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央视热播电视剧《冰雪尖刀连》第16一17集之感言:钢七连余部在连长伍千里和指导员梅生的带领下,在冰冻的长津湖中冒着美军飞机轰炸扫射的危险向死鹰岭阵地方向前进,途中解救了被美军陆战一师围困的志愿军某部三连余部,与三连余部一起奋勇突围,英勇杀敌,三连余部奉命执行炸毁美军陆战一师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七连余部奉命向死鹰岭高地发起冲锋;志愿军某连指战员冻成冰雕,手持武器,坚守阵地,感天动地……该剧激情演绎志愿军指战员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铁血军魂和报国情怀,充分展示志愿军指战员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让广大观众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
观看该剧已成为本人近期每晚生活中必看之剧,近十余天来,坚持每晚追剧之后都即兴写下观剧之感言。
图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剧照,由于其战争场景动作太快,遗憾一些精彩战斗剧照抓拍不清楚,这里发上的剧照大多为静态图片,特此说明。
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生活保障物资极度缺乏,在零下40摄氏度极端恶劣的战场环境中穿插行军,七连指战员们在长津湖战役中身着单薄棉衣,吃炒面、啃土豆、斗严寒;走在前面的五连指战员由于缺乏防冻经验,不少战士冻伤了手脚,他们告诉七连战士们千万不要脱鞋,要注意保护手脚,防止冻伤。
志愿军指战员与武装到牙齿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机械化美军奋勇作战。
在敌我武器装备对比如此悬殊,严寒冰冻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坦然面对,勇于战斗,敢于冲锋,善于坚守,没有一个人后退,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因为战士们知道他们身后,就是可爱的祖国,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是家国重任,是保家卫国的伟大使命。
剧情拖沓俗套,文戏狗血。
地痞流氓熊孩子,万里简直是无恶不作的二世祖,为了叛逆作恶而作恶。
前十几集的重头戏都给了万里,哪怕是个傻子,进队伍的第一件事也得是学会遵守纪律。
动不动溜号,动不动掉队,动不动惹事,没有一个教他军规军纪。
烂俗的流氓刺头叛逆少年建奇功,违反纪律才是正解套路,瓦解我军思想工作作用。
看到第六集,只想把编剧和导演拖出来问问,占着主流媒体,消费着黄金时段,你们到底做得怎么样啊?
剧情拖沓,台词干瘪,演员做作,你们对得起这段历史吗?
对得起先烈们吗?
欺负观众没看过兄弟连?
算了!
劳资把麦克风交给诸葛先生: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编剧,我们也算是世交了,以前我经常和你爷爷下象棋。
有一次,你爷爷只剩下一个象,我只剩下一个士。
于是,我提议让象和士都过河,你爷爷答应了。
你爷爷就用他的象象我,我就用士士你爷爷。
你爷爷又用他的象象我,我就又用士士你爷爷。
你爷爷象我,我士你爷爷。
知乎上有个标题叫“如何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走出来”,回答里有很多人走不出来,包括演这部剧的人。
2007年第一次看《士兵突击》,之后很久藏在心里喜欢,不敢重温。
两年后《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听到好评,却不敢去看,怕它抢走《士兵突击》的白月光位置,怕原班演员不再是我固执地认定的初见模样。
2021年初在家,不知怎么点开《士兵突击》,一发不可收,一个周末刷完剧,才发现十几年前并没有看懂它,如今看懂了,也仍然中毒过深。
但《士兵突击》终究是清且浅的成长思考,人在现世,故事不沉重,对话能当段子听来放松,人物也可爱得紧,明知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但也愿意乐在其中。
这样的抵抗力,是不可能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抽离出来的吧?
虽然我还是没有看,因为它的评分比《士兵》还要高,因为关于它如何剖析生存、人性、国民性、小人物与活着、历史与真实、存在与虚无的剧评在豆瓣那么亮眼,而后者正是多年来我关注的文学主题。
仅凭《士兵》那么精致的人物对话和饱满的形象,我就能够想到编剧能把人性雕刻到怎样入骨三分的地步,还有他想要表达的更具魔力的现实与历史。
有一个回答说,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再看一遍《士兵》,会感到被治愈。
但如果顺序反了,会感到非常虐、抑郁,抽离不出来……所以我不敢看,只好藏着掖着想着躲着……《士兵》是刻骨铭心的初恋,《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约就是让人殉情的苦恋。
可命运弄人,他们出现的时间反了,他们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慌乱不已、无所适从,以至于每个入戏的人都在劫难逃,包括编剧本人。
时间,轻轻松松同所有人开着巨大的玩笑。
然后,《冬与狮》来了。
“冬”与“狮”,这不相干的字眼、难以同时自然存活的季节和动物,是否寓言着时间带来的错乱和无常?
官宣里写明是钢七连之初的战事,演员也是原班人马,我当然好奇会不会有高城的父辈或祖辈,长相相似的一家人由同一个人饰演该多有趣;会不会有高城对许三多怒吼出的灵魂七连的具体情节,编剧在十几年前的偶尔伏笔如今献世,该是极其难写的一段吧?
兰晓龙太喜欢倒叙插叙了,是看多了《百年孤独》还是《追忆逝水年华》?
正确的顺序难道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冬与狮》—《士兵》”么?
从历史到现实,从残酷到治愈……尽管我也觉得这“太过天真”,尽管这不是编剧能控制的,不然在这流量化碎片化拒绝深度思考的虚浮现世,又怎会有人反复想着同一些人和同一些事?
不过是妄想从看过的剧里抽离出来,却不想只能是以毒攻毒。
好在《士兵》的选角也充满象征意味,能想到的剧里主要人物后来的命运与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相去不远。
想想这四维的人物、历史和空间,对入戏太深的理想主义者以毒攻毒终于见效了。
2021.9.16 更新《冬与狮》尚未播出,我也没看,所以这篇算不得数,只是重温《士兵突击》的感慨。
后来看了《团长》原著和剧,非常好。
这篇许久未更新,等有时间了专门写一篇。
2021.10.18 更新上周看了《长津湖》,很失望。
也看到有卖《冬与狮》的书,说是《长津湖》原著,没有买。
不知电视剧会拍成什么样,希望不会如电影那般。
人一生很难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尤其是在中国上世纪,温饱尚且成为头等大事,哪有闲情逸致搞爱好,于是很多这两年冒出头来的导演都不是电影科班出身,比如路阳、比如郭帆,好像都是学工科,为的都是先糊口再说。
现如今有钱了,孩子想干什么,家长不说倾家荡产支持,至少保证闯荡失败回来,有吃有住,不至于流落街头,这就够了。
于是很多艺术家就诞生了,在电影方面也是如此,爱好电影、投身电影才能拍出好片,以为只想着赚钱,最多就是拍蹭热点的流水线制作,甚至排泄什么自己都不知道,不过也无所谓,只要赚钱就好了。
佟大为当年拍过一部《狙击手》,因为是感兴趣的题材,所以随手拖了几集,没想到一下就看到了片中盗用《风语者》炮击的镜头,这种做法就如同在吃饭时吃到了苍蝇一样恶心。
也许导演和制片不在意,反正赚钱就好,认为观众看不出来。
除了没有职业道德之外,最重要的的就是说明他们不是真心喜欢影视工作的,只要是喜欢电影的人,是不会看不出来的。
十几年过去了《冰雪尖刀连》再一次挑战影视爱好者的底线,第一集字幕出完,开片不到4分钟,在志愿军冒着美军飞机轰炸渡江的镜头后面就接上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诺曼底海滩登陆美军在海水中挣扎中弹的场景。
这是在中央一台播出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审核通过在黄金时间向全世界播放,属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的项目,换句话说纳税人是出了钱的。
不知道导演和制片是觉得这片子拍出来不会放,还是观众眼瞎看不出来。
今时今日,我们有真正爱好影视工作的年轻人,为什么还要资金和项目交给一个孤身一人在国内赚钱的老头呢?
作为从事影视工作一辈子的人,如果他看过成品,不会看不出来的这么明显的疏漏。
合理的推测是,这部片子在拍摄、剪辑、后期制作很可能都是外包给影视外行干的,如此敷衍才能解释片子开头的漏洞。
既然不在其位,为什么要做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为了名,央视大戏他导过多部;为了钱,似乎人家也不缺钱;只能说是接到了上级交付的任务,不得不去。
为什么要交给他呢,这就不好说也不能说了。
拿国家的钱,一点不上心,纯粹就是摸鱼混日子,是不是只参加一下开机仪式剪个彩就撒手不管了,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查一下片子的主创人员,也许在高墙里踩缝纫机的演员就有导演和制片作工友了,逢年过节搞个活动,编演人才都有了。
真是越说越生气,为什么我们的影视作品总会出现这种老鼠屎恶心人呢?
不是水平不行而是态度问题,网络电影资金少,但爱好电影的人一样很投入的去拍,比如《羔羊游戏》几乎没有一处优点,但演员和导演却尽了全力,至少态度端正,想拍一部好片,本事不济,演技稚嫩可以慢慢磨炼,只要一直努力,总有一天会拍出合格的电影,再说了,人家也没花国家的钱。
PS:2023年国内电影票房必将创造历史,蹭热度的《冰雪尖刀连》只会是过眼云烟,被恶心的观众多看几遍《长津湖》洗洗眼,也就算了,不然能怎么样,只希望未来不再有此类事情发生。
从昨天开始惊奇的发现多了很多无脑五星和四星评价,评价内容几乎一致,像是复读机。
而且时间点整齐划一,都是别人的上班时间和娱乐时间,再早或再晚就没有这些“好评”了。
总结来看就是差评评的各有千秋,好评评的似曾相识。
看看12号首播时的评价,都是连夜追更看的宝儿(按时间排序查看,下同):
再看看昨天水军下午开始上班时间的评价一下子全是好评:
看看水军22点快下班睡觉了,还在持续输出:
然后就是过了22点后水军终于下班睡觉了,评价回归正常:
整个大写的无语。
最后也看看被“抬上”热门的两条好评,是不是相当 déjà vu。
原本是张黎➕兰编,激动的我以为我最爱的大明王朝➕团长制作团队梦幻联动了后来改成康导+兰编,我以为康兰复婚了,又激动了半天现在改成高希希➕联合编剧算了,我祝他成功吧 期待值:希希➖20,琼琼-30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兰编➕康导➕段奕宏➕张译组合吗,译哥没演长津湖我就很遗憾了
导演怎么和当初的不一样了,康导,兰小龙呢,他俩绝配,期待他俩很久了,结果导演换人了初步判断这剧6分还我康洪雷导演,张国强,段奕宏,邢佳栋……钢七连还我康洪雷导演,张国强,段奕宏,邢佳栋还我康洪雷导演,张国强,段奕宏,邢佳栋还我康洪雷导演,张国强,段奕宏,邢佳栋还我康洪雷导演,张国强,段奕宏,邢佳栋还我康洪雷导演,张国强,段奕宏,邢佳栋还我康洪雷导演,张国强,段奕宏,邢佳栋
观看央视热播《冰雪尖刀连》第18一19集之感言:钢七连余部在连长伍千里和指导员梅生的带领下,善于夜战,敢打敢拼,英勇杀敌,一举夺取了美军死鹰岭高地;但美军利用飞机狂轰乱炸、利用优势兵力和优势武器又占领了死鹰岭高地;钢七连指战员再次夜战,不怕牺牲,发起冲锋,又重新夺取了死鹰岭高地。
此时,团部通讯员快马传来命令:七连执行炸毁美军陆战一师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的任务。
此前一连、三连余部指战员为炸桥先后英勇牺牲,七连留下一位三排长带领十余名战士坚守死鹰岭高地,连长和指导员带领剩下的30多名战士向水门桥方向前进……志愿军指战员这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仇敌忾、英勇杀敌、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无疑让广大观众的心灵受到震撼、教益和启迪。
此组图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剧照,由于其战争场景动作太快,遗憾一些精彩战斗剧照抓拍不清楚,这里发上的剧照大多为静态图片,特此说明。
高稀,你超级高水平
一集弃剧,三观尽毁!高希希这是咋了?五万里这么个大小伙子,欺负老百姓+殴打解放军,这是淘气?就说先抑后扬,也不能这么无厘头吧?
看过原著觉得剧版伍万里改编还不错啊,演员演得也挺生动的,第一集挺抓眼球的啊,可以观望,目前看完第一集还挺想看后面剧情的。
全连100多人,说来说去都在说他弟弟,就没别的事了。而且这弟弟还超烦人
伍万里被拍成一混混
看了十分钟,差点以为是10年前拍的电视剧,这么一比,长津湖可以拿奥斯卡的程度,离谱
不知道为什么评论区到处都是差评,我从开播到现在一直追,这么说吧——开头几集确实拉,拉到了二仙桥。但是等到了在火车那段戏,我又开始慢慢沉浸下去了,最后到了朝鲜,我真的开始喜欢上这部剧了。个人觉得比电影版好多了,至少内容多了,战争场面多了,人物刻画的时间多了,我相信导演是真的想把它拍好的。最后,特别喜欢剧中的一句话:“这里没有和平,我们过江去拿!”
节奏太慢了,昏昏欲睡,男女感情线多余,目前为止,千里老娘演技最佳第六七集改观不少,继续观望
一星送给当年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导演啥都不是,建议退圈。
把M16自行高炮拍出了九二式重机枪的感觉。现实案例中,两辆M16交替开火就能在五分钟内歼灭一个营。
啥玩意
抗美援朝题材用了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
“懂事”的千里以为打最后一小仗就带着弟弟去历练让小霸王磨磨心性,却没想到是那么艰难困苦的战争,如果知道结局,不知道心里是啥滋味。
看到出来的海报就觉得审美堪忧,顿觉不妙——我忽然有点想哭了,“总会有人年轻着,他们太年轻,而我已然苍老”这句话对粉丝也一样
为啥追逐戏里总要把路人的菜啊,东西啊,扔的到处都是来凸显主角活泼?可是这是1950年吧,什么生活啊!
受不了了,给我看晕过去了,高希希果然没让人失望
看到封面想看。。。点进来高希希。。。你麻痹都7集了伍万里还在抓野鸡斗野猪犯贱呢?傻逼剧本14集傻逼到无语了。。。吃了18集。。。锅不能高希希一个人背
这题材能抄美国电影素材(还抄不明白)+插刀教教主主演,真是贱透了,简直是对英雄历史的亵渎。
咱就是说看到第一集这样,超级失望,不想再看下去,唯一期待地就是以后会有专业的军事博主和影评人来吐槽这个作品。要想拍神剧的话何必糟蹋兰的剧本呢,在这之前我们看的可是《士兵突击》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啥?如果导演的定位是一部体现战争残酷、志愿军勇猛善战艰苦顽强,外加军属的坚强与大局观,还有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慷慨解囊积极支援战斗的伟大作品;一部彰显时代精神和用于启发和鼓励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灵魂史诗。那么,又脏又穷恶霸混混配痴情美女不要;军人在驻地和妇女偷摸搞男女关系不要;军人看到老百姓打架不劝架先看会热闹不要。要看,看到战争结束之后的希望与生机,也看到祖国成立之初的贫穷与艰辛;看到人民眼中对和平的期待,看到战士眼中对故土的热爱。你我深知你所要描绘的是历史上一群多么伟大的人,要认真哦😢。
兰师 钱难赚屎难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