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翻越天山南北、我们奔向喜马拉雅我们游弋南海岛礁、我们驰骋内蒙戈壁有史以来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可以如此大跨度地饱览祖国河山这是一个追逐美景的黄金时代然而若论中国极致风光最密集之处也许不是天山,不是喜马拉雅也并非南海、内蒙而是位于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开发和保护希望都能做好十年内能格聂神山地区能否开发好呢?
希望香巴拉永远都好(刚好第二次看完消失的地平线)
消失的地平线7.7[英] 詹姆斯·希尔顿 / 2015 / 浙江文艺出版社这部纪录片是渐入佳境型的,开始的一两集还觉得有些无聊,后来发现拍的不错。
个人更喜欢第三极。
看完真的控几不住我寄几了!
先说几个最重磅的,4K高清的纪录片!
在家里用大屏电视看,觉得没有辜负感人的画质。
镜头的切换非常细腻,特别是动物在山间的走动,还有人物面部表情的捕捉,对于神秘文化的娓娓道来,一口气就想追到底!
感觉中国纪录片已经走在了商业片的品质前面了。
作为一个登山控,对于四川藏区的美景憧憬已久,关于香巴拉的传说是早有耳闻的,它代表着人们向往的仙境与净土,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
不过这片子,几乎已经呈现了我们心中的“香巴拉”,想立刻背上包也去里面去走一圈。
完美的作品,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最感人的就是连片头的动画都做得这么走心。
是一系列的3D动画,栩栩如生的做了许多有宗教以为的意向。
颜色和音乐搭配的,具有神秘的美感。
每一集纪录片当中所选取的故事也都具有藏族特色,让我们能看到秘境深处的人们,他们如何理解生活,以及如何理解世界的。
每一集里都有几个小故事,虽然节奏缓慢,但是有一种蜜汁魅力,让人看一会就沉到里面去,心态也变得和画面的气质一样,沉静,柔和,纯美。
有毒停不下来!
这是个关于鹿的故事当然,在天堂般的地方,动物的生活里,也有人类的故事。
比如这个是关于妇女们翻越阻挡鹿的篱笆外出场景,虽然危险,但是她们仍心存温暖。
最有趣的是这个,老爸用来鼓励儿子的片段。
真是羡慕死了!
父亲奖励他的,不是最新款的游戏机,而是一匹最好的赛马。
我内心OS,人家玩的高级多了,长大了一定能当真正的男子汉。
美丽的藏族小姐姐!
想给她打电话!
泽仁拉姆15岁跟着父亲做裁缝,用手工缝制美丽的衣裳。
后来与设计师相遇,成为了藏族模特。
她的轮廓,自带着藏族的古朴美貌,一颦一簇之间,比那些什么整容脸,美丽多了吧?
这位是医生小哥哥!
十二三岁开始学藏医的巴尔机,到现在已经学习了十八年,跟着老师认真学习,品尝药草的味道,用最传统的方式研磨草药,听上去就很厉害的样子。
还有个好玩的智慧游戏——辩经。
以前在别的片子当中看到过片段,远远看着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又拍手又跺脚的。
据说辩经时候双方会把对面辩手当做文殊菩萨,然后在辩论的时候每一个论点都要有经文依据,标明出处,这样可以让学习的经论迅速消化。
即使辩不过了也不会胡搅蛮缠,脸红脖子粗,失败的一方会更加努力地钻研经典。
《香巴拉深处》只有五集,真的是怎么看都看不过瘾,期待能出到第二季!
在片子当中,配乐、画面,加上冷静的配音,把生活里油腻的烦心事都给洗干净!
洗眼睛的好节目!
《香巴拉》呈现的是我们憧憬的天堂。
那里的人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没有喧嚣,时光静静走过,唯宁静永存。
那里的人心怀信念,他们坚定信仰,他们无所畏惧。
生活不过就是如此,在感恩世界中,享受世界赐予的一切。
人间极地是情怀的宝藏乐园 ——浅析《香巴拉深处》艺术特色
树深鹿栖,高山深谷中蕴藏虔诚信仰;悠扬藏歌,草原密林上奔跑的马背民族。
《香巴拉深处》是一部描述人情世态和时代风貌的人文地理类国产纪录片,呈现川藏地区瑰丽迷人,雄奇诡谲的自然景观,描述藏区人民,平凡、温暖而生动的故事。
导演用多线叙事呈现深处情怀、两级镜头捕捉风味生活、真实同期生缝合生活画面,真实的记录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表现了香巴拉文化地域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生命之美。
多线叙事展现人文之美 导演用三个不同的藏地风域和人文风情勾勒出三个独具风味的故事。
白鹿莲花,千手菩萨,神秘图腾打开的是一个通往秘境的世界。
第一个故事用第一人称叙事,村民亲切的介绍家乡风情。
在深邃的眼眸中,秋波涌动一股文化自信和家乡情怀,暗波涌上眉梢。
第二个故事,一支悠扬的赞歌从羌族自治区飘扬而来,牧民格桑多吉骄傲地介绍自己草原冠军马。
帕花甲用一条缰绳便套住了牧民生活的乐园。
第三个故事,一带梨花落雨压枝头,金川奶奶用柴锅熬制梨花膏,清风中漫溢着清香,一年之计在于晨的劳作便是奶奶一生的作息。
在四川极地香巴拉深处,你也能一窥川西居民勤劳生活中淋漓尽致的智慧和纯真情怀。
马背上的民族 两极镜头书展生命之美 纪录片在叙事中用两极镜头括展极地风光,用辽阔的远景和细腻的特写,再现地域风情中蕴藏的精神乐趣。
镜头用远景展现辽阔青稞农田自然风光,用特写推进村民在农田收获沉甸甸果实的喜悦;用远景描绘一幅鹿群在农田上奔驰的画面,细腻镜头特写村民在烈日绑栅栏劳作的艰辛,为保护收成又不伤害鹿群。
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背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依旧乐观、坚韧、包容着生活。
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感情和信念。
正是文化的多样性,丰富了香巴拉、丰富了乡城、丰富了世界。
在自然和生命面前,崇高的生命是人们虔诚的信仰一生的追随。
真实同期声感知自然之美 纪录片的声音元素以同期声为主,精致细腻的解说词与真实的人物对话,使得影像表面的客观性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极致发挥。
湛蓝的湖泊倒映着白皑皑的雪山,原始森林中一派生机盎然,香巴拉村民其乐融融地介绍着西川风域,花鹿、奔马、牦牛群在丛林间和草原上享受着阳光,这里是传说中的人间天堂,也是最热闹的世外桃源。
原始森林中轻灵的花鹿鸣叫声,草原密林上奔跑的马蹄声,牧民观赛的欢呼雀跃声,马背上孩子的笑声,众多迷人景象交叠在一起,让人感知千姿藏域风光,不禁对香巴拉深处心向往之。
导演闫大众用极富表现力的画面让观众闭上眼睛,就能听见万物的声音;睁开眼睛,香巴拉之梦,就在眼前。
香巴拉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人们向往的仙境与净土。
最终它也指向的是一种生命至美至纯的境界。
土产的电影电视剧不堪入目,但土产的纪录片有些还是可以看看的,尤其介绍民风民俗、吃吃喝喝那种和政治无关的类型,这里面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些片子都是由CCAV立项、拍摄、制作和发行的,产销一体,不用担心没钱,不怕卖不出去,而且是朝廷直属机构,资源打通起来毫不费力,别人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拍到或者直接拍不到(地方上不让拍)的东西,他们都能轻而易举拍到,所以片子的素材很多、很好,成片的质量相对较高。
当然,这也只是内部比比,你跟道兰、BBC、Discovery比起来还是差远了,脑子不一样。
推荐这部《香巴拉深处》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对藏文化很向往,二是那里的风景确实美,是壮阔的美,没人的美,人多了就是景区,就不美了。
对藏文化向往也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觉得他们的文化遗世而独立,有自成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而语言和文字是造成人与人不同的根本原因。
他们很讲究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具体讲就是我们这边的人和动物很难亲近,藏人可以和动物亲密的呆上半天,当然,你要说那很脏我也不反对。
二是我去过拉萨,虽然只是呆了短短五天,但产生了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情。
拉萨的十月份喜欢晚上下雨白天放晴,玩了一天回到旅馆坐在窗边看外面的雨点从深不可测的天空飘落,与世无争,分外恬静,感觉很好。
和绝大多数讲西藏的纪录片一样,这个电视的画面非常美,尤其它还讲的是寻常人很难涉足的秘境香巴拉,那更是美到天上去了。
这个电视很注重人和环境的互动,花了很多篇幅讲香巴拉里面的人,有世代久居从未外出的藏民,有带着妻子骑着机车穿山过湖的川蜀之人,还有在此地研究昆虫的哈佛博士、美籍户外运动店老板和世界上最有名的兰花教授,他们携家带口落脚于香巴拉,把这里当成了他们最幸福的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甚至是他们飘荡的一生中的最后一站。
这就是这个电视做的好的地方。
它拍摄的这些人完成了很多人敢想不敢做的事情。
但这个电视的情绪感染力还是不如同样讲西藏的《第三极》,那已经达到了天地人合一的境界,直接把我看哭了,在此一并推荐。
如果你找不到资源,可以在打赏之后后台留下邮箱,我两部打包发给你,一起了解西藏,一起洗眼洗心,一起被打动。
绿色的原野绵延起伏,像巨大的丝绸覆盖在这片土地,森林茂密,树木间蒸腾起的薄雾在山野间弥漫,山涧河水湍急,水流从远处的雪山流下,在高原特有的阳光下,山尖的白雪皑皑,熠熠生辉。
当熟悉的地名出现在画面里时,我这十九年的人生,父亲真的带我们去了许多地方,在最北面的大草原看过黄河的落日,在东北的戈壁越野前行,悠悠躺在塔公草原上看远处的寺庙,在红原看高原的倾盆暴雨,我也见过小金川的暴风雪,贡嘎山的大冰瀑,四姑娘山脚的茂密山林,湍急的康定河从城中穿过,米亚罗也有许多遗憾,秋天的毕棚沟是最早的记忆,从那以后,我们的心绪就在川西这片土地飞舞。
许多许多,我前半截人生中最难忘与绚丽的记忆,就存在这无垠的土地间,当父亲老去,当我离开人世,山野也会铭记在那年的那一刻,我在此地过。
白云千载悠悠,玛尼堆不倒,风便不会停。
纪录片的问题在于给予的信息太过于碎片了,很多故事值得深入挖掘,但是一晃而过。
最后理塘的出现展示了整个藏民族的踌躇与困境,这是一片富饶又贫瘠的土地,无限的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却无法向世界展示,满头白发的旅游负责人,几年后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僵局。
白鹿莲花,菩提树下,用神秘的图腾将我们引入香巴拉的深处,探求着这方极乐园的人间香火味。
没有浮夸的雕饰,没有戏剧的冲突,有的只是藏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流淌着淡淡的的欣喜与浅浅的哀愁。
导演通过,禅意盎然的诗意语言,意蕴丰厚的镜头语言,细腻朴实的细节描绘,带领观者走进这片纯白无暇和睦相处的雪域高原。
一、禅意盎然的诗意语言 纪录片以颇具禅意的解说词,旨在写出意境的高远点名了,影片的人文关怀和自然和睦相处的朴实无华的真善美。
纪录片以这样的解说词开始“高山、深谷、草原、密林,这里被人们用藏语赞誉为香巴拉,意为极乐世界、人间仙境,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
”既介绍了香巴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与所拥有的,充满诗意与禅意,以及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以极乐世界人间仙境为描述,体现了对香巴拉的无限赞美与无限的憧憬。
使观者不由想揭开这层香巴拉神秘面纱的帷幕,走进去体会人文关怀,感受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神秘魅力。
导演跟重视人文关怀,以这样的解说词“走出去,更清楚地回望自己,走进来,这里就是梦中的乐园。
”为中心,总引起了乐园一篇中的六个关于,香巴拉居民的人生轨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然后走出去又走回来,念念不忘的便是这片土地,这一方水土养着这一方人,这一方人又用独特的方式,尊重着这片土地,尊重着这片土地生长着的动植物。
以这样诗意的富有人生底蕴的解说词,更是纪录片本身增加了人文主义关怀与流淌着的对人地关系的关怀。
二、意蕴丰厚的镜头语言 这部纪录片大量采用了长镜头、拍摄角度转换、精巧构图,使观者以近乎全知性的视角感受着香巴拉的真善美。
而当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导演对于长镜头的使用。
在秋收季节却遭到梅花鹿的袭击,村民采取各种方式来阻止粮食的丧失,其中一组长镜头,便是跟着当地的妇女一起爬上围栏,加修围栏。
摇摇晃晃的镜头,铺天盖地的暗沉的天色这一自然光线的拍摄,给予了观者以真实感,现实感与参与感,感受到了藏民对于梅花鹿以及这片土地万物的尊重,藏民的善良与他们古老的传统习惯的保存都是观者不由的赞叹,同时,深深陷于对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矛盾的深深思考。
在讲到骑马片段时,一组长镜头拍摄马腿奔跑,通过放慢速度,使观者能细致的观察到,马腿的强劲有力,赛马者的高超技术,那飞扬起的尘土,既是对马本身有利魁梧的赞叹,又是对赛马者的高超技术的赞美。
这段中将节奏放慢,连续的一组长镜头,感受藏民们养马放马赛马的原生态美学,是观者迫不及待的走进那个世界,感受马背上的趣味。
从而更进一步的走进赛马的奔腾的生命力和当地民俗风味的意趣。
三、细腻朴实的细节描绘 纪录片通过细腻朴实的细节描绘展示了当地的人文风情,亲情友情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尊重。
帕花甲的小儿子,在得知父亲赛马得到冠军的那一批,马要被卖给俱乐部时。
通过对面部表情的拍摄表现出了小儿子的不舍,看出了藏民们对于马天然的依赖,天然的清净,仿若把他们当做亲人,这是在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地区的人民难以做到的,人性趋利使乃天性但在小儿子身上,那股纯真真实自然就照亮了众多观者的人性之善,人性之美,人性的纯洁。
在描绘到泽仁拉姆片段时摄影师邀请她拍照低头的那一抹羞涩充分显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藏族小姑娘的纯真可爱,而在拍摄时与白鹿相处自然的动作,抚摸白鹿的自然无不体现了藏族人民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点点滴滴。
而在与同伴谈论要去到大城市时,眼中掩饰不住的欣喜与雀跃,但通过用手不断的摸翠色的水杯时,把一个久居香巴拉的小姑娘的局促体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为拍摄对象,丰富了形象,也使观者更全方面的了解到香巴拉居民的生存状态。
无论是藏区的秀丽山川,还是直达人心的说出坚持就是胜利的可爱淳朴的藏区人民,和那些色彩丰富的独特的藏族服饰,与独特的传统风俗都是观者倾心不已。
导演通过这一纪录片传达给观者的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也将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处于都市中人们的生活。
《第三极》、《极地》这两部藏地纪录片把拍摄目光放在西藏,而《香巴拉深处》则聚焦四川藏区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部纪录片有不同又一脉相承,《第三极》的总制片人颜占领也是《香巴拉深处》的总制片人。
总导演闫大众,是曾辉煌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的执行总编导。
看这样的人员构成,这部片子不会差。
摄制组用两年时间,行程11万公里,穿过四川甘孜、凉州、阿坝等地,270天跟踪拍摄。
最终从40个人物故事,选用20多个进行讲述。
“香巴拉”,意为极乐世界,人间仙境,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是一个世外桃源。
而这部纪录片,展示了现实中的香巴拉: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高山、深谷、草原、密林。
这里还有超过18000多种植物和2000种脊椎动物在此共存,许多古老的民族在此落地生根。
如果跳过片头,你会错过导演组的用心和意大利作曲家Simone Giuliani创作的唯美的音乐。
在片头,转经筒、佛塔、神鹿、经书、莲花……共同构建了虚拟的极乐世界。
这部纪录片由5集构成,分别是《乐园》、《传承》、《秘境》、《相遇》、《心愿》。
5集中不同的故事和片段,共同构成了四川藏地人们生活的日常。
而且本片独有4K超清镜头,精美地还原藏地风景人物,让每一帧都美如画。
在草原上,人与动物相伴而生,共享相同的草原、水域,和睦共处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
麦冈村气候温和,农作物丰富,梅花鹿也会跑到田里偷吃庄稼。
但梅花鹿是保护动物,又是山上的生灵,村民不能猎杀它们。
只能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扎围栏,不断加高,这样反倒增加了自己的活动量,甚至有人从高处掉下摔伤。
然而不守住庄稼就代表着一年的收成没有了,村民只能在夜晚分成小组在庄稼地里巡逻,追赶鹿群时,还不能追得太急,担心鹿群受伤或死亡。
由于退耕还林,现在很多牧民都已经定居下来,但赛马和放牧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帕花甲的赛马姜玛儿的名字迅速在一场赛马比赛后传遍了整个草原,它是一匹冠军马,而拥有一匹冠军马是一个家庭的最高荣誉。
姜玛儿也是帕花甲儿子达娃的最爱。
“坐汽车会晕车,但是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很舒服”。
人和动物相处久了就会有感情。
为了让赛马接受更专业的训练,父亲准备把它卖给俱乐部。
送姜玛儿离开的时候,达娃儿子忍不住地掉眼泪,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能送他一匹新的赛马。
牦牛是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最忠实的依靠。
当牧人随季节迁徙的时候,牦牛是最合适的驮运工。
它们的牛绒用来制作衣服,牛毛纺织成牛毛布,用来缝制帐篷。
牦牛奶可以用来制作酥油和奶制品,为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牧民提供营养和能量。
草原的生活主要依靠牦牛,从小在牛群里长大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会记得他最亲密的伙伴。
泽仁拉姆是个很美的姑娘。
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缝纫技术,已经是家里第三代裁缝,村里人的藏服,几乎都出自于他们家。
五之是来自北京的设计师,为了寻找灵感来源一直在川西工作,她找到泽仁拉姆,想让她当模特。
他们让村民自己做模特,用传统的元素设计衣饰,通过拍摄写真,让传统的手工艺品能被更多人看到。
次仁拉姆要代表裁缝工作室去北京参加一次展览,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她的眼里有不安,但好像也有更多的期待。
香巴拉深处,一代代人走出去又回来,他们不断探索着自己和世界,但从没有忘记,这片土地上热情善良的人们、可爱忠厚的伙伴、生生不息的生命还有家乡的一缕缕炊烟。
转载,来自甘孜日报藏语香巴拉意为“极乐世界”,这里是最热闹的世外桃源。
《香巴拉深处》的第一集主题是《乐园》,讲述了六个在四川藏区不同地方发生的故事。
故事里,草原男孩达娃亮吾因为家里的马姜玛尔要被卖掉而流下男子汉的眼泪;金川梨花沟里的奶奶操持一生,无怨无悔,笑着说“坚持就是胜利”;藏族姑娘次仁拉姆为了减轻当地女性的辛劳,立志苦学裁缝手艺并教会其他的姑娘,偶然间遇见了设计师五之,她的生活有了新的变化……这里有草原人家与赛马、与牦牛之间的和谐亲密,有着只在高原上才有的信仰,有着人性的光芒。
乐园,不再是村落小镇,而是人心中的信仰与爱。
就如纪录片中说的“走出去更清楚的回望自己,走进来,这里就是梦中的乐园。
”《香巴拉深处》帧帧画面精美绝伦,随手截图都是一副壁纸,听着意大利音乐家Simone Giuliani创作的片头音乐,更是让你鸡皮疙瘩掉落一地。
《香巴拉深处》以全新视角聚焦了川藏地区,运用史诗般恢弘场面和禅意的叙事语言,以及最有人情味的世态素描手法,从普通人的情感出发,把遥远的“桃源想象”给了一个较为权威的视觉化定义,由此展现了在川藏地区这种极端环境下,藏民的生存智慧和温情。
我们生活在高节奏的“快”时代里,舒适便意味着淘汰。
我们无法爽快地抛下手上的工作,不负责任地“说走就走”。
但竞争随之带来了疲惫和劳累,身体被压垮,是我们最不愿意瞧见的事。
《香巴拉深处》除了视觉上会让你享受到天然去雕饰的山川秀丽,在人文情怀里,还会唤起你童年记忆、撒丫子欢跑的赤子之心。
正如知名音乐人老狼和小柯为影片联手创作的主题曲《无忧的蓝天》中唱到的:“最初的自己无忧无虑的蓝天,最初的自己没有忧伤的世界。
”较之以往的国产纪录片,《香巴拉深处》无疑是一匹有实力的黑马,它既采用了史诗电影惯用的宏大叙事方式,又着眼于讲述平淡却美丽的小人物故事,一张一合,收放自如。
导演对影片节奏的得体把控,使得画面主体的运动、镜头的衔接和音乐的起伏,都恰到好处,让人目不转睛。
不仅如此,《香巴拉深处》在制作层面上,也采用了国际化一流技术——从片头的创意设计,到顶尖的4K摄影;从设计元素、字幕形态,到绝美高清的的画面输出,赋予了影片以现代感,表现了创新意识;又赋予了影片以社会历史感,表现了传承精神。
一方面,影像的高质量呈现依托于4K超高清的拍摄设备、无人机拍摄以及远程控制拍摄等多种组合拍摄方案,全方位探索了未知的藏区圣地,给观众带来一场极大的视觉盛宴——蜿蜒的崇山峻岭,潺潺的溪水山涧,苍苍的巍峨雪山,让雄奇诡谲的神秘大地,在4K的镜头下展露无遗,使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另一方面,故事叙述也具有创新突破。
导演让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活动本身来完成故事的走向,使人在观看时更能专注体会藏区的人文情怀——你会对即将失传的藏纸工艺揪心和惋惜;你会对藏汉和中外人民相爱欢雀和鼓舞;你会对藏区有全新的解读,对藏民有更崇高的敬意,更会唤起你远离城市喧嚣的冲动和初心。
除了追求视觉盛宴及人文风情,观众在观看《香格拉深处》时,还能深入了解川藏旅游的绝妙路线。
此次摄制组走进了川西,选取了极具观赏价值和人文思考意义的地点,如丹巴,最具烟火气的村庄;如理塘,极度浪漫主义的圣地;如卧龙和耿达,天然的大氧吧,还能与国宝静距离接触。
每一个地点都能成为你下一站旅途的中点。
而对于去过川藏的游客们来说,也一定能在记录片中寻觅到熟悉又陌生的回忆。
你看过西藏的极地风光,可曾看过四川藏区也同样让人着迷。
湖泊雪山、原始森林、山居生活、藏式风俗等魅力景象交叠在一起,让许多人对川藏线上的美景魂牵梦萦。
关于四川藏区美景,终于有了这部《香巴拉深处》带我们一览四川藏区风光。
俄么塘花海神圣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若尔盖黄河十八弯,在雀儿山遥望群山,在四姑娘山看幺妹峰的妖娆,去牛背山看风起云落的云海,到峨眉金顶看日落日出的似水年华。
“香巴拉”代表着人们向往的仙境与净土,也是四川藏区文化的象征。
毕棚沟风景风驰的骏马、土拨鼠在你身旁与你抢镜、泼猴争抢你身上的零食,还有四川梅花鹿在你屋旁偷你家的庄稼。
这,只能在四川藏区看见!
高山、湖泊、丛林、草原……这里有淳朴的人民,魅力的风景,值得您亲自来体验。
感受四川藏区的魅,体验四川藏区的惑,朝夕之间,“一日四景”,都能看见不一样的风光!
海螺沟风景有幸去过瓦屋山、海螺沟、毕棚沟、峨眉山、若尔盖、俄么塘花海、孟屯河……感受雪崩在耳边的轰隆作响,阳光洒在绿油油的草原上,让内心得以平静关于四川,还有太多值得您去的冷门景区,这些地方,才最有资格代表四川藏区最为独特的自然风光!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其意为“极乐园”,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
导演颜占领说:他并不是为了纪念或强化这个符号,而是为了试图拔开那层神秘面妙,去记录、发现一个散发泥土气息、充满人间香火味的香巴拉。
片头一出就不禁让人叫绝了: 白鹿莲花,千手菩萨,神秘图腾打开的是一个通往秘境的世界。
如果你看完整个纪录片,你就会发现,这些在片头出现过的不同元素,其实是对应着影片记录下的不同故事,可以说是非常有心了。
《香巴拉深处》纪录的是川藏地区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西藏,殊不知四川也有藏区,作为川妹纸一枚,我当然是亲眼见识过这个被称为摄影者天堂的地区,这个东方文化里最为浪漫的香巴拉,它有着如镜面一般的湖水,白雪覆盖的山峦,绵延如蛇的公路,还拥有丰富的植被与野生动物的密林……这些美丽的景象在纪录片里展现无遗。
然而导演并不仅仅只想给我们看这些,摄制组历时两年,行程超过11万公里,这浩浩荡荡地奔走更是为了将我们带进香巴拉的自然与人的传奇里。
我一直觉得,不干涉不参与,只是真实的呈现纪录,才是纪录片该有的态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纪录片。
《香巴拉深处》做到了,影片里的故事都很平凡,没有戏剧化的渲染,也没有多余的煽情,人物饱经风霜留下的皱纹都没有刻意去回避它,镜头的直接让人震撼。
它不是想通过画面来刺激你的眼睛,它想刺激的是观众的心。
观看的过程里心慢慢沉淀,从中看见那些身处香巴拉腹地的人们,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与最虔诚的信仰。
金川梨花沟里熬了一辈子梨花膏的老奶奶,觉得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幸福。
做跳金刚面具的工匠认为,做手艺就像吃饭一样,不能着急,着急就吃不出来味道了。
一家放牛牧羊的居民收养了被鹿群遗弃的小鹿,细心陪伴它长大之后又打算将它放回山林,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在香巴拉生活的族人们,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大自然怀着无比虔诚的敬畏之心。
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地劳作生活。
他们关心一朵花的盛开,一棵树的生长,关心着在城市里被我们忽略的一切,看见他们脚踩大地用力地活着,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感动,应该是被他们这份朴实的平凡所打动吧。
看完纪录片,我又听了一遍小柯、老狼联袂创作的主题曲,两个没有被岁月带走赤子之心的老少年,在歌里唱着:我竟然突然流下了泪水……我想我明白了为什么会突然流下了泪水,那是因为出走半生,归来寻到了无忧无虑的蓝天,蓝得像孩提时候的单纯,蓝得好像从来不曾被世界污染……
看看人四川人拍的宣传片,再看看我大甘南这些年拍的那些个鬼。摊上甘肃这么个破省真是啥也不指望了
拍出来不容易吧。。。但。。。。
被香巴拉人民的淳朴与幸福感染得热泪盈眶。
美到泪目,对川西甘南的民俗挖掘非常深,适合对藏地稍微有些了解后来观看。
好是向往那神秘的香巴拉啊,最难过的是那德国教授的遭遇……
ep1守一群牦牛护一片梨树传一门手艺或许就是生活在乐园里的人最简单的幸福但就这样守一份幸福还是出去看一看浑浊刺激的外面还是令人犹豫/ep2:两个女儿的成人礼前夜表白父母那段特别感人/觉母辩经:用力击打手掌是为了激活大脑思维能力学了/ep3:年轻的哈佛进化生物学博士特开心地说在这个那么物质那么浮夸的社会我很惊讶还有人愿意为我的天真买单/一句藏语真理:每一个山谷里面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个喇嘛都有自己的教义/我们不需要最舒服的沙发或者床或者是卡路里含量最高的炸鸡来让我们感到快乐,其实快乐真的很简单你工作的动力是你自己对于真理的那么一点点好奇而不是让别人看到你在做什么/ep5:规划师的那一句如果你拥有纯净美好的心/梦那么眼前的山水也会一般纯净美好
虽然是纪录片 但是细节剧情太弱了 内容不是很详细 深度不够
配乐台词煽情做作,慢镜头多到滥用。还有,动不动就逆光,拜托,我看的是纪录片,不是岩井俊二!
画面很美,一些镜头非常震撼(一定要去冬季的玉隆拉措!),很简单平静的氛围,但总觉得故事可以讲得更好些…
瑕疵很明显,旁白和人物采访都令人膈应,像是三季舌尖上的中国浓缩成一坨鸡精向你砸来。好在里面的人都非常棒。
拍川西也能搞半集老外进来,大国崛起,万方来朝,不得不服!🤢
美不胜收 攒着以后要去看看
可能是自己曾去过片中的有些地方吧!所以感觉特别的喜欢,特别的有感触
印象最深的是片子的手艺人把看起来很震撼的禅城做好又把他毁掉,认识无常。
实话说 比《极地》还是差了点儿的~也还不错~
释比说“我的一生都会在这里度过……”。很好奇他不好奇世界的其他部分么
一点也不深,原本以为会是想地域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等,结果找了一些当地居民讲他们的生活或者来这边定居的旅客,无趣
如果说《极地》的拍摄是内向性的,更多的是记录西藏更原始深处的居民生活,是比较封闭式的。那么《香巴拉深处》拍摄视角则具有很强的外延性。不仅记录了四川藏区的藏族人民生活,更多的也记录了它与外界的联系,是开放式的。每集题目标题起的都很应景,旁白词写的也很好。一部比较文艺的纪录片~
个别不错,摄影很绝
神秘美丽的香巴拉,很难得的专门讲述藏区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