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完整地看一部日剧,也是久违地没有倍速没有加速地看完一部剧。
看这部剧的间隙刚好又重温了孟岩的播客《让万物穿过自己》,再看回剧种的主句突然觉得他过的就是孟岩说的让万物穿过自己、允许一起发生的状态。
有学生问他,你有什么愿望吗?
他说没有愿望。
学生在想这是不是代表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
另一位教授说:”因为很满足所以没有愿望,我想他应该不是的。
是一心一意地做着眼前的事,不知不觉中愿望实现了吧。
所以他不会去想自己的愿望是什么。
“也是因为这部剧,让我更加理解了人这辈子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成为朋友:”我跟人总相处不好,不过我跟最想好好相处的人感情变好了,这样就够了。
以前我真的最讨厌那个人了,就算想跟他好好相处也办不到,真的很讨厌他,每天都哭个不停。
那个人就是我。
我以前最讨厌我自己的,每天都哭个不停。
”真的和自己好好相处后,才会发现那些对自己的苛责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欺负」。
所以,不要欺负自己了。
不过即便理想化如男主,这也并不是男主拥有一个智慧的爷爷、几乎完美的原生家庭就塑造了现在的他。
他也经历过兔子的时刻,经历那些“不得不做些很厉害的事情”的时刻。
后来才慢慢领会“想做再做就好”、“如果觉得不得不做,那就不要做了”。
所以也许真的不存在天生的松弛感吧,只有足够紧过,才有别人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就有的松。
在看这个剧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就日本能拍出如此细腻、轻松、写实又富含那么多哲思的剧,其实像剧中的大智若愚的人在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下都有,我想文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的“副产品”。
日本的经济发展比我们提前了10-20年,我们在走很多他们走过的路,我们的年轻人在经历很多他们经历过的迷茫,这当中固然有文化差异,但是对于人最本质和本源的追寻还是相似的。
好的作品总有两个特点,一是经得起反复看,一个是每次看都有新发现,《我们由奇迹构成》就是例子。
故事讲述一个教授动物行为学的大学老师相河,热爱动物,热爱研究,不遵循固定社会观念。
在外人看来,他的行为格格不入,却用自己的观念影响了身边人。
如何与自己相处,以及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是众多文本影视轮番讲述的主题,以动物研究为切入是少见的。
女主角水本育实,是一名优秀的牙科医生,登上杂志封面,还坚持学习中文和经营学。
初次见面,在小朋友虹一引出的问题“为什么龟兔赛跑中乌龟胜利了?
”,相河直言,育实是“兔子”,后来也由她自己道出原因,兔子是因为想证明自己很厉害才与乌龟赛跑的。
这一下故事第一层意思就出来了,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追求优越,还是别人认为我很厉害?
当然,相河就是该论题的答案,兴趣、或说好奇心,是启蒙的第一老师,研究动物,了解其行为的过程中,相河因此平静而满足。
这不是大开脑洞的答案,但巧妙的是,编剧并不直接道出观念,由通过水本的问话,“我该如何才能跟自己相处呢?
”,而后一只松鼠穿过相河花了很多心思搭的松鼠桥,两人惊喜莫名相拥哭泣,故事结束了。
表达很含蓄也很文学,不错,影视居然也很文学。
这是另一个大的话题,影视之与文本,莫过于画面之于语言,正如文章一定要有语言的意识,而影视的核心,在于画面的意识,画面的虚实、调度、手法,当是影视描述的重要手段,一味通过语言表达观点,如是牛刀杀鸡,鸡刀杀牛了。
悬想编剧通过相河说出答案,那多么无趣,多么非文学。
在该问题之上,又生出问题,就是小时候的相河,与他人格格不入,融不入其他的圈子,“我小时候一直哭泣”;略长大的相河,在动物学发表中得到了所以人的赞赏,他因此变得开心,在研究方面也变得功利,最后失去了研究动物的乐趣。
两个过去的相河都是现在相河的反面,一个的答案是,就是一个勺子,也有一个勺子的用处,而且勺子除了吃饭,也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起到作用;另外一个,还是说明水本的问题,想证明自己很厉害只会失掉对知识,对事物原本的乐趣和好奇心。
由此,小说的第三个向度出来了,原来相河不是一上来就超凡入圣,带着类似哲学般的思想看世界,也是与其他人一样,面临各种变化,陷入各样窘境,最终一步步找回自己。
由此又生一问,既然我们与自己的相处就是满足好奇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生活中你不喜欢的事情呢?
紧接着,任课老师樫野木聪发难,引出该问。
相河问爷爷,热爱自己的兴趣,让自己的光芒放大的同时,不喜欢的事情也进来了,我变得很难过。
“是吗,那很好呀!”“相河老师很顺利嘛”,爷爷和教导主任如是说。
是的,遇到不如意又如何呢,我们正是由于不断认识,不断研究,才延伸了触角,接触了另外的事物,相河将其推向了终点,他想去宇宙,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就是他的答案。
他为此开始学习俄语和游泳。
最终是看完全篇,小说的第五个思想也出来了,就是我们与外界的关系,可以发现的是,育实、虹一的妈妈、学生、樫野木聪都站在其反面,认为外界的东西是对“我”的约束,让我无时不刻不在思考别人会如何想,我因此不该做什么或该怎么做。
“谁会有这样的想法”,最开始由相河提出,后来影响了育实。
不但如此,到最后,也再次呼应了开头,爷爷问摔碎碗的小相河,怎么样才能重新让破碎的碗重新散发光芒,它变成了龟的躲避屋。
这是作者最终的回答,我们不但不应该思考别人会如何想,同时是坚持自己的观念,散发自己的光芒,当自己的光芒无限大时,也因此照亮别人。
《奇迹》向度很广,问了很多问题,就像相河一直重复的,又是一个谜。
看过了各样的事情,回过头来,还是回到初始,回到自己,认识自己,是人生最后一件大事。
您能忍住不调倍速嘛,让那些台词和线索也治愈你。
好好补上放空和思考,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熊猫之所以能繁衍至今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自己的弱小,逃向高地,吃起了过往绝不会食用的竹子。
2.乌龟没有看见兔子,他只是在享受往前走这件事,兔子是因为看不起乌龟才奔跑的。
它想证明自己很厉害。
3.没有愿望并不是对现状很满足,而是很专注于眼前的事情,然后愿望就被实现了。
4.能做到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不也很厉害吗?
5.何必把勺子与他物作比较,批判其能力的大小有无。
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6. 我会一直和大家在一起。
也就是说大家在我心里。
至今为止,遇见的人、物、自然、景色、生物,这些都塑造了现在的我。
所以,时间和距离都不重要,我们的缘分一直都在。
知道顺势而为也感谢所有的经历的爷爷,才能教出有这样光芒心灵的男主吧。
世界就在我身边,但我发现自己很少关注它。
我们是在来来回回地绕圈子。
而你之所以毫无察觉,是你根本没有在走路。
你有的,只是到达目的地的愿望。
我们要从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视而不见的秘密。
试着从你不太习惯的速度中,寻找出一丝快乐。
换一种方式做那些习惯了的事情,就是让心中长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偶然发现的剧,没有当下短剧的狗血、强情节、擦边,可以说与当下的热门剧都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当下的爆款是烈酒,刺激感官,这部剧就是白开水,涤荡灵魂。
生命是一个奇迹,每个人都是孤品。
这是我对《我没有奇迹构成》这个剧名的解读,不必在意“别人”眼光,活出那个掩藏在社会规训下的潜藏的、冰山之下的自己。
日剧非常擅长塑造“怪人”可能是动漫文化影响,可能本身日本人活得太过压抑,在创作中就有各种“出格”的角色。
主角是一个活得像个小男孩的大学教授,一个曾经无比讨厌自己但终于与自己和解的幸运的孩子。
他有一个无比包容他的手工匠人爷爷,给了他可以与众不同的勇气与生长环境,让他可以顺着自己内心选择自己的人生,因而也让他可以成为别人的光。
生命是互相激发的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是现在的自己,都是所有生命过程的积累,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看不同的书、电影,走过多少地方,相遇是缘分。
剧中以男主为原点,所有他身边的人都形成了不同的对照组,有跟随别人的眼光而成长的牙科医院女院长,优秀要强,有逃避自己问题的傲娇讲师,有不敢直视别人,总是给到弹幕式反馈的社恐。
每个人都因为男主的“怪”而产生了改变,跳脱出原有的自我规训,正视自己内心,形成自洽。
平凡的唯一性第六集真是让人泪目,每个人不自知的行为在他人眼中或许能成为闪光点,当男主也好,学生也好,开始例数他人厉害的100个点,到院长开始细数自己,赞美自己:每天按时起床,能包出一样形状的饺子,好好跟人打招呼……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证明我们在认真生活,肯定自己,爱自己,是生命最重要的一课。
希望无论在哪个年龄,看到这部剧,都能产生重新打开自我,爱自己,用心生活的勇气。
第一段后,全部都是剧透,欢迎观剧后来侃。
欢迎补充和提出不同观点。
今年我第一次玩起了模拟人生,简而言之就是操纵人物生老病死的过程的游戏,在最开始玩了几小时后,我开始不知所谓:我到底在做什么,游戏里建房子好难,存钱好难,人际关系好难维系。
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直接把包括金钱,关系,健康之类的点数全部加满的作弊秘籍。
加满的一瞬间,我觉得很开心,可不知为什么,接下来我更不知所措了。
第一集---第一集前半部分似乎是在讲述脆弱+爷爷做的陶瓷碗摔碎,本来是已经坏掉的东西,爷爷却问:你觉得怎样才能让它闪耀光彩呢?
+课堂上,一辉讲述着大熊猫的生存史,阐述着:在战斗中强大的家伙不一定可以得到繁衍,之所以熊猫这种生育能力不佳的物种可以繁衍至今,是因为熊猫接受了自己的弱小。
+牙科诊所里,医生告诉撒谎骗孩子修复牙齿一点都不痛的妈妈:信任一旦失去,就不会再回来了。
---后半部分似乎在讲述过程+一辉预约了牙医,牙医已经说明是挤出时间,可他依旧因为偶然找到一块遗失的骨头而忘却了已经约定好的事。
+牙医为了接受采访而去买钻石项链的那个夜晚,一辉正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看圆圆的月亮,好一出满地都是六便士,真是唯美到让我眼睛湿润。
+关于斑马黑白条纹的原因,学生调查研究并讨论过后问一辉:究竟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我不知道”这时我在想,答案重要吗,为什么我突然觉得答案不重要了。
从前的我为什么如此重视答案,那些真是不美丽的人生啊。
他的生活总是现在进行时,没有好高骛远,也没有理想。
+在爷爷家告知爷爷自己的牙要拔掉了,爷爷说:太好了。
这下你知道牙有多可贵了吧。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希望用已经经历过的教训告诫他人,希望他人的人生不要有许多岔路,最好直接拥有一切,别的什么都不要知道。
可经历过失去、碰过壁、被伤害过的我们也正是最了解什么是“只有亲身经历才懂得”这句话的人。
这个过程也许不可贵,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此种经历,便不懂人生滋味。
+关于龟兔赛跑的剧中理解,这个在剧中解释的再清楚不过了,我不赘述,只想说,我就像那只兔子,总是因为看不起乌龟,想证明自己比乌龟优秀,并为此而努力,暗自奚落着乌龟。
其实就像是那句话:你认真的样子像极了天桥上贴膜的。
我认真的样子在活得更明朗的人眼里,大概就是那样吧。
---++关于我最喜欢的一部分:理解故事的方式是自由的。
我是美术生,所以在一开始看到小男孩画的乌龟时,我已经很惊奇,霓虹儿童的绘画竟然如此想象力丰富,五颜六色的龟壳真是美极了,既佩服他的想象力,也佩服他的耐心一块一块的涂。
也许,从那时开始就已经在点题了吧,画龟壳的过程,是急功近利如我的人望而却步的。
五颜六色的龟壳,自由的故事理解方式,都是这个地方的人民思想多元化的体现,也许编剧并没有想要重点表现这个观点,可身处他国的我却把这个单元无限放大,无限向往。
《第二集》今天是10月19日,以下的一段话是我本来打算用来结尾的:【我看了第二集,我决定暂时停止更新,因为第二集剧尾的一辉说的话,他已经可以和自己相处,不再厌恶自己了。
我作为一个为兴趣有些“玩物丧志”(如果玩物丧志的意思就是为了兴趣不去工作的话)的人,最近几年都无法与自己相处,常常因为讨厌这样的自己而哭泣,甚至患上精神方面的障碍。
虽然目前已经缓解,可还是找不到与自己友好相处的确凿依据,我是个很没有自信的人,非常需要有依据。
所以一辉释怀的原因,我希望能在未来的剧情中发现。
】以上这段话我写到结尾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很蠢,你看我把第一集的剧评写得条条款款。
当我把自己代入进情境,却迷糊的一塌糊涂。
现在我又清醒了,所以我决定不停止更新。
不要自责了,和自己融洽相处吧。
第一集像是在阐述总观点,所以观点短而精,可以写剧评。
第二集则像是为整个剧的长故事做铺垫。
好像没什么值得重点记录的。
我冷静下来想想,其实我只想到了表面,编剧应该有更深层的主张,大概就是“无为”。
人是过客,自然才是主宰,所以你不要有压力,因为什么都不属于你。
你的优秀与失败都是在某一领域。
你只要做好目前的事,就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最大的喜悦,enjoy yourself。
18.12.18不更了。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剧想阐述的观点就这些,只是在用各种各样的小事去引导,说到引导,这个方式真的非常好,他不说,你不说,但是咱们都懂了,比讲什么狗屁道理都有用。
你看完它,抬起头,觉得自己的心情让空气都更温和了。
一方面是我有严重的焦虑症和部分精神障碍,因为想着要更剧评,我已经很久不敢看这部剧了。
祝你观剧愉快,祝你人生快乐比痛苦多。
看完整部剧,发现编剧想要探讨的议题就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注意,主语是「自己」。
太多人兢兢业业,却只是为了赢,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的模范。
然后整个人都很拧巴,尽管世俗意义上成功了,但并不开心。
第一集,编剧就抛出了一个《龟兔赛跑》新解,很有意思。
乌龟享受的是过程
兔子追求的是结果这样一来,故事的寓意就完全变了。
从「骄傲使人退步」,变成「享受过程VS追求胜负」的讨论。
剧里的人物,也很明显地分成「乌龟派」和「兔子派」。
乌龟代表的,是男主相河老师这一类人。
爷爷、鲛岛教授,甚至沼袋老师都是。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散发着自洽的舒适,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焦虑、迷茫这些现代人常有的情绪。
我不知道多少人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暗暗羡慕着相河老师的生活。
反正,我是其中之一。
工作是自己打心眼里热爱的领域,每天骑着单车开开心心去上班,看表情还以为他要去度假。
上班路上有这种表情的人,我还只在电视剧里见到过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却没有被生活磨平棱角,有着孩童一般的旺盛好奇心,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认真思索。
任教的学校不好,学生们不爱上课,但他就有办法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渐渐学生们的兴致也越来越高。
没有焦虑,没有丧气,活得踏实又自在,这样的生活简直就像童话一样啊。
相比起来,兔子派那边活得就不是很开心了。
剧中代表人物1号:水木医生。
水木医生在第一次听到自己像兔子时,完全不能理解,说自己明明像乌龟一样努力啊。
她确实很努力,牙科诊所经营得很好,还作为成功女性登上了杂志。
但你会察觉到,她总是有种「拧巴着」的气场,可以看出「不是真正的快乐」。
因为她的任务清单里,总有「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比如参加烹饪培训班,比如参加医学研讨会。
这些都是她迫于假想中的外界压力,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却试图让自己相信:这些都是我想去做的事情。
这些事情造成的焦虑太重,让她失去了打拼事业的快乐。
然后,在一次聊天中,被相河老师一语道破:
看到这句话我心里一惊。
一天只有24小时,完成日常工作之外,还要逼着自己做那么多不喜欢的事情,不是欺负自己是什么?
看剧的我们,平时又何尝没有欺负过自己呢?
剧中代表人物2号:樫野木准教授。
这个哥们儿其实蛮有意思的,很像我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的中年人:很努力地往上爬,巴结上司那点小心思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但是看不出对工作有多热爱,选择这份工作只是出于理性考虑。
随着剧情展开,我们也对他了解得更深入。
原来他也曾是热血青年,但是自以为「为了家庭好」,就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实地考察,转而去发论文、上无聊的课。
但还是离婚了。
离婚后,他听女儿说「妈妈觉得做实地考察的爸爸最帅了」,愣住了,仿佛被一道闪电劈中。
这时候的他,心里想必很苦吧。
辛辛苦苦付出了那么多,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于是,在面对开心得像小天使一样的相河老师时,瞬间心理失衡而爆发,吼出了下面一番话:
他一直觉得,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以喜欢的事情为生,然后成为闪闪发光的大人。
相河老师能做到,不过是因为运气好罢了。
但是真的有那么难吗?
来听听鲛岛教授是怎么说的:
告诉大家不用为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自责,只要好好做自己,总能发光发热。
(听起来有点心灵鸡汤,但由深夜食堂的老板说出来顿时就不一样了!
)剧中代表人物3号:虹一的妈妈剧中相河老师和虹一的忘年交特别可爱,可惜虹一妈妈总是出来横加干涉,看得我很为虹一小朋友鸣不平。
但是站在妈妈的角度去想,又完全能理解她的做法。
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小孩,生活的各种压力可想而知。
她个性要强,生怕别人觉得她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
虹一又偏偏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他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读书却很困难,语文考卷只拿10分。
在这种情况下,浓重的焦虑从内而外散发出来,隔老远就能感觉到她生活得很不开心。
她坚信:只要虹一努力了,就可以做到和别的小孩一样。
相河说:他可能真的做不到。
扎心吗?
比起坦然面对并接受不好的真相,也许很多人更愿意相信一个自欺欺人的谎言吧。
好在,后来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其实,乌龟代表 我们的男主相河老师,原本也是一只兔子,年少的他,也曾为了别人的眼光而参加理科兴趣小组,认为自己在动物方面绝对不能输,这样渐渐丧失了最初单纯的快乐。
从兔子到乌龟,相河老师的成长之路上,所幸有着祖父的指引。
长大后的他,也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于是在最后,大家都有了成长。
水木医生开始发自内心地微笑,不再把诊所当成是父母留下负担,而是努力把它建成自己的诊所,着手去做从前觉得做不到的事情。
樫野木老师不再板着脸,开始放飞自我在课上讲段子,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了很多。
虹一的妈妈看到虹一得10分的语文考卷,也能做到平心静气,夸奖他「虹字写得很好看噢!
」
这真是一部温柔的剧,好像也没有讲什么深刻的东西,但是看完了就觉得心里很温暖,专治那些贩卖焦虑的自媒体。
现在的新闻、自媒体好像特别喜欢塑造成功模板、人生赢家的形象,成功人士的年龄越来越小,成就越来越惊人,然后普通人只能自愧弗如,感叹自己果然是一个loser,焦虑的情绪暗自蔓延。
但是没有用。
除了贩卖焦虑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之外。
我又想起来那个古老的寓言故事「父子骑驴」。
父子俩不管谁骑驴,都会被路人批评。
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不如做好自己。
扮演好一个完美的当代青年很难,因为各方对「人生赢家」的标准都不一样。
在长辈眼中,人生赢家是那个有稳定工作、毕业三年内恋爱结婚买房生娃的隔壁小王。
在同龄人眼中,人生赢家是那个猫狗双全、有着马甲线、整天全世界飞的酷girl。
在文艺青年眼中,人生赢家是把父母日常拍成电影还能拿奖的饭叔。
但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有勇敢面对内心的感受才知道。
感谢有这样的日剧,为不愿妥协的我们加油打气啊。
承包高桥小哥这个满脸褶子的笑容!
我们就是奇迹,每一刻的体验都是奇迹。
——《太傻天书》虽然故事以男主的视角去经历各种人事物,但也并不是就以男主所认为的作为“标准答案”。
而是以开放的心去看待各人看世界的视角。
人生就是由各种关系所组成的,以新的眼光看待一切,一切只是体验,变得有趣。
一、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被杂志采访的女主,被认为是闪光女性的女主,但却讨厌自己。
牙医撕掉自己在杂志上成功人士的采访1、何必欺负自己
食量很大,但又不愿意承认而对于男主来说,享受食物是简单的乐趣。
不喜欢煮菜的牙医
一直不得不努力学习的牙医
谈论前途迷惘的学生
妈妈因为自己的偏执而在男主小时候离开了他2、观察自己,男主很喜欢将自己不解的事情归类为“谜团”。
“谜团”这个词可以理解为中性,中性即是没有对错,不会自责也不会怪罪外在。
这就像男主一见章鱼🐙就有作呕的生理反应,男主解开的谜团,也是表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
小时候的男主无法理解母亲的离开,于是他将“章鱼”等同于“母亲消失”。
他用生理上对章鱼的恶心来排解掉这件事情对他的巨大影响,这是自我保护的方式;排解掉“坏妈妈”。
女主会为了一个目标而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而男主从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两者其实并无对错。
“不得不做也要做的事”是他讨厌的东西,但是去宇宙探索的愿望(如男主说的心里的光)包围了他讨厌的“不得不做”。
二、世界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
在一堂讨论斑马为什么黑白相间的课程中,不知道答案的老师。
在剧里,有各种我们以往认定固有的标签有了全新的角度。
1、“龟兔赛跑”故事中努力的标签
2、接受软弱的熊猫
3、“优点”不是比别人更优秀,更独特。
4、不需要做自己认为的完美无瑕,做和别人一样的人。
每个状态,存在的各种形式都是美好的,这就是“日日都是好日”的内涵。
好像“才能”也不是非指什么专业资格。
5、“分离”只是为了更适合的重聚。
妈妈在男主小时候离开了他,如果没有这段分离的日子,男主可能并不能长成现在这样的男主。
而是被迫和别人一样,但他却又做不到,从而在其中感受着挫败。
对于妈妈来说,表面看似在道德上谴责她没有尽母亲的责任,但其实她才是真正地尽责。
她像熊猫一样接受自己软弱——无论如何努力,她的孩子就是那么格格不入,但她真的不会处理。
与其将各种消极情绪自责或者发泄在孩子身上,倒不如先离开,当时她自己也并未发现这是她保护自己孩子的一种策略。
最后,超越故事的一些象征。
在《当下的力量》中提到,强迫性思维,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差别在于是否将脑袋的声音说出来而已,有些人一生都被大脑的声音折磨着。
那个谁究竟是谁?
这一幕象征了我们脑袋中的自言自语,一个谴责的声音和一个赞美的声音,我们都是虹一,拥有选择的力量,选择认同哪个声音才是自己。
最后关于时间的这一段,可以在《太傻天书》,《当下的力量》里找到解答。
生命就是奇迹。
非常温暖的一部剧,通篇都没讲过什么大道理,但就是包含着太多能轻轻松松击中心灵的瞬间,太喜欢日剧里的琐碎日常了——骑自行车上班的路上听着虫鸣抬头看着天空 云和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树叶、在森林里走走停停 在树荫下歇息 抱着树干把脸贴在树皮上闭上眼睛、有一个实际上就是妈妈的“保姆”20年如一日给你做好吃的饭菜 看着你一个接一个地夹着麻辣黄瓜 露出无奈又宠溺的微笑、每天早晚和乌龟道早安晚安 偶尔趴在地上和它一起爬 感受它的世界、制作鸟笛和小山雀交流 给松鼠搭一座“跨越两个世界”的觅食桥 下雨天蹲在小溪边和青蛙一起唱歌、会认真鞠躬和别人说“你好” “早上好”,会认真表达谢意,会笑着告诉你“我和你在一起非常开心”……在这样节奏匆忙又关系淡漠的时代,在这部剧里寻找到了最最温暖治愈的感觉。
有太多喜欢的片段了,想好好记录一下感受—— 两个都是“一个人吃烤肉”的人偶然相遇了,一辉跟水本医生说“我很难和别人好好相处,但是,只要能和最想成为朋友的人好好相处,就足够了。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以前真的最讨厌那个人了,虽然想友好相处,但是做不到,不管怎么都很讨厌,每天都会哭。
不过现在已经没问题了。
--真好啊,关系变好了。
那个人也喜欢动物吧?
--是啊,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很难想象一辉这样的人,却是之前一直很讨厌自己、讨厌到每天都哭的人呢。
不必费力和整个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就足够了。
ep5的时候,水本医生感慨“为什么呢?
我明明这么努力,该怎么做才能变成那样呢”,突然很感慨,如果我们只想保持自己的样子,而不是过分追求变成别人的样子 就好了呢。
一辉问水本“这是你真正的愿望吗?
可是你看起来并不开心。
” 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快乐与否被放到最后才考虑了呢?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急于奔跑和追逐,设定自认为符合预期的愿望和目标,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的快乐吗?
这些愿望真的是愿望吗?
这些目标真的是值得追求的吗?
实现愿望的时候,真的会快乐吗?
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大概只有勇敢面对内心真实的感受才会得到答案。
这世上很多事原本都很简单,只是我们自己把它想复杂了,“也许只是你在钻牛角尖而已”,就像ep6,水本医生强调自己不是不想去上料理课,是因为工作太忙了一直没能去,一辉说“是因为不想去 才会工作太忙了吧?
为什么想去又没有去呢?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放弃料理课。
”果然啊,“必须要做的事”实际上就是不想做的事吧。
后来水本医生终于意识到“没有时间只是因为自己没给自己空闲罢了。
” ep6大家聚餐的时候,鮫岛教授说起那只52赫兹的鲸,“它无法和其他鲸交流,该说是孤独还是自由呢?
它的频率每年都在一点点变化,这大概是它每年都在成长的证明。
”这句话其实也是在说一辉吧,他也在一点点成长啊。
山田夫人说“我是不是误会了呢?
我一直以为一辉喜欢一个人待着,其实或许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接触吧。
”鮫岛教授说“但不管怎么样,都挺好的。
”又是接纳自己的瞬间啊。
水本说“我会觉得中途放弃的自己很没用”,一辉认真地告诉她“你这是在欺负自己。
” 水本说“我就是这样一个过于较真的人,如果再面对同样的状况,我还是会这样。
”一辉想了想,问水本“你真正想做什么呢?
”一时被这种真诚击中,隔着屏幕也说不出话了。
后来水本考虑了很久,最后在森林里跟一辉说“因为没有自信,所以说不出自己真实的心情;因为没有自信,比起自己想做什么,更重视别人会怎么想,不这样的话不行、不那样的话不行,总是在责怪自己,就这样一直欺负自己;因为没有自信,所以想被认可是技术很好的牙医,总是想证明自己很厉害…其实都是因为没有自信。
到底该怎样才能和自己友好相处呢?
” 如何和自己相处,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去探索的问题。
开始学会和别人交往之前,要先学会和自己交往,和自己和谐相处。
一定要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爱自己原本的样子啊,这句话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尾崎说“真羡慕你啊,我总是说不出口呢”,须田告诉她“不是也挺好的嘛,这才像你啊”,她笑了 说“也是啊,我就是我啊!
”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新庄跟鮫岛教授说“大概相河老师已经很满足很幸福了,所以才说想不出什么愿望吧。
”鮫岛教授告诉他“在投身于眼前的事物的过程中,愿望也就会逐渐实现吧,所以啊 不用考虑那么多。
” 虹一的妈妈说“我想让他知道,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一辉问“如果是不能做呢?
” 有的事情,是不是努力做了也还是做不好呢?
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能做呢?
要对自己有合理恰当的预期,不是金刚钻就不要为难自己去揽瓷器活。
“在一心想着 绝对不能在生物方面输给别人的过程中,开始觉得必须得做一些厉害的事情,这样一来,生物观察就渐渐变得没有乐趣了。
”不再纯粹的爱好和兴趣,就变质了。
“做你想做的事就好,如果觉得什么事必须得做的话,放弃就好。
虽然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有很多无法做到的事,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感到很庆幸。
” 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擅自如此认为的,实际上真的会被这样想吗?
到底谁会这么想呢?
其实根本没人这么想,只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捏造出来了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或许是在羡慕别人,做到了自己想做又不能做的事吧。
一辉说“我也能说出水本医生100个了不起的地方哦……”水本医生打断他说“这不是谁都会做的事吗?
”一辉问“难道做得到大家都会做的事情 就不厉害了吗?
” 突然有点想哭。
我们会不喜欢自己、习惯性地否定自己 甚至自暴自弃,大概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不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做到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也是一种优秀啊!
暗下决心,我要先成为最喜欢自己的人,要成为最擅长发现自己优点的人。
不知道为啥ep9那段“告白”给我感动坏了,一辉对水本医生说“你充满了各种谜团和不可思议,和你在一起,我有许多感动和发现…但是也不都是好的回忆,也有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情绪,也就是说,我觉得你很有趣。
将能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感情命名为'有趣'的人,真的很厉害呢。
” 勺子就是勺子,即使不变成其他东西,也能发挥各种各样的作用,人也是这样啊。
最后,希望你我都能有“想做的事情 一件又一件地出现了”的瞬间!
🌙💙🐯
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观点一直都是清晰而明确的。
那就是,在目标(事业,人生)的选择上,我们到底应该遵循自己的本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应当审时度势,选择做更有利于自己的事。
也就是片中所说的,兔子和乌龟。
编剧塑造了一个十分理想化的男主人公形象,试图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应当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在最开始就基于利弊分析或是责任继承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成为了一个只想证明自己跑的很快的兔子,而是应当享受当下的每一步,使自己在一种不经意的过程中,达到某种境地或是别人眼中的成就,这样比预设目标更好,因为就像拔完牙齿以后始终希望用原来的牙齿替代空缺出来的位置一样,一旦选择了不是遵从内心的选择,强迫自己去展现对自己更有利的一面,那么内心的不满足就会像空缺的牙齿一样,始终带给你缺憾以及想要填补完整却不得的空虚。
当然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将事业和职业分开来,像剧中男主的理想情况实在是少见。
毕竟只有在满足基本富裕生活之余,才有考虑理想和事业的闲暇。
不然生活中的一点风险就足够将人打倒,还何谈理想事功?
何况听从自己的内心,在理想的方面只需要做出行动,做一分有一分的喜悦,并不需要实际上体现出来超过别人多少,只需要走在那条道路上就能得到充足的成就感。
因此职业还是用来赚钱,性价比优先,事业则留余下精力去享受吧,人生还很宽广,多留余地方能辗转腾挪。
————————————————————————————————————————————————更新一下吧,其实这部的价值观不是一口气全说完而是一步一步慢慢展开逐步细化明确的。
像最近更新的第7话,细看的话,全篇无疑始终围绕着这一个观点,即很少有人生来就是乌龟的,就算有,也是从来被人嘲笑和人群中显目的存在。
存在巨大的压迫使人回归人群,存在明显的诱惑使人追逐评价,于是乌龟也往往变成了兔子。
而这些压迫和诱惑的产生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够自信,也是缺乏自己对自己的正面认知评价。
只有存在有不依赖人群的,充足的自我评价,才能持续不断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拒绝不得不做的事,从而变成一只乐在其中的乌龟。
这部剧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很鲜明的个性色彩,又由于演员自然的演技让你觉得这些人物就像会在你生活中出现一样。
最开始剧中提到龟兔赛跑故事,在男主相河对于故事结局的解读中,乌龟其实只看得到眼前的世界,一点点在往前爬行,并没有顾忌到兔子,而兔子参加比赛的目的并不单纯,仅仅是为了羞辱乌龟。
对照故事中的角色,相河应该算是乌龟,他的世界里只要有他和他热爱的自然就好,他带学生去田野调查,对学生、水木说的那些话都并非想要改变他们,而是他顺应了本心而说出来的,如果因此影响了他们当然也会很开心,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他做到了课题分离,把自己他人分割开。
剧中相河的成长作为主线,从剧中展露出的相河过去的一些片段,他原本也不接受特立独行的自己,是爷爷和家政妇的爱意让他愿意去爱自己,又因为他从自己从自己热爱的自然里获得了足够多的能量,这种能量足以感染到周围的人。
“我跟最想好好相处的人关系变好了”,正如《被讨厌的勇气》里所说,人际关系是一切痛苦的来源,可其实我们最需要经营的只是和自己的关系,这也是全剧最想讨论的课题。
剧中相河一直更多扮演着开解他人的角色,当最后他和同事产生冲突后,这是一次绝佳的实践机会,他做到了正视自己受伤的感情并把这份心情传达给了同事,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自己或者否定同事,他消化了这场冲突,并把它视为是自己和人接触所必经的一件事。
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相河一点点扩大了人际圈,去体验和他人接触后产生的连接带来的新奇和问题,甚至愿意为自己的目标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成长,结果不一定要成为某种人,成为自己就好。
女主水木则是当代很典型的人物,她继承了父亲的牙科诊所,决心好好经营它,为此她努力学习,进步,不停的往前,她就像故事中的兔子,眼里只有更好更快更强。
在这样的目标下,她只能对自己对他人都更严苛,结果就是她越来越不开心,和周围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后来她遇见了相河,在他身上看到了儿童一样的纯粹光芒,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开始放慢脚步,放弃自己其实内心不愿意做的事情,放弃无时无刻展露优秀的自己,学着和自己相处,剧中的她一点点找回自己的人生。
剧中有很多令人觉得好像生活中的迷雾被拨开一样的情节,最让我觉得精妙的是相河和同事的冲突。
同事原本热爱田野调查,却为了家庭不得不放弃从而选择一条更赚钱的道路,他对相河说,他这样的人会对学生带来一种必须要找到并追寻自己人生热爱的影响,而能做到的人是少数,如果有学生受此影响但是因为做不到而痛苦该怎么办。
相河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系主任在课堂上向同学做出了解答,即每个人都只要发挥自己的所长,专注于自己就好。
无需艳羡别人的生活,因为自己生活的主语永远是也只能是自己,想清楚“我想要怎么样”。
这部剧是那么的温柔,在故事的最后铺了一层充气垫,试图接住因为看这部剧而心中燃起希望火花的我们。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很早意识到自己事业主线的朋友,毕业四年我尝试了不少,可是依然没有找到让我觉得很明确我就要做这个的事业,去年裸辞期间我对未来充满期望,决心要尝试新的道路,可经历一年的酸甜苦辣我意识到这条路也不适合我之后,我又一次勇敢离开,奔向下一片天地。
但我能感觉到此时的我有更多的压力,万一这次选择的领域依然不是我热爱的呢。
这部剧给了我答案,热爱重要也没那么重要,当找寻到热爱后当然可以为了热爱付出一切,可在没找到之前,活在当下就好,无论是热爱还是意义,应该有助于我而不是困住我。
高橋先生明明年紀不少, 演出卻太青春, 馬騮換老大好正.....只睇三集已好掂, 希望落嚟不要淋狗血....
年纪大了,对这种成人童话故事不那么信了。只是想吃辣味黄瓜。
有点平淡,不过几个主要角色刻画得比较有趣,高桥一生尤其可爱,荣仓奈奈知性舒服,温馨治愈小品。
不是高桥一生演的不会坚持到最后一集、真的提不起来兴趣、看着好无聊我的天
ma,
相比隔壁没法成为野兽崩的那么一泻千里,这剧虽然最后也走低了,但好歹大多数时间还算在线,尤其是早期提出的龟型和兔型的设定非常有趣。问题是女主设定确实太单薄,对剧情的推动还不如几个学生大。可问题就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龟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做龟型,这点倒后面的剧情完全被带偏了。
多亏这部剧让我对高桥的滤镜碎了一地 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刻板印象大赏…我服了…(児島何やってんの)
沉浸在自己世界中INTP的故事?生物学迷人 e3知道会自己回来让孩子在动物园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由魔芋直接制成的蒟蒻呈黑色 精致蒟蒻粉制成的蒟蒻呈白色 还有加海藻把颜色染深的 魔芋作为芋头直接吃很涩野猪都不吃 和石灰混到一起后会去除涩味/爷爷为他创造了一个能让他安心的世界 受系主任欣赏关照和照顾20年的生母却以家政妇的身份住一起 再结识不排斥他的朋友 为什么非要和别人一样对孩子和母亲都是折磨 不再想着去消灭讨厌的痛苦的事,如果用光线包裹自己,我的光线就会变得无限大 宇宙(要去宇宙实地考察,为做这件事而去学习不感兴趣的俄语游泳 这是第一次)也进入了光线之中
很多价值观太梦幻了,无法苟同。。。只被这段打动∶我本来想计算我存在在这世上的概率,却完全做不到。我从两亿个精子中脱颖而出,仅仅是这样的概率就是两亿分之一。而且如果你不是女人的话,我也不会出生。如果你没有和父亲相遇的话,我也不会出生。而且如果你没能活到我出生之前,我也不会出生。你作为女人的概率,你和父亲相遇的概率。还有你活着的概率。这些因素加起来真是个奇迹。如果再考虑到你被你妈妈生下来的概率更是一个奇迹。如果再考虑你妈妈被你外婆生下来的概率,我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更是奇迹中的奇迹。总而言之,因为祖祖辈辈不断地有奇迹发生,才能有我的存在。单单被生下来就非常厉害了。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厉害的事,我现在还不知道的东西也非常多。
1
看了两集弃了,但是高桥我还是喜欢你的
E4弃 过于治愈了
高桥一生演得好尬啊啊啊
‘’我小时候因为没法跟一般人一样 总是在学校被老师训 也有人嘲弄我 我最讨厌上学但我很喜欢理科 初中我加入了理科社团活动 有一次在理科社团活动 进行了研讨会的研究发表 大家说我好厉害 老师也表扬了我这种事还是头一次 被人说厉害我很开心 想要得到更多夸奖 因为想被人说很厉害 就一直留在了理科社团 我也想让嘲弄我的人对我另眼相看 一开始很开心 但是在想着生物方面我一定不能输给别人的过程中 我觉得自己得做点很厉害的事 然后观察生物也渐渐变得没趣了 变得非常痛苦 就算睡前说噫 也睡不着了 我祖父对我说 觉得想做就去做 要是觉得不得不做就别做了 他笑着对我说 不管我会不会理科 我也觉得可以待在那里 这样一来就能睡得好了又想去观察生物了 我有很多做不到的事 现在也有很多 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很感激‘’
三星半,比想象中有意思很多!
女主选角 real 失败。导演你看她跟一生君有一毛线化学反应吗?能放心让她跟一生君物理反应吗?结尾去了太空这个脑洞编剧也是开得很任性了。不过想想,男主这样的人,除了去太空,也没有更合适的安排了,就像小王子,要回他的B612星球,人间配不起他。
莫名其妙地看完了不知所云的片子。
很怕看高橋一生瞪大雙眼扮無邪,倒是奈奈桑的角色寫得妥當也現實,討好觀眾。就當鍛煉自己的腦迴路吧,劇集嘗試讓大家從另一面看待事物與際遇,但還是雞湯。
2集弃,这个剧有一种有趣又无聊的感觉,有趣的点在于观察世界的角度,有些奇思妙想,但是总的剧情就是无聊的,感觉吧,如果整个剧是以男主做为摄像头去记录他眼里的世界,会更好看。现在就是男女主是对照组吧,但是并没有产生很强烈的冲突,没啥火花
剧情本身还是可以,但演员选择上我真的……男主长了一张沧桑脸故意扮天真和假笑看着太别扭了……还有为什么老是突出这种奇怪的人是值得人理解和包容呢……现实中,谁会这么不顾他人感受自私的表现自己的爱好呢,即使有,真的会有人喜欢和理解这样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