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小戏骨红楼梦,惊艳了这个国庆,初读红楼还是初中,对于红楼,理解甚少,但是依然抵挡不了我钟爱它,也许我还不是那么够资格来评说这部作品,但我依然还是想说点什么,仅此而已…… 对于影版《红楼梦》,大制作的87版,10的李少红版,还有观众力捧的小戏骨红楼梦(虽然它篇幅短小,但我觉得它有这个资格和前者并行而论)。
87版在各方面都让后来影视剧无法超越,因后40回为原稿遗失后的续写,大抵有很多不是曹雪芹先生原意,所以87版红楼及它的主创团队在倾力研究后,基本在沿袭作者原意,这版的红楼可以说真正在表达原著的灵魂,而李少红版的铜钱头饰加鬼片视觉效果的红楼,我只能说对于因为文字太多,晦涩难懂而读不下去原著但依然钟爱红楼的人来说,这部电视剧无疑可以当做一部有声小说来看,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最大努力地还原了原著的语言台词,但终归少了灵魂,所以我只当它是部有声小说而已;而小戏骨的红楼梦,抛开演员年龄不看,个人认为它做到了片头的那句话:致敬87版。
小戏骨红楼梦在选角上多参照了87的选角,因为小朋友年纪,阅历的原因,他们不可能像87一样入园培训几年,深入角色内心,但是就凭他们这百分之九十九的神模仿还原经典,我给他们打个满分。
说说角色,对于书中个人最喜欢的黛玉,小戏骨的黛玉简直就是迷你的陈晓旭,乘船投奔贾府时,透过纱帐,倚窗而泣的神态道尽了逝去双亲后,内心的孤苦;进贾府时那种小心翼翼察言观各方脸色的微表情,小神态,甩面瘫瞪眼小花旦们N条街,去看宝钗时和宝玉撞上,以及吃饭时席间那吃醋的小眼神及通过准确拿捏半文言台词表达出来的醋意,竟让人觉得多是可爱呢,唯一觉得美中不足是经典的预示黛玉香消玉殒的葬花情节未免太粗糙,但插曲演唱的葬花吟,算是稍稍弥补了这一遗憾。
而对于另一女主宝钗,大多读红楼的人都不喜传统礼教培养出来且处事圆滑的大家闺秀薛宝钗,更有极端的读者认为她太过心机。
功利点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男士都会选择娶这样一个知书达礼的贤内助,但是她未必会让你拥有爱情。
而小戏骨的宝钗一出场那自带的大家闺秀气质竟是87版的宝钗无法比拟的,李沁版的宝钗更不必说了,尤其元春省亲时宝钗的那身装扮惊艳了所有曾经偏见宝钗的读者们了,通过这版的宝钗的表演,我更多看到的是她的可爱,善良,活泼,多才。
再来说说被众多管理学家当教材研究的王熙凤,不得不说小戏骨中这个角色是这部剧里最成功的角色,邓婕老师饰演的王熙凤那种不怒自威的王者气质让人除了敬佩她的能力外只剩下畏惧,姚笛版无感,对于饰演的角色除了讨厌就是讨厌。
而小戏骨的王熙凤除了出场的那阵尬笑有点出戏,全程表演无尿点。
她的眼睛透着的都是干净,灵动,少了成人版的算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神还原原著凤姐,凤姐接见刘姥姥时的那身装扮和表演,逗刘姥姥时说的的那道茄子的做法,台词功力,试问这些成人小花旦们,谁敢与她较高下,最后贾家落败托孤刘姥姥时的那场哭戏,竟让我忘了她是个孩子,真真儿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被凤姐赏识夸赞的探春,一看就是照着87版选的😜😜,一袭红衣,尽是刚强,演出了判词那句话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协理家务这场戏堪称完美,同时这场戏的配角探春生母一个9岁小姑娘把赵姨娘这个郁郁不得志的“上不了台面”的怨妇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平儿,凤姐的左膀右臂,一个看似无感,实则最聪明,最能干的管理人才,不仅有着宝钗左右逢源,体贴人心的心思,凤姐的果断决绝也承袭不少,那场为了探春训婆子丫头们的戏,神情,台词语气停顿铿锵有力,既替探春解了难立了威,也让大家知道见识了平日里的老好人也是不好惹的,这个演员出场没感觉惊艳,但是是个越看越爱的姑娘…… 贾府姐妹,长姐元春才选凤藻宫,是贾家最兴盛的时期,元春省亲回家时,陈舒宜小姑娘扮演者坐在轿子里,黄色的服饰,和背后轿子布的颜色花纹完美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副画一样美,接见家人时那种不想被封建礼仪束缚,渴望享受片刻天伦之乐的哭戏,完美得达到了批判封建礼教的效果,虽出场时间短,但是一点不输王熙凤的惊艳。
二木头迎春犹如她的外号,木而无存在感,觉得除了出场刷了存在感,但小姑娘气质还是有的;7岁小演员演惜春,胖嘟嘟的婴儿肥莫名戳中萌点,一点也看不出惜春的孤僻,绝情。
最令人惋惜的槛外人妙玉,不可否认小戏骨的妙玉最喜欢,那股清冷高傲的气质,众多版本中最喜欢的一个。
既然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刘姥姥,10岁小孩扮演,年龄差距实在有点大,说话表情略显太过刻意为之,但是一点不掩盖她的光芒,人物形象,动作,语气拿捏的相当不错,游园时被大家捉弄玩乐的那场戏,脑海中总浮现87刘姥姥的影子,除了脸不一样,我觉得表演无可挑剔,最后救巧姐儿时的哭戏,尤其最后那句“乖乖,咱回家去喽”直接把菇凉都带哭了。
剧中另一个老者扮演者陶冰兰扮演的贾母,极度宠爱儿孙,神态满分,哭戏满分,但是少了贾母的精明睿智,这是需要岁月和阅历沉淀的东西,所以依然给小冰兰打满分。
小演员们表演,无论主演,配角,还是主子,丫头,婆子,小厮,演技全程在线,太多了,就不一一赘述了。
受选材限制,好多情节小朋友不能拍摄表演,导演选的这几个情节都是经典情节,180分钟的演绎,以刘姥姥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最后的那个《好了歌》朗诵,每一句都对应一个场景在解释每一句话,应景又应情,好多观众说结尾太过仓促,但是个人觉得在有很多限制的情况下,结尾以一个个片段演绎姑娘们判词结局,已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整体来说,这是87版后唯一可以和87版媲美的红楼,希望小戏骨们快快长大,再凑一园红楼,定是又一个经典。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几天追了小戏骨红楼梦,真是让人出乎意料的好啊!
黛玉完全就是个原版啊,话说曹雪芹的原著中,黛玉进府时,年龄应该就是这么大啊!
宝钗也是演的很大气的样子;宝玉出来时,稍许有点小失望,因为个人感觉不够好看,但是演技弥补了一些;王熙凤和刘姥姥最让我惊喜,王熙凤的眼神真是很让人入戏了;刘姥姥的小人物样子,也是惟妙惟肖。
总之这部小红楼中小演员的演技,比之前那部红楼梦真是更让人信服。
为小演员们打call。
因為看小戲骨紅樓夢(這些孩子真是好看極了,每一個),喜歡上釋小松。
雖然影評都說他演得不好,不過我卻覺得他挺不錯,如果同意寶玉就是個十一二歲,還有點愣頭愣腦的小男孩。
他其實恰如其分。
倒是黛玉和寶釵都太成熟了。
她們是小孩演大人戲,也演得像大人。
唯一於角色有點差距的,是釋小松欠一點貴氣。
那種穩穩的大派和淘氣中帶憨氣,他是有的。
釋小松因為喜歡他,回頭去找他的舊視頻來看。
看到一個,釋小松才六歲時上的綜藝節目。
節目來賓覺得他「太可憐了」,六歲的孩子,媽媽不在身邊。
主持人問:「想媽媽嗎?
」小松說:想。
問他如果跟媽媽打電話,會說什麼?
小松說:「媽媽,你什麼時候來看我?
」主持又問:還會說什麼?
小松回答:「媽媽,你什麼時候來看我?
」又問:還想跟媽媽說什麼?
他還是那回答:「媽媽,你什麼時候來看我?
」六歲的孩子,這當然是心裡話。
也是很誠實的話。
我覺得,孩子可以當著全國觀眾,誠實的說心裡話,就不能說這孩子的教育差到哪裡去。
至少表示家中沒教他說「該說的話」,並且容許他表達真實心情。
「釋小松(本名李思瑤),2006年3月9日出生於新疆庫爾勒市,中國內地男演員。
2009年3月8日李思瑤在第七屆香港國際武術節上,從洪金寶手中接過“亞洲武術小神童獎”、“國際武術節童子功獎”兩項大獎。
2012年8月30日《聰明小空空》在央視熱播,釋小松頻獲好評。
2014年7月19日釋小松被譽為“最美小和尚”[3];同年9月拍攝電視劇《少林小子方世玉》,飾演男一號方世玉。
2015年8月17日釋小松參加真人秀《少林英雄》節目拍攝,倪虹潔贊其“萌男神”。
2016年5月榮獲“亞洲傑出功夫童星”。
2017年10月1日主演電視劇《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首播,飾演賈寶玉。
」(百度百科)從百度百科的介紹上看,當然,這孩子明顯已經成了搖錢樹了。
雖然才11歲。
敢賭大概全家都靠他養。
孩子成了聚寶盆,先不提孩子自身的興趣,作父母的恐怕也很難不讓他把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上面提的節目中,有來賓就說了:要是她,她是捨不得讓孩子離開身邊的。
還說:小孩還小,就替他做了這樣的選擇,對孩子不公平。
沒說出來的潛台詞是什麼,我想大家都多少心裡有數。
主持人也請了釋小松的父親上台,問他有什麼解釋。
小松爸爸解釋不出來,只會說:他們也是不得已。
要再逼下去,小松爸爸大概也就只好認了是他們夫妻貪財,才不顧孩子,把小孩送去少林寺學武成名,拍電影,上節目。
我沒法說來賓看法不對,但是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
小松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兩歲時父母送他去學武練身體,結果一年後,他才三歲,就得了「亞洲武術小神童獎」、和「國際武術節童子功獎」。
這足證這孩子於武術是有天分的。
我們如果在孩子三歲時發現他有音樂天分,舞蹈天分,或者被證實智商特高,是神童。
就除非家裡負擔不起,否則,一定會想辦法栽培這個孩子的。
同理,小松有武術天分,因之父親幫他選了最適合的路,去少林寺習武。
至於後來那些,拍電影,上節目,揚名,賺錢。
絕不是小松爸爸有能力替他安排,也絕不會是小松爸爸的本意。
公平一點說:那是小松自己掙來的。
這孩子就是這麼優秀,藏不住的。
要不,為什麼只出一個釋小松呢?
有一點必須要提:看小松視頻,可以發現他不論上節目拍電影,父親都是一直陪在身邊的。
另外,小戲骨紅樓夢的花絮視頻裡有個小細節,我也是看到第三遍才注意到的。
那是拍花園裡他和其他孩子逗樂「天女散花」一段,他忽然發現手上爬了隻螞蟻。
釋小松和螞蟻
下一個畫面是:小松蹲下來,把螞蟻放生到草叢裡。
小孩子的教育不是「教」出來,而是「看」著學出來的。
看誰呢?
就是看周邊那些大人。
至少,從現在的小松看來,他週邊那些人都不壞。
如果不是他運氣特別好,或許我們可以判斷,小松父親其實對於他上什麼節目,拍什麼戲,其實還是盯著的。
家裡如果出了個天才,用一般的方式去養,有可能是在扼殺他。
而如果不能用傳統方式去教養,讓孩子真正感覺父母愛他,關心他,可能比把孩子整天繫在身邊更重要。
那些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生活,卻完全不稱職的父母親,社會上並不是沒有。
虽然说是模仿87版但是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比87报还要符合我心中的红楼梦因为年龄符合原著,有的小演员颜值比87版的还高,妆容更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古典,现场收音画质更高就连欧阳奋强都开玩笑说比他们演的好希望小演员们大一点比如十三十四岁的时候能够演全本红楼!
另外配角也不容忽视!!
王保善家的 邢夫人 王夫人平儿袭人晴雯...简直活灵活现!!
再上美图小宝钗长相就很像宝钗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演技炸裂!
台词功底尤其好!
小熙凤三角眼,吊梢眉神态,台词都极好!
小熙凤三角眼,吊梢眉神态,台词都极好!
小元春戏不多但元妃省亲那场戏真是演技太赞!
当然戏里面其它演员也很好!
这些演员从五岁(惜春才上幼儿园大班)到十三岁(最大的就是贾政)宝玉也许形象不太足(倒有点像贾环)但是演技也可以整容!
黛玉很美(个人觉得有点像娜扎不太像我想象中的黛玉)探春协理家室,抄家那场戏张力很足!
老夫人,王夫人,赵姨娘,贾政也都活灵活现!
看到后面并不觉得他们是小孩子会跟着剧情同哭同笑小演员们眼泪真是说出就出!
总之这部剧画面精致,现场收音台词不棒读不尴尬 片头曲片尾曲是小演员们唱的连字应该都是小演员们写的!
虽然说是模仿,但是演戏都是从模仿来的而且极其自然!
(也许刘姥姥不太自然,但是考虑到她一个九岁的孩子去模仿一个老人)真是难为剧组了!
那些形神兼备的小演员哪里找来!
今天看完了小戏骨全集,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本以为只是小孩子们的玩票,没想到很走心,意料之外的好。
按理来说,在年龄方面,这才是最贴合原著的一版,大观园里的姑娘们本来就是一群不过十五岁的孩子呀。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阿凤不过十七岁,只是她一贯凌厉张扬有手腕,反而让大家忘了她其实也是个年纪极轻的少女。
黛玉不过六岁,进贾府的年龄有bug,各种说法都有,有说六七岁,有说十二三岁的,六岁嫌小,十三岁嫌大,折中一下十岁,也可以接受。
宝玉要大黛玉一岁,两者年纪相若。
宝钗进贾府时应当是十四岁。
不过李纨倒是要大一些,应该比阿凤还大。
总之在主角宝黛钗的年纪上,小戏骨的确是最符合雪芹原意的一版。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些十岁左右的小朋友年纪虽小,但表演的很有神韵,本来并没有抱什么意外的期望,只是假期无聊,又兼爱极红楼,所以对红楼的各方面消息都很关注,闲来看看,但没想到各方面都很考究。
片头便说了是致敬87,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太聪明也太讨巧了,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超越87,干脆来个cosplay。
演员们的服饰妆容,无不是脱胎87而来,连插曲都是十来岁的小朋友唱的,真是满满的诚意。
我很喜欢的黛玉双目含露欲流,童稚天真,有点婴儿肥,十分可爱,遗憾的是缺少黛玉天生的清愁气质。
三春的同框虽然服色相同,但很明显可以看出谁是谁,迎春温婉,探春大气,惜春尚小,小姑娘们用手帕捂住嘴咯咯笑,很有大家女儿的娇俏矜持之态。
宝钗确实演出了大姐姐的感觉,小戏骨红楼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观众,所以砍掉了所有的感情戏,我们所能看到的宝黛,完全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一派天真,宝钗更是真心的喜欢黛玉,在这版里恐怕没有人敢再说宝钗阴险了吧。
演李纨的小女孩实在很美,宛如一枝小古梅,典雅大方,素淡雅致,简直美如画。
宝玉的演员我不太满意,太呆板了,一点也不淘气。
演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以及贾政这一代人的小朋友,虽然一本正经的故作老成,但又可爱又可敬,看起来并没有违和的感觉,反而很舒服,可能是因为全剧都是由孩子们来参演的吧。
就连87中没有的角色,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也就是板儿的父亲,也表演的十分生动。
真是不知道剧组从哪里找出这么一群灵动的小女孩,灵动,就是灵动,眼波顾盼之间,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间,一言一语之间,都透着未经世事的纯真,这种纯真是无法矫饰的,大观园本就是红楼女儿的青春乐园,和雪芹的原意很契合。
就好像87,王扶林坚持启用新演员,绝不让观众有跳戏之感。
我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小戏骨,因为有红楼的题材才慕名一观,相信很多观众都和我一样,看着小朋友的新面孔,感到更多的是惊喜和意外。
想必不用我挨个介绍,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是谁,是哪个场景了。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完全照搬87,连87受到诟病的地方也模仿了,比如晴雯歌总是作为喜庆气氛的配乐,元春省亲,众芳进大观园,听的我实在一脸黑线,因为87的配乐不当,每次听到晴雯歌我就感觉特别喜庆,有好事发生一样……晴雯我对不住你。
以及小朋友们背台词很明显,很生硬,不够流畅,确实是有“演戏”的感觉,剧本让黛玉哭,黛玉就哭,剧本让黛玉搂住宝钗叫好姐姐,黛玉就按着这么表演,剧本让阿凤笑先闻,阿凤就得夸张的一路笑过来,剧本让探春动怒,探春便怒,当然也不能够太过苛求,小朋友已经是很出色的完成任务了。
所有人物的结局都草草交代在这简短的三十分钟内,难度太大,完成的也不令人甚满意,一个人物顶多几个镜头,不过十几秒,根本无法说明问题,也不足以向没看过红楼原著的小朋友们交代清楚故事结局。
我很爱红楼,自从少女时起读红,便误堕红海,一入大梦,终生不醒,我有一个极深刻,也是极主观的感受是,红楼这样悲凉的一部书,写尽人情冷暖,富贵无常,很容易让人沉迷进去,张爱玲梦魇,俞平伯梦辨,吕启祥梦寻,很多人读进去红楼,便一生也走不出了,而且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红楼的悲剧气氛容易令人消沉,敏感,多思,所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这并不是积极方面的影响,我觉得读一本书太痴迷,不是好事。
红楼非是经历过一番人生苦涩不能读懂,我到现在也不敢说对红楼也多深刻的看法。
不知道这些小朋友们对人物的真正理解有几分,我倒希望她们现在千万不要懂得。
87以来,演戏带给演员们的影响几乎是萦绕终生的,甚至致命,多少人演了这出红楼梦,再也没能走出来。
小戏骨的最后一集真是不忍看下去,她们实在是太小,太脆弱,太美好,本来是鲜妍明媚的一群小姑娘,转眼间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对这群孩子而言真的能够承受的来吗?
看这些孩子们演的红楼梦,忽然就忘了她们都是孩子,脑补着书里面的情节,看着比李少红的好多了,比其他的垃圾剧都好,比如,大情妇,瞄准,还有新梁山伯与祝英台,竟然让祝英台开始爱上了那个马公子,乱弹琴!
好在根本就不看这个垃圾剧!
我看这些孩子们演的很好,有些人给她们打五星也是可以的!
附几张图片,大家看着像是孩子们演的么?
我之前对小孩演红楼梦完全无法接受,所以一直没看。
但前两天碰巧看了以后,真是完全扭转了挂念。
首先制作很精良,服装、场景非常精致,赏心悦目。
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演得都很用心。
在加上经典的配音,好几次看到流泪了。
87版红楼梦虽然是绝世经典,但总觉得林黛玉不如心中想象得那么漂亮。。。
而这次的小林黛玉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得神仙妹妹,太美啦,惊艳!
小演员气质也很像林黛玉,年龄上也与原著接近,这下终于可以理解为啥宝玉那么小就喜欢黛玉了,呵呵。
当然,表演中模仿陈晓旭的痕迹还是较明显的。
刘姥姥是另一个完全令我惊艳的小演员,这么小的孩子能把一个老太太演得活灵活现,不可思议啊,尤其是她骂板儿的时候,太好玩了。
宝钗和湘云的两个演员选得也很好,湘云的长相和表情与87版的神似!
可能是当初邓婕演得太传神,这次的王熙凤一开始看不习惯,但是后面看到她伶牙俐齿的泼辣样子,还是很令人信服的。
宝玉乍一看模样有点令人失望,但是演得还是很不错的。
紫娟也很好,后面骗宝玉那一段看得我好喜欢。
而且紫娟和惜春两个小演员都圆圆脸好可爱:)最有意思的是贾政的扮相和做派都超级像一个中年官老爷,简直神了。
其他演员也都很好,就连片尾的越剧都唱得很棒。
总之看完后感到意外的惊喜,希望终究我们的屏幕不会永远被那些弱智狗血整容剧所占据。
充了会员一口气看完小戏骨们的《红楼梦》,向87版致敬的这版的确一器一物,一言一行都在向经典靠拢,九集的长度压缩重组了很多情节,稍微跳戏但还是为小演员们认真的演绎打call。
被妈妈带着开始看红楼的时候,大概也是小演员们现在的年龄。
最早看的就是87版的电视剧,开始只对剧中大家庭里花一样的姑娘们一起玩耍的热闹场面感兴趣,跟着看的多了也开始好奇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妈妈也算资深红迷,在一张纸上边画关系谱边讲,从初代宁荣二公到后来的众姊妹公子及丫鬟下人,娓娓道来,清晰明了。
后来一起看剧的过程中,又被科普了十二钗判词所指,以及其中人物特点和代表事件,自此激发了对红楼梦的强烈兴趣,终于在中考之后的暑假,将原著一气读完。
后来从未停止对红楼梦的关注。
高中课文有林黛玉进贾府的选段,又进入一次读红楼的高潮。
看电视剧,读原著,看各种分析解读,不再偏激地只爱宝钗的大方得体,认识到黛玉并非只是柔弱小性,她的美实是超凡脱俗的,凤姐固然精明强势,最后也只算得大厦将倾。
宝黛爱情故事主线以外,更多看到的是其他人物的生存抗争。
庶出女儿探春在大家庭是忍辱负重争取地位的的,看似心机的袭人身上其实有很多真实的处世道理。
幼时爱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因其热闹有趣,当时并不懂,刘姥姥这位在大观园丑态百出的村妇,并不只是单纯地被戏弄,她知道怎么做会让太太小姐们开心,便不在乎所谓面子,用自己的傻模样努力地争取到生存资源。
看到有评价说红楼梦这样的话题对十岁的孩子来说太沉重,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足以担起。
我们我也不知道元春是不是理解和贾政间既是父女又是君臣身份的对话,探春斥责赵姨娘的时候是否体会到角色内心的压抑,黛玉把诗稿丢进炭盆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绝望。
个人并不强调要保护童真,一直觉得天真无邪其实只是成年人感到缺失然后加给孩子的标签,有些东西如果孩子可以理解接受,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十二岁开始看红楼,现在近二十岁,在我有限的人生阅历里,每一阶段从红楼梦里读到的东西都不相同。
小戏骨们的表现已是很棒,不知道他们再长大一些后,又会有怎样的体会。
我在听《蒋勋说红楼梦 》时候,经常听到从他口中蹦出“青春”两个字。
好像“青春”对于他自己价值千金,对于《红楼梦》有其他小说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他认为《红楼梦》是唯一一本中国古典青春小说。
没有《三国演义》的纵横捭阖,没有《西游记》的天马行空,没有《水浒传》的江湖恩仇。
《红楼梦》为青春提供了庇护,虽然很快就经不起风吹雨打。
他说:影视剧的红楼梦演员年纪都比原著要大上10岁甚至20岁。
一部青春挽歌嬗变为《梁祝》的成年爱情悲剧。
87版导演王扶林早在《红楼梦二十周聚首》上受朱军采访,他意识到《红楼梦》的主角都是12、3岁年纪。
他只能挑选刚成年的草根,根据年龄最小的主角宝钗张莉为标杆,其他人再化妆把外表年龄往下压。
为什么不找符合原著的演员呢?
十年后在《中国文艺》,王导对红楼梦有新的看法,他表示找来少先队员拍《四大名著》,自己没有信心把握。
童星拍红楼梦要出彩几乎是不可能。
(原话忘记,大概这个意思)
87版红楼梦30年纪念会之际,编剧周岭在接受采访,他一改往日所言,抒发87版红楼梦遗留诸多遗憾,它远远是不完美的,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最后6集仓促结束,自己编写的若干情节来不及搬上电视,因此背锅30年。
本打算在10版红楼梦弥补自己的遗憾,可惜遗憾永远留在80年代。
10版的选员不应该如此,严格来说87版选员也不该如此。
其实他也深知道原著人物的年龄对剧集不相应。
《红楼梦》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恋爱、爱情、婚姻的故事,它更多篇幅写的是小儿女态的青春萌动。
《小戏骨红楼梦》,有人称为mini版红楼梦、儿童版红楼梦。
依我看,删了儿童不宜的情节,贾琏、贾珍、贾蓉、贾蓉等龌龊须眉浊物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除了惜春,石狮子外没几个干净的宁国府也消失了。
贾环、婆子们甚至风流灵巧的晴雯在本剧都没有出现,故事除了个出来闹事的赵姨娘还有最后的抄家没形成多少戏剧冲突。
筛选下来的都是青春岁月静好,所以这部剧确实是PG版红楼梦,姑且看作一本无障碍阅读青少版《红楼梦》。
但是其中几位主角确实是还原原著的本来面目。
“日则同行同坐, 夜则同息同止, 真是言和意顺, 略无参商。
”用这一版的主角年龄去理解原著才不会违和。
用影视剧的人物年龄想象《意绵绵静玉日生香》,真感觉羞羞的。
o(*////▽////*)q
在87版的基础上拍一部非正剧,好处是风险小。
因为87版赋予了整整几代人对红楼梦的审美标准(不理解这句话,请参考孙悟空之于六小龄童、陆树铭之于关羽...),空前的顾问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copy使用(例如上图),还有许多人买账的情怀。
有人质疑这样翻拍只是山寨版。
但是“创新是从模仿开始”,学习书法从描摹名家的字帖开始,学习写作从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和大V开始...特别对于一群没有基础的小学生,模仿是最好的学习。
何况,《小戏骨》还补拍了几处87版所没有的情节。
在刘姥姥造访荣国府前就由87版没有出现的好吃赖做的狗儿道出前因。
还有宝玉与黛玉论诗,螃蟹宴作诗...把部分文艺片诗意段补上。
这些情节没有可模仿的,考研小戏骨的演技。
小戏骨栏目没有声势浩大的海选,在暑假默默地抽出时间拍摄。
观众到临近上映才知道有一部《小戏骨》,低期望经常带来惊喜。
以下非理性吹一波小戏骨的表现。
黛玉周漾玥 刚刚过了10岁生日。
面颊有点婴儿肥,但是瑕不掩瑜。
一双含泪目,眼泪要来便来,梨花带雨,君见犹怜。
小黛玉的服饰、发型、姿态对陈晓旭的模仿痕迹较重。
用帕子遮掩笑容是陈黛玉的特色,因为陈黛玉笑起来会暴露牙齿,导演就要求使用帕子遮掩,又展现黛玉的含蓄。
这一点小黛玉学过来。
在薛宝钗审林黛玉的一回,小黛玉眼神表演跟陈晓旭几乎一样。
作为最多人心中最”理想“的黛玉,起码周漾玥在模仿陈晓旭已经有9分的神似。
惜春的扮演者崔傲菲儿,是10后。
拍戏的时候还在上幼儿园大班,“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迎、探、惜三姐妹站在一处,形成清楚的身高“排列组合”,从黛玉与三人的身高可以知道她们的年龄孰大孰小。
可惜除了探春外,迎春与惜春发挥机会不多。
敏探春除宿弊一回,87版东方闻樱用力过火,可能导演汲取教训矫枉过正,小探春未能表现足够的气势与杀伐决断。
李纨孙伊雯10岁,李纨是除了宝钗之外最令我眼前一亮的角色。
没有一个影视版本的李纨能与之媲美。
87版灭绝师太孙梦泉的李纨年纪打扮像中年少妇。
这个李纨的造型要称赞化妆师。
小李纨的发髻、淡素的衣服非常符合一位守贞的寡妇人设。
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女只能淡妆素抹,不禁使人心生怜悯。
所以说《小戏骨》靠抄袭是不妥当的。
她们没有全盘接受87版,而是在87版的基础上扬弃创新。
王熙凤郭飞歌10岁。
她的眼神会说话,透露着凤哥儿的精明与势利。
王熙凤的丹凤眼,柳叶眉都挂在脸上!
让人讨厌不来啊!
继续为造型师,化妆师点赞!
看过她的采访,说话溜得很,笑的没心没肺,再拍戏前已经看过3遍红楼梦。
她自己说第一次略读,第二次细读,第三遍再细细细细地读。
网友都说她长着一张凤姐的嘴。
贾母、刘姥姥、王夫人可谓本剧的金牌配角。
王夫人钟奕儿此前拍过几部《小戏骨》系列,是小戏骨中的老戏骨。
意想不到的是,刘姥姥的扮演者罗熙怡竟然是个女孩子的。
一个十岁的女孩有勇气豁出去扮演滑稽的角色。
还是她妈妈推荐演刘姥姥的,妈妈认为自己的闺女像刘姥姥...不过,罗熙怡没有因为小伙伴都演侯门淑女而沮丧,她很欣赏刘姥姥知恩图报的大德,在演出期间一样尽心尽力。
最后表白我最爱的小宝钗
这张GIF在微博大量转发,圈粉无数 。
我忍不住要再发一遍啊!
《小戏骨》没有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但是小宝钗一些不经意的眼神使人觉得小姑凉肚子内留着计策。
原著粉看了gif都肯定这位就是宝姐姐。
网友认为她与87版宝钗气质神似,还在张莉微博下调侃是不是她的女儿。
12岁的小宝钗钟熠璠,展示给大家什么叫大家闺秀,识大体,顾大局,人情练达。
她比其他演员大2,3岁,所以在其他演员面前有姐姐范。
也使人理解为什么宝姐姐在黛玉、宝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里面显得有“心机”。
因为她是集体里的大姐姐。
她是高一的中学生,其他人还只是小学生、初中生。
偏心地说,我认为宝钗的颜值、演技、气质...综合素质是小戏骨里是最佳,有明日影星的潜力。
87版宝玉、平儿光临参观指导
故事结尾,以《好了歌注》回忆杀结束。
拍摄也宣告杀青,小戏骨恋恋不舍告别,她们的红楼梦也结束了。
一部《小戏骨红楼梦》是对87版《红楼梦》30周年最美好的纪念礼物。
87版宝钗张莉为小戏骨点赞。
大宝钗在微博上关注了好几位小戏骨,人到中年的她,远远望去10岁的小宝钗、小黛玉会不会回想20岁的自己也拥有过的青春岁月?
高中选修文科要求读红楼,当时可以说全班都到了痴迷的程度了,连一字一句我们都仔细琢磨讨论。
尤记得和邻桌看到黛玉进京不过六七岁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原来我们看的都是一些小屁孩的故事。
当时还开玩笑说,以后发财了,就从全国找几个长的好看又会演戏的小孩子,按原著年龄再拍一版红楼。
前几天看见小戏骨版红楼的预告照,我突然想起这事了,于是决定不妨去看看。
这一看,真把我惊着了。
原本看红楼说钗黛仪态如何如何,我是不信的,一个小孩能有啥好看的。
可小戏骨生生演出来了,一开场漾漾在船上的的那泪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活脱脱就是小林黛玉。
还有宝儿出场的那一抬眼,就是大家闺秀,就是薛宝钗。
还有凤姐,李纨,探春,湘云,袭人,平儿,王夫人,紫鹃等等,都是一水的美人坯子,真是颜狗的世界,太幸福了。
演技就更不要提了,每人对角色的把握都不错,即使是只有几场戏份的小配角,演技都不是盖的。
虽然能看出有模仿87版的影子,但也倒可爱。
就只看王熙凤给刘姥姥讲茄子是怎么做的那一大段台词,就秒杀一大批小花。
语速快,台词难,咬字清晰,竟然语调还把握的特别好,真是天生做演员的料。
相较之下,有些流量吐字不清楚,挡住字幕就是嗯嗯唧唧根本听不清楚;有些全靠配音来撑,死背台词没有情感变化;有些普通话都不过关,还有方言土音;更有些,干脆就做个数字小姐,这些人看了这位小凤姐的表演难道不惭愧?
拍戏时是炎夏,孩子们都受了不少苦,但各自都完成的非常出色。
看的出来幕后工作人员也都尽心尽力,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小戏骨版红楼是成功的,观众从未奢求更多,好的服道化,好的导演,好的改编。
好的演员,好的表演,你们已经做到了。
最后私心表白小宝钗,呜呜呜,太好看了,想偷孩子,图源自网络,侵删。
至于么。。。。
爆燈!!林黛玉真的有那麼一瞬間我就以為就是她了!還有王熙鳳!!!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這種名著的,哈哈哈,就喜歡小孩子演的,我還看的下去,雖然表演痕跡很明顯,但是小孩子嘛,我看最大的才13歲,已經很不錯了,不能強求他們加入自己的理解。很滿意,相當滿意了!
其实我觉得这类节目不应该在做下去了。小演员其实大多在模仿,他们并没有成长到他们所演绎的角色的心理年龄。这并不是表演。
演得真不错,服装妆容眼神模仿地很像,但是,让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演成人,除了让人感叹模仿得不错,拍这个又有什么意义呢?
翻拍的完全一样,没有用心在表演
长得不错,但一直在出戏,好尴尬,尤其看到老祖宗画个黑脸贴了白眉毛的扮相,我简直想笑。。
看了一半弃 看来我这个人真的对所有电视剧都无感
别演
孩子带有大人世界中的那些“杂质”。孩子终究是孩子,没有足够的阅历去塑造大人的角色,就算演出来也是生搬硬套,就像提线木偶,其实是有人在操纵他们来满足台下的观众而已。况且,“小戏骨”这个不是演戏,而是一板一眼的模仿87。孩子成了大人争权夺利的工具,这个系列可笑至极。
很好看啊,演的都非常好。尤其是那个演宝钗的小姑娘,真漂亮,有气质。喜欢他们。
不推荐拍。这就是大人们拿孩子们取乐的另一种方式。你以为这是cosplay呢?过家家也要看剧本呢。有些台词剧情,根本不适合孩子去讲去演绎,不是说没有情色镜头的就不用分级了。
一部cosplay大戏
原以为一群10岁左右的小演员来演红楼梦会显得很滑稽,但没想到竟毫无违和感,小演员们演技到位,服装妆容、场景搭建、道具使用也很用心,是一部难得的电视剧良心作品。我以前没看过红楼梦,也是借这部9集的电视剧对红楼梦构筑一个初步的认识吧。
小孩子系列太奇怪了
不喜欢这种硬拗的作品,炒作比剧更成功
说实话开始看到好多的好评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没想到的是真的低估孩子的演技了,很不错
惊死我了… 宝钗太好看了吧我的天喜欢死她了而且配音简直TAT 演黛玉的这个妹妹我原是见过的 参加过好多节目,这里演得,神还原… 贾母凤姐儿也是,元春也好喜欢!为这个系列的用心程度 抱拳三鞠躬
后生可畏。每个孩子演得都很棒。
虽然是致敬87版,但整体质量已经远超87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