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剩快跑》这电视剧的名字,起得很“接地气”。
一开始,差点因为这个剧名,给劝退了。
我单纯就是把它当搞笑剧看,结果正片出乎意料的让人“上头”。
虽然说不上是制作特别精良的水平,但是剧情内容和演员的演技,都有挺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蒋龙在该剧,可以说是真正扛起了男一号的大梁。
蒋龙饰演的狗剩,有一个特别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建瓦房,娶杏儿。
该剧的导演和编剧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让观众和狗剩一样,都心心念念等着杏儿。
杏儿的选角也特别的成功,“白月光”的人设,已经成功立起来了,甚至可以说是观众的“白月光”。
狗剩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娶杏儿当老婆。
该剧用一种很喜剧的方式,来呈现狗剩攒“老婆本”的过程。
只不过,狗剩跟以往的电视剧不同,他是一个真正的“小人物”。
他不是从一开始,就有信仰,就有伟大的理想。
他去当兵就是单纯想要挣那4个大洋,然后用钱去盖房子,最后娶老婆。
狗剩的身世,说起来也蛮可怜的,在乱世和饥荒的社会背景下,他失去了双亲,被老王家收留。
所以说,他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
尽管他的养母对他还不错,可终究不是亲妈,对待上还是有区别的。
王毛要被人带走,老王夫妇是拼了命要保住亲儿子。
可是,狗剩真要被抓走了,他们也就意思拦一下,不会真的拼命。
狗剩想要娶老婆,听起来好像很肤浅。
表面上看,他只是喜欢杏儿的美貌,他就是在村里挑了一个最好看的女孩。
一个男主角的理想,比起以往那些打江山和闯江湖的英雄,狗剩似乎有点小家子气了,怎么只贪恋儿女情长。
实际上,他娶杏儿,还有一层更重要的理由,就是想拥有一个真正的家。
有的人,需要用一生来治愈他的童年。
狗剩的伤痛,就是没有归属感。
他只有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家,他才能真正从孤儿的身份脱离出来。
狗剩严格说起来,就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人。
狗剩都不能算是他的名字,而是一个“称呼”。
狗剩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由于学识和见识有限,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在我们肯定知道,当初只有保“大家”,才能守护好“小家”。
可是,狗剩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们都是在底层苟活的普通人,平时维护小家都得用尽全力,根本没有办法,去想什么远大理想。
狗剩一开始遇到的军队,也都是伪军的水平。
伪军给他灌输的思想,也是以利益为主,每个人都习惯了搜刮钱财,从上而下的贪。
狗剩曾经也以为,所有的军队,都是这个样子。
所以,他当时当“逃兵”,并没有负罪感,也觉得是理所当然了。
他甚至用入伍的钱,还有“抚恤金”,去盖他的小房子。
总之,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他当时的做法。
狗剩真正的改变,是当他进入到新四军开始。
后面的剧情我还没有看,但是估计很多人看前面的剧情,都会猜测狗剩和杏儿是BE的结局。
杏儿注定只能是狗剩的“白月光”,杏儿的容貌,如果是在和平年代,那就是非常大的优势。
可是,她偏偏生在了战乱的年代,剧情已经够手下留情了。
如果按照真实的情况,以杨三的身份,早就把杏儿娶到手了。
狗剩前期就是性格太急躁,他以为自己选择的路,是最快最好走的。
实际上,他选的路,是最慢最不好走的。
他如果加入新四军,或许还可以有一线生机。
倘若是真的按照他原先的猜想,跟杏儿结婚过日子。
实际上,也不会太顺利。
鬼子只要进村,别说杏儿这么漂亮,不管男女老少都难逃一死。
总之,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你建好自己的小家,可能没啥大问题。
可是,在当时动乱不堪的年代,他可能辛辛苦苦建好的小房子,就会被鬼子烧毁推平。
这个战总要有人来打,如果狗剩不愿意加入抗战队伍,那他后面就只有挨打的份。
狗剩和杏儿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们可能就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只可惜,他们生活的年代,没有办法让他们过上安生日子。
狗剩以为自己可以有得选,可残酷的现实,让他最终没得选。
这部剧就是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男主狗剩连娶老婆,都能成为一件令他奢望的事情。
准确来讲,我想给打七分。
相比于那些恶心偶像剧,至少是部合格线以上的作品,还是部少有的喜剧作品。
优点很突出,选角很好,这帮喜剧演员没让人失望,基本全员演技在线,蒋龙的机灵,杨三的呆坏,侯七和他小舅子坏的可爱,其他演员杏简直是白月光本光了,唐玉龙太有军人气质了。
宋玉桃开始我觉得演的有点过,看下去发现不能怪她,这角色设置的本来就不讨喜。
没发挥好的属于大锁,指导员这个角色他可能像塑造成唐僧那种啰嗦感+我d宣传人员,但是明显感觉他乃至剧组对我d不是太理解,浮于表面。
本剧最大的硬伤就是剧情,本身《我不是王毛》是个挺讨喜的小故事,既有喜剧的荒诞,又有家国情怀,可惜如果想扩展成电视剧确实有些单薄,加上导演可能想将三段从军更好的联系到一起,导致只能续写。
而续写出来的剧情太赶了,突兀、不合逻辑的地方太多了,别的不多说了,就说两点:1.剧里的日本人、反派们也太讲道理了,居然允许治下的老百姓屡次冲击政府,最后数落日本人罪行,居然才几条人命,吉野那么好色居然没有到处奸淫妇女,居然没有想到迫害新四军的家人乃至村子;2.剧组对我d理解太浅薄了,导致关于我d宣传部分显得空洞乏味。
奔着大学生群演去看的剧,狗剩征兵到从伪军队伍逃出来这段还可以,有搞笑的地方,也有吸引我看下去的情节,但是十集之后越看越差。
蒋龙和史策不太适合当主演,尤其是蒋龙,狗剩和杏儿的感情戏部分让我非常不适,杏儿很美,衬得狗剩更配不上她,别说杏儿爹不同意了,作为观众的我也不同意,王毛都比他顺眼帅气。
影视剧演员颜值还是挺重要的,要么有颜,要么有忽略颜值的演技,否则就是在难为观众。
史策的人设太差了,我对她一喜的喜欢都快被这个疯癫角色耗没了。
抗日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正视战争,不讲现实,只去吹嘘我党的英勇神武,真的看不下去。
走抗日喜剧路线,可以参考《鬼子来了》,这部就很成功,有笑有泪,中国农民的善良,日本鬼子的残忍,战争的残酷都体现出来了,战争片不一定非要拍作战部队,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切入,客观讲述事实才是王道,大道理和政治思想也没必要在台词中体现,观众都能感受到的。
以电视剧来说,这部剧无疑是不合格的。
1.剧情杂乱,这部剧的剪辑甚至连剧情重点都搞不明白,把细节全部遗漏,比如辫子爷死后,桃子和狗剩三个人从驻地跑出来要把辫子爷的尸体带回安葬,结果中了日本人的计,结果法海战死,他俩被俘,随后在押运途中被救出,然后这条剧情线就没有了,辫子爷的尸体就留给日本人了,法海白白牺牲,桃子以后也不说她爷爷的事情了,最后一战,狗剩带队从东边强攻吸引火力,杨三带队从南边偷偷进去炸物资,占据点,画面一转,杨三一个人直接摸到伪军人群里面了,两句话把这群贪生怕死的伪军给说反水,回去就和日本人刚正面去了,杨三带的队伍呢?
他一个人怎么摸到火力点的,这些细节也不交代了,更离谱的是画面又一转,狗剩也一个人摸进来了,外面的机枪阵地还没拔掉呢,大部队都被一挺机枪堵在墙下面了,他怎么进来的?
他都进来了为什么不带几个人进来?
这种剧情方面严重的不合理简直太多了。
2.演员方面,相比现在绝大部分的流量剧和偶像剧里面的当红顶流,这部剧里面演员的演技毫无疑问的优秀,尤其是杨三和孬孩这两个角色,演员的表现自然,随意,台词功底扎实,只有狗剩和桃子,蒋龙和史策的演技也不错,但他们演的太过于明显了,我也不是专业人士,说不出什么专业名词,但多看几集之后,他们俩角色割裂感相当严重,尤其是杏儿被日本人杀害后,感觉蒋龙演技彻底下线,大部分时间都木着一张脸,无悲无喜。
这部剧如果能有个45集以上,我相信他会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目前最大的缺点就是集数太短,一些需要交代的剧情直接省略了,导致后半段太快了,很多镜头都衔接不上,而且增加了许多无用的镜头,如杨三接手炎皇部队后买枪,几十把长枪,几十把短枪,还有十挺轻机枪,这部剧的战斗场面的兵力其实就只有两个加强连和小日本的两个营,这个火力已经非常强大了,结果这些武器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把这两集删了也完全没影响。
真正优秀的是这部剧的营销,一个大学生暑假实习的话题,直接把他顶上了这个不属于他的高度。
狗剩快跑真的给我哭完了 喜中带悲又带喜 角度切入的真好 抗日片准确来说是电视剧 说实在的完整的没看过一部 所以不太了解抗日剧的故事铺垫 也不知道狗剩快跑这种算不算是普遍 下一步准备看更受好评的电影版我不是王毛了 但我真的想夸 狗剩快跑从只想安身立命守住一亩三分地的小人物入手 从对侵略毫无概念到志愿加入抗日队伍 这种段落式铺垫细节处描写更能够让观众共情 体会到那个年头刚经历日军暴行的民众转变的心路历程 让先辈们义无反顾的冲锋陷阵更加更加血肉化动机化合理化 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 而不是提到抗日片只会刻板的觉得大家就是因为洗脑就采取“送死”这种模式和编程 很多思想都是无师自通 正因在特定环境遭遇特定事件 所以思想会高度一致 恰逢时势造英雄 有太阳而已 没有小家哪来大家 理解我们的牺牲 本剧就是更着眼个人动机和根源吧 属于抗日初期 当然我肯定要声明肯定有好多抗日片主打战略 在大家都有共同敌人的前提下的冲锋陷阵或许没有动机铺垫 但也是因为抗日时期不同 还有一个细节我想强调下 就是虽然知道狗剩会在白月光被残害后思想觉悟 但惊喜的是其实在杏儿离世前 狗剩思想就有所改变 精神面貌确实不一样了 这样子描写更有利于对比不同队伍的治理风格 只能想到一句话就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而且这样子设计也不至于套路化 是人格独立的塑造 只不过遗憾的是 这段内容可能碍于篇幅没有更细致的铺垫 我认为对于这部片子 这种转折是有必要再刻画鲜明的 其次就是人物塑造的一点都不死板 没有手撕鬼子这种爽片剧情出现 也没有因涉及我兔就高深莫测 不敢涉及传道或全然一副说教样 即使是指导员这种负责思想工作 传统意义上严肃挂的人物 作为狗剩思想转变重要枢纽的人物 也没有全然脸谱化 反而是一个可爱的同志 平日里啰啰嗦嗦打起仗来又有一种猛男做派 真的怪可爱的 人物也都有血有肉 全员演技都很好 不得不说即使是配角 演技都出奇的好 狗剩他干爹真的演活了 几个微不足道的不足想说下 方言其实可以再普及一下 尤其是大姐的角色 跟大举叔都是一辈的人 生活也都在一起 乡土味儿可以再浓一点 再多接点地气 说方言的人越多越好 还有就是桃儿人物塑造的出发点(特指专拉狗剩做思想工作怒其不争的行为)也可可以再编的完美一点 例如她不止争取狗剩一个进步青年 不过现在理想+异性吸引的buff倒也能说得通 只是在狗剩有白月光的前提下 她动机不足的行为会不讨巧 等写完之后看了下好多热门影评 说类似小品 很尴尬等等 其实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一点上面完了说 就是除去抗日 也就是若是未发生侵华 咱们老百姓不就是乐乐呵呵打打闹闹的样貌吗 谁愿意苦大仇深的抛头颅撒热血啊 那不纯傻逼吗 因此允许部分抗日剧喜剧起来 无论是什么背景下 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景是不变的 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是不容丢失的 因果关系不会倒置 不是因为是抗日所以严肃所以不能搞笑 而是娱乐搞笑的背景下发生了严肃的事
电影版《我不是王毛》拍摄于2016年,不管是导演的表现手法,还是故事的流畅性,还是演员的演绎,都无可挑剔,不管是王大治的表面憨厚内心精明,还是罗京民老先生演绎的农村小商人的自私狭隘,还是汉奸赵三的自私、虚伪,但人性未泯,都是表现鲜活,而且服装道具都符合当时的时代和历史背景。
王大治破了边的布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反观8年后的这个导演翻拍的电视剧版,看了一集,第一反应:什么玩意!!!!!
上线前一顿炒作,什么笑得肚子疼,当真是自己不害臊,居然还跟民兵葛二蛋比,真是不知道愁!
打眼一看,这导演的拍摄水平,不就是网络上拿手机段子的水平吗?
拍摄机位,人物角度那叫一个别扭,服化道那叫一个垃圾,没有喜剧效果,不知所谓的音效音乐,这都什么玩意。
尤其是选角色,主角狗剩,哪一点像农村人?
演个城市打工崽还差不多,时髦的齐刘海,相对于电影版王大治的蓬头垢面来说,简直就是城市白领;到哪都戴着一尘不染的李宇春当初拍电影的同款棉帽子,本来电影里挺好笑的桥段,拿来抄袭也就罢了,居然演不出电影里面的效果,添加了很多无脑剧情,军阀队伍里一个新兵,就敢怒怼副连长长官,长官居然贱到一点不生气,这部电视剧看了两集就一个感想,糟蹋经典,洗钱神作
本来看到这剧是有期待的,毕竟是很喜欢一喜的演员的,那会儿天天追,每期都很期待。
但是!
拍电视剧真就不一样感觉了,而且还是央8?
为什么就这水平,没水军捧我能接受,一堆五星我真按压不足反叛的心了。
这剧一开始本来就是打算一个年前下饭剧,不带脑看的剧。
但没想到剧情是如此的狗血,第一集还行,我还跟着乐了,越来越不对劲,说不上来的小品感。
虽然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但也看过好剧,对比一下今年的狂飙,漫长的季节,再看这剧打五星的我是真难受。
本来可以轻松看的,但既然这么多五星那就得好好推敲一下了。
蒋龙演技还行,但确实还是不够出彩,相反觉得孬孩,杨三更自然。
女主的演技真的让我尬住了,开场的唱戏,好像放飞自我,演的奇奇怪怪,笑容都凝固了;还有杏儿,很水灵,我看也是中戏的。
但这不仅仅是戏份少,台词都没几句!
好几次我怀疑这是个哑巴,这就是个花瓶。
女性角色没一个出彩的,还不如秦海璐呢。
服道化更是扯,棚拍一样,一点年代感没有,去玩个密室估计也就这水平。
主要是这剧,中规中矩的,哪来这么多水军,真是难受😣
春节档最需要一部剧情欢快、风格诙谐、老少皆宜的年代剧,让老人找回话语权,让年轻人找到新奇感,让孩子找到参与感,全家一起“电视团建”。
今年大家不用再抓耳挠腮为怎样找到一部符合所有人口味的老剧而头疼了,因为正在热播的《狗剩快跑》就是最好的选择。
1、诙谐的叙事风格,老少皆宜《狗剩快跑》,光听名字就知道这部剧的风格了。
而且电视剧一开篇,就带着浓浓的喜剧色彩。
在少林寺呆了十年的狗剩回家,不走正门却翻墙头,而心智不全的王毛还帮着狗剩翻自家墙头,结果因为一块地瓜,两个人闹翻了脸。
随后剧情展开,狗剩在少林寺学了十年,结果却给想大开眼界的乡亲们表演了“挑水舞”。
他坦诚自己少林寺十年只会挑水,转眼一手拍碎八仙桌,成为老王集的传奇人物。
狗剩跟女主的初次相遇也拍得很有趣。
狗剩帮养父王大举送酒,恰好遇见正在义演的宋玉桃。
宋玉桃一眼看上狗剩,调都唱跑了。
而后两个人再次相遇,居然是在厕所,狗剩不仅没能上成厕所还当着众人的面尿了裤子。
导演采用了“怼脸”和“局部特写”的拍摄手法。
比如王毛娘跟小翠娘两个人的对手戏,王毛娘在讲当年自己做媳妇时被欺负的经历时,导演就来回变换镜头,一会怼着王毛娘的脸拍,一会怼着小翠娘的脸拍,一会又是拍摄小翠娘的手部动作特写,还有王毛娘的眼部特写。
这样的拍摄手法,非常考验演技,而实力派演员的演绎非常到位,让画面更有喜感。
还用音乐来加强喜剧风格的。
狗剩与杨三那场追赶戏用了方言说唱,超级欢快的音乐加上有趣的歌词,让剧情更加欢乐。
《狗剩快跑》虽然是年代传奇抗战剧,但是导演却选择了更贴近生活的小切口,取材于历史现实的荒诞,笑点十足。
在过年的欢乐氛围里,一家老小围着电视剧笑出欢乐,岂不美哉?
2、回家的情感表达,戳中人心团圆是春节的主旋律,而《狗剩快跑》中的狗剩,心中始终有“家”的牵绊,也是因为对“家”的不舍与眷恋,才让他逐步成长,心中有了“国”。
十年的少林生涯,没有让狗剩忘记回家。
即便那只是他养父母的家,可是他早就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根”。
第一次当兵,狗剩装死躲过一劫,他首先想要的就是跑回家。
回家干啥?
当然是挣钱盖房娶杏儿。
于是他兴冲冲买地、买原料,最后发现还是缺钱,于是又想去当兵。
第二次当兵,他受连长委托去办事,中途还特意要回一趟家。
狗剩说,他当兵就是想赚钱,赚够了钱,他就跑。
当宋玉桃告诉他苗春来要当汉奸,想让他跟自己一起跑的时候,他拒绝了,因为他只想回家。
在外工作不顺心了,就只想回家。
狗剩多次偷跑回家的场景,可不就是我们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的真实写照吗?
过年回家,是中国人永远的情结。
好不容易相聚的我们,看到狗剩为了团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是不是为我们增添了更多的仪式感?
3、讨喜的演员人设,增加趣味一部剧,想要适合全家看,那必须有讨喜的演员。
《狗剩快跑》在演员阵容的选择上,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看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人都发现了,《狗剩快跑》堪称一喜人团建,蒋龙领衔男一号,史策领衔女一号,蒋易、叶浏、宋木子也都是主演。
他们演起喜剧来,轻松自然,看点十足。
蒋龙以独特的喜剧天赋和细腻的演技,将狗剩的傻气与真挚演绎得淋漓尽致,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处死他那一段,他的情绪从淡定到害怕,层层渲染,最后劫后余生,堪称高光。
史策也没让大家失望,宋玉桃的笑点浑然天成,不矫揉造作,剧里她为了气苗春来这个色鬼,特意挽着唐玉龙的胳膊扭着屁股走路,自然又好笑的表演给这个角色增分不少。
实力派老戏骨的加盟是亮点。
饰演王毛娘的秦海璐,从《红高粱》到《白鹿原》,年代剧绝对是她“王炸区”,剧里送狗剩当兵时的哭戏堪称教科书;饰演马县长的尤勇智,硬是把一个汉奸县长演得深入人心;饰演辫子爷的刘佩琦,塑造的年代人物没有不出彩的,在剧里他一出场气势就出来了;饰演王大举的李梦男,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人设让人忍俊不禁,但后面跟日军拼命的行为又自带泪点。
另外,还有饰演杏儿的王和,妥妥的新人演员,虽然略有青涩,但她演出了杏儿内向羞涩、不声不响的人物特质,也算一大惊喜。
总体而言,《狗剩快跑》最适合在这个传统的佳节里,全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通过笑声与泪水共同回味中国人民的抗战岁月,感受家国情怀的温暖。
快和家人们一起来追这部充满笑料与温情的春节喜剧吧!
当狗剩开始盖新房时,我忍不住翻看了影版,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会烧掉新房,为什么会和杏儿躺在油菜花地里。
当一切证实了我的猜想后,再在剧版看到杏儿死时心绪平静许多,也有一丝庆幸她没有受辱。
但到这里,影版已接近尾声,但剧版还有1/4的内容,这之后的剧情就开始一言难尽了,怎么跟你形容呢,就好像影版乌丸莲耶灭了毛利侦探事务所,次日工藤新一潜入黑衣组织和乌丸莲耶同归于尽,剧版乌丸莲耶杀了毛利兰,第二天灰原哀让工藤新一好好吃饭……啧……好…… 相较影版,剧版叙事更平缓一些,喜剧色彩更重一些,能让人笑出来的点更多一些。
也可能喜人本身就自带一些笑点,比如宋玉桃这个角色可能本身不那么讨喜,但是有时史策的一些语气就会让我莫名发笑。
还有就是片头的……应该是皮影戏吧,很有趣,其实倒不觉得那个人物有多像蒋龙,但莫名觉得剧里蒋龙的小眼睛很像那个皮影人物亦或是其他哪个卡通漫画之类的人物,以前还真没觉得像的。
全片比较被震撼到的场景有两个,一个是辫子爷从削发到就义,他的从容不迫慷慨激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个是毛小二的牺牲,因为他应该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他单纯正直、质朴善良又勇敢无畏,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去形容我想我会用“可爱”,私以为郝汉塑造得非常棒,看过影版后本以为他不会死的。
他提着炸药包冲出去的那一刻,在电视机前躺着的我一下子就坐了起来。
剧集的最后军队在小路上行进着,狗剩祭拜杏儿后向爹娘各行了一个军礼,也随队离开了。
那一幕突然想起《隋唐英雄》主题曲《真英雄》中的一句词——“收拾旧山河,再出发”。
最后附上辫子爷就义前写的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倭寇出边关。
只愿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改自 徐锡麟《出塞》
前面当个喜剧看,很欢快活泼,越往后面越沉重,越神剧的感觉,虎头蛇尾白月光的杀伤力真的是巨大的,青梅竹马的感情,多么美好,最后稀里糊涂的死了,真的是虐死人了,但是剧情逐渐走向神剧的意思- - - - -选角感觉还是很地道,但是老是觉得拍的有点神剧- - - - -学习点:灵活,主动,积极,好好生活
前面还算凑合着,后面整的什么玩意?后面喜剧不是喜剧,战争不像战争,整一个雷剧。
一群喜剧人,但至少认真做了。
二蒋演技一亮,史策一言难尽,杏儿我的白月光。女性角色依然定位的如此不堪,经典电影就怕加一些自以为是的理解,此片做到了。
搞这么一群人干嘛?剧情迷惑,演技就差在脸上写我在演戏四个字了。倍速看都忍不了的垃圾产物。
看了两集,看不下去了,原因就仨字:不好看。其实我这个人对一部剧的要求真的很低,你服化道差也好,演员演技不行也好,只要你这剧情说得过去让我觉得挺好看的,哪怕漏洞百出,我都能看下去,你连剧本层面都做不好还谈啥呢?故意不让他上厕所让他尿裤子,编剧导演是不是觉得这一幕拍出来特好玩,观众都要笑死了?尬死了好不好。完全冲着一喜几个演员来看的,但实在挺无聊一剧,太无聊了。
和我不是王毛完全不同。突然觉得电影版很优秀了。还有一些热评是刷出来的吗?谁管这些演员是从哪里来的啊。你喜欢就去他们来的地方去刷啊。看个电视剧竟然还得先做演员的粉丝。不知道哪些是真的愚蠢还是损坏。
我不是王毛剧版,部队喜剧,奶奶爱看
烂片
必须记一笔。。。把两看守拍晕救了新四军然后跑回家没事这事剧情逻辑不管了?吃了17集
轻松的狗剩,沉重的战争
不好玩
惊喜是杏儿 刘佩琦 秦海璐 ,一喜那帮人是真出戏也就叶浏可以
蠢哭,一集都看不下去。史策怎么接这么烂的剧。
为有牺牲多壮志
有点意思
浪费了喜剧大赛的各位,那么多的角色都敌不过一个王大治。
以为是个搞笑片 后面看的眼泪汪汪 破防
不好笑
你说是个喜剧吧,它也不搞笑,你说是个抗战剧吧,剧情却处处是硬伤,每次逃跑都往家里跑,生怕别人抓不到他,用全员降智来衬托主角。看了几集弃剧了,可惜了蒋龙这大好青年。
史策的演技有待磨练 哭戏太出戏了 蒋龙的山根真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