在乎,要的就是富贵高升。
福海和刘方子,一个像殉道者,从不为己,专门为人,另一个就像是吸血鬼,对于送上来的美餐从不客气,来者不拒。
两个相反性格的人,一个圆滑世故,对于各种情况处理的游刃有余,一个木讷纠结,遇事丝毫不知道变通,相信着自我的真理,刘方子代表了那些勇于冒进的小部分冒险者,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福海这样的老实人。
每个人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我这一辈子到底活得值不值,是活的平庸,还是活的精彩。
干了那一件值得自己炫耀的事,或者做出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自己功成名就,没有什么遗憾。
在者创业成功成为一个有钱人,享受财富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在者就是一辈子做个做个普通人,过平凡的生活。
电视剧《我这一辈子》里面男主人公,到老也没有想明白,更何况我们这些现实生活中,每天还在为生计忙碌奔波的凡人。
一个老好人版的窝囊废
儿时傍晚的电视台,竟然看完了,印象蛮深的,不过有年头了。。。
二刷。十年了。现在我觉得男主就一渣男窝囊废。刘房子那样的咱们做不了,咱们普通人都是赵二。要是个个都忠孝节烈估计早就断子绝孙了
02年看过?
小说被改编的不错。老几位都是戏骨。
可以看看,但好像。。。差了点。。。但也挺真诚的,一般张国立的东西都这样,除了那几部微服私访。。。
配音毁全剧
人,这一辈子
陪我老公快速看过
张国立与石挥,电视剧和电影主角,难分伯仲。何冰演得好,为本剧增色。电影版的是高度浓缩,电视剧版本的更为丰富,更形象、立体。
为什么老电视剧看着觉得好,即使漏洞很多。可能人都怀旧吧。福海这辈子可真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甚至有点窝囊。刘方子代表的是聪明人,什么时候都能爬起来,一直在还福海的债,最后死的有点可惜。赵二是没有本事但是挺讲义气的人,最后也是趁着自己也知道不对的机会辉煌了一阵。三个人各有千秋。
小时候真的还挺喜欢那时候警察的制服
何冰啊啊啊
时代剧,从清末到新中国这四五十年北京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和大宅门有一拼
编剧来自老舍先生,怪不得一股浓浓的京味,还有人生的味道。
真也架不住老舍文本牛逼啊!
書永遠比電視劇好看的範例之一。
那就是你的一辈子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几集,总感觉有点害怕。。。
不说命运啊,性格占七分!小时候老师教导不要哥们义气,大是大非,小是小非面前是那个时代底层人的悲哀无奈!不喜欢福海,一开始我以为他坚守本心,认得清大是大非,原来是性格的愚钝!没有主见,这种人也可理解为“恶人自有恶人磨”!时代不同,也许他在这个时代会好一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