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剧情:外星人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世界。
50年后,,让人类的精神和自由消亡。
创造新一代的人类。
新人类飞了。
又过了80年,地球的人类都没了——因为外星人让人类无法繁衍。
地球炸了。
剧终。
谈谈我的理解吧。
就是一个比外星人更高级的未知生命体(剧里说是宇宙的意识?
)需要一个星球的能量,在漫长的时间里“招安”了星球的文明,同时演化出新人类。
他们貌似不是邪恶的,毕竟他们让地球生命可以延续下去——因为保留了人类的种子(那些新人类),还有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把生命打包运完母星)、最后就是吸取了星球的能量,终结了星球。
很喜欢原著小说,突然发现拍成剧了,带着深深的期待看完,然而实在是很失望啊,男主的感情戏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肤浅而无必要,各种情结设置放在小说成书的年代是合理的,然而放在现代漏洞满满,突出了“终结”,“童年”却只剩下浅显的外壳,宗教戏大大加强然而并不出彩,甚至愚蠢,整体最大的感觉就是肤浅。
说自视清高的不知道到底是谁自视清高,静下心来又怎能对这些肤浅的解读熟视无睹?
批评可能太过了,然而原著粉实在接受不能。
《童年的终结》是美国科幻频道(Syfy)在2015年12月播出的电视剧,根据阿瑟·克拉克的同名经典小说改编。
一、彩蛋
第一集开头,年幼的迈洛·罗德里克斯(Milo Rodericks)在吃早饭时,家里电视机播放的是科幻频道在2004年播出的电视剧《银河战星》(Battlestar Galactica)。
里基·斯托姆格伦(Ricky Stormgren)在成为超主(Overlord)和人类之间的联络人前,对镇里的居民说超主“没有打掉自由女神像的脑袋”(haven't zapped the head off the Statue of Liberty yet)。
这句台词是向2008年的怪兽片《科洛弗档案》(Cloverfield)致敬。
斯托姆格伦的扮演者迈克·沃格尔(Mike Vogel)自己就在《科洛弗档案》里饰演了贾森·霍金斯(Jason Hawkins)。
在《科洛弗档案》里,大怪兽打掉了自由女神像的脑袋。
在第二集的私人聚会里,鲁珀特·博伊斯(Rupert Boyce)对汤米·格雷格森(Tommy Greggson)说他会在展厅里看到“狮虎熊”(lions and tigers and bears)。
“狮虎熊”最早出自1939年的奇幻电影《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用来指代未知的恐怖掠食者,后来成为经典科幻小说《海伯利安四部曲》(Hyperion Cantos)里的强大外星人代名词。
《海伯利安四部曲》是一套向英国诗人约翰·济慈致敬的作品。
联想到之前蕾切尔·大阪(Rachel Osaka)称迈洛·罗德里克斯在谈论济慈,因此可以认为这里的“狮虎熊”就是对《海伯利安四部曲》的致敬。
值得注意的是,《海伯利安四部曲》和《童年的终结》一样,都表现了人类进化出意识共享的能力,只不过《海伯利安四部曲》里的人类依然有个性,而《童年的终结》里的人类没有个性了。
二、与原著小说的区别
小说最早出版于1953年,当时故事起始于二十世纪晚期。
小说在1990年再版时,阿瑟·克拉克把故事的起始时间改成了二十一世纪初。
电视剧沿用了小说第二版的起始时间。
电视剧把大部分小说人物的名字都改了,但姓氏没变。
电视剧里的里基·斯托姆格伦(Ricky Stormgren)、雨果·温赖特(Hugo Wainwright)、迈洛·罗德里克斯(Milo Rodericks)、杰克·格雷格森(Jake Greggson)、埃米·格雷格森(Amy Greggson)和汤米·格雷格森(Tommy Greggson)在小说里分别叫里吉(Rikki)、亚历山大(Alexander)、简(Jan)、乔治(George)、琼(Jean)和杰弗里(Jeffrey)。
只有两个主要人物名字没变:格雷格森夫妇的女儿在小说和电视剧里都叫珍妮弗(Jennifer);有超主参加的私人聚会的主人在小说和电视剧里都叫鲁珀特·博伊斯(Rupert Boyce)。
不算罗德里克斯的八十年太空旅行,小说和电视剧的时间跨度差异极大。
小说故事前后长达一百多年,斯托姆格伦与罗德里克斯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罗德里克斯不可能见证超主的到来。
而电视剧的时间跨度似乎只有二十多年,所有人都是一个时代的人。
小说里有两个有趣的情节没有被电视剧提到:超主(Overlord)刚到地球一个月就禁止了西班牙的斗牛运动;某个大国企图用核导弹攻击邻国首都上空的超主飞船,但导弹在靠近飞船时神秘消失。
小说里的卡列伦(Karellen)是在抵达地球六天后通过无线电介绍自己的,而不是在抵达当天通过每个人脑中的至爱。
在小说里,斯托姆格伦是联合国秘书长,不是美国中西部的农民。
超主来到地球时,他55岁,然后当了五年超主和人类的联络人,最后因为秘书长任期届满而退休。
他至少活到90岁。
小说没有提到他的私生活和死亡。
他也没有出现在小说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在电视剧里,斯托姆格伦纠正了卡列伦的英语语法错误。
其实在小说里,卡列伦的英语非常完美,甚至比斯托姆格伦说得还好。
在小说里,绑架斯托姆格伦的是自由团(Freedom League)里的极端派,与自由团领袖温赖特完全无关。
自由团极端派对斯托姆格伦很客气,审问也是秘密的,没有全球直播。
斯托姆格伦被绑架的原因是自由团极端派希望渗透进卡列伦的飞船,看清他的真面目。
虽然斯托姆格伦被卡列伦解救了出来,但这件事反而促使他亲自去想办法弄清卡列伦的真面目。
在小说里,斯托姆格伦在试图看清镜子后面卡列伦的真面目前,得到了联合国科学局负责人皮埃尔·杜瓦尔(Pierre Duval)的协助。
但最后他也只看到镜子后面的一张空椅子。
而电视剧虽然没有明示,但暗示斯托姆格伦看清了卡列伦的真面目。
在小说里,超主公开自己的真面目是在降临地球50年后,而不是电视剧里的15年后。
在小说里,超主虽然能忍受地球的阳光和空气,但不是很适应,因此在户外需要戴墨镜和气筒。
小说里的超主都长得一模一样,但电视剧能明显看出不同超主的相貌差异。
佩雷塔·琼斯(Peretta Jones)完全是电视剧原创的人物,小说里没有,所以卡列伦在小说里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在小说里,鲁珀特·博伊斯是一个交友广泛的兽医,依靠超主的设备在非洲草原上为动物治病。
他不是什么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对拜访超主的母星也没兴趣。
他有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因此吸引了超主拉沙维拉克(Rashaverak)的到来。
博伊斯举行私人聚会的原因是他和一个叫马娅(Maia)的美女结婚了。
参加他们婚宴的超主是拉沙维拉克,不是卡列伦。
罗德里克斯是马娅的弟弟,也就是博伊斯的小舅子,不是博伊斯的下属。
在小说里,博伊斯在婚宴的最后邀请了不少宾客玩通灵板(Ouija board),而不是只有琼一个人。
通灵板也是博伊斯自己找的,不是超主给的。
事实上,当时乔治和琼还没结婚,琼更没怀孕。
但是,琼未来的孩子以琼为渠道,逆时间给通灵板传递信息。
当罗德里克斯问通灵板超主来自哪里时,通灵板回答“NGS 549672”。
接着琼晕倒,游戏结束。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拉沙维拉克都在一旁观察,没有进行任何干预。
在小说里,格雷格森夫妇是在移居新雅典后才发现孩子们的异象的。
儿子杰弗里一开始很配合医生的治疗,没有对父母表现出任何敌意,甚至把自己去过的星球都告诉了父母,对自己的“进化”也没感到任何不适。
珍妮弗大部分时间只是躺在床上主动吸收能量,不是儿童们的领袖。
小说里没有杰里·霍尔克罗斯(Jerry Hallcross)这个人物,新雅典的原子弹爆炸似乎是当地集体意志的结果。
在小说里,罗德里克斯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而在电视剧里,他父母亲都是黑人,而且似乎是家中独子。
小说里没有介绍罗德里克斯的童年,也没有提到他有女朋友。
在小说里,他还是大学生,没有毕业。
他想去超主星球纯粹是因为太空探索欲,而不是想去探究孩子们进化的原因。
事实上他启程时根本不知道孩子们的“进化”。
帮助他上天的人是沙利文教授(Professor Sullivan),不是他的女朋友。
他躲藏的地方是在鲸鱼标本的肚子里,而不是在巨型乌贼的旁边。
在小说里,罗德里克斯在见到温达腾(Vindarten)之前,先后在超主的飞船、卫星和行星上待了好几天。
由于其他超主都不懂英语,因此没办法和他交流。
温达腾承包了电视剧里所有的笑点,其实在小说里,比较幽默的是卡列伦。
在小说里,超主的行星(NGS 549672)没有名字,而且也不是超主的母星,只是超主的殖民地之一。
在小说里,罗德里克斯是在回到地球后才知道超智(Overmind)的,更没有和超智交流。
在超主的行星,温达腾故意向他隐瞒了超智的事。
在小说里,罗德里克斯看到许多意识已经连在一起的孩子在改变地球和月球,而不是只有珍妮弗一个人。
在小说的最后,罗德里克斯并没有向卡列伦提出保留人类文化遗迹的要求。
最后,推荐没有读过原著的朋友读一读原著。
原著篇幅不长,通俗易懂。
能都英文原版最好,读不了原版,推荐读读客2018年的译本。
先前网上流传的译本错漏太多了。
可能是小说写得早,或者是拍的集数太少,剧中总有一些部分感觉唐突与难以合理,但这些还是掩盖不了本剧的光芒。
个人觉得宗教色彩极为浓厚,或者可以说就是在探讨谁才是神。
卡列伦恶魔的形象总是隐约暗示着观众,原来恶魔也不过是神的奴仆,不禁让人深感人的脆弱与无助。
唯有一支不停播放的曲子才证明了人类文明存在的痕迹。
作者通过此篇告诉人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信仰,心怀希望,否则人类将无比脆弱。
先回答一些看到的问题。
首先让没有读过原著的朋友了解一点,原著发表于1953年,原著没有什么政治隐喻,把超智比喻成共产主义那只是观影者自己yy的而已。
原著原文说明在超主的管制下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君主制,独裁制,各类政体和意识形态都能够完美运行并且适应这社会需求。
其次,关于超主长得像恶魔这个事情,首先原著中超主并不像恶魔,有点类似但不太相同,原著的超主是长羽毛的。
其次原著中踢到早期宗教祭祀中,人们偶尔触碰到了这种精神链接,就会相互连通,而这种精神连接是超越时空的,时间的规律可以被打破,这就是远古先知能看到未来超主的样子的原因。
其他一些东西在下文中尽量谈到。
首先,在1953年,人类甚至还没有登月,而阿瑟克拉克的小说却已经开始探讨生命进化的终点。
这里纠正一部分观众的观点,认为超主其实就是借着进化人类的名义屠杀,如果这么想,说明你太狭隘了。
如果你真的喜欢科学,喜欢科幻,更热爱哲学,你应该了解到一种情况,生命的智慧差距,或者进化差距,给人带来的,将不是外星人,而是,物种上的差别。
这一点,我很喜欢用刘慈欣的一部短片小说《赡养人类》中的部分内容来阐释。
如果把人分成梁群,其中一群受到优质教育,那么这群人只是比另一群人懂得多,知识广而已,但是如果,在小说中,社会出现了直接将知识植入大脑的技术,而此技术价格高昂,只有富人支付得起,于是,富人都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学会许多语言,知识,进而从智力水平上得到了进化,而这是穷人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的,自然没有办法融入富人所交流的圈子,这个过程加剧了贫富独立,富人的高等智慧圈子,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而这些,对于没有得到智力改造的穷人而言是完全不能理解的,这就像你没有办法让一只狗听懂交响乐。
于是,富人和穷人就进化成了不同的……物种。
说了这么多,想说明什么呢,在这部电影中,至少在这个世界观下,生命的进化终点是思维意识的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意识融合,成为超智,这种观念,对于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读者,都太先进了,这个差距,不是你比我聪明的差距,而是你是比我更高等的物种。
这种进化理论对于有血有肉有物质实体的人是不能接受的。
甚至于,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就像狗没办法听懂交响乐!
但是反过来思索,无论小说和电影的这个构架是否是正确的,但至少,我们没有办法证明科学的道路就一定是正确的,科技是否会有尽头,甚至于,还是一个小孩子的人类是否能妥善利用好科学这把威力无比的手枪,如果用不好,科技滥用的苦果我们也多少正在承受一些,我相信观众知道这将是怎样的灾难!
我们没有办法语言科技的终点,因为我们还是孩子,人类从工业时代开始科技爆炸式发展,可是说到底,对于浩淼的宇宙,我们也只是像盲人一样,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所以,武断的说,超主只是滥用力量, 故意导致人类毁灭这样的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我们甚至不能确定物质的真正本质,现代最热门的超弦理论,也依然有其不完善的地方。
我们也不知道,思维意识是否可以脱离肉体和物质存在,我们甚至不能弄清,意识,到底是什么。
总之,我们不理解,不代表就是错的,我们不能接受,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放弃自己固有的思维,我想这也是作者设定只让孩子得到进化的原因,成人认知完善,思维容易固守。
而孩子却最有创造力。
有一些原著的细节,我觉得电影应该有却没有,例如人类对超主的飞船试射核弹,核弹却没有爆炸,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特别喜欢这个情节,原著部分内容也跟核危机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不过美剧改编剧本后的年代,核不扩散已经成为了国际共识,人类早已渡过了最大的核战争危机(小说创作时正是冷战军备竞赛,核武器危机的时代。
作者这么写也是理所当然。
)另一个地方有观众提到,就是超主在读书的一个情节,我觉得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
当然,诚如很多观众所说,这部剧爱情戏份加的有点多,对于如此宏大的题材,显得有些狭隘。
不过为了收视率的商业化改动,也就忍忍。
总的来说,原著所表达的东西太深厚,生命的终极形态,反乌托邦思想,对于战争,社会,宗教,哲学的思考,太多太多,都是电视剧很难表现的,对导演和编剧的功底有相当深厚的要求。
我建议观众大致看一看就好,然后去看原著。
真正体验原著要表现的那种恢弘大气的生命探索。
先回顾下剧情,本剧共3集,每集不到80分钟,相当于其它美剧的6集。
第1集主要是超主降临,将地球改造成共产主义乌托邦,按需分配。
第2集高开低走,神神叨叨的,主要是超智利用地球女性产仔。
(超主的恶魔形象暗示了结尾,诱惑人类,给人类甜头,最后再毁灭人类)第3集则是尾声,孩子全部升天,意识跟超智融为一体,超智完成繁殖。
而地球能量被吸干而爆炸。
(话说太阳恒星能量才大,行星的能量要少很多啊)西方20世纪初和中期,反乌托邦的小说非常多,本片的设定算是比较新颖,然而实际观感有点高开低走,另外60多年后观看很多违和。
1、剧集外星人的阴谋主要是让地球人不育,把最后的孩子带走。
50年代是婴儿潮时代,作者绝对想不到后面发达国家出生率大幅下滑,很多人并不想生孩子,而现在中国甚至很多人结不起婚,更别提生孩子了。
2、剧集里面描述外星人阻止地球人继续发展科学,科学死亡。
既然战争,饥荒,贫穷,不平等,环境污染都解决了,也不需要发展科技了。
但是很显然,科技发展跟这些并不冲突,比如现在人类对于环境污染确实能力还很弱,但是饥荒和贫穷明显是社会制度问题,而跟科技无关。
就好比现在中国房子足够远超14亿人居住,但是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租在别人的多套房子里面,支付很大的房租不说,也不想自己的房子那么自由。
就算外星人要共产主义作为停止科学研究的筹码,也就对中下层有吸引力,对于顶层来说,不但没有吸引力甚至倒退了,除非外星人武力逼迫,但是看剧集里面外星人一直都比较友好,所以肯定不能阻止富人和科学家继续科学发展。
3、关于不工作不赚钱的设定。
50年代的人果然想当然,现在都2021年了,人工智能仍然没有突破。
就按照当初的苏联和我们中国来说,虽然是计划经济,但是每个人仍要劳动,挣工资,然后还要凭票购买。
而计划体制下生产能力不足,每个人都缺乏物质。
即使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不考虑贫富差距问题。
小说和剧集仍然将这里一笔带过,很大的一个生产和分配问题没有具体描述。
首先农业,工业,建筑业必须要有人去做,这些商品要生产。
然后三产,交通,医疗教育是必须。
分配也是很大的问题,可以看到人类几千年来觉悟高的始终是少数,我们的首富在2020年仍然能喊出996是福报,既违反劳动法也没有道德。
而现在田园女拳也是越演愈烈。
这样的一个社会你们能指望,很高比例的一部分人,美国25%,中国50%,去从事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不拿工资光生产,而每个人都不贪婪而只是按照必须去要求物质?
西方这块一些福利还不错的国家已经算比较现实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是人工贵,你只要是上班,做什么收入都不会太低,足够买房和生活。
上学,看病,养孩子政府都会补贴。
4、关于文化的设定。
剧集里面提到文化艺术荒废了。
按照超智集体意识可能确实会这样。
但是大人们没有集体意识啊。
另外难道乌托邦共产主义了,人们就没有文化和艺术追求了吗?
反倒是现在欧美的各种ZZZQ,国内的正能量,限制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5、关于极端宗教的设定。
剧集第2集宗教女的事,以前只是觉得YSL比较极端,但是看了本剧,包括像尼古拉斯凯奇的《异教徒》等跟宗教有关的,发现基督教也是蛮极端的。
反正是很讨厌那个女宗教女,虽然颜值可能是剧里最好看的。
6、补充个例子大刘短篇小说,人和吞噬者,应该是这个名字,讲的是外星人恐龙族把地球人养的很好,到70岁吃掉,99.9%的人都接受并且过的很快乐,只有男主等少数人在抗争。
话说人生幸福70年死掉和不幸能不能活到70岁,你选哪个呢?
搞不明白这种立意题材的怎么会被大众接受的 , 外星人来了 明目张胆的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期间利用的所有手段只能总结成一个词就是欺骗 , 总是在每个阶段的最后强迫人类接受无法选择的结果 . 这样看来那个反抗组织才是唯一的正能量. 最后连星球都给你炸了 ! 这是何等的魔鬼 ! 我就问问那些个 哲学君,进化君, 别说文明了,就连你存在的痕迹都抹干净了, 你们的哲学,进化之类的理论是不是也需要重新定义了 ? 超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替人类决定未来的权力源自于什么 ? 这个问题可以在地球的结局中获得很清晰的答案,嗯,对的 那些地球的其他动物植物其他生物为什么也要一同被灭绝 ? 你不是说你只要人类进化吗 ?其他低等生命就该集体GG?这是个绝大的问题啊, 那个去撒旦星逛了一圈回来的黑哥们也没想到,竟然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如此片名就应该改了啊 , The death of the last Idiot 是不是更合适点 ? 有个重点是实锤的,就是所谓超智已经这么干了N多回了,"改造"了无数的文明 ! 天哪, oh my god (虽然他俩都已经被炸了) !! 这是个恐怖的故事 ! 讲的是撒旦降临地球 一通忽悠拐走我们的孩子,最后连同我们的母球一波收走的故事. 恐怖的是撒旦只是它们的仆从,它们是谁我们连毛都摸不到......... 还有更恐怖的吗?? 有 ! 给颗糖你吃,给你讲个故事,你就被拐走了,哪怕前路就是灭亡 ! 这种烂套路 一旦换个包装我们每每就会失去警惕心 , 这,是最恐怖的 !
本来不想写这部电视的剧评,但是这几天回答了很多问题,还是整理整理写一篇首先最主要的,就是电视在改编的时候,或许编剧就把“童年”的意义理解错了,所以才反复在剧中提到孩子们——“他们像所有孩子们一样离开了你们”——“你们也应该像父母一样放手”这是超智对米洛说的,也是编剧自己对“童年”的理解。
其实原著作者很可能是将人类的初级阶段比作“童年”阶段,而进化后的孩子才是“成年”阶段,当人类的下一代终于进化,上一代的人们作为童年阶段就终结了,下一代的孩子们成熟起来,融入了宇宙超智的大怀抱之中,和超智融合为一体。
就像孩子长大了(进化),终于离开童年时的世界(地球),走入人群当中(超智),迎来自己人生(进化历程)的新阶段,这就是所谓的“童年的终结”。
有人说科技的尽头就是神学,这部电视也好,原著也好确实带着浓厚的玄学色彩,但不是基督教人格化的神学,不是救世主,不是三位一体论,不是什么神迹,而更接近于道家的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应运而生,是唯一,也是所有,可分离,也不可分离。
最近看《摩诃婆罗多》中《薄伽梵歌》一段,也有和“超智”接近的“无上我”理论,代表世间诸谛,存在于一切万物之中。
在西方,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神学论,也是类似的概念。
说到了神迹,剧中有一个调侃的话题,EP1中Ricky和Ellie在家中烛光晚餐,Ellie说“这真不错,只有他们俩,还有外面五千人”。
Ricky说“也许一会给他们送点面包和鱼去,他们会喜欢的”。
这里是用上了《马太福音》中“五饼二鱼”的典故,传说耶稣当年用五饼二鱼掰开分给五千人,众人吃饱剩下的还装满十二个篮子的神迹故事(此处的loaves应该翻译成面饼,字幕组很明显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直译成了面包)。
剧中Ricky和Ellie以此调侃外面的人,虽然遗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却仍然用传统的宗教方式,在膜拜超主。
有人问为什么超主要毁灭地球,不是被毁灭,剧中有说是吸收融合,其他星球的很多文明,也都经过了这样的进化,这次是正好轮到了地球。
而且一开始片头就展现给大家各自疾病、战争、冲突、污染等各种人类可能会毁灭自己的画面,超主为了避免人类自我毁灭,所以来到地球成为监管者,并按照超智的指示,帮助人类进化。
接着又有人问,“黑人表达的意思是给哪怕留下一丝丝念想后来,超主就给他留了个片尾曲,既然不是爆炸就没必要这样(留音乐)”,这里就需要这样理解——人类文明的童年阶段终结了,进化成了超智,不再是个体意识,而是融入群体意识,一即是万物的超智中去了。
既然没有个体自我这种意识,就不会再有音乐艺术文化这类从个体人性衍生出来的元素作品,例如超智的想法与智慧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人类自我意识下创造的作品,也无法在超智中得到延续。
如同剧中所说的,人类和下一代的孩子都无法沟通,因为下一代的孩子,已逐渐成为了超智。
人类进化融入超智,但进化后就不再是人类,不再以人类思维思考,不再以人类的方式生存,音乐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超主则是在进化过程中走向了另一个分叉,剧中也说超主走到了他们进化过程的顶端,无法再进化,也无法融入超智。
这里让我想到当年看《终结者外传》时,曾说人类的大脑就像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可惜的是人死之后,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存档保留。
超主比人类智慧更高,可以迅速学习人类所有的语言,但依然无法突破个体的束缚,无法摆脱种族生物的客观约束,困于一个个单独的肉身,用和人一样低效的方式繁衍,有生就有灭,是唯物的存在。
而超智摆脱了个体局限,能直接进行精神融合,一即是众,众也是一,所有的智慧想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唯心(唯智)的存在,无始也无终(很接近佛教理论),所以他羡慕人类。
这里能看出超主是仍然保留了自我意识的种族,所以一边羡慕人类,一边也能理解人类对自身文明的怀念和珍惜,所以他留下了一段音乐。
就像是一个人成年后,不会再玩幼儿时的玩具,下一代的人类进化融入超智,音乐也就不存在了,而超主能理解超智,明白进化的意义,但也有自我个体意识,能理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童年的珍贵,童年结束了,但童年也有其自身价值(唯心虽然高高在上,唯物也有自身价值),不应被众生彻底遗忘,所以留下音乐作为一种怀念。
上帝要其毀滅,必先讓其瘋狂沒看過原著(就是不愛看書才喜歡看電影看美劇)。
我覺得大家沒必要去追究跟原著出入有多少吧,畢竟完全可以單獨來欣賞嘛,編劇更是為了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問題罷了!
烏托邦真的好嗎?
這是在敘述上帝到來嗎?
當普世真正大同的時候,算是好事嗎?
我覺得看一遍不夠,有時間可以看多幾遍多思考!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本片给出了一条可能的路。
第二季可以改拍神曲啊
Piece of shit....时间就这麽被浪费了...
2022.12.16 ~ 2022.12.17拍得很诗意。
补标记,大概一两年前刷的,并没留下什么印象。对原作也没什么感情和记忆所以改成什么样都不是很在意,但整体就挺无聊的吧。
what a stinking load of narcissistic jib-jabbering shit... death is death, there's no meaning, no afterlife, no evolution, no higher existence, the cold and barren universe doesn't give two shits about your "human legacy", just accept it and move on living your pathetic life dipshit...
看的一愣一愣的
讲啥呢,不太明白啊
快进看完,装作高大上的样子,实际上格局气量都小得要命...既然进化的尽头是意识,那还搞出什么超能力干嘛,还抛弃旧人类干嘛,像《最后的问题》那样统一为一个集体意识,不就好了...槽点太多了,乌托邦的部分倒是挺有意思的...
感覺全片很棒呀,至少屬於特定時期的特殊產物,現在肯定不可能拍得出來了,因為沒有播放的環境。
【熟度 /s/1eSi9YAe 码 f4rc 小何】
第一集确实好看,可越往后越觉得莫名其妙,尤其是男主的感情线,不知所谓。虽然是一个虎头蛇尾的故事,还是挺喜欢的。
充满魔性
又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才能看的剧,人性,政治,宗教的深度讨论,当然,国人基本以爆米花和脑残剧为食,确实少人欣赏这种以论点为题的剧,好可惜一部神剧啊,Syfy终于开始终结偶像剧路线相当大快人心
感觉改编的很一般
又是一部概念大于内容的剧,在看剧前应该看下豆瓣,外片7以下的都有风险。第一集外星人使者来通过亡者(说明可以探询大脑记忆)、找个人类做代表说服人类接受外星人带来的文明和和平、富足,突出的是部分人(媒体人等)认为被剥夺自由意志而绑架代表人;第二集外星人带来文明,很明显经费不足,除了口述、没看出有多文明,只有部分人在探寻外星人的目的,或利用其牟利;最后竟然是将所有小孩飞升、合成统一意志,抛弃所有成人,小孩吸收地球能量后融入宇宙意志,地球文明被抛弃毁灭,让人想到银河高速公路。外星使者只是宇宙意志的工具人,其外型通过未来记忆成为基督教的地狱、魔鬼形象。很有黑暗森林和银河漫游指南的意思,但通过宇宙意志脱离了科学而玄学化,编导特意搞得语焉不详,特别为给最后的科学家机会而搞一个挪亚方舟,逻辑上很说不通啊
有点意思,思想很深邃啊
还没读过原著,暂时给这个分数。相对于科幻,宗教性更强一些。
不是神棍片。男主角的感情故事是为什么?
不知所云。。。这算个啥,有机会看看原著吧里面演员倒都是男帅女靓
WTF!